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真气运动养生法

2019-10-12 │ 中医真气运动养生法 五运六气与养生

中医养生不能忽略五气的培养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医养生不能忽略五气的培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元气

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

心平气和

中医认为,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

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安静通气

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长啸舒气

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Ys630.com相关知识

如何培养中医养生习惯


现在的人们都很重视养生,有一个良好的养生习惯能够促进身体保健,同时也能够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能够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什么样的养生习惯才是好的呢,如何来培养好的中医养生习惯呢,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所以需要重视一下培养方式,下面就跟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培养方法。

1.起居有常

起居包括起床、睡觉和日常的活动。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四季,自然界有六气,所以顺应自然之气是养生调摄的基本原则。

春夏季节,晚睡早起,到庭院里缓缓散步,尽量接受阳光的沐浴;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内活动,以免寒气伤阳;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时。

2.饮食有节

即饮食有规律、有节制。饮食要做到膳食平衡,以素淡为主,少吃甜食、动物脂肪,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饮食食量,不要过饱(www.4a7.cn 中医)。

3.不妄劳作

即劳动、运动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每个人都可因自己的不同情况而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但要持之以恒。

4.形与神俱

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对于躯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情绪稳定、精神调和,才能形体健康、阴阳平和、气血调畅,太极拳是形与神的最好结合,宜常练。

5.正气为根

正气包括人体卫外功能、免疫功能、调节功能以及各种代偿功能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故保养正气是养生之根本。

6.重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养生必当重视脾胃。

如果想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证自己的身体不生病,就需要重视中医养生,目前来说中医养生方法还是不错的,而且非常的深受大家的喜爱,所以培养自己养成一个好的养生习惯,对于身体的保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尝试做上面的一些方法,对于身体的养生有很大的好处。

中医强调以气养生 注重五气让你老而不衰


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是的一个重要方面,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元气

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

安静通气

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气和

中医认为,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

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长啸舒气

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气郁体质的中医养生法


气郁体质在我们工作压力比较大的白领阶层、行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尤其是女性非常常见。所谓气郁顾名思义就是气机在运行的过程中老是卡壳,郁滞不行。

那么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气郁体质相对来说瘦的偏多一些,形体偏瘦的多一些,经常是她的面部表情是郁闷不开心的表情。面色可以发黄,可以没有光泽,但是如果说单纯从面色来说你很难判断她是个气郁体质。一定要和大小便的情况、情绪背景、舌苔脉象整个结合起来你才能整体地判断出他是什么。

通常他们的面色也会呈现黄色的,没有光泽的黄色。尤其是郁结的很历害的人,他面色是青黄。还有一个经常叹气,中医叫做什么呢,叫做善太息。检查可能没有一点问题,可能就是一个叹气。他不认为是一个病,也不认为体内发生什么,有什么不好的变化,可是中医很重视这个。

善太息,中医认为你这个人只要莫名其妙地坐在那儿,唉!不由自主的叹气,那你肯定有不开心的事,你说你没有不开心的事,你潜意识里边肯定有一种让你不舒展的事情,所以中医一看善太息,吃点逍遥丸、舒肝理气。

我们经常的在临床上见得很多,女性很多,在那候诊的时候,你给别人在看着病,唉!她不由自主就叹气。她叹气为什么,是气机郁滞,气机郁滞就觉得闷得不舒服,她潜意识的无意识的就要通过叹气来舒展气机,所以长叹气。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咽喉经常有异物感,什么异物,中医叫做梅核气,梅核气就是咽喉部老觉得是有一个东西,好像是一个东西卡在那一样,老是要清嗓子,越是紧张的时候,越是焦虑的时候,你看她越是清嗓子,越是咽吐沫,越是吐吐沫,它叫咽喉不利。

还有一个就是月经前有比较明显的乳房胀痛和少腑胀痛。气郁型有的女性她月经前特别明显,月经前整个乳房胀得很难受,包括最后连那个皮肤碰着都是疼的。有的说我到这个月经前的时候,我简直都不敢穿紧身的外衣,为什么呢,小肚子胀得难受,很难受,一般这种情况比较明显提示她可能是一个气郁的体质,郁滞不行。

气郁的体质呢因为她这个阴阳之气,这个气的运行不利,所以它出阳入阴都不顺,所以她的睡眠也不太好。还有一个呢就是大便多数是发干,因为气滞吗,气滞大便在肠道里待得时间长,水分就会被吸收的多一些,所以它干燥得多一些。

那么从神的方面来说呢,这种人的特点多数性格内向为主。

我们知道性格内向有两种情况,一种人性格内向是真正的内向,内向的同时,内心就是平稳,话也不多,反应也不激烈,内心也比较平稳,所谓的有钝感力,感觉比较迟钝些或者受到什么打击,对他来说好象反应不是说很激烈。

还有一种不太好的就是很内向也不说那么多,但是心里边儿精,明镜似的。心里边什么都知道而且非常敏感,高度敏感又高度内向这个是很折磨人的很痛苦的,这种人很容易憋出病来。可以不发作为精神方面或者抑郁症啊,它总会从一个躯体疾病给你反映出来,让你的皮肤变得不好,让你胃肠道不好,让月经不好。殊不知都是这种性格、这股气给憋的,所以我见了很多。就是不爱说,很内向,但是内心非常敏感,对什么事内心斤斤计较的闷在心里不说。

这种人容易得胃溃疡,容易得月经病,也容易有肿瘤。这种人对精神刺激的适应能力会比较差一些。经常是郁郁寡欢,会有胸闷叹气,这是气郁的体质常见的外形表现。那么是什么引起气郁的体质,当然说先天禀赋多一些,但是根据我的感觉气郁体质多数和他幼年曾经经历过比较大的不良生活事件打击有关系。比如说父母的离异,父亲或者母亲的早亡寄人篱下。或者他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舅舅不亲姥姥不爱,老师都不太喜欢。自信心备受打击,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受到一些生活打击没法儿调整就气郁。我就觉得和这个气郁有一定的关系。

气郁体质的表现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体质的人容易产生那些疾病呢。针对这种体质人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气郁的体质它比较容易一个是得抑郁症,抑郁症患者里边这种体质不少见的,还有一种容易得中医讲的脏躁病就是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歇斯底里。就是说受了精神打击以后哭笑无常,突然的晕到。查血压、心率、脉搏所有的生命体征非常正常,但是就是不省人事。或者说是好像是一下子不会走了,瘫了,但是各项机理的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什么都正常。这个在中医叫什么,叫妇人脏躁病。

还有一个容易失眠,如果是基于气郁体质的失眠确实不太好治的,我们说心病还要心药医这个时候往往你吃镇静安神的药效果都不大的。还有一个就是胸痛和肋间神经痛,但是它的表现主要是以胀痛为主,关键在哪儿也是在肝。就是说瘀血体制和气郁体质都是女性常见的,所以有的中医学家就说:女子以肝为先天。在女子来说肝是特别重要的,一定把这个肝给护好,很多妇科病就是从肝这条线过来的,这一个就是痛经,表现主要是什么呢,瘀血体质的痛经和气郁体质的痛经它有个特点,都是月经多的那一天症状开始缓解,就不怎么痛了。

往往是月经前、月经第一天经血要出没出的时候特别地痛。还有一个容易慢性咽喉炎,再一个就是颈项部的瘿瘤,还有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容易得消化道溃疡容易大便不爽,泄沥不爽。有一种就是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比较容易得,这种经前期综合症的发病基础体质,气郁体质比较常见。

还有乳腺增生,这个乳腺增生如果是气郁为主的话,主要是胀痛。如果是瘀血为主的话,固定的刺激像针扎一样刺痛。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主要是表现是什么呢,月经周期紊乱一般的说你这个月经从初潮开始就少,月经就不是很好这个多数和肾有关系;月经量的多少和色泽,月经量多,颜色又淡这个和脾有关系;如果周期乱多数和肝有关系,所以我们说气郁体质它的问题关键是受刺激了,一不高兴了,一郁闷了,他第一个反应是马上肚子痛,肚子一痛,接着肚子咕噜咕噜叫,马上就要去厕所,去厕所就拉肚子,一拉肚子,肚子也不叫了,肚子也不痛了,情绪就稍微好一点儿,他这种腹泻和情绪关系非常密切。

还有一个就是会引起头痛。气郁体质的女性和瘀血体质的女性容易引起偏头痛,但是瘀血体质的这个偏头痛它是刺痛多一些,气郁体质引起偏头痛,它胀痛所以这个是他们易感的疾病,那么它这个养生的原则我们和瘀血体质一样,我们主要是针对的肝脏,要让它这个气活要让它这个肝气舒展才行。

对于瘀血体质的人的养生肝脏非常重要。对气郁体质人的养生肝脏的呵护同样非常重要。那么,对于这种体质又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肝脏它有个特点我们中医叫做:体阴而用阳。从阴阳性质上来分,它属于一个阴脏,肝和胆相区别呢,胆属阳,肝属阴。

从它的功能来说,它主藏血,肝主藏血这个功能它从性质上来说它是偏阴的,正因为它藏很多血,它的根基才能够疏泄。如果它的肝血不足的话,它疏泄就很容易过,要不就是疏泄没有力量,瘀滞在那儿。肝的特性就是它喜欢血,一定要有阴血浸透着它,来保养着它,来涵养着它,它才能够疏泄收放自如,让你的消化好,月经很规律,情绪也比较平稳、平和。这是你的肝血充足,如果你的肝血不充足的话,它不是给你疏泄过度,烦躁易怒,血压飙升,要不就是郁在那儿。

它吃不饱吗,总是要给你捣乱的,要不干脆不疏泄了,我就气滞,初期就是气郁。所以气郁体质时间久了,多数都转到瘀血了。因为气滞,气要不行的话,血也就不容易行,实际上气郁体质和瘀血体质它是属于一类,我们为什么把它分开讲,因为瘀血体质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更大一些。

想要改善气郁体质,只是在饮食上注意是远远不够的。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对气郁体质产生不良的后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中医又有那些调节气郁体质的方法呢?

在起居方面我就觉得这个气郁的啊瘀血体质的人,听一些欢快的音乐振奋的音乐,听一些圆舞曲,听起来非常舒服的莫札特的,巴赫的我就觉得非常舒服。你多听一些这些音乐,另外一个呢,多去旅游,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这个时候,你就不会钻牛角尖,就不会很郁闷,气机自然就舒展了。

那么简易的方药,补肝血一般都是何首乌、阿胶、白芍、当归、葡萄干这些都可以。那么怎么样去疏肝理气。药物方面一般有香附子、佛手、香橼、柴胡这些都是舒肝理气的,那么中成药有什么呢,大家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这些中成药可以用于调理体质,当你气郁比较明显,月经周期紊乱,乳房胀痛,很不开心,善太息,胃口也不好,大便也不好的时候,你就挑这些药来调整一下。

那么另外一个呢,就是四季的保养,也是春季为主,春季务必像瘀血体质一样舒展形体,舒展自己的情绪,春季是一个最好的借助自然之力来改善人体的黄金季节。你比如说你肾脏是一个薄弱环节,肾亏你抓紧冬季补。你阴虚内热,肺的肃降不行,你抓紧秋天补。如果肝是你的薄弱环节,你抓紧春天的时候,来呵护这个肝脏,帮助它舒展,让它抒发它的功能。

经络方面我给大家说几个比较理气的穴位,一个是中脘、气海、内关,这三个穴位你可以作为理气的,还有一个就是膻中。再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气郁体质,你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或者春天来的时候,你把两手搓得很热,热了以后就擦这个胁肋,我们知道胁肋部,它是肝脏气机。右边是肝脏结构,实际的肝脏所在的部位,左边是肝脏功能行使的通道。

我们经常说左肝右肺嘛,有气郁体质的话,你就可以擦这个胸胁,我的治疗一般就是,这个患者是一贯气郁的体质通常我给她做治疗,扎针,不管是治疗什么病,第一个是先把手搓热,先搓她的胸胁,就问她里边有没有发热的感觉,搓搓觉得里边开始发热了,甚至比较好的她觉得搓着搓着里边像灌了热水一样,这个时候是最好的。

另外一个呢,就是我们要注意,气郁体质的人也是不适合受寒的,人体的气也好,津液也好,血液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遇到温暖它就很畅快,它的功能过程就会行使得很顺,遇到寒冷它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就会停滞,就会缓慢,气也一样,所以要少受寒。

中医养生:调好“气”不生病


中医常说百病生于气,气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蓉娟向记者介绍,中医讲的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贯穿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气的生成和运行异常都会导致疾病。

郭蓉娟说,人的情绪变化以及外在自然环境都会影响人体气机。例如,大怒会使人肝气逆而上行,恐惧会导致气机下陷,而人体受寒气侵袭时会气收,久病又会伤气。

因此,生活中调气、养气非常重要。保持心态平,避免大喜大悲等强烈的情绪变化;适当放慢生活节奏,饮食清淡,保持充足的睡眠,此外,每天可午睡半小时;气温变化剧烈时注意添减衣物,避免受热受寒。

还有两种养气的好方法,一是深呼吸,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放慢;匀,要均匀;细,就是不能粗猛。二是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具体操作方法:可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中医气的作用


中医气的作用

1、中医气的作用

1.1、推动作用:气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等的生理活动,血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和激发其运动的作用。

1.2、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人体的体温、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的循环运行等均需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

1.3、防御作用: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1.4、固摄作用:主要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如固摄血液、汗液、尿液、精液等)。

1.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说,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气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2、中医解释什么是“气”

气,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这里的气是存在于人体的无形的精微物质,维持着脏腑功能,常常与“血”对举,并称“气血”。中医运用的“气”分为以下几种:

2.1、先说卫气。卫气是与营气相对而言,卫气是运行在人体体表,起到护卫周身、防御外邪的气。如果卫气虚,人就很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2.2、营气是运行于人体脉道中的,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与卫气互相依存,互相补充。《黄帝内经》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意思是营气与津液调和,注于脉中,化成血液,并保持了血液量的恒定。

2.3、中气是特殊的概念,严格说来,是脾胃中焦之气,中医把存于肾中的肾精称为先天之本,相对的脾胃之气就称为后天之本。所以,中气在人体有重要的意义,直接决定一些疾病的预后。

3、人体的气从哪来的

3.1、双鼻

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吸进氧气,与血结合,使人体产生能量和动力。

3.2、双眼

双眼会让我们得气吗?是的。当你看到赏心悦目的东西时,你会兴奋,你会感觉精气十足;当你看到恐怖之事时,你会吓得屁滚尿流;当你看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你会怒火中烧,正是怒从心头起,气自胆边生。

3.3、双耳

和双眼的道理一样。由于人身体70%以上都是水,因此,当我们听到好的和不好的声音,都会对我们的人体产生不同的反应。

3.4、嘴巴

当我们吃了可口的饭菜,喝了清洁的水,人就会感到精气神十足。否则,饿了多少天之后,我们就会感觉有气无力。

3.5、肚脐

人的生命就是从此开始。虽然离开了母体,它的作用下降了,但这个地方,仍然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中医气运动的意义

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如先天之气、水谷之气和吸入的清气,都必须经过升降出入才能布散全身,发挥其生理功能。而精、血、津液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运行流动,以濡养全身。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完成,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也必须通过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同时,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适应,也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例如人之吸入清气、呼出浊气;摄入食物和水液,排出粪便及尿液、汗液等等都是气运动的体现。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气运动失常的表现形式

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例如: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时,称作“气机不畅”;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称作“气滞”;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称作“气陷”;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称作“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称作“气闭”。

中医养生 教你拉耳朵补肾气


导读: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补肾,肾不好则会累及到人的身心健康。那么中医补肾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如何通过日常按摩手法就能达到养肾的目的呢?吃什么补肾呢?


女性

中医养生 教你拉耳朵补肾气

中医治病讲究望闻问切,面色看出健康状况,耳朵也能反映你的肾是否健康。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虚,通过刺激耳朵穴位可治多种疾病,还能强肾健身。

中医认为: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

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因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西方认为:耳朵里隐藏着许多密码,通过耳朵可以看出人的性格和天赋,甚至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从耳朵刺激点测出内脏疾病

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

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亦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病。所以,经常按摩耳朵,可以健肾壮腰,增强听觉,清脑醒神,养身延年。

按摩耳朵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拎耳屏:

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擦擦声。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3、拔双耳:

两食指伸直,分别伸入两耳孔,旋转180度,反复3次后,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鸣响,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听觉灵敏,并有健脑之功。

4、鸣天鼓:

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

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疗效。

5、摩耳轮:

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相对捏揉。如果发觉痛点或结带不舒服处,表示对应的器官或肢体有病变的可能,适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点消失说明局部病变有好转。

此法不拘遍数,做2~5分钟,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

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6、按耳窝:

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直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同样来回摩擦按压15-20次。

7、提耳尖:

用左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同样用右手绕过头顶,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

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8、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9、推耳后: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置于两耳后,沿翳风、瘛脉、耳壳后、颅息上下来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肤发热。具有滋肾养肝,降低血压的作用。

10、养摩全耳:

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中医:以气养生怎么做?


中医强调的以气养生,是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养元气

元气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而培养元气。

安静通气

每天白昼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

心平气和

中医认为,情欲与内脏有直接关系,怒气过盛伤肺充血,暴喜过度气血涣散,思虑太甚弱脾胃。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

宽胃养气

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

 长啸舒气

长啸时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四气五味 饮食养生


中医营养学认为食物也有“四气”和“五味”。四气五味理论,不仅是用药治疗的依据,也是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

四气 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其共性,只是程度上的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寒、热、温、凉四性,是与病性的寒、热相对而言的。《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是治疗用药之大法,同样也是选择食物时的重要依据。从常见食物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温热性质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补虚等作用,适合寒证等选用,如生姜、韭菜、辣椒、羊肉、狗肉、鸡肉、龙眼、橘子;寒凉性质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适合热证等选用,如西瓜、白菜、冬瓜、萝卜、苦瓜、丝瓜、梨、绿豆等。

五味 指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中医认为五味入于胃,分走五脏,以对五脏进行滋养,使其功能正常发挥,不同的食物对脏腑的选择性迥异。

《灵枢·五味》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这种五味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五谷,同样也适用于五果、五畜、五菜、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的理论基础。食物中五味的不同,与药物一样具有不同的作用,因此,从五味的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将不同功效的五味,按阴、阳不同属性归纳为两大类,即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在《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里进一步明确阐述了由于五味的不同,才有了或散、或收、或缓等功效上的差别。

中医养生讲究的五要点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南宋陆游的养生方法是喝粥。他有一首诗写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第三是运动养生。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比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个功,在办公室也可以做。

第四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气功养生在日本很流行,有人写了一本书《只需五分钟》。在这五分钟里,常吐气、常呼吸。当头昏脑涨时,不妨这样做做,五分钟后会耳目清明,心情为之一爽。

第五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