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肾虚怎么养生

2019-11-06 │ 男性肾虚怎么养生 女性肾虚养生营养处方

肾虚腰痛证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社会不断发展,养生已经成为了社会性的话题,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肾虚腰痛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肉桂粉,每次服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据报道,用本方治疗腰痛(包括风湿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腰肌劳损等)102例,其中:治愈47例,显效39例,有效14例,无效2例。平均治疗3周

川续断、杜仲各15克,狗脊20克,白术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行服,每日1剂。(以上适用于肾阳虚腰痛)。

女贞子15克,旱莲草、桑椹、枸杞各2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大熟地250克,沉香或檀香3克,枸杞120克,白酒3公斤。浸泡10日以上,即可饮用,每次饮1小酒杯,每日2次

仙鹤草120克,薏苡仁30克,红枣10枚。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蜂蜜。每日80—100克,分3次服。据报道,本品对低色素性贫血失效。治疗后血球与血红蛋白有显著的增加

大枣10枚(去核)。水煎2次,混合后至100毫升,分2次服。每次枣汤送服皂矾(绿矾、青矾)0.5克,每2日1剂,连服15次为1疗程

扩展阅读

肾虚腰痛的偏方


腰痛的现象应该是很常见了,很多人平时都会出现腰疼的现象,有的腰疼就是肾虚引起的,特别是很多的男性朋友我们经常会听他们说有腰疼的症状,那么检查的时候就会发现肾虚的现象,肾虚腰疼也是最常见的肾虚的一种症状了,今天我们介绍的是治疗肾虚腰痛的偏方。

偏方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水煎服。

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偏方2.中成药

(1)舒筋活络健腰丸,每次5克,每日3次。

(2)骨仙片,每次4。6片,每日3次。

(3)壮腰补肾丸,每次lO克,每日3次。

偏方3.单方验方

(1)补骨脂粉:补骨脂10克,炒后研为末,黄酒冲服,每日1次。

(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3)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补肾壮腰汤(李振超验方)

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肾虚腰痛的现象大家不要着急,通过科学的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特别是采用一些中医的偏方治疗效果会很好,而且是没有副作用的,上面我们介绍了肾虚腰痛的偏方治疗,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去进行治疗,效果肯定会不错。

治疗肾虚腰痛验方


肾虚腰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如何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呢?这类病该如治疗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肾虚腰痛的治疗方法相关知识。

肾虚腰痛

用茴香炒过,研细,切开猪肾,掺末入内,裹湿纸中煨熟,空心服,盐酒送下。

肾虚腰痛的治疗

用鹿角屑三两,炒黄,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治肾虚腰痛

用羊脊骨一具,捶碎,同蒜、薤煮食,并稍稍饮酒。又方:用羊脊骨一具,捶碎,加肉苁蓉一峡谷、草果五枚,和水煮汁,下葱、酱作汤吃。

再方

和羊肾去膜,阴干为末,酒送服二匙。一天服三次。

再方

用猪腰子一个,切片,以椒、盐淹去腥水,加杜仲末三钱,包在荷叶中煨食,酒送下。

再方

和破故纸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或加木香一钱亦佳。又方:破故纸(酒浸,炒)一斤,杜仲(去皮,姜汁浸,炒)一斤,胡桃肉(去皮)二十个,共研为末,以蒜捣膏一两,和各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下,湿酒送下。妇女用淡醋汤送下。常服本方中壮筋骨,知血脉,乌须发,益颜色。此方名青娥丸。

再方

用杜仲去皮,炙黄,取一大斤,分作十剂。每夜用一剂,在水一升中浸至五更,煎成三分之二,去渣留汁,放入羊肾三、四片,煮开几次,加上椒盐作羹,空心一次服下。此方中再加薤白工茎,或五味子半斤亦可。

肾虚腰痛

和枸杞根、杜仲、萆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锅内煮一天,常取饮服。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认识了肾虚腰痛的相关知识,若不及时治疗,往往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造成一些并发症,若患有肾虚腰痛这类症状的朋友一定要及时治疗,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

由肾虚引起的水肿——肾虚水泛证


肾脏的病变除了前面所说的生长、发育、生殖障碍外,还存在着水液代谢的异常情况。因为肾为水脏,开窍于耳及二阴,司二便,即治理水液代谢,调控大小便的分泌与排泄。那么肾虚水泛证有什么临床表现?

什么是肾虚水泛证?

肾虚水泛证指的是肾的阳气亏虚,气化无权,水液泛溢,以下肢的水肿尤为常见,伴有尿少,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现在就让我来告诉大家,什么样子的水肿才是真正的肾阳虚水气泛溢引起的水肿。

临床表现

肾虚水泛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膝酸痛,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小,畏寒肢冷,腹部胀满,或可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腰部以下部位的水肿,加上一些肾阳虚衰的症状,这样的水肿才是阳虚水泛的水肿。肾阳虚水泛证大多数是由于久病损伤肾中的阳气,或素体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气化无权,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滥引起的。

辨证要点

肾虚水泛证以下肢水肿明显,尿少,畏寒肢冷等为主要的辨证要点。

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湿泛溢肌肤,所以身体浮肿;肾脏居于下焦,阳虚气化不行,水湿下行,故以腰部以下水肿明显尤为常见,按之没指,小便短少;水气侵犯脾脏,脾失健运,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好发心悸;水气寒凉,侵袭肺脏,肺失宣降,则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寒肢冷,腰膝酸冷;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阳虚水停的征象。

肾虚水泛证在临床上常常与肾阳虚证的一些症状混淆,两者均为虚寒证候,都有肾阳虚的征象,但阳虚水泛证以水邪泛滥之症(即水肿)较为突出;肾阳虚证偏重于脏腑功能的衰退,性功能进行性减弱为主。

肾虚怎么调理 食物疗法治疗肾虚腰痛


肾虚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会让人精神不振。那么你知道肾虚的症状有哪些吗?你知道肾虚怎么调理吗?你知道肾虚吃什么好吗?今天小编帮大家总结了几种食物疗法治疗肾虚腰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生地山药粥

生地黄、山药、大米各适量,用常法煮熟成粥后食用,一日一次,此法适用于偏阴虚的肾虚腰痛。

2、杜仲腰花肴

取杜仲15克,猪腰—对,黄酒25毫升,葱、味精、酱油、大蒜、姜,盐、白糖等各适量。

制法:先将猪腰洗净切成腰花放碗内,加入白糖、盐、酒,另将杜仲煎取浓汁后加入腰花中。

用武火烧锅,倒入腰花速炒熟,然后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隔两日食用一次。

3、茴香炖猪腰

取茴香15克,猪腰一对,葱、姜,盐、酒各适量。

制法:先将猪腰洗净后,在凹处剖一口子,将茴香、盐装入猪腰剖口内,用白线缝合剖口后,放人锅内。

加葱、姜、酒、清水适量,用文武火炖熟后食用。此方法适用于偏肾阳虚的肾虚腰痛。

4、枸杞粥

去枸杞子,大米各适量,洗净后用常法煮熟成粥食用,一日一次。

男人肾虚简单饮食来帮忙

龙眼肉粥

主料: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粳米和龙眼肉、红枣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熬30分钟,米宜熟烂,加适量白糖。每日早晚各热服1次,不宜过量。

功用:健脾养心,补血安神。治心脾两虚,阳痿 早泄,唇甲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便溏,神疲乏力,下肢浮肿。

刺莓酒

主料:刺莓果100克,米酒500克。

制作:将刺莓果洗净,干燥,去果核,研碎,放入瓶内,加入米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摇1次,浸泡7天以上。早晚各服15毫升。

功用:健脾益气,补心养血。治心脾气血不足,阳痿不举,肾疲乏力,健忘失眠。

琥珀核桃

主料:核桃肉300克,白糖150克。

制作:将核桃肉放入开水中,加少量精盐浸泡10分钟,挑去核桃皮衣,洗净,沥干。

锅内放少量清水及白糖,熬至糖汁浓稠,投入核桃肉拌炒,使糖汁裹包在核桃肉上。

换锅将香油加热,投入粘满糖汁的核桃肉,用文火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去油,晾凉后食用。

功用: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治久病或老年人肺肾阳虚气弱,阳痿 ,遗精,小便频数,腰酸脚弱,咳嗽气喘。还可用于老年或体虚所致便秘。

频繁打喷嚏或是肾虚“暗号”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感冒或是吸入空气中的敏感物质出现打喷嚏的现象。

很多人都认为打喷嚏就是因为着凉了,其实,频繁打喷嚏也可能是肾虚的暗示。

身体里的卫气犹如保护人体的卫士,是抵御外邪入侵的主要力量,它根源于人体的下焦肾,滋养于中焦脾,宣发于上焦肺。

如果人体的肾气虚弱,卫气的来源就会不足,到达卫气的宣发通道。

肺的卫气就会减少,肺就不能正常宣发卫气,于是会出现频繁打喷嚏的现象。

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往往是喷嚏频频,经久不止。

同时伴有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或疼痛、面色无华、怕冷、手足不温等症状,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为多。

对于肾气虚引起的打喷嚏,仅仅靠祛邪是难以治愈的,应补肾以固本,让肾气旺盛,卫气充足,身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

与打喷嚏相关的肾虚有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两种

有肾阴虚证的人,除了喷嚏频频,日久不愈外,还伴有鼻痒、流浊鼻涕、咽干咽痛、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

若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红、舌苔少等现象。治疗方法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有肾阳虚证的人,除了喷嚏频频,日久不愈外,还伴有鼻塞、流清鼻涕不止(早晚时较重)、畏寒、四肢不温、面色无华、腰膝酸软等症状。

如果看看舌头,还会发现舌质淡、舌苔白等现象。治疗方法可服用肾气丸加减。

总结:通过小编上文的介绍,你知道如何通过食物来调理肾虚了吗?你知道肾虚的症状有哪些了吗?大家平时可以多吃这些食物,合理饮食,作息规律,相信你一定能够早日摆脱肾虚的困扰的。

肾虚腰痛吃什么中成药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在有些时候出现腰酸腰痛的感觉,引起腰酸腰痛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有时候在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还会感觉到腰有一种特别空的感觉,并且在躺着的时候这种空的感觉会特别的明显。一般情况下了因为腰酸腰痛是原因肾虚导致的,所以只要做好补肾就能缓解腰酸腰痛的症状。

情况一

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阴虚,肾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腰部疼痛是那种绵绵不绝的隐痛;肾阳虚主要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冰凉、大便溏泄等,腰部不仅疼痛而且发凉,总觉得有风钻进去。

情况二

治疗肾虚,吃中成药效果比较好,很多人都会选择六味地黄丸,有人吃了效果很好,有人吃了无济于事,这是因为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肾阳虚的人吃了不但治不了病,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分辨清楚自己的症状,才能对症下药。

情况三

有肾阴虚症状的可以吃六味地黄丸,还要注意的是,肾阴虚的人容易导致内热,会出现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结等,这时候不仅要滋阴、还得降火,吃知柏地黄丸比较对症;如果是肾阳虚 ,可以选择附桂地黄丸,这是温补肾阳的。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吃药一定要坚持吃一段时间,吃个三天五日的根本看不到效果,中药虽然见效比较慢,都是疗效持久。

情况四

穴位按摩对缓解肾虚腰疼效果也很好,在前胸最下面肋骨的末端,有一个穴位叫京门穴,用手在肋骨末端敲打,会有明显的酸痛感,这就是京门穴,对于肾虚引起的腰部酸痛,效果显著。按摩时手要用力,把痛点揉开了,消失了,腰疼也就缓解了。

情况五

治疗肾虚,饮食的作用也不能忽视,阴虚体质要多吃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的食物,少吃辣椒、韭菜、羊肉等性温燥热的食物;阳虚体质可以多吃些牛肉、羊肉、生姜、韭菜等温性食物,少吃西瓜、梨、啤酒等寒凉食物。

肾虚腰疼会让人整日无精打采,睡觉翻来覆去睡不踏实,有一个办法可以缓解酸痛,效果立竿见影:睡觉时用一个方形靠垫对折一下垫在腰下面,腰部有了支撑,难受的感觉会马上消失,也就能安稳的入睡了。这个办法只是暂时缓解症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靠药物和食疗。

中医推拿能治肾虚腰痛


导读: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精亏损,则腰脊失养,致酸软无力,其痛绵绵,遇劳更甚,逸则减轻,喜按揉拒暴力。是慢性腰痛中的又一病症。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导致肾精亏损,无以滋养腰脊而发生疼痛。

现代医学认为,肾虚腰痛多数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下降,特别是性激素分泌减退和蛋白质缺乏有关,类似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它是由于成骨细胞失去固有活力,使骨的基质不足而形成的一种代偿性疾病。

骨质疏松的脊椎,常可出现双凹样畸形,即使遭受轻微外伤,也易造成压缩性骨折,但是骨质的组织学及化学成分均属正常。

【临床表现】腰痛隐约缠绵,酸胀乏力,腿膝酸软,腰局部喜按揉和温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偏于阳虚者,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少腹拘急,舌淡脉沉细。

偏于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苦,脉弦细而数。

腰部无明显和固定的压痛点,无明显运动功能障碍,本病日久,可出现身高降低趋势和驼背。X线摄片除呈骨质疏松征象外,无其他骨质病变。严重者可形成类似压缩性骨折及双凹样改变。



【诊断和鉴别】

1.老年性腰部持续性钝痛,但无明显固定痛或压痛,腰部运动功能基本正常者。

2.年老体衰诉腰腿酸软乏力者,临床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等都在正常范围内,应考虑为本病,并结合脉症辨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腰部X线检查,可发现骨密度普遍下降,骨小梁变细减少,椎体呈双凹样畸形或楔形变等骨质疏松征象。

【治疗】

1.治疗原则 补肾强身,健腰止痛。

2. 常用穴位及部位 牌俞、胃俞、隔俞、肾俞、气海俞、腰阳关、足三里等穴,及腰背部。

3.常用手法 指揉法、鱼际揉法、擦法、捏脊法等。



4.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位于患者左侧。先在背俞穴施以指揉法(二指揉,即以食、中二指指端分别指揉左右侧背俞穴)。自上而下,上下往返约10分钟。继而重点在脾俞、胃俞、肾俞、腰阳关作指揉法或鱼际揉法各1~2分钟。再按揉委中、足三里穴各1分钟。按揉肾俞、腰阳关、委中以壮阳补肾治腰痛,而指揉脾俞、胃俞、足三里以健胃,补益后天之本。两者结合具有补脾益肾之功,是本病主要治法。

继以上体位在背部督脉、膀胱经施以捏脊法,从骶尾部起向上至颈胸段,并分别对脾俞、胃俞、肾俞部增强手法刺激。

患者取坐位,医生位于患者的背面,分别对督脉经膀胱经,带脉用擦法(图153),以温肾固腰。



全组手法以温柔缓和为主,忌粗暴蛮力!对于本病还是主张综合治疗为主,除推拿治疗外,可加以下中西药物治疗

(1)中医中药治疗:对偏于阳虚者,可选用右归丸以温补肾阳;对偏于阴虚者,可选用左归丸以滋补肾阴虚;对于无明显阴阳偏虚者,可选用青娥丸以补肾治腰痛。均以日服2次,每次6克为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必要时可给予适量的性激素治疗。

(3)辅以钙剂、维生素等治疗。

癫证


癫症说的难听点就是神经病,虽说也是一种精神疾病,但是又区别于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一般我们看到这类斌人都是痴痴傻傻的,精神无常,语无伦次的。大多数的病人是先天的,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这类症状的表现吧,看看如何有效治疗。

癫证(quiet insanity),精神错乱、哭笑无常、语无伦次,或痛苦呻吟为临床特征的病证。癫证发病往往有精神刺激的诱因,多因气郁痰凝,阻闭心窍,使神明逆乱所致。此外,与先天禀赋和体质强弱也有密切关系。

《内经》明确指出情志因素可导致癫疾的发生。《难经》提出癫证与狂证的发病机理和区别要点,认为: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即狂证精神亢奋,喧扰不宁;癫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痰迷心窍之说,为癫证从痰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清代王清任突破旧说,认识到癫证同脑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述编辑以精神躁狂,喧扰不宁,动而多怒、毁物打骂为临床特征的病征,称为狂证。狂名出自本病证的针灸治疗,《灵枢癫狂》篇曾专作论述,提出针、灸、刺血等法救治,如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骶骨二十壮。内容十分丰富。至晋代,《脉经》选用顶上三圆、绝骨下二寸、外踝上三寸等穴治疗本证;《针灸甲乙经》中涉及本证者共有74条文献,天柱等97个穴位之多;而《肘后备急方》治疗本证的方法是灸阴茎上、两乳头、足大指本节聚毛中、鼻下人中、耳根前等。到唐代,《千金要方》中涉及用针灸治疗本证的文献共计78条,该书认为灸头部、手足部等经穴,对本证有效;还记载了治疗本证的许多经外奇穴,如手逆注、河口、大幽、臣觉、慈门等,并提出了著名的治疗癫狂十三鬼穴。及北宋,《太平圣惠方》补充了神聪等12个穴位有关本证的主治内容,并用秦丞祖的灸狐魅神邪法(即灸少商)来治疗本证。南宋时期《扁鹊心书》依然强调用艾灸补阳之法治疗本证,所取穴位为巨阙,而且注明要先服睡圣散,用内服药物的方法来麻醉止痛。明清时期的《神应经》、《针灸大成》、《类经图翼》、《针灸逢源》、《神灸经纶》、《针灸集成》等汇总了诸家的经验和成方。经查,针灸治疗本证共涉及文献305条。

现代医学中之精神分裂症,躁狂型精神病等多可归属本证范畴。

病因病机

1、病因(一)原发病因 1)、禀赋不足:禀赋素虚,心胸狭隘,患得患失,遇有意志不遂则由七情内伤、阴阳失调而发病. 2)、情志内伤:忧思郁结,气郁不行,气滞湿郁,痰气交结上蒙清窍;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蒙蔽心神脑窍均可发为本病.正如《证治要诀癫狂》说:癫狂由七情所郁,遂生痰涎,迷塞心窍. 3)、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膏粱,一方面化生痰浊,内伏于心;另一方面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痰浊内盛,或与气滞相结,阻蔽神明,或直接蒙塞心窍而发为本病.

(二)继发病因:

1、气滞:平素多愁善感,情志不畅;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气郁日久,则致气滞血瘀或痰气互结,阻闭心窍,使神明受累而发病.

2、痰结:《景岳全书癫狂痴呆》说:癫病多由痰气,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壅闭经络,格塞心窍.长期忧思郁怒,使气机不畅,肝郁犯脾,脾失健运,痰涎内生,以致气郁痰结;或因脾气虚弱,清浊不分,浊阴蕴结成痰,则为气虚痰结.无论气郁痰结或气虚痰结,总由痰迷心窍而病癫证.

(三)诱发因素:情志失节,所愿不遂,突受惊恐以及其它剧烈的七情过极的刺激,均可诱发癫病.2、病机(一)发病:起病多缓慢,渐进发展.(二)病位:本病病位在肝、脾、心。

(三)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本病之特征.本虚主要是心脾两虚,标实主要表现在气滞、痰阻,二者相因为患.

(四)病势:本病初起多表现为实证,但很快可转化为虚实夹杂证,若病程迁延日久,则损伤心脾而见虚证.

(五)病机转化:初期主要由七情内伤,郁怒伤肝,肝气郁滞;进而木克脾土,水湿不化,聚生痰浊,形成痰浊蒙窍证;病程中期,邪末去而正已伤,形成气虚痰结证;后期病程迁延,损及心脾,而转化为心脾两虚之证.

(六)类证病机:基本病机是七情内伤,阴阳失衡,肝脾心功能失调,气滞痰结为患. 1、肝郁气滞:思虑太过,所欲不遂,所求不得,使肝气被郁,失于条达,疏泄不利,故见精神抑郁、哭笑无常、常喜太息;肝经布于胸胁,肝郁则胸胁胀闷不适;舌淡、苔薄白、脉弦为肝气郁滞之象。 2、痰浊蒙窍:肝郁日久,木克脾土,脾失健运,湿聚成痰;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邪自生。痰浊内盛,上蒙神窍,则出现神情呆滞、沉默痴呆;神不能制则喃喃自语;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盛之征。 3、气虚痰结:病程日久,正气自虚,脾失健运,痰浊益甚。一方面因痰结甚则心神被蒙亦加重,故情感淡漠、呆若木鸡、目瞪如愚,甚至机灵混乱,幻觉症状出现;另一方面是痰浊渐耗阳气,脾气日衰,故面色萎黄、便溏溲清诸症可见;舌淡体胖、苔白腻、脉滑或弱而无力为气虚痰结之征。 4、心脾两虚:癫病迁延日久,中气渐衰,气血生化乏源,可见面色苍白、肢体困倦,甚至疲惫不堪之象;由于心血内亏,心神失养,可见神思恍忽见、心悸易惊、意志衰退诸症;气血俱虚,神明失养,机灵混乱,故可出现幻觉、妄闻妄见。本证总因癫病日久,心脾两虚,血少气衰,心神失养所致。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均为心脾不足之象。

二、狂证

(一)原发病因 1)、暴怒伤肝:勃然大怒,引动肝胆木火上升,冲心犯脑,神明失其主宰。正如李用粹《证治汇补癫狂》所说:阳气最宜畅达,若暴怒所折,则志怫郁而不伸少阳胆木挟三焦相火而上,故令人发怒如狂。 2)、大惊卒恐:突遭惊恐,触动心火,上扰清灵,神明无由自主。正如皇甫中《明医指掌癫狂证》所说:或因大惊,动其心火。 3)、嗜茶好饮:贪杯好饮,里湿素盛,郁而化热,充斥胃肠,腑热上冲,扰动元神。正如《素问厥论》所说: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语。 4)、肥甘过用:膏粱炙煿,未免酿成痰浊,复因心火暴张,痰随火升,蒙蔽心窍,神明无由出入。正如王节斋《明医杂著卷二》所说:有大醉过饱,膏粱厚味,填塞胸中发狂者。(二)继发病因 1、痰火:五志之火郁而成痰,或脾虚生湿,湿郁成痰,痰郁化火,痰火胶结,互为因果,机窍为之阻塞,神明受其掀扰。正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治癫狂方中所说:癫狂之证,乃痰火上泛,瘀塞其心与脑相连窍络,以致心脑不通,神明皆乱。 2、瘀血:肝气郁悖,气失畅达,血行迂滞,留瘀为患,阻塞机窍,神明无由出入。正如王清任《医林改错痹症有瘀血说》所说:癫狂一症,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三)诱发因素:情志失节,人事怫意,突遭变乱,均可促使狂病发作。2、病机(一)发病:病起仓卒之间,呈急性发病。

(二)病位:本病病在肝、胆、胃、心(脑)。

(三)病性:本病因郁火、积热、痰火致犯,属热证、实证;若因循失治,或治不如法,火热痰涎,势致渐挫,而心营肾液被劫,可形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

(四)病势:总的趋势是由阳证、热证、实证,渐向虚实夹杂转化,终至邪去正伤,渐向癫证过渡。

(五)病机转化:始由心肝郁火、胃肠积热扰乱神明致狂;郁火、积热炼津液成痰,火以痰为依附,痰得火而猖獗,痰火锢结,扰乱清灵,阻塞机窍,机窍瘀滞,灵机顿失,病迁日久,郁火积热,势至渐挫,而心营肾液备受劫烁,渐致心肾失济、阴虚阳越。

(六)类证病机: 1、心肝火炽:恼怒惊恐,木火内燔,心火亢盛,故洋洋自得、口若悬河、谈笑风生、经日忙碌、毫无倦容;心属离火,肝属巽风,风火相煽,火藉风势,火助风威,搏激清灵,神明无以自主,故狂乱奔走、毁物伤人;舌边尖红,为肝胆火炽之明征;舌尖红起刺,乃心火上乘之确据;脉弦数者,数为有热,弦乃肝亢。 2、痰火上扰:其人平素心虚有痰,卒遭惊恐,触动心火,痰火互结故烦躁易怒、竟夕无寐;痰随火升,扰乱神明,故语无伦次、狂乱奔走、詈骂不避亲疏;面红目赤,乃气火有余之征;苔黄腻、糙燥乏津,乃痰火锢结之象;脉滑数者,数为有热,滑主有痰。 3、阳明腑热:膏粱厚味,贪杯豪饮,酿成胃肠积热,故口秽便秘、蓬头垢面、袒胸露体;腑热上冲,元神被扰,故狂笑歌号、呼骂不迭、毁物伤人、骁勇异常;苔黄腻糙裂或上罩焦黑苔,乃胃肠积热之明征。 4、包络脉瘀:志郁不伸或忧恼怒,肝气郁悖,气失畅达,血行迂滞,留瘀为患,故容色晦黯、舌质青紫;瘀血久留,机窍为之阻塞,神明无由出入,故凝虑丛生、妄见妄闻、言语支离;血属于阴,故昼轻夜剧;脉小弦或细涩者,乃气滞血瘀之明征。 5、心肾失济:狂病日久,胃肠积热,心肝郁火,势已渐挫,故妄言妄为,势已轻瘥,呼之尚能自制;邪热久羁,未免耗津伤血,心营肾液被劫,阳少浅藏,故烦惋焦躁、口干便秘、面红升火;舌红少苔或有剥裂,乃阴血耗伤之明征;脉细数者,细为阴伤,数乃有热。 狂证多因先天秉赋不足,继受恼怒惊恐所致。肝火过旺,影响及脾,脾气不伸,运化无权,痰浊内生,痰火交结,郁于胸隔,上扰神明,蒙闭清窍而发病。

病因病机

癫证的发病主要为气郁、痰阻、血瘀,其中气郁常是发病的先导。精神刺激,所愿不遂,忧愁郁结,气郁则津液流通不利,酿生痰涎,气痰互阻,心窍为之蒙蔽,神志因而失常。气血相关,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痰瘀阻滞心窍,或脑腑络脉瘀阻,致使灵机混乱,均可发生癫证。

辨治

癫证属阴,为慢性疾病,多寒证和虚证。辨治时以辨气郁、痰阻、血瘀三者的轻重,以及正气的盛衰为主。

癫证常见证型有: ①肝郁气滞。病之未久,情绪苦闷,神志呆滞,喜静喜睡,不饮不食,舌苔薄白,脉弦细。治当疏肝运脾,常用逍遥散合白金丸。②气郁痰结,心神扰乱。精神抑郁,寡言呆滞,或多疑妄见,语无伦次,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甚则忿不欲生,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当解郁涤痰、开窍宁心,常用涤痰汤。若兼烦躁不宁,失眠易惊,舌尖红,苔腻微黄,属气郁生热,痰火内扰。治当清火化痰、开窍宁心,常用温胆汤。③气虚痰结。情感淡漠,不动不语,甚则呆若木鸡,目瞪如愚,傻笑自语,妄闻妄见,自责自罪,面色萎黄,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滑或脉弱。治当益气健脾、涤痰宣窍,常用四君子汤合涤痰汤。④气血两虚。癫证久延不愈,精神疲惫,面色苍白,肌肉瘦削,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善悲欲哭,思维贫乏,言语无序,呆滞嗜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当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常用养心汤为主方。对癫证应立足于早治,初起正气未虚,气郁痰阻,治疗较易。病久正虚邪恋,既不宜骤进补益,又不宜一味涤痰宣窍,治疗颇为棘手,预后往往欠佳。若癫证反复发作或由抑郁转向亢奋,以致演变为狂证,则难治。

结语:癫证病人应该情怀开朗,避免意外刺激,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疑虑与负担,以期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类病人最怕的就是受到刺激,一点点的刺激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对于这类病人亲属最好是能够悉心照料。

肾虚导致腰痛,不如试试这10款药膳


部分人腰痛的根源很可能是肾虚导致的,如果是肾虚导致的腰痛,其实可以开始先从饮食上做一些调理,帮助身体恢复正常,从而缓解腰痛。那么能缓解肾虚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来看一下这10款药膳吧!

1、鱼鳔胶、鹿角片等量,用砂炒至色黄赤酥脆,共研细末,每次3克,一日两次,用黄酒或葡萄酒送服,治肾虚腰痛。

2、熘炒黄花猪腰。

原料:猪腰500克,黄花菜50克,姜、葱、花生油、食盐、糖、芡粉各适量。做法: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切成腰花块;黄花菜水泡发切成段;炒锅中置花生油烧热,先放入葱、姜等作料煸炒,再爆炒猪腰,至其变色熟透时,加黄花菜、食盐、糖煸炒,再入芡粉,汤汁明透起锅。

用法:佐餐或分顿食用。作用:补肾益脾,固涩精液。适用于肾虚腰痛、早泄、阳痿、产妇乳少。评注:猪肾能补肾强腰,通膀胱。现代研究资料显示,猪肾与人肾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成分,可以对肾起到补益和治疗的作用,这与中医“以脏补脏”的理论相吻合。肾虚之人常服有益。

3、治肾虚腰痛、畏寒、手足麻木:狗肉250克,黑豆50克,陈皮3克,用少量油盐姜蒜焙香狗肉后,再下黑豆、陈皮同煮烂服。

4、枸杞羊腰粥:鲜枸杞叶500克洗净,切碎,羊腰一对,切开剥去白色筋膜并切片,大米250克,同煮粥,加适量油、盐、葱、姜调味食用。有补肾强腰膝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老年腰膝软痛,脚跟疼痛等症。

5、牛尾巴一条去毛,当归30克,同煮汤,煮熟后加食盐调味食用。有补血,益肾,强筋骨作用。适用于肾虚阳痿,肾虚腰痛、下肢酸软无力等症。

6、组成:生姜,大黄各15克。用法:共切如小豆大,炒黄后水煎去渣,空腹顿服。主治:瘀血腰痛,证见腰痛如针刺感,固定不移,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7、组成:生姜汁120克、水胶30克。用法:共煎成膏,涂于厚纸上,贴腰部,每2日更换1次。主治:证见腰痛隐隐,喜揉喜按,头目晕眩,膝腿酸软。

8、炒核桃仁。核桃仁10g,炒香嚼食。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弱,或虚寒咳喘及便秘者。

9、杜仲腰花。杜仲12g,煎煮后滤过备用,猪腰子一对,去内膜,切为腰花,用杜仲药液做调料汁,加葱姜食盐爆炒后即可食用。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的作用,适合中老年人肝肾不足所致的肾虚腰痛、腰膝无力、头晕耳鸣、高血压。

10、枣桃粥。糯米200克,枣(干)15克,核桃60克。核桃仁捣碎,大枣去核,与糯米同煮成粥。此粥具有温阳补肾,健脾益气,润肠通便的作用,尤适宜于肾虚腰痛、畏寒怕冷、便秘者食用。

汗证


很多人认为出汗是症状常的生理现象,其实过多的出汗是一种病,我们称为汗症。很多人无缘无故就会大量的出汗,汗证与生理性出汗不同,若人体患病时,或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汗液异常外泄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的,则为病理性出汗。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汗证(sweating disorder),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主要为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毛孔开阖不利所致。汗证属临床常见证候,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之一而出现。汗证可分为自汗、盗汗、绝汗(或脱汗)、黄汗、战汗。时时汗出,动则更甚,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呼吸微弱,为绝汗;汗色黄而染衣,为黄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而后汗出,为战汗。

病因病机

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自身调节体温而汗出,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运动等出汗。

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营卫不和。卫气有固护体表,使津液不致妄泄的作用,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感受风邪,均可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此外,还有因素体虚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因肺与皮毛有着表里相合的关系,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卫不固,毛窍开泄而汗出;或因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温、暑热之邪,邪入于内,肺胃热盛,蒸发津液而汗出;或因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损伤脾胃,脾失于运化,湿邪中阻,蕴久化热,湿热熏蒸肌表而为自汗;或因湿热熏蒸于肝胆,胆汁随汗液外溢肌肤而为黄汗;或因亡血失精,以致血虚精亏,虚火内生,扰津液外泄;或因久病重病,阳气虚衰,不能敛阴,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或因急性热病中,正邪相争,以致战栗而汗出。

辨治

汗证病因多种,病象各异,但不离虚实寒热。辨证时,首先要辨别自汗、盗汗、绝汗、黄汗、战汗;其次要辨别寒热虚实。汗证以属虚者较多。一般自汗多为阳虚,盗汗多为阴虚。但也有自汗属阴虚,盗汗属阳虚的。不能仅凭自汗、盗汗一证判定阳虚或阴虚,应四诊合参作出正确诊断。临床上因热致汗多为阳证、实证;因寒致汗多为阴证、虚证。汗证的治疗主要根据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原则。

自汗

临床较为常见,任何年龄都可罹患此证,有寒热虚实的不同。①肺卫不固。证见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苔薄白。治宜益气固表,常用玉屏风散加味。②营卫不和。证见汗出恶风,周身酸痛,或微发热头痛,脉浮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常用桂枝汤加味。③里热炽盛。证见熏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烘热,烦躁不安,或兼发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治宜清里泄热,里热得清,则汗液自止,常用白虎汤加味。

盗汗

以虚热居多,也可见于气虚、阳虚、湿热等。①心血不足。证见心悸少眠,睡则汗出,醒则汗止,气短神疲,面色不华,脉细,舌淡。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常以归脾汤加减。②阴虚火旺。证见虚烦少眠,寐则汗出,形体消瘦,骨蒸潮热,五心烦热,或有久咳虚喘,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常以当归六黄汤加减。

绝汗

急性热病或各种危重病证,突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精神疲惫,四肢厥冷,气短息微,舌干少津,脉微细欲绝。治宜益气回阳、固脱敛汗,常以参附龙牡汤加味。如热病兼见口渴欲饮,舌红绛或见卷缩,为阳虚阴竭之象,可与生脉散合用。

黄汗

多属湿热。证见发热汗出,色黄如黄柏汁,染衣着色,口干不欲饮,口黏口苦,小便短少,胁痛,胃纳呆滞,或有发热烦躁,苔黄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常以茵陈五苓散加减。

战汗

急性热病中,证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并突然出现全身战栗,而后汗出,汗后热退身凉,或热势减轻,脉数,苔薄黄。战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主要根据原发病情辨证论治。

结语:原来汗蒸有那么多的种类,我们们都不要忽略哦,汗证除绝汗外,治疗得当,一般预后良好。绝汗乃重危之证,为生命垂危,阴阳离决的一种表现,应采取紧急措施,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大家如果有出正常出汗外的症状的话都要就医哦。

拔罐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拔罐疗法对疮疡痈毒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

(1)拔罐形成的负压作用于脓腔,可使脓液充分引流,减少全身中毒性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2)避免在治疗深部脓肿和复杂多脓腔脓肿时大创口引流,减少病人痛苦,缩短引流创口愈合时间。

(3)促进脓栓脱落,缩短炎症周期,少用抗生素,从而大大缩短了病程。

(4)拔罐的温热效应及持久均匀的负压效应,改善了局部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复杂创面和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的迅速愈合。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从未用本法治疗过的疾病如白塞病、术后腹胀,以及一些疑难急症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甚至如心脏病、骨折等,使用本法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根据临床观察,本法对高血压、心绞痛亦有明显疗效。由于拔罐疗法所具有的独特医疗机理,其治疗疼痛性疾病更为见长。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都可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有的甚至只需一次治疗即可痊愈。

刺络拔罐的镇痛效果尤为显著。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刺络拔罐能有效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现代医学也认为,刺络拔罐刺激了某一局部的神经,调节了相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反射性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效果。

另外,用本法治疗效果较理想的病证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2.禁忌证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不宜拔罐,拔其他部位时,手法也应轻柔。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重度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五款养肾药膳粥 肾虚腰痛说再见


很多人想补肾却不知道何从下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几款养肾药膳粥,让你在健康生活的同时养好自己的肾。

五款养肾的药膳粥

1、黑米红枣粥

芝麻入肾经,能益肝、补肾固精、养血、乌发、健脑;核桃味甘,性温,入肾、肺经,可补肾填精,益智健脑作用。长期食用必强肾、固齿、益齿。

材料: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将芝麻、核桃仁同糯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代早餐食。

2、板栗腊八粥

吃些以板栗为主要辅料的腊八粥是非常补肾的一种食疗方法。《本草纲目》记载“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也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材料:红豆、黄豆、红枣、板栗、核桃仁、莲子、白果、薏仁、葡萄干、枸杞。

做法:先将红豆、黄豆、莲子、薏仁和红枣分别用温水浸泡4小时;主料大米和糯米按照1:2比例,提前1小时浸泡,板栗、白果去壳待用;先将浸泡好的红豆、黄豆、薏仁、莲子用高压锅煮10分钟,等气自动放完后,加入核桃仁、白果、板栗、大米、糯米、红枣再煮7—8分钟即可;出锅前加入葡萄干、枸杞。

3、锁阳羊肉粥

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也就是说羊肉是一具有温补强身、补肾壮阳功效的肉类。锁阳羊肉粥具有补肾阳、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早泄、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频数、畏寒怕冷等症。

材料:锁阳10克,羊肉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将羊肉剁细备用。然后将锁阳倒入锅中水煎去渣,过10分钟后倒入羊肉、大米一同煮成粥品,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调味品。

4、龙眼山药粥

龙眼山药粥补益心肾,安神益智。山药具有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健脑益智作用;桂圆,古人称之为“益智果”,是治失眠健忘的补品;荔枝能通神益智、补脑填髓、养心神、补血气;五味子能加强中枢系统的兴奋过程,改善人的智力活动。

材料:山药100克,粳米50克,辅料:桂圆15克,荔枝8克,五味子3克,白砂糖30克。

做法: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净;山药片与桂圆、荔枝、五味子、粳米同置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加白糖调味即成。

5、枸杞花生粥

中医认为枸杞子养肝、补肾、润肺、美肤、益颜、延缓衰老。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以及钙、磷、铁等元素,经常食用可以起到滋补益寿的作用。

材料:糯米150克、白米150克、花生100克、枸杞20克、红枣50克、菊花6--8朵。

做法:花生热水浸泡2小时,去衣。枸杞浸泡待用,红枣洗净去核切碎,菊花用清水漂过。两种米混一起淘净浸泡2小时。放高压锅,与花生一起煮,大火煮开,小火闷40分钟。放红枣小火煮5分钟。放菊花,枸杞煮1分钟即可。

喝粥养肾是非常健康的一种方式,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很合适的,希望大家可以养成这个好习惯,告别油腻,迎来健康的新生活。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