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大青木[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大青木[图],下面我们就来对大青木[图]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别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

【来源】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 大青木 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以 根 、 叶 入药。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洗净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树皮灰白色,老枝黄褐色,幼枝被柔毛。叶对生,近革质,椭圆形、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渐窄,全缘,两面散生白色短毛。夏季树梢开白色管状花,组成疏松的宽扁圆锥状聚伞花序;萼片条形而小;花萼钟状,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外被短毛与腺点,裂片5,圆头,开展;雄蕊4个,稍二强,伸出花冠外,较花冠管长1~2倍;子房上位,花柱丝状,比雄蕊稍短或稍长,柱头2浅裂。果实卵圆形,直径5~7毫米,熟时紫红色,被宿萼包被。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丘陵、草地、路旁或林边灌丛中。我国中部和南部至台湾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叶含大青素、靛甙(indican),此外,尚含黄酮类。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治感冒头痛,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痢疾,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0.5~1两。

【附方】1、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青木根3斤,白茅根、马兰、金银花藤、芦根、贯众各半斤,加水30斤,煎成25斤,为50人量。每人每日煎剂半斤,分3次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大青木[图]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ys630.coM延伸阅读

大叶青木香[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在对草药选择的时候可以放心进行,大叶青木香[图]是一种对于我们不陌生的药材,它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土防己、青木香[四川]

【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 川南马兜铃 Aristolochia austroszechuanica C. p. Chien et C. Y. Cheng, mss.,以 根 入药。野生品四季可挖;栽培品可于生长3~4年后,于11月前后挖根,洗净泥土,切块晒干或用无烟小火烘干。

【原形态】木质藤本。根粗厚圆柱块状,常有缢缩,使根呈不等大小的串珠状,外皮栓化厚硬,有鳞片状裂纹,土棕色,断面灰白色,粉质较坚实,有类圆形或三角形的异形维管充满中柱部分,形成特殊纹理。枝干幼时被锈黄色长毛,后渐脱落,老枝干近光滑。叶互生,叶柄长4~6厘米,被密毛,叶片多为心圆形,长10~20厘米,宽相近,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缘,主脉5出,侧脉2~3,在叶背明显凸起,小脉凸起成格状网纹,脉均密被短毛。初夏开深紫色花,1~4朵成腋生总状花序,花梗长,密被锈色毛;花不整齐,花被管状,基部约2厘米长横展,有12条脉棱,然后作近180°曲折成一与管部平行相叠的囊部,长约1厘米,然后扩展成一近四角形的肢片,肢片平坦,径5~6厘米,微3裂,喉部管孔稍偏于近轴一侧,上面有细疣点,下面有明显脉网并密被短毛;合蕊柱在花被管基部,近球形,径约5毫米,柱头3裂,裂片直立,外侧成倒U字形下延;雄蕊6,无花丝,花药对着生在柱头下延的倒U形内凹处;子房下位,线形,仅较花梗稍粗,被密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等处,间有栽培。分布于四川和贵州等省。

【栽培】喜温暖、湿润环境。宜选向阳和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地方栽培;也可利用岩边、坡地、地边和庭院附近栽种。多用压条和扦插繁殖。压条在四川多于10~11月间,选生长健壮藤茎,拉近地表用土埋压,每2~3节埋压一段,经常浇水,俟节部生根后,即可剪断与母株分开栽种。扦插繁殖多于春季2~3月间,选坚实枝条,用剪刀在2~3节处剪断,斜插于土中,行、株距视土质的肥瘦而定,一般可4~5尺。扦插期间应注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插条成活后,藤茎长1尺左右时,即可搭架缚蔓。

【化学成份】据初步分析,根除含大量淀粉、纤维素、醣、鞣质、色素等外,尚含有四种生物碱及一种白色结晶。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解毒排脓。骨、关节结核,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0.5~1钱。

【附方】骨、关节结核,慢性骨髓炎:大叶青木香3两,青藤香1.5两,黄芪2.5钱,甲株(穿山甲珠)2.5钱,共研末,制成水泛丸或片剂。每片0.5克,成人每晚1次,每服1钱,白酒送下,儿童可酌减。外用黄明膏(醋6斤,透明牛皮胶10两,红丹,铅粉各2两。先将麸醋煮沸,渐加牛皮胶溶化,离火稍冷,加红丹和铅粉,搅拌,文火再熬至沸,置冷水浴中退火即成)。用时微热溶化后,拌匀,浸纱布块敷贴在脓窦或创口上,不要塞入创口内,外用干纱布包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相信一开始对大叶青木香[图]不太清楚的朋友现在应该已经掌握了大叶青木香[图]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青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产生需要药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药物选择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就需要对症下药,中药大青对治疗某些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药材。

【别名】大青叶、臭大青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茎、叶。

【原形态】大青,灌木或小乔木,高1-10m。幼枝黄褐色,被短柔毛,髓坚实,白色。单叶对生;叶柄长1.5-8cm;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20cm,宽3-9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背面常有腺点;侧脉6-10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长10-16cm,宽20-25cm,具线形苞片,长3-7mm;花萼杯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粉红色,外面被黄褐色短绒毛和不明显的腺点;花冠白色,花冠管细长,长约1c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5mm;雄蕊4,与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10mm,绿色,成熟时蓝紫色,宿萼红色;花、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路旁。丘陵。山地林下或溪谷旁。

【性状】性状鉴别:叶微皱折,有的将叶及幼枝切成小段。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长5-20cm,宽3-9c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上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面色较浅;叶柄长1.5-8cm;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以叶大、无柄者为佳。

【化学成份】叶含大青甙(cvrtophyllin),蜂花醇(melissylalcohol),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γ-谷甾醇(γ-sitosterol),异戊二烯聚合体(isoprene pelymer),半乳糖醇(galactitol),豆甾醇(stimasterol),鞣质及黄酮。 茎含大青酮(cyrtophyllone)A、B、石蚕文森酮(teuvincenone)F,柳杉酚(sugid),无羁萜(friedelin),赪桐二醇烯酮(clerodolone),赪酮甾醇(clerosterol),5, 22. 25-豆甾三烯-3β-醇(stigina-5, 22, 25.trien-3β-ol)。

【药理作用】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叶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试验还表明,不论对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碱敏感或耐药之痢疾杆菌,对大青叶均很敏感。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灭作用。对钧端螺旋体波蒙那群、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六日热型也有杀灭作用。 大青叶临床用于多种病毒感染,但实验室内的抗病毒试验至今未见报告。

【毒性】大青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8g/kg;腹腔注射5g/kg。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丝状。多皱缩卷曲或破碎。上表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表面色较浅。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苦;寒

【归经】胃;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外感热病热盛烦渴;咽喉肿痛;口疮;黄疸;热毒痢;急性肠炎;痈疽肿毒;衄血;血淋;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附方】本品叶片较大,《纲目》云:“其茎叶皆深青”,故名大青,诸“青”之名义同此。又因其植株有异臭味,故以诸“屎”或“臭”名之。

【各家论述】论大青性寒,善解心胃热毒。

【临床应用】《得配本草》:"配好酒治肚皮青黑;佐犀角。栀子,治阳毒发斑。"

【摘录】《中华本草》

大青的功效作用等已经在上文中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大青是否还有其它的疗效这个问题还需要大家进一步的去研究。

大青煎的功效与作用


制作中药方剂,不但需要自信心和耐心,而且要对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有所了解,否则,搭配不当,将影响方剂的药用价值和味道。下面我们为大家推荐一种做法。颇受人们欢迎的方剂大青煎。

【处方】大青1两,升麻1两,射干(去毛)1两,苦竹叶1两,山栀子仁1两,黄柏(去粗皮,蜜炙)半两,玄参(坚者)3分,蔷薇根2两,生地黄汁半斤,白蜜半斤。

【制法】上将8味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下冷上热,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用水5升,煎至1升,去滓,下蜜、地黄汁,搅匀,再煎如稠饧,以净器盛。每服半匙,含化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大青半两,黄柏(去粗皮,蜜炙)半两,升麻半两,射干半两,蔷薇根半两,苦竹叶1握(细切),生地黄半两,玄参1两,白蜜2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除蜜外,细锉。

【功能主治】喉中热塞,及舌上腭生疮。

【用法用量】用水3升,煎取1升,去滓下蜜,再煎成膏。每服半匙,含化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通过本文对大青煎的介绍,我们知道大青煎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大青煎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大青膏的功效与作用


大青膏作为一种中药方剂,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而且 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对于大青膏这种比较受欢迎的方剂,我们更应该要了解它的吃法,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活更好的运用它了。

【处方】天麻(未)3克 白附子(末,生)4.5克 青黛(研)3克 蝎尾(去毒,生,末)乌梢蛇肉(酒浸,焙干,取末)各3克 朱砂(研)0.3克 天竺黄(研)3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生蜜和成膏。

【功能主治】主小儿热盛生风,欲为惊搐,口中气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皂子大至1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薄荷水溶化混匀服;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大青叶1钱,天麻1钱,白附子1钱半,蝎梢半钱(去毒),朱砂1字,青黛1钱,天竺黄1字,麝香1字,乌蛇肉(酒浸,焙)半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筋脉抽搐,涎盛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青丹”。

【摘录】《得效》卷十一

【处方】大黄1分,白附子1钱半,青黛1钱,天麻1钱,蝎尾半钱,朱砂1字,麝香1分,乌梢蛇(酒浸,焙)半钱,天竺黄半钱。

【制法】上为末,生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风痫。

【用法用量】3岁1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幼科类萃》卷十四

【处方】乌蛇(去头尾,酒浸,炙),全蝎10枚(去头足),蜈蚣5条(去头足,炙),钟乳粉(真者,煅,研极细末,水飞净)5钱,青黛5钱,丁香5钱,木香5钱,川附子(制)5钱,白附子(面包,煨熟)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小儿吐泻后成慢惊,脾虚发搐,或斑疹后发搐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滚水送下,连进2服,立愈。甚者灸中脘50壮。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天麻1钱,青黛1钱,白附子(煨)5分,乌蛇(酒浸,取肉,焙)5分,蝎尾5分,天竺黄1字,麝香1字。

【制法】上为末,生蜜为丸,如豆大。

【功能主治】伤风痰热发搐。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薄荷汤化下。

【摘录】《保婴撮要》卷一

使用大青膏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大青草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大青草,下面我们就来对大青草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别名】青泽兰、化痰清(《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 水蓑衣 的 全草 。夏、秋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原形态】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高25~90厘米。茎稍带四棱,秃净或嫩茎被短柔毛。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榄状或线形,长2~9厘米,宽7~15毫米,纸质,两端均狭,全缘,两面皆被突起的小线条,叶柄长3~10毫米。花无柄,3~6朵或更多,簇生叶腋;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长6~8毫米,小苞片长约为萼之半;萼长约8毫米,裂片5,线状披针形,被粗毛;花冠浅蓝色或带白色,长约12毫米,冠管上部扩大,2唇形,秃净,4裂,上部1裂;先端尖,下部3裂,先端圆形;雄蕊4,成对,2个较长,不伸出;雌蕊1,花柱线形,柱头2裂;子房上位,2室。蒴果长椭圆形,有2纵纹,长10毫米,宽3毫米,褐色,熟时2果瓣裂开。种子多数,扁圆形,长达1毫米,浅茶褐色。花期7~8月。

【生境分布】生于半阴湿处的溪边、山谷、疏林及草丛中。我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含油25%及微迹生物碱、磷酸钙及氯化钾。种子与叶中均含钾盐,但叶中钾盐含量更多,因此利尿作用也更强。

【性味】《苏州本产药材》:"苦,大寒。"

【功能主治】①《苏州本产药材):"治口疮,时行热毒,丹毒,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注意】《苏州本产药材》:"虚寒、胃弱者忌用。"

【摘录】《*辞典》

【出处】本品以杜根藤之名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山草类,云:"杜根藤产湖南宝庆府山坡间,状与九头狮子草极相类,唯独茎多须,须办绿色,开花亦如九头狮子草,而只一瓣色白,无苞。"按其文及附图和产地,与本种相符。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大青草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大青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大青散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大青1两,栀子仁1两,羖羊角(镑)1两,大黄(锉,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肺热甚上攻,白睛覆盖瞳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大青半两,知母半两,柴胡半两(去苗),葛根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半两,石膏1两,黄芩半两,川芒消1分,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头痛壮热,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大青1两,知母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煨)1两,山栀子仁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阳盛发狂有斑,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入朴消1钱匕,用蜜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别名】大青汤

【处方】大青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赤石脂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烦热不解,下痢困笃。

【用法用量】大青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大青半两,川升麻半两,瞿麦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川大黄3分(锉,微炒),川朴消3分,滑石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脏腑壅热,心神烦躁,小便赤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大青1两,黄芩1两,川升麻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栀子仁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咽痛口疮,烦躁头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6-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大青1两半,川升麻2两,甘草2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身面发斑。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豉小半合,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大青1两,沙参1两(去芦头),川升麻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芩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生干地黄3两,川朴消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心脏壅热,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大青半两,玄参半两,川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发斑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大青半两,川大黄半两(锉,微炒)1分,牛黄半分(细研)1分,朱砂(细研)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犀角屑1分,玄参1分,川升麻1分,栀子仁1分。

【制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小儿气壅烦热,心躁目赤。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沙糖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大青叶(烘燥,研细)。

【功能主治】气血失养,风寒乘之,大人小儿肚痈败症,肚皮骤然青黑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好酒调下。黑退即愈。

【摘录】《卫生鸿宝》卷二

【处方】大青1两,蔷蔽根1两(锉),栀子仁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生,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体赤烦乱,口舌疮烂,表里如烧,疼痛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大青3分,苦竹叶30片,石膏1两,地骨皮1分,甘草1分(生,锉),黄芩1分,犀角屑1分,吴蓝1分,川升麻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生痈肿,烦热疼痛,口干心躁。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加黑豆1合,煎至1盏半,去滓,分为3服,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大青3分,犀角屑3分,玄参3分,黄芩3分,麦门冬3分(去心),川升麻3分,荠苨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知母3分,石膏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红雪1两,吴蓝3分,葛根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服乳石,补养过度,饮酒、食肉热面大多,致脚气发盛攻心,烦热,躁渴,闷乱,神思恍惚。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大青龙散”。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大青半两,黄药半两,川朴消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羚羊角屑半两,土瓜根半两,栀子仁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盛,发黄,皮肤如金色,小便赤涩,大便不通,口干烦渴,闷乱发狂。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冷蜜水调下,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大青2两,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香燥),豉1合。

【功能主治】热病热毒斑出,头面遍身。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纳胶令消,不拘时候,分温2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大青3分,柴胡1两(去苗),栀子仁1分,川升麻3分,知母3分,石膏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6日,心躁烦闷,四肢疼痛,小腹满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大青1两,蓝叶3分,川升麻3分,秦艽1两(去苗),栝楼根1两,川芒消1两半,茵陈3分,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6日,头痛壮热,心神烦乱,积热不散,或狂走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大青3分,远志3分(去心),川升麻1两半,柴胡1两(去苗),黄芩1两,犀角屑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芦根半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邪热在胃,谵言妄语,身体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2两,芍药2两,羚羊角(屑)2两,苦竹叶2两,黄柏2两,大青2两,升麻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口疮。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煎取2升,去滓,纳蜜2合搅,含冷吐,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九引《肘后方》

【处方】大青1两,栀子仁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头痛,遍身发疮如豌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大青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阿胶1两(杵碎,炒令黄燥),豉3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劳复壮热,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看完了本文对大青散的介绍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类似的症状时学会去应用了呢,其实中药相比西药来说更加的治本,这也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都会选择中医的缘由。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