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毒攻毒类的中药有哪些?在我国医学历史上,就有以毒攻毒的治病方法。那么以毒攻毒类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以毒攻毒类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以毒攻毒类的中药有哪些
我国最古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提到,治病要用毒药,药没有毒性就治不了病。所谓以毒攻毒,即指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之肿瘤,这类药物具有攻坚蚀疮、破瘀散结、消肿除块之效。本类药物大多对癌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能杀伤癌细胞,临床上多作外用。以毒攻毒类的中药主要有土鳖虫、山慈姑、天南星、马钱子等。
1、土鳖虫
土鳖虫,中药名,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味咸,性寒,有小毒。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瘾瘕痞块。
(1)与莪术、水蛭、丹参、枸橘李等配伍治疗气血瘀滞、凝结成积的消化道肿瘤。
(2)与三七、鸡血藤、菝葜、野葡萄藤等配伍治疗瘀血蕴结、内阻脉络的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
由于本品破血力量较强,故孕妇忌用。
2、山慈姑
山慈姑,为百合科植物老鸦瓣及伊犁郁金香的鳞茎。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脾经,体坚质重,力峻降散。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主治痈宜发背、疔肿恶疮、瘰疬结核、癌瘤、喉痹、虫蛇咬伤等症。内服、外用均可。
(1)与昆布、海藻、白毛夏枯草等配伍治疗痰气凝滞、痰火胶结的鼻咽癌。
(2)与夏枯草、漏芦、牡蛎等配伍治疗痰湿凝聚、日久郁而化火的淋巴胂瘤、甲状腺腺瘤等。
用药后可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泻等,并有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现象。所含土里品有以及心脏毒性作用。
3、天南星
天南星,中药名,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异叶天南星或东北天南星的干燥块茎。秋、冬二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干燥。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制天南星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外用治痈肿,蛇虫咬伤。
(1)与半夏、茯苓、枳实等配伍治疗痰湿壅滞、瘀血凝结的消化道胂瘤。
(2)与昆布、浙贝母、半夏、水红花子等配伍治疗痰湿凝聚的颅脑肿瘤或其他肿瘤脑转移、淋巴结转移。
(3)与陈皮、佛手、茯苓、焦六曲等配伍治疗各种肿瘤经化学药物治疗后的消化道反应。
一般对症用制南星或胆南星,抗癌用生南星效好,但有毒,须谨慎,外敷用鲜品。
以毒攻毒类的中药,下面继续为你推荐,一起来看看。
4、马钱子
马钱子,中药名,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作用。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
(1)与甘草等药制成丸剂,可解除癌性疼痛。
(2)与穿山甲、紫草、雄黄、白芷等配伍制成药膏用于湿聚毒盛的皮肤癌。
马钱子毒性大,内服必须炮制。番木鳖碱对骨髓有强烈的兴奋作用,如内眼未经炮制或过量中毒,会出现颈项僵直、瞳孔散大、呼吸急促与困难、抽搐、角弓反张、痉挛等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5、巴豆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致的胸腹胀满急痛、大便不通、泄泻痢疾、水肿腹大、痰饮喘满、喉风喉痹、痈疽、恶疮疥癣。有小毒,须慎用。
用经过去毒处理的巴豆制剂治疗晚期肿瘤,多有明显的止痛、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等功效。
6、白屈菜
白屈菜,为罂粟科白屈菜属下的一个种。出自《救荒本草》,属全草类。全草入药有镇病、止咳、利尿、解毒等功效。主治:镇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胃痛;腹痛;肠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咳嗽;黄疸;水肿;腹水;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1)与丁香、延胡索、全蝎、蜈蚣等配伍治疗气血凝滞、瘀毒内阻的食管癌、肝肿瘤。
(2)与菌陈、山栀、半枝莲、车前子等配伍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的肝、胆肿瘤。
(3)与薏苡仁、大黄、七叶一枝花等配伍治疗各种中晚期癌肿腹转移者。
以上的药物全部有毒,有些为大毒,应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必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即将邪毒衰其大半后,继之使用小毒或无毒药物以扶正祛邪,以达到治疗目的。
导读:粪便类的中药有哪些?中药的种类多种多样,有些动物的粪便也可以入药。那么粪便类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粪便类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粪便类的中药有哪些
在祖国医学中,有不少动物排泄的粪便,成为治病的药物,由于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人们还为它起了一些有趣的雅号。粪便类的中药主要有望月砂、夜明砂、五灵脂、龙涎香、蚕砂、白丁香等,具体来看看。
1、望月砂
望月砂,又称明月砂,为兔科动物野兔的干燥粪便。望月之名,乃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因嫦娥是与玉兔一同登月的。野兔常站立起来东张西望,观察周围动静,古人以为它是敬拜随嫦娥奔月的祖先;野兔的粪便也由此而引申得名为望月砂。
望月砂性味辛平,入肝、肺经,主要用于明目杀虫,治目暗翳障、痨瘵、疳疾、痔漏等症;常用量39克。野兔种类很多,其粪便均可入药,但家兔粪便不供药用。家兔粪表面光滑、破碎后不显草质,可资区别。
2、夜明砂
夜明砂,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天鼠屎。为蝙蝠科动物蝙蝠、大管鼻蝠、普通伏翼以及其他多种蝙蝠的粪便,此药材全年均可采集,以夏季为宜,从山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去泥土,拣去杂质,晒干。以质轻、干燥、色棕褐、无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夜明砂,其性寒,味辛,入肝经,具有清热明目、散血消积的功效。含有尿素、尿酸、胆甾及少量的维生素A等。可治疗内外障翳、瘰疬疳积等症,大多眼科疾病都少不了用夜明砂。
3、五灵脂
是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是一种常用的活血祛瘀药。鼯鼠又名寒号鸟,在其洞穴附近常可见到灰黑的粪便。据药理学测定,五灵脂含有大量树脂、尿酸及维生素A类物质,临床上常分生用和炒用。生用可行血止痛,治疗心腹血气诸痛、闭经、产后瘀血作痛,还可用于治疗蛇、蝎、蜈蚣等毒虫咬伤;炒用可以止血,治疗妇女血崩、月经过多、赤带不绝等症。
4、龙涎香
龙涎香是抹香鲸科动物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的干燥品,为动物粪便中最名贵者。取自需宰杀的抹香鲸,从其肠内取其分泌物(即鲸鱼的粪便,它是抹香鲸吞食墨鱼后,胃肠道分泌出来的灰黑色的蜡状排泄物)。刚排泄出来的龙涎香恶臭难闻,真令人不屑一顾,一段时间后,逐渐由恶臭转清香,且越放越香。
龙涎香具有麝香清幽之气而又胜于麝香,不仅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药物,也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香料,用龙涎香熏过的物品,芳香之气能保持很长时间。其味甘、气腥、性涩,具有行气活血、散结止痛、利水通淋、理气化痰等功效,用于治疗咳喘气逆、心腹疼痛等症。
5、 蚕砂
蚕砂又名蚕矢,是家蚕的干燥粪便。性味甘温,入肝、脾、胃经,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之功。常用于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古人将蚕砂炒热后装入袋中,趁热敷患处,可治诸关节疼痛,半身不遂。民间用蚕砂做枕芯的填充物,有清肝明目之效。
6、白丁香
白丁香,即麻雀的粪便,又称为雀苏、青丹。其性温,味苦,有小毒;入肝、肾二经。能消滞治疝,退翳去胬肉。内服研末为丸、散,外用研细调敷。 肾虚有火及孕妇忌服。
以上就是一些粪便类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我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繁忙,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多了,常常是熬夜不睡觉的赶工作,所以许多人就说是不是多吃一些滋补类的中药好一些呢,就像我们现在出去的时候,现在的许多人都要求吃加了滋补类中药的火锅,认为这些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十分的有帮助的,那么这些滋补类中药都有哪些呢?
首先,第一个方面是滋补性中药:中药补药的作用是通过有针对性的补充人体的某些不足,从而改善人体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黄精有补脾、润肺、益精 何首乌可“止心痛,益血气,悦颜色 阿胶滋阴补血之良药,既可治疗一切血虚之症,也可作为平时滋补之品,尤适于妇孺老妪血亏体弱之人。
第二个方面是,人参是补虚扶正、抗衰防老的要药 鹿茸是益精强肾之要药,《奉草纲目》称其“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 ,关键是要按自身情况进补。
第三个方面是滋补性食物:燕窝 鲍鱼 红枣 百合 冬虫夏草 蜂产品等等 关键在都是需要长期服用才能产生良好效果。滋补品是个笼统的名称,以上这些都是滋补品 如何服食、服食哪一种却是个学问。人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来确定是否需用滋补药。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清楚的知道,这些补药并非都是特别的相宜的,要是我们不该补的补了,反而会让我们的身体不能承受起这些滋补类中药的作用。不管怎么样,我们第一个就是应该先好好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到医院检查出来以后,才能确定自己能不能服用这些滋补类中药。
导读:清退虚热的中药有哪些?虚热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不同症状要采取不同的调理方法。那么清退虚热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清退虚热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清退虚热的中药有哪些
清退虚热药物以清虚热,退骨蒸为主要作用。比较适用于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热。亦可以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未尽,夜热早凉等症,清退虚热药包括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1、青蒿
青蒿,一年生草本,为菊科植物黄蒿干燥地上部分的地上部分。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之效,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也止盗汗、中暑等,但本种不含青蒿素,无抗疟作用。《本草纲目》等古本草书记述的青蒿花色淡青,淡黄色者可能是本种;《救荒本草》与《野菜博录》所载邪蒿亦为本种。
2、白薇
白薇,多年生草本,根须状,有香气。根及部分根茎供药用,有除虚烦、清热散肿、生肌止痛之效,可治产后虚烦呕逆,小便淋沥,肾炎,尿路感染,水肿,支气管炎和风湿性腰腿痛等。一般用于清虚热者居多,常与青蒿、银柴胡等配伍同用;治肺热咳嗽,可与前胡、枇杷叶等同用。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根皮,可入药,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等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脾胃虚寒者忌服。
4、银柴胡
银柴胡,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根。味甘、性微寒、归肝、胃经。功效退虚热、清干热。临床用名银柴胡。
退热而不苦泄,为清虚热的要药,常与青蒿、地骨皮等药同用;凡阴虚发热,盗汗骨蒸者,多与地骨皮、秦艽、鳖甲、青蒿等相配;若温病后期,余热未尽,或久疟不止,体虚低热者,可与白薇、生地、鳖甲、知母等相伍,以益阴退热;凡小儿疳积,日久化热,症见烦渴燥急者,多与栀子、黄芩、连翘等合用。
5、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多年生草本,有毛。茎根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0cm。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
6、黄芩
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7、知母
知母,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干燥根状茎为着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8、石斛
石斛,中药名,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功效。常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以上就是一些清退虚热的中药,供参考。
导读:补阴的中药有哪些?补阴,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那么补阴的中药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补阴的中药,一起来看看。
补阴的中药有哪些
补阴,又称滋阴、养阴、育阴、益阴。补阴法常用于治疗形体消瘦,口咽干燥,两目干涩,眩晕,耳鸣,干咳少痰,痰中带血,胃中灼热等。常用药物有沙参、麦冬、天门冬、玉竹、女贞子、石斛、百合、旱莲草等。
1、沙参
沙参,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沙参具有滋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配合放化疗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对晚期肿瘤病人血枯阴亏、肺阴虚之肺癌、消化道肿瘤术后气阴两虚或因放疗而伤阴引起的津枯液燥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2、麦冬
麦冬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津,善治肺胃虚热,且能清心除烦。用于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等病症。
3、玉竹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功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咳嗽,干咳少痰;胃阴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饥,冠心病心悸胸闷。
4、石斛
石斛为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金钗石斛及同属多种植物的茎,含有多量的粘液质,石斛碱等成分,能促进胃液分,助消化,还能解热镇痛。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养阴清热,适用于腰膝酸软,虚热不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症。
5、女贞子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补肾滋阴,养肝明日,适用于肝肾阴虚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两目昏糊,视力减退等。若脾胃虚寒,泄泻便溏者不宜服用。
6、山萸肉
山萸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与枸杞子熟地等滋补肾阴药物一起同食物相配,可做成滋补肾阳药膳,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性功能减退有较好疗效。
中医主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为滋补肾阴要药,主要用于肝肾阴虚证,适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等症。
7、沙参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润肺止咳,养胃土津,适用于肺热阴虚的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劳嗽咯血及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一般说北沙参养阴作用强,而有沙参清肺祛痰作用好。
8、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其功效为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
9、百合
百合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10、旱莲草
旱莲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又叫墨旱莲.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主治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以上都为补阴的中药,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看,但也不能多补哦,小心阴阳失调。
出现阴虚体质,对健康影响很大,常会引起免疫力下降,会引起面色发黄,身体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软,无论是男性或者女性都容易出现阴虚体质,这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中药来调理,效果是不错的,比较常见的有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等等。
1、六味地黄丸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
2、麦味地黄丸
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3、河车大造丸
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但补力较麦味地黄丸强。
4、知柏地黄丸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适用于肾阴不足兼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者。
5、左归丸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是治疗肾阴虚的常用方,因是纯补之剂,久服常用易滞脾碍胃,影响食欲。
6、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用于肾阴虚兼肝阴虚者。高血压有阴虚阳亢时较常用。相同功效的还有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