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养生

2019-10-24 │ 中医经络养生 中医养生经络推拿

中医经络 了解经络健康从内而外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如何在养生保健方面行稳致远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中医经络 了解经络健康从内而外》,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络的产生历史是很久远的了,在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不断地的发展得到了完善,很多人都崇尚中医经络的养生方法,因为它可以根除疾病的本身,而且副作用也是很小的。今天小编就l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关于经络养生的知识。

目录

1、什么是中医经络 2、男性中医经络养生

3、女性中医经络补血穴位 4、腹痛中医经络疗法

5、美容养颜中医经络穴位 6、中医经络按摩预防痴呆

7、儿童中医经络按摩 8、中医经络调养提高睡眠质量

什么是中医经络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路径,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理论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一般认为,其形成与疾病的症候、针感的传导、按摩和导引的应用以及古代解剖知识的结合等有关。

这一理论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络系统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和脏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曾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的重要性,可理解为经络系统有三方面的功能:在生理方面,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功能;在病理方面,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按摩有着非常好的治病效果,同时,按摩还能够减肥哦。按摩减肥法是现在非常流行的减肥瘦身方法,哪边胖,按哪边。按摩脚底也有非常好的瘦身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按摩减肥法的详细讲解吧。

目录

1、穴位按摩减肥 2、自我按摩减肥法

3、简易减肥按摩法 4、脚底按摩减肥法

5、中医按摩耳穴减肥好方法 6、夏季全身按摩减肥法

7、精油按摩减肥方法 8、中医按摩减肥有效吗

9、按摩减肥法的注意事项

穴位按摩减肥

中医可以通过按摩以及穴位埋线等一些手法来帮助我们调理身体,这样还能够通过穴位埋线减肥和穴位按摩减肥。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怎样通过穴位来按摩减肥,常见的穴位有哪些。

我们身体中的经络、穴位遍布全身,复杂得有如一张神秘的地图,在按摩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些能加强瘦身效果的关键点。

肱中穴

位置:肱中在大臂内侧,腋窝下与手肘中间点。

按摩肱中穴能够加快体内物质的代谢,将堆积在大臂内侧的废物排除体外,能够加速脂肪的消耗,使我们的手臂变得纤瘦。

按摩方法:拇指圈状按摩。

臂臑穴

位置: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臂部肌肉的弹性,使上臂变得紧致。

按摩方法:我们的食指和中指一起作圈状按摩臂臑穴,知道感到酸痛就可以了。

外关穴

位置:小臂背侧,手腕向上两寸,两个骨头中间的夹缝里。

男性中医经络养生

1、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都和维生素有关。

因此,秋季感冒流行季节,别忘记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

为使呼吸道黏膜经常保持湿润,还要补充维生素A,最佳来源是茴香、胡萝卜和甘蓝。此外,经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们富含维生素E.

2、按摩3个穴位

通过对3个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秋季容易出现的上火、炎症,提高免疫力。

这3个穴位分别是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椎骨下方)、 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所形成的肘横纹外端。

再向外移1.5寸处)、风门穴(大椎穴向下移两个骨节,再向左右各移一指半处),可以用中指指腹对各穴位按揉 2-3分钟。

3、经常进行温和的运动

寒冷天气易患的疾病都和心肺有关,心肺健康可以降低秋季的发病率。

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温和运动指在运动中心率达到最大心率(220减去自己年龄)的60%-70%。

例如25岁的人最大心率是220-25=195,锻炼时心率要控制在19560%至19570%之 间,即117至137之间。健身专家推荐的运动是健走、游泳、慢跑。

4、每天洗手上限8次

科学研究发现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2小时,在硬质物体表面能存活72小时。

感冒的人摸鼻子时,手上便沾上了感冒病毒,它们随手被带到任何地方。

经常洗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呼吸道感染和流感的风险,但不能指望用肥皂洗一次手,就能一劳永逸地将细菌灭杀,只能逐次地冲洗掉。

5、秋季多睡1小时

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体内的两种免疫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睡眠不足则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生病几率随之增加。

秋季气候变冷,是疾病的多发季节,睡眠时间要多增加一小时,以便免疫系统能从忙忙碌碌和精疲力竭中休整过来,第二天早上醒来觉得精神舒畅。

在防治疾病方面,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功能。

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防疫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整体的医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自觉地应用当时的科学,即五行(金、木、水、火、土)。

与天文地理中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地脉及天人合一思想等取得的丰硕成果。

经络在哪里

《黄帝内经》讲人体有经络,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经络看不见,它到底在哪里呢?人与人之间是有安全距离的,在人体内部细胞与细胞也并不是亲密无间,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缝隙就组成了经络。

人体内部经络纵横交错无处不在。经络通道起什么作用?

经络是人体输送营养的主渠道,也是细胞排泄废物杂质的通道。

全身细胞需要的营养在经络里传递,全身细胞代谢产生的垃圾通过经络运出。经络里走的是什么?经络里走的是人体的组织液。

什么是组织液?人体和外界地球一样有三山六水一分田,人体重的60%是水。

40%的水在细胞里,5%的水在血液里,其余15%流动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经络通道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称为组织液,也叫体液。

组织液里有什么?组织液里有人体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尤其包括各类活性菌,还有清除体内垃圾需要的清洁剂。

人体经络就像现代化城市里的道路交通。道路上跑的是什么?是汽车;汽车里装载的是什么?

是生产和生活物资;送到哪儿?送到需要的部门和单位;道路越通畅,城市的物流、信息流越发达。

在我们的人体内,经络越通畅,细胞活力越强:经络里流动的是什么?

是组织液;组织液里有什么?有营养;送到哪儿?送到全身各个脏腑和器官。

经络运行的动力是什么

经络运行的初级动力,依赖食物在消化系统里释放的热量和气体。这些热量和气体持续时间比较短,推动组织液向周围扩散。

经络运行的终极动力来自膀胱化气。膀胱化气推动组织液周流全身,供给细胞营养,营养供应及时,人体世界就充满灵秀气质。

膀胱是干什么的

现代人只知道它是一个储尿器官,殊不知它的重要功能关系人的生老病亡。

《黄帝内经》讲:膀胱主化气、司百川。膀胱化气打通经络,给全身细胞输送营养。

祖先在《内经图》中把膀胱比喻为人体中的一口锅,叫半升铛内煮山川。人体主要的营养供应源是膀胱。

膀胱是怎么化气的

膀胱是人体内水的加工总厂,是体液的平衡器。人吃进食物以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肠体细胞的加工,生成细腻的物质释放到腹腔里形成液体。

腹腔里的液体被膀胱吸纳下来,经过膀胱的加工,一部分清净的物质转化成气体,进入经络,成为用来供应全身细胞的主要食物,这些气液就是人体的组织液。

经络循环带回细胞排泄的废弃物,由膀胱回收,膀胱再加工之后体液中那些浑浊不清、有害无用的物质通过尿道排除体外。

膀胱化气的同时,从水中分解出氧气,营养物质和氧气一起供应细胞生存和繁殖。

所以说,膀胱又是人体的造氧机,它能补充血红细胞携氧的不足。

器官得到及时、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就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膀胱化气需要什么条件

膀胱化气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充足的生物电作动力,第二要有种类齐全的细菌作原料。

膀胱在生物电的作用下才能把液体加工成气体,肾是人体最强大的发电场。

肾过滤血液的同时产生电能,血红素燃烧的过程就是发电的过程。

肾所发的电,通过输尿管送到膀胱里来,正负极一对接膀胱就有了充足的动力能源。

膀胱有电开始旋转,将体液气化生成更精细的营养物质供应全身。

膀胱加工的组织液当中应该含有360种活性菌。人体的骨细胞、淋巴细胞以细菌为食物。

菌种齐全,菌群丰富,组织液营养就是全面的,人体山川秀美才有保障。

细菌在哪儿生活呢?细菌主要在大肠里繁殖。细菌繁殖能力很强,大肠细胞把细菌加工成精细的活性物质,释放到腹腔里供给膀胱,膀胱加工就有了原料。

经络是怎么循环的

人体经络分阴阳,阴经流注于肌体内里,阳经流注于肌体浅表。

经络循环离不开电,每一个脏腑器官都发电,但电能大小不一样。

器官自身的生物电旋转,使阴经的组织液内行被吸纳流回到器官组织周围,滋养器官并且为器官发电降温。

器官周围的组织液又在肾电的作用下流入阳经,参与全身体液大循环。这就是电行带动气行的道理。人体经络循环从膀胱开始又在膀胱处结束。

经络为什么能决生死处百病

如果经络不通了,就会有一部分组织液长时间滞留在身体某处,36.5℃的组织液,里面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滞留不动24小时不就变质了吗?

细菌过度繁殖就引发了炎症;同时相邻区域的细胞长时间得不到组织液,细胞与细胞之间失去了液体的间隔保护。

挤压碰撞在一起相互摩擦,就引发了疼痛,这就是中医常讲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

鼻炎、肩周炎、关节炎、肾盂肾炎、心肌炎、心绞痛等症,都与经络不通有关系。

经络不通,细胞需要的营养送不到,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骨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会发生挪位转移,骨腔长刺引起骨质增生和椎管狭窄,同时骨髓造血功能下降,血液病接踵而来;

Ys630.com相关知识

十二经络 了解经络养生不得病


人体的十二经络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大网,有联络脏腑、运行气血和抵御外邪的作用。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的反应物。这就是经络养生的神奇之处,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关于十二经络的相关知识。

目录

1、十二经络有哪些 2、十二经络运行气血

3、十二经络按摩缓解夏季疲劳 4、十二经络腕踝颈按摩

5、十二经络戒指按摩 6、十二经络肾脏保健

7、十二经络拍打法改善睡眠 8、十二经络按摩活血祛瘀

十二经络有哪些

人体经络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临床上就是根据对这些病理变化的检查。来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治疗此疾病应找准的穴位的。

人体内的经络有哪些

人体内的经络一般可以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在西藏密宗功中描述的中脉。

其中,十二经脉是指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

这十二经脉连接了人体内部心、肺、肝、脾、肾、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等五脏六腑中的正气。

并且使这些内脏能够按照十二时辰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进行周天运转。

十二经脉在每一个正常的人体内都是连通的,具有运行气血、连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的功能。

除了十二经脉,人体经络中还有另外一个类别,那就是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这八条经络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既不直属于人体内的脏腑,也没有表里的配合关系,所以被称为 奇经。

乳房是女性人生中最好的朋友,见证着一个从女孩到女人、从青涩到成熟的特殊过程,但是很多女性都想让自己的乳房更加的健康丰满,因此我们需要好好对待乳房保健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关于乳房按摩的相关知识。

目录

1、乳房按摩的步骤 2、丰胸乳房按摩方法

3、产后乳房按摩方法 4、减缓下垂乳房按摩方法

5、小叶增生乳房按摩方法 6、法式推油乳房按摩方法介绍

7、乳房健美按摩方法 8、乳房按摩注意事项

乳房按摩步骤

乳房按摩不仅可以预防乳腺炎等疾病,更可防止乳房松弛、下垂,保持乳房美丽的外形。

先按乳头

1、一只手从乳房下面托住并顺势向腋窝方向轻轻地揉乳晕,另一只手轻轻地挤压住。

2、用食指和中指贴紧胸部夹起乳头,并顺势轻轻向外拉,注意不要拉到痛。

3、用食指和中指贴紧胸部夹起乳头,轻轻积压手指稍稍并紧,成圆弧形旋转。

再按乳房

4、一手按住腋下部位,另一只手手掌托住一边乳房并轻轻向上推。

5、两手贴紧乳房四周由内而外打圈按摩。

6、一只手放在胸骨位置,向腋窝方向划螺旋状按摩。

7、一只手托住乳房,另一只手从下而上轻轻敲打乳房。

时间长短自己把握吧,次数不要太多,每天坚持最佳。

十二经络按摩缓解夏季疲劳

用中医经络穴位的方法,将手部三个穴位,合谷穴、内关穴、手三里按一按,摸一摸,就能有效缓解夏季疲劳。

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

就是因为它的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而得名。

取穴:拇指和食指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的交点即是此穴。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疼痛等。

内关穴

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又称为两筋间。

俗话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内关穴就是这样一个把持人体经络的关卡。

这个关卡有什么作用呢?内关穴的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

内关穴所处经络叫做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它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是由体表注入体内,用于疏导水湿。

按摩内关穴能缓解胸闷症状,就连打嗝也可用这个方法止住。

取穴:腕横纹上两寸两筋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胸闷、打嗝等。

手三里

俗话说:手足无力取三里。这话是说,如果肢体困重乏力,可以按摩这个穴位来缓解症状。

手三里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金鉴》里有相关描述:主治中风,手挛筋急,痹风疟疾,先寒后热等证。

手三里穴的气血运行是这样的,天部的水湿云气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行曲池穴。

它有润化脾燥、生发脾气的功效。

取穴: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二寸,按压有轻微痛感。

主治:腰痛、半身不遂、齿痛、喉肿、感冒、乳腺炎。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是与脏腑相连接的,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组合关系。

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十二经脉互为表里,生理上联系紧密,相互之间可以影响,在治疗疾病时,要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和内脏相连,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

到肝经为止,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无休止的循环系统。

十二经脉的畅通可以让整个身体的气血得到滋养,保持身体血气畅通。

十二经脉在人体内部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根据《灵枢。逆顺肥瘦》中的说法:手之三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与手三阳经相交;

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与足三阳经相交;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与足三阴经相交;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胸腔,与手三阴经相交。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同时,如果身体受到外邪或者脏腑功能失调,都会使经络产生病变,影响身体健康。直到现在,医学界还在广泛地应用经络作为诊病依据,对治疗疾病有着积极作用。

十二经络运行气血

各脏腑脉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经脉循行路线长短和脏腑位置呈规律性分布。

按照脏腑位置和经脉路线可以准确把握疾病所在脏腑及经脉。

六淫邪气侵袭、脏腑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气候、饮食、情志等因素均可影响经脉循行,从而影响寸口脉象变化。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五脏六腑各有两条经脉呈对称分布。

根据经脉循行路线的长短及所经上、中、下三焦,各脏腑脉象均在左右寸口按经脉循行路线长短和脏腑位置呈规律性分布。

若脏腑经脉受外邪侵袭、内生病邪或由其他经脉传到本经时,均有相对应的脉象变化。

肺朝百脉,有统帅百脉显于寸口的作用。同时,肺又主气,脏腑经脉以无形之气而循行周身。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面而下络其对应脏腑,五脏六腑经脉都经过肺或肺系,肺统帅诸经脉亦显于寸口。

正常人的脉象,三部均有脉,一息四或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

尺脉沉取而有力,并随生理活动及气候环境的不同而出现相应正常变化。

肺脉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位最浅。其经脉从肺走手,在寸口所对应的脉位亦最浅,脉位在左右手的寸部。

正常肺经脉象与其他经脉之气在寸部的显现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协调有序。

当肺有病邪传至经脉时,左右手的寸部根据病邪的不同而有相对应的变化。

若风寒袭肺,经脉受风寒而拘紧,故左右手寸部均见浮紧;若风热袭肺,风热邪气传至经脉,经脉受热而动,故左右手寸部脉象均见浮数。

心脉

心居于胸中,在心之下,外有心包,心与心包经均从胸走手,经脉循行路线较短,心虽位居上焦,但在肺之下。

正常心和心包经脉象节律一致,和于诸经脉脉搏,协调有序,始于关部,至于寸部。

当心或心包经之病变传至经脉时,在寸口的关部和寸部均有相对应的脉象变化。

由于心肺联系紧密,心或心包的寸部脉象受肺的影响较大,导致寸部和关部脉象有时并不一致。

若寒入心脉,心阳不振,心包经脉阻,左右手关部至寸部则见脉细涩;若心包经有热,左右手关部至寸部则见脉细数;

若心包经热邪传入肾经时,寸、关、尺脉均见细数;若心阳虚衰,鼓动无力时,左右手寸部至关部脉象均较弱;

若心阳虚衰累及太阳、阳明经脉时,寸关尺脉象均沉;若心阴亏虚,虚热内扰,心经虚热而动,则左右手关部及尺部均见细数。

脾胃脉

脾胃居于中焦,胃经经脉从头走足,循行路线经过上、中、下三焦,其经脉多气多血,本经或他经传变时脉象显寸关尺三部。

正常胃经脉象,三部均从容和缓。若寒邪袭胃,邪气入经脉时,左右手寸关尺脉象均沉缓;

若胃火旺盛,热入阳明经脉时,三部脉象则均滑数;若太阳经中风后未治愈,入里传至阳明经,三部脉象均浮缓;若肝经热邪传至阳明经脉,则左右手三部脉象均缓中有弦。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至于舌本,散舌下,经脉路线通过三焦,脉位在寸关尺,太阴脉在内,脉位较深。

若脾气虚弱,经气不足,则左右手三部脉均缓弱;若寒邪入太阴经脉,则三部脉沉迟无力;若湿邪入太阴脾经,则三部均缓。

肝胆脉

肝胆位居中焦,肝经起于足大趾,上行至巅顶与督脉相会。

所行路线经过上、中、下三焦,所对应脉象在左右手三部,厥阴经脉在内,其脉象特征以弦、细为主。

若肝经阴虚火旺盛,则脉象左右手三部均弦数;若肝血虚,则三部脉象均弦细;春至,阳明未升,肝气始发,则三部脉象皆应指如弦。

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行于侧面,经脉路线所行经过上、中、下三焦,正常胆经脉象柔和有力;若胆经湿热,则三部脉象均弦数。

肾脉

肾居下焦,其位最深,为人体阴阳之根,先天真气之所系,元阴元阳之所寓,其经脉起于小趾下,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过腹达胸,贯肝入肺,循喉咙,挟舌根。

肾经从下焦至上焦,在寸口脉象始于尺部,至于寸部。正常肾经脉象在内应指较沉,脉位较深,为诸脉之所系。

若肾阴虚火旺时,虚火至经脉,则左右手三部均细数;肾阳虚衰,经脉受寒,则寸关尺均沉细无力;

肾居下焦,故其脉象均以尺部较明显。此外,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行于人体阳面,下行至足。

其经脉循行路线最长,覆盖面积最大,与督脉分布于背,所对应脉位在左右手寸、关、尺三部。

正常太阳经脉脉象在表,轻微浮滑,和于诸脉,缓中有浮。风寒邪气袭表,经脉受寒,三部脉均浮紧;

风热袭表时,三部脉均浮数;风邪袭肺后,传至足太阳经脉,由寸口浮脉变为寸关尺皆浮。

大小肠脉

大肠,小肠均位居腹部,经脉循行路线较短,覆盖面积较小,不易受外邪侵袭,又为空腔脏器,化物而不藏,其病邪多以传变为主。

手阳明大肠经从手走头,又下行缺盆入大肠,所行路线经过上中下三焦,脉位在左右手三部。

若大肠湿热,湿热至经脉,则左右手三部脉象均滑数;

因大肠在下焦,若太阳经脉风邪未愈,传入大肠经时,则三部均浮缓;小肠位于下焦,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又下络大肠,其经脉经过上中下三焦,若心火下移小肠,则左右手寸关尺三部均细数。

此外,六淫邪气侵袭或脏腑先天禀赋不足,以及气候、饮食、情志等因素均可影响经脉循行,从而影响寸口脉象变化。

肺在上焦,经脉循行较短,脉象受其他脏腑经气及脏腑病变影响较小,故寸部脉象反应肺部病变比较明显;

肾、膀胱、大肠、小肠位居下焦,脉位虽在三部,但尺部应指比较明显;肝胆、脾胃位居中焦,故关部应指比较明显。

总而言之,按照脏腑位置和经脉路线可以准确把握疾病所在脏腑及经脉。一得之见,与诸君商榷。

中医经络理疗 经络理疗功效神奇


中医经络养生是现代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都采用这种养生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防治疾病,经络养生简单易行。那么,我们到底怎么样做好中医经络养生穴位?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目录

1、中医经络理疗的定义与作用 2、中医经络瘦身理疗

3、产妇中医经络理疗 4、中医十指经络理疗

5、高血压中医经络理疗 6、中医经络理疗关键点

7、男性中医经络理疗 8、膀胱排毒中医经络理疗

中医经络理疗的定义与作用

我国劳动人民和医务工作者在经络穴位疗法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

通过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可以起到畅通经络气血,及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达到消除疼痛、祛除疾病及防御保健的目的。

一、何为经络和穴位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气血流通运行的主要通道,我们常说的任督二脉,以及手足12条经脉,皆属于经脉,合称14正经。

络脉则是沟通经脉、全身上下以及表里的分支联络通道。经脉是主干,分布有穴位;络脉是分支,没有穴位分布。

中医认为,穴位是经络之气汇聚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治部位。

1、中医经络理疗的止痛作用

经络穴位疗法,尤其是针刺疗法,对人体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祖国医学认为,疼痛是由于经络闭塞、气血阻滞造成的,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而经络穴位疗法,可以畅通经络气血、打通闭塞经络、消除疼痛。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充分证实,针刺对一般常见病症的疼痛。

每个人都会都有生病的现象,根据体质的不同,生病的频率也不一样,但是无论是小病大病都影响着生活,所以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医经络调理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大家能仔细的阅读哦!

目录

1、小儿发烧中医经络调理 2、补阳气中医经络调理

3、延年益寿中医经络调理 4、抑郁症中医经络调理

5、更年期中医经络调理 6、乳腺增生中医经络调理

7、扁桃体疼痛中医经络调理 8、去除胃火中医经络调理

小儿发烧中医经络调理

孩子疼脑热都牵动着家人的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可谓最佳医术,疗效独特,不仅节约了大量医药费用,更对提高国人体质,富民强国,有深远的意义。倡导自然疗法,关注婴幼儿健康,帮助宝宝们远离药物 ,教会每一个妈妈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产妇中医经络理疗

孕期母体内雌孕激素的分泌增加,会促进局部的色素沉着,引发面部色斑出现或加重,甚至多年不褪。

加之产后多气虚血淤,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面色晦暗,没有光泽,加重面部色斑。针灸调节,可以益气养阴、行气活血,使面色红润,色斑减轻。

整体调节,安全无毒副作用

产后调理不当,不仅会长期与腰酸背痛、腿部不适、月经不调、情志异常、面部色斑、体形肥胖等相伴,更严重的是诱发乳腺增生、子宫积瘤,甚至肿瘤等恶性病变,威胁到今后健康。

针灸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健康调理方法,它疏通经络,整体调节,具有双向良性的调节作用,以及治疗与保健的双重功效,非常适合新妈咪在生育三个月后进行恢复性调理。

促进脂肪分解,快速恢复体形

孕期,母体胎盘素快速上升,大量分解脂肪供应胎儿。

产后,母体胎盘素会快速下降,无法代谢体内多余脂肪。

因此,产后机体摄入的营养量与自身营养需求量间存在矛盾,而运动量减少、妊娠引起的下丘脑功能紊乱等,又可引起或加剧脂肪代谢失衡,过多的脂肪就会堆积在腰腹部、臀部等部位。

针灸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脂质代谢过程,促进脂肪分解和能量代谢,平稳、快速地恢复体形。

调节内分泌,恢复正常生理周期

孕期体内雌孕激素水平过高,产后激素水平会快速下降,易导致内分泌失衡,引起产后长时间的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皮质两个系统,纠正内分泌紊乱,调畅气血,恢复正常生理周期。

如头痛、牙疼、三叉神经痛、肾绞痛、痛经、胃痛、胆绞痛、心绞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四肢关节疼痛、手术后疼痛等各种疼痛均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针刺麻醉也是在针刺能够止痛的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报道,针刺命门穴、腰俞穴、带脉穴。

总之,通过针刺一定的穴位,对人体一定的区域,可产生一定的止痛作用,这也是经络穴位疗法的重要治疗作用。

2、经络穴位疗法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祖国医学把阴阳学说作为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它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阴阳两个方面。

它们代表一切事物中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白昼又分为上半天是阳中阳、下半天是阳中阴,夜间上半夜是阴中阴、下半夜是阴中阳等。

而且它也贯穿在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用药等各方面。如在生理上,以阳代表皮毛、肌肉、筋骨,以阴代表体内脏腑,即外为阳、内为阴。

而人体内脏腑,其中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从器官和它的功能上分,气为阳、血为阴,功能为阳、组织器官为阴。

这一阴一阳的动态平衡,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健康状态。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乃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如果阴阳离决则整个生命也就停止了。

而经络穴位疗法具有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从而起到祛除疾病的作用。

表现在对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的组织器官具有抑制作用,而对虚弱的、抑制的、迟缓的组织器官具有兴奋、增强作用。

如,针刺曲池穴、人迎穴、血压点、涌泉穴等,对原有血压水平较高者有降低作用,对原有血压水平较低者却有升高作用;

针刺内关等穴,可使心动过速者减慢心率,而心动过缓者可加快心率,使他们恢复到正常水平;

针刺中脘穴、合谷穴、曲池穴、胃俞穴、足三里穴等,可使痉挛的胃弛缓,胃不蠕动的发生蠕动,蠕动过强者变慢。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经络穴位疗法对人体组织器官及各系统的功能活动,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

特别是在病理的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加显著,而且这种调节多属于良性的双向调节,使病理改变逐渐趋向正常的生理水平。

达到阴阳平衡,这就是经络穴位疗法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3、经络穴位疗法的防御保健作用

经络穴位疗法不但能有效地治疗许多疾病,而且还有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在我国唐代医书《千金要方》中有这样记载:凡入吴蜀地官,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矣,则瘴气、毒气不能着人也。

所谓的瘴气、毒气是指当时流行性很强的传染性疾病,而通过经络穴位疗法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达到不能着人也预防瘟疫的作用。

它对我们现今社会流行的传染性疾病,如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疾病也同样具有防御指导作用。

而有些疾病,也正是要靠人体自身抗病力及免疫调节能力的提高而获得痊愈的。

在宋代《扁鹊心书》中曾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以上记载充分说明,经络穴位疗法在防御保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经络瘦身理疗

繁重的工作压力、被打乱得支离破碎的生活习惯、久坐、肥胖或因病和疲劳造成的新陈代谢功能衰退,都会让水肿不期而至,成为影响你美丽的罪魁祸首?那么就试试自己动手对穴下按,击退浮肿吧!

攒竹穴

位于面部眉头两侧,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的穴位,按压此穴位可以缓解头痛,消除脸部浮肿。

按压方法:遵循眼保健操的要求,双手拇指抵住太阳穴,用食指按住两侧的攒竹穴轻轻旋转,每八拍为一个组,重复八轮即可。

承浆穴

位于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承浆穴为足阳明任脉之会,长期按压此穴能控制荷尔蒙的分泌,消除胸部以上身体部位的积水,保持肌肤应有的张力。

前不久刚刚嫁为人妇的绝望主妇伊娃朗格丽亚,在接受采访回忆她在念书时总喜欢用铅笔顶住唇下的凹陷处听课,对照承浆穴的中医理论功效,很可能这位小脸美人的瘦脸秘诀便在于此!

按压方法:用拇指轻压此穴,每秒一次,连按20次。

肾俞穴

秋冬季体表排汗能力减弱,大量水分开始堆积在体内。并且不少女性有在冷天吃辣或吃火锅的习惯,重口味饮食更加强了肾脏的负担,无法正常排泄水分就容易使身体产生浮肿。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按摩此穴有助于维护肾脏的健康,帮助调节新陈代谢,使体内多余水分迅速排走。

按压方法:以指关节轻压穴道,每秒一次,每按压3~5次休息10秒,再重复这一步骤三次。

消肿加分方案

进入冬季后,穴位按摩前用热毛巾先轻敷一下舒活血脉,效果会更明显。

按压穴位时可以选择欣赏轻柔的音乐,根据乐曲的节奏舒缓地有频率地按压,使穴位逐渐接受直至习惯手指的刺激后,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络按摩瘦身法比瑜伽更神奇

气是一种可以延续所有生命的能量,最终目的是在于人体的气和大自然之气完全融合在一起。

其具体的方法就是呼吸和饮食,还有就是做一些刺激气血循环和经络的运动。以轻轻地刺激全身经络作为开端,最终用积极的体操促进气血循环来结束整个运动。

肋骨

1.利用双手拇指按在肋骨间深陷的地方,并从两侧向中间的方向按摩。

肋骨犹如一只大碗一样包裹着五脏六腑。因此,缓解肋骨的紧张感不仅可以间接消除脏腑的疲劳状态,而且可以促进气血循环,有助于排出体内垃圾。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2.用同样的方法按摩腋下的肋骨到骨盆间的每个部位。有可能会有剧烈的疼痛或者颤抖的现象出现,但一定要坚持做下去,直到这种症状消失为止。

肚子

自然地呼吸,同时将双手叠加,然后按着顺时针的方向画着圆圈摩擦肚脐周围的腹部肌肉。原则上要反复做上 36 次,最少也要做 8 次以上,并且直到摩擦起热方可停止。

双手放在后背部,上下用力地摩擦脊椎两侧。

缓解腰部的紧张感,增强肾功能。

1.右腿弯曲并使膝盖着地,左腿自然地弯曲。将右手肘部放到骨关节和骨盆相连的大腿内侧。

右手轻轻地攥拳,左手握住右手用力地向下压,使之受到强烈的刺激。如果在按压的同时前后摆动上身,那么会因上身的重量使得按压的效果更加明显。

2.向下移动到胫骨部位,按摩胫骨的内侧。利用双手拇指按摩胫骨内侧。用同样的方法向下按摩到脚弓部。

3.反转右腿,按摩大腿外侧的肌肉。利用右臂的下半部分,从骨盆至膝盖进行推揉。

大腿外侧的肌肉很发达,所以前后轻轻地摆动上身进行推揉,效果会更加显着。如果手臂贴不到大腿,那么可以利用双手拇指进行推揉。

4.将膝盖抬起,然后按摩大腿后部缠结的肌肉。用四根手指按摩从骨盆至膝盖的整条肌肉的中间。

中医经络学 看了让你成为中医经络通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可以调节人体功能的系统。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养生在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关于经络的知识。

中医经络学

目录

1、中医经络学基本介绍 2、中医经络发展历史

3、中医经络的生理功能 4、中医经络的应用

5、中医经络作用 6、中医经络有哪些

7、中医经络运行时间 8、中医经络养生法

中医经络基本介绍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源于远古,服务当今。

在两千多年的医学长河中,一直为保障中华民族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

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这是将脉按大小、深浅的差异分别称为经脉、络脉和孙脉。

经络的主要内容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其中属于经脉方面的,以十二经脉为主,属于络脉方面的,以十五络脉为主。

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黄道日历的经络:安机器、织布、收蚕、安纺车、机器。

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通道,并且形成低电阻、神经信息和生物电信号的网络丛群。

小儿推拿普遍的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青睐,孩子的抵抗能力比较的差,时常的会出现各种疾病,让家长们很是揪心,小儿推拿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在短期内就会治好疾病,减少了吃药打针的痛苦。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看下关于小儿推拿的知识。

目录

1、小儿常用推拿手法 2、小儿补脾经清肺经推拿方法

3、小儿脾胃不和推拿方法 4、小儿便秘推拿方法

5、小儿强身健体推拿方法 6、小儿发热推拿方法

7、小儿脑瘫推拿方法 8、小儿咳嗽推拿方法

小儿常用推拿手法

【推法】

推法为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直推、分推、旋推三种。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屈其指直推力补,直其指直推为泻;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补等说法。

1.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

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

【揉法】

1.指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3.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而在发生病变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络属脏腑,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因而在临床上,就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

在治疗上,无论是针灸、推拿或药物治疗,都是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功能活动,进而调节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新解:经络本身是一种意识规律活动的产物,它的的活动以气和意识做为物质,活动的路径即为经络。

内气:重在体内规律活动的一种意识。并且合以下三要素:

内气的三要素

A、有明确的布《布置,调控》气位置。

B、有由动静演生的方向性。

C、在身体部位之间的左右交叉性,并有一交叉点。

举例说明

1、意识在手指,则布气位置在手指。

2、意由手至脚,则方向性为向脚。

3、意由左手至右脚,右手向左脚,则,二气之间会相互交叉,并有一焦点。

一次调控内气的完整调控过程。

如,意由左手行至右脚,同时意由右手行至左脚。

则:行气位置在手,足。方向向脚,交叉点在二盆骨正中点。

内气的流动必然有一定的路径,这种路径就是经络。二气相交之处,即为穴位。

经络与穴先天即存在。但随内气的废止而无法感知和判断,犹如不存。故经络与穴位随内气的建立和疏通而自知存在,随内气的消散而自不知存在。

中医经络发展历史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

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东汉的方书之祖,有着救命活神仙之称的张仲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经络学说。

他认为人所生的病是通过一条叫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样的通路从体外向体内传输的,根据疾病所属的经络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比如最初的风寒感冒病在太阳经,要用麻黄汤来治。他的《伤寒论》也是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在这个环境污染,充斥着抗生素、添加剂的时代,天然疗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经络养生、经络治病法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很多中医大家对人体经络的护生作用也是倍加推崇。

虽然医学技术很发达,但我们也不可能把医生24小时都带在身边,身体不舒服了医生也不能马上就为你手到病除。

况且这个时代,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去趟医院,一套检查下来,几百块钱没了,再开点药,又进去几百。

所以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运用经络、穴位来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这样也就等于有了个随身携带的保健医生,既方便又省时省钱。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中医经络的生理功能

中医把经络的生理功能称为经气。

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1、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成,它们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

只有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这些功能才能达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从而使人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必须通过经络才能输布周身,以温养濡润各脏腑、组织和器官,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感应传导

经络有感应刺激、传导信息的作用。

当人体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刺激就可沿着经脉传入人体内有关脏腑,使其发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可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

针刺中的得气就是经络感应、传导功能的具体体现。

4、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

经络能调节人体的机能活动,使之保持协调、平衡。

当人体的某一脏器功能异常时。

可运用针刺等治疗方法来进一步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功能异常的脏器恢复正常。

中医经络的应用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可以应用于解释病理变化、协助疾病诊断,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三个方面。

1、解释病理变化

经络与疾病的发生、传变有密切的关系。某一经络功能异常,就易遭受外邪的侵袭,既病之后,外邪又可沿着经络进一步内传脏腑。

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而且也是内脏之间、内脏与体表组织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2、协助疾病诊断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脏腑络属,可以反映所属脏腑的病证。

因而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所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

如胁痛,多病在肝胆,胁部是肝经和胆经的循行之处。人们根据经络循行通路。

或经气聚集的某些穴位上出现的疼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形态、温度、电阻改变等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如肺脏有病,中府穴可有压痛。

3、指导临床治疗

经络学说早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和中药处方。

如针灸中的循经取穴法,就是经络学说的具体应用。如胃病,常循经远取足三里穴;胁痛则取太冲等穴。

中药治疗亦是通过经络这一渠道,使药达病所,以发挥其治疗作用。

如麻黄入肺、膀胱经,故能发汗、平喘和利尿。

金元四大家中的张洁古、李杲还根据经络学说,创立了引经报使药理论。

如治头痛,属太阳经的用羌活;属少阳经的用柴胡。

中医经络作用

联系脏腑

《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人体各脏腑组织;

经筋、皮部联系肢体筋肉皮肤;浮络和孙络联系人体各细微部分。这样,经络将人体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的联络沟通作用,还反映在经络具有传导功能。体表感受病邪和各种刺激,可传导于脏腑;

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于体表。这些都是经络联络沟通作用的具体表现。

运行气血

《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温养和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抗御病邪

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经络行血气而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在内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

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人舍于孙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络脉,留而不去,人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

中医经络调理 经络调理的功效有哪些


每个人都会都有生病的现象,根据体质的不同,生病的频率也不一样,但是无论是小病大病都影响着生活,所以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医经络调理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大家能仔细的阅读哦!

目录

1、小儿发烧中医经络调理 2、补阳气中医经络调理

3、延年益寿中医经络调理 4、抑郁症中医经络调理

5、更年期中医经络调理 6、乳腺增生中医经络调理

7、扁桃体疼痛中医经络调理 8、去除胃火中医经络调理

小儿发烧中医经络调理

孩子疼脑热都牵动着家人的心,很多人都希望有一种不打针、不吃抗生素、疗效好,还又便宜的治疗方式。

小儿推拿可谓最佳医术,疗效独特,不仅节约了大量医药费用,更对提高国人体质,富民强国,有深远的意义。倡导自然疗法,关注婴幼儿健康,帮助宝宝们远离药物 ,教会每一个妈妈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

如果孩子是风寒感冒可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异常,就会反应在经络上,因此,适当的给予经络的刺激,就能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经络疗法的目的了。但是在按摩穴位和敲击经络时必须注意一些细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一下吧!

目录

1、高血压中医经络疗法 2、五脏中医经络疗法

3、调理气血中医经络疗法 4、打坐中医经络疗法

5、强肾壮腰中医经络疗法 6、小物品中医经络疗法

7、颈部保养中医经络疗法 8、中医经络疗法注意事项

高血压中医经络疗法

自测指标

1. 最初症状为疲乏、失眠、烦闷、耳鸣、眼花,时有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

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尤其明显。

2. 多数患者没有症状,仅仅在体检或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时,才发现高血压。

3. 在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时,可确诊为高血压。

4. 四种人存在极大的发病风险: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日常饮食口味偏咸,有嗜烟、嗜酒习惯,体形肥胖或超重。

高血压病与中医里的头痛、眩晕、中风的病症相关。

1. 眩晕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属虚症者居多。如阴虚则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都容易导致眩晕。其次,疾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也可能导致眩晕。

2. 头痛

头痛的病因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疾病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也可能发生头痛。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3)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穴、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分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穴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

现在正好是夏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

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

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

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

(1)天河水(要穴):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

(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

(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

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中医经络养生 常敲打五大经络健康养生


现在的社会进步非常的快,人们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的非常快,那怎么样才能健康养生呢?今天就随着小编一起去学习学习吧。

中医经络养生

三焦经

三焦经起于眼角鱼尾纹的生长处丝竹空穴,止于无名指之间。中医经络养生学中三焦经是人体健康功能的总指挥,它能使各个脏腑顺利合作,步调一致,有些中医学家还将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可见其作用不一般。经常敲打三焦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让你不再小病连连!三焦经的运行时间是21:00到23:00,建议你敲打前尽量少喝水,三焦经还主管水液运行,体内水液沉积太多,会让你次日清晨感觉眼皮肿肿的!

功效:让你免疫力提高

心包经

从你的乳头外侧以手指的长度教天池穴开始按摩。到中指之间末端,为心包经。其实心包就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当外界侵犯的时候,心包有一定的作用。

经常敲打心包经,除了提高心脏功能,让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晚上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如果你在晚饭后敲打心包经,可使血液中积存的胆固醇顺畅地排出体外,加快食物脂肪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担心发胖!

功效:让你吃不胖

心经

心经始于腋下,止于小拇指指尖,贯穿上臂内侧。中医认为,心经可透露出人体最准确的健康指标,是不可不试的健康自测法。

具体方法很简单:先将手向前伸直,15秒后,斜放下45,10秒后,再把手臂垂直举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静脉凸显消失,说明你指标正常,不必为健康担心,如果静脉凸显消失缓慢,说明你疲劳过度,急需减压,建议你借机美美地睡一觉!

功效:最准确的自我体检法

小肠经

小肠经由眼角内侧半寸处的晴明穴开始,经由脸颊、脖子,贯穿手臂,止于小拇指指尖。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就会出现松松的肉肉。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纤细的手臂,就经常按摩小肠经就可以了。具体的做法很简单,把你的手举起来,用手指捏手臂内侧,少有那么一点点的痛感就可以了。经常这么做,你就可以放心穿吊带衫,展现你的好身材啦。

功效:拥有纤细手臂

肺经

从肩胛骨凹陷处连出一条直线,沿着手臂内侧,到拇指内侧端止,为人体肺经。肺主皮毛,经常敲打肺经的同时,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进水量,就能使水分通过肺经运转到真皮层,使你的皮肤不再干燥!

敲打肺经时,从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积较小,从手腕到拇指内侧,建议你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以使穴位足够受力。另外,清晨3点到5点是肺经运行时期,按理说此时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愿打搅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将敲打肺经作为晨练第一课!

功效:让你皮肤不再干燥。

现在大多数人们家庭条件优越,也都学会了享受。洗完澡以后,都去敲背、推拿什么的。那推拿有哪些手法,推拿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呢?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知识。

推拿手法

指按法

先用大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身体的手法,称之为指安法。这种方法可以在临床上与揉法结合使用。

手法要领

按法

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举例说明

胃脘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

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

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

掌按法

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掌按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同样也可与揉法相结合使用。

手法要领

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适应部位: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功效:疏松筋脉,温中散寒,活血祛瘀等。

主治:腰背疼痛,脊柱侧突,脘腹疼痛等症。

小肠经

功效:治疗肩背,颈锥等关节肌肉痛,脸部耳朵等五官病。

少泽:治疗热症,用刺血的方法最好

后溪:掌横纹的末端,贴着末端往下一按有一个凹陷处,紧接着往上一推,推到骨缝。这是一个大穴,八脉交汇处。可治疗后背督脉上的病,如腰锥尖盘突出,腰痛病,恐惧忧虑。可治落枕,肩痛。

养老:手臂在胸前平放,手心向下,食指肚摸到这个高骨头然后一转,摸到一个凹陷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养老穴。可治疗老眼昏花,耳聋,耳鸣。

高血压支正:腕横纹上5寸,小肠经与心脏的一个络穴。治疗人体的赘生物,瘊子,扁平疣,脂肪瘤。

小海: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果觡之间,用手一拨动指尖就会发麻,这就找到这个穴位了。经常拨动小海穴可增强它的传导力也可增加心脏的力量。小海穴也是这条经络的合穴。合穴治这条经络的脏腑,可增强消化能力,可去人体的燥火,强脾。

天宗:在后背肩胛骨的凹陷处。防治妇女的乳腺问题,肩痛,心血管,肺部疾病。

膀胱经

功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睛明:这个经络可以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腰痛的地方,站立,肘尖和膀胱经相交的位置。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这个经络在腿肚子边沿的位置。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治疗慢性腰痛。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治疗胯骨两边腰痛效果显著。

金门:治疗急性腰扭伤和急性头痛的要穴。

至阴:小脚趾外侧指甲旁。艾灸可转胎。

总结:相信大家看完小编讲解的关于这些经络的知识,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只要大家回去以后照着这些经络养生的方法和方案,你必定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经络穴位

大肠经

功效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

脾主统血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用掌心扶着自己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中医经络疗法 经络日常如何保养及按摩


如果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异常,就会反应在经络上,因此,适当的给予经络的刺激,就能使能量的流动顺畅,达到治病的效果,这就是中医经络疗法的目的了。但是在按摩穴位和敲击经络时必须注意一些细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一下吧!

目录

1、高血压中医经络疗法 2、五脏中医经络疗法

3、调理气血中医经络疗法 4、打坐中医经络疗法

5、强肾壮腰中医经络疗法 6、小物品中医经络疗法

7、颈部保养中医经络疗法 8、中医经络疗法注意事项

高血压中医经络疗法

自测指标

1. 最初症状为疲乏、失眠、烦闷、耳鸣、眼花,时有头晕、心悸、记忆力减退,休息后可消失。

血压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头晕加重,头痛,甚至恶心、呕吐。在劳累或情绪激动等引起血压迅速升高时,症状尤其明显。

2. 多数患者没有症状,仅仅在体检或发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时,才发现高血压。

3. 在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且持续存在时,可确诊为高血压。

4. 四种人存在极大的发病风险: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日常饮食口味偏咸,有嗜烟、嗜酒习惯,体形肥胖或超重。

高血压病与中医里的头痛、眩晕、中风的病症相关。

1. 眩晕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属虚症者居多。如阴虚则肝风内动,血少则脑失所养,精亏则髓海不足,都容易导致眩晕。其次,疾浊壅遏或化火上蒙,也可能导致眩晕。

2. 头痛

头痛的病因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内伤疾病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也可能发生头痛。

人体的经络只有畅通了,才能让身体运行的更顺畅,更健康。要坚持经常的对身体进行按摩。这样才能预防疾病。如何知道自己的经络通不通畅呢?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有明显的过血现象,这些都表明你的经络畅通受阻。具体的方法我们就来具体的看看吧!

目录

1、人体经络的功效与作用 2、痰湿体质人体经络调理法

3、人体经络如何畅通 4、人体腿部经络如何畅通

5、糖尿病人体经络疗法 6、人体经络二十四小时运行表

7、瘦脸瘦腰人体经络按摩法 8、面部浮肿人体经络按摩法

人体经络的功效与作用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 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 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气肿:按一下,会回来。

水肿:按一下,一个坑。

养肾:咸,过咸毁肾,根据自己的情况、工作适量调整。

运动五节操

养心 :早上吃完早饭,边走边搓手,掌心有个心经的主穴,手搓热后捂眼睛,再搓前臂,两手交叉着搓。

护肾 :晚上泡脚的时候用两手搓腰。

护肝:晚上双手叠放在心窝的位置,顺时针从上向下的按摩(顺是补,逆是泄)转五圈。

从中间由上向下平推五次,五次为一组,每天做10组,什么都不要想。

常调脾胃胆:用拇指和食指去捋双腿上的两条胫骨,上下都行,这叫长命穴,足三里。

双手握拳,敲两侧的外裤线,那里是胆经。

捏肌:用手捏脊柱上的皮,从下往上,捏玩泡脚。

眼睛的问题都是肝的问题,青光眼,白内障,网脱等等,近视眼的把肝火泄了眼镜就摘了。

除了网脱,其他的眼病可以用这个方法治:每天吃泄肝火的食物,把肝火降下来。

然后把水杯子里倒上热水(不要烫到),往里面滴上10滴20滴醋,把眼睛放在杯口处用热气熏眼睛,慢慢白内障就没了,醋是活血化淤的。

醋有美白淡斑的作用,倒太多别成熊猫眼了。

中医养生:时辰与脏器、补肾问题。

3. 中风

中风的主要病因,在于患者气血亏虚,以及心、肝、肾阴阳失调,加上忧思恼怒、饮酒饱食、房事劳累、外邪侵袭等诱因。

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者阴亏于下,肝阳暴张,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症候。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饮食口味偏重,肉类食物偏多,导致盐分、脂肪摄入量过大。加上生活习惯也不好,多食少动,使得肥胖人群不断增加,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所以,下面四种人,应该格外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

一是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

二是日常饮食口味偏咸;

三是有嗜烟、嗜酒习惯者;

四是体型肥胖或超重者。

泻内火,补体虚,舒服降血压。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中医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经过不断研究,近年来国内医学界也推出了不少降压中药和降压穴。

针对痰、火、虚、瘀等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我们利用药物外用和穴位刺激等方法,通过腿疗泻火祛痰、补虚和络,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一)平肝泻火降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肝阳上亢造成。所以,中老年人、经常喝酒的人以及平时脾气不好的人,往往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平肝泻火的降压方法。

药物:钩藤30克,荔枝核30克,夏枯草30克,野蒺藜30克。煮水20分钟后,维持药液温度40℃左右,洗泡双腿30分钟,以背部微微出汗为宜。

钩藤又名莺爪风,在叶腋处有弯钩,故名钩藤,以带钩茎枝入药。钩藤入药最初的文字记载见于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

中医学认为,钩藤味甘、性微寒,入肝、心包经,有清热、平肝、止痉的功效。临床上常借其平肝之力,用于治疗高血压。

经药理实验证实,钩藤既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又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却不会产生嗜睡的副作用。

穴位:太冲、水泉、内庭

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的腧穴,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位于人体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足背侧,第1、2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指、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即是此穴。

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

肝经的水湿风气由行间穴传来,至太冲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太冲。

水泉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的郄穴,该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穴直下1寸,大概2横指,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水,水液也。泉,水潭也。该穴的意思是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

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为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内庭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它的去热、去肝火、去胃火作用非常好,相当于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

五脏中医经络疗法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胆。

健康的四大基石之平和的心态:心态永远在第一位,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

中医八纲:寒热 里外 虚实 阴阳,八纲不平和人就容易得病。

要想身体好,先把饭吃好,要想身体棒,先把钙吃掉,食疗胜药,把饭当成药吃,千万别把药当成饭吃。

有一句话说得好, 腾不出时间睡觉,迟早要腾出时间生病,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 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

女性终生不要离开豆,因为豆类里面有大豆益黄酮: 刺激雌激素分泌,保护妇科。

养肝:绿豆、绿色蔬菜、醋

绿豆汤:水沸后再煮七八分钟(夏天五六分钟),不放糖,脾气不好、老生气,近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降肝火蔬菜:吃晚饭的时候吃生拌菜,放芝麻酱(补肾),放适量醋。酸奶不好:成分表:牛奶、砂糖、增凝剂、增稠剂,防腐剂,天天喝,血粘稠。

牛奶不好:过去是很好,因为过去穷,没有大鱼大肉;现在都大鱼大肉了,再喝奶,火上浇油,两者只能选其一。

脾不好:大便一天多次,唇干,口腔溃疡,妇科、前列腺问题,不育不孕,痛经,脸蜡黄。

养脾:喝豆浆。

国外有豆腐节,外国人都吃豆浆了,中国人都改吃牛奶了,营养过胜,不好。

健脾:水果(除西瓜),玉米、小米。

伤脾:饮料,冰饮料,甜健脾,过甜伤脾。

鼻炎为什么不能根治,因为光治鼻子了,根在肺,治肺就能根治。

打呼噜:心肺都不好。

肺不好:容易忧伤,一忧伤,肺更不好。

伤肺:少吃辣,不能过。

养肺:晚上生吃白萝卜。

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

舌头不好:心肝脾不好,腰酸背痛腿抽筋,上面热,下面凉。

心:心情好就好,过喜生悲。

心不好:眼比较直,不爱动;情绪乱、抑郁、失眠。

养心:主赤豆,辅枣。

降心火:中午吃生拌苦瓜,嗓子不舒服,也吃,因为心主舌,舌根为咽喉。

肾:纳气,肾气不足,耳膜波动少,听觉就不好,恐伤肾,腿软。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心气不足,上边肿;肾气不足,下边肿。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