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4节气养生法

2019-10-12 │ 有关24节气养生法 关于24节气养生法

法升降浮沉气化用药论

升降有序,气化有常

中医认为人与宇宙大自然的天地阴阳相通。正如《医学源流论阴阳升降论》指出:人身象天地。天之阳藏于地之中者,谓之无阳。元阳之外护者谓之浮阳。浮阳则与时升降,若人之阳气则藏于肾中而四布于周身,惟元阳则固守于中,而不离其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阴阳二气升降浮沉产生四季气化而化生万物。阳动阴静,阳升阴静,在一年之中,春木主生,夏火主长,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长收藏化,阴阳五行升降浮沉相因而气化有常。一日之中亦相应之,早为春,午为夏,傍晚为秋,夜为冬。人身阴阳之气亦相应之,如肝应春之气等等。现代科学揭示:人的血压、体温、基础代谢、脑细胞电活动等基本的生理活动就存在日变化节律中,而这种日变化节律又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心司鼓运血流,肾司水精藏化,肝胆司升降疏调,反应了五脏协同以维持升降出入的动态有序平衡状态。人体五脏六腑之间,阴阳表里还相互配合,气化运动相互协调,五脏属阴主里,六腑属阳主表,五脏藏升为和,六腑通降为顺。脾升胃降,肝升胆降,心宜升小肠降,肾宜升膀胱降。

人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相互流通要靠气化运动互相联通来实现。如水液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由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共同气化活动完成。其中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精的生成及转输,即饮水入胃,胃气通降,脾气升清,上归于肺,肺气宣发,水精四布;第二部分为水浊的处理,即肺气肃降,通调水道下归于肾,肾气蒸化,水精复升,水浊下降,注入膀胱,排出体外。又如人体呼吸运动是肺、肝、肾三脏共同气化活动来完成的,肺气宣发根于肝气升动,肺气肃降赖于肾气摄纳。再如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有心、肾、脾、胃、肝、胆等脏腑参与,心降肾升,心肾相交;脾升胃降,沟通牵和;肝升胆降,拨转调解。脏腑经络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要依据经气的气化来完成。皮毛、肌肉、筋膜、骨骼及九窍的功能活动同样是以气、血、津、精为基础,以气化运动来完成。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升降失常,出入无序

人体气机气化亢害失常,有内外因素。《内经》言,生于阳者,风雨寒暑;生于阴者,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开病因之先河。由于六淫致病特点不同,所以致病后对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影响也不同,如风火为阳邪,其性升浮,寒湿为阴邪,其性沉降,暑有阴阳之别,燥有温凉之分,暑多夹湿,所以暑与燥致病后,对气化升降影响比较复杂,但是有一个规律,阳热升,阴寒降。七情致病则更直接地影响气化升降,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气机升降出入障碍,是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五脏的气化升降失常比较复杂,它包括不及、太过及反作。如肺气失宣,心火上炎,脾气下陷。六腑气化升降失调,主要是通降不利,气机上逆。如胃气上逆,胆热上炎等。气血津液出入无序,运行失常,不仅可以出现气血的虚证和实证,津液的不足与聚积,还可能由于气血津液运行动态趋向变化,而引起脏腑的升降失调,甚至会出现危重证候,阴阳气不相接为厥证,窍闭神昏为闭证,精气外泄为脱证。所以《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调理升降,治以归常

在指导临床上,《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张介宾说:高者抑之,欲其降也,下者举之,欲其升也。有余者折之,攻其实也,不足者补之,培其虚也。临床上许多病证都可涉及阴阳升降失常的问题,根据人体发病部位的上、下、表、里不同和病机过程中气机上逆及下陷差异,采取调和升降,调和开合的不同治法,应用升降浮沉的方药,使之升降调和,气化归常。治肺病应注意宣降,宣降正常,则津气通畅,呼吸调匀。脾胃为四运之轴,升降之枢。脾胃升降正常,则水谷精微得以上输,糟粕得以下降;心肺气血得以下行,肝肾精气得以上升。如果脾胃升降失常,不仅水谷的纳运发生障碍,五脏气机亦将受到影响。治肝病亦应注意升降。肝性升发,气的上升外达都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升降失常,常从太过与不及两个方面表现出来。若系升发之机被遏,则呈肝郁。根据抑者散之的治则,治当疏肝解郁,遂其升发之性。若系肝气升腾太过,呈为肝阳上亢,根据高者抑之的治则,又宜平肝潜阳,使肝阳不致过亢。治肾病应注意肾的气化功能是否正常。肾为主水之脏,水液能在体内运行不息,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才能正常升降出入而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阳气不足,气化失常,升降失司,水液不能下行外出而停蓄,治宜温阳化气以调其水液的升降出入。

在升降浮沉论药物的配伍运用上,药物有升降浮沉的性用不同,治法亦有升降浮沉的因势利导,两者参合而行之,则治法甚多,变化无穷。临床上有升降气机、升降肺气(宣降法、升降法)、升降脾胃(升清降浊)、升降肠痹、升阳泻火、升阳散火、升降相因、升水降火(交通心肾)、开上通下(腑病冶脏、下病上取)、提壶揭盖(以升为降)、上病下取(脏病治腑)、轻可去实、逆流挽舟、釜底抽薪、行气降气、引火归原、介类潜阳(养阴潜阳、潜阳熄风)、重镇摄纳等十八大法。临床总宜重视整体辨证,分清因果关系,注意脏腑联系。如《素内六微旨大论》所言亢则害,承乃乃制,制则生化。

相关阅读

肝硬化用什么穴位


肝硬化用什么穴位

1、肝硬化按什么穴位

太冲清肝胆: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点按此穴可以激发肝经气血,清肝利胆,平肝潜阳,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以双手拇指指端着力,持续地点按此穴,每次点按30秒稍停片刻,共点按3分钟即可。力度、幅度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肝俞疏肝气: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两边1.5寸,有疏肝养血,养肝明目的作用。找到肝俞穴,用两个手指用力点按5到10分钟,如果有压痛感或者穴位处皮下有硬结,则须稍加用力,直到痛感或者硬结消失为止。

期门解肝郁:期门穴位于第六肋间隙,正对着乳头,用手指缓缓按摩期门穴,按摩3-5秒钟之后吐气,吐气时放手,吸气时再刺激穴道,如此反复,有酸麻的感觉才见效。可中间三个指头并起来,以加大按摩面积。

三焦养肝气:三焦总管人体食物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和转化、输布,水液的代谢以及糟泊的排泄,两手四指交叉,横置于膻中穴,两掌根按在两乳内侧,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股沟,共推20次。

2、中医上肝硬化是什么

肝硬化属中医“膨胀”、“积聚”等病范畴,多因虫毒感染,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情志内伤,或他病迁延日久转化等因素,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滞、血瘀、水积腹中而成,临床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

3、肝硬化有哪些并发症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也即肝昏迷,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它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上消化道出血;摄入过多的含氮物质,比如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过多;身体出现低血糖症;经常出现便秘或长期使用镇定剂。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也是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之一,早期不易被患者发现,而且疾病发生时,很难自行止血。这一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门脉高压引起胃底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此外,出血性糜烂性胃炎也是其出现的原因。

原发性肝癌

在肝硬化的典型并发症中,备受大家关注的是肝癌,肝癌是肝硬化发展的最后结果,一般认为疾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害,并发生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变得对致癌物质敏感,研究发现肝癌与肝硬化关系的密切度非常高。

肝硬化早期症状

食欲减退:肝硬化的症状早期最为常见的症状,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多由于肝硬化引起胃肠充血,胃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紊乱所致。

体重减轻:肝硬化早期多见症状,因食欲减退,进食不够,胃肠道消化及吸收障碍,体内清蛋白合成减少。

疲倦乏力:也为肝硬化的症状之一,其程度自轻度疲倦感觉至严重乏力,与肝病的活动程度一致。产生乏力的原因是由于进食的热量不足;肝脏损害或胆汁排泄不畅时,血中胆碱酯酶减少,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

面色晦暗黝黑:三分之一的肝硬化患者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这是由于肝脏受损,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导致。

肝区隐痛:在肝硬化中也比较多见。劳累后明显,与其同时出现的还有黄疸、发热。表示肝细胞有明显损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不规则出血: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于的合成,脾功能亢进义引起血小板的减少,故常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紫斑或出血点或有呕血与便血。

肝硬化早期怎么治

1、针对早期肝硬化的患者,一定是要及时的查找原因,然后针对病因对症进行治疗,如果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肝硬化的治疗可应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经动物实验与初步临床试验,均证实药物可以延缓、阻断肝硬化的发展,促进肝硬化的逆转,对早期肝硬化治疗有较好疗效。至于具体选用什么药,应请医生对症处理,但患者一定要配合治疗,早期肝硬化治疗不能随便停药或自行减药。

2、此外患者还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护理,那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混合性饮食。治疗时还要注意肝硬化的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为主,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过硬而粗糙的食物,早期肝硬化治疗禁忌饮酒,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

3、早期在进行治疗之后,务必是要进行适当的休息,不可过度的劳累,工作上可以选择一些比较轻的,避免长期服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保持营养均衡、充足。找出病因,治疗原发病。如:对血吸虫病肝硬化,彻底杀虫早期肝硬化治疗就可以中止或逆转其发展。对酒精性肝硬化或其他毒物引起的,戒酒或切断毒物进入体内就可使病情好转。

宝宝雾化用什么药


宝宝如果有哮喘或者是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时候,常常会引起剧烈的咳嗽,这时候用药的治疗方法比较多,其中雾化治疗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因为雾化的药物能够直接达到病患的部位,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这方面的药物比较多,比如说支气管扩张剂,经常用于孩子的哮喘。

宝宝雾化用什么药

1、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

①吸入用异丙托溴胺溶液

规格:250ug,2ml/支

适应症:用于急性或慢性哮喘引起的可逆性气道阻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的维持治疗,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用法用量:8个月以下宝宝每次1ml,8个月以上宝宝每次2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直接原液吸入,每日2~3次。吸入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胃肠道黏膜吸收量少,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

注意: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但也有吸入后引起急性尿潴留的报道。因此,对于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病人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②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规格:100mg/瓶

适应症:用于传统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支气管痉挛的常规处理及严重的急性哮喘。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

用法用量:12岁以下儿童的常用剂量为0.5 mL(2.5 mg硫酸沙丁胺醇),施用时用注射用的生理盐水稀释至2.0-2.5 mL,有些儿童可能需要高达5.0 mg的剂量。吸入后5分钟即可起效,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还没有18个月以下的婴孩吸用本药的临床效用资料,短暂的低氧血症可能发生,因此应考虑给予吸氧治疗。

注意:由于此类药物对心脏和骨骼肌的β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和骨骼肌震颤。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的病人应慎用此类药物。

2、糖皮质激素

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常用药物有:

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规格:2ml/1mg

适应症:适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儿童哮喘病人。可替代或减少口服类固醇治疗。

用法用量:每次使用2 ml,每日2~3次。雾化吸入布地奈得起效迅速,10~30分钟即可发挥气道抗炎作用。

注意:对布地奈德成分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致畸效应。可分泌到乳汁,临床需要可应用到哺乳期妇女。另外要注意的是,在雾化吸入后彻底漱口,以防止出现口腔、咽峡部黏膜念珠菌感染。

小孩做雾化用什么药


平时咳嗽去医院的时候,医生总是建议我们做雾化治疗,做雾化治疗是可以通过一种气体熏蒸的方法缓解咳嗽,同时能把痰液清理出来,不过大家需要注意,做雾化的过程当中,具体用什么药要根据个人的病情来判断,有的人病情特殊,不太适合随便乱用药,需要在平时找准用药的原则。

雾化

通过喷嘴或用高速气流使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的操作。被雾化的众多分散液滴可以捕集气体中的颗粒物质。

液体雾化的方法有压力雾化,转盘雾化,气体雾化及声波雾化等。

指使液体经过特殊装置化成小滴,成雾状喷射出去。

这个简单的关于雾化的效果图,及雾化途径身体部位效果图

雾化效果

雾化效果是3D的比较常见的特性,在游戏中见到的烟雾、爆炸火焰以及白云等效果都是雾化的结果。它的功能就是制造一块指定的区域笼罩在一股烟雾弥漫之中的效果,这样可以保证远景的真实性,而且也减小了3D图形的渲染工作量。

医用治疗

雾化器械

雾化治疗机:对于过敏皮肤的治疗,在皮肤科、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时会用到。需要做雾化的情况支气管炎可以用雾化吸入治疗,具体用的药物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确定。如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以加用糜蛋白酶、沐舒坦、生理盐水。为了防止对蛋白酶过敏并减轻急性炎性反应,一般还加入地塞米松。抗生素的局部应用很少。

需要使用医用的雾化器雾化上述药物。它比家用的雾化器喷出的雾滴更小,易于进入小的气道而发挥作用。

如果是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最好不要使用,但具体情况要医生来定。

小孩咳嗽雾化用什么药


相信对于带孩子,妈妈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平时倒还好,可是只要一不舒服了,那就真的是手忙脚乱了,特别是当孩子咳嗽时,那一声声的咳嗽,就像是打在妈妈们的心口一样,而且很怕的就是咳嗽不及时好的话,怕会引发其它严重的并发症,那么对于缓解小孩咳嗽有着良好效果的雾化治疗,对于这种情况要用什么药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雾化药物很多,痰多可以用糜蛋白酶雾化,咳喘可以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或者用异丙托溴铵雾化,需要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最好去医院让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决定,这样才会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雾化的方面应该要注意以下的几点:

1、体位:幼儿的横隔位置是较高胸腔较小活动度受限故而当幼儿在仰卧位时其肺活量、潮气量均是较坐位、半坐位及侧卧位时为小仰卧位的雾化吸入患儿极容易烦躁、气促、口周发绀等缺氧症状雾化吸入前应置患儿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仰卧位必要的时候抬高床头30°方可仰卧位雾化吸入治疗 。

2、剂量:幼儿的喉组织的发育喉腔及鼻毛的缓冲的作用小,假如一开始就用大剂量的冷雾气急剧气道就会使气道平滑肌痉挛憋气、呼吸加重对幼儿雾化吸入时从小剂量开始待患儿后再逐渐加大剂量直到吸完药液为止。

3、温度:雾化吸入液的温度应该与人体的温度接近才能冷刺激防止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而致咳嗽加剧或气急加重冬春季应将雾化吸入液先加热至36℃再给患儿吸入。

4、病情:雾化吸入会致吸入的气体氧分压降低与雾化吸入产生的雾气主要是水蒸汽水蒸汽可湿化气道但其含氧量低加之喷出的雾气有的排斥口腔周围空气呼吸道降低了氧的吸入对憋喘、呼吸道不通畅和缺氧严重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应注意先上述症状加大吸氧量后再予以雾化吸入并且注意吸入宜短不宜长每次5分钟左右病情不允许1次吸完时切不可强行1次吸完防止而加重患儿的缺氧的状态。

5、护理:雾化吸入的期间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咳嗽、气促等症状就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加大吸氧量拍背喂清水待症状再考虑下一次雾化吸入治疗检查雾化液温度、剂量及体位合适必要。

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中药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煎出药性后,将竹罐或木罐放入煎好的中药中,煮10分钟左右(一般可根据药性决定煮沸时间),再用镊子或筷子将罐夹出,迅速用干净的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去药液,降低罐口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趁热迅速将罐扣在所选部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约半分钟,使之吸牢即可。本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多用于风寒湿痹证。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清气化痰丸方剂功效


清气化痰丸一般情况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陌生,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其实大家有所不知清气化痰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气化痰丸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吧。

【名称】清气化痰丸。

分类

祛痰剂-清热化痰。

组成

陈皮去白 杏仁去皮尖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瓜蒌仁去油 茯苓各一两(各6g) 胆南星 制半夏各一两半(各9g)

用法

姜汁为小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

功效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解

本方是为痰热壅肺之证而设。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故见咳嗽痰稠色黄,胸膈不快,气急呕恶诸症。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为法。《医方集解》说: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方中以胆南星为君,取其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痰热之壅闭。以瓜蒌仁、黄芩为臣,瓜蒌仁甘寒,长于清肺化痰;黄芩苦寒,善能清肺泻火,两者合用,泻肺火,化痰热,以助胆南星之力。治痰当须理气,故佐以枳实下气消痞,除胸胁痰癖;橘红理气宽中,亦可燥湿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利肺气,半夏燥湿化痰。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效,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症自愈。

本方亦系二陈汤加减化裁而成,但君药为胆南星,并臣以黄芩、瓜蒌仁,则变燥湿化痰之方为清热化痰之剂。其去乌梅者,因痰热壅肺,恐其酸收敛邪,故不可用。去甘草者,因其甘缓壅滞,对痰气不利,故可不用。

方歌

清气化痰星夏橘,杏仁枳实瓜蒌实, 芩苓姜汁糊为丸,气顺火消痰自失。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清气化痰丸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清气化痰丸虽然并不是很常见但是它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以上介绍的方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但是一定要根据专业人士的介绍合理的使用。

清气化痰汤的做法


健康的身体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呼吸系统疾病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中很多人会出现有痰的现象,而且这样特别容易出现咳嗽的症状,长期发展特别容易引起呼吸困难,而且总咳嗽也会引起嗓子发炎,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饮食经调整,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清气化痰汤的做法。

清气化痰丸,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功效。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属痰热内结者。

清气化痰汤的做法

组成

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

用量

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枳实(麸炒)、黄芩(酒炒)、瓜蒌仁(去油)、茯苓各30g,胆南星、制半夏各45g。

用法

姜汁为丸。每服6g,温开水送下。现代用法:以上8味,除瓜蒌仁霜外,其余黄芩等7味药粉碎成细粉,与瓜蒌仁霜混匀,过筛。另取生姜100g,捣碎加水适量,压榨取汁,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即得。每服6-9g,1日2次,小儿酌减;亦可作汤剂,加生姜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通过饮食对身体调整不会有任何的伤害,上面就是清气化痰汤的做法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制作,尤其是有咳嗽有痰的朋友经常饮用还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的副作用,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脾阴学说论浅析


心有心阴心阳、肝有肝阴肝阳、肾有肾阴肾阳,依此,脾亦有脾阴脾阳。人体每一脏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一旦出现阴阳偏颇就会发生病变。

脾阴学说的产生与形成

对于脾阴的论述,在明代以前的论述较少。《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脾气不濡的的提法;《难经》中有血主濡之,濡为滋养润泽之意,泛指阴血,实指脾阴。张仲景对脾阴论治较多,《伤寒论》指出胃热不仅伤胃肠之津,还能制约于脾,使脾不能正常为胃行其津液,传输它脏,致脾不得其养,是为脾约证。麻子仁丸就是张仲景在补脾阴理论指导下拟制的一个方剂,该方有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的作用。此方时至今日,一直为众医家宗为治疗脾阴不足,不能为脾胃传输津液,使大肠传导受到阻而产生便秘的常用方剂。在治疗脾阴方面,还有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有医家在谈及脾阴虚时曾曰:李东垣后,重脾胃者,但知宜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也。东垣认为脾为阴土,主司人体运化功能,能影响人体升与降、燥与湿。故他在治疗脾阴虚方面采用补气升阳、健脾燥湿以滋化源的方法。多用升麻、柴胡、黄芪一类药物。后世医家称其补脾胃学术思想为补土派。到了明清以后,阐述脾阴学说的医家越来越多,明代张景岳,不但很重视脾阴学说的研究,并且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一些治疗脾胃阴虚、有较好效果的方法,一直为各医家所应用,如理阴煎、补阴益气煎、慎柔养真汤等。还如张锡纯对脾阴虚治疗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他善于运用山药配伍治疗脾阴证。清代吴鞠通对脾阴也有一定认识,在论述湿传中焦时指出: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提出了外邪侵入人体,不但可以伤及脾阳,也能伤及脾阴,在治疗时一定要引起注意。薛生白也曾曰: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咳,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则发热,脾阴虚则便秘。明确指出了各脏阴虚的辨证要点。清代唐容川也很重视脾阴学说的研究。他著有《血证论》一书,从人体阴阳、脏腑学说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脾阴的客观存性,在临床上也采用了濡润之品滋补脾阴方法,提出了脾阴虚、胃阴虚的辨证论治方案,补前世医家之未备,丰富和发展了祖国医学的脾阴学说。

总之,后世医家在前人对脾脏生理、病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医疗实践、不断的总结和提高逐渐发展、完善了脾阴这一理论概念。

脾阴学说的理论基础

脾主人体运化功能,这项功能由脾阴和脾阳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脾气的活动以脾阴为物质基础。脾气可以生阴血,统摄血液而固阴,脾阴又可化生脾气。倘若脾阴不足,则脾气功能亦减弱。脾阴有滋生血脉,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的功能。脾为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脾阴虚首先表现为营气不足,而营气又来自于胃,在脾阳的作用下,蒸其津液,化其精微,上升散布运化于周身。

脾阴就是藏于脾中之阴津,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来。就是有形之营血、津液等体液,它是脾阳的物质基础。如清代名医唐客川认为脾阴就是津液,是西医所述的汁液、体液之类。他在《血证论》篇中指出脾阴乃吾临证悟出,而借《伤寒论》存津液三字为据,此外固无论据也。谷入于胃,有甜肉汁来注以化之,又苦胆汁入小肠以化之,以胃津合并化其谷食。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把西医所述的各种体液与脾阴、津液联系起来,并与之类比,从而说明脾阴的实质内容,探讨脾阴的物质基础。

脾阴学说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医家用以指导自己的医疗实践,虽然方法不尽一致,有的用甘淡之法,有的采用甘润之法,但大多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实际上脾阴之证在临床上表现十分复杂,如果辨证不佳,往往容易延误病情。故应在脾阴学说的总则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机动进行治疗。气阴两虚者,可配益气之品;阴虚化热者,当滋阴清热,适当用一些寒凉之品;湿热内蕴,热极伤阴,用甘淡之品;吐泻而渴者,配以甘酸化阴药物,可使营气上升,精气发散。脾阴虚证,在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尤其用于小儿疳积、营养不良,伤及脾阴者,效果更佳。临床上还有如资生丸、六神散、大半夏汤、生脉散、玉女煎、增液汤等方剂,根椐不同病情,不同症状加减选用,也往往能取得很好效果。

理气化痰的中成药


人们难免有生病的时候,但有时候的症状很难消失,比如咳嗽就是一个顽疾,这种情况就可以吃一些理气化痰的中成药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后身体就容易生病,有时候需要吃一些中药来调理。中成药的好处就是吃起来方便,而且是中药制作的,所以副作用也小,可以长期服用。

1,想要健脾益气、理气化痰,就应该相信中医,一般可以采用中成药进行调理,有这些作用的中成药包括: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二陈汤丸以及香砂六君子丸等等,这些中成药就会有调理患者身体状况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病症也会有一定作用,患者也可以使用纯中药陈皮、半夏、茯苓、炙甘、半夏以及甘草等进行治疗,对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也会有很大帮助,期间一定要保持心态良好,尽量保证身心健康,对患者病情恢复也会有很大帮助,不能总是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

2,患者想要健脾益气、理气化痰的话,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生活中要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不能总是晚上熬夜加班,尽量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睡眠时间很重要,期间还应该有清淡的饮食习惯,饮食中一定要多吃点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等之类营养丰富的食物,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有很大帮助,一定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适当的喝点果汁也会有好处。

最后,患者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确诊自己的病情,用药用量要遵医嘱,不能盲目使用,不然很容易导致副作用出现,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中成药进行调理,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期间还应该多锻炼身体,经常做一些有氧运动比较好。

管仲康健论“食”“神”


管仲,春秋齐国名相,不但治国有方,而且在养生方面亦颇有造诣。他重视饮食和精气神对生命的影响。 他提倡“节饮食”、“薄滋味”的养生方法。指出“饥饱之失度,乃为之图。饱则疾动,饥则广思,老则长虑。”认为饮食不节,则百病丛生,暴饮暴食则伤身害命,特别是年迈之人,饮食尤需注意,每餐宁少勿多、尤其是晚餐以不饱为宜,长此注重饮食调节,身体必然健康。 推荐阅读:姜子牙垂钓益寿康  彭祖的房事养生诀窍  轩辕帝延年有高论 他还研究“忧、悲、喜、怒”等情绪和修身养性对健康的影响。他认为:“忧则失纪,怒则失端,积忧则伤神,愤怒则神散,悲喜过度,适得其反。”管仲特别强调要慎怒,认为“怒”时身心伤害极大。怎样制怒呢?他认为“凡人之生必以其欢,静则得之,燥则失之。”怒从心头起,故“静心”是止怒的妙药。当您受到不白之冤气冲牛斗的时候,当您遭受小人暗算气之难捺的时候,当您的事业不顺心闷气难平的时候,当您在家庭纷争中受到委屈黯然神伤的时候……要牢记“静心”二字,“怡愉无为,无为而制窍,则精存自生也”以“静”止怒,一来可以通过冷静思考把问题处理得更加周到、圆满,二则起到修身养性,使身心健康的妙处。

近视的辨证论治


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还有坐姿不正确,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近视的情况。眼睛近视,正常人矫正视力的方法就是戴眼镜,那么还有其他治疗近视的方法吗?当然有,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说说治疗近视的一些常见的方法!

一、内治

1、心阳不足

主证: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

证候分析:火在目而为神光,心阳不足,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尚清,视远模糊。面色咣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等皆为心阳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法: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方药:定志丸加减。方中远志、石菖蒲性温,宁心安神定志,为主药;人参、白茯苓益气宁心安神;朱砂安心神。诸药组方,共呈补心益气、安神定志之功。阳气虚甚者,还可酌情选加黄芪、炙甘草、肉桂、当归等益气养血温阳。

2、肝肾两虚

主证:视近怯远,眼前黑花渐生。全身可有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

证候分析: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而不能视远。

目窍失养,则黑花渐生。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夜眠多梦,腰膝酸软,脉细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或加减驻景丸加减。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前方滋养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后方补益肝肾,填精补血。若兼气不足者,可加党参。脾不健运者,酌加麦芽、陈皮。

二、针刺疗法

1、体针

常用下列四组穴位:承泣、翳明;四白、肩中俞;头维、球后;睛明、光明。每天针刺1组,轮换取穴,10次为1疗程。

2、耳穴

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于耳部心、肝、肾、眼、内分泌等穴处,每日按压25次,1周为1疗程。

3、梅花针

用梅花针叩打后颈部及眼区(眼眶周围),于颈椎两侧各打3行,于眼眶上缘及下缘密叩34圈,同时在睛明、攒竹、鱼腰、四白、太阳、风池等穴各叩几下。也可叩打背部俞穴。

主穴:正光穴(攒竹穴与鱼腰穴连线中点,眶上缘下方)。配穴:风池、大椎、内关。于穴位0.81.2厘米直径范围内叩打2050下。一般只用主穴,如效果不佳再酌情加用配穴。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以中等度刺激为宜。

三、配镜矫正视力

上述疗法无效的患者,应散瞳检影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

结语: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矫正视力都是靠佩戴一副眼镜来解决问题。有些人戴上了眼睛反而变得漂亮了,也就无所谓。但是有人不适合戴眼镜,不妨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将近视治疗好。视力不好总是会影响日常生活的,尽早治疗尽早好!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