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养生

2019-10-12 │ 中医如何养生 如何中医养生

看中医针灸治疗如何帮你戒除酒瘾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看中医针灸治疗如何帮你戒除酒瘾》,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用针灸之法戒酒,首先也是由国外学者提出并付之实行的。如美国林肯医院戒毒部,应用针刺戒毒戒酒,迄今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也陆续出现针灸戒酒的临床报道。看中医针灸治疗如何帮你戒除酒瘾。

少量饮酒,特别是药酒、果酒、黄酒及啤酒等适度饮用,对健康有益。但酗酒,尤其是酗烈性酒,则可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严重问题。过量饮酒,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出现呕吐、腹痛及一时性精神错乱;中毒过深,能造成呼吸、循环中枢麻痹,甚至死亡。长期大量饮酒,发生慢性酒精中毒,会导致智能衰退,甚而发展为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酗酒还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食管炎、肝病、冠心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有关。据统计,酗酒者的肝硬化发生率比不饮酒者高七倍,食道癌、胃癌及肝癌等在嗜酒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酒依赖、酒中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美国,每年酒精中毒死亡者竟达20余万人之多。从世界范围看,酒精中毒,已成为心脏病和癌症以外的第三个影响健康的最大问题。酗酒还给社会安定和家庭和谐带来众多危害。特别是,一些研究者已经发现酗酒和吸毒过量者,可通过基因把这些坏嗜好遗传给后代。真可谓是遗患无穷。因此,戒酒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包括不少国家政府的重视。目前,国际上多采取行为疗法、替代疗法以及其他的一些方法戒酒,有的国家如韩国、前苏联等则发布强行戒酒令。但收效均不大。

用针灸之法戒酒,首先也是由国外学者提出并付之实行的。如美国林肯医院戒毒部,应用针刺戒毒戒酒,迄今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也陆续出现针灸戒酒的临床报道。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针刺对酗酒治疗有效。针灸戒酒的有效率在85%左右。针刺的良性作用包括降低对酒精的需求,缓解戒断症状,减轻焦虑、敌意、应激、失眠和抑郁,以及增加活力,使之放松。这些治疗作用与酗酒的治疗目的恰好吻合。

目前,针灸戒酒的穴位刺激法以耳针为主,也有用体针戒酒的,为了提高效果,有人还试用耳针配合少量抗抑郁药物治疗的。从临床观察中发现,治疗对象必须有戒酒愿望,而且要有毅力坚持下去,疗效才能令人满意。戒酒后病人并无酒精戒断症状,这也说明此法对酒精损害的人体器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针灸除了戒酒外,对醒酒和预防酗酒复发也有较好的效果。

电针合谷穴位刺激戒酒

方法

取穴合谷定穴合谷

操 作:

取双侧合谷穴,各刺入28号1.5寸毫针1枚,得气后,接通G6805-1电针治疗仪,本仪器治疗档分0、1、2、3、4共5个连续档。治疗过程采用连续刺激,档位一般选用3档左右,但以患者感到较强烈的痛、麻刺激为宜,若患者产生耐受,以后可适当逐渐增加。具体操作可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饮酒:让患者饮酒,在患者咽下时开通电源2~3s,给予较强烈的刺激。每天1次,每次治疗30~60min,治疗过程中饮酒15~30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患者便可感到酒入口后难以下咽,便可转入下一步骤。

闻酒:让患者闻酒,在患者闻到酒香时开通电源2~3s,给予较强烈的刺激。每天1次,每次治疗30~60min,治疗过程中闻酒15~30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一股治疗1~2个疗程,患者闻酒时会出现回避反应,便可转入下一步骤。

看、回忆饮酒:让患者观看饮酒的场面(电视录像),或者让患者回忆自己以往饮酒的过程,当患者出现饮酒欲望时开通电源2~3s,给予较强烈的刺激。每天1次,每次治疗30~60min,治疗过程中看、回忆饮酒15~30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患者的饮酒欲望消失,便可转入下一治疗阶段。

效 果

根据以下标准评判:两年后随访,没有复饮者为痊愈;出现复饮,但能自我控制饮酒量,较入院前减少3/4~1/2者为好转;复饮且不能控制酒量者为失败。

共观察9例,其中,酒依赖6例,酒中毒3例。结果痊愈6例,好转2例,显效率(痊愈、好转)88.88%,失败1例。

注意事项

(1)、本法是电针厌恶疗法,适用于酗酒者。酗酒者如果突然戒酒,往往会出现癫痫发作、震颤谵语等严重的戒断症状,因此电针前,应有最好有一准备阶段,可采用安定替代疗法,每日给予安定20~30mg口服,10天后停用,应注意缓慢减、停药。

在此阶段,患者应该有足够营养支持治疗和体育锻炼。营养支持可为静脉输液,如B、C族维生素、保肝药物、营养心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一方面补充因饮酒而大量消耗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促进酒精的代谢。

(2)、要获得治疗成功,其前提是患者具有戒酒的动机和决心,这一点非常重要,甚至关系到治疗是否成功。

在准备阶段,病人要明白过量饮酒对身体的危害。饮酒与肝炎、心脏病、痴呆的很很大的关系;同时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以及工作、事业。

(3)、在戒酒阶段,三个步骤应逐步进行。治疗最好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治疗时,电针刺激,由于针感较强烈,病人往往会要求减小电量,少数患者还可因为电刺激而导致患者的焦虑、紧张、痛苦,不太容易被患者接受,患者治疗的阻抗,往往出现在饮酒步骤的第8~10次治疗,出现阻抗的原因往往是患者对治疗难以忍受或失去信心,此时,医生以及家属应该鼓励酒瘾病人。

yS630.Com相关推荐

治疗眼袋还看中医特色针灸


针灸去眼袋除了手术药物治疗去除眼袋以外,传统中医与现代电子科学结合的针灸法对各种眼袋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中医把眼袋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属遗传,获得性是由于眼睑皮肤长期受到不良刺激,如不正确按摩、爱流眼泪、常画眼线等,最终导致眼睑皮肤松弛并萎缩。

其治疗方法是:接通电源,针灸相应穴位如太阳、鱼腰及阿是穴。电流会引起眼睑肌肉明显收缩跳动,加速局部脂肪分解,收紧松弛的眼睑。

中医还认为眼袋的形成与人体的脾胃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脾脏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肌肉功能和体内脂肪的代谢。从实际经络经穴的解剖来看,眼袋产生的位置又恰好是足阳明胃经发起之处,因而启动胃经穴,对胃经施以良性刺激,提高脾胃功能,对眼袋的治疗是有实际意义的。

针灸法去眼袋不失为一种安全、稳定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尤其适合于单纯眼轮匝肌型的假性眼袋。

治疗呕吐偏方 看中医如何治疗


恶心呕吐是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而慢性胃炎是胃肠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这些偏方真的有效吗?接下来就赶紧来看看这些用中医治疗呕吐的偏方吧!

中医治疗呕吐偏方

鲜芦根汁

原料:鲜芦根30克,广霍香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鲜芦根和广霍香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1-2次温服,连服2天。有化湿、清热止呕功效。脾胃虚寒者不宜服食。

竹茹汁

原料:竹茹、蒲公英各30克,白糖适量。

做法:前2味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功效。

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粳米各30克。

做法:将薏苡仁洗净加水煮烂,再加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服2-3天。有清热袪湿止呕功效。

生姜止呕方

原料:生姜5片,醋250克,红糖50克。

做法:沸水冲泡10分钟,频频饮服。适用于寒邪呕吐者。

柿蒂芦根饮

原料:柿蒂10克,芦根15克,旋覆花10克,赭石15克。

做法:水煎取汁,频频温服。适用于胃热呕吐者。

胃中素热方

原料:山栀仁(炒黑)10克,陈皮10克,竹茹5克。

做法:水煎300毫升,入姜汁15毫升,温服。适用于胃中素热、恶心呕吐。

藿香安胃散

原料:藿香10克,半夏5克,陈皮6克,厚朴10克,苍术10克,甘草5克,姜7片,枣两枚。

做法:水煎200毫升,温服。适用于呕吐不止者。

饮羊奶

原料:鲜羊奶适量。

做法:将羊奶煮沸。每次饮1杯,每日2次。滋阴养胃。治阴虚所引起的反胃、干呕等症。

醋矾糊

原料:陈醋、明矾、面粉各适量。

做法:上三味共调成糊状。用时敷于两足心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一般半小时后可发生止呕作用。消积解毒、清热散癖。用治呕吐不止、泄泻。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关于中医治疗呕吐的偏方,相信大家对这个中医治疗呕吐偏方都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了吧!如果你也想要用以上的偏方进行治疗的话!那请在请教医师后进行治疗!

食物治疗痔疮偏方 看中医如何治疗


痔疮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饮食不节,过食醇酒厚味,辛辣生冷刺激,或饥饱失常,或因起居失慎,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房室过度。那么,这种病症应该怎样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赶紧来看看用中医怎么治疗痔疮?

食物治疗痔疮偏方

香蕉蔬菜粥

原料:香蕉、绿色蔬菜各100克,粳米70克,食盐适量。

做法:香蕉去皮捣为泥,蔬菜切成丝。粳米煮粥至熟时,加入香蕉泥和蔬菜。煮沸后,加入食盐。每天早餐服食。

木耳柿饼汤

原料:黑木耳6克,柿饼、红糖各50克。

做法:将上3味同置锅中,加水适量,煮汤。每日服1剂,连服56日。功效活血祛瘀。适用于痔疮,痔核初发,粘膜淤血,肛门瘙痒不适,伴有异物感,或轻微出血,疼痛等症。

绿豆糯米猪肠

原料:绿豆60克,糯米30克,猪大肠300克。

做法:先将猪大肠洗净,绿豆、糯米用水浸泡半小时,然后把绿豆、糯米灌人猪大肠内并加水适量,肠两端用线扎紧,放砂锅内加水煮2小时左右即可。隔日1次,连服7~8日为1个疗程。

三瓜时蔬

原料:取丝瓜、冬瓜、西瓜各250克。

做法:丝瓜、冬瓜去皮切片;西瓜去外层绿衣,将中层白皮切成片。将三者放入水中汆一下,沥出。放入适量食盐、麻油和味精调匀,当菜食用。

中药治疗痔疮偏方

水煎蒲公英

原料: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做法: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二黄末

原料: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

做法: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本方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的仔细阅读,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治疗痔疮的偏方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里推荐的几种治痔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较不错的,但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治疗服用效果更佳哦!

中医如何针灸治疗闭经


闭经是众多女性朋友常会出现的情况,一般都是出现在中老年妇女的身上,可是随着现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现今闭经也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了。这对于女性的日后的生育也是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很多女性朋友选择中医针灸治疗,那么,中医如何针灸治疗闭经呢?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长强。

配穴:肾俞、阴交、三阴交、地机、八?。

(二)治法

以长强为主,效不显加配穴。先令病人取俯卧位,在尾骨下端与肛门之间中点陷凹中取穴,以28号针刺入1寸深,施强刺激手法。留针20分钟,隔5分钟行针1次。配穴,前三穴针刺,中等刺激,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后二穴以指针按揉5~6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40例,结果,痊愈3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3,4],本法适用于继发性闭经。

体针

(一)取穴

主穴:中极、十七椎下、公孙、次?。

配穴:Ⅰ型为冲、任、督三脉不足,气血亏虚,脉络失养,加关元、气穴、百会、神门、肝俞、志室、肓俞、复溜、气门;Ⅱ型为邪侵冲任,气血瘀阻,脉络失宣,加中脘、大赫、子宫、腰俞、肝俞、脾俞、蠡沟、三阴交。

(二)治法

主穴为主,据不同症型酌加配穴。每次取6~8穴。穴位常规消毒。用捻转、提插、徐疾补泻法,骶部穴位得气后行雀啄法。Ⅰ型腰部关元、气穴进针得气后缓慢由浅入深,反复行针1~3分钟,待有温热感,或加用温灸1~3 壮;Ⅱ型背部穴位浅刺,行捻转补法。隔日治疗1次,3个月为一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待经净后继续针刺,一般治疗1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0例,结果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5]。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

配穴:肝、肾、心。

(二)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2~3穴,双耳均选。以王不留行子贴压,敷贴好后宜用拇食指反覆按压至耳廓潮红充血。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3天换贴1次。月经来潮后宜再贴压一疗程,以巩固效果。一般3~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注意事项:应注意情绪调节,保持乐观豁达心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及生活起居有规律。以上法共治40例,结果38例获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针灸治疗闭经的一些方法的详细介绍,相信现在大家对于中医如何针灸治疗闭经应该已经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了吧,希望众多患者朋友可以根据自己闭经的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正规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看看中医如何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肾虚精亏,部分患者又与后天失养,如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或恣食厚味,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调有关。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经常感受风寒湿之邪,或因邪气阻滞,或因正气亏虚,导致痰、瘀继发致病因素的产生而痹阻经络。因此中医总体认为本病的症状表现在肢体、筋骨,但其病变部位却在肝肾脾胃。本病的病性总体上属本虚标实,肝肾不足、脾胃亏虚为其本,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久留不去,痰瘀互结深伏,损伤筋骨,是其标。

通过针灸治疗1周左右,患者全身骨痛的症状基本可以得到控制。经过半个月针灸治疗,肾虚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的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气短、失眠、纳差、夜尿频等症状也很快控制,其取效之速超过单纯服钙剂治疗。

(二)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公布的数据,婴儿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为300mg左右,5岁之后增加到每天400mg,7岁之后达到每天800mg,成年人也是800mg,老年人钙需要量增加,每天需要1000mg,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量更高,每天需要1200mg。

每个人,是否缺钙、需要补多少钙还要因人而异。体内钙含量过高会造成钙盐沉积,从而影响磷的吸收,反而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提出:成人的钙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每天2000mg,这个摄入量不是建议的标准摄入量。一般而言,成人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800mg,如果摄入的钙越接近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危害健康的风险就越大。摄入钙过多,可能干扰人体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也可能导致患肾结石病的危险性增加等。所以,补钙并非越多越好。补钙过程中,应多晒太阳,加速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至于补钙的同时是否需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专家建议最好听从医生的指导。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落枕”


导语:医生提醒,别以为落枕都是小毛病,它可能是颈椎病的信号。尤其经常性的落枕,更应小心。颈肌慢性劳损或患有颈椎病会引起反复落枕。

夏日里,常有人一觉醒来发现落枕了,对此,多数人贴块膏药,或推拿按摩一下,不会特别在意。

落枕夏季易多发

近日,从市区的几家医院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背痛的患者增加了不少,其中发生落枕前来就医的年轻人特别多。

在附一医康复理疗科针灸室记者就见到了多名落枕患者。

31岁的叶先生是个上班族,平时工作大部分时间要面对电脑。上周一早上醒来,刚要洗脸时,突然就脖子僵硬住了,颈部一条筋吊住了一般,头歪向一侧,动弹就痛。

叶先生原以为贴贴膏药,做做推拿,过几天就没事了,没想到痛了近一个星期也不见好。这不,一早就赶到医院,让中医针灸科医生好好给看看。

最近这类患者还是挺多的,患者往往都是一睡醒来,脖子僵硬,头部活动受限。有的连手都抬不起来。针灸科谢文霞主任医师介绍说,虽然看似是落枕引起了不适,其中有不少患者其实患有颈椎病。

谢医生表示,因为落枕是急性起病,仅为单纯性肌肉痉挛,本身有自愈的趋向。所以,只要及时采取治疗,症状可以很快消失,一般应在两三天内逐渐恢复。如果症状剧烈、持续较久的话,为排除脊椎方面的问题,最好及早就医,不要擅自选用消炎止痛药而延误治疗。

夏天里为什么落枕的人增多?谢医生认为,一是吹空调,易导致颈部着凉。二是与睡眠姿势有关。酷暑期间,不少年轻人睡眠时间少、睡眠姿势不良以及枕头高低软硬不当,皆会对颈椎有所影响。三是长时期保持一个姿势,使颈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颈部肌肉、关节和韧带较长时间地受到过度牵拉,造成急慢性软组织损伤。从事伏案工作,以及长时间泡在电脑前的年轻人,都是易落枕者。

反复落枕是颈椎病的一种信号,落枕说明颈椎周围的韧带已松弛,失去了维护颈椎关节稳定性的功能,称为颈椎失稳,椎关节已有发生错位的可能。继椎关节失稳、错位之后,可累及椎间盘,使之亦发生失代偿,骨质增生加速,就发展成为颈椎病。这就是青壮年时期过早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被忽视的颈背痛

落枕往往是突发性的,其实,在生活中,有的人平时也常常会觉得脖子酸酸的、肩膀重重的。但很少有人把这种颈背痛当作一种病来对待。

初期一般不引起注意,到后来症状严重时才求医治疗。谢医生告诉记者,临床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例:患者早期主要表现有颈、肩、背麻木、胀痛及沉重感,活动欠灵活,休息后减轻,劳累时加重,少数还与气候冷热变化有关。但来医院看的患者,往往这些症状都比较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这类患者大多是颈肩肌劳损、背肌劳损、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引起。从病理上看,他们的情况和老年人常见的颈椎病相似,但是还没发展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一般颈椎X 线片无骨关节异常发现。

当然,有部分患者则是颈椎病引起,医生提醒,现在因电脑的普及,患颈椎病年轻人的比率在不断上升。尤其像上面的例子,经常性的颈背痛、落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最好去医院做一下CT检查。毕竟年纪轻轻就患颈椎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针灸治疗落枕效果很好,针后可配合按摩及热敷。谢医生表示,一般落枕在针灸1-2次后会逐渐恢复。同时,还要注意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度,并避免受凉。

对于颈肩肌劳损、背肌劳损、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针灸同样擅长解决以上的问题。目前,采取针灸治疗颈椎病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对于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对于缓解颈项痛、肩背痛、上肢痛、头晕头痛等,效果尤为明显。

如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加牵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常会引起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等。针灸不仅具有镇痛镇静作用,还可较快地改善以上症状;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谢医生认为可以采用腹针治疗,会有不错的疗效。

这些类型的疾病都可以试试针灸治疗,不过,关键靠患者平时保养。谢医生给出了日常生活的指导:1、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枕头与肩同高。2、保持正确坐姿。少低头、慢转头、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3、注意颈背部保暖,避免劳损及寒冷刺激。4、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5、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