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如何健康与养生

2019-10-06 │ 老人如何健康与养生 老人健康养生

中国老人的脑健康如何衡量?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不同人群的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为此,养路上网站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国老人的脑健康如何衡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虽然长寿对很多老人来说颇具吸引力,但他们更加关注的却是生命质量,其中,脑健康尤为重要。

如何衡量中国老人的脑健康呢?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日前召开的中国老年人脑健康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达成共识,认为脑健康有六好金标准,即:思维清晰,表达好;精力充沛,气色好;心情愉悦,睡眠好;日常生活,自理好;和谐相处,行为好;社会活动,参与好。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脑保健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高利主任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表达好”是指老人在表达一个事物的时候能不跑题;“气色好”是指在正常衰老后,气血循环基本正常,面部皮肤润泽;“睡眠好”的老人每晚至少要睡6个小时,中午再睡1个小时,睡醒后不会昏昏沉沉,有解乏轻快的感觉;“自理好”是要求老人生活上要有自理能力,包括自己能照顾自己,有参加社会活动着装与主题活动协调等能力;“行为好”是希望老人能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保持良好心态,要宽容、平和,切忌焦虑和疑心,言行和谐,用爱去滋养身边的一切事物;“参与好”就是老人要有较快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都要有主动参与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怎样才能达到六好标准?

表达好。应从药疗、食疗着手,保证脑部循环充沛,治疗与大脑相关的已有疾病。日常积极学习新知识,理解新事物,与人主动交谈,做到言辞有据,逻辑分明。

气色好。应从外调饮食,内调情志,适当运动三方面着手。老年人应该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膳食,适当增加补肾益脑的食品,如核桃、芸豆等。平时注意保养“精气神”,经常谈笑风声,坚持运动。

睡眠好。大脑充分休息,对提高智力水平大有帮助。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周卫东教授介绍,宁静益智,噪声损脑。营造避光、避免噪声的睡眠环境,睡前足浴、按摩等都能使睡眠更香甜;卧床后尽量不想事,争取尽快入睡。

自理好。生活行为自理好可间接反映大脑处理问题的能力。研究发现,遍布双手的末梢神经与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勤用双手,活动手指可显著强化脑功能。老人应尽可能地积极参与家务及社会活动,强化锻炼,并注重能适应各种场合的仪表与着装。

行为好。老人应尽量争取从心理上融入家庭及社会,使自身的行为符合家庭及社会的行为规范及道德准则。

参与好。是指老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氛围,并处理好个人和群体的关系。周卫东强调,抑郁症和老年痴呆通常是影响老人达到脑健康的两个重要问题。有抑郁症的老人应调整睡眠,开阔胸襟。另外,退休前可以多培养些与工作无关的爱好,以预防退休综合征的出现,减少抑郁症的可能。此外,控制体重、多听音乐、营造芳香居室等,都是保持脑健康的好方法。

扩展阅读

7条黄金准则 衡量老人心理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老人如何保心脏健康


老人的健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人到老年,很多功能都会衰弱,稍不注意疾病也会找上老人,所以老人也特别注意养生保健,那么老人怎么做有益心脏健康呢?下面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从饮食到运动,再到生活习惯,国内外心脏病专家多年来对冠心病的预防保健从未停止过。最近,来自荷兰和伦敦的两项研究就发现,吹拉弹唱音乐能降低血压和提升心脏健康水平。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检测了音乐对血压所产生的效应。学者对比了25位音乐家和28位普通人,他们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结果显示:音乐家的血压水平要低于非音乐家。尽管两组参与者都是年轻人,但青年时期的血压水平与晚年时期死于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之间存在关联。研究人员认为,音乐家的体觉神经活动有益于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

与此同时,伦敦大学学者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弹奏音乐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发表在《公共卫生期刊》上的3个案例研究结果显示: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老年人对生活的态度更为积极,独立自主性和控制能力强,拥有成就感。

所以,建议更多的中老年朋友和高血压患者们把吹拉弹唱列入自己新的业余爱好中。这个新方式的关键就是:不仅仅是欣赏音乐,而是自己吹、拉、弹、唱。

以唱歌为例,节奏舒缓的民歌、流行歌都可以,但不建议去卡拉OK厅唱,最好去环境优美的公园。伴奏音乐最好在40分贝左右。

吹拉弹的话,如果以前不会任何乐器,可以从最简单的口琴练起,因为它对气息的要求很低。吹口琴时,人的口腔、胸腔、胃肠都会参与,有益老人全身健康,还能预防认知障碍症。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要太长,每次不要超过半小时。如果想学有难度一点的乐器,比如二胡、琵琶、手风琴,可以报个业余班,或者通过智能手机下载这些乐器的软件,一边学习一边娱乐,还能促进心脏的健康,可谓妙趣无穷。

如何衡量降压药好不好


有不少的高血压病病人把价格贵的药认为是“好药”,把价格低的药当做“差药”,到医院看病时总是要求医生用好药。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在血压高的时候用一些“好药”,当血压降低了就换上了那些“差药”,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平时用“好药”,等到血压高起来了怎么办。这些说法和想法都是错误的!

衡量降压药的“好”、“差”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每个高血压病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各不相同,血压的基础水平也各自不同,还存在伴有各种并发症等临床情况的不同。所以选用哪——类降压药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综合考虑。说得笼统一点,能降低你的血压就是“好药”,降压效果不理想的则是“差药”。说得详细一点,也就是看看你的承受力。我这里所说的“承受力”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人体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如果一种药降压效果很好,但是吃药以后,或是咽痒咳嗽,或是面红心慌,或是心跳很慢,或是脚踝肿胀,你能说这是“好药”吗?当然不能,因为你不能长期服用这种药。

其次,是从经济角度来算能否承受。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几十年的开销不得不考虑。“络活喜”好,7元1粒,“科素亚”不错,8元1粒,每月要花200多元的降压药费,对普通工薪阶层的高血压病病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负担?对靠种田为生的农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金钱数字!吃不起,再好有什么用。而服用尼群地平每天只要1角多钱,卡托普利每天也只要2角线,利尿药则更便宜,如果服用这些药能够控制血压,又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能说这些药不是“好药”吗。

因此,我们说只能从每个人的角度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好药”,前提是要把血压降下来,能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从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来看,长效的药贵,短效的药便宜,合资企业的药贵,国产的药价廉。长效的降压药有不少优点,降压平稳,不良反应少,1天1次服用方便,尤其是病情复杂的病人更有利;短效的药起效快,消失也快,需要1天服用3次,容易遗忘而漏服,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多些。有条件的高血压病病人服用长效降压药固然是好,经济条件差的高血压病人服用短效降压药也能控制血压。贵在坚持!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中国老人的脑健康如何衡量?》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如何健康与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