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冷天气养生

2019-10-28 │ 春季冷天气养生 天气转凉的养生知识

专家提醒:天气转冷护好关节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实现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专家提醒:天气转冷护好关节”,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随着天气转冷,关节炎又要让很多人“痛苦不堪”了。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张奉春表示,目前,仅骨关节炎在我国就大约有5000万人以上。关节炎是一大类疾病,并不单纯指一个疾病,但在中国老百姓的概念中就是风湿、类风湿,实际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炎都属于关节炎,最常见的是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对人体伤害最大的一种关节炎疾病,美国统计过,我国最近也统计过,造成劳动力丧失的第一位疾病就是关节炎。

诱因

痛风、关节受寒都易引发关节炎

天已渐凉,但仍有不少女孩喜欢穿靴子、短裙或短裤行走在秋风中。虽然看上去很“动人”,却不知经常将膝关节、肩关节、腰椎等暴露在寒风中会对身体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张奉春说,秋冬季不注意腿部保暖很容易诱发类风湿关节炎,“我国目前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病的高峰年龄主要在40-50岁,以女性居多。所以女性从年轻时就要注意关节的保暖问题。”

而对于男性来说,痛风也越来越普遍,这导致了痛风性关节炎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以前是年龄偏大的人发病高,现在年轻人也很多。刚开始是尿酸增加,随后尿酸结晶就造成痛风性关节炎。

防治

类风湿关节炎可以控制

由于类风湿关节炎不可治愈,很多人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抱有消极心态。对此,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并不是癌症,如果治疗得当完全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患者在面对类风湿关节炎时首先应保证良好心态,坚持长期去医院随诊。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应该有医生评估是否应该停药,擅自停药很容易引起病情的反复。

张奉春表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治疗大多只能起到镇痛作用,而手术治疗对适应症要求非常严格。药物治疗也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镇痛类药物,最常用但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第二类则是改善病情药物,能部分阻断疾病的进展。另外,近几年出现一类生物制剂,运用靶向疗法,抗炎作用非常强,代表药物是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这类生物制剂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起效快,用药后几天甚至一天症状就能缓解了。其次是治疗效果强,传统药物治疗只有60%-70%有效,生物制剂可以达到70%-80%,传统药物治疗只部分缓解,总的情况缓解50%,用这个药物可以缓解到70%、80%甚至百分之百缓解。“国外最近的一些研究资料表明,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尽管临床症状都消失了,但一部分病人的骨头破坏还在继续,而生物制剂可以控制临床症状并停止骨头破坏,早期用生物制剂可以使关节不变形,比较有利于患者管理自己。”

■提问

阴雨天关节酸痛不都是关节炎

Q阴雨天关节酸痛就是关节炎前兆吗?

张奉春:阴雨天关节酸痛,不一定就会患关节炎。但阴雨天关节酸痛的人群中有的可能会发展为关节炎,但也有些人只是受凉后关节的不适,严格意义上说不一定就是关节炎。但建议阴雨天关节酸痛人群尽早去医院检查,及早鉴别是否患有关节炎,尽早治疗才能尽早控制疾病发展。

关节炎的前兆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肿胀,如果出现持续的关节疼再伴有关节肿痛,基本可以肯定患有关节炎。最经典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方法,我们按美国风湿病学会的定义,关节肿痛持续6周以上。完全按这个标准虽然有时无法早期诊断,但我们强调一旦有关节肿就要小心,通常有关节问题,而且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防护

别老是一只手拎重物

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保护关节,对于关节炎患者也有利于控制病情的发展。

坚持适当锻炼:选择能增加关节灵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强肌肉力度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散步、骑自行车等,运动过程中注意防止关节承受不恰当的外力。

避免关节的过度使用:如尽量分担负重(用两只手拿重物),使用大关节(如推门时,尽量使用肩而不是手),站立时保持良好的姿势。膝、髋关节炎患者避免长久站立、跪位和蹲位。由坐位站起时,双手扶撑支持物或膝盖。

注意患病关节的保护:对患病的关节应妥加保护,勿再损伤或活动过度。首先应给关节以足够的休息,必要时可用支架来减轻关节的负担,如肩或肘关节疼痛严重者,可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局部热敷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穿有弹性的鞋,用适当的鞋垫,也可穿戴护膝或缠绕弹性绷带,都可减轻疼痛。颈椎骨关节炎病人避免长期伏案、仰头或转颈,睡眠时用适当高度的枕头;腰椎患者最好睡硬板床。

使用辅助工具:可以使用手杖、助步器等辅助工具,以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不至于因关节疼痛而活动受限。

ys630.COm精选阅读

寒风冷雨 护好关节


导读:立冬过后,已是初冬。此时气温偏低,人们在感受阵阵寒意

立冬过后,已是初冬。此时气温偏低,人们在感受阵阵寒意之时,一些疾病也因寒而生。西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夏均青提醒读者,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关节炎对人们的危害极大,因此对关节要用心呵护,特别是眼下这种气温下降较快的天气,更要当心。

提醒:早期病变要靠自身感觉

夏均青指出,骨关节炎的最常见症状就是疼痛,缓慢发生,有时也可突然发生。假如一个人在50岁的时候出现骨关节炎的明显症状,那么,这个人可能在40岁之前就开始有骨关节变性了。在骨关节炎的最早期,拍片很难看出关节变化。但是患者有感觉,比如登山、爬楼梯后,甚至吹空调后,或者长时间走路后,关节隐隐的不舒服,酸胀,甚至轻微的疼痛,这就是骨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此时应引起重视,预防其进一步发展。

日常生活中注意关节保暖,尤其是女性,在空调房里最好穿长袖衣长裤。避免在潮湿处睡卧,不要在出汗后,立即冲凉水澡或用凉水洗脚。平时要注意为关节减负,比如保持合适的体重,不要太胖,做下蹲动作时间不要太长,减少爬楼梯的时间等等。

此外,穿高跟鞋的时候,膝关节负重是正常人的3倍,穿高跟鞋下楼时,膝关节负重为正常人的7-9倍,因此应尽量少穿高跟鞋。

治疗:不要小看康复理疗

对于早期的骨关节炎,医生一般建议到康复科采取物理治疗,比如热疗、水疗、红外线、超短波、离子导入、电刺激,以及中医针灸、按摩等 。但是,经常有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不以为然,认为这些方法太简单,起不到治疗效果。有的患者根本不治疗,或者治疗几次后就放弃。

对此,夏均青认为,早期康复治疗是延缓和预防骨关节炎发作的重要手段,这些治疗方法看似简单,有些自己在家里都可以进行,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但不要小看了它们的作用。这些治疗可以增强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只要坚持,骨关节炎的症状就会得到控制,病情也不会进一步发展。还有的患者期望一吃就好的特效药,专家介绍说,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样的药物出现。相反,对一些宣传有特效的药物,患者应该警惕,不要盲目使用。

值得强调的是,骨关节炎是一个慢性病,因此治疗起来也不能操之过急,应严格按疗程来。

预防:主要是加强关节肌肉锻炼

关节就像门轴一样,只有不断地活动才不会生锈。但是活动也就是锻炼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当,适得其反,会加重关节损耗。

预防骨关节炎,主要是加强腿部肌肉力量的锻炼,平时可以这样做:坐在椅子上,腿伸直和地面成30度,脚尖绷直保持10秒,使小腿肌肉有紧张感,然后放下腿,放松。这样脚尖交替绷直、翘起、放松,就会使腿部肌肉得到锻炼。每天上、下午各做15分钟,坚持锻炼,可以改善关节的稳定性。

误区: 爬楼登山有损关节健康

长时间爬楼梯:有实验证明,爬楼梯时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人体自身重量的3倍左右。膝关节长期承受这样的压力,很容易患膝关节炎。

登山:虽然登山空气清新,但是登山和爬楼梯的原理一样,也会对膝关节造成损害。

太极拳:打太极拳时,身体重心较低,且动作要缓慢进行,会使膝关节负重过大,引起膝关节疼痛,加速关节软骨的磨损。

天气转凉吃什么可以御寒


随着天气转凉,不少人又开始出现手脚冰凉等健康问题,这个时候御寒很重要。那么,你知道在天气转凉时,吃什么食物可以御寒吗?下面,专家介绍了一些秋季饮食,帮你来抵御寒冷,下面跟小编去看看吧!

天冷了,吃冷吃热要看体质:

天冷了吃些凉性食物虽然有镇静和清凉消炎的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平常有燥热、手脚心发热等阴虚症状的人,可以适当选择甘寒食物。比如,伴有虚弱、食少、水肿的心血管病人冬天吃凉性的鸭肉,能起到补虚的作用。 另一方面,脾胃虚寒的人则不宜进食寒性食品,反而可以吃一些热性食物。同时注意不要补过量,热量摄入太多会聚在体内,导致阳气外泄,对人体平衡造成破坏。

天气转冷,凉性和温性食物搭配着吃:

比如兔肉、鸡肉、鸭肉、鸡蛋、海带、蜂蜜、芝麻大白菜、芹菜、香蕉、苹果等。这些食物最好和温性食物一起吃。如很多人喜欢炖牛肉,牛肉属温性食物,炖的时候加点白萝卜,就是很好的凉热搭配。萝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气消积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温燥可以调剂平衡,不仅补气,还能消食。此外常用红枣、枸杞等食物滋补的人,不妨在烹调的同时加进点凉性的荷叶,滋补的效果会更好。

气温降了,天变冷了,天冷了千万莫让肥胖缠上你,天冷时,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食品,且活动的做的比较少,这时候肥胖就来了,尤其是胸部、腹部和臀部,莫要急,莫要慌,听我来支招,这时候你可以多吃些凉菜,迫使身体在消化时自我取暖,消耗脂肪,这样肥胖我们就不怕了!

天冷多喝白开水益处大:

天气冷了,多喝点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的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白开,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死,因此每天可多喝些白开水来保健康。

天冷了,应该注重四大调养:

1、饮食调养:天气冷了,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在调养方面,宜以温补为主。

2、精神调养: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3、起居调养:注重双脚的保暖。脚离心脏最远,足部受寒会导致腹泻、月经不调等病症。

4、锻炼调养:适当的锻炼可以使新陈代谢增强,产生热量增强,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来锻炼。

天冷了,一定要空气流畅:

天冷了,不少人喜欢紧闭窗户或蒙头入睡,这是很不好的习惯。除了白天要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外,晚上应开小气窗通风。人体细胞白天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腺苷,可以增强细胞功能;晚上则分泌高浓度的环磷酸鸟苷,具有减弱抑制细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对虚弱患病的人要加强监护,观察其呼吸脉搏是否正常,以利及时采取措施救治。

深秋已至,天气渐渐转冷,看看天冷我们应该如何养生:首先注意防寒养肾.在饮食上面,饮食应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萝卜等均是适宜食物。同时,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服用一些平和补品以增强体质。除防寒和进补外,加强身体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

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和咽喉炎的功效,早上起来喝一杯,肝脏解毒能力增强了,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血糖,减少心肌梗塞发病率,所以天变冷了,多喝杯白开水保健康吧!

天气转凉秋天吃西瓜坏肚


立秋已经过了,天气逐渐转凉,凉爽的秋季仍然改变不了路边西瓜的热销,人们对西瓜的钟爱不会因为气温下降而减弱,反而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吃秋西瓜的队伍中,但是人们一想到秋瓜易坏肚这一俗语,就会想到立秋后吃了西瓜真的会对很体产生危害吗,会损害肠胃功能吗?

抓紧时间吃西瓜 以免秋瓜坏肚

汁多解渴的西瓜立秋后仍会迎来吃货的喜爱。立秋过后西瓜仍是水果摊上的佼佼者,很多人还是购买。要知道立秋过后,人的身心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皮肤会干燥、长痘,毛发易掉落、易少痰咳嗽、咽痛咽干等等。那秋季我们该如何保健身体健康?首先要注意避免受风寒,尽量少吹寒风;另外生冷的寒性食物尽量少吃,冷饮、冰镇食物要适当忌口,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最后秋天最需要吃的就是生津润肺的食物。秋天比较干燥,吃寒性食物会损阳气,吃热性食物又会加重体燥,造成伤津。比如莲子、梨、太子参等既能够养阳又不至于伤津的食物比较适合在秋天多吃点。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不过专家也表示,并非所有人秋季吃瓜都会腹泻,这和每人的体质差异有关,有人阴虚,有人阳虚,一般秋季吃瓜腹泻的人多为阳虚体质。医生告诫读者,在初秋仍需要注意饮食,切忌贪凉,因为阳气偏弱,要防止阳气进一步损害。建议市民多吃生梨、苹果等清热润肺的食物以抵御秋燥.

拒绝秋膘防肥胖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所致。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秋高气爽,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既可游山玩水,使心情舒畅,又能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西瓜是解暑清热的好水果,秋季的到来也是桑拿天逐渐褪去,本身良性的西瓜在秋季容易引起人肠胃的不适,对于解秋燥来说太过寒凉,吃多了自然不易。

天气转暖别急着脱厚衣服


随着天气转暖,我们的周围逐渐显露出春暖花开的迹象,不少人开始脱掉厚厚的棉衣。可是气象部门提醒,近日温差较大,可能有冷空气来袭,市民不要急于把棉衣脱下身。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预防疾病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性。”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伯群说。除了“春捂秋冻”的说法,民间还流传“春不忙脱衣”、“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寒衣送”的俗语,都是劝人们初春季节,适当捂捂更健康。

“春捂”强调衣服要递减

“是否春捂,要与个人体质挂钩,有人怕冷也有人怕热,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夏季仍觉不暖,也有人在初春就穿短袖的。”李伯群说,“中医认为,春季阳渐升,阴渐藏,一般来说,初春季节,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尤其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小孩,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就会生病。”

春季应该怎样捂?李伯群告诉记者,不要一下子脱得太多,“春捂”要捂好腿脚,脚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比较差,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注意天气预报,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适当增添衣物。

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此外,“春捂”也不是说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衣服要递减,即衣物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一件一件地脱。

当然,“春捂”只是被动防御,要想进一步防病健身,平时就必须加强锻炼,增强肌体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

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

“春季天气多变,天气突然转凉感冒的患儿就会增加,所以春天家长更应注意,适当给孩子捂着点儿。”郑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静炎说。

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一旦遇到气温下降,孩子就难以适应,外出遭受冷风刺激,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温调节失灵,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造成上火,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尤其是小小孩儿,更要捂一下,但对于喜欢到处活动的孩子,适当减一些衣服,以防玩得大汗淋漓后被风吹,反而会感冒。”刘静炎提醒,“初春,孩子可以穿得比冬季少一些,家长也要注意天气变化,多提醒孩子。”

天气干燥冬季冷 预防皮肤病


冬季由于气候干旱很多敏感性皮肤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发生病变,冬季怎样预防皮肤病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到了秋冬季节,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异常瘙痒,并伴随一些苍白色、粉红色或鲜红色的风团,严重的还会起水泡,这很有可能是患了荨麻疹。这种病除了会有一些皮肤上的症状外,有时还会导致胃肠道及呼吸道黏膜水肿,出现胸闷、心慌、气短,情况十分危险,一定要马上到医院救治。

临床上荨麻疹的病例非常多,原因相当复杂,如气候、蚊虫、花粉树木等。秋季丘疹性荨麻疹比较常见,过去民间有种说法叫水土不服,实际上就是环境变化引起的过敏现象。从医学上讲,这种过敏一般还与螨虫有关系,被子、书架、床下等地方如果打扫得不干净,很容易就会引起过敏。

预防丘疹性荨麻疹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勤晒被褥,杀灭螨虫;2.注重个人卫生,毛巾每次都要洗净晾干后再用;3.皮肤敏感的人,应该尽量少接触动物,它们的皮毛极易藏匿螨虫,诱发过敏。

干燥脱皮,护理很重要

秋冬气候比较干燥的时候,皮肤经常会脱皮,尤其是手脚还会出现皲裂的现象。这时候皮肤的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护理要有针对性,比如有的人习惯用香皂洗脸,随着天气越来越干,洗脸后皮肤也紧绷了起来,有时还会脱屑、瘙痒,这就是皮肤缺水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油性皮肤可以用香皂清洗,但干性皮肤的人,香皂的清洁效果过强,不适宜使用,否则会造成越洗越干、皮肤越来越脆弱。秋冬季节,很多人脱下衣裤的时候,地上会掉一些皮,尤其是老人,这说明他们的皮肤已十分干燥,建议使用一些油性保湿乳液作为日常护理。洗澡频率不要太高,水温不要超过40℃,否则皮肤表面的皮脂过度流失,失去保护作用,也易干燥脱屑等。

出现皲裂的部位由于皮肤过厚,吸收能力差,可以采用封包疗法。即把红霉素软膏涂抹在裂口里,然后用保鲜膜裹住,以保持水分。

当皮肤水分含量比较高时,药物更容易渗透进去,厚皮也容易软化。对于这类十分干燥的皮肤,建议只用清水清洗,不要使用清洁效果较强的香皂。清洗后,如果皮肤仍然有掉皮、干燥或瘙痒的现象,最好涂一些保湿乳液。

合理饮食,躲开皮肤困扰

秋冬人体水分流失比较快,这是造成诸多皮肤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秋冬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大量补充B族维生素,在主食上增加一些加工较少的食物,例如糙米、全麦粉等。还可多吃些芝麻、梨、蜂蜜等滋阴食物,如用芝麻酱拌面吃,或晚上睡前喝一杯蜂蜜水。还可喝些红枣银耳羹,预防皮肤干燥:将泡发好的银耳去根,掰成小块放在半锅水中;将红枣掰开,与几颗冰糖同时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20分钟;放入枸杞,慢炖5分钟。

冬天怎样护理皮肤

冬天皮肤干燥大致原因一是天气干燥,二是洗澡水过热,三是皮肤油脂分泌过少。另外使用碱性洗涤剂或者碱性香皂(比如硫磺皂、舒肤佳)、维生素补充太少,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皮肤干燥。你要看看你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给予保健对策。

至于饮食方面,主要是平时不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喝水。

1、增加各种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对于防止皮肤衰老,保护皮肤细腻滋润起着重要作用。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变得粗糙;若缺乏维生素B2时,会出现口唇皮肤干燥、开裂等。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肝油、瘦肉、鸡蛋及橙红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如酵母、鱼、蛋、豆类、 黄鳝、河蟹等。另外维生素E有抗细胞膜氧化的作用,因而对皮肤有抗衰的作用。含维生素E较多的食物如:芝麻油、花生油、豆油、卷心菜等。

2、常吃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多的食物。胶原蛋白能使细胞变得丰满,从而使肌肤丰润,皱纹减少,因此,平常可适当吃些蹄筋及猪皮、鸡皮等食物。

3、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要想肌肤细腻,白里透红,需要供给充足的血液,铁是构成血液中血红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而多食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如动物血、蛋黄、肉类等,但是食物中天然铁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高价铁,不能直接被吸收,它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被胃肠道吸收。

因此,补充铁的同时要增加番茄、青椒、山楂等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缺锌时,会使皮肤干燥粗糙,易长粉刺,含锌多的食物如牡蛎、麦芽、核桃、瓜子等。另外,珍珠内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蛋白质,可改善皮肤的营养状况、增加表皮细胞的活力,从而使皮肤柔嫩、白晰,并减缓皮肤衰老和起皱。

4、注意碱性食物摄入。在饮食上要减少动物脂肪、肉类及甜食摄入。这些生理酸性食物在体内经氧化分解后,会使体液和血液中乳酸、尿酸含量增高,使皮肤变得粗糙、油腻,为了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应多吃些生理碱性食物,如新鲜的瓜果蔬菜,以改善皮肤的供养,使肌肤光滑润泽。

5、经常注意饮水。皮肤细嫩滋润程度与其水份含量密切相关。当人体水份减少时,会出现皮肤干、皮脂腺分泌减少,从而使皮肝失去弹性,甚至出现皱纹。因此,为了肌肤的健美应每天坚持适量的饮水。

另外平时还要注意皮肤护理:

1、选择合适的护肤品。

选择护肤品的原则是根据皮肤属性,根据时间和气候。例如干性皮肤的人,要选用适合干性皮肤的护肤品,不能选用适合油性皮肤的护肤品。秋天时,不要选用夏天的护肤品。

2、日常的皮肤护理。

运用合适的护肤品,坚持白天做两次面部清洁,还要使用护肤霜补充适当的油分和水分,让皮肤洁净与滋润。晚上洁肤一定要彻底,先用温水、洗面奶彻底清洁面部的皮肤,再用不含酒精的化妆水进一步洁肤及补充水分,然后在面部薄而匀地抹渗透性强的滋润晚霜,并适当地热敷,让其营养渗透到皮肤深层。

3、定期祛除死皮。

除了每日的护肤外,每1-2周用祛死皮膏祛除死皮细胞,令肌肤柔软洁净。

结语:冬天天气寒冷,更要好好保养皮肤哦!

天气那么冷,耳朵真的会被“冻掉”?


最近大波的寒流像我们袭来,受到寒流的影响人们纷纷的穿上了最厚实的衣服,就差每天裹着被子上班去了,反正我就是这样的,因为天气实在是太冷了,而我最近经常听到同事会说:天太冷了,耳朵都快冻掉了,不过我们的耳朵真的会被冻掉吗?

我给大家说一个当时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个真实案例,他当时实习的时候是在非常接近俄罗斯的漠河一个医院,那个时候还没有全球变暖这一说法,漠河可以说是非常的冷,他们那天接到一个第一次到漠河的外地人,因为在漠河的北极村是我国境内唯一可以看到北极光的地方,因为能看到北极光太兴奋几乎没做防寒措施就跑出去了,结果耳朵被冻掉了半个,那说那是他第一次真的见到冻掉耳朵的事情。

其实后来老师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告诉我们,这个冻掉耳朵的原理是因为没有做任何的防冻措施,长时间待在寒冷的环境下,我们体表的血管会发生痉挛,血液的流通量也会因为血管痉挛而减少,血液减少了对各个器官的供血能力就下降了,就会造成身体的各个组织缺血,细胞受到损伤,特别是身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就会更差,比如我们的耳朵,手指等地方,再加上气温的寒冷被冻伤后,血管冷冻坏死,耳朵、鼻子等部位迅速冻干脱水,像石头一样,稍加触碰很容易就会和相连接的柔软部分分离。

在温度寒冷的地方出门需要要将自己武装好,也就是说将自己穿的厚实一点,但是不要穿太紧的鞋袜和衣服,这样反而不适合血液的流通,不过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我们还是乖乖的回家暖和去吧,如果真的要出去嗨的话那么请做好以下几点。

1. 外出时多穿衣物,注意保暖,不要学韩国的装扮,露腿穿裙子。

2. 要多运动适应寒冷的天气,就算要出去玩也要多活动,这样身体会暖和起来。

3. 如果出现冻伤,千万不要使用热水浸泡,要先用雪搓手搓脚,等手脚都有了知觉之后,再把被子裹好慢慢回温就可以了。

天气渐冷啥时候开始穿秋裤


.

连日来,全国多地气温急转直下,冻得人瑟瑟发抖。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气温下,也有很多人不肯穿上秋裤,并为此找了不少借口。

比如“上下班在户外的时间总共才几分钟,没必要为了这么一会儿穿上臃肿的秋裤”、“我身体好,别人穿长裤时我还穿短裤呢,穿条长裤就够了”、“我穿了两层丝袜,就当是穿了秋裤吧”……

事实上,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膝关节最怕冷。尤其秋冬季节,不仅温度低,还时常伴有寒风,短短几分钟,寒风就会侵袭未受保护的膝关节,使其受寒。

人体各部位中,小腿和脚离心脏相对较远,不仅血液流经的路程长,还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跟着下降,病邪就可能乘虚而入。如果在寒冷的季节里不注意腿部保暖,经年累月,就会造成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酸痛等。

尤其是人过中年,产热能力降低,若不及时穿上秋裤,导致下肢回流血液温度降低,还会影响腿脚甚至全身的营养、生理状态。

虽然年轻人机体产热功能好,但长时间处在风寒湿冷的环境里可能会造成机体损伤,如血液吞噬细胞增生、肌纤维组织炎等,并在中年以后陆续发病,为晚年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要想判断自己是否该穿秋裤,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是时间上,在北方一般过了中秋就该穿上薄秋裤。“秋冻”虽然可以增强耐寒能力,但只适宜在初秋暑热未消时。等到进入晚秋,尤其是寒露以后,气候明显下降,日夜温差变化大,常有强冷空气侵袭,就应增添秋衣秋裤。

二是气温上,以10℃为界限,若最低气温低于10℃就该穿秋裤,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秋裤也应适当增厚。三是自我感受上,若觉得双腿冰凉,从户外回来后迟迟恢复不到正常温度就该穿。经常久坐或末梢循环不好的人,即使气温不是特别低,也会有双腿冰凉的感觉,这类人应马上穿秋裤、厚袜,并且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15分钟。秋裤要松紧适度,贴身但不紧身;面料以纯棉等植物纤维为宜;款式方面,最好在腹部、手肘、膝盖等处有加厚处理。

此外,不建议用厚丝袜或紧身裤代替秋裤,因为这两者不仅保暖性能不强,还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加重腿凉症状。

此外,个别人群需要提前穿秋裤,包括经期和孕期女性、老年人和关节炎患者、阳虚体质人群。经期女性要穿高腰秋裤,以免寒气入侵,导致月经紊乱、量少、色黑、血块、痛经等。孕期女性,抵抗力相对虚弱,若不注意下半身的保暖,会感染风寒,还易诱发其他疾病。老年人和关节炎患者,尤其是居住在气候寒湿的南方人更要早点穿。阳虚体质会畏冷,应提前到寒露之前。

.

专家:转舌头大脑更灵活


人的舌头与内脏有密切关联,经常运动舌头,不仅能增强食物的消化吸收,还有一个特殊的效果,就是运动大脑。

据湖北省中医院内科博士生导师涂晋文教授介绍,舌头是大脑的先行器官,舌神经连接着大脑,当人体出现衰老时,一个显著的症状就是舌头僵硬。因此,经常运动舌头可以间接对大脑进行刺激,防止大脑萎缩,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涂教授说,在中医里,运动舌头也称“揽海”,它的作用我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有过详细的论述。除了运动大脑外,它还能刺激涎腺分泌的增加,滋润肠胃,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以及防止口苦、口臭等。

运舌的方法非常简单,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涂教授告诉大家,主要方法是将舌头在口腔里以及牙齿内外、左右、上下来回运转,然后将产生的唾液分多次咽下。唾液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有机物、无机物、免疫球蛋白以及溶菌酶等,因此,吞咽唾液能起到杀菌、湿润、清洁口腔和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

最后,涂教授向大家推荐了3种他认为最有效的运舌方法:

1.坐下后凝神息虑,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来回摆动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时鼓漱十余下,然后分3次咽下。

2.用舌尖舔内侧齿龈,由上而下,紧贴上下牙龈转圈,正反各30圈。

3.用舌尖舔上唇颊侧和下唇颊侧30圈,或用舌尖舔内侧齿龈,左右摆动30次,唾液增多时分3次咽下。

以上方法既可独立也可交叉进行,次数多少根据自身情况增减。

专家提醒:节日吃喝要讲科学


春节一天天近了,家家户户开始大包小包地采购年货,成箱的各种饮料、花样繁多的各类零食被搬回了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醒市民,节日里喝饮料、吃零食要讲科学。每逢节日,酒精饮料和甜饮料就十分畅销。营养专家范志红说,这些饮料并不健康,营养价值低而能量过高,对人体无益。她建议大家过节时喝些不含糖的健康饮料,如玫瑰花茶、菊花茶、大麦茶、乌龙茶、红茶、绿茶等,这些饮品味道清香、帮助消化,餐后饮用有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对于偏爱甜味饮料的人,不妨喝些纯果汁、山楂果茶、甜豆浆和乳饮料,营养价值比碳酸饮料高;如果想喝酒助兴,可以选择红葡萄酒,它含有的多酚类物质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同时注意不要过量饮用,100毫升左右(也就是高脚杯多半杯)是合适的量,多了一样会对心脏有害。节日餐桌上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零食。范志红提醒,传统的节日零食多是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像糖果、膨化食品、糕点等,在正餐很丰富的情况下,再摄入高热量的零食,会给消化系统增加负担。因此,宜选择高纤维的食品,最好是热量偏低而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如鲜水果、酸奶、香菇干、海苔片、红薯、荸荠等,坚果类营养价值高但热量也高,每日宜控制在半两左右。

冬天天气越冷,人越易上火?


虽然冬天气候很冷,但是人们通常穿得更厚,住得也暖,活动更少,而且在饮食方面,也偏好温补、辛辣的食物,这样让体内积热,不容易散发,容易导致虚火上炎。

有不少人以为,在炎热的夏季,才容易遇到上火,天热嘛,人火气大,身体的麻烦也多,殊不知恰恰是寒冷的冬季,也更容易让人上火。

为什么冬天天气冷,人反而容易上火呢?

其实,道理很明白,一点就透。因为,虽然冬天气候很冷,但是人们通常穿得更厚,住得也暖,活动更少,而且在饮食方面,也偏好温补、辛辣的食物,这样让体内积热,不容易散发,容易导致虚火上炎。

你想想,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本身气候就非常干燥,再加上室内普遍使用暖气,人们“上火”的机会更是随时可能发生。

千万不要小看“上火”症状。它不但能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烂嘴角、流鼻血、牙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口疮、便秘、痔疮等疾病,同时更严重是破坏人体免疫力,给各种疾病的入侵、复发提供可乘之机。

我们重视“火大”这个问题,将有助身体适时调养生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减少冬季疾病的发生。

人在冬天,为什么容易“上火”?

究其原因,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 夏季上火通常是由炎热、潮湿引起,而冬季上火则更多是由“燥”所引发。

一是,寒冷干燥的冬季天气,燥热的室内环境,都会让人的气管黏膜净化作用变差,直接导致鼻腔、咽喉等发干,并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如果不注意饮食调剂和补充水分,就很容易阴阳失衡,导致“上火”。

二是,冬天人们喜欢进食牛羊肉来御寒,比如火锅、烧烤、涮羊肉等都是很受欢迎的冬季美食。但牛羊肉本身偏温,加上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配料和桂皮、生姜、枸杞、当归等滋补品,可谓“燥上加燥”,人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造成“上火”。

三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夜晚休息不够、过度劳累等也是导致“上火”的重要原因。

人体上火,必须分辨清楚“虚实”

一是上火有症状。当你全身燥热、口唇干裂、心绪不宁,是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上火了。

二是症状分虚实。“上火”有“虚”、“实”之分,提醒朋友,个人如果出现上火的症状,不能单凭自己的经验,想当然下判断,应辨清虚实后,对症“灭火”。

三是虚火辨症瞧。虚火,中医一般是指阴虚体质,导致虚火上升的病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潮热易怒,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四是实火看三焦。三焦,中医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实火在上焦,是指心肺等人体偏上部位的火热征象,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实火在中焦,是指脾胃部位有火的有关征象,表现为胃火亢盛,食不知饱,不思饮食等;实火在下焦,则是指下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便秘、尿赤等现象。

人体上火,火气大了怎么办?

一般来说,上火比较轻的话,可以依靠自身调节。比如,增加室内湿度,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不再吃辛辣食物,适当选择一些“甘寒”食品,来制约“火气”,停止喝酒、抽烟或熬夜,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勤漱口,多喝水,多休息,并常到户外运动、多流汗,增加体表散热,提升体内代谢速率等。

如果“上火”症状,仍然比较明显,一周以上还没有好转,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火”药物。

特别提醒,自己不要随意服用“清火”药物,用药不当或服用过度,都可能适得其反。特别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或者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服用“清火”药物更应慎重。

人体防火,要学会保湿善吃

现代人往往采取事后灭火消灾的多。当你,平时吃多了上火食物,当你,经常处于不规律生活状态,当你,身体出现火情,这时,你才想急急忙忙地采取灭火措施。

其实,事前的“防火”更为重要。要想避免上火,建议以下五点:

(1)保证室内空气湿度。平时要保证室内空气湿度,暖气房、空调屋内可放置一盆清水,或配备加湿器,把房间湿度维持在50%左右;

(2)注意随时补充水分。经常补充人体水分,应常喝温水或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循环;

(3)注意保持饮食平衡。均衡摄入肉、蛋、奶、蔬菜等,控制进食辛辣食物的频率,多吃绿豆芽、豆腐、苦瓜、丝瓜、萝卜、木瓜、南瓜、大白菜等清火蔬菜;平时少吃油炸、烧烤食品,象久菜、包菜、芹菜、笋干等致热蔬菜;

(4)注意补充清凉水果。如吃点梨、苹果、香蕉、山楂、甘蔗等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少吃荔枝、菠萝、芒果、桔子等“上火”水果,帮助“清火”;

(5)注意保持规律生活。在生活习惯上多加注意,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减少“上火”的可能性。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