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秋季养生注意事项

2019-10-24 │ 女性秋季养生注意事项 老人养生必知

女性献血前必知的注意事项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对于养生保健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女性献血前必知的注意事项》,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女性献血前要注意什么?据研究发现,女性是献血的中坚力量,但是作为体弱的女性,献血之前要了解一些常识才不至于献血后弄垮自己的身体,那么女性献血前要注意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

女性献血前要注意什么?

1、为了确保血液质量,避免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献血前几日应以吃素食为主,最好少进油腻食物。

2、献血前不能空腹,献血当日早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鸡蛋等,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反应。多喝水,最好是糖水。

3、献血前两小时饮用烈酒超过一两,检验会不过关,所以献血前不能喝酒。

4、不要吃荷氏薄荷糖(深蓝色那种),不要吃鱼、肉、油条、油饼、蛋、奶、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大量花生,瓜子,豆制品,以免影响化验结果和血液质量。

5、献血前三天最好不要吃药,如阿司匹林、头孢拉定,思凯通,彼妥,维生素e、消炎痛、潘生丁、氨茶碱、氯霉素及抗过敏药物等,这些药对受血者有严重影响,也对献血后恢复有影响。

6、献血的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得过饱。

7、献血前一般不需要特殊膳食,在献血前可以喝300~500毫升的饮品,以选择红糖水、蜂蜜水、白糖水、含糖果汁、纯果汁等为宜。

8、献血前不要食用虾蟹等蛋白质过高的食物,以免蛋白变质,致使血液中出现过敏物质。

9、献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献血后要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个别出现倦怠感觉者,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很快消失的。

10、在献血后的1--2日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11、如果在献血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与采血单位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进行访视和处理。

12、采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采血位置上或就近做稍做休息,不得急起,以防一过性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按压住针眼部的消毒棉球,以免针眼处渗血或皮下瘀血。m.ys630.CoM

13、献血后的当日,要注意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洗澡以淋浴为好,以防感染。

14、献血前还应把手臂清洗干净,避免穿刺部位感染。

15、献血前一周内,若有上感、发热或腹泻等不适,以及女同志月经期间都应暂缓献血。

16、初次献血的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材料,学习一些血液生理知识,可减轻心理压力,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的几率。

17、别忘携带身份证件包括本人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有身份证号码的驾驶执照等有效身份证件。

18、采血过程中,全身放松,保持心情愉快,内心充满荣誉感,保持安静,避免皮肤肌肉收缩,影响进针而产生过度疼痛感。

19、采血过程中应分散注意力,可以想一些其他事情、与采血护士聊会儿、看一些杂志电视等,一般3~5分钟就可以结束。

20、采血过程中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干等感觉时,应告诉采血护士或巡回医生,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21、个别献血者由于没有正确按压等原因,穿刺处可能出现青紫现象,这是因为有少量血液皮下渗出的缘故,24小时内可局部冷敷,必要时在24小时后才能用热敷促进消退,根据青紫范围一般一周左右可逐渐消退。

献血的体检标准有哪些?

年龄:18~55周岁。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血压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脉压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体温正常。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女性献血前要注意什么,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相关阅读

献血前注意事项是什么


虽然说献血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作为献血对象,在献血前后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和禁忌的,不能盲目的献血,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大多数人不知道献血有哪些注意事项,那献血前注意事项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介绍献血前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以免大家献血的时候手忙脚乱的。

献血前注意事项是什么

一 献血后人体的自我调节

血液由血浆血细胞等组成,含有成千上万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多种电解质。正常成年人血液约占体重的 7%~8% 即每公斤体重约有 70~80 毫升血液。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 200 ~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 1/25~1/20,可通过人体自身的代偿来维持机能和代谢的正常状态。献血后血液中的水和电解质可通过组织液渗入血管或液体饮料来补充,水和电解质常可在1~2小时之内恢复到正常水平,献血后由于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细胞组织增殖分化,加速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白细胞和血小板本身在体内生存期较短,更新换代快,只要献血者在献血前后进行合理的饮食调养,可使身体很快复原。

二 献血后的身体状况

每个人在献血后,都会有嗜睡、发冷、厌食等不适反应,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担心是自己的体质不好,只是每个人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这种现象除了因紧张、恐惧等心理因素外,还与献血后,体内红细胞短期不足,导致身体供氧量降低有关。红细胞的功能是携带和输送氧 气,但是,红细胞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应当保持在一定数值中。如果红细胞数量过多,血液就会变黏稠,不容易流动,血管容易阻塞,造成心血管病。但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则其携氧能力就会降低,让人进入缺氧状态,产生贫血,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一些人担心献血后红细胞会永久性减少,影响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即便不献血,人体每天约有300万个红细胞凋亡,同时也有相同数量的红细胞生长,这些新生的红细胞主要是由骨髓造血细胞生成,并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

三 献血前后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消除献血不良反应,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1)要吃早餐

在献血前一天晚上及献血当天早上不要空腹,献血当日早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面包、馒头等。因为空腹时身体内的葡萄糖会相对降低,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但也不要饮食过饱。

2)以素食为主

献血前几日应以吃素食为主,不要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如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食用较多含脂类的油腻食品后,大量脂类物质进入血液,此时的血统称为脂肪血,脂肪血用作直接供血是很危险的,受血者接受这种血液后,很容易出现寒颤、高热等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不要饮酒

献血的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得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饮酒,更不能饮烈性酒。宜吃清淡食品,不要吃肉、鱼、蛋、牛奶以及豆制品等食物,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4)准备营养丰富的食物

献血前应准备一些营养价值较高、易于消化吸收且又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 C 的食物,如牛奶、豆奶、鸡蛋、面包、蛋糕、火腿肠及果汁等,献血后应马上进食,以迅速补充液体、能量及电解质。

2. 献血时注意事项

1)心情愉悦

需要始终保持心情愉快, 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双臂肘部的卫生清洗。将肘部血管暴露比较好的手臂放好, 被采血的手臂放置位置尽量与心脏呈一水平线, 以保持血流通畅。

2)全身放松

在采血进程中全身放松, 避免造成皮肤或肌肉收缩而影响进针所产生的过度痛感, 同时可主 动向护士咨询有关献血方面的知识, 以增进对献血知识的了解。

3)内心平静

在献血时须保持适度的安静, 以减少不必要的烦躁感。倘若出现心慌、气闷、出 冷汗、口渴或坐不住等感觉时, 应立即告诉采血护士或巡回医生, 以便采取处理措施。

3. 献血后注意事项

1)注意休息

献血后的1~2日应注意休息,最好能保证每天8小时以上的睡眠。献血后,不要做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让自己的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少做学习、看书、看电视、上网等耗神的工作,休息好就等于是吃大补药。献血后还应该增加饮水量,以补充流失的体液;也可喝些红糖水,以达到补血的目的。

2)别喝浓茶

献血一个月内最好别喝浓茶。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易与蛋白质和铁相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进而影响献血者血细胞的再生。因此有饮茶习惯的朋友,在献血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与茶暂时保持距离,喝点果汁(如猕猴桃汁、橙汁等),既可解茶瘾,又可补充维生素和叶酸, 以促进血细胞的再生。

3)无需大补

补充营养不要过量,可以进食新鲜瓜果和蔬菜、豆制品、奶制品、新鲜鱼虾和肉蛋等,但无需大补,避免进食过量。

4)多吃造血食物

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身体尽快吸收这些物质,能达到快速补血的目的。含有优质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奶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含铁较多的食物有动物肝脏、海蜇、虾、芝麻、海带、 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枣、桂圆等,猪肝、肾和牛肉等叶酸含量高,动物肝脏、猪或羊肾、腐乳 等维生素B12含量丰富。另外,炒菜时可选用铁锅。

四 补血药膳

1. 参枣猪肝汤

党参 15~20 克,大枣 20 枚,猪肝 50~100 克。将党参和大枣洗净,加温水浸泡 30 分钟,再加适量冷水,文火煎煮 30 分钟后滤出汁液,再加适量水煮 15 分钟取汁,两次汁液混合在一起,与猪肝同煮熟,调味后食用。

2. 龙眼山药羹

龙眼肉 15 克,山药 30 克,大米 100 克。将大米淘洗干净与龙眼肉、山药同入锅中,加适量冷水文火煮至烂熟,调味后食用。

3.猪血汤

猪血 500 克,冲洗干净,加葱、姜及少量黄酒,入锅煸炒,加入适量水煮沸至熟,放少量盐、味精,即可食用。

4. 红枣花生粥

红枣 10 枚,带皮的花生仁 50 克,大米 100 克,三者洗净后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烂熟。

五 献血小贴士

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 发烧、咳嗽等症状,应该暂缓献血; 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间以及前后3 天献血, 献血后血液的完全恢复大约需两至三个星期的时间。所以,饮食调节至少也应坚持半个月左右。

献血前后注意事项


献血前须注意哪些问题

为确保血液质量和减少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反应,献血者在献血前一天和献血的当天,需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 献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饮食过饱,献血的前两餐不要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饮食, 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

2. 要保持献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献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献血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一些反应。

3. 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应暂缓献血。

4. 准备献血前还可以阅读一些献血宣传资料,以解除和减轻思想负担,减少献血中不必要的反应。

献血进程中须注意哪些问题

献血者献血时,始终需要保持心情愉快和充满荣誉感。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双臂肘部的卫生清洗,入座采血时,需配合采血护士核问回答姓名、年龄、血型。将肘部血管暴露比较好的手臂放好,被采血的手臂放置位置尽量与心脏呈一水平线,以保持血流通畅。在采血进程中,全身放松,避免造成皮肤或肌肉收缩而影响进针所产生的过度痛感,同时可主动向护士咨询有关献血方面的知识,以增进对献血知识的了解。此外,在献血中须保持适度的安静,以减少不必要的烦躁感。倘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渴或坐不住等感觉时,应立即告诉采血护士或巡回医生。以便采取处理措施。因血管较细或血流不畅时,需按护士要求予以积极配合,在整个采血过程中,手臂不可随便运动。

献血后需注意哪些问题

采血结束后,献血者应在采血位置上或就近做稍事休息,不得急起,以防一过性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按压住针眼部的消毒棉球,以免针眼处渗血或皮下瘀血。

献血后的当日,要注意穿刺针眼处的清洁卫生,洗澡以淋浴为好,不要以脏水或肥皂水进入或刺激针眼,以防感染。

在献血后的1-2日内,适当增加饮水量,注意增加一点高蛋白质和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适当注意休息,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个别出现倦怠感觉者,只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也会很快消失的。

献血者献血后心情应是愉快的,因为自己做了一件无私奉献,有意义的事,献血是不会损害健康的,但是如果在献血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应与采血单位取得联系,以便及时进行访视和处理。

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这些养料在普通饮食里都有,不必特别去多吃。献血后,适当地增加一些营养,吃些瘦肉、鸡蛋、 豆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可促进血液成分恢复更快,但切忌暴饮暴食,亦不要饮酒。

药茶养生必知的注意事项


与西方人爱喝咖啡不同的是,中国人向来喜欢饮茶,茶文化也是中国比较有特色的一种文化。饮茶养生,也为众多中老年人所青睐,也有些人饮药茶养生,不仅可以让身体更健康,还有保健养生之功效。但药茶虽好,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来饮用,在养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饮茶注意事项。

一、药草茶种类多样

1、德国洋甘菊

德国洋甘菊号称敏感肌肤的克星,调理、纾缓敏感肌肤,平复破裂的微血管,消炎,抗过敏。增进免疫力,缓解肌肉疼痛、头痛、经痛,促进消化,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利尿,抗风湿。用于香薰可镇静情绪、松弛身体、纾缓紧张与焦虑情绪、减轻忧虑,改善睡眠。

德国洋甘菊具有镇静安眠的功效,可缓解病人的发炎和疼痛症状,缓解由神经性皮肤瘙痒引起的失眠,因此有不少失眠的患者在睡前会饮用洋甘菊茶。

2、薄荷茶

薄荷由于含有天然的香气,能够让大脑清醒,预防打瞌睡,对于长期使用脑力劳动的白领们来说,薄荷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薄荷花茶可镇静紧张情绪、提神解郁、止咳、缓解感冒头痛、开胃助消化、可消除胃胀气或消化不良以舒解喉部不适,有助开胃、消化,可缓和胃痛及头痛,并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口臭,解酒醒酒;有增强体力、镇静作用,帮助消化,适合混合在各种花草茶里。

3、木槿茶

木槿中由于含有大量柠檬酸,能够改善机体疲倦,缓解疲劳,因此为大多数运动选手所爱,常做体力活动的人也可选择此种药草茶。

木槿花茶有强化血管弹性、消暑的效果。因为它能够帮助消化,有些人也把木槿花茶当减肥茶饮用。但是切忌,血压低的人不宜饮用,因为木槿花茶有降血压和降胆固醇的功用。那如果你因为喉咙痛,一直含喉糖,不如喝杯木槿花茶,可帮助消除肿痛与感冒不适。它所含的维生素C,在众花茶中是最高的。

木槿花茶也可以用为一种解酒茶;喝酒过量,隔天喝一杯,能够缓和宿醉和水肿状况。木槿花茶就像一般茶一样含有抗氧化物质,但其抗氧化物质的成分比红酒还要高。所以有些人建议,如果担心体内酒精量过高,就避免喝红酒,改喝木槿花茶,相对对身体较有益处。

4、玫瑰茶

玫瑰常用于同木槿混合饮用,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于女性来说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玫瑰花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它具有柔肝和脾之功,如果你的消化不太好,用玫瑰花泡茶,可以帮助你治疗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另外,玫瑰花不凡的美容功效在于它一般适用于油性皮肤,做成浸汁使用能彻底去除痤疮和粉刺,使面部皮肤光滑柔嫩。

玫瑰花含丰富的维生素A、C、B、E、K,以及单宁酸,能改善内分泌失绸,对消除疲劳和伤口瘀合也有帮助。调气血,调理女性生理问题,促进血液循环,美容,调经,利尿,缓和肠胃神经,防皱纹,防冻伤,养颜美容。身体疲劳酸痛时,取些来按摩也相当合适。

二、药茶养生注意事项

1、选用适宜的水

为了发挥药茶的功效,必须注意选用适宜的水。就一般而言,泡茶宜用软水、淡水。唐代陆羽《茶经》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据专家研究发现,沏茶以泉水最好,它杂质少,水质软。用江、湖、河水,必须经过充分煮沸,使酸性碳酸盐分解、沉淀,使水软化。否则,它可与茶中的茶多酚结合,影响药茶效果。自来水中漂白粉多,可将贮存过夜或延长煮沸时间。井水一般含钙、磷等矿物质和氧化物质最多,用它煮水泡茶,茶水上会浮现一层薄薄的彩油,影响药茶的药用效果。

2、选用恰当的药茶

药茶是一种传统的疗法,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选用恰当的配方。例如,胃脘痛患者,若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大便溏薄,舌淡,脉见缓者,属于寒症,应选用温中散寒的艾叶茶。若胃脘疼痛时间长,月久难愈,舌红口干,时有嘈杂感,大便秘结者为胃阴虚,应选用养阴和胃的石斛茶,麦门冬茶。若胃脘胀痛,嗳腐吐酸,呕吐不消化,吐后痛减,苔厚腻者,属食滞中焦,应选用消食导滞的消滞茶、山楂茶。前例说明,药茶方的选择使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如果对胃痛不加辨证,寒热虚实不分,就不可能取得合理应用的效果。辨证选方,还可以从感冒一症的分析得到启发。感冒也有寒热之分,还有春夏秋冬之分。一般感冒风寒,宜辛温解表,应使用桑菊茶、甘露茶等。辨证准确,用准药茶方,才可能取得显著效果。

3、选择恰当的药茶饮用时间

饮用药茶时间的选择,应根据药茶性质和疾病状况而定。如发汗解表用的药茶,宜温饮顿服,不拘时间,病除为止,发汗以微微出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以免虚脱。补益药茶宜在饭前服用,使之充分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茶,应在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泻下药茶宜早晨空腹服用,使之充分吸收,并能观察服药后大便的次数,色质等,如泻下次数过多,可食冷粥即止。安神药茶,宜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防疫药茶,宜掌握流行季节选用。老年保健药茶,治疗慢性病的药茶,应有一定的规律,做到经常化和持久化4、药茶须讲究饮用方法。

药茶的饮用方法主要有泡、煎、调三种:①泡。就是取花类或切成薄片,捣碎,或制成粗末的茶方,或袋泡茶、块茶。取适量放置茶杯中,将煮沸的开水沏入,再用盖子盖好,焖15~30分钟,即可以饮用,以味淡为度。②煎。指一部分复方药茶,药味多,茶杯内泡不下,而且,有一部分厚味药、滋补药的药味不易泡出,自然减少茶方药效。所以,须将复方药茶共制成粗末,用砂锅煎药汁,加水煎2-3次,合并煎液过滤,装入保温瓶中,代茶频频饮用。③调。有的茶药方为药粉,可加入少量的白开水调成糊状服用,如八仙茶等。

4、孕妇应当慎重

饮用药草茶药草茶并非适合所有人饮用,对于孕妇来说,如果对香茅、洋苏叶、菊科植物等过敏就不能再喝洋甘菊、薄荷一类的茶饮了,孕妇如果想要喝药草茶,必须事先征求医生的意见,不可擅自饮用。

5、用药茶须忌口

临床饮用药茶,为了确保安全有效,除了注意中药的十九畏、十八反和妊娠禁忌外,还应注意服药的忌口.人生病后吃药要忌口,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人在生病后,人体内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变化,有些食物对疾病有利,有的食物吃后有副作用,所以,饮用药茶须忌口。如服解表药,宜禁生冷、酸食,服止咳平喘药,宜禁食鱼虾之类食品。服清热解毒药宜禁食油腻辛辣、腥臭食品。服理气消胀药,宜禁豆类、白薯等。

饮用药须知下列常识:

①、少年儿童宜饮淡茶。

②、青春期性发育旺盛,宜饮绿茶。

③、女青年经期与更年期女性,情绪烦燥不安,可饮花茶以疏肝解郁,理气调经。

④、外感风寒饮红茶为好,痢疾患者饮绿茶为好。

⑤、动脉硬化、冠心病、脑栓塞病人,宜饮铁观音。

⑥糖尿病患者饮老宋茶,即70年以上老茶树叶为好。

⑦、消脂减肥宜饮绿茶,高血压患者和预防癌症,以服用绿茶冷饮为佳。

⑧、老人喝红茶可减轻便秘。

⑨、体力劳动者宜饮红茶。

⑩、需安静作文或工作时,宜饮绿茶。

饮药茶,还需弄清茶忌:

一忌:烫茶伤人。

二忌:冷茶滞寒聚痰。

三忌:胃寒者饮过量浓茶。

四忌:哺乳妇女饮浓茶。

五忌:冠心病者饮过量浓茶。

六忌:服用阿司匹林后喝茶。

七忌:茶水服药。

八忌:空腹饮茶冲淡胃液,妨碍消化。

九忌:饮过夜茶,伤脾胃,使人消瘦无力。

十忌:饮用发霉的茶。

关于饮用药茶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小编已经详细地介绍给大家了,希望那些爱喝茶的朋友们一定要掌握这些注意事项,喝茶养生,喝出健康的身体。

针灸适宜人群比较广,针灸前必知的注意事项


针灸适宜人群比较广,一般来说,有急性感染的患者,或者携带有血液性疾病的人,不适宜做针灸。因此可以看出,针灸对患者的选择类型上还是有具体要求的。

其中,除了一些特定疾病的患者不能做针灸外,针灸时病人最好在针刺前先告知医生自己有无怀孕、或者身上是否有大面积的湿疹情况等等,通过医生诊断后再决定做不做针灸,或者对针灸部位更换位置处理,这也是在针灸时希望大家能注意的。

另外,对于前来针灸的患者最好提前吃饭,因为针灸是不需要空腹的。人在饥饿状态下更容易出现晕针的现象,患者对此要特别注意。

1、针灸放血属正常现象

针灸治疗时偶尔也会选择刺络放血的方法。这主要是根据人体的气血调节跟人体正气和血液流通的关系,解决人体因心气、肾气、脾气等原因造成的气血推动力差,血液在局部出现淤阻或淤血的情况。这也是针灸在治疗时常见的一种方式。

2、针灸的针并不会断

患者除了会对针扎出血有所恐惧,还有患者会担心针灸是否会在针刺时折断或者折弯。针灸的针会折断目前在临床上已不存在了。这主要是随着目前医疗水平进步了,医疗工具也不断完善。临床上使用的针灸针是不锈钢和镍等特殊材料制作成的,可以弯曲但不会折断。而且临床医生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中,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患者不必对此担心。

3、针灸不会引起互相感染

针灸是针具通过侵入性刺激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从严格角度来讲它肯定会有风险的出现,如感染上一些疾病的情况。但目前医疗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也不存在了。临床上使用的针灸针多由厂商提供一次性的使用,避免了同根针针刺带来的感染机会。而随着医疗人员技术水平提高,手法上的操作等问题,在近十年的文献中都没有因为针刺而出现感染的事件出现了。

护眼必知的十个注意事项


1.切忌“目不转睛”,自行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经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避免泪液蒸发。

2.不吹太久的空调,避免座位上有气流吹过,并在座位附近放置茶水,以增加周边的湿度。

3.多吃各种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还应多吃绿色蔬菜、粮食、鱼和鸡蛋。多喝水对减轻眼睛干燥也有帮助。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5.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脑,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6.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肌肉轻松,并使眼球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7.调整荧光屏距离位置。建议距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距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8.如果你本来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脑前就不适合使用隐形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脑前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9.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的时候,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

10.如果出现眼睛发红,有灼伤或有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休息后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上医院了。

运动前注意事项


虽然在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打着热爱运动,热爱健身的旗号,但是长期坚持运动的人毕竟是少数。与此同时,运动虽然对人体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但是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运动方法,容易造成肌肉损伤关节损伤的问题。因此对于大多数运动爱好者来说,在选择运动之前,一定要认识到关于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一、运动前注意事项:

1、运动前应注意热身

运动前人体肌肉比较松弛,韧带较为僵硬,中枢神经协调性偏低,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都处于“低潮期”。所以一定要通过热身预先给身体各器官一个过渡,否则,突如其来的运动会使人体机能一时无法适应而受伤。

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热身准备,可做些肢体的伸展活动,如踏步、转身、转腰、深呼吸等,时间在10分钟左右。

2、运动前可进行低升糖指数轻食

在运动前三十分钟至一小时,来份低升糖指数轻食,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又可以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如可选用燕麦片、地瓜、南瓜等富含纤维质的低升糖指数的主食,搭配茶叶蛋、无糖豆浆等低脂又富含蛋白质的轻食,吃五到六分饱即可。

3、运动前可喝一杯无糖的咖啡

适量的咖啡因也能提升脂肪的燃烧率,如果能在运动前饮用一杯无糖、不加奶油球的咖啡,对于降低体脂肪也有帮助。但容易心悸、失眠的人,最好不要饮用咖啡,以免造成不适。

二、运动后注意事项:

1、不宜立即休息

剧烈运动后要继续做一些小运动量的动作,呼吸和心跳基本正常后再停下来休息。剧烈运动时人的心跳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流回心脏。

此时如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流回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性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昏倒等症状。

2、不宜马上洗浴

剧烈运动后一定要休息一会再洗浴。剧烈运动后人体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汗孔开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热,此时如洗浴冷水浴会因突然刺激血管立即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心肺负担加大,同时机体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

而如洗热水澡则会继续增加皮肤内的血液流量,血液过多地流进肌肉和皮肤中,导致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轻者头昏眼花,重者虚脱休克,还容易诱发其他慢性疾病。

3、不宜暴饮

剧烈运动后口渴时暴饮开水或其他饮料,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液受到稀释,既降低胃液的杀菌作用,又妨碍对食物的消化。

喝水速度太快也会使血容量增加过快,突然加重心脏的负担,引起体内钾、钠等电解质发生一时性紊乱,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心闷腹胀等,故运动后不可过量过快饮水,更不可饮喝冷饮,否则会影响体温的散发,引起感冒、腹痛或其他疾病。

4、不宜大量吃糖

运动后过多吃甜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1大量被消耗,人就会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响体力的恢复。因此,剧烈运动后最好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

5、不宜马上饮酒

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机能会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此时喝酒会使身体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进入血液,对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会比平时更甚。运动后就是喝啤酒也不好,它会使血液中的尿酸急剧增加,使关节受到很大的刺激,引发炎症,造成痛风等。

6、不宜马上吸烟

运动后吸烟因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各器官处于高水平工作状态,而使烟雾大量进入体内,还会因运动后的机体需要大量氧气又得不到满足而更易受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质的危害,此时吸烟比平时危害更大,同时氧气吸收不畅还影响机体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人更易感到疲劳。

跑步前注意事项


跑步是一项最简单的体育运动,是可以强身健体以及锻炼筋骨的,但是跑步之前我们需要进行热身运动的,可以避免脚部出现抽筋以及脚部酸痛,而且不能空腹跑步,引起肠胃疼痛。跑步是比较适合在早晨以及傍晚的时候,可以促进脂肪的燃烧,对于我们减肥以及提高身体抵抗力是很好的。

跑前热身

有些跑者换上装备就直接开跑,没有做充分的热身运动,这样抽筋,跟腱酸痛等毛病会很容易找上门。开始运动时,可以做循序渐进的方式,原地踏步,随后进行跨步,最后在活动一下各关节,这样就能降低跑步受伤的概率。

切勿空腹跑步

人体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很多器官都处于不利的状态。空腹晨跑会影响肠胃,对胃的伤害非常大,急需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如果空腹晨跑,胃容易受到刺激。晨跑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摄入300-500卡路里的能量。

跑步后

身体不舒服就停下了

跑步的时候千万不要抱着硬撑的心理,当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其实是身体在向你抗议,这时就要停下来。跑步忽略小伤小痛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要逼自己创造pB

很多跑者都希望能够创造个人最佳成绩(pB),然而跑步是个享受的过程,不要在乎自己的完赛时间,用最舒服的节奏跑完全程就很棒了。

遵循适时恢复原则

有些跑者经常参加月月跑马、周周跑马,至于频繁的参赛是否值得提倡,这还是要依据跑者的自身条件而定。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怎么跑,都要爱护自己身体,在参赛跟休息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

一定得按计划实行?

跑者通常都会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不计后果的去实现。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定计划的时候很难提前预知天气、身体等客观因素,所以要能灵活变通,做出适当的改变。

起跑赶在前?

枪声一响,有的跑者就喜欢一马当先,甩开其它参与者。不过建议还是留些力气后面使,毕竟后面跑程还很长。跑者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计算下自己的步频,在参赛的过程中用自己舒适的步频来跑,这样可以给自己后程发力留下很大的余地。

不要总是挑战极限

在训练中,给自己施压,认为自己还能多坚持一下,这样很容易导致伤病的出现。训练中身体状态不好就降低训练标准,放慢步频,以最快步频的70%为宜。

别被数据牵绊

运动手表记录跑者的配速心律和运动轨迹的功能,正在转移跑者跑步的重心,这些数据正驱使跑者为了跑而跑。跑步是一种享受,何不丢掉所有的运动设备,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随心所欲。

重视跑后恢复食物

有些人经历长时间的跑步后,极易产生厌食心理,实际上,在你跑完马拉松的45分钟之内不补充能量,接下来日子你的身体就会受到惩罚。美国健身委员会建议,大量运动过后,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跟蛋白质保持3:1最为理想。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