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运动养生

2019-11-02 │ 秋分运动养生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过后重保健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您对四季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秋分过后重保健”,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秋分是由热到冷转换的节气分水岭。《孝经纬》曰: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谓露冷寒而将欲凝结矣。后十五日,斗指戌,为霜降,气肃露凝结而为霜矣万物收藏,无复出也。《尊生八笺》云:季秋之月,草木凋零,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无犯朗风,节约生冷,以防疠病。季秋指的是寒露。秋分过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分过后十分重要。
饮 食
《饮食正要》说:秋季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所以,在饮食上应遵守少辛增酸 的原则,以养肝气。饮食应以温、淡、鲜为宜,不吃过冷、过辣、过黏的食物,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秋天宜多食粥,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红枣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都是秋令饮食佳品。
药 补
燥气盛行的秋季,人的津液容易损伤。平时可服用人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核桃仁等,以防秋燥。
防 病
秋季常见病有:急性支气管炎、哮喘、冠心病、鼻窦炎等。
急性支气管炎和哮喘都是呼吸道疾病,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以秋冬季为常见,尤其是在季节由热到冷突然转换之际更容易发病。除了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诊疗外,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暖防寒,随时增减衣服,以免受凉。
冠心病被称作人类无声杀手,因心肌梗死而致死亡的病例并不少见。心肌梗死的发生与气候有关,秋冬季节尤其是我国北方人群发病率更高。因此,冠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做到心情放松,切忌过于疲劳,平时还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急性鼻窦炎的发作期在天气转凉时,防止本病,要注重锻炼身体,预防感冒发生。到公共场所,最好戴口罩,以免受环境影响而发病。

相关知识

秋分过后降温快要注意保暖


秋分节气过后,冷空气日渐活跃,天气多变,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请注意及时增衣,以防感冒。

提醒大家:秋分节气过后,冷空气日渐活跃,天气多变,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请注意及时增衣,以防感冒。

秋分·节气

4时44分 迎来秋分

9月23日,迎来24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这一天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为黄经180度,太阳直射赤道,形成昼夜等长,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为12小时,农谚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之说,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正好在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气象专家提醒,此时节,冷空气开始日渐活跃,气温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为防着凉感冒,要加强自我保健,注意添加秋衣。

在“秋分”节气期间,冷空气活跃,气温下降明显。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从秋分这一天起,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渐渐步入深秋季节。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秋分节气期间,北京平原地区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平均最高气温约在24℃,平均最低气温约在11℃,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秋分·养生

秋分过后 注意护踝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风寒湿邪易于侵犯踝关节,导致关节肿胀、疼痛。踝关节负重大,活动多,在跳跃、奔跑、转身时,易于发生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骨折或关节软骨损伤。如何保护脚踝呢?

首先要注重踝关节的保暖。踝关节周围缺少骨骼肌、皮下脂肪保护,散热快,寒冷空气或者持续风吹刺激后,易出现局部炎症,轻者感觉疼痛、麻木,重者可引起关节肿胀,行走不利。保暖就要注意裤口、裙边的长度一定要盖住踝关节。人睡着以后,阳气入内,体表卫气防护能力下降,更易于受到风寒侵袭,因此被子务必要盖住足部。

其次,可用中药泡脚。温阳活血的中药对缓解踝关节疲劳,减轻受风、受寒后的损伤,纠正慢性劳损都有一定的帮助。第三,平时要注意踝关节协调性的训练。第四,要防止意外损伤。行走时要注意路况,避免边看手机边走路;在坑洼不平的路面行走时,要集中注意力,避免扭伤。下台阶、下山、下坡时,不要跑步、跳跃。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时,最好戴上护踝。

秋分·市场

品秋滋补 火锅受宠

9月23日迎来秋分,天气逐渐转凉,市民开始注重“品秋滋补”。火锅类的温暖餐厅大受欢迎,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商家也开始推秋季系列菜品。

“天气有点凉了,咱们吃火锅去吧,点个滋补锅!”节日期间,小李接连两天都和家人相聚在火锅店。昨晚,记者在双井附近的一家“爱涮锅”餐厅看到,排队的人很多,不少人都在拿号等着吃饭。餐饮预订平台订餐小秘书的统计也显示,节日期间,火锅店的预订量大增,比之前上升20%左右。营养专家表示,从炎夏转入凉秋,人体常常觉得比较舒服,胃口和精神的转好,使秋季成了一个最佳的进补季节。

秋分过后“凉燥”来袭 半量进补以免伤阴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了。中医提醒,秋分过后,秋燥从“温”转“凉”,手脚发凉、畏冷等人群可以逐渐服用温补之品。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康复一部传统治疗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王舰说,秋季在中医“六淫”中,燥邪明显,大家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干痒、皮肤起屑、瘙痒等秋燥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秋分过后,早晚温差变化大,此时的秋燥已从“温燥”转为“凉燥”。

从保健养生角度,王主任提醒,饮食上要少饮酒,避免辛辣、煎炸食物,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冰糖羹、淡菜汤、猪皮汤等。此时运动量不宜太大,以微出汗为宜,避免耗伤津液。

手脚发凉、畏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脾肾虚寒的人群,可逐渐开始服用一些温补之品,如右归丸。如果有上述症状的人在服用右归丸等温热之品后,出现咽喉肿痛、口干等上火症状,可以用炙甘草10克、砂仁5克煎汤送服。

“这个时节还可以适当吃一些麻雀、洋茄、鸽子、红虫寻和菜虫寻等温补食物。”王舰说,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的人,虫寻要少吃。王主任还特别提醒,秋分寒邪不甚,所以服用右归丸以及温补食物可以按照半量服用,避免伤阴。

王主任说,中医里面与秋天以及肺脏相匹配的情绪为悲,人们在秋天容易出现悲伤等不良情绪,但可以练习“六字诀”中的“呬”(sì)来调节情绪。吸气时,想象吸入大自然的清气,呼气时念“呬”的音,早晚各20-30次。


秋分过后添凉意 分享美味桂花蜜藕教程 秋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在秋分这一天,太阳光直射赤道,昼夜等长。自此开始,阳光直射的位置开始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逐渐昼短夜长,地面向天空散失的热量逐日增加,气温则越来越低。

秋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逐渐下降。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秋分”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90天中的中间,平分了秋季。

秋分时节,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公众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并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这个阶段,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所以秋分节气养生要本着平衡、调和阴阳的原则,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顺应“收敛”之势,以平为期。

【 生活频道】秋分过后,渐渐感受到凉意,饮食上也适当改变一下了,趁着桂花丰收季节,达人教你用桂花制作新菜式,健康又营养。

part1:准备材料

1、食材准备:莲藕,糯米,枸杞,桂花,冰糖。

转载申明:独家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健康蔬菜豆皮卷 达人教你做营养餐
健康蛋包饭 教你30分钟完成午餐便当
薄荷的多种用途 教你简单易学的4种美食

明日秋分 秋分养生重“平衡”


秋分一直被中医视为自然界阴阳变化、交替、过渡的分水岭。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秋分前后,既能养阳又可滋阴,最利于调整阴阳的消长与平衡。

养生正当时 秋分重平衡

因为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一法,也是调节精神的一方良剂。

在饮食调养上,中医也是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做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也是注重调和阴阳的。在食与药的一体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某些性质,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本来就是相通的,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又不难发现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淮山、黄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当药食调配得当时,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秋分养生保健


秋分养生保健

1、 秋天饮食有讲究,吃好更要养生。秋天饮食以清淡为主,增酸少辛,少吃葱、姜、蒜等辛辣食物,多吃酸味甘润的蔬菜水果。

2、菜花预防感冒,生菜排毒祛痘,韭菜促进消化,番茄远离上火,芹菜提高免疫,菠菜清肺润燥,山药益气健脾,萝卜清痰止咳。多种食物搭配点缀整个秋天吃的香,吃的更健康。

3、秋季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银耳、蜂蜜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淡盐水。

4、秋天冷气盛,宜收不宜散,早睡早起,收气养气。早晚锻炼,要注意保暖,风大,如果流汗,得多加留意,避免感冒,建议运动以身体温热为好。要保体内阳气,不妨多喝冬瓜粥、糯米粥、莲子银杏粥等舒神养气。

5、秋天应该注意锻炼肺,做做深呼吸,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动,调和心肺气血。

秋分时节饮食养生原则

1、甘淡滋润

秋季6节气饮食应当以甘淡滋润为宜。可多吃些具有润肺润燥的新鲜瓜果蔬菜,水果如梨、柿、柑橘、香蕉等;果蔬则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等以及豆类及豆制品,还有食用菌类、海带、紫菜等,经科学加工,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2、平衡营养

秋季更应注意饮食中食物的多样性,营养的平衡,才能补充夏季因气候炎热、食欲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特别应多吃耐嚼、富于纤维的食物。 秋季的饮食养生原则应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甘、淡、酸、滋润的食物的进食,但不可太过。

3、少辛增酸

在秋季这6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韭、蒜、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还要谨记“秋瓜坏肚”。在夏季,西瓜是消暑佳品,但是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4、早上喝粥

中医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季6节气每天早晨吃粥,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需,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药粥对身体很有好处。在秋季6节气,目前较为推崇的粥有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等。

秋分养生必吃的润肺食物。

1、梨

梨是秋季最好的润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燥。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秋燥袭人时,出现口渴、便秘、干咳等症状,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黄等症状,可多食梨。梨子是解秋燥的圣品,但考虑到梨子性质偏寒,所以体质虚寒、寒咳者不宜生吃梨,必须隔水蒸过、煮汤,或与药材清炖就可。

2、萝卜

秋天容易肠胃不适,由于季节的转换,食物的转变容易削弱肠胃的功能,让细菌有机可趁,引起肠胃疾病。而吃萝卜,可以借助萝卜中的芥子油促进肠胃的蠕动,对食物进行完整地消化,同时还能刺激人们的食欲,避免秋季食欲不振的问题。

3、银耳

银耳被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但价格昂贵,而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银耳中富含天然植物性胶质,具有很好的润肤功效,再加上它的滋阴作用,确为秋季润燥的绝佳补养品。

4、莲藕

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新鲜莲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烦闷口渴。煮熟之后健脾开胃,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