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智慧

2019-10-12 │ 中医养生的智慧 中医智慧养生

中医的魅力 中医的智慧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医的魅力 中医的智慧”,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中医发展:中西医何必要结合

西医认为人是蛋白质、是物质构成,而中华民族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天地合气而成,人的生命由形和神构成。柳教授提到:用这种方法认识生命,人身的脏腑、形体、精神、气血都具有阴阳的属性,均可以用五行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病因分为内外因,内因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有风寒暑湿燥火,人和自然界的调和失常了就会生病,中医重调和各种因素,。西方用药却是对抗性的,病毒变异就不断地更新对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没完没了。中西医有很大的不同,柳教授指出:两者相安无事,何必结合?中西医结合可以做,但是不要说是未来的目标。相信中医是一种信仰、世界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是西方文化所不能理解的。 中医的智慧:治病用方不用药 中医和养生在当下是很热门的话题,尤其是中医针灸刚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柳教授表示:每每说到中医历史,就会说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发明的,这是西方人的史学观。实际上,中医是在中国文化下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医学,中华民族崇拜自然,经络源于一种理性的观察和思考。而中医就是这种理性思维和价值观的产物。炎帝神农氏发明药物治疗疾病,黄帝轩辕氏创造了生命与疾病的认知知识,太昊伏羲氏创制九针,发明了用针灸治疗疾病,扁鹊创造诊脉,伊尹创造汤液,张仲景创造辨证论治并撰写《伤寒杂病论》,中医传承并发展了几千年之久,并且历久弥新,中医这种治病用方不用药的特殊方式和中国人打仗用阵不用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柳教授称:中医是大智慧,根据病候来攻病,这种智慧,现代医学没有,现代中国也没有。 中医魅力:回家自己熬药汤 中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生共存,从古至今持续表现为专门的和大众的医疗保健行为,中华民族视其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柳教授对中医的定义。他强调:中医是专门的和大众的,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家族方式和氏族方式;而如今的医学是专门的,大众的都是非法的。中医利用自然属性,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西医则是运用化合物,在不断的使用淘汰的循环中,给人类造成潜在的威胁。柳教授强烈呼吁慎重使用抗生素,并举例:皮试不过敏但是注射青霉素国民死亡比比皆是。足三里穴他还提出:现代人即使吃中药也很少自己回家熬药,这是不对的。古代大夫都是到家里看病,开好药方,病人家属去抓药,回来再用黑砂锅熬药,药香弥漫在病人屋里,亲人忙里忙外最终将熬好的药端到病人面前,药未入口,病已好了一半,这才是中医文化、中医的魅力。

ys630.coM延伸阅读

金庸小说里的中医智慧你清楚吗


中医博大精深,很多电视剧里面就有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比如金庸经典的两部电视剧《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那么,这两部电视剧到底是怎样和中医结合起来的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金庸有很多经典的武侠小说,几乎每部都非常的经典,其实《神雕侠侣》和《笑傲江湖》是我们熟悉不过的了,基本上每年的署寒假都会放的。今天小编就要将经典武侠剧和中医结合起来,或许能给学者们一下启发哦。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神雕侠侣》

这是独孤求败的玄铁重剑的旁白,和中医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学的《伤寒论》、《本经》、《内经》都可以说是在铸造这把玄铁重剑,等铸造完毕的时候,你再用这把剑,由于剑体本身的沉重,一些花里胡哨的招数根本使不出来,自然而然就会用精简的剑式发挥出很大的威力。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威力无比。所谓大巧不工,就是巧到极致反而平平无奇;所谓重剑无锋,就是不倚靠剑的锋利来伤人,而是用其厚重的功底、底蕴使出它巨大的威力。

一些所谓的秘方,就好像是剑刃,即使锋利也只是剑锋利,是用这些外在的东西伤敌,而重剑无锋则是用内力。我平时跟你强调的。用药要精简,要有着落。要学伤寒论,本经,内经就是在让你渐渐的使得动玄铁重剑。以至于渐渐的达到大巧不工的出招境界。

之后,就是用到木剑了,木剑和玄铁重剑相比的话,木剑属于刚中代柔的,有着刚中代柔

这个时候,反应到中医,也就是我很早之前就告诉过你的,学完伤寒论,本经,内经,金匮,之后的还要学习温病学的经典。温病学用药更加柔和轻灵。如果能和伤寒杂病论柔和在一起,那么慢慢的,你就会使得动木剑了。

后,就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草木飞花皆可为剑,这个时候。就是大成的境界了。反应到中医就是之前跟你说的:《伤寒论》,《金匮》,《本经》,《内经》,《难经》,《针灸大成》,《温病》的东西,全部融会贯通,再渐渐的有所升华,那个时候,你出手便是好方,处处透露着精妙。

到此,当为高手。这样的人非常非常少,能到重剑的境界,已经算是高手了,重剑之前还有紫薇软剑,还有其弱冠之前用的宝剑。

那反映到中医,前两个境界都还没出套方的境界,方子好就是剑锋利。剑不锋利了,到了重剑的阶段,就不是在用一些所谓的秘方验方治病了。套方是一种思维,用伤寒论的方子也不能套方,不然就还是重剑之前的境界。什么时候你没有套方思维了,来了一个病,你看完之后,每一味药就都出来了,具体看方子,你也看不出来是什么方加减的。就渐渐的往重剑境界走了。

再谈《笑傲江湖》

令狐冲在思过崖上面壁思过,跟田伯光比武,风清扬第一次指点他时,见令狐冲被田伯光扼住喉咙,便道:蠢材,手指便是剑,那招金玉满堂,定是用剑才能使吗?令狐冲脑中如电光一闪,五指疾刺将田伯光点倒在地。

反应到中医,一种病,如果知道病因病机,确立了治法之后,就一定非得是用药解决吗?举个例子,如果是太阳表证,需要解表发汗,那么,可能会用到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等等。那么如果没有药怎么办?就如如果没有剑,你就不会使剑了?可不可以用针灸呀?可不可以用指头来点穴呀?可不可以用一些导引术呀? 甚至说,可不可以去路边买碗儿酸辣粉儿吃吃呀,再覆被取汗等等。用指头能使剑,用刀也能使剑法,用棍也能使剑法。也就是在告诉你,临证时知道怎么处理的原则了,具体用什么方法,可以灵活运用,不要死板。

再如,无招胜有招,令狐冲曾经学习了五岳剑派的剑法绝招,在山神庙对决封不平时,每当使出来石壁上的招数的时候,总会被封破去。这里就在告诉你,套方的境界,即便到了顶儿,也还是不高明的。无招胜有招的意思,其实在这里是在从侧面说,不要有套方思维,再精妙的招式,也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你用死的招式来打活的人,遇到高手,自然不敌。

同理,你用死的方子去处理动态的疾病,需要棘手复杂的,也是解决不了。

中医养生箴言,古人养生智慧,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价值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养体先养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故当保养。房事宜适度,精神宜安宁,神安心静而不妄动,清心適欲而青春常驻。气宜充盛,气机宜调畅,过劳则耗气,过逸则气滞,劳逸适度,常动少静,自能气血调畅,远离疾病。

“要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气偏盛,肾气未充,故宜节制饮食,防止过逸过暖。老年肾气渐衰,体力渐减,事事当量力而行,处处应加以呵护。

要言之,顺应四时,行神两调,保养脾胃,运动肢体,激扬正气,防御外邪,科学养生,求健康平安;和谐处事,获延年益寿。

中医讲述中医推拿的作用


【导读】中医讲述中医推拿的作用:中医推拿主要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中医推拿是从哪些方面来达到这三方面的作用的呢?通过下面的介绍相信大家会有所了解。就让我们来看看中医讲述中医推拿的作用吧。

经络遍布于全身,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和联结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推拿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且由于气血循着经络的分布流注全身,能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如按揉背部十一、十二椎旁开一寸半的脾俞、胃俞能健脾和胃,按点合谷穴可止牙痛。由此可知,推拿治病不仅是以痛为输,而且还必须根据经络联系的原则,循经取穴。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中医讲述中医推拿的作用

推拿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据观察,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损害的组织促进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人在狗的粗大淋巴管内插入套管,看到推拿后比推拿前淋巴液流动增快7倍;在家兔的两侧膝关节内注射墨汁,并对一侧膝关节进行推拿,发现推拿后一侧关节内的墨汁已移向远处,未经推拿一侧关节内的墨汁依然大部分存留)。由于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改善,加速了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

通过神经、体液,局部操作的推拿手法能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推拿能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较轻而又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对神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有人观察推拿后脑电图变化,见a波振幅增大,而且振幅增大的时间延续,这个现象可能是推拿后引起内抑制的发展所致。根据脊髓节段反射,推拿颈部,可以调节上肢及脑内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l~2胸椎部,用振动和叩击的手法,能引起心动反射,表现为心肌收缩;振动叩击1~2腰椎,可使小骨盆充血;捏脊,可引起胃肠蠕动增快;按压缺盆穴处的交感神经星状结节,可发生瞳孔扩大,血管舒张,同侧肢体皮肤温度增高;推拿下腹部及大腿内侧,可引起膀胱收缩而排尿,治疗尿潴留;推拿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拿尚可引起血液成份和代谢变化。实验室证明:推拿后白细胞总数和吞噬能力增加,白细胞分类变化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红细胞轻度增加,血清中补体效价、氧的需要量、排氮量、排尿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泄量也都有增加。

中医推拿主要是改善了机体的功能,而且并非只治疗功能性疾病,也会通过调整功能,使器质病变得到恢复。中医推拿主要达到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这三方面作用,能够治疗人体内的一些疾病。

闲话中医 中医的4种“小名”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第一个名字是歧黄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名字叫青囊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名称唤杏林

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名字称悬壶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中医的特点


祖国医学早在2000年前,就比较全面地谈到健身问题,在当时称为道生、摄生、养性、养生等。我国从春秋战国时代的《内经)起,历代医学家如汉代的华佗,魏晋时代的.嵇康和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等,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论述了养生问题。

养生学在方法上各有千秋,但重点是保护精、气、神。《养生肤语》总结为保精、裕气、养神。祖国医学认为养生气血极欲动,精神极欲静,主张外避贼风,内守精神,中养形体。

历代养生法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一、精神修养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精神修养,黄帝内经)中指出:恬淡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恬淡虚无,这不是要人们不动脑筋,而是要把脑筋用到正当方面,即所谓正思虑以养神,这样才能使心境坦然,精神无患,七情不能干扰,脏腑功能协调。

二、动则不衰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常欲小劳。《抱朴子》说:体欲常劳劳勿过极。我国古代创造了不少健身法,如华佗的五禽戏;嵇康的呼吸吐纳,孙思邈的调息法,以及气功、太极拳、按摩术等。相传华佗晓养生之术,年度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这是他经常用五禽戏进行锻炼的结果。

三、饮食调养 《内经》中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论和五味人五脏、饮食宜节制的观点。中国历代养生家都主张饮食的选择要全面配合,因人制宜,五味调和,寒热相宜,食物的烹调宜热、软、素、淡,进食须按时有序,注意节制,食后须摩腹,散步,忌过劳和恼怒。病人的饮食须按照病情的寒热虚实来辨证选择,此外,还须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禁忌,从上述众多方面来进行全面的饮食调养。

四、起居有常 要想保持健康并且延年益寿,必须做到起居有常,即生活有规律。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说: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说明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并持之以恒,对健康长寿作用极大。

中医睡眠的


睡眠是平衡人体阴阳的重要手段,是最好的节能,也是最好的储备及充电,更是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养生第一良方。

中医睡眠机制是: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所以夜晚应该在子时(21-23点)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因为按照《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阴主静,所以夜半应长眠。

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首先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还有,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脏中,心脏最辛苦,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失眠的病人别忘了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心肾相交意味着水火相济,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阴阳合抱,睡眠当然达到最佳境界。

中医的喝茶


除了对症,适量也很重要。有些人听说喝茶能去病,能保持身材,就巴不得每天茶杯不离手,其实这是另一种误解。量的多少,同样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喝茶过浓过多,也会适得其反,甚至降低食欲。一般来说,对于有喝茶习惯的健康人,每日用茶可在12克左右,分3~4次冲泡较合适。对于体力劳动量大、消耗多的人,尤其是高温环境、接触毒害物质较多的人,每日用茶可多一些,但最好也不要超过20克。

身体虚弱之人不宜多喝和常喝茶,特别是患有胃溃疡的病人,茶叶中的茶碱会影响胃壁细胞就会分泌过多的胃酸,影响溃疡的愈合,从而加重病情。同样,便秘的人也不宜饮茶,因为茶中的鞣酸和咖啡因等物质能减少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相反,腹泻者饮浓茶有一定的止泻效果。而有失眠症的人,午后特别是晚上不要喝茶,以免加重症状。另外,吃药后一小时内不要饮茶,因为茶叶的化学成分能中和某些药力,特别是吃治贫血病的药一定不要喝茶。

此外,儿童和孕产妇不太适宜喝茶。因为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它能与人体中的钙、铁、锌等结合成不溶性物质,可能影响身体对上述元素的吸收,并妨碍胃肠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鞣酸同样也会影响孕产妇对食物中铁的吸收,可能导致贫血或营养不良,使乳汁减少。

中医教你辨症喝茶

如何辨症喝茶喝出健康?专家给出简单的指引,但不同的人身体情况千差万别,对于平时好茶而身体有特殊病痛者,最好的办法仍是找医师咨询,遵医嘱为宜。

绿茶:茶干色绿,清汤绿叶,具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滋味鲜醇。过敏体质喝绿茶易呕吐。绿茶营养成分较之其他类高,但叶绿素含量也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胃溃疡病患者不能喝绿茶。

红茶:红汤红叶,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有较强的防治心梗效用。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肌功能。红茶还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并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

铁观观:外形条索圆结,呈螺旋状,颗粒重实,色泽砂绿,茶汤金黄,花香明显,滋味入口微苦后转甘,耐冲泡。空腹不能喝。铁观音消脂促消化功能突出。但空腹喝铁观音,易醉茶。

乌龙茶:外形条索粗壮,色泽青灰有光,茶汤金黄,香气馥郁芬芳,花香明显,叶底绿叶红镶边。因茶叶较粗老,须用100℃开水冲泡,适合大多数人饮用。同样也有较好的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助消化的功效外,它的提神效果更为明显。

普洱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至暗褐色,有松烟香。性温和醇厚,有暖胃、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长期饮用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效。

老年人体质多偏于阴虚内热,当注意养阴清热。比如,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中风、失眠等病,多为真阴亏虚、虚火内炽所致。即使是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属阴虚内热的也为数不少。而茶叶正是清热之品,常喝自然有帮助。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养生方法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有很多人信任选择中医保健方法来养生,中医带给人们的好处很多,但是中医药物有很多,我们要的保养,而不是胡乱的保养,这样胡乱保养对身体来说肯定是非常不利的,中医的养生方法安全卫生,还非常的健康,那么中医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说的是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它。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

4.综合和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在中医上该如何用中医保健方法来养生了吧,中医养生必须要了解中医文化,这个中医也是传承了很多代的历史,大家如果相信的话那么不妨试试,选择中医来给自己养生的时候最好是记得饮食合理,睡眠得当,还要注意做好保健的运动方法。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