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养生

2019-10-19 │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养生

秋分节气 秋分养生注意四点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关于饮食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秋分节气 秋分养生注意四点”,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白露节气正在渐渐退去,秋分节气已然即将到来。而在这即将到来的秋分节气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这秋分节气中,我们怎样做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呢?关注养生的人也许会问,秋分节气中应该怎样进行养生呢?接下来,小编将一一为大家解答。

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已然即将来到我们的身边,同时,外界的环境与气候,也在随之发生着改变。我们的人体内部的器官活动,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秋分节气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会让身体适应秋分的气候。

秋分养生四大点

“收敛内养”运动适量

秋分是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从秋季的气候特点来看,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长夏”到“秋收”而相应改变。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运动、起居、饮食、精神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秋分节气的天气大多是秋高气爽,很适合进行锻炼。在这个节气中,我们可以完全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运动,但运动量也不宜过大,防止大量出汗。老年人可以去花园散散步,中年和青年朋友可以跑跑步,这都是秋分锻炼的好方法。

初秋可开始冷水泳

随着盛夏酷热逐渐消退,一些游泳爱好者也收起了泳衣。但专家建议,初秋时节适当的冷水泳既能达到较好的健身效果,也能为日后冬泳打下良好的基础。冬泳不但可以加快人的基础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也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但练习冬泳应该逐渐过渡,从秋天开始坚持冷水泳,逐步过渡,到了冬天才能享受冬泳的乐趣。

初秋的冷水泳对神经系统能起到明显的刺激作用,加快心跳速度、促进血流量,进而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冷水泳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地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长期坚持,能达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放松心情扫除抑郁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有些人会因为环境而产生忧郁的伤感情绪。如果不能调适好心情,会导致体内有益激素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引发疾病产生。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因此秋季建议外出秋游、登高,可令人心旷神怡,保持心情舒畅。这里再介绍几种放松方法。

肌肉松紧法从头部开始,眼睛用力闭,然后放松;牙齿用力咬合,再放松;拳头握紧后放松;依次类推到全身各部位。最简单的就是起身,用力伸懒腰,然后放松,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放松效果。

生物回馈法坐在椅子上,眼微闭、齿微分、下肩、开胯、集中心志静下来,专心感受肌肉酸痛的那个点,慢慢刺激调整它。接着深呼吸,感觉脉搏跳动甚至肠胃蠕动,感受手指头血液一胀一缩的感觉。

大字舒服法 呈大字形躺在床上,再在脖子和膝盖下方枕个垫子,让自己处在舒服、放松的姿势。

运动调理应对秋燥

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常表现为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症。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

登山

“登山”是最适合秋天的健身运动了。

诗圣杜甫于重阳节独自登高望远,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登高》。诗仙李白也有“攀崖历万重”的诗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脍炙人口。

可见古人就有秋季登山的习俗。自古以来登山就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最初的登山运动可能与上古时“射礼”有关。这是当时人们为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后还要上山采些野生食物或药材,或狩猎。

登山有益于身心健康,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山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的其他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与污染物比平地少,而且负离子含量高,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显然是有利于健康的。登山运动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登上高峰,极目远望,把壮丽的山河尽收眼底时,也让人心情十分愉悦舒畅。

秋分的养生

南方的气候由这节气起才始入秋。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秋分的到来表示着季节的转变,在这季候互换的时候,一些易发病也在蠢蠢欲动。这个时候,很多妈妈都在为自己的宝宝担心,因为宝宝的抵抗力本身就非常差,再加上换季的气候不稳定,宝宝很容易就会被疾病缠身。下面是给各位妈妈整合了一些秋分节气宝宝养生法,各位有宝宝的妈妈一定要认真阅读哦。

衣法:给宝宝穿棉质衣服,确保干燥与透气

这个季节给宝宝选择服装,最主要的要选择适合宝宝幼嫩皮肤的质地。最好以棉质为主,可以提高舒适度和透气性。棉质衣服可以吸汗,利于皮肤代谢。

在有空调的房间里,要给宝宝穿单层长袖衣裤。有些家长喜欢只给宝宝上身穿个小背心,其实这种“半裸”的方法既不利于吸汗也不卫生,让小宝宝的会阴部失去了保护。

食法:饮食以清淡为主,确保新鲜及营养

对于周岁内母乳喂养的婴儿,天热时最好不要断奶。一岁以上婴幼儿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小宝宝的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现做现吃,绝不能图省事一次做很多。既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避免天热难保存而出现不新鲜甚至因变质引起腹泻、中毒等。

二、有些家庭习惯煲汤后存放在冰箱中,需要时从冰箱中取出加热给孩子喝。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彻底烧开后待温度合适再给孩子吃。一些时令水果如西瓜等最好现买现吃,冰箱里的凉西瓜最好不给孩子吃。

三、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天热宝宝出汗多、消耗大,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给孩子榨一些果汁,煮绿豆汤,作为白开水的补充;一日三餐中也应有稀粥、冬瓜汤、紫菜汤等。尽量少喝或不喝饮料。

住法:居室注意清洁,确保无螨、无霉变

气候多雨容易发生霉变,因此要给小宝宝的房间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尽量保持房间的简洁,减少物品的堆放,将毛绒玩具洗净收藏;床垫、枕头、地板等保持清洁、干燥,以防虫螨;有条件的可更换窗纱,也可进行清洗,确保空气畅通且无粉尘;使用的器皿定期消毒,毛巾、被单定期清洗。

宝宝房间的温度不宜过低,应以开窗对流为好。一时的温度高不要马上开空调,持续高温用空调也不应将温度调节过低,以26℃左右为宜。

行法:带宝宝户外活动,确保防暑和防晒

婴幼儿正是生长发育的快速期,户外活动十分重要。家长要尽量选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的时段带宝宝外出。可让宝宝在树荫下活动。在户外要给孩子带水保证随时能够饮用,同时准备一个小遮阳帽。

带孩子到公共浴场游泳,要备眼药水。注意泳后“三部曲”:洗澡、滴眼药、清理口腔。

暑期外出旅游,要注意当地的气候。备长、短袖衣服;注意饮水卫生和食品卫生;备齐各种药品。

专家的几个小建议

1、给宝宝洗澡后,要把皮肤皱褶处用干软的毛巾轻轻擦干,最好在脖子、腋窝、肘窝以及大腿根部用棉签涂上一薄层痱子水,以透气为好。

2、如果宝宝发热,可洗温水澡。准备一条大浴巾,在宝宝出水时裹好抱出,擦干后再穿衣。既可物理降温,也可避免因沐浴前后温差大而加重病情。

3、如果宝宝出痱子要用温水清洗,洗澡次数不宜过多,以免影响皮肤的正常功能。要保持宝宝皮肤的干燥,勤换衣服。患处可用藿香正气水、痱子水等涂擦;如出现痱毒时要去医院治疗。

总结:秋分节气气候多变,所以在这个节气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养生工作。不要因为只是一点小问题而疏忽,秋季的易发病很容易就是这样引起的。在秋分中,我们在饮食和起居上,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ys630.COm精选阅读

秋分节气 秋分养生注意三大要点


秋分节气已经渐渐向我们走来,很多人都开始考虑接下来的秋分节气中我们应该怎么去生活。在秋分节气中,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养生,那么,在秋分节气中我们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怎样去做才能够健康养生?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带来答案。

秋分养生三大要点

收养神气心理平静

经过一夏的生长,万物逐渐结出果实,步入秋天收获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人的生命活动适应季节变化,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平和心态。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顺应秋之“容平”。秋天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派萧瑟,极易引发人凄凉、悲伤之感,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这些消极情绪会加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该注意避免。

使神气收敛,情志安定,就要从生活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如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并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赏花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心旷神怡,从而安定神志。

收养阴津预防秋燥

秋分以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气候主流。秋燥最易伤阴,引起口咽干燥、咽痛咳嗽、皮肤干裂、便秘等症状,因此必须注意固护阴津,养阴防燥。所以这一时期应保持居室内的湿度,平时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一些益阴的中药如沙参、麦冬、桑叶等也可以适当服用(如泡水喝),都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秋分以后天气渐冷,因此会以凉燥为主,即在燥的症状外还会增加受凉的表现,如畏寒怕冷、咳痰发白等。故此时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适度“秋冻”,睡觉时要盖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固护脾胃,以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若出现咳嗽有痰,可用杏苏散发散风寒,宣肺化痰。

收益肺气防呼吸病

按照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秋属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在秋分之际也要注意保养肺气,防范呼吸道疾病,可服用黄芪、太子参、杏仁等入肺经、补肺气的药物。

《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因为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但同时注意不要过补,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以致胃肠功能失调。

秋分的精神养生和饮食调养

秋分节气的到来代表着我们已经真正进入到了秋季,在这个节气中,我们会感觉昼夜相等,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而我们在养生中也有着一定的规律,比如说阴阳平衡。我们人体内的阴阳受外界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在这秋分节气中,我们应该保持阴阳均衡。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事实证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由于气候干燥,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如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这样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

秋季养生宜“喜润恶燥”

从秋分节气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当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粘痰,不易咯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初发病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时治疗,病邪便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发生其它病变。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现象,所以应及早治疗和预防。

人患此症,是由于体弱,不胜凉劲肃杀之秋气的侵侮所致。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增强体力,提高抗病的能力。适应气候变化,坚持身体锻炼。秋季身体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遵循中医养生的“秋冬养阴”原则,秋季养生应注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由于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在这个季节,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现象。因此,秋季日常调养应以“喜润恶燥”为主,注意以下几点。

润肺去燥

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沙参、麦冬、百合、银耳、燕窝、雪蛤等都是秋季养生常用的药膳,老同志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汤饮用。

早睡早起

秋分节气中的早晨虽然有些冷意,但天高气爽,空气比较清新。所以在这个节气中,我们最好能养生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晨多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有利于收敛神气。而且早晨早起后还能锻炼一会,对自己的身体很有好处。

调整心情

病可由心生。秋风落叶,万物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老同志如果心情忧愁郁闷,会使抗病能力下降,引起哮喘等病复发或加重。为此,保持愉快心情是秋季养生的基础。老同志要学会调节心情,积极参加一些有益且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秋凉宜冻

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但为了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老同志应适当进行“秋冻”,少穿些衣服,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与抗寒能力。

养生是一件伴随一生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事情。一年四季我们一定要保持着养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饮食上,都要做到健康养生。因为我们有不同的需要,所以在养生中,我们要学会满足。如今秋分就要来到了,我们在养生中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秋分养生小贴士

“一场秋雨一层凉”,几场秋雨下来,街上穿外套的人多起来。秋分节气(9.23-10.7),也悄然而至。“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阴气渐重,雷声基本消失了。冬眠的虫子也开始准备了,雨水会越来越少。落叶开始多起来。这个时节,养生的重点是“润肺防噪,适度秋冻。”

秋分饮食宜忌

女性在秋分尤其要注意顺应秋气,否则“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飨泻(完谷不化)”。还会影响肺气,容易鼻子干燥,出鼻血,咳嗽,大便干燥或腹泻。饮食上要注意,适度吃点辛温和滋润的,可以温脾胃、润秋燥。如马铃薯、红薯、山药、韭菜、胡萝卜、红枣、龙眼、红酒、银耳、熟藕、芝麻、黄豆、葡萄等。要少吃苦味食物,除了那些味苦的蔬菜外,常见的还有咖啡和浓茶。这两者本就伤胃,在入秋后更不宜多饮。

秋分运动小贴士

秋季以养“收”为主,所以选择的运动,不要剧烈,以身上舒适、不出汗为宜。建议在室内学习下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可以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瑜伽等运动也不错。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助益。若在室外运动,则要注意防御秋风,选择防风、透气、戴帽、不厚重的功能外套比较合适。

秋分饮食起居小贴士

秋分养生要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病患。如果入睡困难,可在睡前半小时喝一杯温牛奶。我特别推荐蒙牛新养道,这里面添加了阿胶、红枣、枸杞等,性温而绵长,补血、益气,且不含庶糖。特别适合女性朋友。尤其是有些女性朋友,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更应该从秋分就开始,坚持每天睡前喝一杯。到冬日,气血充盈,顺畅,才可抵抗寒气。强壮的身体,是良好的习惯,长期坚持下来的成果。

总结:秋分节气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好养生的细节,有一个良好的起居习惯,每天都能锻炼一会,饮食要得体,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也要将身边的人一起带动起来,一起来进行养生。

秋分养生 秋分节气三大养生原则


秋分的到来,也带来了许多冷空气。我们在秋分这个节气中,应该注意什么呢?秋分的气候比较干燥,很多人都会出现皮肤干燥,喉咙疼痛等症状,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这些情况呢?秋分节气养生最重要,只要能在秋分节气中注意好养生,那么便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下面就让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秋分养生的三大原则。

秋分养生三大原则

护体: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秋季感冒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是鼻咽部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孟医生提醒,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如果仅以咳嗽为主症者,则称为“秋燥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针对以上的症状,应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令时节,如果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可以学习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如果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

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如果市民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必须注意四个方面,运动时防止受凉感冒。秋日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比较低,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而是应该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衣服。锻炼后还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其次要预防运动损伤。据悉,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专家建议,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此外,还要注意好运动量,防止运动过度。秋分节气虽然是运动的好节气,但这个时候我们的身体正处于内敛调养阶段,所以运动也应该顺应这一原则,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谨防出汗过多,养生耗损。我们想运动时,尽量还是选择轻松的运动。

秋天气候干燥,预防秋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进补:重药物轻食物不可取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秋分养生小妙招

多锻炼身体

应注意多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引起的腹泻。

食物加热后进食

在进食剩饭时一定要充分加热,即使是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加热后方可食用。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不要因为气候的转冷,而一直把窗户关上,这是很不健康的。这样很容易让房间里滋生病毒细菌,从而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所以我们最好能多开窗,在白天的时候把窗户打开来透透气,这样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的可能。

多补充水分

很多人都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

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季节交替,天气变化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建议大家要注意保暖,应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避免着凉闹肚子。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

剩饭、粥、乳制品、肉类、蛋类等,容易遭受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若进食此类食物,会导致腹泻。

不吃凉拌菜

尽量不要吃凉拌菜?如果要吃,需要充分清洁蔬菜,不用未煮沸的水拌菜,拌菜时最好加点醋或蒜,这样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卫生上,一定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吃饭前后要洗手,经常换洗衣服,这样能够有效的抵御细菌的滋生,给我们带来健康的身体。

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

常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与患病者隔离

如果周围有腹泻患者,应注意对患者隔离,待症状消失后一周,再解除隔离,避免传染。

餐具、炊具消毒

餐具、炊具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进行杀菌,健康饮食。避免细菌感染引起腹泻。

勿滥用抗生素

不要滥用抗生素 以免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多数秋季腹泻病例都是病毒引起的,细菌感染的比率较低。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无特效药物,在治疗时以对症处理为主,通常病程比较短,可以自愈。但剧烈而持久的腹泻,将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时,可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适当给予止泻药。

腹泻症状较严重者马上就医

如果出现腹泻症状,请马上就近就医,不要置之不理,使小病变大病,酿成严重后果。

总结:相信很多人都阅读了本篇文章,那么大家都会秋分养生有所了解了吗?秋分养生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生活细节方面,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小编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能注重好自身的养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秋分节气 秋分代表了什么意义


转眼,白露节气已经渐渐退去,秋分节气,已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这个时候,很多人肯定都很想知道我们在秋分节气中应该注意哪些生活细节,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秋分代表了什么意思。而养生的朋友,也肯定很想知道秋分养生的重点是什么。今天,小编就将带领大家走进秋分节气。

秋分是哪一天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2014年秋分是哪一天呢?

日期计算:[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3.042,20世纪=23.822。

举例说明:2088年秋分日期=[88×0.2422+23.042]-[88/4]=44-22=22,9月22日是秋分。

例外:194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2014年秋分时间:2014年9月23日10:29:04,农历2014年八月(大)三十。

秋分是什么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汉董仲舒《秋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于中秋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每年公历的9月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

秋分,所谓“秋分”,从字面上简单来说,就是把秋天给分开来,也就是秋分这天,就是秋季的中间点。所以这一天,全球昼夜等长,这一天,我们的睡眠状态能达到最佳,所以很多人都能喜爱秋分这一天。同样,秋分也会给我们带来凉爽的气候。

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主要有2个特点: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节气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凉爽舒适的环境,但我们也不能光顾着享受。在这个节气中,我们大家应该会出现一些感冒发烧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秋分气候转凉,晚上睡觉没注意盖被子而导致受凉。那么,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应该去注意哪些呢?

一忌睡前进食

因为睡觉前吃东西,会增加肠胃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还会影响入睡。睡前如果实在太饿,可以少量进食,休息一会儿再睡。

二忌饮茶

茶中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兴奋,睡前喝浓茶会让人难以人睡,同时饮用过多的茶会使夜间尿频,影响睡眠质量。

三忌睡前情绪激动

睡前情感起伏会引起气血紊乱,导致失眠,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所以睡前力戒忧愁焦虑或情绪激动,特别是不宜大动肝火。

四忌睡前过度娱乐

睡前如果进行过度娱乐活动,尤其是长时间紧张刺激的活动,会使人的神经持续兴奋,使人难以入睡。

五忌睡时过多言谈

卧躺时过多说话易伤肺气,也会使人精神兴奋,影响入睡。

六忌睡时掩面

睡时用被捂住面部会使人呼吸困难,身体会因之而缺氧,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七忌睡时张口

睡觉闭口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如果张大嘴巴呼吸,吸人的冷空气和灰尘会伤及肺脏,胃也会因之着凉。

八忌睡时吹风

人体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易受风邪侵袭。因此睡觉时要注意保暖,切不可让风直吹。

秋分起居运动两手抓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毕藏,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分节气,我们的睡眠状态应该属于上等,也就是说我们的睡眠情况应该很好才对。而且由于秋分中昼夜时间相差无几,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晚上九点多入睡,早晨七点起床,起床后最好能做些运动,对身体很有好处。

2、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这是自古流传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虽然如此,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其中的真髓,不能盲目照做。特别是体质虚弱者或者老人及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胀、腹泻等秋季多发疾病。

3、常笑宣肺

在精神养生方面,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

专家提醒,秋分过后,养生保健特别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市民最好要记得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起居养生须知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起居.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中医认为:侧身屈膝而卧,可使精气不散。长寿老人一般睡眠时都呈侧卧.而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卧如弓。”正确的睡眠姿势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放松。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变动,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胸部受压最小,不容易出鼾声。

需要指出的是,秋季睡眠姿势的选择也须因人而异。如有些疾病患者却不宜采用右侧卧的方式。如心衰患者,则宜采用半卧位。脑血栓患者,侧卧会加大血流障碍,易导致血栓再发,而宜仰卧。胃溃疡患者,右侧卧,会大大增加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的回流量,引起胃部灼痛,而宜左侧卧。高血压患者,宜加枕平卧,枕头一般高15厘米左右。肺气肿患者宜仰卧,头部略高,双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畅。

另外,夜卧常习闭口。目的也在于使精气内存不散。因此,秋季睡眠尽量不要张口呼吸,以助秋季养收之道。

总结:秋分节气的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在秋分中我们很容易就会生病,所以才有了秋分养生之说。在秋分节气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生活养生,更要注意好饮食养生,秋分的饮食非常重要,病从口入,希望大家能在饮食方面上多用用心,保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

秋分节气养身食谱



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主要。
营养原则
秋季三个月的饮食总原则: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涩的水果、蔬菜。秋季的养生准则与春夏两季截然不同,是以养人体阴气为本。饮食以滋阴润肺,回收阳气为主,即平稳地完成夏冬两季热、冷的交替。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人体内的正气。由于天气干燥、凉爽变化不同,饮食原则可依据节气的变化相应调节。
补肺润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一方面,可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嘴唇开裂等气候干燥对人所产生的直接伤害;另一方面,通过这些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早晨饮淡盐水,晚上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总之,秋季进补要甘润温养,既不可过热,又不能太凉,要以不伤阳不耗阴为度。


适宜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
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2.肉蛋奶的选择:
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类等。
3.蔬菜的选择:
豆芽、菜花、菠菜、胡萝卜、茄子、莲藕、甘薯、马铃薯、山药、芋艿、芹菜、小白菜、莴笋、洋白菜、南瓜、菱角、百合、香菇等。
4.水果的选择:
橘、柚、葡萄、柿子、梨、苹果、枣、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
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


饮食禁忌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素滞留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
1、秋季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可以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

2、秋季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油腻食物,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加之脾胃功能较弱,食用油腻煎炸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积滞之热,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干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囊蚴最多的季节。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它们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医用功效。但是,生吃这类水生植物,极容易导致姜片虫的感染,使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一般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儿童感染后,会出现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少数情况严重者,可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中医认为,秋季主肺气,肺主辛味。如果肺气太过,往往会导致肝气抑郁。秋燥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方面,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主,忌吃肥甘食品。
.

秋分节气 秋分是什么意思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可是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一年之中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如今,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秋分节气逐渐到来,我想很多人会问,秋分节气是什么意思?秋分代表了什么?在秋分中我们应该吃什么?下面,小编将来给大家一一解答

秋分的由来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此外,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如“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在这时期,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降水少的时段。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江南、华南地区(热带气旋带来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数和雨量进入了降水减少的时段,河湖的水位开始下降,有些季节性河湖甚至会逐渐干涸。在此期间,还有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但影响位置偏南,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这时的台风除了大风灾害外,带来的雨水,往往对当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为10月以后这些地区先后转入干季。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汉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后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秋分介绍

按照传统说法,秋分的到来,就是秋天的开始。有人会问,秋天不是从立秋就开始了么?实际上,立秋只是代表秋天即将来临,而秋分,却是告诉大家秋天已经彻底来临。从立秋到霜降,为一整个秋季,而秋分,正是这一过程的中间点。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吃什么好

秋分到来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我们身边的冷空气将暖空气慢慢消灭,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导致身体着凉,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保暖。除了在保暖方面外,在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一定要吃适合秋分节气的食物。

百合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大枣

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红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秋分饮食五大建议

建议一:海鲜浅尝即可

秋季为大闸蟹、红鲟等蟹类盛众时间,蟹黄肥厚、蟹肉甜美,令人垂涎三尺。当我们在享受美食之时,不要忘记蟹黄、虾卵含高量胆固醇,对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的民眾,建议浅嚐即可,千万不要过量。

建议二:火锅以清汤为主

热腾腾的火锅,麻辣锅、涮涮锅、海鲜锅等各式火锅纷纷上市,要如何吃一份营养零负担的健康火锅是有秘诀的!在肉类选择上,可以以适量火锅瘦肉片、羊肉片、牛肉片、蛤蜊、豆腐等為主,搭配少量火锅料。而玉米、芋头、猪血糕、冬粉等则可為淀粉食物来源,需酌量摄取。至於包白菜、蕃茄、高丽菜、筒萵、金针菇等為青菜,可以多多取用。火锅汤底则以含油量少及含盐份低的為主。沙茶酱含油量甚高,习惯上又会拌入蛋黄,虽然美味加分,但在健康上却是减分。若可以以少量酱油、葱花、蒜末、辣椒等来调味会更好。

吃火锅最忌讳暴饮暴食,尤其痛风,尿酸高似乎已不是老年家的专利了,罹病年龄层已逐渐往下降,而秋冬天又是痛风的好发时期。暴饮暴食的吃火锅,会摄取过量的蛋白质及油脂,同时会摄入过量高普林食物,是会让我们痛风提早发作。至於肥胖的民眾、糖尿病患者吃火锅则建议多青菜,搭配适量肉类及淀粉食物,定时定量,细嚼慢嚥。

建议三:秋季羊肉少吃

薑母鸭、羊肉炉亦是秋冬天进补圣品,高油脂為其共同特点。在食用这些美食之时,若可先去掉鸭皮、羊皮及肥肉部份再食用,喝汤时除去上层浮油再喝。如此,一个小动作,是可以减少很多油脂的摄入量!其实光食用薑母鸭、羊肉炉是很不均衡的餐点,可以加点白饭及烫青菜来均衡一下,更建议您可以多加一些青菜,以增加纤维质的摄取。

并且薑母鸭、羊肉炉亦是高油脂、高蛋白质食物,对痛风、高尿酸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患者,建议适量食用,勿暴饮暴食。

建议四:酒少喝

很多人都认为酒是一个好东西,人的生活中缺少不了酒,秋天更是少不了它。无论是社交还是自己在家,一般都要喝一些酒,在秋分晚上冷的时候,能够喝上一口酒来暖暖身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是,酒会伤胃,一旦喝多,就会对胃产生损害,所以酒可以喝,但尽量少喝。

建议五:多以蔬菜来增加饱足感

寒冷的秋冬季节,往往会让人食欲大增,加上活动量减少,体重增加常為最大收穫。因此,保健之道在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注意体重管理。均衡的饮食则需要在营养与美味中取得最佳之平衡点,於美味饮食中摄取充足不过量的营养。适度的运动,可以选择在比较温度暖和的时间,活动筋骨,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民眾,千万不要於清晨温度最低之时外出运动。注意体重管理,饮食上仍以少油、少糖為主轴,配合食物份量控制,多以蔬菜来增加饱足感,美食当前,一定要能拒绝诱惑。期待大家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欢渡严寒秋冬季节。

气候特点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南方地区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

南方地区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总结:秋分节气已经彻底有了秋季的季候特点,在这个节气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衣服的穿着,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要注意好保暖。在饮食上,不要再暴饮暴食,不再吃寒冷的食物,最好能多吃一些在秋分中比较养生的食物,对身体很有好处的哦。

秋分吃什么 秋分节气吃四大养生食物


秋分节气已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过去的这几天里,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秋分节气所带来的特点,不知在这种节气特点下,大家有没有注意好自身的养生工作。也许这时候会有人问,秋分节气我们养生吃什么呢?接下来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秋分由来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为“半”之意。 秋分“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时节吃什么

秋分已经到来了好几天,不知大家的饮食有没有进行调节,如果还没呀进行调节的,还希望大家能够尽快调节。秋分的到来代表着秋季的真正来临,这时候天气会逐渐转凉,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易发病,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调节好。下面是小编推荐的几款秋季养生佳品。

1、百合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

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2、红枣

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

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3、番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

此外,还有一点让女性值得注意的是,红薯还可以有效的进行减肥。红薯中富含丰富的纤维素与果胶,能够很好的阻断糖分转化为脂肪这一过程,从而起到减肥的效果。

4、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

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在阵阵秋雨当中,我们迎来了秋分节气。秋分,是秋季90天中间的那天。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从这一天起,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慢慢的减少,秋意也将更加浓厚,天气就要加速变冷了。在秋分节气,我们要注意吃一些什么食物呢?在饮食方面,我们要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黑木耳可以滋阴、润肺、养血。

秋分最宜喝粥

南瓜百合粥

南瓜250 克、鲜百合50 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南瓜洗净去皮,切丁,鲜百合摘瓣洗净。将粳米洗净后煮熟,用文火熬熟,加入南瓜丁煮烂,再放入冰糖、百合,煮沸即可。南瓜营养成分丰富,脂肪含量较低,易于消化和吸收,还可通便。配合滋阴润肺的百合,具有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

白木耳粥

粳米250克,白木耳15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白木耳是秋季滋阴、润肺、生津的滋补佳品。白木耳粥具有润肺止咳、益气补肾的作用。适用于阴虚内热燥咳、气阴两虚等。

红枣桂圆黑米粥

红枣桂圆黑米具有开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涩补精的功效,对于少年白发,妇女产后虚弱,病后体虚以及贫血,肾虚均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山药糯米粥

糯米50 克、山药300 克、白砂糖适量。将糯米洗净,加水烧开,再用温火煮成粥。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状,待粥熟后,将其放入同煮,至山药熟透,加糖调味即可食用。具有补养脾胃,调理胃肠的作用。

莲米粥

将莲米发涨后,在水中用刷子将表皮擦去,抽出莲心放清水煮烂,再与粳米同煮食用,具有健脾止泻、益肾固涩、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食少,腹虚带下、遗精尿频、心烦失眠、健忘多梦。

胡桃仁粥

胡桃仁10克、粳米10克。粳米煮成稀粥,胡桃仁去皮捣烂加入粥中,用文火煮致稠粥,以表面见油为度。主治肾亏腰痛、慢性便秘、小便淋沥。

菊花粥

菊花3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取汁加米煮成粥。菊花粥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眼目等作用,适用于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病症,对心血管疾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秋分养生注意点

收养神气心理平静

经过一夏的生长,万物逐渐结出果实,步入秋天收获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人的生命活动适应季节变化,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平和心态。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顺应秋之“容平”。秋天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派萧瑟,极易引发人凄凉、悲伤之感,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这些消极情绪会加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该注意避免。

在秋分节气中,我们应该收敛自己的神气,让情志安定下来。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起居了。秋分节气,我们应该做到早睡早起,在起床之后能够出门运动一会,当然运动量不宜过大。同时最好也可以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

收养阴津预防秋燥

秋分以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气候主流。秋燥最易伤阴,引起口咽干燥、咽痛咳嗽、皮肤干裂、便秘等症状,因此必须注意固护阴津,养阴防燥。所以这一时期应保持居室内的湿度,平时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一些益阴的中药如沙参、麦冬、桑叶等也可以适当服用(如泡水喝),都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秋分以后天气渐冷,因此会以凉燥为主,即在燥的症状外还会增加受凉的表现,如畏寒怕冷、咳痰发白等。故此时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适度“秋冻”,睡觉时要盖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固护脾胃,以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若出现咳嗽有痰,可用杏苏散发散风寒,宣肺化痰。

收益肺气防呼吸病

按照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秋属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在秋分之际也要注意保养肺气,防范呼吸道疾病,可服用黄芪、太子参、杏仁等入肺经、补肺气的药物。

《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因为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但同时注意不要过补,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以致胃肠功能失调。

总结:秋分节气已然到来了有些时日,不知在这几天里,大家是不是注意好自身的养生了呢?如果没有注意养生的朋友,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开始注重起来。如果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好秋分节气的养生工作。

秋分养生 秋分养生必须注意四大点


随着天气的越来越冷,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秋分节气也逐渐到来。而秋分节气的到来,就预示着秋天彻底来了。那么,在这即将来临的秋分节气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在秋分养生方面,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健康养生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这个话题。

秋分养生保健四大点

护体:防秋燥引起的感冒、咳嗽

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养生,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

秋季感冒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是鼻咽部黏膜皱缩而感觉干燥,继而由于充血会有痛感,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气管喉头黏膜发病而咳嗽不止,称为“燥咳”。

“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孟医生提醒,由于燥邪侵犯口鼻等上窍,会常常伴有口鼻咽喉干燥和阵发性较重的干咳等症状。如果仅以咳嗽为主症者,则称为“秋燥咳嗽症”。

秋燥又可分为“温燥”和“凉燥”,它们的结果都会导致阴津耗损,出现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并伤及人体肺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唇裂、鼻塞、咽痛、阵发性干咳,甚至流鼻血或咯出带血的痰等一系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干燥症”。针对以上的症状,应该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症下药。

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分节气,天高气爽,在这样的天气中,我们最适合进行锻炼。现在的人们白天都很忙,所以锻炼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晨。秋分的早晨有些凉意,所以大家在锻炼前,一定要根据室外温度来决定穿什么衣服进行锻炼,防止在锻炼的时候被寒气所侵。

秋季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可以学习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拳打卧牛之地”的功夫,从身体内部改善体质。如果实在没时间,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裨益。此外,可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

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如果市民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还必须注意四个方面,运动时防止受凉感冒。秋日早晚温差大,尤其是清晨温度比较低,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在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而是应该等到身体发热后,才可脱下衣服。锻炼后还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其次要预防运动损伤。据悉,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专家建议,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准备活动。

秋分虽然是锻炼身体的好节气,但是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正处于“收”的状态之中,所以在这个节气中,锻炼要有节度,不能盲目的进行锻炼。而且由于天气逐渐变冷,我们的运动量不宜过大,防止出汗太多,被寒气入侵而导致受凉感冒。

秋天气候干燥,预防秋燥,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进补:重药物轻食物不可取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与白露的养生进补相同的是,这个时候的养生保健应注意五方面的内容。

首先,无病就不需要进补。如果无病随意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伤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其次,不要慕名进补,养生专家称,一些市民盲目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就越能补益身体。其实,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起鼻孔流血等。

此外,如果要进补,应该分清虚实。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将适得其反。

专家强调,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建议进补还需适量。“重药物、轻食物”并不科学,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到了,有关养生进补的事宜也该根据季节改变,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的人群,更应根据季节改变及时作出调适。

饮食:多吃“辛酸”果蔬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上市的果蔬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藕、荸荠、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

在秋分时节,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以免造成肠胃积滞。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如果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补充些水来养阴润燥,例如喝些白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

二、在秋分节气中最好能多吃一些水果。水果中含有我们人体必需的水分和维生素,多吃水果能够有生津润燥的功能。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适合吃的,像西瓜、哈密瓜这些以寒性为主的水果还是少吃为好。多吃一些苹果,水梨这类的水果。

三、在膳食中,还可以多加些蜂蜜、百合、莲子、芝麻、木耳、银耳、冰糖等清补润燥的食材,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秋分节气养生保健

阴平阳秘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收敛闭藏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柚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鲫汤、霸王花蜜枣猪月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

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这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同时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节气保健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秋分注意预防感冒

秋季天气变化异常,容易患感冒,感冒的产生有多种原因,预防是关键,以下生活中的八个小细节有助你轻松预防感冒。

通:早晨起床后,及时打开窗户,呼吸室外新鲜空气,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洗:早上用冷水洗脸,晚上用热水泡脚,长期坚持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抵抗力,有效防止感冒。

练:每天晨起后,坚持到室外慢跑一刻钟,或者做做早操、打打太极拳,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漱:每天坚持早晚各用淡盐水或茶水漱口,可杀灭口腔感冒病毒,清除痰液,保持口腔清洁。

穿:根据时令气候、天气冷暖及时加减衣物,不可硬撑。

闻:准备一瓶陈醋或者白酒,经常打开盖子闻一闻,可提神醒脑,增强免疫力,有效预防感冒。

饮:晚上睡觉前,用萝卜加醋熬汤,或者用生姜泡茶饮用,对防止感冒有很好的效果。

熏:把陈醋加热,关上门窗,隔一段时间在房间里熏蒸一次,可有效杀除感冒等病毒。

总结:通过文章的阅读大家对秋分养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秋分养生注重饮食与锻炼,由于秋分之中有很多易发病,所以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卫生,也要明白适合吃什么不适合吃什么。而在生活之中,我们最好能有一个良好的起居习惯,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帮助哦。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秋分节气 秋分养生注意四点》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秋分节气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