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做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丁香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丁香豆蔻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京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两半;苍术(去皮)七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京三棱(炮)5两,木香(不见火)5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5两,芍药5两,肉豆蔻(炮)5两,人参(去芦)5两,干姜(炮)5两,茯苓(白者,去皮)5两,吴茱萸(汤洗7次,焙)3两半,甘草(炙)3两半,丁香3两半,苍术(去皮)7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脐腹(疒丂)痛,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8分,空心、食前温服。如不及煎,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摘录】《局方》卷六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丁香豆蔻散这种方剂的介绍了,现代人在物质水平提高了之后就开始关注养生了,这对于我们大家的身体还是非常好的。关于养生的方法是有很多的,大家一定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扩展阅读

丁香散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的许多药学著作中,丁香散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它投入到医学中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处方】人参半两,丁香、藿香叶,各一分。

【炮制】上件同杵,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滓,稍热服,不拘时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丁香 柿蒂各3克 甘草(炙)良姜各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胃寒哕逆。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热汤调下,乘热服,不拘时。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丁香2个,黄连1寸,大枣1个(去核)。

【制法】上以枣裹2药,麻缠,火上烧存性,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气瘦弱,下利白脓,久而不愈。

【用法用量】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二

【处方】丁香1钱,胡椒2钱,益智2钱,桂2钱半,青皮(去白)3钱,陈皮(去白)3钱,甘草(炒)3钱,茯苓2钱,白术2钱,连翘2钱,桑白皮2钱,木香2钱,枳壳(去瓤,麸炒)2钱,木通2钱,车前子(炒)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腹胀硬满,水肿遍身,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食前和滓温服,1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施圆端效方》

【处方】丁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白术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木瓜3分,草豆蔻3分(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3分(煨,用皮),茅香花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心腹虚胀,痰逆,少思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大枣汤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丁香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1分,黄连半两(去须,锉,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诃黎勒半两(煨,用皮),白术半两(锉,微炒),赤石脂1两,伏龙肝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久赤白痢,渐至羸弱,胃气全虚,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丁香(捣末)1两,虾蟆灰1两,麝香(研)1分,五倍子(捣末)半两,白矾(熬令汁枯,冷)半两,腻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癣病。

【用法用量】敷于癣上,以愈为度。先涂漏芦膏,后用此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丁香、砂仁、白术(蜜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伤食,胸满胁痛,右关紧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调下。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苦丁香7个,枯矾5分,轻粉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鼻息肉。

【用法用量】将息肉针破,用此药末点搽。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处方】草豆蔻、白芷、细辛、草乌、丁香、蝎梢。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寒牙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净,以药擦之。

【摘录】《医统》卷六十四

【处方】丁香1钱,白芷半两,瓜蒂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头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半字,吹入鼻中即愈。

【摘录】方出《奇效良方》卷二十四,名见《医统》卷五十三

【处方】丁香10粒,陈皮1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晬内,吐乳或大便青色。

【用法用量】用年少妇人乳汁1盏煎,去滓,稍热与儿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丁香、柿蒂、枇杷叶、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上膈受风寒,气不顺,致塞噎不住者。

【用法用量】细嚼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仙传济阴方》

【处方】丁香20个,母丁香1个,藿香1钱,半夏5个(汤泡7次)。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泻,不食奶。

【用法用量】以姜汁浸3宿,焙干,再为末。每服1字,藿香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陈皮1两,青皮(去瓤)半两,诃子肉(去核)半两,甘草半两,丁香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怯多汗。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6分,食前温服,儿小分之。

【摘录】《卫生总微》卷二

【处方】丁香2-7粒,肉豆蔻1个,木香1钱(以上三味,研,用醋面裹,热灰煨,面赤去面取出,不用面),藿香半钱,桂心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字半钱,用陈米饭煮饮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茅先生方

【处方】丁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龙骨(烧)3分,芦荟(研)3分,麝香(研)1分,胡黄连1分,肉豆蔻(去壳)1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早晨,午后各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丁香半两,鹿肉(干者)半两,紫草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疮疹倒靥黑色,及出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酒1盏,入麝香少许,同煎至半盏,放冷灌之,如人行3-2里再服。立发红色。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处方】丁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䓖半两,草豆蔻(去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3分,白术(炒)3分。

【制法】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产后呕逆,膈脘痞闷,不思饮食,脾胃伤冷,四肢无力,不能运动。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吴茱萸、醋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丁香、石莲肉、枇杷叶(生姜自然汁炙熟)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乳、伤食。

【用法用量】米饮汤调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丁香1分,白术1两,苍术1两,前胡(去芦头)半两,胡椒半两,高良姜半两,干姜(炮)半两,葛根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藿香1分,诃黎勒(去核)1分,旋覆花1分,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腹满胀急,不进饮食,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黑丁香7个,密陀僧1分,硫黄1分,白丁香1分,肉豆蔻1个(面裹,煨,去面)。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乳癖。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乳食前温水饮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

【处方】丁香7枚,绯帛方1尺,曲头1两,棘刺1两,腊月1两,大豆黄1两,母猪屎3块(如鸡子大),盐1分,乱发1团(如鸡子大),苍耳子半两。

【制法】上8味,将7味以绯帛裹,于熨斗内火烧令烟尽,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疔肿、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盖覆取汗。若汗不出,任意饮酒,以汗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丁香半两,青黛(研)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木香(研)半两,石灰(研)半两,蚺蛇胆半两,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下部疳(匿虫)疮,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匕,敷疮上,日3-2易。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八

【处方】丁香3分,缩砂(去皮)3分,白术(炒)3分,干姜(炮裂)3分,陈橘皮(去白,焙)3分,人参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高良姜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槟榔(锉)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曲(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木香1分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嗑气吞酸,食饮迟化。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炒生姜、盐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丁香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霍乱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粥饮调下,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丁香14枚。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干霍乱,不吐不下。

【用法用量】热汤1升和之,顿服。不愈再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引《王氏集验方》

【别名】二十八宿散

【处方】丁香7个,荜茇7个,蝎梢7个,大椒7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二十八宿散(《杂类名方》引《元戎》)。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丁香5分,干姜5分,白术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经来时常呕吐,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晨米汤调送3匙。

【摘录】《竹林女科》卷一

【处方】木香1分,干姜(生)1分,茯苓1分,甘草(焙)1分,酸木瓜半分,丁香半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初生儿,恶秽入腹,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用1捻,水煎,以绵与之

【摘录】方出《直指小儿》卷一,名见《普济方》卷三六○

【处方】丁香14枚,北枣10个,灯心14茎,糯米1匙许(净洗)。

【功能主治】呕吐哕。

【用法用量】用水1盏,煎8分,空心、食前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引《卫生家宝》

【处方】石莲肉10个(去心,炒),丁香10枚。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咳逆。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茯苓一两。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好丁香25个,白丁香70个,密佗僧5分,舶上硫黄5分,黄莺调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痃癖,胁下痞满,息而不消,积而不散,元气在胃,不妨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1字,皂子煎汤调下,不拘时候;治肚内生硬物,黑瘦如柴,呕吐积滞,食后服,每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七

【处方】舶上硫黄1枣大,丁香21个,密陀僧1枣大。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奶癖。

【用法用量】量大小,临卧以荆芥汤调下。来日下黑物,乃病故也,永不再发。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

【处方】丁香3分,当归(切,焙)1分,蓬莪术(煨)1分,益智(去皮)1分,甘草(炙)1分,芎䓖1分,木香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妊娠腹中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以沸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丁香半两,赤小豆半两,寒水石2两,羊桃根1两,消石(研)1两,大黄1两,木香3分,白蔹3分,榆皮(锉)3分,防己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令痈疽速溃。主痈疽发背,热毒攻焮,肌肉赤色,疼痛欲成脓者。

【用法用量】先以雄雀屎9粒,乳香1小块细研,以醋调和,涂疮头上;再醋调药末如糊,摊故帛上贴之,干则易。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处方】丁香半两,桂心3分,白豆蔻1两(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麦糵3分(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宿食不消,吃物无味,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丁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吐泻,烦闷。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5个,煎至1盏2分,去滓,分温3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丁香末1分,麝香1钱(研),犀角屑3分,甘草3分(末)。

【功能主治】疳湿(匿虫)。

【用法用量】上为散,以盐3合,椒3合,豉2合,水3升,同煎至1升,去滓。令稍热,用绵蘸洗熨下部,冷即再暖用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

【别名】丁香汤

【处方】丁香7枚,头发灰1枣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虫心痛。妇人卒心痛。

【用法用量】丁香汤(《医方类聚》卷二一八引《吴氏集验方》)。

【摘录】《外台》卷七引《必效方》

【处方】丁香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茯苓1两,人参3分(去芦头),鸡苏3分,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1分(炙微赤,锉),槟榔3分,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胸痰积,气噎呕逆,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丁香半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冷气疼痛,不食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酒半小盏,更煎3-2沸,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丁香半分,干姜半分(炮裂),桂心半分,人参1分(去芦头),诃黎勒皮1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泻,心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煎生姜、大枣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丁香1两,藿香(去土)1两,枇杷叶(去毛,炙)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1盏,生姜半钱,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引《海上名方》

【处方】丁香半两,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心腹刺痛,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丁香1两,白术1两,藿香叶1两,丁香皮1两,荆三棱(煨)2两,白檀香(锉)1两,乌药(锉)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宽胸膈,消胀满。主气逆不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肉豆蔻(去皮)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皮)3分,苍术3分,青木香半两,吴茱萸1分,丁香1分,厚朴(去皮,姜汁炙香)半两,荆三棱(炮)半两,干姜(炮,锉)半两,芍药半两,(炙),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暖脾助胃。主脾胃虚冷,心腹切痛,不思饮食,呕逆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丁香3分,白术3分,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微炒),肉豆蔻半两(去壳),缩砂3分(去皮),藿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草豆蔻3分(去皮),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神曲半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脏腑虚冷,脾胃气弱,食即呕吐,水谷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生姜、大枣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丁香半两,槟榔3分,芎䓖半两,桂心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高良姜半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后微炒),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腹冷气相引痛,或时呕逆,四肢不和,少思饮食,渐至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个,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丁香半两,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3分(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神曲3分(炒令微黄),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心腹胀满,宿食不消,四肢逆冷,不欲饮食,食即欲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丁香1两,前胡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麻黄2两(去根节),白术1两,细辛1两,桂心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已经三日,头痛,壮热不解,咳嗽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丁香1分(不见火),肉豆蔻2枚(面裹,煨),附子1两(炮,去皮脐,锉如豆块),生姜4两(净洗,和皮切碎,同附子入铫内,慢火炒令姜干为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泻,脾泄,腹内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食前温粥饮调下,1日3次。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丁香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香半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温中和气。主热病后,脾胃气不和,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丁香3分,人参(去芦头)3分,槟榔3分,白术3分,桂心3分,当归(锉,微炒)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前胡(去芦头)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气寒,心胸满闷,吐逆,四肢少力,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丁香3分,肉豆蔻(去壳)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缩砂(去壳皮)3分,人参(去芦头)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胃气虚弱,因饮食不节,致成霍乱。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别名】丁香豆蔻散

【处方】丁香半两,伏龙肝1两(细研),白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产后心烦,胃虚寒呃逆。

【用法用量】丁香豆蔻散(《金鉴》卷四十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苦丁香5钱,川乌(炮)3钱,香白芷3钱,草乌3钱,牙皂(炮)3钱,细辛3钱,胡椒1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用竹筒将药吹入肛门内,即通。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丁香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乳头破裂,或因小儿吹乳,血干,自裂开,多痛。

【用法用量】干敷裂处;如燥,唾津调敷。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引朱丹溪方

【处方】丁香1钱,柿蒂1钱,甘草半钱,良姜半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咳逆、噎、汗。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用法用量】用热汤猛点,乘热1服。

【摘录】方出《中藏经》卷六,名见《活人书》卷十一(工作肃增注)

【处方】丁香1分,桂心1分,白术1分,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高良姜1分,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羸瘦,脾胃虚冷,四肢不和,少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大枣1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丁香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桂心3分,人参3分(去芦头),枇杷叶半两(去毛,炙微黄),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劳,脾胃久弱,呕逆不纳饮食,四肢羸瘦,渐加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丁香7粒,瓜蒂7枚,赤小豆7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急黄。

【用法用量】以鸡子清1枚相和。用新汲水调,顿服。当吐利,即效;未愈,即再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丁香1分,花桑叶1分,人参1分(去芦头),白茅根1分(锉),藿香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呕吐,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丁香半两,白术3分,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藿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2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虚冷,呕吐酸水,不能下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丁香1分,桂心1分,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分。人参1分(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丁香散,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肉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听说过肉豆蔻散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肉豆蔻散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肉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两),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脐)、诃子皮,各二两;干姜(炮)、厚朴(去粗皮.姜炒)、陈皮(去白)、肉豆蔻(面裹.煨)、甘草,各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腹胁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泻,腹内虚鸣,困倦少力,口苦舌干,不思饮食,日渐瘦弱,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煎七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肉豆蔻7.5克(去壳)桂心7.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霍乱,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煎至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肉豆蔻22克(去壳)青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当归15克(锉,微炒)黄牛角腮15克(炙令微焦)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地榆15克(微炙,锉)黄连15克(去须,微炒)干姜7.5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久赤白痢,腹内绞痛,不思饮食,渐至困羸。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粥饮调下。日三至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处方】肉豆蔻(去壳,炮)黄连(去须,炒)诃梨勒(炮,去核)各22克 甘草(炙,锉)白术 干姜(炮)赤茯苓(去黑皮)各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0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肠胃受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日三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肉豆蔻7枚,(每枚剜一窍,纳木香1粒在内,以面裹嫩熟,去面不用)

【制法】上碾为末,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脾虚肠鸣,泄泻不食。

【用法用量】不拘时用米饮汤调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四

通过上面对肉豆蔻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豆蔻煮散的功效与作用


人这一辈子很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当我们人体患病了之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是要靠药物治疗的,中药方剂由于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且无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来介绍一种:豆蔻煮散。

【处方】草豆蔻仁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高良姜2两(炒),白豆蔻仁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半两,丁香1分,陈橘皮(去白)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呕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乌梅1枚,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人参1两,黄耆(锉)1两,干木瓜(锉,焙)3分,诃黎勒皮3分,肉豆蔻(煨,去壳)1枚,白术半分(两),高良姜半分(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分(两),木香半分(两),甘草(炙,锉)半分(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呕逆不思饮食,脐腹(疒丂)痛,大便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

看了上文对豆蔻煮散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厚朴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厚朴豆蔻散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厚朴豆蔻散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厚朴(去粗皮,锉,姜制,炒)7钱半,干姜(炮,洗)7钱半,草果仁7钱半,肉豆蔻(面裹煨)7钱半,良姜(炒)7钱半,人参(紧实者,去芦)半两,缩砂仁半两,白术1两半(麸炒),丁香3两半(不见火),藿香叶7钱(去土),木香3分半(湿纸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主脾胃不足,饮食生冷伤动所致。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肥枣2个,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上文所说的关于厚朴豆蔻散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调节养生,这样才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草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草豆蔻散,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八两。

【炮制】上件拌匀,入于银器内,用水过三指许,以慢火熬令水尽,焙令干,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调,胸膈满闷,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藿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利,水谷不分。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草豆蔻60克(去皮)半夏15克(汤浸七遍去滑)肉桂22克(去皱皮)人参22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高良姜30克(锉)白茯苓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2克(汤浸,去白,甑,焙)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白术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无华。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草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疏肝行气。主脾胃气虚。妊娠腹胀。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槟榔(各炒紫色)、罂粟壳(烧灰)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饮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草豆蔻仁、生姜、甘草、木香、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候汁尽为度)2两,陈皮(去白)2两,草豆蔻(不去皮)1两,干姜(泡洗)1两,白术(炒)1两,诃子(泡,去核)1两,甘草3两(炙),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肝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肝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饮下;若伤酒,以酒调下;肝痛不可忍者,炒生姜酒送下3钱。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细辛叶2分,防风2分,羊胫骨灰5分,熟地黄5分,当归6分,草豆蔻仁1钱3分,黄连1钱3分,升麻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口,牙痛处擦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别名】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常山2斤(用川者),乌药1斤(捶碎),草果2斤,甘草2斤(炙),高良姜20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5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糵(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壳)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前胡(去芦头)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虚寒,或时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半两(锉,微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熟干地黄1两,木香半两,芎藭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多痛,吃食减少,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白术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诃黎勒皮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益智仁1两,干柿蒂2两。

【功能主治】寒气攻胃呃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当归1两,杏仁1两,厚朴1两,木香1两,麻黄1两,猪苓1两,半夏1两,良姜1两,藿香1两,甘草1两,吴茱萸1两。

【功能主治】一切疟。

【用法用量】上为饮子。分一半面裹炮之。每剂7钱,煨姜3片,同煎,寒时热吃,热时放冷吃。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干),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炮),白术3分(微炒),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胃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5枚(和皮用),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藿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调中补虚。主小儿疳,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生姜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气虚,心烦咳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槟榔1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1分(去芦头),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胸中寒气积滞,气逆,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哕,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1分(去皮),木香1分,五味子1分,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1分(汤侵,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龙骨1两,酸石榴皮3分(锉,炒微黄),高良姜1分(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子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腹痛,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厚朴2两(去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汁尽为度),草豆蔻(和皮)1两,干姜1两(炮),白术1两(炮黄色),诃子1两(炮,去瓤,细切,炒)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脾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兼患脾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米饮下,或酒调下;腹痛不可忍者,每服3钱,炒生姜酒下;余即如汤煎服。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草豆蔻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五味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白术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成癖。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草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炮)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梅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入盐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1两(炙),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蛮姜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口冷,吃食无味;脾泄泻不止;酒后数圊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更入陈米末1钱,大枣2个,水1盏,同煎7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欲饮食,胁痛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草豆蔻(去皮,锉)8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用)1斤,甘草4两(炙,锉),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和匀,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为散。

【功能主治】胃寒气逆,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豆蔻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脾胃寒,腹中虚鸣,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煨生姜、木瓜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香薷茎5分,木瓜5分,干姜2分,草豆蔻4分,藿香4分,陈橘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内寒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者。

【用法用量】方中陈橘皮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3分,人参1两半(去芦头),白茯苓2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点少盐搅匀,不拘时候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白石脂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泽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3分,赤茯苓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细辛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膈冷气痰饮,胸中滞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益智子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不下饮食,或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木通半两(锉),槟榔半两,鸡舌香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不利,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丁香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缩砂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瓜2两(干者)。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后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干姜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脐下气筑,心悸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黄连1两(去须),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水利不止,吐不下食,兼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50粒,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紫苏茎叶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实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发动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缩砂2两(去皮),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冷气攻脾胃,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半,高良姜1两(锉),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脏腑久寒,脐腹疼痛,两胁胀满,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前胡1两半(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木香3分,赤茯苓1两,大腹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煿、醋物、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藿香1两,桂心3分,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弱,痰逆,不思饮食,四肢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冷热气不和,心腹疼痛,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两(去壳),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肠鸣腹痛,下痢,不思饮食,腹痛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姜、枣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白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久虚,四肢无力,腑脏虚损,不欲饮食,日加羸瘦,体虚颤掉。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猪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2两(去皮),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肉桂3分(去皱皮),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腹胁胀满,四肢不和,面色青黄,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赤茯苓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半夏2分(汤浸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中满闷,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丁香3分,缩砂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萝卜子3分(微炒),桂心3分,木瓜3分,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气壅滞,卒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壳),沉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母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冷气,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通过上面对草豆蔻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白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提前衰老的迹象。中药方剂是一个帮您摆脱各类疾病的好方法。下面为大家讲一下白豆蔻散的做法。

【处方】枇杷叶(去毛.微炙)、白豆蔻(去皮)、陈皮(去白)、川芎、甘草(炙),各一分;干木瓜、人参、黄蓍,各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生姜钱子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白豆蔻7.5克(去皮)黄耆15克(锉)甘草7.5克(炙微赤,锉)干木瓜15克 陈橘皮7.5克(汤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枇杷叶7.5克(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许,大枣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皮),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诃黎勒皮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槟榔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诃黎勒1两(煨,用皮),白术3分,当归3分(锉,微炒),木香半两,干姜3分(炮裂,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腹痛下利,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白豆蔻1两(去皮),木香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3分(炮裂,锉),草豆蔻1两(去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冷弱,食不消化,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白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白茯苓3分,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诃黎勒皮3分,人参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不和,吃食减少,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服冷药过多,寒气伤胃,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皮),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浸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脏腑气虚,两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一

【处方】白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3分,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3分,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胃气虚冷,呕逆不下食,腹胁胀满,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白豆蔻(去皮)3分,人参(去芦头)3分,白术3分,黄耆(锉)3分,当归(锉,微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白茯苓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芎藭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气寒,呕逆,不纳饮食,四肢乏力,不能运动。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芎藭半两,丁香半两,藿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半两,木香半两,陈橘皮2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黎勒皮半两,高良姜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虚弱,时欲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干木瓜1两,生糯米3合,干姜(炮)3分,甘草(炙,锉)半两,缩砂仁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中诸食结滞不消,心腹胀满,吐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新汲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白豆仁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胃冷有积,吃食欲作呕吐者。

【用法用量】酒送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四

【处方】白豆蔻(去皮)3分,肉豆蔻(去壳)1分,高良姜1分,木香1分,桂心(去粗皮)半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枳壳(炒)半两,陈橘皮(去白,炒)半两,人参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宿食不消,气刺(疒丂)痛,泻泄,善噫,呕吐酸水,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用木瓜、生姜煎汤调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四十二

【处方】白豆蔻仁、缩砂仁、青皮、陈皮、甘草(炙)、香附子、蓬莪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紫苏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皮),茴香子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干姜1分(炮裂,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硫黄半两(细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两胁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

【处方】沉香3分,缩砂仁(微炒)1两,白豆蔻仁(微炒)1两,干生姜1两,木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中脘痞闷,气不升降,痰逆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盐1捻,加生姜3片,煎至7分,食前热服;或用盐汤点亦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1两(煨,用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气攻胸膈,咽喉不利,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白豆蔻3分,白术3分,甘草(炙,锉)3分,肉豆蔻仁3分,芍药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桂(去粗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冷痢,脐下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腹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白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瓜1两,沉香1两,当归3分(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风冷转筋,四肢厥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鱼、蒜。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白豆蔻(去皮)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高良姜1分,木香1分,肉豆蔻(去壳)1分,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陈橘皮(去白,焙,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胀满,宿食不化,气刺 (疒丂) 痛,泄泻,善噫吞酸,食欲呕吐,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木瓜、生姜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白豆蔻(去皮)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莎草根(炒去毛)1两,甘草(炙,锉)5两,缩砂蜜(去皮)4两,青橘皮(汤洗,去白,焙)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4两,丁香4两,木香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寒冷气,脐腹刺痛,胀满便利,醋心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2片,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白豆蔻仁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曲(炒)3分,京三棱(炮,锉)3分,陈橘皮(去白,切,焙3分,)大麦糵(炒)3分,干姜(炮裂)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生姜3片,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白豆蔻仁、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白术、沉香(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食前沸汤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别名】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2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2两(去皮),橘皮2两(去瓤,炒,切细),诃子2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2两(洗)。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不和,泄痢,妊娠下痢,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摘录】《博济》卷三

【别名】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仁半两,肉豆蔻3个,白术1两,厚朴(姜汁炙)半两,甘草3分(炙),肉桂半两,青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调顺脾元。主心胸满闷,不思饮食,上热下冷。

【用法用量】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摘录】《博济》卷二

【别名】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1分(去皮),黄耆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干木瓜半两,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分,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憎寒壮热,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白豆蔻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白豆蔻仁1分,缩砂1分,荜澄茄1分,丁香1分,木香1分,甘草(炒)1分,青皮2分,陈皮2分,辣2分,桂2分,厚朴(制)3分,香附(炒)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七气所伤,滞于胸膈,窒于咽喉,胀痛于心下,噫气吞酸,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盐1捻,煎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直指》卷五

通过上面对白豆蔻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丁香煮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丁香煮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丁香(不见火)、红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芦头),各四两。益智(去皮)五两半,胡椒二两。

【炮制】上件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脾脏伏冷,胃受寒,胸膈痞闷,心腹刺痛,痰逆恶心,寒嗽中满,脏腑虚滑,饮食减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盐一捻,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滓再煎,病退即止,极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丁香(不见火)红豆(去皮)青皮(去白)甘草(炙 )川乌(炮,去皮、脐)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炮、去芦头)各120克 益智(去皮)165克 胡椒60克

【制法】上药锉为粗散。

【功能主治】主脾脏伏冷,胃脘受寒,胸膈痞闷,心腹刺痛,痰逆恶心,咳嗽中满,脏腑虚滑,饮食减少,翻胃吐逆,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盐1捻,煎至10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滓再煎。病退即止。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丁香15克 赤茯苓(去黑皮)桔梗 白术 白芷 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作曲,焙)甘草(炙,锉)人参各30克 干姜(炮裂)15克 槟榔(锉)高良姜 肉豆寇(去壳)各7.5克

【制法】上药13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噫醋吞酸,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9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丁香1两,神曲(湿纸裹爁)3两,诃子枣大者3两,干姜(生熟各半)3两,半夏(火炮)3两,厚朴(姜制)3两,甘草(生熟各半)3两,陈橘皮4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泄泻下痢,伤冷面色痿黄,心痛脏腑不安,症癖气块。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3片,水1盏,煎至5分,食前热服,甚者两服,每日2次。

【注意】忌生冷,动气物。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氏家传》

【处方】母丁香1钱,没石子2个,川百药煎1钱半,甘松1两,针砂(醋炒)1钱半,白及2钱半,新钉子1个,诃子皮2钱,三奈子1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1大碗,煎至7分,用小瓶盛贮,用铁钉浸在药水内3日,油纸盖护,勿令灰土入内。

【功能主治】乌髭发。主

【用法用量】临卧用掠发鬓,次早以温水洗去。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处方】丁香14枚,石莲肉14枚,北枣7个(截碎),生姜7片,黄秫米半合(洗)。

【功能主治】翻胃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张氏医通》无“北枣”。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丁香1分,肉桂1分,厚朴3分(去皮,姜汁炙),甘草3分(炙),麻黄2分(去节),芍药半两,诃子皮4分,大黄3分,旋覆花3分,吴茱萸2分(热浆水淘五遍,浮者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痰,浑身疼痛,鼻塞烦壅闷躁,头痛,一切诸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如茶点,1字至半钱,温服,不拘时候。若伤寒热痰,只半温服之。风气常服半钱,治病1钱,去大黄1分,夏添甘草2分,秋添诃子皮2分,冬添肉桂2分。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丁香1两3分,蓬莪术2两,荜澄茄1两半,枳壳1两3分(炒令黄色),藿香(1两半),沉香1两,麝香半两,芍药半两,当归3分,诃子1两(去核),前胡1两,人参1两,京芎1两,木香3分,槟榔7个,豆蔻(去皮)7个。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攻冲,心胸不利,不思饮食,腹胁刺痛,口苦无味,吐逆及酒后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热服。

【摘录】《博济》卷二

看了上文对丁香煮散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丁香柿蒂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丁香柿蒂散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很陌生,实际上它是 一种中药方剂。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聊聊丁香柿蒂散的功效与作用等相关小常识。

【处方】丁香 柿蒂 青皮 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别名】温中散(《古今医鉴》卷五)、丁香柿蒂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人参 茯苓 橘皮 半夏 良姜(炒)丁香 柿蒂各30克 生姜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主吐泻及病后胃中虚寒,呃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乘热顿服。或用此调苏合香丸亦妙。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四

【处方】丁香1钱5分,柿蒂1钱5分,茴香1钱,干姜1钱,良姜1钱,陈皮1钱。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阴证呃逆;及胸中虚寒,呃逆不止者。

【用法用量】用热姜汤调下。示止,宜再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别名】温中散、丁香柿蒂汤

【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橘皮1两,半夏1两,良姜(炒)1两,丁香1两,柿蒂1两,生姜1两半,甘草5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吐利及病后胃中虚寒,咳逆至七八声相连,收气不回者。

【用法用量】温中散(《古今医鉴》卷五)、丁香柿蒂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摘录】《得效》卷四

【别名】丁香柿蒂汤、丁香汤

【处方】丁香、柿蒂、青皮、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种呃噫,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丁香柿蒂汤(《卫生主鉴·补遗》)、丁香汤(《医统》卷二十七)。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施圆端效方》

通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丁香柿蒂散的作用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这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人参丁香散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人参丁香散。

【处方】白芍药半斤,当归(去芦)、丁香、丁皮、肉桂(去粗皮)、蓬莪、人参,各二两;干姜(炮)、茯苓(去皮)、香附(炒)、白术、甘草(炒)、山药,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呕吐不已,粥饮汤药不下。凡呕吐之病,皆因三焦不调,脾胃虚弱,冷热失和,邪正相干,清浊不分,阴阳错乱,停痰留饮,不能运化,胸膈痞满,呕逆恶心,腹胁胀痛,短气噎闷,咳呕痰水,噫醋吞酸,不思饮食,渐至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人参15克 丁香 藿香叶各7.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甘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上药为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处方】人参 丁香 柿蒂各30克 甘草 良姜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 妊娠恶阻,甘寒呕逆,翻胃吐食,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热汤调下,不拘时。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

看完了上文的介绍,你对人参丁香散的食用方法了解了吗?但人参丁香散毕竟是中药方剂,可能有些人的体质会不太适合,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白丁香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白丁香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白丁香(雀儿粪也)2钱,黑丁香2钱,木香2钱,密陀僧3钱,硫黄3钱,诃子皮半钱,轻粉半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大人痞癖。

【用法用量】方中白丁香、诃子皮,用量原缺。

【摘录】方出《瑞竹堂方》卷四,名见《普济方》卷三九一

【处方】白丁香14个(直者),石燕子1个(火煅,瘦者乃是雄),硫黄1皂子大,腻粉10个,密陀僧半两,黑丁香21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乳癖。

【用法用量】每料分作10服,用面丝汤调下;或煮面汤亦得。服了取下如虾蟆胎之类恶物是效。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三

【处方】白丁香、贝母。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疠风,眼中生胬肉。

【用法用量】入乳汁调,点眼内。

【摘录】《疠疡机要》卷下

以上就是对白丁香散的一些简单的介绍了,当然了日常如果要用药的话,最好可以咨询一下相关的医生。

红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红豆蔻散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红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桂心半两,高良姜1两(锉),芎䓖3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草豆蔻6枚(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神曲3分(微炒令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攻心腹疼痛,宿食不消,及腹胁胀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同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别名】红豆蔻汤

【处方】红豆蔻3分(去皮),白术3分,桂心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3分(煨,用皮),黄耆3分(锉),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食即妨闷,四肢少力,疼痛。

【用法用量】红豆蔻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通过本文对于红豆蔻散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针对性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