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獐牙菜是一种中药材,这类药物对疾病治疗上可以涉及很多个方面,所以在对贵州獐牙菜选择之前,一定要对它进行很好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下。
【别名】四棱草、龙胆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贵州獐牙菜的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明显。茎直立,较纤细,四棱形,棱上具窄翅,分枝多,开展。叶对生;无柄或几无柄至有短柄;叶片披针形,长2-3m或达5cm,宽达1.5m,两端渐狭;叶脉1-3条,下面明显突起。圆锥状聚伞花序,具多花,开展;花梗直立,四棱形,长1-2cm,果时伸长可达6.5cm;花多4数,仅枝上侧花有5数,直径达1cm;花要绿色,叶状,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黄白色、黄绿色,裂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mm,具长尖头,茎部有2个腺窝,腺窝狭椭圆形,沟状,边缘有疏毛状流苏;雄蕊4-5,花丝线形,长达8mm,花药蓝色;于房无柄,卵状披针形,花柱短,不明显,柱头2裂。蒴果卵形,长1-1.3cm。种子多数,黄褐色,圆球形,长约8mm,表面近光滑。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1600m的河边、草坡、荒地及路旁。
【性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小儿发热;口苦潮热;湿热黄疽;咽喉肿痛;消化不良;胃炎;口疮;牙痛;火眼;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贵州獐牙菜的一些基本功效,以及贵州獐牙菜的食用方法等,这样大家在食用的时候才不会用错,也能够更加正确的发挥贵州獐牙菜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学医的都受到了西医的严重影响,学习中医的人是越来越少,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家对中药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少。下面就来说说黄花獐牙菜这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黄花獐牙菜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具短根茎。茎粗状,具细条棱,不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柄长5-13cm;叶片宽椭圆形,长12-18cm,宽5-9cm,先端钝,基部渐狭,叶脉7-9条,在下面明显突起;茎中上部叶多对,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10cm,宽0.7-4cm,先端钝或尖,基部钝,无叶柄,离生,连合成筒状抱茎。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密生,狭窄,通常有间断,长约25cm,多花;花梗粗壮,不等长,长达3cm;花5数;花萼长为花冠的2/3,卵状披针形,长11-13mm,先端急尖,边缘疏生不整齐的细齿,背面有3-5脉;花冠黄绿色,具蓝色细条纹,裂片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1.5-1.7cm,先端钝圆,啮蚀状,其余边缘全缘,基部具2个腺窝,腺窝基部囊状,边缘有流苏状柔毛;雄蕊5,花丝线状钻形,长8-9mm,基部背面有流苏状短毛,花药蓝色,长圆形;子房近无柄,长圆形或卵形,花柱不明显,柱头2裂,裂片长圆形。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0-3800m的山坡上。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湿热黄疸及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前汤,3~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止血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及各种出血症。
【摘录】《中华本草》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认识黄花獐牙菜,大家可以多跟身边的朋友介绍一下,让更多的人知道应该怎样去使用黄花獐牙菜这种药物。
滇獐牙菜[图]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东西,滇獐牙菜[图]给我们带来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备的。那么滇獐牙菜[图]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别名】走胆药、肝炎草、青叶胆、青鱼胆(《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 滇獐牙菜 的 全草 。秋末、冬初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茎四棱形,棱角有极狭的翅,无毛,浅褐色。单叶对生,线形,长1~1.5厘米,宽2~3毫米。花顶生或腋生,呈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萼绿色,5裂,裂片线形;花冠淡蓝紫色,直径2~2.5厘米,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蒴果长椭圆形,2裂。种子小,多数。花期秋末、冬初。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山坡草地上。分布云南。
【化学成份】全草含油橄榄酸、氧蒽酮的羟基和甲氢基衍生物及其甙类,还含有生理作用的内酯碳甙类和黄酮酸甙类。
【性味】《云南中草药选》:"苦,寒。"
【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药选》:"清肝利胆,除湿清热。治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取青叶胆制成浸膏片,每次3克,日服3~4次;或用青叶胆1两煎服,每日3次。凡发烧,深度黄疸,饮食锐减者,输注葡萄糖液。治疗92例,痊愈88例,好转4例。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29.77天;肝肿大平均在15天回缩至正常。一般用药后尿量增加,大多数舌苔由黄腻变为薄白,黄疸消退较快。
【摘录】《*辞典》
有关滇獐牙菜[图]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虽然滇獐牙菜[图]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獐牙菜的药用价值
【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瘤毛獐牙菜的全草。
【性味】苦,寒。
【功用主治】清热,健胃,利湿。治消化不良,胃炎,黄疸,火眼,牙痛,口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研末,每次5分。
獐牙菜的副作用
少数病人会有轻微口干、潮红、头昏、恶心、嗜睡及呕吐等反应,可自行消失。
獐牙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别名方茎牙痛草、凉荞、绿茎牙痛草、双斑獐牙菜、大车前、水红菜、翳子草、黑节苦草、黑药黄、走胆草、紫花青叶胆。
一年生草本,高0.3-1.4(-2)m。茎圆柱形,中部以上分枝。茎生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1-4cm,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叶脉3-5条,弧形,在背面明显突起。
花为大型的圆锥状复聚伞花序,疏松而开展,长可达50cm,花多,花梗不等长,长0.6-4cm;花萼绿色,长为花冠的1/4-1/2,5裂,裂片狭倒披外形或狭椭圆形;花冠黄色,直径达2.5cm,上部具多数紫色小斑点,花5裂,裂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5cm,在中部有2个黄绿色、半圆形的大腺斑;雄蕊5,花丝线形;子房披针形,无柄,长约8mm,花柱短,柱头小,2裂。蒴果狭卵形,无柄,长2.3cm。种子褐色,圆形,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果期6-11月。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白药】须白菜:全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炎,咽炎,胃炎,胆囊炎,泌尿道感染,肠胃炎,疟疾,感冒发热,流感,小儿麻痹《滇药录》。
【哈尼药】母雪乃茄:功用同白族《滇药录》。
【蒙药】吉斯-地格达:主治消化不良,急性骨髓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菌痢,结膜炎,咽喉炎,烫伤,风火牙痛,热淋,胆囊炎。
【彝药】布什都补此,布什都黑此,补谷索索,补里阿,苦丁香,刘寄奴,青龙胆,青色胆,青鱼胆草:根、叶或全草治毒蛇咬伤,百口咳,肝胃疼痛,乳疮,外伤出血,痔疮出血,瘰疬,咽喉肿痛,口疮;云南獐牙菜亦作“布什都补此”《彝植药续》。
【土家药】苦席(ku xir):全草主治腹痛,腹泻,火牙,风牙,胃火《土家药》。山黄连,铺地青,臭草:全草用于痈肿疮毒,红肿热痛,乳痈初起,红淋白浊,肺热咳嗽,烧烫伤,湿热黄疸性肝炎,腹泻,急性结膜炎,慢性咽喉红肿;根主治牙痛;叶主治跌打外伤和刀伤《民族药志三》。
【苗药】山黄连,见肿消,铺地青,臭草,地胆草:功用同土家族《民族药志三》。
山梗菜的简介
山梗菜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根状茎直立,生多数须根。茎圆柱状,通常不分枝,无毛。叶螺旋状排列,在茎的中上部,较密集;无柄;叶片厚纸质,宽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5-5.5cm,宽3-16m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至阔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细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长8-35cm,无毛;苞片叶状,窄披针形,比花短;花梗长5-12mm,花萼筒杯状钟形,长约4mm,无毛,花冠蓝紫色,长2.5-3cm,近二唇形,外面无毛,内面具长柔毛,上唇2裂长匙形,下唇3裂片椭圆形,裂片边缘密被睫毛;雄蕊在基部以上连合成筒,花丝筒无毛,花药结合线上密被柔毛,仅下方2枚花药先端具笔毛状髯毛。蒴果倒卵形。种子近半圆形,棕红色。花、果期7-9月。
山梗菜的功效与作用
①《东北药植志》
作利尿、催吐、泻下剂。
②《黑龙江中药》
根及全草:外用解毒,治疗蛇犬咬伤,疔疮、蜂螫。根:镇咳祛痰,煎水服,可治支气管炎。
③江西《中草药学》
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捣汁饮。外用:捣敷。
民间偏方
1.《纲目》
治蛇虺伤,捣汁饮,以滓围涂之。
2.《生草药性备要》
敷疮,消肿毒。
3.《岭南采药录》
治鱼口便毒,跌打伤瘀痛,恶疮,火疮,捣敷之。
4.《中国药植志》
治血吸虫病腹水。
5.《福建民间草药》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6.《陆川本草》
解毒消炎,利尿,止血生肌。治腹水,小儿惊风,双单乳蛾,漆疮,外伤出血,皮肤疥癣,蛇蜂蝎伤。
7.《南宁市药物志》
消肿解毒。治疳积和疔疮初起。
8.《中国药植图鉴》
煎服治风湿性神经痛,头晕。
9.《东北药植志》
作利尿、催吐、泻下剂。
10.《黑龙江中药》
根及全草:外用解毒,治疗蛇犬咬伤,疔疮、蜂螫。根:镇咳祛痰,煎水服,可治支气管炎。
11.江西《中草药学》
治蛇伤:大种半边莲适量,捣烂外敷。
12.《湖南药物志》
治疮毒:山梗菜全草三钱,水煎服。
山梗菜的市场信息
1、山梗菜的价格
¥18.26
2、山梗菜的选购方法
药材性状:根茎较粗壮,具多数白色细须根。
茎直立。单叶互生,披针形,先端尖,边缘具细锯齿。总状花序生茎顶端,花萼钟状5裂;花冠深蓝色,近二唇形,上唇2全裂,下唇3裂,裂片长圆形,边缘密生白色缘毛。有时可见小蒴果。气微,味微苦。
3、山梗菜的保存方法
为桔梗种植物山梗菜的根或带根全草。夏、秋季采挖。除去泥土,晒干。
獐肉作为一种中药材,你知道它的药用价值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吗?中医都是如何利用獐肉来治疗疾病的呢?还有日常在使用獐肉治疗疾病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别着急,我们为大家一一解答。
【来源】为鹿科动物 獐 的 肉 。
【原形态】獐(《吕氏春秋》),又名:麕(《诗经》),麇(《说文》),麏(《经典释文》),河麂。
【生境分布】分布长江流域各地。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①《别录》:"补益五脏。"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注意】①《金匮要略》:"獐肉不可合虾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人。"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1.《本草图经》:獐之类甚多,麇其总名也。有有牙者,有无牙者,用之皆同。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中药獐肉的各种情况,相信我们可以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做到镇定自若,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治疗。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