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猪肉的养生做法

2019-10-12 │ 春季猪肉的养生做法 养生的常识大全

猪肉的吃法大全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日常生活中关于养生保健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猪肉的吃法大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按着烹调的需要,猪肉除去头、蹄(爪)、尾外,一般分为以下14个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颈肉,呈条形,肥瘦相同,韧性强。适于做香酥肉、叉烧肉、肉馅等。

2、鹰嘴位于血脖后、前腿骨上部的一块方形肉。肉质细嫩,前半部适于做酥肉,切肉丝、肉片,后半部适于做樱桃肉、过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于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着扇形骨),质老筋多。适于焖、炖、酱、红烧等。

4、里脊又称小里脊。位于腰子到分水骨之间的一长条肉,一头稍细,肉色发红。这块肉是猪瘦肉中最嫩的一块,适于熘、炒、炸等。

5、通脊又称外脊。位于脊椎骨外与脊椎骨平行的一长条肉。肉色发白,肉质细嫩。适于滑熘、软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后腿骨下部,紧贴臀部肉皮的一块长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质较老。适于做锅爆肉、清酱肉和切肉丝等。

7、三岔位于胯骨与椎骨之间的一块三角形肉,肉质比较嫩。适于做熘、炒菜及切肉丝、肉片等。

8、臀尖紧贴坐臀上的肉,浅红色,肉质细嫩。适于做肉丁、肉段及切肉丝、肉片等。

9、拳头肉又称榔头肉。肉。包着后腿棒子骨的瘦肉,圆形似拳头。肉质细嫩。适于切肉丝、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黄瓜肉紧靠底板肉的一条长圆形内,形似黄瓜,质地较老,适于切肉丝。

11、腰窝后腿下部前端与肚之间的一块瘦肉,肥瘦相连,肉层较薄。适于炖、焖、炒等。

12、罗脊肉连着猪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面包一层脂皮。适于炖、焖或制馅。

13、五花肉位于前腿后、后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间呈五花三层状,肋条部分较好称为上五花,又叫硬肋,没有肋条部分较差称为下五花,又叫软肋。上五花适于片白肉,下五花适于炖、焖及制馅。

14、肘子南方称蹄膀,即腿肉。结缔组织多,质地硬韧,适于酱、焖、煮等。

ys630.coM延伸阅读

猪肉不同部位的吃法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烹调时有不同吃法,按照烹调的需要猪肉有以下部位:

1、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肉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5、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肉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9、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猪颈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11、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猪肉的各部位健康吃法


【导读】猪肉的各部位健康吃法,猪肉的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因此易被人体充分利用,营养价值高,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的部位不同肉质也不同,烹调时有不同吃法,按照烹调的需要,我们一起来看看猪肉的各部位健康吃法。

猪肉的各部位健康吃法

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较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也是炸、熘、炒、爆之用最佳部位。

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肉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叠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猪肉的各部位健康吃法

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做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肉中夹肥肉,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弹子肉:位于后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用。


猪肉的各部位健康吃法

蹄膀肉: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猪颈肉: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猪头: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猪肉的家常做法大全


在生活中我们大家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猪肉了,不知道经常吃的朋友们,会不会烦恼猪肉如何吃才不会腻。今天小编就介绍几种猪肉肉食谱,有京酱肉丝、水煮肉片等等。想吃的朋友下面就来看看具体的做法,空闲的时候在家自己做着吃吧!

生爆盐煎肉

食材:去皮后臀尖猪肉250克、青蒜苗100克、郫县豆瓣1汤匙、豆豉2茶匙、盐3克、糖5ml、油30ml

做法:

1)将猪肉切成大薄片,青蒜苗洗净斜切成段,郫县豆瓣和豆豉剁碎;

2)锅烧热放入油,放入肉片和盐翻炒,炒到肉片稍变色出油

3)加入郫县豆瓣和豆豉炒匀,再加入蒜苗炒匀,加入糖调味即可。

南乳粉蒸肉

食材:猪五花肉500g、红蒸菜粉135g、南乳30ml、料酒15ml、盐1小勺、鸡精1/2小勺、胡椒粉适量、小葱适量

做法:

1)五花肉切成0.6CM左右的厚片

2)置于大碗中,加入蒸菜粉、料酒、南乳汁、盐、鸡精、胡椒粉和少量水拌匀,用手抓揉5分钟使其入味

3)将拌好的肉一片片整齐的在蒸笼中码好,放入蒸锅

4)盖上锅盖,上汽后蒸45-50分钟即可(如果用高压锅只需20-25分钟)

回锅肉

食材:五花肉250g、红辣椒1个、青蒜适量、姜适量、大蒜适量、郫县豆瓣适量、油适量

做法:

1)将五花肉放入冷水锅中,加入几片姜,一起煮;

2)煮到用筷子很容易插进去,就表示肉煮好了,关火,捞出;3)准备好其他原材料,五花肉冷后切成薄片;

4)锅烧热,放入适量的油,下入姜片和大蒜片爆香;

5)爆香后加入郫县豆瓣酱一起煸炒;

6)翻炒两下后加入切片的五花肉;

7)一起翻炒,直至五花肉表面都裹着豆瓣酱且微微出油后;

8)加入红辣椒和大蒜白;

9)将它们翻炒几下;

10)再加入大蒜叶;

11)翻炒均匀;

土豆红烧肉

食材:五花肉200g、土豆2个、盐适量、干杂菇半碗、香叶2片、小红椒4个、八角1个、白糖1勺、十三香适量、生抽适量、豆瓣酱1勺、姜1块

做法:

1)土豆切小块、干红椒切小段,姜切片备用

2)五花肉反复的冲洗干净一直浸泡至无血水,干杂菇泡软

3)平底锅不用放油,直接下五花肉煎

4)煎至五花肉出油,两面的皮角处金黄即可

5)放入香叶、八角、姜片、小红椒段和豆瓣酱

6)炒均匀后起锅备用

7)留煎肉的底油放白糖炒出糖色

8)再放入五花肉,加上生抽和十三香炒均匀

9)一次加入足够的温水煮开转入电饭煲中

10)煲够20分钟左右肉快软烂时放土豆和干杂菇继续煲20分钟

11)调盐收汁放入香菜提味即可

农家小炒肉

主料:五花肉200g、尖椒8个、油、盐、鸡精适量、豆豉适量

做法:

1)将肉切薄片,撒少许盐和酱油使劲摔打上劲;

2)小尖椒洗好用刀拍扁再随手撕开;

3)坐锅烧油,下肉片滑散至变色盛出

水煮肉片

食材:猪肉卷300g、大头菜适量、香辣汤头适量、小红尖辣椒适量、花椒适量、麻椒适量、大料适量、香菜适量、油适量、水适量、精盐适量、味精适量

做法:

1)将大头菜洗净,撕块。

2)准备好红辣椒,花椒,麻椒,大料。

3)准备好猪肉卷。

4)锅里放入适量油,放入(2)中的调料,小火煸香。

5)放入大头菜翻炒。

6)翻炒至变软。

7)关火,倒入火锅中。

8)锅里加入适量水。

9)放入香辣火锅汤头。

10)水开后放入猪肉卷。

11)放入适量盐。

12)肉处变色,关火。

13)倒在火锅里的包菜上。

14)洒上香菜后,将锅坐在酒精炉上边煮边吃。

蒜泥白肉

食材:五花肉200g、黄瓜1根、大蒜1头、指天椒2个、小葱2棵、香菜2棵、姜2片、生抽20ml、醋10ml、白糖5g、香油10ml、辣椒油15ml

做法:1)材料备好

2)五花肉洗净,放入沸水锅中加姜片煮至断生,然后在原汤中浸泡至温热

3)肉切片,尽量薄一些。

4)黄瓜洗净刨成长形薄片,取一片肉片和一段黄瓜片对折,整齐的码放在盘子里。

5)大蒜去皮捣成泥,葱花、香菜和指天椒洗净切碎后全部放入碗中,加入生抽、醋、白糖、辣椒油、香油搅拌均匀

6)将调料淋在肉片上即可享用

鱼香肉丝

食材:里脊200g、油50ml、盐适量、胡萝卜50g、干木耳8g、莴笋50g、笋30g、青椒30g、蒜3瓣、葱适量、姜5g、剁辣椒30g、郫县豆瓣酱30g、花椒20粒、白胡椒适量、花雕酒20ml、淀粉2瓷勺、生抽2瓷勺、糖3瓷勺、醋3瓷勺、水5瓷勺

做法:1)通脊洗净,放冰箱里冷冻一下,再拿出,切成丝,用花雕酒、白胡椒、盐、1勺淀粉腌制15分钟。2)木耳泡开洗净切成丝,胡萝卜、青椒、笋、莴笋、洗净切丝,葱切片,姜切丝,蒜切末备用。3)锅内倒油,油热后放入通脊丝,用筷子划散。4)通脊丝变色后,盛入盘中。5)锅内倒少许油,将花椒爆香后,捞出,放入郫县豆瓣酱、剁辣椒炒出红油后再放入葱、姜。6)先放入胡萝卜丝翻炒,再放入笋丝、莴笋丝、木耳丝、青椒丝继续翻炒。7)配菜炒到稍软即加入滑好的肉丝。8)倒入料汁,翻炒到汁稠,放入蒜末,再翻炒两下即可出锅。

咸烧白

食材:带皮五花肉800g、芽菜200g、老姜适量、八角三奈适量、酱油适量、红糖适量

做法:1)带皮五花肉;芽菜切2-3厘米长的段

2)肉加八角三奈和老姜1个,煮15分钟

3)取酱油1/2汤勺,将肉皮向下,蘸上酱油

4)肉皮向下,放入热油锅

5)煎至肉皮焦黄

6)再取一碗,用酱油和红糖各1汤勺调至成汁

7)拌上切好的肉片

8)将肉皮向下摆入蒸碗中

9)放入芽菜段

10)在芽菜段中摆上几片老姜片,放入蒸格

11)大火烧开上气后,小火蒸50分钟。取出,翻摆入盘即可。

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选购猪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猪肉的质量。另外还要把猪肉煮的要熟透,否则会影响食欲的。

花生的吃法大全


花生物美价廉,营养丰富。那么喜欢吃炒花生米的朋友也都想尝试着自己在家制作,现在就为大家介绍花生米的几种做法,如果掌握了关键的要领做法,那么我们的餐桌又会有了一道美食,那就一起来做做看吧!

花生的吃法有很多种,花生作为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都说常吃花生能养生,花生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食品。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等抵抗力是十分必要的。怎样才能吃的健康又安全呢?

油炒花生米

冷油、花生米一起下锅,中火,用锅铲不停翻炒,注意要确保花生米均匀受热,待花生米颜色微变,这时香味也该出来了,立即将花生米捞出控油(再晚几秒钟就糊了,初学者较难把握),盛在容器里,趁热加适量的盐拌匀(冷了盐粒就不能沾到花生米上了)。

这时花生米还是烫的,嚼起来是软的,等到凉一些就脆了。这样炒出的花生米香脆可口,不会糊。

盐炒花生

像糖炒栗子,大量的粗盐与花生米一起下锅(盐的作用相当于糖炒栗子中的砂子),小火预热,不停翻炒,待受热均匀后改中高火,翻炒约两分钟,起锅,筛掉盐就可以盛盘了。这样炒出的花生米较油炒花生米更脆。

不带皮的花生米的做法:

1.向生花生米里放入一点水(不要加多,稍微湿润一下花生仁就可以)

2.把用水浸过的花生米放在阴凉出稍微凉干(目的是让花生仁吃进水分而不是挂在花生米的表面),以防止入油炸时油星溅出

3.在花生米内加入少许的白酒(二锅头还是茅台什么的随你便:)),这样炸熟的花生米会长时间的香脆可口。

4.稍微凉一下。开火上锅。!!!注意:一定用小火!!!!倒入适量的油后不要等油被加热就把花生米放入锅中,用铲子轻轻反炒。(有时候花生米的皮会炸破而贱出小油点,所以一定要小心!)

待花生米颜色稍微变深,并且尝起来很软,或者是花生米的香味刚刚溢出,就赶紧出锅,然后撒上盐末凉凉后待食。如果等到了尝起来已经脆了的时候才出锅,等花生米凉凉后再吃可就是糊的了!!!

注意:

一、在炒之前先把干花生米用水泡五六分钟;

一定要在油还是凉的时候放入花生米。之后看见颜色变金黄色就起锅,(这时可以根据口味放入盐或糖)呵呵,

老醋花生仁(油炸+微波版)

材料:

花生米200克、黄瓜半根、洋葱一小块、香葱1根、香菜1根。

调料:

老陈醋2汤匙(30ml)、生抽1汤匙(生抽也可以不加)、绵白糖1茶匙(5g)、盐1茶匙(5g)、色拉油少许。

做法:

1、从超市买来的花生米,上面会有好多灰尘,要用清水洗一下,然后放在一边沥干水分;

2、黄瓜、洋葱洗净后切小丁;香葱和香菜洗净后切末;

取一个小碗,加入老陈醋、生抽、绵白糖、盐调和成味汁;

4、炒锅内倒入油,在油还是凉的时候倒入花生米,并用锅铲不停翻炒,以确保花生米均匀受热,待表皮稍稍变色,有香味出来就可以取出了,也可以通过声音判断,如果有叭叭响的声音就可以了,再炒下去很可能会变糊的,如果你还是觉得很难把握,可以用手取一粒花生米撮一下,皮和瓤能脱离,就说明花生米熟了;

5、将炒好的花生米取出,刚炸好的花生米是不脆的,晾凉后就会变得很脆了;

在晾凉的花生米中加入香葱末、香菜末、洋葱末、黄瓜丁,以及调好的味汁,搅拌均匀就可以吃了。

美味花生猪脚

用料:

猪手两个斩块在沸水中煮约十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花生仁半斤加一匙盐用水发泡三小时以上(我是昨晚泡上今天中午做),香葱五、六棵挽结,蒜半个切片,老姜一小块切片,冰糖约半两,酱油三大匙,蚝油三大匙,番茄酱两匙。

做法:

锅中加一汤匙水,放入冰糖小火加热慢慢熬制至冰糖起泡呈金黄色。将猪手块倒入锅中搅拌均匀,使猪手裹上糖色后倒入花生仁、葱结、蒜片、姜片、酱油、蚝油和番茄酱加约两升水加盖烧沸后,调至小火炖约两个小时。当猪手和花生都耙软、汤汁刚收尽时铲匀起锅装盘,上桌,开吃。

卤花生

材料:花生

做法:

1、花生洗净用开水泡俩小时;

2、老抽,生抽,盐,糖,八角,桂皮,花椒,干辣椒,香叶,水混合烧开成卤汁;

泡好的花生放入烧开,小火煮一小时,关火泡三小时,再煮一小时,再泡三小时即可捞出食用。

牛奶花生粥

原料:

糯米100克、花生50克、牛奶100ML、葡萄干适量。

做法:

1、糯米浸泡1小时后,加水煮成粥,约20分钟;

2、花生事先浸泡2小时后,倒入搅拌机,加一些水打成花生糊;

3、将花生糊倒入煮好的糯米粥中;

4、倒入牛奶,搅拌均匀,再煮开即可,最后撒入洗净的葡萄干;

无需放糖,便有淡淡的甜香。

花生杏仁粥

【主料】:粳米200

【辅料】:花生仁(生)50克,杏仁25克

【调料】:白砂糖20克

1.花生仁洗净,用冷水浸泡回软,杏仁焯水烫透,备用;2.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沥干水分;3.粳米放入锅中,加入约2500毫升冷水,用旺火煮沸;4.转小火,下入花生仁,煮约45分钟;

再下入杏仁及白糖,搅拌均匀,煮15分钟,出锅装碗即可。

其实,花生的吃法很多,有五香花生,麻辣花生,甜的,咸的,味味俱全,非常可口,也可以做零食吃,比起吃那些油炸的零食对我们身体有很多好处。现在最流行的花生米是酒鬼花生系列,还有原味花生,孜然花生系列,都非常好吃。要是说现在的花生米制品的品牌,还不是很多,在超市常看到的有山东的咪乐花生,六必居的香油花生,老奶奶花生和口水娃花生米系列。每日食用一定量的花生、花生油或花生制品,不仅能提供大量蛋白、脂肪和能量而且可降低膳食饱和脂肪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大大促进植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E、叶酸、钾、镁、锌、钙等这些对健康有益的营养素的摄入,从而改善膳食的结构和品质。

注意:以下四种人切记不要吃花生米

胆囊切除者:花生米里含的脂肪需要胆汁去消化。胆囊切除后,储存胆汁的功能丧失。这类病人如果食用花生米,没有大量的胆汁来帮助消化,常可引起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者:花生含有大量脂肪,肠炎、痢疾等脾胃功能不良者食用后,会加重病情。

高脂血症患者:花生米含有大量脂肪,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花生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质水平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疾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

跌打淤肿者:花生米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淤滞者食用花生后,可能会使血淤不散,加重肿痛症状。

虽然花生营养丰富,但小编提醒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适量吃花生更有益。不过不论哪种花生,因为脂肪含量都比较高,所以建议每天食用不要超过一两,切记多吃哟!

黄芪的吃法大全


其实很多人总是对一些食材方面都比较有研究,可是大家却忘了中药对身体的效果超过其他的食材,而且好处也是很多的就像是黄芪,不仅仅功效多,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又有助于身体的吸收,所以非常受人欢迎,关于黄芪的吃法也要给大家来做一个相关的介绍,防止大家在吃的时候会吃错。

黄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有哪些吃法?

黄芪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黄芪的吃法很多,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

1、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3、还有些人喜欢在烧肉、烧鸡、烧鸭时,放一些黄芪,增加滋补作用,效果也不错。

药用价值

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滋阴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