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地肤子丸的功效与作用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地肤子丸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中医的很多东西都神秘莫测,让人充满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地肤子丸作为中药方剂的一种,也是非常的神奇,不仅治愈疗效好,而且应用广泛,那么大家知道地肤子丸的成分是哪些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地肤子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柏子仁3分,蕤仁半两(去皮),决明子3分,甜瓜子半两,青葙子半两,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茺蔚子半两,蓝子3分,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黄连3分(去须),细辛3分,桂心3分,萤火虫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眼痛,泪多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猪肉、热面、荤辛。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地肤子5两,决明子1升。

【制法】上为末,米饮和丸。

【功能主治】雀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食后以饮送下。

【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广济方》

【处方】地肤子3分,蓝子1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车前子半两,甜瓜子半两,茺蔚子1分,青葙子3分,细辛半两,萤火虫1分(微炒,去翅足),决明子3分,黄连3分(去顶),覆盆子3分,生干地黄1两,菟丝子3分(酒浸3宿,晒干,别捣为末)。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明目,能令远视。主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地肤子3分,草决明(微炒)3分,沙参秦皮(去粗皮)3分,人参3分,甘菊花3分,羚羊角屑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大黄(锉,炒令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眼忽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浆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地肤子1两,决明子1两,沙参1两,羚羊角屑1两,秦皮1两,菊花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热病后,眼目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以上是关于地肤子丸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看完这篇你文章后能够对地肤子丸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它。

ys630.COm精选阅读

地肤子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地肤子散,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处方】地肤子1两,枸杞子1两,营实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眼热目暗。

【用法用量】方中枸杞子,《圣惠》原作“枇杷子”,据《普济方》改。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三,名见《普济方》卷八十一

【处方】地肤子(炒)2两,紫葛(锉)1两半,白头翁(锉,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柔风。肢体弛缓不收,里急不能仰息,兼治妇人产后中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加至3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别名】地肤子汤

【处方】地肤子半两,瞿麦半两,冬葵子半两,知母半两,黄芩半两,川升麻半两,木通(锉)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猪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积热,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地肤子汤(《普济方》卷三八八)。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地肤子(新瓦上焙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痔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通过上文对地肤子散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养生方剂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养生方剂主要的不同点就是配方的问题。只要正确的掌握配方就可以体验到养生方剂带来的功效与作用了。

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_地肤子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地肤子图片、地肤子的药用价值、地肤子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地肤子简介地肤子图片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地肤子的药用价值地肤子的用法与用量地肤子的副作用

地肤子简介

地肤子,药用部分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约1mm,黑色。气微,味微苦。

地肤子图片

地肤子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法风止痒。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血痢;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1、《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

2、《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3、《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

4、《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

5、《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

6、《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

7、《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

8、《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地肤子的药用价值

1、治阳虚气弱,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阳汤)

2、治阴虚血亏,小便不利:怀熟地一两,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汤)

3、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子母秘录》)

4、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一两,地榆三分(锉),黄芩三分。上药拇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5、治肝虚目昏:地肤子一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五斤(净汤捣,绞取汁)。上药相拌,日中曝干,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夜临卧,以温水调再服之。(《圣惠方》地肤子散)

6、治胁痛,积年久痛,有时发动:六、七月取地肤子,阴干,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补缺肘后方》)

7、治疝气:地肤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简便单方》)

8、治痔疾:地肤子不拘多少,新瓦上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三。(《圣济总录》地肤子散)

地肤子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地肤子的副作用

地肤子恶螵蛸。

以上就是一些地肤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地肤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地肤子汤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地肤子9克 知母 黄芩 猪苓 瞿麦 枳实 升麻 通草 葵子 海藻各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下焦热结,致患淋证,小便赤涩不利,尿频量少,茎中刺痛,或有血尿。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温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处方】地肤子1分,瞿麦3分,冬葵子3分,知母1分半,黄芩1分半,猪苓1分半,海藻1分半,橘皮1分半,升麻1分半,通草1分半,大黄8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千金》有枳实三分。

【摘录】《外台》卷三十六引《小品方》

【处方】地肤草1钱,车前子1钱,知母(去毛,炒)7分,黄芩7分,赤茯苓7分,白芍药7分,枳壳(麸炒黄色)7分,升麻3分,通草3分,甘草3分。

【制法】上切细,作1服。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小便涩数。

【用法用量】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七引《录验》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地肤子汤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很多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摆脱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中药地肤子的作用


   前段时间总是觉得肠胃不适,经常打嗝,吃不了多少东西还长了许多肉,虚胖的厉害,还会出现头晕的现象,身上还会起些小红疹,朋友介绍了一家中医,去看过之后方子上有一味地肤子,有朋友说地肤子是有毒的,让我煎药的时候注意些,要多熬一会,再网上查了下地肤子的功效和副作用。

   地肤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干燥果实。主要成分是含皂甙和维生素A类物质。清湿热(利尿、抗皮肤真菌)的作用,内服治膀胱炎之小便不利,淋浊,外用治皮肤湿疮,风湿关节炎等症。

在临床医学上主要一是作为利尿的辅助剂,可加强其它利尿药的作用,即前所称能作为利水的“响导”,治热淋或水肿,常配瞿麦、猪苓、通草等通用。二是较常用于治疗皮肤湿热或风热,例如各种湿疹、痒疹。内服或外用均可。内服配生地、野菊花、白藓皮,方如除湿消疹汤。外用配蛇床子等煎洗患部。

   除湿利尿: 《本草求原》日“地肤子,清利膀胱邪热,补膀胱阴血,热去则小便利,中焦之阳气自受益。故有阴火而小便不禁,尿数或淋疝,客热丹毒并治,为末酒服治白带,同白蔹为丸治白浊。”地肤子,甘苦寒,入肾、膀胱二经,故善清下焦湿热,可用治小便不利,湿热带下,淋证,阴部搔痒等证。

   清热解毒:《本草述》曰:“地肤之味,始微甘而后纯苦,且其气寒,应属清热之剂。”本品寒可清热,故目赤肿痛,血痢不止,疮痒肿毒,风疹等证,均可用此药治之。

   益精强阴:本品治肾阴虚,虚火上扰之证。有益精强阴之效。临床症见:腰膝、两足痿弱,眩晕,耳鸣,遗精,舌红少津,脉象沉细,伴潮热、口干、咽痛、脉数。地肤子甘寒,入肾经,清湿热,虚火,湿热不扰而阴精自安。《本草求真》曰:“至书所谓益精强阴,非真具有补益之能,不过因其热除,而即具有坚强之意耳。”

   地肤子是没有毒的多为种植,有毒的植物是附子。可能朋友当时听错了。中药的名字和功效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不能随便使用,还是要遵医嘱进行使用,古语云是药三分毒,不要自行用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中药也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购买,熬制时也要注意,药物熬制的时间也不相同,自己家里不方便熬制可以送到药房进行专业熬制。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1、乌梅丸是什么

乌梅丸,中成药名。为驱虫剂,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或棕黑色至黑色的大蜜丸;味苦,酸(水丸);味微甜、苦、酸(大蜜丸)。

2、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本方是治疗蛔厥的主方。方中以乌梅味酸能制止蛔虫蠕动,为主药;蜀椒、细辛能驱虫,且治脏寒、黄连、黄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热均为辅药;并配合姜、桂、附以温脏祛寒,参、归补养气血,以为佐使。此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对于属寒热错杂而正气虚者,极为适合。

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

3、乌梅丸的配方组成

乌梅50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黄柏180克、黄连500克、人参180克、蜀椒120克。

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或水煎服(用量以病情酌定)。

乌梅丸的用法用量

每种药物都有其各自严格的用量标准,乌梅丸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家一定要按照推荐剂量服用乌梅丸,而不能超量服用,以免使得疗效适得其反。那么乌梅丸的用法用量怎么样?注意事项有哪些?

乌梅丸为黑色的大蜜丸(水蜜丸);味微甜、苦、酸。乌梅丸具有良好的温脏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或脾胃虚引起之胃脘痛,肢体瘦弱。

乌梅丸用于治疗其适应症时的疗效不错,不过乌梅丸也只有在治疗其适应症时才会发挥它的疗效,因而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的。大家只有在症状符合乌梅丸的适应症时,才可以在医生同意用药的情况下考虑使用乌梅丸。

乌梅丸为口服用药,每次2丸,每日2-3次。当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也有个体差异,故应请医生决定用药量,按照医嘱用药才是最安全的。

而服用乌梅丸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乌梅丸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

哪些人不宜吃乌梅丸

乌梅丸能有效地治疗胆道蛔虫症、慢性肠胃炎、慢性痢疾等症,效果显着,然而不是人人都适宜服用乌梅丸的。那么,哪些人不宜吃乌梅丸呢?

新生儿忌吃乌梅丸,儿童少吃乌梅丸。乌梅丸的配方组成中有一味细辛,细辛有小毒,对肾脏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再者,小孩子的肾脏功能还不完善,食多了很可能损害肾脏功能。

孕妇不宜吃乌梅丸。孕妇在怀孕期间吃药总是不好的,药物可以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乌梅丸中含有的细辛有可能影响腹中胎儿的发育。正常患者服用乌梅丸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更何况是孕妇,孕妇就更应该禁止吃乌梅丸。

肾脏病患者不宜吃乌梅丸。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高血压、尿少或无尿、多尿、尿频、血尿、尿中泡沫增多、腰酸痛及其他一些全身性症状。乌梅丸本身就对肾脏有一定的损害,若是肾脏有问题,还去吃乌梅丸,岂不是雪上加霜么。

初患泻痢的人不宜吃乌梅丸。只有长期的久泻久痢泄泻和痢疾才是乌梅丸的用武之地。

消渴丸的功效与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消渴丸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而服用消渴丸可以有效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而且还可以治疗消渴症或者是身体经常乏力,腰痛等症状,对身体的健康非常好,而服用消渴丸也需要多注意一些事项,可能会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出现低血糖等。

消渴丸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功效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

适用病症

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饭前用温开水送服。一次5-10丸,一日2-3次。或遵医嘱。

药性分析

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布津摄液;地黄滋肾养阴,清热生津;共为君药。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山药补脾益肾养阴;共为臣药。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止渴;玉米须清热利尿消肿;葛根升阳布津,生津止渴;格列脲为降血糖的西药。同为佐药。本方中西合用,共奏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之功。

不良反应

文献报道主要为:

1、低血糖反应,其诱因为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或药物剂量过大,以及合用一些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药物(见【注意事项】),发生低血糖反应后,进食、饮 糖水通常均可缓解。在肝肾功能不全,年老、体弱者、若剂量偏大(对成年患者的一般剂量对年老、体弱者即可能过量),则可引起严重低血糖。

2、偶见药疹。

3、偶见轻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4、罕见脱发。

药品禁忌

1、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2、I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感染、严重外伤和重大手术者禁用。

3、肝、肾功能不全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白细胞减少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服用量应根据病情从每次5丸起逐渐递增。每次服用量不超过10丸,每日不超过30丸;至疗效满意时,可逐渐减少每次服用量或减少服用次数至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每日服用2次时,应在早餐及午餐前各服用1次,晚餐前尽量不服用。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量控制。

2、年龄超过65岁的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耐受差,对此类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应密切注意避免低血糖反应。其血糖控制标准略宽于一般人,空腹血糖7.8mmol∕L (140mg∕d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即可。

3、本品不宜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

4、本品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