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作用

2019-10-12 │ 养生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作用

掐不齐的药用价值_掐不齐的副作用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掐不齐的药用价值_掐不齐的副作用”,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掐不齐的药用价值

掐不齐,中药名。豆科鸡眼草属植物鸡眼草的嫩茎叶。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生于海拔500米以下路旁、田边、溪旁、砂质地或缓山坡草地。掐不齐嫩茎叶每百克含水分67 克,蛋白质6.1 克,脂肪1.4 克,碳水化合物13 克,胡萝卜素12.6 毫克,维生素B20.8 毫克,维生素C270 毫克。性味苦味,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的功效。治感冒发烧、暑湿吐泻、虐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等。《求草求原》载“治跌打扑肿,解毒”。《福建中草药》载“利水消肿。治消化不良腹泻”。《江苏药材志》载“治疟疾”。苏医《中草药手册》载“治中暑”。内服,煎汤,0.5~1两。

掐不齐的副作用

副作用:副作用是药物选择性作用差引起的,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作用。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应该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使用。当用药的时候发生的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停药,找医生、药师咨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人群禁忌:气郁体质,特禀体质,阳虚体质,瘀血体质不适宜食用。

饮食禁忌:内服不宜过量。

掐不齐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选方

1、治突然吐泻腹痛:鸡眼草嫩尖叶,口中嚼之,其汁咽下。(《贵州民间药物》)

2、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三至四两。捣烂冲开水服。(《福建中草药》)

3、治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鸡眼草七钱至一两。水煎服。年久肠风,须久服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4、治赤白久痢:鲜鸡眼草二两,凤尾蕨五钱。水煎,饭前服。(《浙扛民间常用草药》)

5、治红白痢疾:鸡眼草五钱,六月霜二钱。水煎,去渣,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6、治疟疾:鸡眼草一至三两。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7、治小儿疳积:鸡眼草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胃痛:鸡眼草一两。水煎温服。(《福建中草药》)

9、治小便不利:鲜鸡眼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0、治热淋:鸡眼草七钱至一两。米酒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11、治妇人白带:鸡眼草七钱至一两,用精猪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12、治跌打损伤:鸡眼草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记载

《江苏药材志》:治疟疾。

《中草药手册》:治中暑。

《求草求原》:“治跌打扑肿,解毒。”

《福建中草药》:“利水消肿。治消化不良腹泻。”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医耳穴疗法 掐掐耳朵治痔疮


导读:天干气燥的,得了痔疮的人现在怕是更加的辛苦吧!医院也去过了,药也吃了,就是一点也不见好。耳穴疗法,只要你一天掐上几次,马上就能甩掉痔疮。灵的不得了。

中医耳穴疗法 掐掐耳朵治痔疮

耳穴疗法是指通过刺激耳部穴位进行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极其简便易行的中医疗法之一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既疗效显著,又简便廉价、方便患者,何乐而不为之呢?

我之所以对于耳穴情有独钟,完全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始的。

我刚开始学习中医之时,患上了痔疮,当时经济还很贫困,怎么办?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小册子,专门讲耳穴的,还有许多耳穴方面的案例。其中就有耳穴治疗痔疮。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就照猫画虎,没有王不流行、胶布,扎针还不敢下手,就自己在耳穴的痔疮、肛门、直肠等穴位狠了心地掐。没想到,一两天掐了几次就觉得肛门轻松多了,没有那么疼痛了,大便不干燥不费力了;这下子有了信心,就再狠心地掐,不到一个礼拜吧,我的痔疮肿起来的地方就完全消失了。

你要使用耳穴,人家要问你:为什么耳穴能够治病?耳穴都治疗什么病?有道是理论指导实践,我们的扎针、耳穴治疗得有理论基础,应用耳穴的理论基础有两点:一是全息理论;一是中医的藏象经络学说。

什么是全息?所谓全息就是全部信息的意思。人体全息指身体的某一个局部都是全身的缩影,某一个阳性反应点都对应着相应器官的病灶信息。这个理论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张颖情教授发现并提出来的,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理论!

不但整个世界是全息的,生物体都是全息的,我们人体自然不能例外。由此联想到我们的脉诊理论:诊脉为什么能对身体状态做出诊断?也就是因为全息理论!正如难经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脉诊独取寸口呢?为什么也就是那么一小段儿桡动脉能够洞彻五脏六腑的病变?内经说:肺朝百脉。

一般都这么解释为什么诊脉独取寸口,但终觉的缺乏说服力。但是如果你一联系到全息理论,你就是恍然大悟的!人体是全息的,不仅桡动脉可以反应全身的情况,我们身体的任何一小块组织甚至一个小小的细胞都可以反映身体的全部情况。诊脉不仅有寸口诊脉法,还有全身十二经脉的遍身诊脉法。既然都可以反映全身的情况,而桡动脉又是最方便的,因此其它的诊脉方法就自然而然慢慢淘汰了;因此至难经时就诊脉独取寸口了。

我们古人是何其伟大!何其聪明!他们在两千年之前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并用之于临床!那么我们古人为什么没有单独提出来这个理论呢?我们祖先完全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没有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而已。或许他们认为:整个宇宙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天人是一体的,人身是一个整体,这是古人的基本认识。难经解释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不仅仅是内经上说肺朝百脉,还隐去了全息这个我们今天认为很伟大的、很具有创造性的而古人认为很朴素的理论,本来就是那么一回事情!

耳穴反映身体的情况,是静态全息;脉诊,是动态全息。

知道了耳穴的理论依据之一全息理论,那么第二个理论,中医的藏象经络学说,我就要少些废话了,教材比我说得清楚得多。总而言之一句话: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通过经脉和耳朵发生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所以身体有什么毛病,耳穴可以诊断出疾病,反过来利用这些阳性反应点也就是耳穴也可以治疗疾病。

耳穴都可以治疗调理那些身体问题呢?这是第二个问题。

平时总是有人这么问我。因为他们看见我没有事情做的时候总爱拿着个耳朵琢磨,每来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我总爱瞅别人的耳朵,不知道的以为我是神经病,知道的说我是职业病。反正每来一个人,一看他的耳朵就知道他有病,人说,在医生的眼里没好人,就是这个意思。

耳穴学好了大有好处,一瞅就知道人家有什么病。病人觉得神秘,觉得你看的特别准,就找你治疗。

耳穴究竟能够治疗什么病?耳穴能够做什么?第一,耳穴可以祛斑;第二,耳穴可以减肥美容;第三,耳穴可以调理你身体的亚健康甚至疾病,比如偏头痛、失眠多梦、情绪烦躁、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等。

耳穴可以治疗颈椎病、腰椎病,可以治疗肾虚调节小便,可以稳定血压,即使不吃药也可以抑制血糖。现在的老年人把吃药当成吃饭,钱不少花不说,长期服用什么降糖的降压的西药,把身体越吃越坏。耳穴又能治病有不花钱,为什么不向他们推荐呢?

耳穴可以调理肠胃。既能治疗吃了饭不吸收,也可以治疗几天不大便,便秘,省得每天服用泻药了。而且耳穴可以缓解疲劳,有几个穴位,如果下班疲劳了,回来捏一捏耳朵,可以恢复你的体力,不要吃药,也不扎针受疼,为什么不接受呢?特别对于肾虚早泄的男性,耳穴可以恢复你的性功能!你说神奇不神奇?

耳穴治疗四类疾病

第一类

西医所谓神经精神方面的疾病。这个包括的疾病或者症状可就多了。诸如失眠多梦、偏正头痛、情绪烦躁、多思多想、易于动怒、心悸、健忘、容易疲惫、耳鸣耳聋,等等等等,凡是和神经精神沾上边的,比如西医所讲的神经衰弱、神经精神障碍之类,都是耳穴的调理范围。这一类病人,在妇女、老人里面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不可忽视。

那么中医理论里面心主神明的、脾主忧思的、肝主疏泄的其功能失常以后出现的情志、情绪的变化都可以归于这一类。

掐人中有什么作用 掐人中可以救人吗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有人在街上晕倒的状况出现,这时候很多人都会说赶紧掐人中来救治,可是掐人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大部分人对此都不太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掐人中对人体的作用都有什么吧!

“人中穴”属于督脉,是阴阳经气的交汇点,紧急情况下强刺激人中穴,往往能够回阳救逆,“起死回生”。现代研究对此的解释是:连续性强刺激人中穴,能使血压上升,恢复呼吸节律性,从而在危急状态下,保证机体各个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为什么刺激人中会有治疗作用

1、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血压是主要生命特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机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率性刺激、连续弱刺激或联系强刺激人中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2、刺激人中对另一主要生命特征

——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连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连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经常按揉指掐人中穴除了有急救功效外,还有补肾强腰、协调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腰扭伤等疾病。具体方法:以食、中、无名指(指尖向上)紧贴在鼻子的下方,人中沟上1/3处左右移动来回按揉指掐,每次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按揉指掐后会感到腰部轻松,两腿有力。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指掐时节奏要和缓,动作要轻柔,肩臂要放松,指力内收,力贯指端,被掐部位不能产生青紫现象,更不能掐破皮肤。另外,如果在办公室感到头脑昏沉时,用手掐掐这个穴位,还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和增加食欲的作用。

人中应该怎么掐?

刺激人中穴用于急救是有讲究的,如手法不当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如果连续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气持续性抑制,适当地给予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人中穴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是有利的。如果连续刺激还可能引起吸气兴奋或抑制,均可导致呼吸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刺激手法的应用。研究表明,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掐人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掐人中不能一味的掐,也就是说不能用长长的指甲去掐昏迷者,而是要用拇指的力量按压穴位使人苏醒。所以掐人中一般不用女性,最主要原因是女性的指甲一般比较长而且没有劲。如果掐人中病人还是没有苏醒,那么还可以用针灸针刺激人中穴,当然这需要患者的家属懂一点针灸知识。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


心律不齐指的是人体的心跳过慢或者过快,往往超过了一定的范围,那么针对心律不齐该怎么办呢?以及心律不齐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心律不齐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通过这里的了解,对你的疾病有所帮助。

中药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1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神疲自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等,证属气血不足、心脉失养,治宜益气补血、养心安神。此药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茯神、木香、炙甘草、大枣等组成,每 次服1丸,每日3次。

中药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2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不宁,心中烦热,失眠梦多,头晕耳鸣,面赤咽干,腰酸盗汗,小便短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等,证属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此药由生地、元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等组成,每次服1丸,每日3次。

中药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3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苍白,少气无力、怔忡,声低息弱,劳累后尤甚,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等,证属心阳不振、气血运行无力、心失所养,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可选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附子等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2~3次。

中药治疗心律不齐的方法4

若患者表现为心悸胸闷,时有胸痛,痛如针刺,或向后背、上肢放射痛,唇甲青紫,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有结代等,证属心脉痹阻、心失所养,治宜理气活血、通脉安神。可选用心舒宝,此药由刺五加、丹参、白芍、山楂、郁金等组成,每次服2片,每日2~3次。其它如舒心口服液、心可舒片等也可参考选用。

日常保健

完全预防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结语: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的异常跳动,当发生这种疾病的时候要积极治疗,并能做好预防工作。上文我们简单的给介绍了中医治疗心律不齐的方剂,希望通过这里的了解对你的健康有所帮助,并能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掐人中有什么用?为什么掐人中可以救人?


人中穴

“人中穴”属于督脉,是阴阳经气的交汇点,紧急情况下强刺激人中穴,往往能够回阳救逆,“起死回生”。现代研究对此的解释是:连续性强刺激人中穴,能使血压上升,恢复呼吸节律性,从而在危急状态下,保证机体各个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

为什么刺激人中会有治疗作用

1、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特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机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率性刺激、连续弱刺激或联系强刺激人中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2、刺激人中对另一主要生命特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连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连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经常按揉指掐人中穴除了有急救功效外,还有补肾强腰、协调阴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腰背部僵硬疼痛、急性腰扭伤等疾病。具体方法:以食、中、无名指(指尖向上)紧贴在鼻子的下方,人中沟上1/3处左右移动来回按揉指掐,每次10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按揉指掐后会感到腰部轻松,两腿有力。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指掐时节奏要和缓,动作要轻柔,肩臂要放松,指力内收,力贯指端,被掐部位不能产生青紫现象,更不能掐破皮肤。另外,如果在办公室感到头脑昏沉时,用手掐掐这个穴位,还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和增加食欲的作用。

人中应该怎么掐

刺激人中穴用于急救是有讲究的,如手法不当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如果连续刺激人中,可以引起呼气持续性抑制,适当地给予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人中穴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是有利的。如果连续刺激还可能引起吸气兴奋或抑制,均可导致呼吸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刺激手法的应用。研究表明,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看人中辨健康状况

1、健康人的人中是整齐的,位置正中,人中沟清晰匀称,颜色黄里透红。

2、如果人中狭长、沟道窄细;或中细下宽、人中短缩、颜色灰暗,一般心脏都不会太好,易发作心绞痛。

3、人中颜色发红,尤其靠近嘴唇处发红,显示热邪侵入,体内有瘀血。

4、人中颜色发黄,表明脾胃虚弱,如呈土黄,则脾胃虚寒,可能有慢性病。

5、人中沟肌肉松弛,则表明脾肾虚弱,气血不足。

6、人中色青,则内里有寒湿,女同志可能痛经,男同志可能睾丸有问题。

7、人中颜色时青时黑,表明肝肾可能有病。

8、人中颜色暗绿,可能有胆囊炎、胆绞痛。

9、人中颜色淡白,可能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0、人中颜色发黑,说明寒症重,可能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人中的作用可真不小,但是在施救的时候,可要找对方法哦,不要自己贸然行事。

心律不齐的食疗偏方


心律不齐的食疗偏方

1、心律不齐的食疗偏方

1.1、白鸽参芪汤

白鸽1只,北芪30克,党参30克。将白鸽去毛及内脏,洗净,同北芪、党参一起放锅内煮汤,吃鸽肉饮汤。

1.2、鳖肉枸杞汤

鳖1只(约500克),枸杞30克,女贞子25克,莲子15克。将鳖宰杀,去内脏、头,加上述中药共煮熟,去药渣吃鳖肉饮汤。

1.3、黄芪黄鳝猪肉汤

黄芪30克,黄鳝2条,瘦猪肉60克。黄鳝去内脏,切段,同瘦猪肉、黄芪加水共煮熟去黄芪后食用。

1.4、羊肉枸杞汤

羊肉60克,枸杞30克,黑豆30克,淮山药20克,红糖25克,水煎熟,喝汤吃羊肉。

1.5、米酒核桃汤

米酒50毫升,核桃仁6个,白糖30克。将核桃仁与白糖共捣为泥,放入锅中,下米酒调匀,以文火煎煮10分钟即可,每日1—2次。

1.6、桂圆肉糯米粥

桂圆肉20克,糯米60克,加水煮粥。

2、心律不齐的常见类型

2.1、窦性心律不齐

量脉搏时会发现心跳不规则,做心电图后,若证明只是窦性心律不齐,表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处理。窦性心律不齐通常与呼吸周期造成胸腔内压力改变,心脏借着跳动速度改变,以调节心脏血液的填充及输出量,是正常生理现象。

2.2、窦性心跳过缓

心跳每分钟60次以下,跳动规则,平时有做运动的人,因为运动使心脏功能增强,所以在休息状态下,心脏只要跳动40-60次,便可维持正常血液循环,这是运动的好处,若心跳在30次/分以下,通常代表有传导异常,需请医师检查。

2.3、窦性心跳过速

心跳每分钟在100-150次,跳动规则,通常与生理改变有关,例如:运动,体温上升(发烧),紧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若心跳每分钟超过150次,通常代表是其它的心律不齐发作。

3、心律不齐如何护理

3.1、备好抢救用品,包括各种抢救药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各种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起搏器等要处于备用状态。

3.2、特殊检查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3.3、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4、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轻度心律失常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3.5、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于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需加强巡视,给予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有利于配合治疗。

预防心律不齐的措施

1、自我监测

在心律不齐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心律失常的预防需要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2、心情愉快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避免情志所害,减少发病。所以生活中应尽量乐观豁达、怡情悦志、修身养性,让心境保持平和。已经患病的人要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3、劳逸适度

这是保证人体血脉调达、气机通畅、五脏安和的重要条件。病情较轻的心律失常患者可适当的进行体力活动,避免高强度锻炼和剧烈活动。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或进行简单轻微的保健运动。

心律不齐对身体的危害

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

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不齐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3、心律不齐可导致猝死发生猝死较好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较好高。

竹芋的药用价值_竹芋的副作用


竹芋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根茎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药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症

竹芋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内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竹芋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1.1、别名:竹芋又称为结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药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2、药材来源:竹芋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茎。

1.3、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常见栽培。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竹芋喜温暖、湿润和半荫环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强光曝晒。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荫环境下生长,在强光下曝晒叶片容易灼伤。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最宜。

1.4、性味归经:竹芋味甘;淡;性凉,肺;膀胱经。

1.5、采收和储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切片晒干。

1.6、化学成分:根茎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热利尿。主肺热咳嗽;小便热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内服:9-15g。竹芋粉几乎全是淀粉,不含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仅0.2%。可用做汤、调味汁、布丁和尾食点心的增稠剂。加水煮沸成透明、无臭的可口糊状物。竹芋粉质细与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的条件下烹调,又易消化,特别适合做不能煮过头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适宜制作淡味、低盐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华本草纲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热咳嗽,小便赤痛。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_石决明的副作用


石决明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2、用于什么病症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石决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饮食禁忌

3.1、石决明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本草经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决明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别录》。

1.1、别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论》),鳆鱼甲(陶弘景),九孔螺(《日华子本草》),千里光(《纲目》),鲍鱼皮(《山东中药》),金蛤蜊皮(《山东中草药手册》)。

1.2、药材来源:为鲍科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等的贝壳。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为我国南方优良养殖种类之一。 1.4、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入肝、肾经。

1.5、化学成分:盘大鲍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

1.6、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1.7、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宜久煎),0.3~1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飞点眼。

2、《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4、《纲目》:通五淋。

5、《本草从新》:愈疡疽。

6、《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

7、《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细切,每服八钱,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温服。(《眼科龙木论》千里光汤)。

9、治锁喉风:石决明火烧醋炙三次,研细末,用米醋调,鹅羽蘸擦喉内,吐痰效。(《本草汇言》)。

苜蓿的药用价值_苜蓿的副作用


苜蓿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小,有小齿,叶脉伸入齿端;托叶与叶柄合生;花小,组成腋生的短总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萼齿近相等;花冠黄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渐狭,近无柄,龙骨瓣钝,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9+1);子房有胚珠多数,花柱短,扁或锥状;荚果旋卷,常呈贝壳状或弯镰状,不开裂,平滑或有刺,有种子1至数颗。可作为食物,将其在热水中焯过,凉拌即可,味道极佳。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国中、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清解胃热,利尿除湿。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热,利尿除湿。用于胃热烦闷,不欲饮食;湿热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湿热发黄。内服:捣汁,3~5两;研末,2~3钱。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新药每用维他命K,认为是有凝结血管功能的疗法。其实维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丰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来作为预防出血症候,实验的结果认为收效很高,对各种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肠出血,都能获得预防的效果。

2.3、清内热: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节,用以佐膳,功效显着,更胜於西洋菜。苜蓿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节,如果觉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维护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全草。因属渗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饲以一种南苜蓿的变种后,可产生对光的过敏性皮炎,亦须注意。

苜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孟诜:利五脏,洗去脾胃间邪气,诸恶热毒。

2、《日华子本草》:去腹藏邪气,脾胃间热气,通小肠。

3、《本草衍义》:利大小肠。

4、《现代实用中药》:治尿酸性膀胱结石。

5、治膀胱结石:鲜南苜蓿三至五两,捣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6、治浮肿:苜蓿叶五钱(研末),豆腐一块,猪油三两。炖熟一次服下,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芦根的药用价值_芦根的副作用


芦根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中药名,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2.2、功能主治: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2.3、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或捣汁。

芦根的副作用

1、脾胃虚寒者忌服。

2、《本草经疏》:因寒霍乱阼胀,因寒呕吐勿服。

芦根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

2、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金匮玉函方》)。

3、治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煮浓汁,频饮。(《肘后方》)。

4、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便饮。(《千金方》芦根饮子)。

5、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切讫秤)、麦门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两,生姜十两(合皮切),橘皮、苓各五两。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八、九里,昼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传尸方》)。

6、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千金方》)。

7、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芦根汁,多饮良,并治蟹毒。(《千金方》)。

冬菇的药用价值_冬菇的副作用


冬菇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冬菇(拼音名Dōnɡ Gū)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长期食用香菇,还可以预防肝硬化,抑制胆固醇,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2、用于什么病症

冬菇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具有补肝,益肠胃,抗癌之功效。常用于补肝,益肠胃,抗癌。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3、用法用量

冬菇内服:煎汤,30-50g。

冬菇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冬菇的毒性极小。

2、人群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阳虚质体质应忌食或少食。

3、饮食禁忌

冬菇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冬菇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中华本草》 。

【别名】:构菌、金钱菌、毛脚金钱菌、冻菌、朴菰、冬蘑、金针菇、朗夏。

【药材来源】:冬菇为白蘑科真菌冬菇的子实体。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冬菇生于阔叶树枯干、倒木和伐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归经】:冬菇甘;咸;性寒。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肉质,半球形或扁平状,中央下凹,直径2-4cm,黄褐色或栗壳色,有光泽。菌肉类白色或淡棕色。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白色或象牙色。菌柄圆柱形,稍弯曲,长5-8cm,直径5-8mm,上部黄褐色,下部密生黑褐色绒毛,脆骨质,内部松软。气微,味淡。

【采收和储藏】:冬菇当菌柄长度达13-15cm、菌盖直径0.5-1.5cm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晒干备用。

【功能主治】:冬菇补肝;益肠胃;抗癌。主肝病;胃肠道炎症;溃疡;癌症。冬菇还对糖尿病、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神经炎等起治疗作用,又可用于消化不良、便秘等。

【用法用量】:冬菇内服:煎汤,30-50g。

2、刘波《中国药用真菌》:“利肝脏,益肠胃,抗癌。经常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系统及肠胃道溃疡、学龄儿童可以有效地增加身高和体重。”。

3、《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用于肝炎,慢性胃炎。”。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