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经络疏通话术

2019-10-20 │ 春季养生经络疏通话术 简单易学老人养生功

5种家中疏通经络 就是这么简单易学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5种家中疏通经络 就是这么简单易学”,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5种家中通经络方式

(一)莲花式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二)升温是疏通经络的有效方法

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学会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身体升温、达到排寒湿的作用,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三)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四)梳头促进血循环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五)有氧激活按摩

有氧激活按摩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艾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非常有效。

扩展阅读

疏通经络后身体反应


如果我们在平时做完疏通经络之后,整个人的身体会感觉比较轻松,特别是湿气比较重的朋友,而且会发现身体感觉有电,整个人会感觉顺畅很多,但是有一些人出现发烧或者感觉很累,这是原因气血两亏的症状,这时候身体无法自行修复,需要我们通过食物的方法进行调理身体。

做完生物电的几种属于正常(3-5天自然消失)

①做完没有任何感觉的: 湿气太重了。

②做完身体感觉麻麻的: 好像还存在电,这种朋友最容易出现突发性疾病。

③做时舒服,做完还舒服: 这样的朋友最容易打通经络。

④做完舒服,第二天更疼了: 原因是身体严重酸化,局部经络通了,身体在自行修复时,酸性离子会迅速过来,产生疼痛,感觉全身疲劳,四肢无力,嗜睡,关节酸痛,有热感头晕,眼花,口干,上火等,这种症状持续3~5天!

⑤做完后感觉很累,有的晚上还发烧: 此种朋友是气血两亏(身体温度上升是在自行修复时出现的现象)。

在疏通经络后,会觉的疲倦,是因为我们的供血不足;酸痛是因为体质差,经络淤堵。

其实主要原理和第一种远动是一样的,只不过将运动改为了“被动式运动”。

当经络疏通调理师的手后,作用于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时,患者的气血就会从身体的其他部位向这里集中。

同时,由于患者的身体较弱,身体无法快速生成新的气血补充,这就使得原本供应脏器的气血量一时减少,人就会感觉到累和乏了。

经络疏通法 日常小动作轻松疏通经络


中医经常说通则不痛,可见经络疏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经络疏通法有哪些呢,经络疏通的好处你们都了解吗?疏通经络可以减肥吗,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究竟疏通经络该怎么做才有效果呢?

经络养生方法 四式经络操疏通经络

练习经络操主要是为了疏通人体经络,使得血液流畅。中医经络养生操,是根据传统中医学经络理论编创的养生体操,讲究宁神调息,气沉丹田,活动舒缓,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筋络而延年益寿的功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练习经络操。

一、 腹部运动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气肚鼓,呼气肚瘪。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要领:双手上下叠于下腹前,两眼微闭,意守下丹田,胸不动,不停顿,不憋气,不提气。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钟,每分钟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

可以帮助燃烧腹部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1、要领:五指并拢、空掌,从腹部左边顺时针方向,圆圈拍打,伴随向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个9呼。

2、作用:人体的腹部有9条重要的经络经过,还有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说腹部是人体元气的大海、生命动力的宝藏。腹式运动可以培固人体元气、提高免疫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二、下蹲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双手向前伸直,双腿弯曲向下蹲,然后起立。每个动作做2-4个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作用:下蹲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活跃全身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可固肾精、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对于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手抓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倾,手指用力,伴随下蹲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每个做2-4个8呼;数手每个动作做3次,8-18个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作用:《黄帝内经》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脉”.常言也道:“十指连心”.手抓运动是通过锻炼手部六条经络,增益人体大脑、心脑功能,对预防和调理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大的功效。此外对肩、肘、关节的各种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四、起跳运动

中医药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要领:双脚起跳,双手在身体两侧从前面往向上挥,同时大声喊出:“通”的一声。

2、作用:结束动作,能起到气血通畅,五脏调和,阴阳平衡的效果。

疏通经络用什么精油


疏通经络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做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会存在湿气比较多的症状,如果我们没有将湿气排出来,是很容易会导致风湿或者感冒等,所以大家应该要了解疏通经络的方法。疏通经络的时候可以采用按摩的方法,按摩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精油,比如玫瑰、薰衣草等,可以起到调节内分泌的功效。

1.玫瑰:抗皱保湿,祛除细纹,补充雌激素,调节内分泌,对月经紊乱,经痛,性冷感,性无能等有神奇功效。〔注意〕孕妇忌用。

2 .薰衣草:其消炎杀菌,促进肌肤再生之功效出众,对青春痘、疤痕、脓疱疮、烫伤、晒伤、割伤特效。舒缓神经,改善失眠。〔注意〕低血压者、孕妇忌用。

3 .茶树:可以直接涂抹于皮肤上,其杀菌之功效是所有精油中最强,对滴虫、念珠菌、霉菌等真菌感染有很好疗效。可治疗青春痘、妇科炎症、各种癣、咽喉肿痛、牙痛、唇舌疱疹等。

4.茉莉花:调理干燥、老化及敏感肌肤,淡化疤痕及妊娠纹。安抚神经,具催情作用。舒缓痛经,促进乳腺分泌,丰满乳房。〔注意〕孕妇忌用。

5 .天竺葵:平衡油脂分泌,畅通阻塞的毛孔,促进血液循环,令皮肤红润有光泽。调节荷尔蒙的功能,对月经不调,经痛,乳房胀痛,发育不良有很好的功效。〔注意〕孕妇忌用。

6 .迷迭香:对松垮的皮肤有紧实效果,舒缓肌肉痛,能改善头皮屑、痕痒,刺激头发生长。活化脑细胞,增强记忆力,治头痛偏头痛、眩晕。〔注意〕孕妇、高血压、癫痫患者忌用。

7.薄荷:治疗皮肤发炎,调理油腻不洁的肌肤,改善粉刺,赋予皮肤清爽感。治疗感冒绝佳,热时清凉,冷时暖身,促进排汗,止头痛,肌肉酸痛。〔注意〕孕妇忌用,泡澡不宜多。

8 .檀香:保湿,使肌肤柔软,是很好的皮肤护理精油,具催情的特性,改善性冷感,性无能,能带来放松和幸福的感觉。

9.柠檬:淡化黑色素,祛除老化细胞,促进胶原蛋白产生,使暗沉的肤色明亮,美白肌肤,其刺激白血球、红血球的功效可改善贫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孕妇忌用,泡澡不宜多。

10 .甜橙精油:有净化功能,改善皮肤缺水状态,淡化妊娠纹,收缩毛孔,淡化黑色素。〔注意〕使用后忌晒太阳,以免产生黑斑,宜晚上使用。

11.乳香精油:能使老化皮肤新生,对抚平皱纹功效卓著,是护肤圣品;收敛的特性能平衡油性肤质,对伤口、暗疮、青春痘及发炎均有效果。

12.绿茶精油:振奋心情、镇静、清晰头脑、回复活力,有益于呼吸系统,强效抗菌,治疗伤口发炎,收敛毛孔,治疗脓疮、粉刺,改善皮肤湿疹,去头屑。

13.海风精油:采集多种海生藻类植物的海岸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综合提炼而成,带来海洋气息,可以平抚心灵、提振精神及澄清思绪。

14.橙花精油:淡化细纹、妊娠纹,修复和减淡疤痕,改善失眠、神经痛、头痛眩晕,也是催情圣品。

15.苹果精油:补充肌肤细胞水份和多种植物蛋白,舒缓和淡化皱纹,保湿特佳,能增进食欲,舒缓压力。

16.丁香精油:牙痛的特效药,杀菌、促进伤口康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用于薰香可消除昏沉、懈怠。

17.鼠尾草精油:改善头发暗淡无光、皮炎,改善毛孔粗大、暗疮、湿疹、干癣,调节月经、更年期问题,改善女性生理卫生。〔注意〕孕妇忌用。

18.玉兰花精油:抑制细菌生长,消肿止痛、活血,对青春痘、皮肤瘙痒、阴道炎、白浊、妇女白带、消除异味有很好的功效。还可促进情欲。

19.葡萄柚精油:利水,促进脂肪代谢,增加皮肤弹性、美白、保湿、改善肤色,使精神愉快、增强自信、抗沮丧、治油性不洁皮肤。〔注意〕使用后忌晒太阳,以免产生黑斑,宜晚上使用。

20.洋甘菊精油:贫血,头痛,耳痛,牙痛,胃溃疡,腹痛腹泻,胀气,肌肉酸痛,干性皮肤,敏感皮肤, 面疱,疱疹,湿疹,癣,微血管破裂,月经不顺,月经痛,失眠,减轻忧郁

中医养生 疏通经络才能“不痛”


身体总是无缘无故的出现不适的感觉,如酸痛、乏力、畏寒和食欲不振等,很多人认为这一类现象的出现是疲乏所致,常常不加以关注甚至忽视,殊不知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经络不通所导致的。中医常说经络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如果养生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经络养生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不适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

经络的作用

人体经络的作用主要分为三方面,分别为联系脏腑、气血运行和抵御疾病。

首先,人体的经络遍布全身,是沟通人体脏腑和皮表、脏腑和脏腑之间的通道,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的机器。如果某一个组织或某一个脏器发生疾病,那么整个身体也容易生病,而通过穴位按摩方法来治病也是这个道理。

其次,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食物精微所化的气血通过经络的运行到达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从而气血才能够滋养身体,保持身体的活力。反之当经络不畅那么气血运行也不畅,身体除了容易发生酸痛之外,还会失去滋养,发生衰老现象。

再有,经络有防御疾病的作用。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中,当人体正气充足时候,可以通过经络的运行来抵御疾病。反之正气不足、经络运行不畅,那么则容易生病。

另外,经络还有反应疾病的作用,常常疾病引起经络的不通畅,反应出酸痛、麻木等表现。

经络不通的表现

1.皮肤方面容易发生瘙痒、没有光泽、衰老加速、容易出现痘痘和色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导致气血无法荣养肌肤以及皮肤毒素无法排出所引起。

2.骨骼方面容易酸痛,所谓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关节炎、骨骼酸痛和骨骼无力现象。

3.经期不调,女性的月经极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经络不通时除了容易发生痛经之外,还可能发生月经不调、经血有血块、甚至出现闭经现象。

4.肢体麻木,经络不通四肢得不到气血的荣养,肢体自然会出现麻木、酸胀现象。

5.畏寒,经络不通导致肢体的气血运行受到影响,气血的温养作用不能够在肢体上体现,自然出现畏寒怕冷现象。

6.易生病,上文已经提到经络有抵御疾病的作用,而经络不通则经病更容易入侵。

7.情绪容易出现问题,经络不通自然会发生肝气郁结现象,肝气郁结则容易出现心情的郁闷、易怒、烦躁等。

8.出现肥胖,经络不通更容易发生痰郁、肥胖、疲倦等现象。

所以,疏通人体经络也是在防治疾病,那么经络我们无法看到和触及到,该如何使其畅通呢?

经络养生方法 四式经络操疏通经络


练习经络操主要是为了疏通人体经络,使得血液流畅。中医经络养生操,是根据传统中医学经络理论编创的养生体操,讲究宁神调息,气沉丹田,活动舒缓,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筋络而延年益寿的功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练习经络操。

一、 腹部运动。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气肚鼓,呼气肚瘪。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要领:双手上下叠于下腹前,两眼微闭,意守下丹田,胸不动,不停顿,不憋气,不提气。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钟,每分钟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

可以帮助燃烧腹部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1、要领:五指并拢、空掌,从腹部左边顺时针方向,圆圈拍打,伴随向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个9呼。

2、作用:人体的腹部有9条重要的经络经过,还有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说腹部是人体元气的大海、生命动力的宝藏。腹式运动可以培固人体元气、提高免疫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二、下蹲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双手向前伸直,双腿弯曲向下蹲,然后起立。每个动作做2-4个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作用:下蹲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活跃全身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可固肾精、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对于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手抓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倾,手指用力,伴随下蹲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每个做2-4个8呼;数手每个动作做3次,8-18个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作用:《黄帝内经》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脉.常言也道:十指连心.手抓运动是通过锻炼手部六条经络,增益人体大脑、心脑功能,对预防和调理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大的功效。此外对肩、肘、关节的各种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四、起跳运动。

中医药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要领:双脚起跳,双手在身体两侧从前面往向上挥,同时大声喊出:通的一声。

2、作用:结束动作,能起到气血通畅,五脏调和,阴阳平衡的效果。

结语:中医药包含中医和中药两部分,中医药养生三步曲是:食疗养生、经络养生、中药养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的四大功效。

按摩+食疗 疏通经络只需七招


1、轻揉耳轮通肾气: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提示:中医认为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2、梳头促进血循环:

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

提示: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3、莲花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

提示: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4、五字调息通五脏:

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口四、吹、呼字,不要出声。每个字音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口四对肺,吹对肾,呼对脾。

皮肤针炙 疏通经络好帮手


养生导读:皮肤针法是一种多针浅刺人体腧穴或特定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针刺法。因为它的刺激轻微,又只局限在身体表面,适用于儿童病人,所以还被称为小儿针。皮肤针法和其他针法不同点,除了刺得浅以外,叩刺的重点还着重在十二经线和皮部,不仅仅是穴位。皮肤针法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器具药物

皮肤针的式样很多,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及电梅花针等。临床最为实用的是市售的皮肤针具,其头部,一面为七根针分散组成的七星针,一面是五根针合在一起的梅花针,装有一根富有弹性的长针柄。


针灸器物

二、适应病症

皮肤针目前主要用于头痛、高血压、近视、神经衰弱、胃肠道疾病及神经性皮炎等局部性皮肤病。



三、针刺方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拇指与无名指挟持针柄1/3处,食指压在针柄的上面。这样可以充分依靠腕力操作。叩刺时,要求针尖刺及皮肤表面时立即弹起。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

叩刺的强度分轻、中、重三种,可根据不同体质、部位或病症进行选择。

1、轻刺激:用较轻的腕力叩刺,仅使皮肤略有潮红。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者,头面部及虚症或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针灸轻刺激


2、中刺激:用略重的腕力叩刺,使局部皮肤潮红但不出血。适于治疗一般常见病。

3、重刺激:腕力重,针具高抬,节奏略慢进行叩刺,局部皮肤明显潮红并有微量出血。多用于体质壮实者、局部压痛明显以及背、肩、臀部等肌肉丰厚的部位。

根据刺激强度和病情,皮肤针治疗可每日或隔日 1次,以 10~20次为一疗程。



皮肤针的叩刺部位分类的方法很多,为便于初学者掌握起见,我们只选择介绍三类,即整体叩刺部位、局部叩刺部位和腧穴叩刺部位。

其中腧穴叩刺部位,和其他穴位刺激法一样,根据病症选择穴位在穴区区域内叩刺即可。另外两类部位如下:


针灸穴位刺激

1、整体叩刺部位:在背部脊柱两侧叩刺,一般分成三纵行:第一行距脊柱约1厘米,第二行距脊柱约2厘米,第三行距脊柱3~4厘米。多数病症都可叩刺这些部位。

2、局部叩刺部位:主要包括发病部位、压痛点、感觉异常区域以及阳性反应物(通过触摸所发现的皮下结节状、条索状物)等。

具体叩刺时,上面三类部位可综合选用,如胃病,可在叩打脊柱两侧的基础上,再按辨证选穴及所寻找到的压痛点或阳性反应物进行叩刺。

环跳穴疏通经络,活血止痛


环跳穴简介

环跳穴属于足少阳胆经这条经络,也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又为回阳九针穴之一。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环跳穴的具体位置在臀部,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怎么找环跳穴的准确位置:

1.取侧卧位,伸直下腿,屈上腿,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股骨大转子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处,按压有酸胀感。

2.另一取穴法为,右手拇指指屈成90度,食指屈曲,以右手拇指关节抵病人尾骨下,食指指向大转子最高点,食指尖所到达处是穴。

环跳穴的作用

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环跳是下肢的枢纽,常刺激环跳穴可以活络下肢气血,达到通经活络的功效,是改善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本穴主要用于改善腰胯疼痛、挫闪腰痛、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行动不良,并有促进血液循环、消肿、纤腰、瘦臂、瘦腿的功效。环跳穴是连接上下肢体的重要穴位,腰腿痛痛、麻痹、瘫痪,大多能在这个穴位找到对治的坊法。

按环跳穴方法

刺法:直刺2.0~2.5寸。针刺时,局部会有酸胀感,可传至下肢。

灸法:直接灸3~7壮,温合灸5~15分钟。

按摩法:以手指指腹或肘关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