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螺壳散的功效与作用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螺壳散的功效与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螺壳散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螺壳散。

【处方】螺壳30克(烂者)乱发15克(烧灰)龙胆末15克 胡粉15克

【制法】上药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瘸疮痒痛,湿癣痒不可忍。

【用法用量】以油脚调涂。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

【处方】螺壳1两(烂者),乱发半两(烧灰),龙胆末半两,胡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瘑疮痒痛,湿癣痒不可忍。

【用法用量】方中龙胆末,《奇效良方》作“龙脑”。

【摘录】《圣惠》卷九十一

【处方】大田螺5个(洗净仰顿,放在火上烧,以壳白、肉干为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酒毒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只作1次服,热酒调下。

【摘录】《百一》卷十四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对螺壳散的功效与作用有了很深层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螺壳散一定要注意这些,这样才会保证身体能更加健康。

ys630.COm精选阅读

锥螺壳的功效与作用


锥螺壳在中医中通常被当做药材使用。这也是因为锥螺壳本身的药用价值,那么关于锥螺壳的相关知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下。

【来源】药材基源: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和笋锥螺的壳。

【原形态】1.棒锥螺,贝壳尖锥形,质坚,一般壳高108-132mm,宽约为高的1/5。螺层20-23层,每层高、宽度增长均匀。壳面微凸,缝合线深,呈沟状,壳顶尖细,螺旋部很高,约为体螺层的5倍。每一螺层表面有螺肋5-7条。肋间还杂有微细肋纹,体螺层上有螺肋9条。壳表黄褐色或紫褐色。生长线明显,有时形成褶襞,壳口近圆形,壳内面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应的沟纹,外唇薄,易破损,内唇较坚。厣角质,圆而质,圆而薄,易破碎,粟色。核位于中央。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40m深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底。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痔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锥螺壳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药材,但它的药性和作用还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与自身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再食用。

旱螺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旱螺散。

【处方】白田螺壳(煅)9克 轻粉3克 冰片 麝香各0.9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疳疮,损破腐烂者。

【用法用量】香油调敷。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处方】白田螺壳(煅过)、脑子、麝香、轻粉各少许。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下疳疮。

【用法用量】香油调搽。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旱螺散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蝉壳散的功效与作用


蝉壳散是一种中药方剂,这类药物还是常见到的,而且它对人体疾病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它的选择也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这类药的时候,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蝉壳(微炒)1分,桔梗(去芦头)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分,人参(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半夏半分(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痰壅,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字,用生姜粥饮调下,1日3-5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蝉壳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黄芩1分,茯神1分,川升麻1分(共为细末),牛黄1分(研),天竺黄(研)1钱,牡蛎(研)1钱。

【制法】上同研匀。

【功能主治】诸痫挟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荆芥、薄荷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二引张涣方

【别名】二圣散、二圣膏

【处方】蝉壳(取5月5日树东南枝上者)、寒食白面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口咽斜僻。

【用法用量】二圣散(《卫生总微》卷六)、二圣膏(《普济方》卷三七四)。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蝉壳1分(微炒),桔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分(去皮,汤浸,去白瓤,焙),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汉防己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胸痰壅,咳嗽,咽喉不利,作呀呷声。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生姜粥饮调下。1岁以上,加之半钱。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蝉壳(微炒)1分,青黛(细研)1分,蛇蜕皮灰1分,滑石1分,麝香(细研)1分。

【制法】上为细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小儿鼻疳痒。

【用法用量】每用绿豆大,吹入鼻中,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蝉壳2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头旋脑转。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蝉壳散为传统中药方剂。应用历史悠久,影响和普及范围甚广。足可见它的药用价值和正确性。

胃壳散功效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胃病患者,大多数为病患者都是由于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而且胃病这种疾病是特别容易反复发作的,胃壳散是一种用来治疗胃病的常见中药,这种中药里面包含很多种成分,是我国古代时期治疗胃病的一种配方,现在经过改良之后也被广泛使用,那么胃壳散都有哪些功效呢?

蚬壳胃散成份和功效

蚬壳胃散成份

蚬壳胃散原本是古代成方,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方用更加精准的用量研制而成。它的主要成份包括有、乌贼(骨)、高岭土, 白陶土(天然状态的铝土、石竹香,康乃馨、大黄、薄荷等等。

蚬壳胃散功效

蚬壳胃散功效显著,能治疗一切胃部疾病,可以为患者清除痛苦。除了专治胃痛外,蚬壳胃散对各种疼痛,比如肝痛、背痛、积痛、饥痛、饱痛等都有治疗效果,而且对肚胀、忧郁、噎食、眩晕、恶肉、不服水土、小儿肚痛哭叫等等都有有神奇疗效。就算是孕妇都能服用。

蚬壳胃散注意事项

蚬壳胃散有奇效,但是其服用方法需要尤其注意,它适合用冷开水服用。忌用茶服用,尤其忌用开水服用。而且不适合多饮水服用,即便是病症治愈后也不可立即停药。

上面就是对蚬壳胃散的一些介绍,相信看到这里你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有需要,不妨去正规的药店购买。

螺泥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螺泥丸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田螺不拘多少

【制法】将田螺放入洗净瓷盆中,用水养之,令吐出泥,用米筛张灰于地上,却将绵纸铺于灰上,去已养田螺,令泥水出澄清,旋去上面清水,却将泥倾于纸上,候泥干调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积热翻胃呕噎。

【用法用量】每服30丸,藿香汤下,立愈。

【备注】螺性至凉,泥性至冷,故可用之清胃。吞以藿香汤,假其辛芳开胃而已。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六引《经验良方》

对于螺泥丸的功效和性质您现在了解了吗?在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

榧螺的功效与作用


榧螺是一种对大家来说还算比较熟悉的中药,对我们身体的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它,需要对榧螺有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英文名】snail shell

【来源】药材基源:为榧螺科动物伶鼬榧螺和红口榧螺的壳。

【原形态】1.螺层约7层,缝合线呈沟状。壳顶稍尖,螺旋部甚短,体螺层显着膨大,高度约为螺旋部的20倍。壳表光滑,有瓷光,呈淡黄色(细长体色较深),饰有黄褐色锯齿状花纹,生长线细密。壳口窄长,前端较宽,壳口内面紫褐色,外唇较厚,全缘光滑;内唇薄,色较淡,上方略呈喙状突起,近前沟处具肋状皱襞。前沟短,后沟狭小。无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至潮下带40余米深的沙质海底,退潮后常潜入沙内。

【性状】性状鉴别(1)伶鼬榧螺壳,贝壳呈筒状,高3.2-3.5cm,宽约为高的1/2。外表面淡黄色,体螺层表面有黄褐色锯齿状的花纹;内表面紫褐色。螺层约7层,缝合线呈沟状。螺旋部低而短,壳顶稍尖,很少破损,各螺层逐渐增长,至体螺层由骤然胀大,其高度约为壳塔高度的20倍。壳面滑如瓷,生长线密。体螺层前度有一带状横肋。壳口窄长,前端较宽。质厚,坚实。气微,味咸。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清燥润肺。主高血压病;头晕;青盲内障;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0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清燥润肺,平肝潜阳。主治高血压,头晕,青盲内障、骨蒸劳热等。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榧螺的作用,希望对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乱的和其他食物搭配,应该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决定。

骨螺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药骨螺对身体有好处,能够治疗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英文名】comb-papilla murex

【别名】骨贝、螬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栉棘骨螺、浅缝骨螺、浅缝骨螺、钩棘骨螺等的壳。

【原形态】1.栉棘骨螺,贝壳呈纺锤形,棘栉状,质结实但不厚,一般壳高100mm左右,最高个体可达140mm螺层约8层,缝合线凹陷呈沟状。螺旋部低,仅约壳高的1/7。体螺层膨胀。每一螺层有发达的纵肋3条,其上长有长短不等的棘刺。体螺层肩角棘的高度超越前一螺层之上。壳表灰白色或浅来色带。,外唇边缘具有7条长棘,为本种特征。前沟长,约为壳高的4/7,上具有从上延伸下来的3列栉状棘刺,以沟外侧棘刺特别长。棘间还生有3裂小棘。沟颖末端微向腹面弯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浅海50-60m深的泥沙质海底。肉食性,为贝类养殖业的敌害。

【性状】性状鉴别,1.骨螺,贝壳呈球形,表面螺旋肋及纵肋交织成方格状。螺层7层,较膨胀。缝合线凹陷呈沟状,纵肋3条,各有1列长棘,肩角棘特别发达。壳口卵圆形,外层边缘呈齿列状。气微,味咸。

【化学成份】浅缝骨螺壳含碳酸钙和磷、钾、镁、锌、铜等。

【药理作用】骨螺有腮下腺含有骨螺毒素,对鱼类、两栖类及某些无脊椎动物均有毒性和麻痹的作用。这种物质可能通过刺激神经节和阻断神经肌肉的传导而起作用。骨螺类均含有柴螺素(murexine),类似于乙酰胆碱,能抑制心脏的搏动,还可降低血压。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中耳炎;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研粉敷。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痈肿、中耳炎、疔疮、下肢溃疡等。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中药骨螺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当的食用骨螺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瓜螺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瓜螺对一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实,瓜螺的神奇的功效远不止于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瓜螺的功效。

【英文名】Whelk

【别名】油螺、红塔螺、红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涡螺科动物瓜螺的肉。

【原形态】瓜螺,贝壳卵形或近球形,质 尚坚,一般高160-257mm,宽112-178mm,螺旋部极小,几乎被体螺层包被,仅露出略呈乳头状的壳顶,有时且低于体螺层,体螺层则极度膨大。壳表被有黄褐色或污褐色壳皮,壳皮脱落后露出杏黄色的壳面。幼体时常具明显的横列红褐色大型斑块,成体常消失不显。壳面较光滑,生长线细密。壳口大,卵圆形,内为光亮的橘黄色,外唇弧形,薄,易破损;内唇稍厚,扭曲,紧贴于体螺层上。下部具4条明显的皱褶。前沟短而宽,凹入,形成一大缺刻。无厣。足肥大,有花纹。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较深的浅海泥沙质海底。肉食性,雌雄异体,产卵期4-5月,角质卵囊黄褐色,长卵圆形,每囊一卵,一螺所产的卵囊都粘在一起,构成一个粗大的柱状卵群,高约230mm,径约110mm,俗称“红螺塔”。卵孵化后,幼螺破囊而出。肉肥味美,可供食用。

【性味】味咸;性平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火明目。主眩晕;目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有制酸止痛、解热的功能。主治胃痛、发烧等。

【摘录】《中华本草》

瓜螺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体质症状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东风螺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加大,养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最受人欢迎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老中医,还有经过上千年检验的中药。比如说东风螺,那么东风螺究竟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

【别名】甜螺、南风螺

【来源】药材基源:为蛾螺科动物泥东风螺和方斑东风螺的肉。

【原形态】1.泥东风螺,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一般壳高56-70mm,宽约为高的2/3,螺层8-10层,缝合线明显,螺旋部呈圆锥形,每层迅速增高,膨圆菜部3-4层的上部形成肩角,肩角下面略直。壳表灰白色,外被黄褐色表皮,有砦个体具有隐约的淡褐色斑块。壳表光滑,生长线明显。壳口长卵形,内面白色,有光泽。外唇较薄,内唇加厚外卷。脐不深。有的个体脐孔被内唇所遮盖。前沟圆形的粗肋。厣角质,长卵圆形,坚厚,棕色,核位于前内侧。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7-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肉食性。

【性味】味甘;咸;微寒

【功能主治】止血;润燥。主鼻衄;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东风螺在一些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东风螺的食用也要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决定,切记不要盲目用药。

蓼螺的功效与作用


蓼螺是中医医药的一种,对于许多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就对蓼螺简单的介绍一下。

【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蛎敌荔枝螺及疣荔枝螺的壳。

【原形态】1.蛎敌荔枝螺,贝壳呈菱形,质坚厚,一般壳高31mm左右,宽20mm,大者高33mm,宽21mm,螺旋部短,螺层约6层,缝合线呈浅沟状。壳顶尖,光滑。体螺层上部膨大,基部缩小,形成螺体两端略尖细。壳表黄白色或青灰色,有灰褐色或棕色的不规则纵纹,杂有紫褐色斑,各螺层具螺旋肋,肋间还有细肋。每螺层中部和体螺层上部的壳面征凹,成为一弧面。壳口长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棕色斑纹和肋。外唇薄,边缘有多数褶襞;内唇后部略薄,前部加厚,脐浅,仅残留小的凹陷。前沟较短,为一小缺口。厣角质,棕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至低潮线下1.5m左右的岩石海底,或在河口附近有附着物的泥沙质海底,雌雄异体,4-10月为产卵其,。卵鞘筒状,黄色,内含卵子40-250个,产卵不止1次。肉食性,为牡蛎养殖的主要敌害之一。

【性状】性状鉴别(1)蛎敌荔枝螺,贝壳小型,近于菱状,两端尖细,表面青灰色中略带白色,具有灰褐色中棕色不规则的细肋,壳口长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棕黄色花方和肋。气微,味微咸。

【化学成份】1.疣荔枝螺,贝壳含锰铁、钴、镍、铜、锌、镉、锶等微量元素,并含消旋-α-亚氨二丙酸(meso-α-iminodipropionic acid),左旋-α-亚氨丙酰乙酸(D-α-iminopropioacetic acid),含挥发性化合物丙酮(acetone),硫化氢(hydrosulfuric acid),甲基硫醇(methyl mercaptan),甲硫醚(dimethyl sulfide),二甲基化二硫醚(dimethyl disulfide),泰尔维尔定(tyriverdin)A、B,泰尔红紫(tyian purple)。

【药理作用】蛎敌荔枝螺含有β,β-二-甲基丙烯酰胆碱和丙烯酰胆碱。前者能兴奋颈动脉窦受体,刺激呼吸和兴奋交感神经节,还有阻碍神经肌肉传导的作用。后者具有神经肌肉传导性能,并显尼古丁作用。

【性味】味咸;性平

【功能主治】软肾散结;清热解毒。主淋巴结结核;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外用:适量,煅灰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文章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蓼螺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它常见的功效,这对我们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蓼螺起到一定的帮助。蓼螺可以有效的改善我们的体质,对提高我们的身体免疫力是非常有利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