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养生煲汤做

2019-10-10 │ 男性养生煲汤做 跟着季节做养生汤

孩子盗汗不慌张 泥鳅做汤试试看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正确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盗汗不慌张 泥鳅做汤试试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症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众所周知,“盗”有偷盗的意思,这个名词的解释听来颇有一些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症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地泄出来。


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小儿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人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得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汗。


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拘楼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拘楼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小儿常见的盗汗形式一般都是生理性小儿盗汗以及缺钙引起的盗汗,对于这两种盗汗,建议家长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给孩子治疗,泥鳅塘就是一种很好的食疗方法。


制作泥鳅鱼汤的方法和我们平时做鱼汤的方法没有差别。取泥鳅一条,重量在200——500克左右,用温水洗去鱼体黏液,去头尾、内脏;上锅加适量菜油,油热之后放鱼煎至金黄色,然后加适量的清水,小火慢熬至约有半碗汤,放少许食盐,关火即可。最后给孩子喝汤吃肉。

ys630.coM延伸阅读

有了米醋金银花 咽喉发炎不慌张


咽喉病是一种小病,它不会致死,但是它却常常干扰你。喉咙发痒、有痰、痛、肿。小病虽小,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工作质量,让人经常处于不适中。


江明月是某中学的数学教师,平日里说话音量不大,轻声细语,但是为了能让自己班上50多个学生个个都听得清楚,只好放大音量,几乎每天都是扯着嗓子在喊。有时候,赶上一天要上四节课,一天下来,嗓子就像冒火一样,每天不是嘴里含着含片,就是捧着一大瓶用胖大海泡的水喝。几年下来,不但嗓子沙哑,而且经常感到咽喉干燥.有时还咳嗽不止。

后来她无意间得到一个治疗咽炎的偏方,没想到竟然有良好的效果。


这个偏方取材很简单,主要是米醋和金银花。具体的做法是:准备米醋15克,加水30克,煮沸后再加入金银花5克,桔梗2克,共煮三四分钟,滤出药液后,取生鸡蛋1个,打一小孔,倒出蛋清,注入醋药汁搅匀,放在火上熬成膏状,食时用筷子挑一小块入口,每隔20分钟含化一次。因为材料都是家常的,所以找起来容易也很实用,咽者患者不妨一试。

此方中,米醋是家庭常备的,金银花、桔梗各药店有售。金银花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亦能解菌毒,但脾胃虚寒和气虚体弱者不宜使用。日常生活中以金银花泡水代茶喝,可治疗咽喉肿痛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方法为:取金银花15克,煎水代茶或泡茶饮用,每日1剂。


这款偏方可以说是频繁用嗓的特殊职业者的法宝。平日里需要频繁使用嗓子的人,因为用嗓过度,声带得不到休息,喝水又少,很容易造成声带慢性疲劳,出现充血、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这些情况会导致其声音嘶哑,说话不能大声出声等现象。平时应当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如何调理盗汗 试试这些方法


应该如何缓解盗汗的问题呢,盗汗是一种气虚体质所拥有的一种表现,如果是气血体质所导致的盗汗的话,要注意补气血,缓解气血虚弱的问题哦。如何调理盗汗的呢?下面的这些食物可以试试,经常吃的话可以有很好的调理的作用和效果的哦。

(5)鲢鱼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温中益气。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泽肤。故气虚者宜食。鲢鱼可以有补气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足脾胃不和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和效果。

(6)鳝鱼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吃鳝鱼可以有滋补的作用,对于提高体质补气有好处,还可以强身健体。

(7)鳜鱼俗称桂鱼。可以补气血,益脾胃。《日华子本草》云:鳜鱼益气。《开宝本草》认为益气力,令人肥健。尤以气虚兼脾虚者最宜。

(8)大枣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大枣可以补血,而且也可以有温补的作用,对于增强免疫力有一定的好处哦。

(9)樱桃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如何缓解盗汗的问题,上面的这些食物对于气血体质导致的盗汗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这些食物可以有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对于滋阴补气血有好处,还可以提高体质的哦,大家可以经常吃的这样的食物,对健康是有好处的呢。


按摩穴位可以缓解孩子盗汗


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多、饮用热饮、运动奔走之后都会引起出汗量增加,这属于正常现象。感冒生病之后,身体也会出汗,这是在驭赶邪气,帮助身体恢复正常。引起多汗的常见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风湿病、低血糖等,我们在治疗前应首先明确有无这些疾病,然后再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同样是出汗过多,中医又把它分成自汗和盗汗两种。如果什么原因也没有,大白天就不停地出汗,稍微一动,就汗如雨下,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自汗”。盗汗是晚上睡着以后出汗量多,等醒来了汗就不出了。中医认为,自汗一般是由于气虚引起的。气虚的话,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就失去了防御作用,汗液外泄,所以汗多。盗汗一般是由于阴虚引起的。阴虚则内热,迫使身体里而的津液蒸腾于外,所以就表现出来多汗。

气虚是自汗的常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还有一种引起自汗的原因叫做“营卫不和”,表现出来就是多汗、怕风、周身酸楚、时冷时热,也可能就是半个身体或者身体局部出汗,一般年老体弱的人多见。这种情况在治疗时要调和营卫,主要是取膀胱经和督脉的穴位,比如肺俞、风池、风府、大椎、脾俞这些穴位来按摩。


捏脊法也可以用来治疗自汗。这是因为捏脊法可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使阴阳保持平衡,自然也就可以益气、固表、止汗。

如果生病很久了,已经出现了神疲乏力的症状,说明气虚已经很明显了,这时就应该增加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等,促进身体恢复。

盗汗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阴虚火旺,除盗汗之外,一般还会有心烦失眠、两颧发红、手脚心热、下午潮热、口渴、想喝水、小便黄、大便干等伴随症状。既然是由阴虚火旺引起的,治疗就要以滋阴降火来达到止汗的目的。选取然谷、中府、涌泉、太溪、照海等穴位,每天早晚按摩,按摩时最好令穴位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或者感觉有气传导的感觉,这样效果会更好。这样的患者平时适合用生地、麦冬、五味子、党参、百合等来泡水喝,代替茶水,频频饮用。


还有一种盗汗的原因也比较常见,那就是身体里的湿热太重了,除了盗汗之外,还可能有面色红赤,烦躁,口苦,小便黄,眼睛巩膜黄,甚至连出汗都是黄的。这时治疗,就要清利湿热。湿热邪气的产生一般和脾胃肝胆有关,所以在按摩的时候也要选择这几条经脉上面的穴位,比如阳陵泉、阴陵泉、丰隆、条口、三阴交、内庭等。

需要注意的是,出汗的时候,我们的毛孔都是张开的,这时候很容易感受外邪。所以,自汗和盗汗的患者都应该注意避风寒,以防感冒。如果出了汗,一定要及时把皮肤擦干,以免寒气侵入,造成身体不适。

小儿盗汗怎么办 这些中医方试试


小儿出现盗汗,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但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担心,一察觉到孩子的不适症状就急于求医问药,其实,对于生理性盗汗中医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


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C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两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分和盐分,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有一个刚刚19个月的宝宝,特别瘦,鼻梁和嘴周围发青。这个宝宝出生时3千克,是自然产,大便每天6一7遍。到了3个半月时吃了婴儿素,稍微好转。7一8个月时诊断出佝偻病,打了两针钙针。现在孩子19个月,黄瘦挑食,晚上盗汗严重,早上醒来的时候身下床单都湿了,家长对孩子的情况很着急,但是又不想再给孩子打钙针了,想用中医调一下。但到底该怎么调治呢?


依据孩子的症状不难判断,这个孩子的病属于阴虚的盗汗。中医有句话,叫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盗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偷偷出的汗,而不是在醒着的时候“明目张胆”出来的汗。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三法齐用的调治方:

主要疗法选择以拔罐加艾灸法。一般选取神阙、涌泉、大椎、肺俞、膏盲俞、脾俞。令宝宝俯卧暴露背腰部,取小罐拔于患儿的大椎、肺俞、膏盲俞、脾俞上,留罐各3一5分钟:起罐后把宝宝翻身到印卧位,取清艾条,温和灸神阙、涌泉穴位处,艾条点燃端与施灸局部皮肤的距离以5一15厘米为佳,以能忍受的温度为度,每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神阙、大椎两穴每日采用同样方法艾灸,涌泉、肺俞、膏忙俞、脾俞四对穴左右隔日交替施灸。


其次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选择五倍子9克,肉桂9克,打成粉末,用醋调匀,敷涌泉穴,每天更换1贴。这个方法对于补益孩子的虚证十分有效,而且不会有副作用。

最后可以再辅助以捏脊,揉腹和点按足三里,每天1——2次,则效果会更好。捏脊法为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揉腹和点按足三里以宝宝舒服的方式为宜,不拘方式。

三种疗法联合应用可同时改善挑食和盗汗,从整体出发调节孩子的免疫功能,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孩子厌食 试试山药内金粥


厌食是儿童摄食行为异常的一种表现,各年龄段孩子均可发生,其中以学龄前儿童较多。从生理特点来看,孩子不喜欢吃饭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实证,即由于他们不知饥饱,食无节制,导致饮食内停;二是脾虚,因为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厌食、挑食。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建议家长可为孩子熬煮山药内金粥食用。

原料: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鸡内金研成细末;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再加入米、山药末、鸡内金末共煮粥,熟后加适量白糖调味即可,佐餐食。

点评:山药是甘平之品,可健脾益气;鸡内金能健胃消食、开胃消滞。两者合用,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的作用。同时,山药和内金性味平和,亦养亦消,对小儿饮食停滞和脾胃虚弱都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中医认为个体有异,应辨证施治。本版诸方仅供参考,不能代替医生诊疗。如应用,务必参考医生意见。

巧妙用姜小病不慌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大夫开药方。常吃生姜,不怕风霜。生活中的姜除用作调味剂、小食品外,在保健方面也显示出它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姜丝催我早入眠

作为一个教书匠,多年来,我的睡眠机制一直较为脆弱。工作或生活中一有点小波澜便令我辗转反侧,直到下半夜还难以入睡,这使我对安定产生了依赖。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对安定敏感性越来越差,服用剂量也越来越大,且总觉得次日上午打不起精神。后来,经一位老友提示,开始改用毫无副作用的姜丝来解决失眠的问题,结果疗效明显。

方法 每日睡前取一大块鲜姜,洗净后切成细丝,将其放入不加盖的小盒中,然后放在枕边。躺下后,姜丝在枕边沁香扑鼻,渐渐在大脑中转化为一种安逸感,绷紧的心绪便很快松弛下来,随之安然入睡。第二天,可以把用过的姜丝风干后积存起来,到时用热水将其与红枣一同冲泡,再加点蜂蜜饮用,也不失为一种养生饮品。

姜片帮我治便秘

有段时间,便秘折腾得我很烦恼。为此,我服过不少相关药品,果导片、芦荟胶囊等,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一停药便秘就又找上门来。后来,一位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个小偏方,别说,还真管用。

方法 将一块完整的新砖头洗净风干后,置于煤气灶上,以文火将其慢慢加热,然后把切好了的姜片放在砖的表面,铺满为止,再在姜片上盖一层清洁的纱布,闭火后,戴手套将其搬到坐便器盖上,当然底部要有铺垫物。随后便坐在上面15-20分钟,每日两次。此种方法我坚持了2个月,现在,便秘现象一点都没有了。

热姜擦脸能祛老年斑

老年人的体表,尤其是面部总布满一些斑斑点点,俗称老年斑,这是体内自由基作用的结果。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生姜是除锈高手,其中姜辣素有很强的抗衰老功效,甚至比维生素E的抗衰老能力还强,可防止或减少脂褐素沉积。

方法 取生姜一块,鲜者为佳,用刀斜向切出断面,尽可能使断面面积最大,用断面在老年斑部位用力擦拭,以局部皮肤感觉微温为佳。如果在擦拭前将生姜的切面用火烧一下,或者用微波炉加热1分钟,擦拭效果会更佳。注意生姜温度不能太高,防止烫伤,每天2-3次,坚持擦拭效果更好。

除了外用以外,还可以配合内服生姜水。将生姜泡在红茶或者蜂蜜水中饮用。特别注意的是,此法只可用于颜色偏暗的老年斑,即虚证引起的。如果老年斑颜色偏红,则属于火旺的类型,就不适宜。

虽说生姜对人体有益,但是不可多食,因为生姜辛辣,凡阴虚内热、热病、疮疡、痔疾者忌之。实际上,即使无内热之人,如果过量久食,也会蕴热生病。

如何治疗盗汗 试试以下六种药膳


教您六种防治盗汗的药膳,供盗汗患者选用。

1、黑豆浮麦汤

材料: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

用法: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

2、黄芪二蜜饮

材料: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

用法: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

3、百合莲子饮

材料: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

用法: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

4、参苓粥

材料: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盐、味精适量。

用法: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 剂。

5、银耳红枣汤

材料: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

用法: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

6、龙眼人参饮

材料: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

用法: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

酸枣仁汤治心悸盗汗


【组成】酸枣仁15克、甘草6克、知母6克、茯苓12克、川芎6克。

【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脉弦或细数等证。

【正文】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方解:本方证乃肝血不足、阴虚内热所致。方中酸枣仁养血安神为主;茯苓宁心安神,川芎调血养肝,知母清热除烦,甘草泻火缓急,俱为辅。用于上述诸证,可使肝血足,烦热平,心神定而安眠。

【临床应用】

1.本方主要用治肝血不足,虚火内扰心神之虚烦不眠证。若时而惊醒、心悸多梦、舌淡脉弦细,属心胆虚者,可用本方加党参、龙齿以益气镇惊。

2.神经衰弱而见烦燥失眠等证,属肝血不足,虚火内扰者,配合旱莲草,女贞子或加白芍、生地以养阴清热;盗汗甚者可加柏子仁、五味子以安神敛汗;心悸甚者可加龙齿以镇惊。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