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老鸦柿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老鸦柿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老鸦柿的身影,那么老鸦柿应该如何食用呢?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的影响呢?一起来看看。

【别名】牛奶柿、丁季李、拳李、大肚老姆、颠和尚、糯米饭刺、烂糖鸡屙柿、丁香柿、苦李、月月有、枝柿

【来源】柿树科 老鸦柿 Diospyros rhombifolia Hemsl.,以 根、枝 入药。

【生境分布】浙江。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活血利肝。主治肝硬化,跌打损伤,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骨结核。

【用法用量】配药用。根、枝0.4~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通过本篇文章对老鸦柿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老鸦柿的相关作用和食用方法等。老鸦柿的价值可以通过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体现了老鸦柿的重要性。

Ys630.com相关知识

刺老鸦的功效与作用


刺老鸦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东西,刺老鸦给我们带来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备的。那么刺老鸦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 辽东楤木 的 根皮 或 树皮 。春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辽东楤木,又名:龙牙梅木、刺龙牙、虎阳刺。

【生境分布】生于阔叶林中,或林缘附近。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性状】①根皮

【化学成份】含强心甙、皂甙、挥发油及微量生物碱。根含楤木皂甙A、楤木皂甙B、楤木皂甙C等,都是齐墩果酸的甙类。

【药理作用】五加科梅木属植物,与人参相似,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参见"五加皮’条),但毒性较人参、刺五加等大10倍左右。以小鼠游泳法测得,刺老鸦醇浸液2克/公斤灌胃,能提高活动能力,并阻止疲劳之发展;还能显着增强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印防己毒素)的作用,而对中枢抑制药(巴比妥类)作用的影响,报告不一致。人一次或长期服用后,可增进体力、智力活动的效能。从刺老鸦中提出的三萜类皂甙给动物注射,可提高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的兴奋过程及灵活性。刺老鸦水-醇浸剂对离体蛙心或在位兔心均有强心作用,但剂量过大可抑制在位兔心。对呼吸、血压的作用不明显。对家兔肠管(在位或离体)具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子宫具兴奋作用,而对在位子宫则出现抑制。辽东楤木的叶或根的酊剂可引起降压,前者还对"垂体后叶素性高血压"的狗,能加速其血压下降(正常化)。二者均能降低离体兔肠的张力,对氯化钡引起的肠管张力增高有松弛作用,但不能消除由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刺老鸦能升高正常家兔的血糖水平。对肾上腺素高血糖及四氧嘧啶糖尿病无降低血糖的作用。但大鼠皮下注射楤木树皮的水提取液可降低四氧嘧啶性高血糖,对注射肾上腺素或大量葡萄糖后引起的高血糖亦有轻度抑制作用。春天采集的标本降血糖作用强,秋天采的则无效。楤木还有抗放射作用。辽东楤木根皮水浸液对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28.2克/公斤。大鼠腹腔注射水浸液2克/公斤即可引起死亡。家兔灌胃水浸液2.5克/公斤可导致轻泻,若增至5克/公斤,则10余小时后即死亡。甘草、甘草泻心汤及补中益气汤能降低其毒性,并减轻其致泻作用。如甘草与陈皮、木香配伍,反而增加其毒性。叶比根对小鼠的毒性强1倍。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辛,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补气安神,强精滋肾,祛风活血。治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以及阳虚气弱、肾阳不足等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用1~2两)。外用:捣敷。

【摘录】《*辞典》

有关刺老鸦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虽然刺老鸦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柿根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中医中药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为中药的历史悠久且副作用小。柿根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对于人体的健康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柿根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别名】狐柿子根皮(《疡医准绳》),柿子根(《重庆草药》)。

【来源】为柿科植物 柿 的 根 或 根皮 。9~10月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柿蒂"条。

【化学成份】根有强心甙、蒽甙、皂甙反应,并含鞣质、淀粉。柿根含3-甲氧基-7-甲基-胡桃叶醌和新柿属素。

【性味】《重庆草药》:"味涩,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治血崩,血痢,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烂炒敷。

【附方】①治血痢,红崩:柿子根、红斑鸠窝各二两。第一剂煎水服,第二剂炖内服。(《重庆草药》)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相信通过本篇文章对柿根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了解到关于柿根的功效和药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柿寄生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柿寄生,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没有听说过也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柿寄生。

【别名】万寿木寄生、樟本寄生、梨寄生、桑寄生、椰风、荷叶寄生、广丁香寄生、蚂蚱腿寄生、桐木寄生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棱枝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原形态】亚灌木,高0.3-0.5m。直立或披散,枝交叉对生或二歧分枝,位于茎基部或中部以下的节间近圆柱状,小枝的节间稍扁平,长1.5-3.5cm,宽2-2.5mm,干后具明显的纵肋2-3条。幼苗期具叶2-3对;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形,长1-2cm,宽3.5-6mm,先端钝,基部狭楔形,基出脉3条,薄革质;成长植株的叶退化呈鳞片状。聚伞花序,1-3个腋生,总花梗几无,总苞舟形,长1-1.5mm,具花1-3朵;3朵花时中央1朵为雌花,侧生的为雄花,通常仅具1朵雌花或雄花;雄花花蕾时卵球形,长1-1.5mm,萼片4枚,三角形,花药圆形,贴生于萼片下半部;雌花花蕾时椭圆状,长1.5-2mm,基部具环状苞片或无,花托椭圆形,萼片4枚,三角形,长约0.5mm,柱头乳头状。浆果椭圆形或卵球形,长4-5mm,直径3-4mm,黄色或橙色,果皮平滑。花、果期4-1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柿树、樟树、梨树、油桐或壳斗科等多种植物上。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止咳;消肿;降压。主风湿痹痛;腰腿酸痛;咳嗽;咯血;胃痛;胎动不安;疮疖;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浸酒、炖肉。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的介绍才发现,原来柿寄生的药理作用这么多,而且对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错的效果。其实我们的生活周围可能有很多的“宝物”,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柿叶的功效与作用


在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中药在种类和数量上规模已经相当惊人,所以选择中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是有着很好的效果,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柿叶。

【来源】为柿科植物 柿 的 叶片 。

【化学成份】含黄酮甙、鞣质、酚类、树脂、香豆精类化合物、还原糖、多糖、挥发油、有机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叶绿素。黄酮甙中有黄芪甙、杨梅树皮甙。又含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约76微克/克)。

【药理作用】从叶中提出的黄酮甙,给狗静脉注射(5毫克/公斤),能降低血压并增加冠脉流量(33~36%);在离体兔心标本上,也能增加冠脉流量。以叶制成的注射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给兔腹腔注射,有降温作用。对动物的毒性不大,也不引起溶血,不影响末梢血象。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专入肺经。"

【功能主治】治咳喘,肺气胀,各种内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敷。

【附方】治血小板减少症:干柿叶、马蓝、阿胶、侧柏叶。水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临床应用】①用于止血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柿叶的功效作用等已经在上文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柿叶是否还有其它的疗效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去研究。


柿漆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知道柿漆是一种很常见的药材,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也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柿漆的药用价值吧。

【别名】柿涩(《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柿科植物 柿 及其同属植物的 未成熟果实,经加工制成的胶状液 。

【制法】采摘未成熟而色青味涩的果实,捣烂,置缸中加入适量清水,不时搅动,然后静置约二十日,将渣滓除去,剩下无色的胶状液,即为柿漆。

【化学成份】含鞣质样物质柿漆酚,又含胆碱、乙酰胆碱。

【药理作用】从柿漆的提取物中,可得到胆碱及乙酰胆碱,还有某种与胆碱结构类似、性质不明的氨基酸样物质;能降低兔血压,抑制离体蛙心,兴奋豚鼠肠管,此等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在水蛭背肌标本上,其作用强度相当乙酰胆碱的3/4;另一种成分可降低猫血压,不为阿托品所阻断。在体外柿漆有溶血作用,注射入兔体,则引起红细胞的形态变化及淋巴细胞的减少。

【性味】《现代实用中药》:"涩苦。"

【功能主治】《观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柿漆一至二匙,用牛乳或米饮汤和服;一日二、三回。"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可见,柿漆的药用价值还是很明显的。但是柿漆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判断一下。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