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喝啥

2019-10-06 │ 老人养生喝啥 养生老人喝白酒

老人过节需做好三喝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如何进行不同人群的养生呢?养路上网站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老人过节需做好三喝,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春节将至,中老年人的饭局也多了起来,胃肠道负担也相对加重了。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伟提醒,春节期间,中老年人应坚持平时的健康饮食习惯,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暴饮暴食。另外,有一些养生健胃的方法也能帮助您消除宴会带来的油腻。

早晚饭喝粥:中老年人在这期间,早晚饭可适当喝粥,再配杂粮和蔬菜。煮粥时可加人参、生姜粥、山药、百合、芝麻、赤小豆、核桃等。陈伟建议,平时不爱喝粥的中老年人可以喝豆浆或牛奶。

午饭喝汤:饭前喝不同的汤,不仅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降低食欲。萝卜汤、冬瓜汤、番茄汤、海带汤和紫菜汤都是好选择。 晚上睡觉前喝牛奶豆浆:中医认为,牛奶具有“补虚益肾、生津润肺、益气养血”的作用;

晚上睡觉前1小时喝一杯牛奶,对节日期间忙碌的老人们,更有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豆浆有补虚损、润肠胃、清肺火、化痰的作用,而且它只含蛋白质、不含胆固醇,对于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非常有益。

ys630.coM延伸阅读

提醒:老人需防身体缺水


生理学研究表明,中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体内慢性缺水。这是因为中老年人血浆肾素和肾上腺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心钠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体内钠离子不断丢失,使人体对失水的口渴反应减低,平时饮水不足,而易致慢性脱水。

盛夏,因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更易发生缺水,往往造成许多严重危害,有时甚至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常见的有:

一、白内障人眼内的液体含量较高,在机体缺水时会发生生化改变,引起眼晶状体浑浊而致视力下降。资料表明,既往曾发生1次急性脱水的老年人,患白内障几率增高,曾有2次脱水者,白内障的发生率更高。

二、脑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过高是引起脑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血液黏稠除血脂异常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体内缺水。其中夜间失水最为严重,使血小板凝聚力和黏附力加强,因而清晨是脑血栓的发病高峰。

三、心律失常通过血液动力学监测,当血容量明显降低时,可诱发心房颤动,出现胸闷、头晕、乏力等表现。临床医生对这类病人曾采取电流电击复律,结果无效,而迅速静脉补液扩容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可见,失水是心律失常的祸根之一。

四、心肌梗塞由于全身血容量减少,心脏灌注下降,心肌缺血,心排血量降低,因而容易造成心肌损害,严重的可导致心肌梗塞。临床上,因急性腹泻导致心肌梗塞的例子时有可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五、体内有害物质蓄积慢性缺水,不仅使尿量减少,还使皮肤功能减退,汗腺分泌减少。这样就会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造成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使人体出现慢性中毒。这种慢性中毒的危害相当大,它可损害多个器官、多种组织,加速人体衰老。

因此,盛夏,中老年人体内保持足量的水分,对健康长寿十分重要。研究认为,水的摄入既要适量,更要适时,一般来讲,少量多次饮水比较好,清晨、睡前饮水效果更佳。

老人夏天需提防情感障碍


核心提示:在炎热的夏天,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理和行为异常,尤其是中老年人。为此,医学保健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夏天须防情感障碍。

中老年人夏季情感障碍症主要有三种症状:

1、情绪烦躁、思维紊乱、易激动、好发脾气、常因一些小事与入计较争吵。患者自觉内心燥热、头脑不清,不能静心思考问题,健忘。

2、心境低落,缺乏兴趣,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漠不关心,缺乏热情。心境在清晨较好,一到下午和晚上就变坏。

3、行为古怪,患者常固执地重复一些行为动作,如反复洗脸、洗手、洗澡,甚至也要他人这样干;否则就大发脾气、不吃饭、不睡觉。

中老年入的夏季情感障碍,主要是气温高、出汗多、睡眠不足、饮食不当所致。因为,在盛夏酷暑,老年入夜间睡眠缩短,食欲差,进食虽少,加上出汗多,体内的钙、镁、磷、钾、钠、锌、铁等电解质代谢发生紊乱,影响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而产生情绪、心境和行为等异常。

医学专家发现,当环境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日照时间过长时,中老年人发生情感障碍明显上升。为此,中老年人在夏季要注意午睡,补充睡眠时间;气温高时不进行剧烈运动,以防体能损耗;科学饮食,补充水分和钠盐,以防电解质代谢紊乱。

上班族每天需喝三种茶


上班族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平时在饮食上绝不能亏待自己,就连饮品也不可马虎,每天最好能喝上三种茶,对抗疲劳、缓解眼睛疲劳干涩,对便秘也很有好处。

上午一杯绿茶

绿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以及维生素C,不但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还能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绿茶中所含的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振奋精神。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推荐在上午饮用绿茶,以免影响睡觉。

下午一杯菊花茶

菊花有明目清肝的作用,或是在菊花茶中加入蜂蜜,都对解郁有帮助。

疲劳了,还可以来一杯枸杞茶。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其本身有甜味,可以像葡萄干一样作零食,对解决上班族眼睛干涩疲劳很有功效。有些人就干脆用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来喝,这样的搭配也算是完美。

晚上决明子茶

晚间一杯决明子茶决明子有清热、明目、补脑髓、益筋骨的作用,若有便秘的人还可以在晚饭后饮用,对治疗便秘很有效果。

八种药物老人服用需留心


以下八类药老年人要慎用.


激素类药物:老年人对因激素类药物引起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特别敏感,并且停药后也不能恢复。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服用激素类药物,极易引起骨质疏松,尤其不宜服用。


胃复安:又名灭吐灵,是治疗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常用药物,毒性较低,一般只有1%的病人出现毒副反应。但是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病人,服后易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急性阵发性肌张力障碍。不良反应表现十分复杂,发病时神态古怪多变、易被误认,故老年人不用为宜。


安定类药物:为临床常用药。小剂量有镇静抗焦虑作用。长期连续使用,即使是常用量,也会很快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并随之出现耐药性。有心动过缓、低血压、视物模糊、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的老年人应禁用。


氨茶碱:为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药物,对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粘膜充血水肿疗效显著。但有些老年人服用后可很快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烦躁呕吐、忧郁、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乱、血压骤然降低等。肌内注射时,可引起注射部位剧烈疼痛。静脉注射,则可能兴奋心脏,引起心律失常、惊厥直至死亡,故老年人宜慎用。


抗生素及抗酸药:据美国波士顿老年人营养研究中心报道,老年人若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和抗酸药,容易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故不宜长期服用这两类药物。


心得安:有低血压、心动过缓、哮喘、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宜服用。


苯巴比妥类药物: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及老年人容易产生毒性反应,表现为头晕头胀,步态不稳,反应迟钝,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


咳必清:咳必清有选择性地抑制呼吸中枢、局部麻醉和阿托品样作用。止咳作用明显,为强镇咳药。而强镇咳药不利于排痰,可致呼吸道大量痰液滞留,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继发感染,加重病情,不利病人康复,因此,多痰病人不宜服用。

老人饮茶需遵循六不原则


喝茶对于如今的很多人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上班喝喝茶既能保健又能享受一些休闲的时候,对于老人来说,一杯茶、一份报纸这是很惬意的晚年生活,而且喝茶还能提神、消除疲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喝茶应遵循下面这几个原则。

饭前饭后不饮。饭前饭后20分钟左右不宜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空腹饮茶甚至会引起心悸、头痛、眼花、心烦等“茶醉”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胃黏膜炎。正确的做法是:餐后一小时再喝茶,慢慢小口品饮,并续水两到三次。

量多不饮。大量液体进入血管,本身就会加重心脏负担,再加上茶中的咖啡碱、茶碱都是兴奋剂,会使人体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老人心脏功能较差,特别是有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的老年人,喝茶多,会产生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另外,大量饮用浓茶会稀释胃液,降低胃液的浓度,从而产生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胃不好的老人尤其要注意。

浓茶不饮。很多老人喜欢浓茶。但茶叶中含有鞣酸,鞣酸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因此,常喝浓茶会阻碍铁的吸收,尤其是缺铁性贫血的老人更要注意。相比淡茶,浓茶所含的咖啡因也容易过量,造成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建议每次泡茶量2克左右。

睡前不饮。茶有提神兴奋、利尿作用。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所以晚间不要喝茶,以免兴奋失眠、多尿,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2小时内就不宜再饮茶,口渴的话改为饮白开水。

隔夜不饮。饮茶以现泡现饮为好,茶水放久了不仅保健成分减弱,口感也会大打折扣。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还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变质,喝了对身体有害无益。因此切不可喝隔夜茶。

服药不饮。茶叶中的鞣质、茶碱,可以和某些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特别是老年朋友在服用催眠、镇静等药物以及和含铁补血药、酶制剂药、含蛋白质等药物时,不宜用茶水送药,以免影响药效。而中药人参、党参、元胡、曼陀罗、川牛膝、麻黄、钩藤、黄连等也不宜与茶水混饮。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以下几类老人不宜喝茶。茶能提高基础代谢率,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老年患者不应饮茶;茶里的鞣酸,能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等的吸收,患有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的人不宜饮茶;患有严重的动脉硬化、高血压的老人在病情不稳定时不要饮浓茶。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过节需做好三喝》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养生喝啥”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