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养生

2019-10-28 │ 五法养生 和谐身心养生五法

新茶贮存五法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避开有关养生保健的认识误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茶贮存五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叶再好,如果存放不当则很容易变味。引起茶叶不良变化的原因很多,温度、湿度、异味、光线、空气和微生物等都会造成茶叶色泽、香气的流失。笔者根据经验,提供一些贮存新茶的诀窍,供参考。

生石灰贮存法:选用干燥、封闭的陶瓷坛,放置在干燥、阴凉处,将茶叶用薄牛皮纸包好,扎紧,分层环排于坛的四周,再把灰袋放于茶包中间,装满后密封坛口,灰袋最好每隔1-2个月换一次,这样可使茶叶久存而不变质。

木炭贮存法:取木炭1公斤装入小布袋内,放入瓦坛或小口铁箱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其上,直至装满,再密封坛口,装木炭的布袋一般每月应换装一次。

暖水瓶贮存法:将茶叶装进新买回的暖水瓶中,然后用白蜡封口并裹以胶布。此法最适用于家庭保管茶叶。

化学贮存法:用较厚的塑料袋,将除氧剂固定在一个角上,然后封好茶叶袋,除氧剂在一二天内能将茶叶的氧气吸收掉,实现除氧封存,效果很好。

冷藏贮存法:将含水量在6%以下的新茶装进铁或木制的茶罐,罐口用胶布密封好,把它放在电冰箱内,长期冷藏,温度保持在5℃,效果较好。

另外,茶叶要放在较高的通风处,阳光不要直射茶罐。买茶叶的量以一个月能喝完最好。

ys630.coM延伸阅读

怎样判断新茶及其作用


饮茶要好,好茶要新;不同饮酒,好酒要陈。

何谓新茶

对于何谓红茶,有几种不同理解。一为鲜叶制成干茶后、贮放不足一月之茶;二为当年采制加工而成之茶;三为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经加工而成之茶。

第一种说法较为普遍,第二种说法亦言之有理,第三种说法比较严格。茶叶,一年三采三制,有春、夏、秋之分,当年夏茶、秋茶,为广泛意义的当年新茶,亦失去尝新之价值了。还是第三种说法最准。

新茶变陈

每当“嫩绿微黄碧涧春”之际,人们争相品尝新茶。店铺昂贵,摊贩易假,如何鉴别新陈,至为重要。为能准确识别新陈,首要明白茶叶陈化劣变的机理。

新茶变陈,主要是受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在高温、光照和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绿茶中的指类物质会发生氧化分解,从而产生带有陈味的醛、酮、醇等挥 发性成分,使茶叶的香气变劣。

由于温度和氧气的影响,绿茶,特别是高级绿茶中所含较高的维生素C,会产生还原型的维生素,氧化成氧化型的维生素C,造成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下降,从而使红茶原有的新鲜色泽和汤色变褐。

绿茶的新鲜程度,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测试,以常用维生素C的含量高低来决定的。如以新茶维生素C的含量为100%计算,低于70%就明显变陈了。

在光和热的作用下,绿茶中的叶绿素也易产生置换和分解反应,使翠绿色的叶绿素脱镁,从而变褐。当绿茶中的叶绿素转化为脱镁叶绿素达70%以上时,绿茶就不再绿,就变得枯黄,泡出来的茶水就呈黄褐色。

在空气中、高温、潮湿的条件下,茶多酚(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也会氧化变褐,并使茶的滋味迟钝,失去新鲜。在贮藏不善的情况下,茶叶中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也会发生不良反应,使茶色黑褐,滋味下降。

弄懂了新茶陈化劣变的机理,就会鉴别茶之新陈了。统言之,为一看二嗅三品尝。

先看色泽。绿茶新茶青翠嫩绿,陈茶则枯灰黄绿。红茶新茶颜色乌润,陈茶则灰褐。

再嗅香味。新茶自有一股清香,而陈茶的茶气低浊,还会发出一种陈腐气。

最后品尝滋味。新茶滋味醇厚,鲜爽回甘,而陈茶滋味,或者淡薄,或者浓而不鲜,变得滞钝。

茶叶是否越新越好

不一定。西湖龙井、旗枪、洞庭碧螺春、莫干黄牙、顾渚紫笋等名茶,如能保鲜贮放一、二个月,可去除新茶中原有的青草气,色泽依然,滋味更加香纯。至于半发酵茶、属于乌龙茶的名茶福建武夷岩茶,只要存放得当,隔年陈茶反而香气馥,滋味醇厚。茶叶也不是越新越好。没有顺应天时而及早采摘的茶叶,甚至现场制作茶叶销售,会影响茶叶的营养和质量。

贮放期过短的新茶,未氧化性茶多酚含量较多,醛类、醇类物质含量较高,直接饮入,对人体胃肠道粘膜有较强的剌激作用,尤其是对患有慢性胃火者,可引起胃痛、腹胀等症状。

此外,这种极新茶还含有活性较强的鞣酸、咖啡因、生物碱等,过多饮用,容易使人体神经系统极度兴奋,发生“茶醉”现象,出现诸如头晕、恶心、无力、出汗、失眠等症状。 患有神经衰弱、心血管病者也忌多喝新茶。新茶贮存期应不少于一个月,用时以少量淡饮为宜。

铁观音新茶的储存


【导读】铁观音春茶已开始大量上市,碰到合口味的春茶,茶友们免不了下手多采购些存着喝。如何妥善存放铁观音新茶?其实保存并不难,一要干燥,二要低温(5℃左右)。品质再好的茶叶,如果保存方法不得当,很快就会颜色发暗、香气散失,影响品饮。那么铁观音新茶的储存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教你铁观音新茶的储存。

铁观音新茶的储存

保持干燥不混放

无论是复合薄膜袋装茶还是听罐包装茶,都必须放在干燥的地方。

如果是散装茶,可以用茶叶袋包好,置于有干燥剂(如块状未潮解石灰)的罐、坛中,坛口盖紧。

如茶叶数量少而且很干燥,也可用两层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装密封好,放在冰箱中,并且不能与其他食品混放。

冰箱茶先回水再喝

放在冰箱里的茶叶应该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绿茶或者半发酵的铁观音等,普洱茶、大红袍等全发酵的茶叶就不需要放在冰箱里。

铁观音保存期6个月以内者,冷藏温度保持在0℃~5℃最为经济有效,保存期逾半年以上者以冻藏(零下10℃~18℃)为佳。建议使用专用冷藏(冻)库,若必须与其它食品共享冷藏(冻),则茶叶入库前必须妥善包装完全密封,以免异味污染。

此外,从冰箱中取茶来泡,也很有讲究。冷藏(冻)库最好设有预备室,由库内提取茶叶须先将茶箱(罐)置于预备室,使箱(罐)内茶温回升至与气温相近,才可打开箱(罐)取出茶叶,以免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而被茶叶吸收,增加茶叶水分含量,促使茶叶品质加速劣变。

若无预备室,也可以自冰箱里取出茶叶后,先放一会儿,让茶叶在空气中回回水,适应一下外界的温度再泡饮。

就铁观音的保存来说,一般都要求低温和密封真空,这样在短的时间内可以保证铁观音的色香味,但是在实际的保存中会经常出现茶叶保存时间不长,但色香味均不及开始泡饮的茶叶。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茶叶发酵后的烘干程度,目前采用的茶叶制作技术朝轻发酵的方向转变,这中间感德的茶叶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在轻发酵中,茶叶容易体现高昂的兰花香,茶汤也比较漂亮(呈现标准的绿豆汤)。但是要让干茶叶体现香气,一般情况茶叶就不用烘得太干,茶叶含一定的水分,这样的茶叶在后期保存时一定需要注意茶叶的低温和密封,以减少水分在茶叶中的作用。如果茶叶烘得比较干,入手感觉很脆很干爽,这样的茶叶对低温的要求就比较低。

新茶具使用前如何清洗?


很多人平时都有喝茶的喜欢,大家都知道喝茶是很讲究的,一般人都知道喝茶是需要用到茶具的,一般情况下新买回来的茶具是需要先进行高温消毒的,没有消毒的话,最好不要使用,由于茶的种类繁多,不同的茶所使用的茶具也是不同的,而且茶具消毒的方式也是不正确的。

新茶具应该怎么清洗?

1、新紫砂茶具

先把紫砂壶用清水清洗一遍,再用牙膏里外清洗一遍,接着用铁观音放在一个大一些的壶里面,把紫砂壶放进去用大火烧开煮,再改成小火煮1-2个小时,然后拿出来清洗晾干后就可以泡茶喝了。

2、新陶瓷茶具

新购置的陶瓷茶具使用前,可用食用醋浸泡,以溶出大部分的铅;洗涤的时候用温水加入洗涤剂,用海绵或软布擦试后,用清水清洗,然后用软毛巾擦拭干净,不要用粗糙的刷子或洗洁布刷洗,避免损伤陶瓷茶具的釉面,产生刮痕。

陶瓷茶具的常见种类

青瓷。青瓷茶具是施青色高温釉的瓷器。质地细腻,形态端庄,因其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有利于显现汤色之美。但不适宜用来冲泡红茶、青茶、黑茶。

白瓷。白瓷茶具所用胎、釉皆为白色,它的产生比青瓷晚近2000年。白瓷茶具造型精巧适合冲泡各类茶,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黑瓷。黑瓷茶具是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黑瓷的烧制始于商周,宋代盛行,元明以后逐渐衰落。

彩瓷。彩瓷茶具的品种很多,包括青花瓷、珐琅彩、五彩和粉彩等,其中青花瓷最具人气。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在我国最为出色。

那么,陶瓷茶具要如何选购和清洗呢?

陶瓷茶具的选购妙招

购买陶瓷茶具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切不可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生产厂家的劣质产品。国家规定,将陶瓷茶具置于4%的醋酸中浸泡,铅的溶出量不得大于7毫克/升,镉的溶出量不得大于0.5毫克/升。正规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基本都能符合这一要求。

购买时要注意看茶具的成色,用手触摸茶具表面,看内壁是否光洁。

用鼻子嗅,看是否有异味。

在使用前用沸水把茶具煮上5分钟,或者用食醋浸泡2—3分钟,以溶出茶具中含的有毒物质。

日常养护肺脏五法


导读:像空调一样,肺也是需要及时养护的。根据肺的生理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养护方法:以

像空调一样,肺也是需要及时养护的。根据肺的生理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养护方法:

以气养肺

气体在肺内进行交换,吸入气体的质量对肺的功能有很大影响;要想使肺保持清灵,首先要戒烟,并避免二手烟的危害,不要在空气污浊的地方长期逗留。闻到有异常气味时,要迅速用手绢或纸巾把鼻子保护起来。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经常到草木茂盛、空气新鲜的地方做做运动和深呼吸,并通过着意的深长呼气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定期到森林、草原、海边散散步,吹吹风,更有利于肺的调养。

以水养肺

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构成了气的通路。肺部的水分可以随着气的排出而散失。特别是秋冬干燥的空气更容易带走水分,造成肺黏膜和呼吸道的损伤。因此,及时补充水分是肺保养的重要措施。一般而言,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1500毫升的水,而在秋天,喝水2000毫升以上才能保证肺禾口呼吸道的润滑。因此,建议朋友们每天最好在清晨和晚上临睡之前各饮 200毫升水,白天两餐之间再各饮水800毫升左右。肺润泽了,皮肤也会光鲜润滑。这可是不花钱的美肤秘方。

以食养肺

甘蔗、秋梨、百合、蜂蜜、萝卜、黑芝麻、豆浆、豆腐、核桃、松子等食物有滋养润肺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食疗来养肺。口鼻皮肤干燥的朋友,秋季可以多吃上述食物,也可以根据喜好做成药膳食用。例如,百合蜂蜜汤:用新鲜百合50克泡洗干净,与蜂蜜30克一起煎汤,每日一次服用,可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川贝炖秋梨:新鲜秋梨2个,川贝5克打粉,加水共同炖服,可以滋阴清热,化痰止咳。百合小米粥:百合5克,小米100克,煮粥食用,每日1次,可以温润补肺。

以笑养肺

四季之中,人们在秋季最容易伤感,因此秋季也是忧郁症发生和加重的季节。而笑为心声,能克肺金的悲忧。多笑一笑.就能减少悲伤忧愁。笑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它能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大,胸肌伸展。每日笑一笑能够消除疲劳、解除抑郁、宽胸理气、恢复体力、增进食欲。

以动养肺

适当运动,可以增进肺的功能。秋季气温渐降,朋友们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慢跑、爬山、踢毽、跳绳、练功、舞剑等,以激发锻炼人体的御寒能力,预防感冒的发生。但要注意,秋冬的健身锻炼不能过量,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或轻微汗出为度。

中药防寒养生五法


导读: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守势,中医药自古就有许多简

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顺天守势,中医药自古就有许多简便易行、并且有效的传统防寒养生方法,下面介绍利用中药的五种防寒养生抗病方法。

防寒药茶多饮服

辨体选药、以药代茶非常简单方便,以沸水冲泡加盖闷热,待温时频频饮服,再以沸水续泡。此法对增强抵御风寒能力有一定的效果。例如:

痰湿体质:荆芥、陈皮、桔络、橘叶、苏叶,疏风温化寒痰;

血瘀体质:三七花、红花、降香、姜黄、玫瑰花,温阳疏通血络;

阳虚或气虚体质:生晒参、党参、黄芪、白术、防风叶,益气扶阳固表防寒。

五味药材每日足浴

足浴可使双脚血液温度提高,血流速度加快,让血液回流得更畅通;有利于促进足部60多个穴位、起始足部6条经络的气血运行。例如:

血瘀体质:红花、当归、川芎、泽兰叶、鸡血藤,温经活血化瘀通络;

阳虚体质:艾叶、杜仲叶、桂枝、狗脊、干姜,益阳温经驱寒暖足;

煎煮15分钟,待药液35℃~42℃即可足浴,双脚入药汁踩踏药渣按摩足底半小时,临睡前每日1次。坚持一冬,除上述作用外,还能预防足部皲裂冻疮、软化足茧鸡眼、恢复疲劳、改善睡眠,并有一定的补益调养效果。

五味药枕暖头颈

人体的经络都汇集于头部,中药枕是冬季睡眠时头颈部舒适保暖的良方。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气味清香淡雅、而且柔软蓬松的药材,自制药枕。例如:

痰湿体质:灯心草、淡竹茹、橘叶、旋覆花、扁豆衣;

阳虚体质:灯心草、艾叶、五加叶、杜仲叶、防风叶;

血瘀体质:灯心草、红花、泽兰叶、益母草、伸筋草。

使用冬令药枕,可以防治头颈畏寒,头部冷痛、失眠等,有助于改善脑动脉硬化症、脑梗死、颈椎病、偏头痛及睡眠障碍等症状。

七种药膳扶阳驱寒

传统冬令食疗,其实就是依照秋冬养阴、寒则热之的原则,根据体质辨识、地域气候环境等特点,选择药食两用的食材,荤素搭配烹制而成美味佳肴,使良药可口入味又暖胃健身。例如:

当归羊肉汤:当归、羊肉、生姜、冬笋、香菜、红枣;

虫草老鸭煲:冬虫夏草、老鸭、山药、生姜、红枣;

田七栗子乌鸡煲:田七、板栗、乌鸡、生姜、黄酒;

黄芪炖乌龟:黄芪、乌龟、生姜、蒜头、黄酒;

芝麻核桃糯米糕:芝麻、核桃仁、黑米、糯米、桂花;

酒酿圆子蛋花羹:甜酒酿、小汤圆、橘皮末、鸡蛋、桂花;

芡实小米桂枣粥:芡实、小米、桂圆肉、红枣、陈皮。

上述药膳都适宜阳气偏虚、畏寒易感冒者,有助于温通气机,调养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增加御寒抗病能力。

五味食材制面膜

严寒冷风最易伤害裸露的面部皮肤,自己动手选择恰当的药食材,制作面膜进行皮肤护理,也可以起到滋润养颜、护卫面容、预防面部冻疮的效果。例如:

珍珠粉、鸡蛋清、蜂蜜、柠檬汁、玫瑰花汁五味适量调和,置密封罐冷藏备用(不超过1个月)。使用时小勺取出所需面膜,微波炉低火30秒即可湿敷在洗净的颜面和颈部,可循肌肤纹理走向作轻微的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坏,10分钟后清洗干净,再上护肤品。每周1次,如果以往有面部冻疮者,可每周2次。

优质大葱的选购及家居贮存小秘诀


大葱选购指南

优质大葱:看上去青绿富有光泽,没有枯叶、烂叶和黄叶;葱茎比较粗壮,且硬实、没有断折;葱白则比较长,管状叶较短,根部没有腐烂的迹象等;闻上去散发着清香味和辛辣味。

劣质大葱:葱茎较细小、粗细和高矮不均;葱白较短;葱叶有枯、焦、烂和发黄的迹象;葱心则空而不充实;根部有明显腐烂、折断或损伤的痕迹;闻上去还有腐烂味,辛辣味几乎没有或很淡。


大葱贮存指南

大葱的贮存应极力避免潮湿,可将其捆绑成束,根朝下放在背阳面,以免其沾水而腐烂;也可将大葱栽种在自家不太暖和的地方,任其慢慢生长。俗话说“大葱不怕冻,就怕动”,大葱在贮存过程中应禁止搬动,即便冬天较冻,也不应该随意搬动,因为大葱受冻只会让细胞间的水分结冰,并不会损伤细胞壁,气温上升后,大葱自然就会复苏,绝对不会影响大葱原本的清鲜味道。而如果搬动大葱,则会使大葱受到严重挤压,导致细胞壁受损、细胞液溢出,从而易使大葱变质腐烂。

优质大蒜的选购及家居贮存小秘诀


挑选优质大蒜的小窍门

实践证明,优质好蒜在药效上比 “不新鲜的大蒜”要高出一筹,挑选优质大蒜对保证身体健康、防治疾病等均有明显功效。

一般情况下,优质大蒜的主要特征为:蒜秸呈枯黄色,蒜皮为紫红色或白色,清洁而有光泽,蒜根多为灰黄色,带土少,蒜头不裂瓣。而蒜秸、蒜皮、蒜根呈灰黑色或灰黄色,

有黑色霉点,蒜根带土多则多半为捂过的大蒜。

(1)从外形上看:优质大蒜一般蒜皮呈白色,蒜瓣饱满而硬实,有沉甸甸的重量;蒜朵呈圆形,根基部略微凹陷;蒜瓣大小均匀,水分足。

(2)从触感上看:摸上去硬实,而不是软绵绵的,且用手捏似乎有蒜汁溢出,则通常为新鲜的优质蒜。


保存大蒜的小窍门

用电冰箱保存大蒜的妙招:大蒜若长时间地暴露于空气中,会逐渐变干, 营养自然也会跟着流失。因此,可以把大蒜一瓣一瓣剥开,并放入塑料袋 中,再一起放入电冰箱保存,其温度最好保持在0°C左右。需要提醒的是,在剥大蒜的时候,千万不要将瓣膜也剥掉,以免造成大量的蒜味散发到整个冰箱里。

放于阴凉通风处保存:大蒜的水分若不是很多,就不应该放在阳光下暴晒,最好将其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晾晒,也不要用纸包起来或用盒子、袋子装起来。

冬养肾“五浴法”


编者按:在寒冷的冬季养生最重要的就在于养肾。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有效养肾的方法五浴法,那么这个五浴法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冬生重在养肾。季养要从平时的一些简单的动作做到,比如简单易学的五浴养肾法。这里的浴不是洗澡,而是用手摩擦足、腰、腹、耳、头五个部位。我们邀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主任医师秦建国为大家详细介绍。

浴足。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温水洗净双脚,端坐在床上。左手攀左大脚趾,右手小鱼际搓左脚涌泉穴36次,然后左右手足交换,搓右脚涌泉穴36下。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所谓井,有源头的意思。所以浴足是从源头上补肾,有益肾养阴、清心除烦、导热下行的功效。男人行不行肾脏来决定 10方壮肾


浴腰。双手握拳,拳眼向内,置于腰带以上,在后腰部位上下搓动36次。有温肾壮腰、培源固本的功效。冬季养肾黄金季 多吃黑搓脚心

浴腹。双手平掌,置于小腹,来回搓动,左右各36下。有补肾壮阳,运脾导滞、减肥排便的功效。

编者按:从古至今,人类对于衰老一直是属于不甘心的,延缓衰老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如何抗衰老?抗衰老的方法都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见证奇迹的经穴按摩法!

经穴,归属于十二经脉及奇经中任脉和督脉的腧穴。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通过按摩人体有关经络穴位,具有舒经活血、理气通神、抗衰老、延年益寿等保健养生功效。

头部按摩

1.十指梳头。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乃诸阳经气汇聚之地。每天早晚用十指梳头,可促进血液循环、醒脑提神、防治脑血管病变等。

2.搓脸。每天早晚双手搓掌至发热,然而再搓揉面部各60次,可激发面部气血,使面色红润,面部皮肤富有弹性,并能预防祛皱。如何抗衰老14黄金保养计

3.揉耳。中医认为,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为六条阳经经脉所聚地。每天早晚揉搓耳廓各60次,以耳部发热有烧灼感为宜。具有防治耳聋、耳鸣及耳源性疾病等功效。

4.弹舌扣齿。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每日早晚弹舌各60次,有很好的健脑护脑功效。另外,除了常弹舌外,还要常扣齿,扣齿可健齿,防牙病及牙齿脱落。

肩颈部按摩

1. 按摩肩胛部。中医认为,肩胛部是手足之三阳经脉交会处,每天早晚各按摩60次,可有效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等肩颈疾病。

2.按摩颈项部。颈项部,是人体经脉通往头部、肢体的重要通道。每天早晚各按摩60次,可防治颈椎病、血管性头痛、脑血管病等。抗衰老 12种营养健康食物来帮忙

腰部按摩操:

一、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恶心呕吐 冬养肾警惕5肾虚信号

二、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冬季养肾4食谱 补肾还能健脾

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结语:一些小技巧就能轻轻松松做好冬季养肾,相信大家也从这些方法中学到了很多,做好冬季养生很重要,那么就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

浴耳。双手置于耳前,来回搓动36下。肾开窍于耳,长期浴耳,有益肾填精、疏通全身气血之功,可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耳如同倒置胎儿,全身各部位都在耳部有反应点。所以浴耳不但能养肾,还能起到对全身按摩的作用。

浴头。又称干梳头,双手五指分开如梳子状,置于前额发际处,从前向后搓36下。可以起到祛风升清降浊、益肾清脑的作用。男人13养肾中心 冬季6怕4补

教你如何养肾

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壮,与肾的强弱有关。天气寒冷时,人体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和热量以御守,倘若弱虚,就会因火力不足,出现头晕、心慌、气短、腰膝酸软、乏力、小便失禁或尿闭等症状,这是肾阳虚。

还有的人由于体内津液亏少,滋润、濡养等作用减退,临床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口燥咽干、潮热颧红、盗汗、小便短黄等,此为肾阴虚。冬季养肾刻不容缓 中医三方助你远离肾虚

养肾纠虚的方法很多。如多晒太阳,多食热量高和温补肾阳的食品,选服补肾的药品,等等。但从生命在于运动这一养生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读者介绍几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

动物血保健菜肴五法


动物血的营养价值很高,自古就被认为是非常理想的滋补佳品。在我国几千年之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所记载的很多药膳就都用到了动物血,并就动物血的补益作用给予很高的评价。而在现实生活中,动物血也以含铁量高,补血作用明显,易被人体吸收,可以润肠通便,还兼具清除肠道沉渣浊垢等作用而广受人们的欢迎,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宜食动物血

据统计,我国有21.5%的60岁以上老人患有贫血症,而动物血中的铁是血红素铁,不只含量高过任何一种食物,而且极易被人体吸收,其在小肠内的吸收率高达37%.所以老年人若平均每天吃20克动物血,基本上就可补足身体对铁的需求量,避免和纠正贫血。

当然,也有人认为动物血不干净,其实,没有经过任何加工、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动物血绝对是物美价廉的保健好食品,中老年人可以放心食用。尽管动物血的营养价值深受肯定,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很多人了解得却并不是很多。下面就简单给您介绍五道由猪血、鸭血和鸡血做成的菜肴。

动物血保健菜肴推荐

1、猪血酸辣汤:先将猪血切成薄片,然后改刀成细条,将其放入水中焯烫片刻,过凉洗净待用。将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倒入酸辣调味包,再加入焯烫好的猪血,烧开。倒入3勺左右的水淀粉勾芡,将鸡蛋打散淋入。最后撒一些胡椒粉,淋上一点白醋,放入香葱末即可出锅。

2、猪血炒豆腐:将猪血和豆腐切片,用开水煮一下,至猪血颜色变深出锅,过凉洗净待用。将锅内放油,倒入葱、姜、郫县辣酱爆香,再将肉末下锅翻炒致肉末变白后加入猪血和豆腐,倒入青蒜末,放少许清水,待锅烧开2-3分钟勾芡,即可出锅。

3、双豆鸭血鱼汤:将鱼的鱼头和鱼骨架斩成几段备用。锅里放少许油,慢火烧热,在油中加入盐,再放入鱼头和鱼骨架,加姜片煎出香味后淋少许料酒,再倒入一大碗清水,大火烧开,调成中小火熬煮10分钟成奶白色鱼汤。倒入提前泡发好的黄豆煮20分钟。待黄豆煮熟后倒入洗干净的青豆。将鸭血划成小块倒入锅中,大火煮开,调入盐、白胡椒粉等调味即可。

4、五色汤:将山药去皮切成菱形块、南瓜切片、鸭血切片、黑木耳撕成小朵。将山药、青豆、南瓜和黑木耳略微过水焯煮后捞出待用。再把锅内加水洒少许盐,放入鸭血焯透。在另一个锅内倒入鸡汤,放入鸭血、山药、鲜青豆、黑木耳、南瓜小火煮开。放少许盐调味。最后淋少许香油即可。

5、京葱蒜苗鸡血:将鸡血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把京葱和蒜苗分别洗干净后切成小段。将炒锅烧热后放油,倒入京葱炒香,再放入鸡血丁和蒜苗,略炒一下即可出锅。

食用动物血注意事项

动物血虽然营养价值很高,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对于本身含铁过高的人,却不宜多食,否则会出现不适症状。另外,对于患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也应少食。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更应忌食。而由于动物血中的血红素铁不能被人体全部吸收,剩余的部分经胃酸与消化酶作用后会变为黑色,使粪便呈柏油状,此是正常现象,不必担心。

另外由于一些不法商贩会在动物血的制作中造假,所以建立大家去正规销售网点进行购买。买回的动物血在除去表面附着的杂质后,最好放入开水焯煮一下再进行烹制。

五官气功保健法


一、耳的气功保健

耳为听觉器官。中医认为,耳的功能靠精、髓、气、血的充养,尤赖肾气的和调。耳的疾患多与肾有关。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均循行于耳。耳与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故耳廓有全身脏器及肢体的反应点,而耳病的治疗,需要全身机能的改善。耳功除对耳病有防治作用外,还能增强其他脏腑的功能。耳功在极虚静的气功态下练习,方合法度。

(一)龟咽健肾

思想先静下来,口微闭,以舌在上下牙列外徐徐搅动,待唾液满口后,使所吸之气下行归根(气海穴),在吸气时如忍大便状引真气自会阴至尾闾循夹脊至玉枕,头颈如顶物状则上行脑部泥丸,略停片刻,咬牙,如吞咽硬物状,将津液用力咽下,汩汩有声,在吞咽时,深长呼气,随之头颈及全身放松,微微含笑,真气乘津液下行而引归丹田。如此连续吞咽7次。实践证明,此法不仅对肾病有效,对耳鸣的某些患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打躬击鼓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心掩耳,两膝微屈,做打躬状,低头过膝,两手交替以食、中及无

以两手小指缓缓插入两耳孔内,抬头仰面呼气,倾听耳内嗡嗡声,头微低胸略涵,猛然快速将手指拔出。缓缓呼气。如此拔出7次。因缓入疾出,对鼓膜下陷所致耳鸣有一定防治作用。

(四)揉按耳廓

两手掌心分别捂住同侧全耳,顺时针方向按揉旋转100下,耳内觉有热感,手心随时留有空隙,以防耳内产生负压,发生不适。然后以拇食两指向上牵拉耳尖3次;向下牵拉耳垂3次;向后牵拉耳廓外缘中部3次。牵拉力量以感到微痛为准。前人谓此为“营治城郭,使人听彻”。

(五)搓擦耳根

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分开,夹在两耳根前后。以指掌用力搓擦两耳前后各穴位。上下搓擦为一次,共36次。有防治耳鸣、耳聋、美尼尔氏症和听力衰退等症。

(六)托掌旋转

上体保持正直,两臂侧平举,掌心朝上,屈膝、屈胯、身体稍下坐,走成圈形(走圈),先走大圈,越走圈越小,最后逐渐走成四个脚长的正方形,三个脚长的三角形,最后仅仅两个脚左右互换而使身使旋转一圈。转的眩晕后,再向相反方向转。亦可两脚站立不动,两臂保持侧平举状,极力拧腰左右旋动,对调整内耳功能亦有一定效果。

(七)摇头摆尾

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两掌掩耳抱于头后,身体以腰为轴,前后左右顺时针方向摇转身躯,幅度越大越好,待眩晕后,再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八)转颈按摩

头颈缓缓左转,右掌自头颈后方按于左耳上,同时左掌托右侧颏部,手指朝左。两手协调柔缓用力,以助头颈左转。左转至极处时,稍停片刻。继而头颈缓缓右转,同时右掌按摩后颈,经右项侧托左侧颏部,手指朝右;左掌至颏沿颈左侧、后颈至右耳,两手协调柔缓用力,以助头项右转,右转至极处时,稍停片刻。如此左右转头为一次,共转7次。

注意此势动作宜柔缓,万万不可力猛。此势能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防治头痛、头晕,长期坚持练习令耳目聪敏。

二、鼻的气功保健

鼻为呼吸出入之门户,为肺之窍。因而鼻病与肺脏有关。鼻病又与脾、胆等有关。

临床实践证明:鼻功对防治感冒有显著作用。其它如防治鼻炎、鼻窦炎、鼻涕过多、喷嚏过多及鼻窍不利、嗅觉失灵等病。并能调理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揉按迎香穴有通鼻作用。

鼻部感觉敏锐,肌肉较薄,故按摩手法不宜太强。在每次练功前,以冷水洗鼻4-5分钟,然后练功入静,在气功态下进行如下练习:

1.揉鼻尖:鼻尖又名准头、鼻准或面王,鼻针此处为肾、脾穴,左右手交替分别以手心劳宫穴对鼻尖处顺、逆时针轻轻旋揉各10次。

2.搓鼻梁:用两手中指指肚,按在鼻子两侧,由鼻翼沿鼻梁骨向上搓,经两眉间直至发际处,然后再回搓至鼻翼部为一次,共搓36次。

3.揉按迎香:迎香穴属手阳阴大肠经,鼻针此处为大肠,位于鼻翼旁鼻唇沟中。以左右食指罗纹面同时各揉按36次。在蹲厕时揉按此穴有助于通便。

4.单侧鼻孔呼吸:鼻腔上通颅底。现代科学证明,左鼻孔纳气能使人镇静,右鼻孔纳气能使人兴奋。此法在宋代出版的《云笈七笺•王真人气诀》中记述极详:心一处独存……吐出众杂死浊之气,然后闭口,从左鼻孔纳其生清之气,内想冥目,想此气绵绵下至丹田方周流通传,汩汩作声,气满即再吐出,切不得令自己耳闻,如此十遍。初练阶段,可用一指堵住又鼻孔,以左鼻孔缓缓呼吸,热练后,不堵塞亦能行之,能起镇静作用。如想提高兴奋情绪,则以一指堵住左鼻孔,以右鼻孔缓缓呼吸即可。

三、口齿的气功保健

1.固齿:即大、小便时闭口、咬牙。

此功如果目少年开始练习,终身坚持大小便时养成固齿习惯,则功效显著。中老年人掌握亦有功效。但应注意只在大小便时或在练功时做,其它时间反而要将上、下牙齿微微离开一小间隙,目的在于使牙根膜得到松弛;固齿和咀嚼时的功能刺激形成一张一弛,才能达到使牙骨质和牙槽骨的骨小梁排列及致密度的改善等目的,从而起到坚固牙齿的作用。

2.叩齿:上下牙齿轻轻叩击36次。叩时不可行之过急,叩之过响,宜缓慢轻轻为之,边叩边数。

能坚固牙齿,其机理与固齿同。通过叩齿集体内之神,使之达到凝神醒脑的作用。但对高牙尖型的人,叩齿可产生较大的偏轴力量,必要使可请口腔科医师进行调合后,方能进行叩齿练习。

3.搅海:舌在牙列外面来回运转,左右上下各运转18次。

按摩口腔粘膜和牙龈,有防治牙龈炎和牙周炎、清洁口腔及刺激唾液分泌等作用。牙尖锐利者宜调合磨除之,以免刺破舌粘膜,遇此种情况,亦可以手指在口外按摩上下牙龈,对牙龈保健也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4.漱津、吞津:唾液,古人人誉为“琼浆”、“甘露”、“金津”、“玉液”。叩齿、搅海,可使唾液分泌增多,在口内鼓漱10次后随即咽下。意气亦随之缓缓降至丹田,此谓“玉液还丹”。

有因肾病或耳咽管闭塞不通而导致耳鸣者,咽时宜用力,并宜配合固齿,将牙齿同时咬紧,做咽津动作。

唾液中含有粘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等和多种酶类,以及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E等,它们具有免疫杀菌、助消化和保护胃粘膜等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腺组织逐渐萎缩,腺细胞色素增多,腺管上皮逐渐为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代替,使唾液的质和量都不足,所以老年人常有口干舌燥等津液不足的现象。可见,设法促进恢复唾液分泌的质和量,对老年人更为有益。如《医心方》中说:口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润脏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

5.舌抵上腭:舌自然轻抵上腭或上牙龈处。

有助于唾液分泌,亦有助任、督二脉贯通,古人称之为“搭鹊桥”。有些功种采用吸气时舌抵上腭,呼气时舌体放下,轻守下颌。此法有人认为,有助于入静和津液分泌,初练功者可酌情采用。但有些人认为其影响入静,宁可不用。待功深时,由于舌体极度松弛,不必有意舌动,舌随呼吸亦自然微动。这样虚无之气所产生之金津玉液,更有益于祛病延年。

6.行气:上、下牙齿之间微留有间隙,要求唇、颊、舌和上下颌极度放松。意、气轻轻自右上第三磨牙,依次逐渐行气至左上第三磨牙。如此反复在全口各齿间行气数次。再如法做下颌行气。

此功如能每日坚持练习,有助于牙齿坚固和津液分泌。待练习功深后,意念关注到每个牙齿时,可有松、沉、胀等行气的感觉。

四、眼的气功保健

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古人称之为目。

眼功是根据中医学的按摩、推拿、气功、点穴等功法总结出来的一套眼保健功。这套眼功,是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练习方法。

局部练习有:气功点穴、按摩、推拿著手法,通过这些手法,使局部产生热、胀、疫、麻等反应,用以增强眼部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机能,改善神经和眼肌的营养,使眼睛得以消除疲劳,增强视觉功能。

整体练习有:气功,如闭目养神、瞑想、望远、脊柱和四肢的拧转,蹲起等。

根据我们多年观察,采用二者相结合的练功方法,对近视眼和老花眼的防治收到显著的效果,对近视眼新发病率的控制效果更佳。

1.闭目养神,轮睛洗眼:两脚并拢,身体站直,全身放松,神态安祥。闭目瞑想,用温水自头顶向下淋浴约1分钟左右,自感头脑清晰,然后将两掌心搓热,置于两眼前方,相距约6厘米,掌心朝内与眼相对。

(1)左右轮睛:将两手缓缓向左方移动,两眼球随之缓缓移向左方;然后两手缓缓再向右方移动,眼球随之移向右方;如此左右轮晴4-8次。

(2)上下轮睛:两手缓缓向上移动,眼球随之移向上方;然后两手再缓缓向下方移动,眼球随之向下内视。如此上下各轮睛4-8次。

(3)顺逆时针轮睛:将两手顺时针方向缓缓移动,同时两眼球亦随双手移动4-8圈,然后双手再逆时针方向缓缓移动,两眼球亦同时随手移动4-8圈。

2.挤按睛明:闭合双眼,将两掌合并置于额前,拇指张开,两拇指指端罗纹面分别按于内毗角上方0.3厘米处的睛明穴上,挤挤4-8次。轻重以疫张感为宜。或两手握拳,以拇指指端罗纹面分别按睛明穴亦可。

3.轮刮眼眶:闭合双眼,两手拇指按住太阳穴,用两手食指第二节的内侧面轮刮眼眶,自眶内上侧角向外上、外下,内下的方向运转。轮括4-8次。

4.揉按慧眼:双眼闭合,左手中指按于慧眼穴(两眉间印堂穴稍上方的凹陷处),无名指、食指按于穴位之两侧,顺时针揉按36次。然后再换右手,逆时针揉按36次。

5.白猿看果,健脑明目:两臀缓缓前平举,两手变爪手,两臂同时外旋,使爪手指尖朝上,在两眼的注视下,爪手缓缓移向两额处。此时两眼轻闭,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指背按于额侧不动,以拇指分别往返搓擦太阳至耳尖联线处各4-8次。两手变掌,两掌自颌部向上推摩至发际,如梳头状,继续向后推摩至后颈,然后沿颈部两侧回至颌下。如此反复按摩4-8次。

6.白猿望树: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下垂,双手握拳,上提至肋下,拳心朝上,仰面观天。身体下蹲,同时两臂自体侧下落至膝下抱膝,头微低,两眼轻闭,眼球自头颈部吸度放松。然后缓缓站起,睁开双眼。如此蹲起3次。

7.遥观山色: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左手置于右后腰侧,掌心朝外,右手自项后用食、拇二指捏住左耳:“眼穴”(位于耳垂处),同时腰身向左后拧转,两眼随之向远方环视,腰身拧转至极处时,眼宜凝视一固定目标数秒钟。

(2)右手自颈后沿胸前按摩至左手腰部,掌心朝外,左手自颈后用食、拇二指捏住右耳眼穴,同时腰身向右后拧转。两眼随之向远方环视,腰身拧转至极处时,眼宜凝视一固定目标数秒钟。如此左右拧转各4次。

8.雄鹰远眺:

(1)两脚相并,足跟提起,两臂侧耳举。两眼向前远眺片刻。

(2)两臂高举过头,掌心相合,两臂各体前呈按掌,指尖相对,缓缓下落至小腹前,足跟亦随之下落,两脚踏实。如此重复两次。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