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解析脾虚症状 食疗补回健康脾胃

第二章:脚趾保健操 助你健脾更养胃

第三章:脾胃保健必做的四点

脾虚是现在许多人身体都会出现的状况,那么脾虚怎么办呢?脾虚吃什么好?脾虚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健脾胃?下面小编一一解答,告诉大家一些食疗健脾养胃方法。

解析脾虚症状 食疗补回健康脾胃

中医认为,脾在五行中属土,土的地位非常重要,而脾在人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又被称之为后天之本,脾病可波及其他各脏,脾气虚则五脏之气皆虚。所以我们所患的很多病症都有可能是脾虚所引起的。

脾虚则运化功能不能正常运行,会引起气血亏虚、脾虚生湿、气滞等后果,所以脾虚的症状会有各种不同。

脾虚的症状

消化道:便秘or大便稀溏

从消化道上来讲,脾虚导致的病症一般有:食欲不振,偏食挑食;口中无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脾虚一般会大便溏稀,不过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便秘,因为脾虚会导致肠胃缺少动力。

肌肉:肥胖or消瘦

脾主肌肉,所以脾虚的人会感觉全身乏力,出汗多,气短。另外眼皮属于肉轮,脾虚会觉得眼皮沉重,似乎抬不起来,下肢容易水肿。

身体太瘦,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难以吸收。而肥胖是因为脾虚生湿,湿气难以运化,淤积在体内。脾湿肥胖往往是肚子肥胖。

妇科:白带过多or过少

女性因为妇科炎症,也往往会引起脾虚湿重。白带过多、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是脾虚引起的。月经量过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气血不足,子宫内膜生长太薄;月经量过多是因为脾虚不能固摄经血。

睡眠:流口水也因脾虚

脾虚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另外会感到头蒙,睡眠质量差。很多人睡觉会流口水,这和脾虚也有关系。中医认为,涎(口水)为脾之液,正常情况下不会外溢,当脾虚不能收摄津液时,才会出现睡觉流口水的现象。

自查:看看自己的舌头

除了以上我们所说的症状外,你还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如果舌边齿印比较明显,就是脾虚的表现。

调理

让脾胃回归正常

饮食规律:饮食对脾胃的影响是最重要的,一日三餐要规律饮食,尤其注意早饭一定要吃。粥是最好的养脾早餐,可以以小米为主,加入大枣、山药等健脾食物。如果气血亏虚再加入黑芝麻、花生;如果湿气重,可加入薏米;如果睡眠不好,可以加入高粱米。

忌寒凉:冰凉的食物要少吃,寒性食物也尽量少吃,如苦瓜。

饮食清淡:平时吃饭忌肥甘味厚,太甜的、油腻的、咸的无利于脾的运化。最好多吃清淡的、好消化的、多样化的食物。每餐七分饱,不要暴饮暴食。

按摩:按摩腹部有助调理脾胃,加强运化。如有大便干燥的人,可以顺时针方向揉肚子,如果是大便溏稀,可以逆时针方向按揉肚子。

作息规律:平时也要注意情绪的调整,按时作息,养成睡午觉的习惯,可以补气养血。

长时间脾虚的人易得结石、囊肿,所以平常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好的生活方式,小病小治,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治疗,防患于未然。

脚趾保健操 助你健脾更养胃

由于生活忙碌,饮食不规律等,许多人都有胃不好的毛病,近日,日本医学家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医内科杨国华教授也指出,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经常活动活动脚趾及脚部确实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多动脚趾可健胃

从经络看,胃经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管脾胃的内庭穴也在脚趾的部位。一般来说,胃肠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方法有:

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可练习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对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

脚趾取物还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扳脚趾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

按摩脚趾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脾胃虚弱、腹泻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

小腿集中脾胃经

在动脚趾的同时,还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次,效果会更明显。因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像管脾经、肝经的足三阴在小腿内侧,管胃经、胆经的足三阳在小腿外侧,能够健脾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的外侧。按按这些穴位,都可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需要注意:做时力度以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但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儿童脾胃的穴位和成人不同,不要选择这种方法健脾养胃。

运动能加强胃肠道蠕动

日行千米摩胃肠

消化和吸收功能,还可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的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

胃病患者可以参加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刚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可步行两千米左右,时间每次20~30分钟,改善胃肠功能,对消除腹胀、嗳气,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作用。

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加大运动量。

脾胃保健必做的四点

脾胃病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积于中,使脾胃之阳不振;其次是郁怒优思,肝气失调,横逆犯胃乘脾。要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因此平时应注意保养脾胃:

(l)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3)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卜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4)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 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还可在晚间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约40一;0遍,可以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总结:以上盘点的这些食疗方法,调理脾胃很实用,大家一定要照着做一做,让你们的脾胃回归健康状态哦。

扩展阅读

立秋 专家教你补回炎夏健康


立秋,漫漫长夏总算盼到了尾声。的确,炎炎夏日,饮食成了很大的问题,有人说天气热消耗大,要多吃点多补点;也有人觉得太过炎热不思饮食。漫漫长夏,备受炎热与口腹之欲的煎熬?事实上,许多食物都具有消暑、开胃的功效,在此,营养师特地为大家制定了几套方案,即使再炎热的天气,也能平安度过。

方案一:清淡食物享美味

三伏天气温不断升高,空气湿度加大,许多人没有食欲,这时尝试多吃一些清淡食物,不仅可以促进食欲,还能防病。

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喝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专家强调:“清淡”实质是少用油,绝不是不沾荤腥。夏季更应注意蛋白质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70至90克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为鱼、虾、瘦肉、鸡肉、鸭肉、蛋、奶和豆制品等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如果实在不想吃肉,就补充点鸡蛋牛奶吧。

方案二:两素同补可防病

三伏天天气闷热,随着人体汗液的大量排出,造成身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的大量消耗;再加上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体重下降,引发疾病。因此,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

炎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缺乏各种维生素。此时,可选择一些富含维生素和钙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制品、动物肝肾等,也可以饮用一些果汁,如橙汁、柠檬汁、番茄汁等既可补充维生素,还可帮助消化、健脾开胃、提高食欲。如果觉得果汁吃起来不太方便,可以考虑一下冰粥或豆粥,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此外,出汗多也会导致体内的钾离子丧失过多,具体的症状是人体倦怠无力、食欲不振。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因此可酌情吃一些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葱、芹菜、毛豆等含钾也很丰富。

方案三:苦味食物不能少

许多人认为苦味食物算不上美味,不过它却是夏日的健康食品。苦味食物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作用。

三伏天气里吃些苦味食物,或饮用一些啤酒、咖啡等苦味饮料,不但能清除人的烦恼、提神醒脑,还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但是,吃苦味食物也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虚弱,故不适宜过多食用苦味食物。患有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泄的病人不宜食用苦味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方案四:清新绿茶可消暑

炎热的午后,喝一口清香的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实在是夏季养生的上乘之选。

每喝三杯以上绿茶的老人,不仅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较低,他们在总体的记忆力、注意力上,要明显高于平时喝绿茶较少或不喝绿茶的人。喝绿茶具有养生、抗癌、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以及提神的作用。另外,绿茶还含有大量的钾,大量出汗后饮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提高耐热能力。

5食疗方 给你健康好脾胃


日常健脾养胃吃什么?怎样健脾养胃?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5个健脾养胃粥疗法,并且告诉你其它一些健脾养胃的方法,效果很不错哦!

5食疗方 给你健康好脾胃

1.白术猪肚粥

做法:白术30克,猪肚1只,粳米60克,生姜少许。将猪肚洗净切成小片,同白术、生姜加水煎煮取汁,再加粳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2.豆蔻馒头

做法:白豆蔻15克,面粉1000克,酵母50克。将白豆蔻研为细末,待面粉发酵后,一起加入制成馒头。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

3.神曲粥

做法:神曲10~15克,粳米30~60克。先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积难消、嗳气、泛酸水、脘闷腹胀等症。

4.玉竹粥

做法:鲜玉竹30~6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将鲜玉竹洗净,除去根须、切碎,加水煎取浓汁约500毫升,再加粳米煮为稀粥,加少许冰糖即可,每日分3~4次服用。

专家点评:适用于胃火炽盛或阴虚内热的胃炎患者。

5.椒面饼

做法:蜀椒6克,白面粉60克,葱白茎。将蜀椒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和,加水揉成小饼状。将水烧沸,下椒面饼,煮熟后,放入葱白,并加味精、香油、精盐等调味。

专家点评:适用于寒凝气滞导致的胃脘冷痛、胀闷不舒、食欲不振等症。

活动脚趾健脾养胃

由于生活忙碌,饮食不规律等,许多人都有胃不好的毛病,近日,日本医学家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医内科杨国华教授也指出,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经常活动活动脚趾及脚部确实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保健作用。

多动脚趾可健胃

从经络看,胃经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管脾胃的内庭穴也在脚趾的部位。一般来说,胃肠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方法有:

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可练习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对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

脚趾取物还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扳脚趾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

按摩脚趾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脾胃虚弱、腹泻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

小腿集中脾胃经

在动脚趾的同时,还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次,效果会更明显。因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像管脾经、肝经的足三阴在小腿内侧,管胃经、胆经的足三阳在小腿外侧,能够健脾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的外侧。按按这些穴位,都可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需要注意:做时力度以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但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儿童脾胃的穴位和成人不同,不要选择这种方法健脾养胃。

日行千米摩胃肠

运动能加强胃肠道蠕动,加强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还可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的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

胃病患者可以参加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刚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可步行两千米左右,时间每次20~30分钟,改善胃肠功能,对消除腹胀、嗳气,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作用。

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加大运动量。

脾胃不和怎么办 健脾养胃5法

脾胃不和等脾胃病,如果日积月累不愈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导致胃病症状的衍生,脾胃不合等脾胃病的病因大多来自个体的饮食结构和滥用抗生素。那么对脾胃健康的保健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招: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第二招: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

脾主运化,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脾病造成机体主症有: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纳,当胃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都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平常“胃痛医胃”难以解决问题的所在。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要解决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第三招:慢性胃炎多属脾虚,重在调理

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防”,因为该病主要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脾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胃部出现症状。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常采用具有“治养结合”功能的药物来防止复发,同时也要养成按照疗程服用习惯,减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第四招:运动养生方式帮你养胃护胃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腿脚运动养生方式。有研究表明,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养胃护胃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放松站立,十趾紧抓地面。两分钟后慢慢放松,反复数次。这样能对足底、趾间穴位形成松紧交替刺激。还可以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除了简单地活动脚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脚后自我按摩脚趾。同时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动脚锻炼,不用刻意讲究章法,力度以能够承受为宜,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

第五招:胃痛胃胀,分清症状恰当用药

(1) 肝胃不和

症状:胃胀痛、嗳气频繁,反酸、舌质红、舌苔白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2) 脾胃湿热

症状:胃痛、口干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3)脾胃虚弱

症状:胃胀、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白

治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总结:以上介绍的这些健脾胃的食物,大家不妨多多食用,健脾祛湿养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哦!

什么汤补脾胃


生活中在一些时候我们经常感觉到食欲、消化、吸收等方面不太好,其实有很大一方面是身体的消化系统出现的一些疾病,当然如果要维持身体的正常健康,对于脾胃的保养也是非常的重要的,那么余年脾胃虚弱的时候该怎么改善呢?事实上经常食疗再进行合理的运动对于脾胃的保养是非常好的,以下我们就来说一下什么汤补脾胃。

第一道汤:茶树菇炖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茶树菇30克、胡萝卜半根、姜4小片、盐适量。

做法:排骨切块洗净备用。茶树菇提前半小时泡发好。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姜切片备好。锅下水烧开后,放入排骨焯水,然后洗净排骨表面浮沫。将排骨、茶树菇、胡萝卜和姜片放加内胆里,加入适量的水。把后把内盅放入电炖盅里,盖上盖子,加入适量的水。调到筋骨键。四小时后听到响铃就炖好了,加入适量盐即可开吃。

功效:茶树菇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茶树菇炖排骨汤,是一款秋季健脾养胃汤。

第二道汤:莲藕红豆章鱼煲猪踭汤

材料:莲藕800克,红豆、莲子各50克,红枣5个,章鱼干1只,猪踭500克,陈皮1/3个,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莲藕去节、切段;红豆、莲子、章鱼稍浸泡;红枣去核;猪踭切块,与生姜一起下瓦煲,加水30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两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莲藕能健脾、开胃、养血。红豆亦为旺血之食材。猪踭为猪肉之上乘,常为广东民间入汤之用,关键此汤中加入章鱼干既养阴又让汤味更鲜美、可口。此汤甘润鲜美可口,有健脾益气、养胃生津、滋阴补肾之功。

以上两种都是非常有效的补脾胃的汤,其实喝汤是健脾养胃非常好的一种方法,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于健脾养胃汤的做法也有一定的了解,每天抽一些时间来做也是非常的完美,但是如果想要快速的改善脾胃不调的现象,也应当多注意做一些体育运动。

5食疗方 给你健康好脾胃


日常健脾养胃吃什么?怎样健脾养胃?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5个健脾养胃粥疗法,并且告诉你其它一些健脾养胃的方法,效果很不错哦!

5食疗方 给你健康好脾胃

1.白术猪肚粥

做法:白术30克,猪肚1只,粳米60克,生姜少许。将猪肚洗净切成小片,同白术、生姜加水煎煮取汁,再加粳米同煮成粥,早晚2次分服。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滞下等症。

2.豆蔻馒头

做法:白豆蔻15克,面粉1000克,酵母50克。将白豆蔻研为细末,待面粉发酵后,一起加入制成馒头。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食欲不振或胃脘冷痛,恶心呕吐等。

3.神曲粥

做法:神曲10~15克,粳米30~60克。先将神曲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分早晚2次温服。

专家点评: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食积难消、嗳气、泛酸水、脘闷腹胀等症。

4.玉竹粥

做法:鲜玉竹30~60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将鲜玉竹洗净,除去根须、切碎,加水煎取浓汁约500毫升,再加粳米煮为稀粥,加少许冰糖即可,每日分3~4次服用。

专家点评:适用于胃火炽盛或阴虚内热的胃炎患者。

5.椒面饼

做法:蜀椒6克,白面粉60克,葱白茎。将蜀椒焙干研末,与面粉拌和,加水揉成小饼状。将水烧沸,下椒面饼,煮熟后,放入葱白,并加味精、香油、精盐等调味。

专家点评:适用于寒凝气滞导致的胃脘冷痛、胀闷不舒、食欲不振等症。

活动脚趾健脾养胃

由于生活忙碌,饮食不规律等,许多人都有胃不好的毛病,近日,日本医学家研究发现,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医内科杨国华教授也指出,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经常活动活动脚趾及脚部确实能起到健脾养胃的保健作用。

多动脚趾可健胃

从经络看,胃经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管脾胃的内庭穴也在脚趾的部位。一般来说,胃肠功能强的人,站立时脚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方法有:

脚趾抓地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可练习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对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

脚趾取物还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扳脚趾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

按摩脚趾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脾胃虚弱、腹泻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

小腿集中脾胃经

在动脚趾的同时,还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次,效果会更明显。因为,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统的穴位,像管脾经、肝经的足三阴在小腿内侧,管胃经、胆经的足三阳在小腿外侧,能够健脾的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的外侧。按按这些穴位,都可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需要注意:做时力度以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但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儿童脾胃的穴位和成人不同,不要选择这种方法健脾养胃。

日行千米摩胃肠

运动能加强胃肠道蠕动,加强肠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还可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的活动,从而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

胃病患者可以参加太极拳、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刚开始锻炼时,运动强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缓慢、全身放松的步行,可步行两千米左右,时间每次20~30分钟,改善胃肠功能,对消除腹胀、嗳气,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作用。

随着病情好转,可适当加大运动量。

脾胃不和怎么办 健脾养胃5法

脾胃不和等脾胃病,如果日积月累不愈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会导致胃病症状的衍生,脾胃不合等脾胃病的病因大多来自个体的饮食结构和滥用抗生素。那么对脾胃健康的保健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招: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第二招: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

脾主运化,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脾病造成机体主症有: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纳,当胃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都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平常胃痛医胃难以解决问题的所在。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要解决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第三招:慢性胃炎多属脾虚,重在调理

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防,因为该病主要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脾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胃部出现症状。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常采用具有治养结合功能的药物来防止复发,同时也要养成按照疗程服用习惯,减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第四招:运动养生方式帮你养胃护胃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腿脚运动养生方式。有研究表明,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养胃护胃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放松站立,十趾紧抓地面。两分钟后慢慢放松,反复数次。这样能对足底、趾间穴位形成松紧交替刺激。还可以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除了简单地活动脚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脚后自我按摩脚趾。同时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动脚锻炼,不用刻意讲究章法,力度以能够承受为宜,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

第五招:胃痛胃胀,分清症状恰当用药

(1) 肝胃不和

症状:胃胀痛、嗳气频繁,反酸、舌质红、舌苔白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2) 脾胃湿热

症状:胃痛、口干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3)脾胃虚弱

症状:胃胀、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白

治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总结:以上介绍的这些健脾胃的食物,大家不妨多多食用,健脾祛湿养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哦!

脾胃不好怎么补


脾胃不好是如今很多人都存在着的一种问题,出现这种问题,会导致人体不能充分吸收所需的营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营养不良,少儿存在这种问题的话,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和发育,所以如果脾胃不好的话,一定要及时调理脾胃。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调理脾胃呢?

1、双豆饮,消暑健脾两不误

将绿豆和白扁豆一起煮汤。绿豆汤清热解毒、滋养脾胃,但天天喝可能就伤着了,而且老人、小孩以及脾胃虚的人也不能多喝。白扁豆性微温,且本身也有健脾胃的功效,两者煮汤,真是绝配。

白扁豆质地硬,不好煮烂,要提前泡3~4小时(如果天气热,最好放冰箱里),先在锅里煮烂,再和绿豆一起煮。白扁豆中含毒扁豆碱,高温下才能将其破坏,一定要煮至烂熟。双豆饮消暑、健脾两不误,适合于更多人饮用。

2、“奶油”汤,长力气睡得香

红军凭着一碗小米,就能扛步枪日行百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小米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钾含量丰富,而钠含量低,能够补充夏季出汗损失的钾,解乏困长力气。

小米养胃安神,而熬好的小米粥上有曾黏黏的液体,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米油,那可是安神补虚的好东西。米油中富含五羟色胺,晚上燥热难眠,把熬好的米油放温,加入牛奶,做成“奶油”汤,喝了养胃,睡着也香。

3、茯苓汤,瘦身好选择

发现自己胖了,其实很多人是因为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导致身体水肿造成的。想瘦身,喝点茯苓老鸭汤。茯苓是味药食同源的好东西,能利水渗湿、益脾和胃;鸭肉是夏季的肉中之王,俗话说,大暑老鸭胜补药,趁着大暑还未到,赶紧祛祛湿,减减肥。

李艳玲建议,块状茯苓不易煮烂,要选片状的,不用泡就能炖汤。茯苓老鸭汤里还可加入陈皮、绿豆、薏米等,大火煮开后慢炖一小时左右即可。

4、冬瓜紫菜汤,开胃益气

炎热的刺激,使神经中枢处于紧张状态,消化能力减弱、胃口不开、食欲不佳,饮食调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

多喝些汤,能补充炎热天气缺失的水分,也能补充能量。比如,冬瓜汤,平平常常的冬瓜,消暑解热效果非常好;草菇汤,草菇性寒味甘,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营养价值非常高;紫菜汤,不要小看紫菜这种平常的食品,它具有的消暑热、清心火的功效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紫菜汤还可以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是夏天清补佳品。其他如西红柿汤、冬瓜黄豆煲老鸭、鸡骨草、海底椰煲瘦肉或扇骨也都不错。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食疗补回健康脾胃》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中医补脾胃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