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作用

2019-10-12 │ 养生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作用

密蒙花的药用价值_密蒙花的副作用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密蒙花的药用价值_密蒙花的副作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密蒙花的药用价值

本品为眼科专用药,用于血虚肝热之眼病,常配枸杞子、菟丝子。治肝经实热之眼病则常配青葙子、菊花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清肝退翳:用于目赤肿痛、多眵多泪、羞明等,多与谷精草、蝉蜕同用。

养肝明目:用于眼目昏花、久视无力或目盲翳障等,多与菊花、枸杞子同用。

疏风凉血清热:用于肝阴不足、风热乘虚上炎,症见两目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目涩肿痒等,多与桑叶、菊花同用。

刘完素:“治羞明怕日。”

王好古:“润肝燥。”

密蒙花的副作用

目疾属阳虚内寒者慎服。

密蒙花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及久患偏头痛,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痛,并暴赤肿痛,并皆疗之: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研粉)、木贼、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腊茶清调下,食后,日二服。(《局方》密蒙花散)

2、治眼障翳:密蒙花、黄柏根(洗锉)各一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食后。临卧熟水下,或煎饧汤下。(《圣济总录》密蒙花丸)

3、治眼羞明,肝胆虚损,瞳人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荆子、青葙子、木贼、石决明、蒺藜、枸杞子。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食后清茶送下。(《银海精微》密蒙花散)

4、治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密蒙花、青箱子、当归、赤芍、柴胡、牛膝、桔梗、决明子各9g,红花、川芎各6g,桃仁、生地各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肝郁症状明显者加重柴胡用量或加白芍9g,去赤芍。妇女经期去桃仁;微热者,加丹皮、地骨皮。

5、治疗角膜溃疡:密蒙花、黄连、紫草、蕤仁各15g,秦皮、木贼草、谷精草、秦艽各20g。随证加减。将药置於洁净药锅内,加清水1500ml,先用武火煎至水沸,再用文火煎20分钟,过滤取汁;然后再如上法煎滤一次。将2次煎液混合备用。用净毛巾浸於药液内湿透,拧至湿度温度适度,敷患眼处。

ys630.COm精选阅读

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


密蒙花的简介

密蒙花,中药名。又名:染饭花、九里香、小锦花、蒙花、黄饭花、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为马钱科、醉鱼草属灌木,高1-4米。小枝略呈四棱形,灰褐色;小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星状短绒毛,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或花蕾,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生海拔200-2800米向阳山坡、河边、村旁的灌木丛中或林缘,分布于中国、不丹、缅甸、越南。

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味甘,平微寒,无毒。

2、功效作用

祛风,凉血,润肝,明目。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本品为眼科专用药,用于血虚肝热之眼病,常配枸杞子、菟丝子。治肝经实热之眼病则常配青葙子、菊花等。

3、临床应用

3.1、清肝退翳:用于目赤肿痛、多眵多泪、羞明等,多与谷精草、蝉蜕同用。

3.2、养肝明目:用于眼目昏花、久视无力或目盲翳障等,多与菊花、枸杞子同用。

3.3、疏风凉血清热:用于肝阴不足、风热乘虚上炎,症见两目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目涩肿痒等,多与桑叶、菊花同用。

3.4、刘完素:“治羞明怕日。”

3.5、王好古:“润肝燥。”

4、科学研究

刺槐素与槲皮素相似,有维生素p样作用。给小鼠口服25~100毫克/公斤,能减轻甲醛性炎症;50~100毫克/公斤还能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对大鼠离体小肠由氯化钡、组织胺、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张力增加,刺槐素还有某些解痉作用。如注入大鼠小肠(40毫克/公斤)或给兔静脉注射(10~25毫克/公斤),均可使胆汁分泌有短暂、轻度的增加,对胆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兔静脉注射25毫克/公斤能在25~30分钟内使尿量略有增加(75%)。对正常大鼠,并不影响环己巴比妥引起的睡眠时间,而对四氯化碳性肝炎的大鼠,则能缩短睡眠时间。刺槐素毒性不大,小鼠半数致死量为933毫克/公斤。在小鼠离体小肠标本上,以乙酰胆碱致痉,刺槐素的解痉效力为罂粟碱的75%。

密蒙花的市场信息

1、密蒙花的价格

密蒙花的价格约为9-11元/500克。

2、密蒙花的选购方法

本品多为花蕾密聚的花序小分枝,呈不规则圆锥状,长1.5~3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长0.3~1cm,直径0.1~0.2cm;花萼钟状,先端4齿裂;花冠筒状,与萼等长或稍长,先端4裂,裂片卵形;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

3、密蒙花的保存方法

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密蒙花散的功效与作用


密蒙花散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密蒙花散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处方】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漉出.研粉)、木贼、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去土),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及久患偏头疼,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痛,并暴赤肿痛,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腊茶清调下,食后,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一伏时,滤出,研粉)木贼 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去土)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凉肝明目。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久患偏头疼,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痛,或暴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用腊茶清调,日三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密蒙花30克 楮实 蒺藜子(炒,去角)甘菊花 防风(去叉)蛇蜕各15克 甘草(炙,锉)7.5克

【制法】上七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肝热目涩碜痛,视物昏暗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3克,食后用温水调下,日三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密蒙花 羌活 菊花 石决明 木贼 黄柏 白蒺藜 黄芩 蔓荆子 青葙子 枸杞子

【功能主治】治拳毛倒睫。

【用法用量】每服9克,茶送下。水煎亦可。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上面介绍了密蒙花散的做法,不同的养生方剂带给我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饮用一些方剂还是有好处的。

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呢


密蒙花这种药材我们在生活中是可以用于清肝火以及利尿的,而且密蒙花含有一些维生素可以降低甲醛型炎症等。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是我们在平时缺乏对于这种药材的理解罢了,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可以来了解下面介绍的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助于你们正确的选择药材。

中药密蒙花所含刺槐素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减轻甲醛性炎症,能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有解痉及轻度利胆、利尿作用。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本品甘寒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并能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常配菊花、甘草用。

密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眵泪,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

本品所含刺槐素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减轻甲醛性炎症,能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有解痉及轻度利胆、利尿作用。本品既能清肝,又能养肝,故可用治肝虚有热所致目暗干涩、视物昏花者。多配菟丝子、山药、肉苁蓉等药用。

关于这篇文章介绍的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的分析,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密蒙花这种药材是可以用于养肝明目的,还可以让我们降低皮肤以及补血等,所以我们有需要利用到密蒙花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它煲水饮用,可以治疗眼睛视力下降。

密蒙花的功效有哪些


密蒙花这种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因为我们很少利用密蒙花来清热解暑,但是密蒙花跟药用价值跟菊花是一样的,适合夏天的时候饮用。密蒙花不仅有清热降暑的作用,还有助于我们缓解眼睛疲劳等作用,所以对于用眼比较多的朋友们可以在平时饮用密蒙花煲水。

中药密蒙花所含刺槐素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减轻甲醛性炎症,能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有解痉及轻度利胆、利尿作用。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生翳膜。本品甘寒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并能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常配菊花、甘草用。

密蒙花为厥阴肝家正药,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眵泪,赤脉,及小儿痘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

本品所含刺槐素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减轻甲醛性炎症,能降低皮肤、小肠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有解痉及轻度利胆、利尿作用。本品既能清肝,又能养肝,故可用治肝虚有热所致目暗干涩、视物昏花者。多配菟丝子、山药、肉苁蓉等药用。

相信你们看完这篇文章介绍的密蒙花的功效有哪些,你们应该都知道密蒙花这种药材是可以用于清肝明目的,驱寒散热的,所以对于白领朋友们来说,你们在平时是比较适合饮用密蒙花的,这样有助于你们更好的保护肝脏以及视力。

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密蒙花,别名叫做小锦花、蒙花、黄饭花或是疙瘩皮树花、鸡骨头花。密蒙花是属于马钱科类的植物。密蒙花,它具有治疗一些常见疾病的作用,密蒙花的干燥花或是花蕾,常见的功效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等的作用。同时对于治疗目赤肿痛或是多泪羞明以及青盲翳障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那么具体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接下来就来了解下吧。

  清肝明目:密蒙花为眼科专用药,用于血虚肝热之眼病,常配枸杞子、菟丝子。

  密蒙花祛风,凉血,润肝,明目。

  密蒙花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

  密蒙花主青盲肤翳,赤涩多眵泪,消目中赤脉,小儿麸豆及疳气攻眼。

  密蒙花的功效和作用

  治肝经实热之眼病则常配青葙子、菊花等。

  功能:清肺明目,退翳。

   主治:目赤肿痛,翳障。

   临床应用:用于眼科,对于急、慢性结膜炎,凡目中有赤脉(结膜充血)、眵泪(多泪和有粘液样分泌物)、目昏(视物不清)、羞明(怕光)者,不论属实症或虚症,均可应用。

   属实者配菊花、木贼等;属虚者配杞子、菟丝子。但总的来说,密蒙花以治疗慢性结膜炎,表现有肝肾阴虚而有热者更适宜,方入密蒙花散。

   处方举例:密蒙花散(《局方》):密蒙花、杞子、白蒺藜、石决明、羌活、蔓荆子、菊花、木贼、青葙子等研末,每服9g,饭后以清茶或开水送下,脾胃虚者可加白术末1.5g。

   通过上述对于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处方的祥细介绍。相信对于密蒙花的功效与作用,大家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密蒙花主要是用于眼科的常见用药。同时对于平时有出现血虚肝热的眼病者,也可以常配枸杞子、菟丝子进行治疗。另外对于体质虚弱或是孕妇,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竹芋的药用价值_竹芋的副作用


竹芋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根茎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药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症

竹芋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内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竹芋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1.1、别名:竹芋又称为结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药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2、药材来源: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

1.3、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常见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竹芋喜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强光曝晒。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荫环境下生长,在强光下曝晒叶片容易灼伤。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最宜。

1.4、性味归经:竹芋味甘;淡;性凉,肺;膀胱经。

1.5、采收和储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6、化学成分:根茎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内服:9-15g。竹芋粉几乎全是淀粉,不含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仅0.2%。可用做汤、调味汁、布丁和尾食点心的增稠剂。加水煮沸成透明、无臭的可口糊状物。竹芋粉质细与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的条件下烹调,又易消化,特别适合做不能煮过头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适宜制作淡味、低盐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华本草纲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小便赤痛。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_石决明的副作用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2、用于什么病症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石决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饮食禁忌

3.1、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决明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别录》。

1.1、别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1.2、药材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 1.4、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入肝、肾经。

1.5、化学成分:盘大鲍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

1.6、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1.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2、《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4、《纲目》:通五淋。

5、《本草从新》:愈疡疽。

6、《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7、《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9、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苜蓿的药用价值_苜蓿的副作用


苜蓿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小,有小齿,叶脉伸入齿端;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小,组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萼齿近相等;花冠黄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近无柄,龙骨瓣钝,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短,扁或锥状;荚果旋卷,常呈贝壳状或弯镰状,不开裂,平滑或有刺,有种子1至数颗。可作为食物,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清解胃热,利尿除湿。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热,利尿除湿。用于胃热烦闷,不欲饮食;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湿热发黄。内服:捣汁,3~5两;研末,2~3钱。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新药每用维他命K,认为是有凝结血管功能的疗法。其实维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丰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来作为预防出血症候,实验的结果认为收效很高,对各种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都能获得预防的效果。

2.3、清内热: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节,用以佐膳,功效显着,更胜於西洋菜。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因属渗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饲以一种南苜蓿的变种后,可产生对光的过敏性皮炎,亦须注意。

苜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孟诜: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气,诸恶热毒。

2、《日华子本草》:去腹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肠。

3、《本草衍义》:利大小肠。

4、《现代实用中药》:治尿酸性膀胱结石。

5、治膀胱结石:鲜南苜蓿三至五两,捣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6、治浮肿:苜蓿叶五钱(研末),豆腐一块,猪油三两。炖熟一次服下,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芦根的药用价值_芦根的副作用


芦根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2.2、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2.3、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或捣汁。

芦根的副作用

1、脾胃虚寒者忌服。

2、《本草经疏》:因寒霍乱阼胀,因寒呕吐勿服。

芦根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

2、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金匮玉函方》)。

3、治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煮浓汁,频饮。(《肘后方》)。

4、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便饮。(《千金方》芦根饮子)。

5、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切讫秤)、麦门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两,生姜十两(合皮切),橘皮、苓各五两。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八、九里,昼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传尸方》)。

6、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千金方》)。

7、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芦根汁,多饮良,并治蟹毒。(《千金方》)。

冬菇的药用价值_冬菇的副作用


冬菇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冬菇(拼音名Dōnɡ Gū)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长期食用香菇,还可以预防肝硬化,抑制胆固醇,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2、用于什么病症

冬菇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之功效。常用于补肝,益肠胃,抗癌。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3、用法用量

冬菇内服:煎汤,30-50g。

冬菇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冬菇的毒性极小。

2、人群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阳虚质体质应忌食或少食。

3、饮食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冬菇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

【别名】:构菌、金钱菌、毛脚金钱菌、冻菌、朴菰、冬蘑、金针菇、朗夏。

【药材来源】:冬菇为白蘑科真菌冬菇的子实体。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冬菇生于阔叶树枯干、倒木和伐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归经】:冬菇甘;咸;性寒。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肉质,半球形或扁平状,中央下凹,直径2-4cm,黄褐色或栗壳色,有光泽。菌肉类白色或淡棕色。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白色或象牙色。菌柄圆柱形,稍弯曲,长5-8cm,直径5-8mm,上部黄褐色,下部密生黑褐色绒毛,脆骨质,内部松软。气微,味淡。

【采收和储藏】:冬菇当菌柄长度达13-15cm、菌盖直径0.5-1.5cm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晒干备用。

【功能主治】:冬菇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用法用量】:冬菇内服:煎汤,30-50g。

2、刘波《中国药用真菌》:“利肝脏,益肠胃,抗癌。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及肠胃道溃疡、学龄儿童可以有效地增加身高和体重。”。

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用于肝炎,慢性胃炎。”。

木莲的药用价值_木莲的副作用


木莲的药用价值

功效:止咳,通便。

主治:木莲为木兰科木莲属植物。又名黄心树。 木莲茎枝可作药材治,主治实火便闭、治老人干咳。木材供板料、细工用材;果及树皮入药,治便秘和干咳。

用法用量:树皮、根皮或果实0.5-1两。

木莲学名乔木,叶革质、狭倒卵形、狭椭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8-17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短急尖,通常尖头钝,基部楔形,沿叶柄稍下延,边缘稍内卷,下面疏生红褐色短毛;侧脉每边8-12条;叶柄长1-3厘米,基部稍膨大;托叶痕半椭圆形,长3-4毫米。高达20米。花期5月,果期10月。

木莲的副作用

无毒。

木莲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木莲治老人干咳:木莲果四至五钱。煎汁代茶饮。(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2、木莲治遗精。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3、血淋。用木莲叶一握、甘草(炙)一分,每日小煎服。

4、大便下血。用木莲(烧)、枳壳(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槐花酒送下。又方:用木莲,棕榈皮,各烧存性,加乌梅(去核)、粉草(炙),等分为末。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5、木莲治乳汁不通。用木莲二个、猪前蹄一个, 煮烂连汁服,一日即可通乳。

6、脱肛。用木莲连皮、子切细,炒过,加茯苓、猪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销阳丹”。亦治梦遗。

7、木莲治白癜风、疥癣等。用木莲藤汁涂搽。

8、肾囊肿大。用木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又方:木莲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酒送下。

9、木莲治实火便闭:木莲果(或根皮、树皮)一两左右。煎汁,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10、痈疸初起。用木莲四十九个,揩去毛,研细,酒化开,温服。作用与忍冬草相当。

11、治实火便闭:木莲果(或根皮、树皮)一两左右。煎汁,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12、治老人干咳:木莲果四至五钱。煎汁代茶饮。(《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赤芍的药用价值_赤芍的副作用


赤芍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赤芍,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赤芍是着名野生地道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用量较大、用途广泛且需求较为刚性,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出口。

2、用法用量

2.1、药材类别:根茎类。

2.2、性味:苦,微寒。

2.3、归经:归肝经。

2.4、入药部分: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2.5、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赤芍的副作用

1、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2、《本草经集注》: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3、《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4、《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赤芍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2、《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3、《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4、《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5、《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6、《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7、《药品化义》:泻肝火。

8、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5克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

9、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 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 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