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养生

2019-10-06 │ 老年人的养生 老年人养生

关注:老年人禁忌的危险动作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您是否正在关注不同人群的养生呢?请您阅读养路上网站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关注:老年人禁忌的危险动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年人年高体弱,腿脚不灵便,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禁忌一些危险动作。

・忌说话快速

老年人说话莫要高声大嗓、频率过快。应保持稳定的情绪,否则易使血压升高,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忌吃饭过快

有些老年人仍保持年轻时狼吞虎咽的进食习惯,不要忘记食物需细嚼才能有助消化,饭吃得急,还易噎着。

・忌站着穿裤

老人站着穿裤,这很危险。因老人骨质已疏松,一旦站不稳摔倒了,后果很糟。

・忌用力排便

老人常有便秘症,应按时排便,排便不顺时,应借助药物,不能硬排便。因人在排便时血压易升高,过分用力,会晕倒休克以至脑溢血,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忌过分仰脖

老人往往乐意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与人交谈,时间一长易压迫颈部动脉使血流不畅,易感到头晕、恶心,甚至会得半身不遂。

・忌猛然回头

老人走在街上,常遇熟人呼叫或听到异常声响,极易猛然回头。但因老人多有颈部骨质增生,颈骨急扭很易压迫血管,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出现眼黑摔倒。

・忌伸头进冰箱除霜

据有关调查发现,有些老人在为冰箱除霜时会发生头痛、晕眩、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现象。专家们断定这是由于寒冷造成血压骤升所致。如果除霜者再将头部伸入箱体内,只需3-5分钟,便会引起视网膜小动脉强烈收缩,由此发生视力模糊,甚至失明、高血压危象。

・忌久看电视

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明显减弱,其耐受力及应激力也相应下降。如看情节波动大、惊险的片子,会使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血液黏稠度增高,有的还可能发生意外。因此,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过久地观看电视节目。

・忌裤带过紧

老人裤带最好用松紧带,如果裤带太紧,易使下身血流不畅,尤其是肛门,因毛细血管多,供血不好易得痔疮。

扩展阅读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值得关注


随着人口的高龄化,患病率、残障率的上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问题更值得关注。

每天早上6点多,一个人居住的王老伯就会准时起床,到早市去逛逛。8点,他在附近小公园里和其他闲聊。11点,回到家中做午饭、睡午觉。15点,他去公园散步。16点,回到家中准备晚饭,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21点,准时上床睡觉……自从老伴去世后,他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而据了解,像王老伯这样的老人并不在少数,不少老人在面临养老问题时都有各自的难处。

孤寡老人难防老

虽然这几天天气明媚,家住里河新村79岁的田阿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现在几乎不能行动,生活要靠近70岁的弟媳妇照料,弟媳妇也一大把年纪了,照顾自己都成问题,还要照顾我……”由于田阿姨一生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而且身体残疾,一直以来,都是由70多岁高龄的弟弟和弟媳妇照顾着。“像我这样的三无老人,以后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70多岁老人很孤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物质生活而言,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很满意,但在精神生活上,许多70多岁的老人却常常觉得孤独。50至60岁之间的老人,生活中大多有配偶相伴,同时身体状况较好,可以四处活动,从工作岗位上下来后,他们对晚年惬意的生活还很陶醉。而70多岁的老人,配偶去世的增多,子女在老人的这个年龄段内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家庭上,很少跟父母在一起,因此老人孤独感相对较高。

老人不愿与子女同住

现一个人生活在彩香的朱阿姨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和女儿住,去年女儿买了房子,准备接她到新家,可是她就是舍不得原来的居住环境,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每次女儿将她接到新房后,她就会悄悄溜回原来的房子。记者了解到,很多老人不愿意跟子女一起生活,他们觉得,自己与子女的“生活规律不一致”,而且“兴趣不同”,就连看电视也很难看到一块去,宁愿自己住。而老人之所以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精神上的担忧是主要原因。老人不愿去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而且老人们也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愿受子女干扰。但这也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很多独居的老人由于身体原因,照顾自己却存在着一定的难处。

碍于面子不愿去敬老院

记者了解到,苏城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上大多选择了居家养老,很少有老人选择在托老机构养老。认为,在托老机构养老要好过居家养老。因为养老机构里养老设备齐全、结构合理,又有很多伙伴。可是多年来的传统观念,令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儿女不孝顺、不赡养老人,老人无处容身才会无奈选择敬老院。

面对亟待解决的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记者最近正在和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联系,期望他们能为更多的老年人搭起一个互相交流和互相照顾的平台,也为各类老人找到一个合理科学的养老方式,使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安乐的晚年。毕竟,善待今天的他们,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老年人白发染黑危险大


关于染发剂致癌的说法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临床上因为染发过敏的患者几乎每天都能遇到,相当常见,甚至有病人曾因染发而引发全身疾病最后导致死亡,而把白发染黑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因染发对健康造成危害。

专家表示,由于改变毛发颜色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因此对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化学染发剂的副作用,国内外并没有多少差别,因为染发引起过敏的病人在各家医院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而由此导致的白血病、皮肤癌及内脏肿瘤在临床上也很常见。 目前零售市场和专业美发机构用的基本是化学染发剂,天然纯植物的染发剂由于固色效果不理想,市场上基本上找不到。不少化学染发剂含有可能致癌的对苯二胺,用来给头发着色,而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的一个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

国外的研究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率都会增加。白发染黑危险更大,就染发致癌、引起过敏乃至死亡的过程看,越频繁染发、染发时化学试剂与头皮接触越密切,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大。

在染发致病的人群中,尤其是白发染黑引起过敏、癌症等各种疾病的情况更多见,而年轻人染成彩色的致病概率相对少一些,专家认为,这可能彩色染发时常常采取挑染、而且往往不接触到头发根部与头皮的结合部有关,因此染发剂对人体的损害也相对少。而中老年人白发染黑,往往时间相隔很短,就因为新发与染发的巨大色彩而要满头重染,皮肤年复一年地吸收着染发剂,加上自身的体质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更容易过敏、致癌。鉴于目前染发剂大多含有化学成分的现状,专家建议,尽量到专业美发店染发;理发店应对新顾客做皮试;选择半永久性染色剂;年轻人尽量选择局部染发和挑染;老人染发次数要相对少些。而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准备生育的夫妻、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则不建议染发。

老年人 白发染黑危险大


老太染发过敏死亡

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潘祥龙告诉记者,该院皮肤科曾接诊一位老太太,她因使用了儿子从日本带回来的染发剂,结果引起了过敏,最后全身糜烂导致死亡。

专家表示,由于改变毛发颜色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因此对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化学染发剂的副作用,国内外并没有多少差别,因为染发引起过敏的病人在各家医院几乎每天都能遇到,而由此导致的白血病、皮肤癌及内脏肿瘤在临床上也很常见。

目前零售市场和专业美发机构用的基本是化学染发剂,天然纯植物的染发剂由于固色效果不理想,市场上基本上找不到。不少化学染发剂含有可能致癌的对苯二胺,用来给头发着色,而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的一个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国外的研究显示,经常染发的人群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膀胱癌的发病率都会增加。

白发染黑危险更大

潘祥龙表示,就染发致癌、引起过敏乃至死亡的过程看,越频繁染发、染发时化学试剂与头皮接触越密切,对身体的危害就越大。所以,使用日本染发剂引发死亡的老太太,既是偶然的过敏,也是多年来频繁染发、致敏状态不断累积的必然。

在染发致病的人群中,尤其是白发染黑引起过敏、癌症等各种疾病的情况更多见,而年轻人染成彩色的致病概率相对少一些,专家认为,这可能彩色染发时常常采取挑染、而且往往不接触到头发根部与头皮的结合部有关,因此染发剂对人体的损害也相对少。而中老年人白发染黑,往往时间相隔很短,就因为新发与染发的巨大色彩而要满头重染,皮肤年复一年地吸收着染发剂,加上自身的体质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更容易过敏、致癌。

鉴于目前染发剂大多含有化学成分的现状,专家建议,尽量到专业美发店染发;理发店应对新顾客做皮试;选择半永久性染色剂;年轻人尽量选择局部染发和挑染;老人染发次数要相对少些。而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患者、准备生育的夫妻、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则不建议染发。

如何细心关注老年人抑郁症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人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达30%。

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心血管异常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无名疼痛

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使在同一天中,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

鉴于老年妇女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达25%,比老年男性高出许多,专家们重申,老年妇女防治抑郁症更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郁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响激素分泌的“非常时期”较男性多得多。而绝经期妇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则绝大多数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症状。要是当时未经科学、彻底治疗,往往又会拖成慢性抑郁症并在老年期反复发作,大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各国对抑郁症病因的研究,取得了共识:引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患者脑部分泌的失衡;抑郁症虽属“疑难病症”,但也绝非不治之症。包括老年抑郁症在内的抑郁症也能有效预防。

目前,每年都有10余种疗效明显的新药推向市场,一般服用后抑郁症状能减轻或消除。此外,药物治疗如再辅以心理治疗,效果往往更好。

专家们强调,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终结治疗。专家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继续服药一年,并坚持定期复诊。此外,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晚年生活丰富多样,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症状复发起积极作用。

自己应关注老年人的黄昏恋


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老年人口在不断地增加。随之而来的老年问题也多了起来,其中老年人恋爱和再婚的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近几年来,老年人再婚在我国已逐渐增多。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孤独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过上了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障碍,传统习俗对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态度,即很多现代的年青人,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有的认为独身老人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要结婚呢?难道还那么迷恋性生活吗?人们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再婚不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也是心理上的需求。

(一)再婚老人几种常见心理老年丧偶者,很想再找伴侣,他们认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难以照顾自己的生活。虽然,子女多的能够体贴和尊重他们,但两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子女的情感、行为以及多么周到的照顾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间那种时有的情感和行为。丧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难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琐事,也有不便让子女去做之处,何况性爱及情爱的伴恋就更不用说了。

对于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妇女,由于年轻时考虑子女尚小,其成长和教育等问题促使她们没有再嫁人。待辛辛苦苦把孩子抚养长大成家后,孩子们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对其母不加关心、照顾而要求再嫁。

有的老年人则是由于受子女虐待岐视渴望再婚。他们无法忍受子女对其冷淡、岐视、甚至仇视的生活,他们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寻找到新的伴侣,另找家庭温暖。

还有少数的独身老人是因为中青年期离婚后,由于当时要抚养教育子女,经济负担或其它原因,当时没有再婚,现在年岁大了,精神上没有寄托,生活上需要照顾,希望再婚。

(二)老年人再婚的障碍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恋爱和结婚常常会遇到种种的干涉和阻力,引起家庭纠纷,家庭关系紧张,甚至造成悲剧者,也屡有见闻。

通常造成老年人再婚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本身旧观念的障碍传统的观念把老年人再婚看成是不光彩的事。老年人本身受这些观念的影响也往往给自己泼凉水。怕再婚会引起别人的耻笑。他们认为对性欲冷淡才是高尚的,自己都这把年纪了,还谈什么恋爱。他们没有想到,老年人也是人,他有权利按自己的意志来自由地恋爱和结婚。

2.子女造成的障碍有许多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的反对。好不容易谈妥了的婚事、交往,就因为子女关过不了而被迫解除。老年人双方都有意,就是结合不了。小辈们把父母永远钉在了“父母”的位子上,而不是把他们看作同自己一样的人。他们根本没有为父母着想过,风烛残年的父母是单身孤零零地活着好呢,还是幸福地有意义地生活着好。

子女反对老年人再婚一般有几种理由,如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是因为晚辈对长辈不孝,长辈方会出此下策;会愧对已故的亲长;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因经济原因反对的占绝大多数。有积蓄的老年人再婚,受到子女干涉阻止的,比积蓄不多的老年人再婚要严重的多。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再婚,遭到子女的反对干涉就少些。

3.居住及经济条件造成的障碍在目前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增多的家庭人口,会影响现有的居住条件。此外,有些老人缺乏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收入。因而,造成老年人再婚障碍。必须健全社会性保障制度,同时,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消除这一障碍。

4.社会因素造成的障碍社会因素一方面指社会上舆论对老年人再婚的压力。有些人认为老年再婚是耻辱的。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再婚不符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有的老年人与年龄比自己轻的中年寡妇结婚,社会舆论的压力更大,高龄老人要求再婚,更是舆论哗然。另一方面,社会缺乏为老年人恋爱、结婚服务的咨询机构和专家。即使有不少婚姻介绍所,也大多数是面向年青人的。

(三)老年人再婚的效用老年期是丧失期,将失掉金钱、健康、配偶等。正因为如此,也是容易丧失生存意义的时期。老年人要生活得充实,其最根本的条件有:

(1)经济上的保障;

(2)身心健康;

(3)要有能够从心底里相互谅解的对话人;

(4)要有益于别人的工作及作用;

(5)能得到适当的性满足。

老年期的恋爱与结婚,在多数情况下,起着能使这些条件得以满足的作用。

所谓性,并不单纯意味着性欲的满足。从广义上来讲,老年期的性,就是满足相互认为还有必要的一种感情,使双方得到相互鼓励,增强团结,分享欢乐。进而使双方的情绪都得以满足,既能打消孤独感,又增添了自信心。

大量的事实证明,做好老年人的再婚工作,对社会,对家庭,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均是有益的,尤其是对鼓励、支持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完成未竟的业绩是不可缺少的,应当从法律上予以保护,从道义上给予支持。这样做不仅使希望再婚的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而且对整个社会也有多种好处:

1.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多数独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抚男育女,忙于家庭生活,担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

2.有利于抚育下一代。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目前我国的家庭多系双职工,夫妻早出晚归,对子女的抚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如果老年人再婚,不仅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而且他们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

3.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的负担。我国目前还不能把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的生活问题全部包下来。如果有条件的丧偶老人求偶结合,这样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归宿,可以减轻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负担。

4.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嫌弃和虐待遗弃老人行为的发生。

5.有利于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老年人是否再婚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家庭和社会只能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老年期恋爱、结婚是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无论是再婚还是独身,都应该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

一起关注老年人的营养保健


当人步入老年期后,生理机能开始衰退,如代谢减慢,腺体分泌减少,咀嚼、消化、吸收等能力降低,肌肉活动能力减弱,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等,从而易导致心血管疾病、新陈代谢与内分泌失调症、骨骼与关节疾病、便秘和肌肉萎缩等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种种改变,促使老年人的营养和饮食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必须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行。

老年期的营养需求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各种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特点,对于营养素的需求与成年期大不相同,因此必须供给符合老年人生理状况的各种营养素。根据老年人的体质特点,在饮食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是:减少热量供应、少吃糖和盐、多吃高蛋白质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补钙等。

・热能

通常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要比青壮年低10%-15%,再加上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所以能量消耗也少,因而热量供应也要适当降低。65岁以上者总热能供给应控制在1900-2400千卡。所以,老年人要保持身体健康结实,就不要摄入过多的热能,以免其转化成脂肪存于体内,过于肥胖者易患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这会影响人的寿命。

・蛋白质

老年人要保持生命活力,延缓衰老,蛋白质的供给必须充足,尤其应注意食物的用量和消化吸收率。蛋白质营养状况良好,还可以增强老年人抵御疾病的能力。老年人应多吃一点动物性食品,如肉、蛋、乳及豆制品,其蛋白质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并且数量充足、比例合适、易于消化、适于老年人食用。按照我国饮食情况,老年人蛋白质的需求量一般为每千克体重1克,占饮食总热量的12%-14%,如果食用量过多,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大米、面粉、杂粮中的淀粉和食糖是常见的碳水化合物。老年人的饮食中不宜含过多的蔗糖,因为它会促使血脂含量增高,对老年人健康不利,而且蔗糖除供给热量外,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若吃得过多,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平衡。果糖对老年人最为适宜,因此,老年人应适当摄入含果糖较多的各种水果和蜂蜜。

・脂肪

对老年人来说,摄入脂肪过多或过少都无益处,多则不易消化,对心血管、肝脏不利;少则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饮食分配。老年人每日脂肪摄入量应限制在总能量的20%-25%。应尽量给予含胆固醇较少而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多给予植物油和饱和脂肪酸少的瘦肉、鱼、禽等。尽量减少食用含胆固醇高的蛋黄、动物脑、肝脏和鱼等食物。

・水分

老年人应给予适量水分,一般每日饮水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为佳。为了给老年人补充水分,可适当的增加汤羹等食品,这些食品既助消化,又可补充水分。对于有大量饮水习惯的老年人,应适当减少饮水量,以免饮入过多水分,增加心、肾的负担。

・微量元素

多补充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奶类、虾皮、海带中含钙丰富;鱼、肉、蛋、奶、豆类中磷含量较高;动物肝脏、蛋黄、鱼及水产品中铁含量较多,可根据情况选用;海带、紫菜中钾、磺、铁的含量较多,对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有益。经常选用淡菜、海带、蘑菇、花生、核桃、芝麻等则可增加必需的微量元素锌、硒、铜等的摄入量,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维生素

老年人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对维持老年人健康、增强抵抗力、促进食欲与延缓衰老有重要作用。多吃新鲜的有色叶菜或水果,每天可食物部分粗粮;此外,鱼、豆类和瘦肉能供给优质蛋白及维生素b2等。但是,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和特点,有些维生素的摄入量较难达到标准,如维生素a、维生素b2等,可以考虑除饮食外,补充一定数量的维生素制剂。但要注意,补充维生素时,对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用量不能过大,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老年期的饮食结构

一般应包括五谷杂粮、豆类、鱼类、蛋类、奶类、海产品类、蔬菜和水果等,要注意每日食物品种的搭配和花样的更新,防止老年人因食品单调而偏食。在品种搭配时,既要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和各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宜,又要注意适合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使其易于消化吸收,形成适合老年人的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

在我国的饮食传统中有喜爱吃带馅食品的习惯,据营养专家研究,老年人常吃带馅的食品,如包子、饺子、馄饨等,既能增加营养,又有益于身体健康。带馅食品是由多样化食品(包括肉类、鱼类、虾类、豆类、蛋类、蔬菜及调味品等)组成的,既能防止食物品种单调,又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带馅食品都是经过精细加工的,既有利于消化吸收、增进食欲,又适合咀嚼功能弱的老人。带馅食品中的蔬菜大多含有大量纤维素,有增加胃肠蠕动的作用,这对通便、降低血脂和血糖,防治动脉硬化及预防癌症都有益处。

老年期的饮食原则

良好的饮食营养是老年人延年益寿的法宝,不仅可以延缓老化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几率。

要做好老年人的饮食,就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通过改善饮食营养,增强老年人的体质。老年人在日常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少食多餐

老年人进餐应定时、定量,防止“饥一顿、饱一顿”或暴饮暴食。高龄老人应少吃多餐,以防止肥胖症的发生。

・软食为主

有些老年人牙齿松动或脱落,消化功能减退,故应以易咀嚼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牛奶、豆浆、稠稀饭、馄饨等。要少吃油炸食品和干硬食品,如油饼、火烧等。

・多素菜、少油腻

新鲜蔬菜中含有老年人所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油腻食物不仅不易于消化,而且所含脂肪高。为防止老年人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最好不食油腻食物。

・多淡食、少过咸

老年人吃菜不要过咸,以免加重肾脏负担,还能防止高血压等症。

・饮食尽量多样化

老年人不应偏食,否则将会因某种营养缺乏而导致患病。

・饮食要热

老年人胃口多喜暖怕凉,故应食热食,不可过多食用冷、凉的食物。

・适量饮茶、切勿吸烟

适当饮茶能增强血管弹性和渗透性,还能防止高血压。但茶不宜过浓,以防失眠。老年人往往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因此还须忌烟。

老年人慎吃的五类食品

油炸类

老年人味觉明显减退,因此都喜欢吃油炸类味道香浓的食品。但是,这类食品含脂肪量过高,一次食入较多的高脂肪食物,胃肠道难以承受,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易诱发胆、胰疾患的复发或加重。另外,油炸食物产热量高,老年人常吃可导致体内热能过剩,导致肥胖,对健康不利。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常食油炸的食品,可增加患癌症的危险性,因为多次使用的油里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

熏烤类

食物在熏烤过程中,可产生某些致癌物质。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如果经常食用熏烤类食品,则会增加患癌的可能性,特别是患胃癌的危险性。

腌渍类

腌渍食品一般含盐量高、维生素含量低(维生素c在腌渍过程中大多被破坏),不适合老年人食用。特别是一些卫生设施较差、操作不正规的加工厂所生产的腌渍食品,更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使老年人食用后引起胃肠道疾病。

酱制品

包括酱油和各种酱菜,它们普遍含盐量极高。老年人常食这类食品,实际上就不自觉地多摄取了盐类,从而加重了心血管和肾脏的负担,对健康十分不利。

冰镇类

在炎热的夏天,老年人有时也吃一些冷饮和冷食,其实这是很不好的。因为冰镇食品入胃后,会导致胃液分泌下降,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甚至会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对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尤为不利。因此,老年人应尽可能不吃冷食和冷饮。

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支配的,行为是人心理的外部表现。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老人由于社会心理因素而影响健康的占其中的1/3还多,这些因素的产生与其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老人们离退休后从社会走向家庭,生活也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社会活动的范围也相对缩小,从而出现了心理健康失衡和抑郁状态。

老人在休闲时常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的“心病”,尤其是儿孙们上班或上学后,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自守家门,忧郁之情就更难以排解。此时若邀上几位知己朋友,海阔天空地“侃”上一阵子,老人的精神状态可大为改观。

“话疗”可健脑养神

聊天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家长里短;大到国家政治时事和社会新闻,小到凡人琐事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聊天时,老人既可缅怀留恋风光的过去,又可憧憬幸福的晚年,还可畅谈交流饮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经验体会,从“话疗”中消除了“心病”,增长知识,获得信息,真是领略真情在人间,体会趣味哲理在百事。聊天也有助于老人思考,防止患老年痴呆症等。

“话疗”可消除寂寞愁苦

一旦有空闲,就可到左邻右舍或老朋友家里坐坐,侃侃“海阔天空”,倾诉“肺腑之言”,能将忧愁苦闷抛至九霄云外。如此会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调节情绪宽阔胸怀,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大有好处。

对于晚辈,孝敬老人,赡养老人,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赡养和生活上的照顾,而且还包括精神上的安慰,这往往比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子教父心宽”。子女们也应像歌里唱的那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儿女们的孝心,使老人们感到精神上得到安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老人的身心健康长寿,便是老人和晚辈们的同喜共福。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关注:老年人禁忌的危险动作》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的养生”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