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生

2019-10-06 │ 老年人养生 老年人养生保健

老年人常坐硬物易患毛病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请您阅读养路上网站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老年人常坐硬物易患毛病》,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有些老年人外出散步或观看其他景物时,走累了或站累了就爱坐在马路边或公园的石灰台上,也有些老年人,在家里也坐着硬板凳或硬椅子,上面没有垫海绵垫或棉垫。据观察,经常坐硬物的老年人,容易患一种坐骨结节性滑囊炎的毛病。

原来,在人的骨盆上有两块坐骨,每块坐骨下面有一块小突起,称为坐骨结节。坐骨结节的项端长有滑囊,坐下来时滑囊便与所坐的物体互相接触,滑囊能分泌黏液,起到缓冲作用,以减少和硬物接触时的不舒服感觉,就好像在坐骨结节上增加了一层海绵垫,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坐在硬物上没有特别不舒服的感觉。

可是老年人就不同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臀部的肌肉逐渐萎缩,坐骨结节上的滑囊也发生退行性变化,黏液分泌减少,缓冲能力降低,再加上有些老年人过于消瘦,臀部的皮下组织变薄,坐在硬物上便会硌着坐骨结节。

尤其是坐力不平衡时,常使一侧滑囊受到不合理的负重和压挤,甚至把它硌伤,时间久了,便会引起坐骨结节性滑囊炎。

由此看来,老年人不宜坐硬物。外出散步时要带上一个棉垫或海绵垫,走路累或站久了就在垫子上坐下来。家里的硬板凳或硬椅子也要铺上棉垫或海绵垫。

另外,还要讲究坐的姿势,不要单侧臀部用力,以免过分压迫坐骨结节的滑囊。也不要翘二郎腿或盘腿坐,尽量使两侧坐骨结节的滑囊平均承受上半身的重量。

万一发生了坐骨结节性滑囊炎,也不必过分苦恼。此时要多躺着少坐着,避免发炎的滑囊再次受到压挤而使病情加重。

简易的疗法就是用热水袋热敷臀部的坐骨结节,每天3次,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若仍不见好转,再到医院请医生在坐骨结节的滑囊上,用普鲁卡因和强地松龙封闭,每周1次,一般3次便能治愈,治愈后千万不要再坐硬物,以免复发。

ys630.COm精选阅读

老年人常患的病有哪些


1、老年人常患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血液迟缓,使血内脂质类在血管壁沉积,引起动脉粥样化。老年人,特别是从事脑力劳动或肥胖的老年人,常发生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

2、老年人常患冠心病

由于动脉硬化等原因,使冠状动脉血流迟缓或发生梗塞,供血不足,引起冠心病或心肌梗塞,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

3、老年人常患脑血管病

常见的脑滋血和脑栓塞。前者是脑部血管破裂出血,后者是动脉血管的血栓堵塞所致。这两种脑血管病常引起半身瘫痪和语言障碍,重者往往导致死亡。

4、老年人常患尿潴留

老年人常患有前列腺肥大症,夜间睡眠时尿液浓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前列腺充血等原因可导致急性尿潴留。家人可用热水袋或炒热的盐包热敷小腹部,情况危急时应急送医院插导尿管导尿,或在耻骨上行膀胱穿刺导尿。

5、老年人常患中风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很多老人在中风发作前会有突然流口水、眩晕等症状,却没有及时告知家人,等到数小时后发生中风,再送医院,便因错失抢救时间而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所以提醒老年朋友,不论原来是否患有高血压病,如果突然出现一过性说话困难、视力模糊、眩晕或站立无力、嘴角歪斜、流口水,都是暂时性脑缺血的表现,可能发展成脑血栓或脑出血,应尽快告知家人,送附近医院急诊。

老年疾病有哪些典型特征

症状的不典型性:由于老年人机体形态的改变和功能的衰退,对于疼痛和疾病的反应会变得不敏感、不典型,故病症容易被忽略或误诊。加之很多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一种疾病的症状可能被另一种疾病症状所掩盖。例如,老年人患心肌梗塞很少像中年人那样有剧烈的胸痛,而是几乎没有疼痛感觉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因此而延误治疗。

患病的多样性:由于老年人机体各器官的退化,身段抵抗力差,很容易在老化的基础上发生疾病,而且又往往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甚至可能在同一个脏器内同时存在几种病变。例如,有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一组相关的疾病,像肥胖、糖尿病、白内障、高血压、冠心病等,这些都与动脉硬化、代谢障碍、精神和心理等因素有关。

容易引发并发症:所谓并发症较为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低,抵抗力差,对外界微生物及其他刺激物的防御能力也弱,所以患病时更容易发生。例如,在外科手术后或骨折卧床不起的情况下经常可以合并肺炎,有一些老年人在临终前也会出现肺炎,被称为“临终性肺炎”

如何防治老人病

防治老年病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合理膳食。

首先,在饮食方面,应尽可能平均分配一天的摄食量,做到少食多餐,不漏餐。

每日至少三餐,若一日四餐、五餐更佳。

每顿饭只吃八、九分饱。

应食用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

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蔬菜和水果。并且要有足量的优质蛋白。

海鲜类食物由于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不宜多吃。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喝刺激性强的饮料。

这样不仅可预防多种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使精力充沛。

戒除吸烟等不良嗜好,避免有害刺激;

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长期卧床以及呼吸道感染,便秘,过劳,跌倒及其他意外刺激发生;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对老年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老年人为何易患胃炎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的老化程度加大,食道、胃黏膜逐渐萎缩,蠕动力差,服用多种药物易引起药物性胃炎,甚至产生胃黏膜糜烂及胃出血;老年人疾病中慢性胃炎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身体免疫力下降,胃黏膜退化萎缩,分泌功能下降,这些都是老年人易得慢性胃炎的原因。

患慢性胃炎时有哪些症状

消化不良:进食后上腹部饱胀、嗳气,以及程度不同的食欲减退,少数患者出现恶心、嘈杂感,无反酸。

类似溃疡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有时出现规律性疼痛,伴反酸、嗳气,疼痛时服碱性药物可使疼痛缓解,但多次服抗溃疡病药无效,胃镜及X线检查无溃疡。

胃癌样症状:表现为上腹部无规律性疼痛,进食后加重,服碱性药物无效,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瘦、贫血等。经胃镜检查并无胃癌。

老胃病饮食原则

宜少宜精:“宜少”指不可过饥再吃东西,且吃东西不可一次过饱,不宜极渴时饮水,饮水不宜一次过多。晚饭宜少。“宜精”指少吃粗糙的食物,尤其对于有消化不良的病人,要求食物要精工细作,富含营养。

宜淡宜新:指宜吃清淡的素食。中医讲淡味是养胃的,清淡素食既易于消化吸收,又利于胃病的康复,而且可使人长寿。新鲜蔬菜五谷都是健胃佳品,但不可过量食用。

宜软宜缓:“宜软”指主食、蔬菜、鱼肉之品宜软烂,不宜食油煎、油炸、半熟之品及坚硬食物,既难于消化,而且有刺伤胃肠之弊端。“宜缓”指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唾液大量分泌,既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又有防癌和抗衰老的效果。

老年人最适合坐藤椅


有关专家认为,相比硬板凳来说,藤椅是老人的首选坐具,加一个软垫效果更好。专家解释说,人骨盆的坐骨下有一快小突起,被称为坐骨结节,其顶端长有滑囊,人坐下来时,滑囊与所坐物体互相接触时会分泌黏液,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与硬物接触时的不适感。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臀部肌肉逐渐萎缩,坐骨结节上的滑囊也发生退行性变化,黏液分泌减少,缓冲能力下降。如果老坐硬板凳,就会诱发坐骨结节性滑囊炎,尤其是身体瘦弱的老人更容易发生这样的损伤。

软椅子或软沙发同样会造成老人的肌肉劳损。当身子陷在椅子中时,人的脊椎弯曲度较大,加重了腰背部肌肉的负担,对于骨质相对疏松的老人来说,也是有一定风险的。

所以,应该要为老人选择一把既透气又有弹性的藤椅。最好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并且放上一个搁脚凳,让双腿可以平放,防止下肢缺血。专家还强调,不管坐什么椅子,最重要的是要经常变换一下姿势。

患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要常运动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这种病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症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

赵伯伯69岁,近来全身不舒服,腰腿乏力,莫名其妙地骨头痛。开始比较轻,他也不在意。可现在越来越痛,夜里还有好几次脚“抽筋 ”,痛得睡眠都受影响。到附近医院去检查,医生告诉他可能是骨质疏松,配了点止痛药和补钙药。

医生建议赵伯伯积极治疗,可先服药试试。另外,赵伯伯这样的老人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延长锻炼时间。

这类老人吃菜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1瓶牛奶。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疗了2个星期,骨痛、抽筋没有得到缓解,你可以再去找医生开一些针药,帮助调节你身体内部骨钙含量。

对患有骨质疏松症老人而言,这种慢性病发生与缺少运动很有关系,骨组织是有生命的组织,人在运动中会不停地刺激骨组织,导致其不容易丢失钙质,骨组织中的骨小梁结构会排列得比较合理而不容发病。

有研究发现,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人的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跤,这就有可能有效地预防骨折的发生。

老人经常坐易患肌肉萎缩


一怕久坐。不少老年人一天到晚都喜欢坐着,认为这样既轻松又不累。其实不然,“久坐者伤肉”。坐是消除疲劳的一种必要休息,但长期坐着不动,会使肌肉缺乏锻炼,从而导致肌肉松弛,久而久之加速了肌肉的衰退与萎缩。因此,老年人应尽量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宜坐得过多、过长,因为“生命在于运动”。

二怕久立。祖国中医学认为:“久立者伤骨”。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消耗气血,如果久坐不动或久立不走,会出现气血凝滞,从而招致疾病。老年人气血运行本已减弱,全靠动静结合调节平衡,因而要安坐与行走轮流交替,活动筋骨,切忌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不动。

三怕久卧。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也较年轻时少,因此除了夜间睡眠,尽量要少卧。“久卧者伤气”,要顺应四时气候交替,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当然,睡眠不能过少,但也不是越多越好,一般8小时足矣。适量的睡眠才能达到宁神养气,确保益寿延年,晚年安康。

四怕久视。在日常生活中,视觉疲劳往往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久视者伤血”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人到老年,眼目本已昏花,倘若过于用目,会伤血耗气,头晕目眩。因此65岁以上的老年人看书报杂志或电影电视以1至2小时为宜,期间要注意眼睛休息,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疲劳。

当然,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还有许多,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多预防,就能过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晚年

为何老年人牙齿易发酸


健康的牙齿也是老年人身体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牙齿发酸、冷热敏感也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中老年人为何易牙发酸呢?其实这都是因患有牙周疾病的导致的。
牙齿发酸、敏感是何因?
老年人常有牙齿敏感的症状,表现为牙齿对酸甜的化学性刺激敏感,以致不能吃糖,吃水果;对冷热的敏感,不敢用冷水漱口或吃冷饮;对机械性刺激敏感,不敢刷牙、嚼硬东西等。这些是由于牙齿磨耗、龋病、楔状缺损等疾病所引起。牙本质内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当暴露后,牙齿就会出现系列的敏感症状。楔缺也使牙本质暴露,引起牙齿敏感。
提示:患有牙周疾病
牙齿表面有软垢,牙石堆积;牙龈红肿、松软,刷牙或咬物时牙龈易出血;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牙根暴露,咬物无力;轻压红肿,牙龈时有脓液溢出,口臭。
警惕:要排除口腔癌症
2周以上不能愈合的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或红色斑点(斑块);口腔出现非炎症性肿胀并伴有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口腔和颈部不明原因的麻木或疼痛;长期吸烟,大量饮酒和咀嚼槟榔的人在自查的基础上,定期接受口腔癌筛查。
老年人也要定期洗牙
很多老年人认为只要坚持刷牙,就没必要洗牙了。刷牙并不能完全代替洗牙,饮食可在牙面上留下痕迹,经细菌作用形成牙斑,单靠每天早晚刷牙是难以清除干净的。
牙齿缺失要及时补牙
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等掉净了换全口假牙。有些人认为,年纪大了,缺几颗牙是正常的事。缺了牙又不想镶假牙,怕麻烦花钱多,缺就让它空缺吧。这样下去害处很多,它会明显降低咀嚼能力,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加快邻牙松动脱落。镶上假牙可助你消除缺陷、恢复牙齿功能,并稳定邻近的牙齿。

老年人粗茶淡饭易生病


老人饮食一般不要求太高,甚至“粗茶淡饭”就行,因而常常有饮食越清淡越好的误区,觉得这样可以长寿。营养学专家认为,老年人吃过分清淡的食物会引起营养不良,从而身体可能因营养不良而变得虚弱,更加容易生病了。


素食中除了豆类含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含量均极少,而且营养价值较低,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因而,老年人可以大米、面粉或杂粮为主食。


荤食是人体摄入营养的重要来源,人体在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天天都需要大量优质蛋白和必须的脂肪酸。鱼和肉中,特别是鱼类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优质蛋白和可以降低血脂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人体容易缺乏的维他命和微量元素。


菜肴以瘦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每日还应摄入一些豆浆或牛奶,吃鲜鱼、海带、虾等,才能保障身体所需要的营养。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轻则疼痛不止,重则危及生命,那么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预防静脉血栓呢?下面为您分析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一起来看看吧。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

1、高龄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衰减、血液流速减慢,血液凝固度增高,往往呈高纤、高黏状态。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又互相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加之小腿肌肉的泵作用减弱使血液淤滞,往往易形成静脉血栓。

2、长期卧床者

长期卧床者往往出现血流滞缓,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流动需要一定的流向和流速,才不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液流速缓慢,就会增加血液中有形成分与血管壁接触的机会,尤其是血小板与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增多,就有可能沉积黏附在血管内膜上,构成血栓形成的核心。另外,血液缓慢还可以激活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凝血所必需色浓度而形成血栓。

3、恶性肿瘤

各种恶性肿瘤,在崩解产物中均含有促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的黏滞可使血液流速减慢。血流减慢又可导致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及纤维蛋白沉积,各种凝血因子增高,又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患者存在高凝血症,因为低蛋白血症时,花生四烯酸和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从而促使血小板聚集和血栓TXA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发生改变,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受到损害,可以引起肾、肺和周围静脉血栓形成。

5、动手术者

术中、术后均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手术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严重的失血造成血液浓缩,血细胞相对增多,这些因素增加了血液凝固作用,可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血流缓慢,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亦很高。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以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时,心脏的射血功能减退,不能维持正常血压,血液的流量和流速都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流滞缓、血液高凝,使得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管壁接触的机会增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不能平卧,呈半坐位,这种体位不仅可以造成下肢静脉血向心回流障碍,而且平卧时小腿肌肉松弛,不能正常发挥泵的作用,加重了血液缓慢和淤滞,更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7、骨折者

骨折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者于骨折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为骨折的同时常伴有血管的损伤,静脉壁损伤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骨折激活了机体的应激状态,使血液凝固度增强,骨折术后外用石膏托固定并需长期卧床休养,导致血流缓慢,均可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8、肥胖者

肥胖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个体而言。有研究结果发现,肥胖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相对危险性分别是非肥胖者的2.5倍和20.2倍,且肥胖女性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对危险度要略高于肥胖男性,肥胖也是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老年人如何预防患静脉血栓?

1、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时,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应适当应用抗凝治疗。

2、中老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有无明显诱因时,应当到医院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存在。

3、年老多病者或术后患者,应鼓励他们尽早主动或被动活动,避免长期卧床,才会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4、老年人要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加强心肺功能,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静脉血栓,老年人如何预防患静脉血栓,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内容,供参考。

老年人容易患情感饥渴症


“情感饥渴症”是用来描述一种对爱情极度渴望而又无法获得满足的症状。有这种情感障碍的人有点像嗜酒者那样没完没了地追求所谓的新爱,甚至可以冒家庭破碎的风险,去追求爱情的刺激。乐女士便是一名典型的情感饥渴症患者。

今年41岁的乐女士本来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近几年,她开始喜欢上了言情小说和都市情感类电视剧。渐渐地,她开始对自己现有的婚姻状况不满,认为自己的婚姻缺乏激情。乐女士幻想着能找一个有浪漫气质的男士,展开一段新的爱情,于是开始着意打扮自己。很快,她身边就多了几个追逐者。不久,她接受了一位有家室的年轻的收藏家的感情。乐女士对那位收藏家投入了全部的感情,那位收藏家却无法忍受她的感情压力,提出分手。乐女士陷入深深的抑郁当中,尽管如此,她还是打算追逐新的情人,直到觉得获得真正的爱情为止。

事实上,像乐女士这样不甘寂寞而想寻找婚外情感刺激或情感满足的中年人大有人在。心理学家发现,情感饥渴症最易发生在步入中年的男女身上,而男性发生情感饥渴症的概率要高于女性。

那么,情感饥渴症为什么喜欢袭击中年人呢?心理学家认为,步入中年之后,夫妻之间感情趋于平淡,儿女们大多长大成人,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父母表现得亲密、随意,中年人自然而然产生空虚寂寞感,容易产生对情感的新渴求。如果这种渴求处理不当,便会变成一种强烈的、不理性的情感,甚至会变成一种疯狂的情感需要,不顾一切地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爱情。

另外,当今社会很多中年妇女营养摄取较好,不再家务缠身,生活与社交范围也比上一代人广阔了不少,让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年轻的外表与健康的身体易给他们造成一种“自己还很年轻,还可以浪漫一番”的假象,于是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便像年轻人那样去追逐浪漫爱情了。另外,中年人面对青春年华的逝去,产生失落感与危机感,也是他们发生情感饥渴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婚姻心理专家建议,人到中年之后比年轻人更易受情感的伤害,冒家庭破碎的危险去寻求婚外情往往是得不偿失的,他们的爱情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因此,中年人应以提高精神生活为主,以平常心来应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假如能多参加文体活动和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扩大精神活动空间,便不易产生注意力过度集中于情欲的情况。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人常坐硬物易患毛病》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