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立春的习俗
1、江西立春的习俗之迎春
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野外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迎春活动一般都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前拥后挤,威风无比。
2、江西立春的习俗之打春牛
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3、江西立春的习俗之春台戏
各地民间举行种种娱乐活动,用以迎接春气,预兆丰牵。人们在开旷之处搭台,聚资请戏班表演,祈福农祥,称为春台戏‘卖春困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随睡,易于徽惰。儿童于立春当日应特别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薯》之诗:“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此外,还有《岁首书事》,“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4、江西立春的习俗之行冠礼
冠礼是礼仪的开始,不可不恭敬谨慎。在古代,男子二十而冠,表示有了成人的资格。可以结婚,也可以人仕。至于民间风俗,男子到了十五岁,在岁首、清明、冬至,都可以举行冠礼,拜天地宗祠以及君长。为了方便的缘故,已经到了适婚年龄,并且即将成婚的,也可以在婚礼吉期同时举行冠礼。故亦可在立春日举行冠礼,取意三阳开泰,万象更新,也寄托了对青年男子勇猛进取的美好祝愿。
立春时节养生的方法
1、晚睡早起精神足,防病首先要防风。
春季养生首先倡导的是晚睡(晚上11点之前上床入睡)早起(可比冬季起得早一些)。
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习尚为主令。《黄帝内经》载:“风者,百病之始也。”这是由于其他几种邪气(如寒邪、热邪、湿邪等)都是借助于风邪侵入人体的。风邪能经过进犯体表使毛孔打开而进入人体,特别是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如背部、头部、上肢等。假如风邪侵袭人体表面,会引起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等;侵袭到头部,会使人头痛,整天发困;侵袭到关节上,会引发关节疼痛;侵袭到肌肉里,会导致肌肉酸痛等。所以,春季要留意保暖、防风。
2、春天生气易伤肝,发怒不超3分钟。
肝阳、肝火在春季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求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使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假如生气了,要学会息怒,即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
立春时节的禁忌有哪些
1、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2、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有,一年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立春之日莫搬迁。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江西小年的习俗
1、江西小年会开财门和关财门
吃过团圆饭,就开始娱乐,但不能过12点,到了12点就得把大门关了,并放一挂鞭炮,这叫关财门,然后休息。初一一大早就要开大门放鞭炮,这叫开财门。夜间如发现有老鼠,千万不能打,那是财神爷。
2、江西小年会看城南龙灯
作为民间喜庆文化的代表,城南村舞龙灯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城南最早舞的是板凳龙,龙身由数百条板凳相连,每条板凳上都扎着两盏可点蜡烛的花灯,花灯上贴有人物、鸟兽、花草、虫鱼等剪纸图案,整个桥灯可分可合,连接形成几百米的长龙,气势磅礴。南昌城南龙灯在2008年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3、江西小年会杀年猪和吃隔岁
在婺源,杀头年猪才算过年。热情的婺源村民有谁家在杀年猪,就会延请亲朋友好友前来喝酒助兴品尝“杀猪饭”,屠夫先将一碗猪血泼在门上,然后开膛。其热闹非凡不亚于年夜饭。到了除夕的中午,婺源习惯上吃“米糊”,用豆腐、豆芽、干豆角、鸡杂、腌菜等糊起来。除夕晚上的团圆餐很讲究的,一家人祭祖过后,照例放串鞭炮,热热闹闹地就餐,年夜饭的夜传统名菜,肉果(肉圆子)、鱼、青菜等,秋口人称“年夜饭”为“吃隔岁”。
小年的来历是什么
传说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经常给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人间的坏话。在很短的时间内,玉皇大帝就收到了他的很多张密报,说人间要谋反天庭。
玉帝看后大怒,立即召见三尸神,命他把说玉帝坏话的人家墙上写上他们的罪行,再让蜘蛛结张大网,挂在屋檐下。玉帝又命王灵官除夕之夜下界,凡见到三尸神做了记号的人家,就满门抄斩。三尸神见阴谋将要得逞,自己可以独占美好的人间了,就飞快下凡,将每户人家的墙上都做了记号。
灶君发现了三尸神的阴谋,急忙找来各家的灶王爷商量对策:从送灶之日起,在除夕前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王灵官大年夜奉旨下界察看时,发现家家户户都很干净,没有任何标记,百姓安分守己,辛勤劳动。玉帝从王灵官和灶君嘴里得知三尸神冤枉好人,怒火万丈,将三尸神永押于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君受到大家的拥戴,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祭灶,二十四扫尘也随之成为民间的习俗。
小年有什么禁忌
1、农历12月24日:俗称“过小年”,这一天民间开始打扫房子准备过大年,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建议这天大家可以打扫一下房间。
2、灶糖不宜多吃,过小年要吃灶糖,糖尿病患者宜少吃。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由于灶糖的糖分太多,糖尿病患者宜少吃为妙。
3、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在农历12月25日这一天,台湾是忌讨债的。小年后的几天,农村都会蒸馒头准备过年,但是不宜施舍给他人,因为这些馒头是要先用来祭祖祭天的。
冬至的习俗
1、冬至的习俗之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2、冬至的习俗之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冬至的习俗之祭祖
在民间,有于冬至日祭祖的习俗。冬至祭祖之礼与元旦祭祖相同。在祭祖的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古时流传有向老人敬献鞋袜的习俗,此习俗现代仍然十分流行。闽台有俗谚“冬至大过年,唔(“不”的意思)返无祖宗”,所有外出谋生的人都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过年,表示年终有归宿。
在广东潮汕地区,冬至这日要备齐三牲和果品,去祠堂祭祀祖先,此后家人围桌共食,祭拜通常要在中午前完成,午餐家人聚会。但在饶平之海山沿海地区,则会赶在渔民出海捕鱼前,清晨来祭祖,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归来。而在广东惠安,冬至节除了祭祖,还有清明节相同的一些习俗,如冬至日前后十天内上山扫墓献钱,修坟迁地也没有忌讳。
冬至进补中医药方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神(又称“四臣”):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四物:当归、川芎、芍药、地黄。
4、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等。烹调方法:将准备好的汉药,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壶内。接着准备家禽(鸡、鸭)或野禽(雉鸡、斑鸠等),还有猪脚(肘子)、猪肚、腰子、鳗鱼、鳖等,经过处理后再放入大壶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仅使用酒来慢慢炖煮。
煮好的补冬品,有效成分会渗出于汤中,肉里的软骨会松软到入口即化,汉药独特的味道则会满室生香。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讲,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能较好地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冬至吃什么食物好
麻糍
浙江金华一带有冬至吃麻糍的风俗,麻糍也是闽南、江西传统的汉族名点,春节等传统节日食俗,历史悠久,备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汤圆
汤圆本是汉族元宵节的团圆食俗,但在广东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把冬至当作团圆节,有吃汤圆的习俗。
馄饨
冬至养生吃馄饨,馄饨原来是北方盛行的一种食物,但现在南方人们也喜欢冬至吃馄饨。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冬食馄饨,有利于寒冷季节热能的储蓄。
点击图片进入>>
1、冬至一般需要祭祀祭祖,像家人团聚在一起先拜拜祖先再吃团圆饭,还要到坟墓前挂纸,俗称“挂冬”。
2、最为突出的是冬至的饮食习俗,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意思为北方吃饺子,南方煮汤圆。
北方之所以有吃馄饨的习俗是因为一个关于匈奴的传说,因为当时匈奴首领名字与馄饨音相似,北方百姓受其骚扰甚多,百姓恨他,于是有了这一在冬至这个祈求团圆平安的节日吃馄饨,希望能避开匈奴干扰的习俗。另外北方还有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于是后人仿效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而在南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当然饺子和汤圆也是南方庆祝冬至必不可少的习俗,还有“冬至丸”即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众人环锅而食,称之“围炉”。
3、另外还有贺礼(拜贺、送寒衣)、数九的习俗,所谓的数九就是冬九九,一般认为从冬至日起数到九九八十一日,天气就暖和了。
点击图片进入>>
1、狗肉炖萝卜:
[配料] 白萝卜500克,狗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 白萝卜、狗肉洗净切块备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狗肉入锅,开锅后5、6分钟捞出狗肉,水倒掉,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狗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既符合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又能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点击图片进入>>
2、北京馄饨:
[配料]皮子,肉馅,蛋2个,香菇,木耳,青菜,香油,盐,鸡精,白胡椒,芝麻,海苔
[做法] 把香菇和木耳也切碎,加入肉馅,又打了两个蛋进去,据说这样可以让馅来的嫩一点,加料拌好后锅里把肉馅炒至八九成熟,关火;青菜要剁碎,我刀工不好,而且美国的长柄刀也不好使,所以我就用搅拌机招呼了一下,青菜搅碎后拌入肉馅,然后开始包;下了馄饨,准备好汤料。我的汤料太简单了,就是香油、少许盐、鸡精、白胡椒,然后把下好的馄饨连锅里的水一起倒入碗里,最后再洒点芝麻海苔碎。
点击图片进入>>
3、红豆糯米饭:
[配料]红豆,糯米,瘦肉,姜,酱油,盐
[做法]热水泡软红豆,姜瘦肉切小,加入盐,酱油腌制,锅内烧热油把肉倒进炒两分钟,然后把糯米洗好,最后就是把泡好的红豆和炒好的瘦肉倒入加水一起煲。
点击图片进入>>
4、汤圆:
[配料] 熟黑芝麻、熟花生、核桃、蜂蜜、橄榄油、糯米粉。
[做法]将熟黑芝麻、熟花生、核桃全部发成粉,加入蜂蜜,橄榄油,团成小丸子备用,接着用温水和糯米粉,等它差不多成团时去下一块,水烧开,讲那团面放里面煮至浮起,捞出,将煮好的面与其他剩余的面混合,揉成面团,加盖保鲜膜省面15分钟,将面团分成若干小份,取一份按成面皮狀,包入馅料,最好将其包住收口,滚圆即可开煮。
上海冬至的习俗
1、上海冬至习俗:祭祖扫墓
上海人过冬至还有祭祖扫墓的习俗。旧时上海人在赤冬至喝甜米酒,吃花糕、糯米粉汤圆之前,还要在桌子上把肉块垒起来祭奠祖宗。有点类似于清明,只不过清明时节,在上海是要吃青团的。也许每逢祭奠祖宗的时候,便会和鬼联系起来,于是便要人们早点回家了上海人还说,冬至时候晚上要早些回家,因为什么小鬼的会出来活动。
2、上海冬至习俗吃什么:汤圆
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而上海属南方,冬至吃汤圆。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大家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
3、上海冬至的习俗:甜白酒
甜白酒为醪糟的一种,是常州着名特产,其以大米、玉米、粟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用清水浸泡或煮熟,再蒸透后,撒上甜酒曲,淋少许凉水,搅拌均匀,放置在温暖干燥处。夏季,l-2天即可成甜白酒;冬天,约需3-5天即成甜白酒。甜白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4、上海冬至的习俗:花糕
旧时上海人在冬至的家宴上,除了新酿的甜白酒、汤圆外,新蒸的花糕也是必不可少的节令食物。花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冬至能同房吗
中国传统的观念,把男女分归为阳、阴,男归阳,女归阴。男女交合方可繁衍后代,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然而,男女交合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否则,阴阳不调,不但不能有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患来。所以男女行房事也要有阴阳时日方面的禁忌。
古时,人们认为冬至阳气尚微,夏至阴气尚微,如草木萌生,易于伤伐,阴阳不能调和,虽说指的是自然界里的阴阳二气,也怕感染了男女体内的血气精神,这时候行房事恐怕不能配合节气而走泄了精血,导致神气疲乏,引来祸灾。
在过去,房事一直是远古的禁忌,人们避忌谈论,而族群的生殖繁衍又是重要之事,因此这些禁忌之说也就在小范围内的经验归结中流传了下来。不管它们正确与否,事实上这些禁忌总体上说,在形成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貌方面和促使其发展至今的过程中都是起了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因此冬至到底能否同房,则看个人意愿和想法,并没有太多强制的规定约束。
冬至上坟的讲究和禁忌
1、因为是祭祖,所以是难免会去一些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最好是依据常走的路线行走为好,勿要在偏僻的地方踏青,一来是安全问题,再者是易粘惹邪气。
2、对走路中或站立时遇到的坟,要有恭敬之心,勿用脚去碰墓碑,在这样的场所要多有严肃庄重的态度,其他相邻的墓碑前面不要随意触碰占据。
3、祖先的墓地,必定要好好清理杂草,添上松土,扫除墓前杂物,清洗墓碑。心中可默念,寄望九泉之下的先辈保佑后代富贵昌盛。
4、扫墓的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刚亮或是傍晚时分或太阳将下时,都不可以扫墓,因为此时抵抗力最弱,不利扫墓人,一般是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间为好。
5、去扫墓的人,如果是身体虚弱或病中或是额头发黑,则表示时运较低,若能不去扫墓最好;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或玉佛等护身符。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