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中医饮食养生

2019-10-12 │ 乳癖中医饮食养生 针灸养生

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医针灸巧治产后缺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产后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婴儿需要,称为缺乳,亦称乳少。本病多见于产时产后出血过多、剖宫产、哺乳方法不正确、产后抑郁及营养缺乏的产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大龄产妇的增多,本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中医学认为,缺乳多与气血亏虚或肝气郁结有关。宋代陈无择认为: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以针刺治疗本病,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

主穴:膻中、乳根、少泽。膻中为气会,有通经催乳之功;乳根既可调理阳明气血,又可疏通局部乳络;少泽为通乳的经验效穴。

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肝郁气滞者加太冲、期门。笔者临床发现,以虚实夹杂者即气血亏虚兼肝郁气滞者多见,针刺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的同时,产妇要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调节情绪,另外及时不断地排空乳房也是泌乳的重要条件之一。

Ys630.com相关知识

治产后缺乳的通草石钟乳药酒方


产后缺乳是很多的产妇会遇到的一种症状,这种症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产后缺乳的药酒治疗方以及产后缺乳的产生原因,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普济方》。

【配方】

通草(横心者,是勿取羊桃银色黄无益)、石钟乳各等分。

【制法】

上二味,酒五升渍一宿,明旦煮沸,去滓服。

【主治】

治妇人乳无汁。

【用法】

每服一升,日三。夏冷服,冬温服。

说明

方名为笔者所命名。

产后缺乳的产生原因

1、过早添加配方奶或其他食品

这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宝宝已经吃了其他食物,并不感觉饥饿,便自动减少吸奶的时间,如此一来,乳汁便会自动调节减少产量。

2、喂食时间过短

有些妈妈限制哺喂的次数,或者每次喂食时间过短等,都会造成母奶产量的减少。事实上,哺喂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时间表,宝宝饿了就可以吃;每次哺喂的时间也应由宝宝自己来决定。

有时候宝宝的嘴离开妈妈的乳头,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气(吸奶是很累的,有没有听过使出吃奶的力气 这句话),或是因为好奇心想要观察周围的环境等。

3、婴儿快速生长期

大约二至三周、六周、以及三个月左右,是婴儿较为快速的生长阶段,此时宝宝会频频要求吸奶,这可说是宝宝本能的在增加妈妈的奶水产量,若在此时添加其他食物,反而会妨碍奶水的增加。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这个产后缺乳不一定要用药物来治疗,还可以用喝药酒的方法来治疗。如果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试哦!

治产后缺乳的通草药酒方


每当有产妇产后缺乳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办。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产后缺乳的药酒治疗方以及产后缺乳的临床症状和产后缺乳的诊断鉴别,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配方】

通草(切)30克,石钟乳(研碎)60克,米酒400毫升。

【制法】

用酒浸药于瓶中,近火煨3宿后开放。

【主治】

乳汁不下。

【用法】

频频饮之,不拘时候。

产后缺乳的临床症状

产后缺乳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乳癌与卵巢癌的发生率、避免产后肥胖等;根据研究显示对於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母乳的营养最完整而丰富。

可以完全提供头六个月婴儿所需营养,母乳成份会随宝宝周数及餵食时间改变,母乳乳清蛋白可避免婴儿胃肠过敏,母乳富含DHA及AA,对脑部发育十分重要。含有的铁、钙较易被婴儿吸收。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多发生在产后23天至半个月内。

乳汁的分泌除与乳腺发育密切相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此外,与产妇的营养、睡眠、健康状态以及情绪密切相关。中医学称乳汁不行、乳汁不足。

产后缺乳的诊断鉴别

检查乳房及乳汁性状,可协助诊断。临床上须与乳头凹陷和乳头皲裂造成的乳汁壅积不通,哺乳困难相鉴别。

产妇哺乳时乳汁缺乏或全无,不足于甚或不能喂养婴儿,为主要诊断依据。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产后缺乳。

多发生在产后2―3天至半个月内。乳汁的分泌除与乳腺发育密切相关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哺乳时的吸吮刺激。

此外,与产妇的营养、睡眠、健康状态以及情绪密切相关。中医学称乳汁不行、乳汁不足。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以上的这几种药酒配方对于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试哦!

治产后缺乳的吴茱萸根药酒方


产后缺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有很多方法效果都不太好。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产后缺乳的药酒方以及产后缺乳的解决方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产后缺乳的治疗吧!

【来源】

《圣济总录》。

【配方】

吴茱萸根(粗者)1尺,麻子50克,陈皮70克,酒1公斤。

【制法】

将吴茱萸根切碎、捣陈皮、麻子为泥,然后拌入吴茱萸根,用酒浸1宿后,慢火上微煎,去渣,贮瓶。

【主治】

产后虚弱,产后缺乳,大便秘结,呕吐涎沫,头额冷痛,蛲虫搔痒。

【用法】

分作5份,空心温服。

产后缺乳的解决方法

1.母乳喂养需要得到家庭尤其是丈夫的支持,帮助母亲树立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和母乳喂养的热情,使母亲感到能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孩子是最伟大的工作,应感到自豪和快乐。

少数母亲感到喂奶太麻烦,太累,心里不情愿则乳汁会减少。同时要消除母亲焦虑的情绪,多休息,生活有规律,保持愉快心情。

2.增加哺乳次数,这是增加乳量的最重要措施。尤其在婴儿4个月以前每天可哺乳10-12次,并适当延长每侧乳房的吸吮时间,如能保证晚间喂哺则更理想。

因为婴儿对乳头的吸吮可通过神经反射刺激脑垂体分泌大量的催乳素,使乳汁分泌增加。

3.增加妈妈的营养,这对营养不良的母亲来说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蔬菜,水果,多喝汤水如酒酿蛋,火腿鲫鱼汤,黄豆猪蹄汤等。

4.如确实母乳量少可用些中药催奶,如王不留行,通草,川芎,当归,黄芪等。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这产后缺乳的药酒疗法是比较不错的。感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试试以上的配方哦!

中医怎样治疗产后缺乳


母乳是婴儿的营养来源,坚持母乳喂养还能让宝宝健康成长,然而有很多新妈妈会出现产后缺乳的情况,这样很多新妈妈担忧不已。

乳汁的分泌和很多因素有关,新妈妈的身体状况是直接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如果新妈妈出现营养不良、情绪起伏不定或者作息不规律都有可能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或者没有,中医则认为产后缺乳是气血虚弱、肝气郁结等虚实之证导致的,想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母乳,就要注意预防产后缺乳的状况出现,预防产后缺乳需要做到保持心情愉快、作息正常,注意营养的均衡和多样,及早开乳,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还可以对乳房进行热敷,多吃些汤水有助乳汁分泌。


还可以通过中医中药辨证治疗产后缺乳,中医将产后缺乳分为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湿壅阻三大类型。不同类型使用的方药不同。

气血虚弱则乳房柔软不胀不痛,乳汁稀少,面色无光,需要补气养血,药方通乳;肝郁气滞则乳汁正常偏少,易受精神状况影响,受到刺激会出现乳汁减少伸直没有的情况,还会出现乳房胀痛、精神抑郁、食欲不振,需疏肝解郁;痰湿壅阻型则产后肥胖且没有乳汁,还会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头晕倦怠等症状,需健脾利湿、化痰通乳。

除用药治疗外还可以吃些催乳的食疗药膳,如山甲炖母鸡、归芪鲫鱼汤、莲藕红枣汤、猪蹄黄豆汤等,都是催乳常见的食疗,民间也有很多治疗产后缺乳的偏方,出现产后缺乳症状的朋友不妨试试这些方法。(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后缺乳食疗药膳


产后乳汁甚少或点滴全无,称为缺乳,或称为乳汁不足。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或乳房胀硬而痛,伴发热胸胁胀痛,饮食不振等。

中医辨证治疗

气血虚弱型

[临床表现] 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感,面白无华、神疲食少,舌质淡,苔少,脉虚细。

[食疗药膳]

1、猪蹄通乳汤:猪蹄2只(去毛洗净),5克,水适量文火炖至烂,加姜、葱、盐适量调味,每日食肉喝汤数次,连服数日。

2、穿山甲炖猪蹄汤:炮穿山甲30克,王不留行15克,北芪20克,猪蹄2只,水适量,文火炖至猪蹄烂熟,食前放姜、葱、盐少许调味,食肉饮汤。

3、羊肉猪脚汤:羊肉200克,猪脚1个,同煮汤,熟烂时加少量食盐和调料食用。每日2次,连服4--5日。

4、猪肝汤:60克,猪肝300克,同煮汤,连汤带肉一起服食。

5、花生黄豆猪蹄汤:花生米60克,黄豆50克,猪蹄2只,先煮猪蹄30分钟,弃去污沫,下花生米和黄豆,煮至蹄烂为止。佐膳食用,每日2次。

肝郁气滞型

[临床表现] 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饮食不振,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食疗药膳]

1、山甲通乳汤:穿山甲30克,瓜络20克,猪蹄筋200克, 10克。上药洗净,置砂锅或高压锅内炖熟,食时加盐、姜汁少许,饮汤吃肉,每日1次,连服3--4日。

2、逍遥猪蹄汤:北6克,12克,15克,川芎6克,10克,穿山甲10克,猪蹄2只,将前6味中药用干净纱布包裹,与猪蹄2只同放砂锅内煮,至猪蹄烂熟,饮汤吃肉,每日1剂,连服3--4日。

3、橙酒汁:甜橙1个,鲜10克,米酒1汤匙。将甜橙去皮、核,用干净纱布绞汁,加入(切片)、米酒及温开水适量浸泡后服用,每日2次。

产后缺乳的治疗方法


对于有些女性来说,在生完孩子之后往往会出现缺乳的症状。所以小编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下产后缺乳怎么办、产后缺乳是什么原因、产后缺乳的预防。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会对这种病有所了解,并且知道怎么治疗它。

产后缺乳是什么原因

1、过早添加配方奶或其他食品

这是造成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宝宝已经吃了其他食物,并不感觉 饥饿,便自动减少吸奶的时间,如此一来,乳汁便会自动调节减少产量。

2、喂食时间过短

有些妈妈限制哺喂的次数,或者每次喂食时间过短等,都会造成母奶产量的 减少。事实上,哺喂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时间表,宝宝饿了就可以吃;每次哺喂的时间也应由宝宝自己来决定。有时候宝宝的嘴离开妈妈的乳头,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气(吸奶是很累的,有没有听过使出吃奶的力气 这句话),或是因为好奇心想要观察周围的环境等。

3、婴儿快速生长期

大约二至三周、六周、以及三个月左右,是婴儿较为快速的生长阶段,此时 宝宝会频频要求吸奶,这可说是宝宝本能的在增加妈妈的奶水产量,若在此时添加其他食物,反而会妨碍奶水的增加。

产后缺乳怎么办

1、 每天早、晚各服1半的煎赤小豆汤液(去豆、饮浓汤)。连服3-5天。

2、将僵蚕研细,芝麻捣碎,加人红糖后拌匀。用时,将药放人茶杯内,倒入沸开水,加盖后待10分钟左右,1次顿服,每日服l 次,空腹时服。

3、豆腐2块,丝瓜150克,香菇20克,猪蹄一只,盐、生姜,味精适量煮汤可补气血,增加乳汁分泌,治乳汁不足。

4、 用黄酒炖大海米150克,待熟后兑猪蹄汤服食,治产后乳汁不足。

产后缺乳的预防

1、母婴同室,及早开乳一般认为,早期母乳有无及泌乳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与哺乳开始的时间及泌乳反射建立的迟早有关。有人通过比较,发现产后1h内即予哺乳,产妇的泌乳量较多,哺乳期也较长。

2、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按需哺乳,勤哺乳,一侧乳房吸空后再吸另一侧。若乳儿未吸空,应将多余乳汁挤出。

3、营养和休息要保证产妇充分的睡眠和足够的营养,但不要滋腻太过。应鼓励产妇少食多餐,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汤水,多食催乳食品,如花生米、黄花菜、木耳、香菇等。

结语:以上这些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产后缺乳的相关信息,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治疗它,这样就可以让宝宝有充足的母乳食用,从而宝宝变得更健康。

产后缺乳的刮痧疗法


妇女产后乳汁分泌量少或全无,不能满足喂哺婴儿的需要称产后缺乳。现代医学认为,产后缺乳与乳腺发育不良,或分娩出血过多,或授乳方法不正确,或过度疲劳,或恐惧,心情不愉快等因素有关。本病临床分为气血亏虚与肝气郁滞2型。

一、气血亏虚

(一)症状

表现为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而无胀感,面色少华,神疲食少。

(二)治法

(1)选穴少泽、足三里、膻中、乳根、脾俞。

(2)定位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脾俞,再刮胸部膻中、乳根,然后刮前臂少泽,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4)刮拭方法补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背部脾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分别刮拭胸部膻中穴和乳根穴,不宜过重,30次,出痧为度。然后刮手部少泽穴,重刮。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重刮,由上至下,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二、肝气郁滞

(一)症状

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乳汁稠黏,乳房胀硬而痛,精神抑郁,胸胁胀痛。

(二)治法

(1)选穴少泽、内关、太冲、乳根、膻中、期门。

(2)定位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太冲: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膻中: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3)刮拭顺序先刮胸部膻中、乳根,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及手部少泽,最后刮足背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分别刮拭胸部膻中穴和乳根穴,不宜过重,30次,出痧为度。再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然后刮前臂内侧内关穴和手部少泽穴,重刮。最后刮足部太冲穴,30次,可不出痧。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