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开背适合人群

2019-10-12 │ 养生开背适合人群 做开背的养生知识

白背叶的药用价值_白背叶的副作用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白背叶的药用价值_白背叶的副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白背叶的药用价值

白背叶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cm,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圆柱形,长2.5-15c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血。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撒 ;或煎水洗。内服:煎汤,1.5-9g。

白背叶的副作用

白背叶副作用小。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对症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白背叶根治疗自身的病情。

白背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白背叶的附方

1、治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一星期,取起洗净晒干。每用二两,雄鸡一只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2、治鹅口疮:白背叶适量蒸水,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处,一日三次,连抹两天。(《岭南草药志》)

3、治外伤出血,溃疡:白背叶晒干,擦成棉绒样收贮,出血时取适量贴上,外加绷带固定。(《岭南草药志》)

4、治皮肤湿痒:白背叶煎水洗。(《福建中草药》)

5、治产后风:白背叶、艾叶,酒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6、治溃疡:白背叶鲜叶捣烂,麻油或菜油凋敷。(江西《草药手册》)

7、治跌打扭伤:鲜白背叶适量,捣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ys630.coM延伸阅读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很好的效果,虽然见效稍慢,但对人体无副作用,还是受到人们的推崇。不过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对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白背叶根这种药材。

【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大戟种植物 白楸 的 根 。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化学成份】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糖类。

【性味】《岭南草药志》:"味微涩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附方】①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煎水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 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治疗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为0.5~1两,伴有水肿者用2~3两,每日煎服1剂。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岭南草药志》


上文为我们分析了白背叶根的一些功效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量食用白背叶根,对身体机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白背青荚叶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白背青荚叶,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疗疾病效果的。不过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白背青荚叶的功效具体是什么,因此在这里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白背青荚叶的功效。

【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荚叶的叶。

【原形态】落叶灌本,高达2m。幼枝绿色,无毛,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纸质,卵形、卵圆形,长3-9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上面淡绿色,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绿色,边缘具刺状腺质锯齿。雌雄异株,雄花4-12,呈伞形或密伞花序,着生于叶面中脉的1/2-1/3处,雄蕊3-5,生于花盘内侧;雌花1-3,着生处与雄花同;子房卵圆形或球形,柱头3-5裂。浆果,成熟后黑色,分核3-5。花期4-5月,果期8-9月。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水肿;热淋;便血;瘪肿;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白背青荚叶的作用与功效有了一定的认识。文章介绍的几种作用与功效是比较常见的,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它们,对生活有所帮助。

白背三七茎叶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三七茎叶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夏、秋采收。那么在医学上白背三七茎叶有哪些具体的药用价值呢?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白背三七茎叶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块状。茎紫红色,被短毛。叶根生;长卵形成矩圆状倒卵形,长9~15厘米,宽8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尖,有时有两耳,叶缘具不规则缺刻及锯齿,并有灰白色短缘毛,上面绿色,秃净或疏被灰白色短毛,主脉上较多,下面浅绿色或紫红色,主脉突出,上被疏短毛,网脉干时呈黑色;叶柄短或无。花茎根出,疏被短毛。头状花序顶生,数朵,径1~1.5厘米;总苞2轮,缘状披针形,外轮短,疏寓,内轮覆瓦状排列,倍长于外轮,疏被灰白色短毛;花全部管状,金黄色;雄蕊5,花药联合,内藏,着生于冠管的1/2处;雌蕊花柱细长,外露,柱头2裂。瘦果成熟时深褐色,有线条,冠毛白色。花期春束至冬初。

【功能主治】

清热,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风湿痛,骨折、创伤出血,痈肿疮疖。

①《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

②《云南中草药选》:接骨,止血,祛瘀,消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烂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骨折,外伤出血

白背三七茎叶研末撒布患处。另用白背三七根适量泡酒服。

②治水火烫伤

白背三七鲜叶,捣烂,加白糖适量,拌成糊状,敷患处。

③治百日咳

白背三七茎二茧三钱。红糖引,煮鸡蛋吃。(①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④治风湿痛

大绿叶的叶三至五钱。加糖适量煮鸡蛋吃。(《云南中草药选》)

⑤治疮疖痈肿

大绿叶的叶研末敷。(《云南中草药选》)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肯定已经对白背三七茎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了白背三七茎叶具有清热,舒筋,止血,祛瘀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中药的相关知识,可以继续阅读下一篇哦。

人参叶的药用价值_人参叶的副作用


人参叶的药用价值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的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2年复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5,偶有7片,小叶柄长1-3cm;小叶片披针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叶较小,长2-4cm,宽1-1.5cm,上部3小叶长4.5-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细刚毛,下面无毛。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梗长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圆球形;花小,直径2-3mm;花萼绿色,5齿裂;花瓣5,淡黄绿色,卵形;雄蕊5,花丝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果实为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直径5-9mm,多数,集成头状,成熟时呈鲜红色,种子2颗,乳白色,直径4-5mm,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5-6月,果期6-9月。

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角暑清热;性津止渴。主暑热口渴;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肺燥干咳;虚火牙痛。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煎汤,3-10g。

人参叶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者慎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人参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人参叶的医学记载

《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寒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樱桃叶的药用价值_樱桃叶的副作用


樱桃叶的药用价值

樱桃叶,中药名。蔷薇科樱属植物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 (Lindl.) G. Don的叶。产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生于山坡阳处或沟边,常栽培,海拔300-600米。具有温中健脾,止咳止血,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胃寒食积,腹泻,咳嗽,吐血,疮疡肿痈,蛇虫咬伤,阴道滴虫。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3-8m。树皮灰白色,有明显的皮孔;幼枝无毛或被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0.7-1.5cm,被疏柔毛,先端有1或2个大腺体;托叶披针形,有羽裂腺齿,早落;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2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暗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沿脉或脉间有稀疏柔毛;花两性,花序伞房状或近伞形;有花3-6朵,先叶开放;花梗长8-19mm,被疏柔毛;萼筒钟状,外被疏柔毛;萼片5,三角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钝;花瓣5,白色,卵圆形,先端下凹或二裂;雄蕊30-35,栽培者可达50枚;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无毛雌蕊1,子房下位。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9-13mm,种子1颗,包围于黄白色木质内果皮中。花期3-4月。果期5-6月。

樱桃叶的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止咳止血,解毒杀虫。

樱桃叶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樱桃叶的副作用

无毒。

樱桃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樱桃叶的医学记载

1、《唐本草》:捣叶封,主蛇毒;绞汁服防蛇毒内攻。

2、《滇南本草》:治吐血。

3、《滇南本草图说》:敷疮。

4、《本草再新》:养肝助火,健脾开胃,除胃脘之积寒,消食破滞。

樱桃叶的医学附方

1、治腹泻,咳嗽:樱桃叶及树枝,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2、治阴道滴虫:樱桃树叶(或桃树叶)一斤。将上药煎水坐浴,同时用棉球(用线扎好)沾樱桃叶水塞阴道内,每日涣一次,半月即愈。(《全展选编·妇科》

石南叶的药用价值_石南叶的副作用


石南叶的药用价值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2米。树冠圆形,多分枝。叶互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8~16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密而尖锐的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主咏突起,两面常被有白粉;叶柄权2~3厘米。顶生圆锥状伞房花序,直径10~18厘米;花萼钟状,裂片5,三角形;花瓣5,广卵圆形,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子房半下位,花柱通常2枚,基部合生。梨果红色,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常栽植于庭院。分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益肾。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偏头痛,风疹。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益肾。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偏头痛,风疹。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石南叶的副作用

阴虚火旺者忌服。

石南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石南叶的医学记载

《本经》:“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别录》:“疗脚弱,五旺邪气,除热。”

《药性论》:“主除热,能添肾气,治软脚烦闷疼,杀虫,能逐诸风。”

《纲目》:“浸酒饮治头风。”

《医林纂要》:“润肾补肝,壮命门火。”

《现代实用中药》:“治阳痿,滑精,女子腰冷不孕,月经不调等症。”

石南叶的医学附方

1、治脚膝挛痹,去风湿,活血脉,益元气:石南、白术、牛膝(三昧,酒同浸一宿,焙干)、防风、天麻、枸杞、黄芪(锉)各二两,桂(去粗皮)、鹿茸(酥炙,去毛)各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末,用木瓜一枚,去皮瓤炊令烂熟,捣作膏和药末,更用面糊少许,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得。(《圣济总录》石南丸)

2、治女子神经性偏头痛:石楠叶三钱,川芎一钱,白芷一钱半,天麻一钱半,女贞子二钱。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3、治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蒂五、七个。为末,每吹少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牛黄平肝药。(《普济方》石南散)

4、治风瘾疹经旬不解:石南叶(去粗茎,生用)三两。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匕,用酒三合,煎一沸,空心温服。(《圣济总录》石南酒)

5、治鼠瘘: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连、雌黄各二两。为散。敷疮上,日再。(《补缺肘后方》)。

木槿叶的药用价值_木槿叶的副作用


木槿叶的药用价值

木槿原产东亚,主要分布于中国台湾、福建、广东等我国大部分省份,木槿为落叶灌木,高3-4m。小枝密被黄色星状绒毛。叶互生;叶柄长5-25mm,被星状柔毛;托叶线形,长约6mm,疏被柔毛;叶片菱形至三角状卵形,长3-10cm,宽2-4cm,具深浅不同的3裂或不裂,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整齐齿缺,下面沿叶脉微被毛或近无毛。花单生于枝端叶腋间,花梗长4-14mm,被星状短绒毛;小苞片6-8,线形,长6-15mm,宽1-2mm,密被星状疏绒毛;花萼钟形,长14-20mm,密被星状短绒毛,裂片5,三角形;花钟形,淡紫色,直径5-6cm,花瓣倒卵形,长3.5-4.5cm,外面疏被纤毛和星状长柔毛;雄蕊柱长约3cm;花柱枝无毛。蒴果卵圆形,直径约12mm,密被黄色星状绒毛。种子肾形,背部被黄色长柔毛。花期7-10月。

性状鉴别:木槿叶多皱缩,完整叶多菱状卵圆形,常具深浅不等的3裂,基部楔形,木槿叶两面均疏被星状毛,木槿叶柄长5-25mm,托叶条形。质脆,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含肥皂草素,肥皂草甙,β-胡萝卜素,叶黄素,隐黄质,菊黄质,花药黄质,木槿粘液质 。

入药部位:叶。

归经:心、胃、大肠经。

性味:苦、寒、性平、无毒。

功用主治:木槿叶有清热解毒。主赤白痢疾,肠风,痈肿疮毒。主肠风,痢后热渴。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药用价值:木槿叶、果、根、花和皮均可入药。具有防治病毒性疾病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1、木槿叶花内服治反胃、痢疾、脱肛、吐血、下血、痄腮、白带过多等,外敷可治疗疮疖肿。

2、木槿叶花含肥皂草甙、异牡荆素、皂甙等,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可治疗肠风泻血。

木槿叶的副作用

孕妇慎用。

木槿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医学记载:

1、《品汇精要》:“性平,无毒。”

2、《本草汇言》:“苦,寒。”

3、《品汇精要》:“主肠风,痢后热渴。”

4、《本草汇言》:“能除诸热。滑利能导积滞,善治赤白积痢,干涩不通,下坠欲解而不解,捣汁和生白酒温饮。”

附方:

治疔疮疖肿:木槿鲜叶,和食盐捣烂敷患处。

枸杞叶的药用价值_枸杞叶的副作用


枸杞叶的药用价值

枸杞叶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具有养阴补血、益精明目、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能抑制脂肪肝在肝细胞内的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肥胖者及中老年人多见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常食枸杞叶较为有益。隋唐之际的甄权在《药性论》中说枸杞叶补精气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枸杞叶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生津补肝的功效;主治虚劳腰痛,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枸杞叶的副作用

由于枸杞叶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日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老饕们最好不要食用。也不适宜外感实热、脾虚泄泻者服用。

枸杞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枸杞叶瘦肉汤的做法

材料:枸杞叶+枸杞梗300克、枸杞少许、瘦肉200克、花生油20克、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

枸杞叶和枸杞梗分开,所有材料洗干净。

洗干净锅,把枸杞梗放入锅中,加水3碗,用猛火烧开,文火煮40分钟左右。

取出枸杞梗,把已经切好的瘦肉,枸杞放进锅,文火煮10分钟。

放入枸杞叶,放油、盐、味精,再煮5分钟。

功效:清肝明目、健脾养肝、补血养身、清热润燥、健胃清肠。

2、枸杞叶鸡蛋汤的做法

材料:枸杞叶250克、鸡蛋2只、花生油5克、盐3克。

做法:

枸杞叶洗净,用温水约45%。浸泡10分钟。鸡蛋去壳,拌成蛋液。

将清水800克放入瓦煲内,煮沸后放入花生油、枸杞叶,滚至枸杞叶熟,倒人蛋液,略施搅拌,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养肝明目。用于肝阴不足引起的视物不清,或视物昏花者。

3、猪肝枸杞叶汤的做法

材料:枸杞叶200克、猪肝200克、姜5克、酱油15克、豌豆淀粉10克、料酒5克、色拉油15克、盐5克、胡椒粉1克、香油5克。

做法:

枸杞叶用盐水洗干净,捞出放在竹箕上,沥干水;生姜切成薄片。猪肝切成约1口大小的薄片,浸在腌料(姜5克、酱油15克、淀粉10克、料酒5克)中。

把适量的色拉油与盐放入锅中加热,轻轻倒入6杯水,沸腾后即加入枸杞叶与生姜片,再次沸腾,加入腌好的猪肝,猪肝煮熟后,撒上胡椒与香麻油即可食用。

功效:治疗风热目赤、双目流泪、视力减退、夜盲、营养不良等病症。

曼陀罗叶的药用价值_曼陀罗叶的副作用


曼陀罗叶的药用价值

1、抑制唾液腺、支气管和汗腺分泌。

2、对眼的散瞳和麻痹作用迅速。

3、解除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

曼陀罗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不仅能用于麻醉,还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

性味味苦;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镇咳平喘;止痛拔脓。主喘咳;痹痛;脚气;脱肛;痈疽疮疖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0.6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曼陀罗叶的副作用

曼陀罗全植株均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有研究报道曼陀罗叶生物碱含量为0.2%-0.45%,种子为0.2%,但对茎的生物碱含量测定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曼陀罗中毒,一般在食后10-30分钟出现症状,也有数小时内发病者,潜伏期越短,往往症状越重,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可以导致中毒者死亡。

曼陀罗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附方:

1、治喘息:曼陀罗叶少许,和烟单中,吸其烟。(《现代实用中药》)

2、治顽固性溃疡:曼陀罗鲜叶,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于水或米汤冲泡,然后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③外治皮肤痒起水泡:曼陀罗鲜叶适量,捣烂取汁抹患处。(《闽南民间草药》)各家论述:

2.1、《现代实用中药》:叶之浸剂,对痉挛性咳嗽,喘息,慢性气管枝炎咳嗽有效。

2.2、《中药新编》:治疝痛,胃酸过多,肝脏痛,鼓肠,肺锗夜汗,妇人痛经。

2.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煎汤洗,治诸凤,寒湿,脚气,脱肛。镇痛。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曼陀罗叶对瘘孔有吸脓和刺激肉芽生长的作用。法取曼陀罗叶用冷开水洗净,在叶上用针钻成多数小孔,置叶于消毒碗内,用煮沸米汤冲泡后备角。按外科常规消毒创口,依瘘孔情况贴上经上述处理的曼陀罗叶,若要求多吸脓者,取叶之背面(即叶脉隆突面)接触创口;要求多长肉芽者,则取叶之正面(即细致面)接触创口,然后盖上纱布,每天换药1-2次,试用于7例慢性骨髓炎合并瘘孔患者,病程短者为半月,最长为14年,多数用过骨质搔爬术和抗菌素治疗无效。用此法治疗结果,4例痊愈,3例显着有效,疗程最短者7天。

箬叶的药用价值_箬叶的副作用


箬叶的药用价值

箬叶,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es (Munro) Keng f.和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 (Keng) McClure[Arundinaria lafitolia Keng]的叶。箬竹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湖南零陵阳明山等地。阔叶箬竹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别名:辽叶、茶篰若叶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箬竹的叶。

性味:甘;寒

归经:肺;肝经

成分:箬叶提取物富含粽叶多糖、粽叶黄酮、有机锌、硒、碘、钙、镁、铁、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近40种功能因子。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小便不利;喉痹;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炒存性入散剂。外用:适量,炒炭存性,研末吹喉。

箬叶的副作用

箬叶大凉,脾胃虚寒之人及素有胃寒病者勿食为妥。

箬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医学记载:

1、出自《本草纲目》;《纲目》:箬,若钓而弱,故名。其生疏辽,故又谓之辽。箬,生南方平泽,其根与茎皆似小竹,其节箨与叶皆似芦荻,而叶之面青背谈,柔而刃,新旧相代,四时常青。南人取之作笠,及裹茶盐,包米粽,女人以衬鞋底。

2、《纲目》:“甘,寒,无毒。”

3、《得配本草》:“入手太阴,兼足厥阴经。”

4、《纲目》:“治男女吐血,衄血,呕血,咯血,下血。并烧存性,温汤服一钱匕。又通小便,利肺气,喉痹,消痈肿。”

5、《本经逢原》:"煎汤治胃热呃逆,其性较柿蒂稍平。取灰以香油调涂汤火伤。”

附方:

1、治肺痈鼻衄:白面、箬叶灰各三钱。上二味研令匀,分为二服,食后井华水调下。

2、治经血不止:蚕纸(不计多少烧灰)、箬叶(烧灰)。上二味等分研匀,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

3、治脏毒下血,久远不瘥者:茶篰箬叶烧成黑灰,研罗极细,入麝香少许,空心糯米饮调下。

4、治小便先涩后不通:干箬叶(烧灰)、滑石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许,米饮调下,空服。

5、治咽喉闭痛:辽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之。

三七叶的药用价值_三七叶的副作用


三七叶的药用价值

【功 效】:止血、消肿、止痛。

【主 治】:治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肿毒疮。

【性味归经】:辛、温;《生草药性备要》:“味辛。”入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化学成份】:叶含人参二醇(panaxadiol),人参三醇(panaxa-triol),达玛-20(22)-烯-β,12β,26-三醇[dammar-20(22)-en-3β,12β,26-triol],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3β,12β,20,25-tetrol]等。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三七叶总皂甙100mg/kg、200mg/kg腹腔注射,能显着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明显地延长小鼠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协同睡眼时间。又能显着地加强氯丙嗪对小鼠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亦可对抗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三七叶总皂甙还能减少由戊四氮诱发小鼠惊劂发作频率和推迟土的宁致惊劂死亡时间。说明三七叶总皂甙对中枢神经系统呈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100mg/kg、20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减少由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并可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三七叶总皂甙20mg/kg静注,对乌头碱、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对氯化钙-已酰胆碱混合液诱发的小鼠心房纤颤,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早期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在抗心律失常剂量下,对心血管无明显抑制作用。

3、抗炎作用。三七叶总皂甙对角叉菜胶、5-羟色胺(5-HT)、高岭土、蛋清、冰醋等所致大鼠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能不同程度地对抗缓激肽、组胺、5-HT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又能对巴豆油或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炎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对棉球肉芽肿的纺织肿的组织增生及摘除两侧肾上腺大鼠均有一定的抗火作用。

4、延缓衰老作用。三七茎叶总皂甙能用明显延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低寿命,并可延长雄果蝇的最高寿命;能提高40d和60d龄雌雄果蝇的一均每分钟每只飞翔次数,提高其飞翔能力。三七茎叶总皂甙可隆低50d龄果蝇头部脂褐素含量。三七茎叶总皂甙150mg-kg、300mg/kg,皮下注射,于给药30d,小鼠心、肝、脑内过氧化物的产物丙三醛生成量随给药剂量加大而减少;全血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故认为三七茎叶总皂甙有延缓衰老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丙二醛生成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关。

5、隆血脂作用。三七叶总皂甙200mg/kg和100mg/kg给大鼠和鹌鹑两种高脂膜型动物灌服7d,均能显着隐藏其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

三七叶的副作用

小鼠分别灌胃三七叶总皂甙6g/kg、7.8g/kg、10.14g/kg,观察5d,除给药后动物呈不同程度的安静、活动减少外,均未见中毒死亡。太分别静注及腹腔注射100mg/kg、200mg/kg,均未见中毒反应。太灌胃300mg/kg或兔静注200mg/kg时,呼吸略有增快,兔点眼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反应。

三七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各家论述】

1、《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

2、《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瘀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上血。

月桂叶的药用价值_月桂叶的副作用


月桂叶的药用价值

月桂叶原产于南欧地中海沿岸的绿灌木或小乔木,两种月桂叶都是绿色,呈长椭圆披针形,约长三英寸,叶面光滑,带有辛辣及强烈苦味。

对消化系统有显着的助益,可以帮助打开胃口、祛退胀气、安抚胃痛,而且养肝补肾,促进尿液流动。

不管是风湿痛、一般性疼痛或是扭伤,月桂均有减轻症状的效果,尤其是与玫瑰、杜松调和使用的时候。在感觉寒冷的情况下,特别适合以月桂为处方。同时,藉由它发汗的作用,月桂也能降低体温。

另外,月桂叶用在传染性疾病上的功效卓着,可能还有助于治疗支气管炎。也能调理生殖系统,调节流量过少的月经,并可在生产时加速产程。也能帮助耳朵感染的病情好转,进而减轻晕眩的感觉,恢复平衡。

功能主治:健胃理气。主脘胀腹痛;跌扑损伤;疥癣。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汤洗浴。

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牙痛,咳喘痰多,经闭腹痛。 果:暖胃,平肝,散寒。用于虚寒胃痛。根:祛风湿,散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肾虚牙痛。健脑,和胃,润肠,发汗解表,消炎止痛。

用法用量:花1-4钱。果2-4钱。根2-3两。

月桂叶的副作用

不适宜人群:气虚体质,特禀体质,阳虚体质、更年期妇女,久病体虚人群。

食用禁忌:对月桂叶过敏的人不能用。

月桂叶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月桂树自古就被确认有药用价值,《说文解字》解释桂是“百药之长”。《本草纲目》中引用《本经》的说法,认为桂的药用价值为:“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月桂树其花具有“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润发”等功效。中医仍然认为桂枝(即桂树的新干细嫩)有发汗、解除肌表及四肢风寒和温通经络的作用,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酸疼的良药。古人把“芝”称为“神草”,《搜神记》中把医家和民间均列为上药的桂视为仙药灵药,神化桂的药性而称其为“桂芝”,这充分说明了常吃桂使人长寿的说法并不是随意说的。桂皮:又称肉桂。性味辛甘、热,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效。主治肾阳虚衰、心腹冷痛、久泻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