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按揉穴位养生按摩

2019-10-12 │ 春季按揉穴位养生按摩 夏季养生按什么穴位好

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

1、上焦火下焦寒按揉什么穴位

调理三焦,使之维持正常,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途径。

调理三焦,可按压以下三个穴位。

一是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偏食指一侧),此穴可调节中焦脾胃功能,对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的腹痛腹胀、胃口不开、便秘或腹泻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二是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此穴可调节上焦心肺功能,对心肺功能失调导致的胸部闷痛、咳嗽气喘、心悸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三是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此穴可调节下焦肝肾功能,对肝肾功能不足导致的腰酸腿软、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每天2次,每次5分钟,长期坚持可促进三焦功能正常运转,防病保健。

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等)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多个脏腑器官的功能。

2、什么时间点按上焦火下焦寒的穴位好

晚上9~11点:按揉三阴交畅三焦

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保持脸部光洁、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规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11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15分钟,能帮助调理月经,祛斑、祛痘等。因为三焦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大通道,要想各个器官得到气血滋润,三焦通畅很重要。不过,要坚持每天按揉,一个月后才能看到效果。

3、什么是三焦火

“上焦”指的是胸腔中的气,它的“气”叫“宗气”,托着心和肺。

“中焦”,即膈下到肚脐这一段的气叫“中气”,它托着肝、胆、脾、胃这些脏器。

“下焦”则是排泻和生殖系统,这一段的“气”叫“元气”。只要我们代谢正常,生命力旺盛,元气充足则百邪不侵指的就是这个“元气”,也有把它说成“底气”或“骶气”的。

上焦火下焦寒怎么办

上焦火:熬夜诱发“心火”:喝百合枸杞绿豆汤

“百合枸杞绿豆汤”这款食疗方,这款汤,专家在家也是经常煮。原料:枸杞20克,干百合20克,绿豆2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洗好的百合、枸杞子与绿豆放入锅中,加5碗水用旺火烧开,小火煮至绿豆开花、百合酥软,加入白糖调味,熄火焖5分钟即可。

下焦火:不注意补水诱发“大肠火”:按揉两穴位

第一个是照海穴,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第二个是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顾名思义,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多么有意义。此穴在脚掌前部三分之一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的正中间就是涌泉穴。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气力揉20~30次,然后换脚施行。晨起和睡前按摩较好。

上焦火下焦寒中医方

【处方】 大附子(炮,去皮、脐)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

【制法】 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下焦虚寒,火不生土,脘腹冷痛,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煎取16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Ys630.com相关知识

按揉什么穴位去眼袋


二、去眼袋的妙招有哪些三、眼袋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按揉什么穴位去眼袋

1、去眼袋按摩太阳穴

首先让双目轻轻闭上,然后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按压太阳穴,轻轻的按压反复10次,每次按压停留的时间为3-5秒钟即可,在耳廓前面和前额两侧,外眼角线延长线的上方就可以找到。

功效:眼袋的产生说明眼周的肌肤开始出现松弛,代谢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对太阳穴进行一些按摩,可以有效刺激和促进眼部肌肤的新陈代谢,让其加快运行而起到消除眼袋的目的。

2、去眼袋按摩鱼腰穴

鱼腰穴就处在瞳孔的位置上面,也就是眉毛的中间,在休息时间,用双手的食指指腹在眉毛处以画圈的方式进行轻揉按摩大约10分钟,直至眉毛处感觉到有种灼热的感觉为止,这就说明已经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了。

功效:人体饮水过量,睡眠不好,或者是肾脏的代谢增大的时候,眼睛不仅会出现浮肿的现象,同时还会产生眼袋,此时在鱼腰穴处进行按摩,能刺激它的运作,加速眼部排毒排水能力,让眼部肌肤尽快缩水。

3、去眼袋的按摩方法

3.1、起床后按摩:起床之后是去眼袋和黑眼圈的最佳时机,洗干净面部以后,用双手做顺时针方向打圈,按摩眼部周围的肌肤,大概按摩五分钟即可。可以促进眼部周围的血液循环,消除眼袋。

3.2、睡觉前涂抹维生素E胶囊:如果你的眼袋本来就很重,每晚睡觉之前可以用维生素E胶囊,将中间的粘液去除对眼部下的皮肤进行为期四周的涂敷、按摩。常常使用能达到消除眼袋的效果。

3.3、鸡蛋按摩:早上起来眼睛常常是浮肿状态,可以趁着洗脸的时候煮个水煮蛋早上起来眼睛常常是浮肿状态,可以趁着洗脸的时候煮个水煮蛋,然后去壳用小毛巾包住,合上双眼用鸡蛋按摩眼睛四周。加快眼周肌肤血液循环,改善黑眼圈和眼袋。

去眼袋的妙招有哪些

1、冬瓜片去眼袋:冬瓜的主要功效是利尿祛湿,并能够消肿排毒,因此冬瓜对去眼袋也有一定的效果。冬瓜去眼袋的操作方法十分简单,将冬瓜切成薄片,然后敷在眼周,15分钟即可取下。

2、冰敷法:这种方法是属于快速去眼袋法,用于情况较紧急的时候哦!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很可能造成第二天早上眼睛浮肿,为了以防万一,睡前可以先准备一些冰块。第二天早上发现眼睛浮肿,便可以用来敷眼,不用3分钟,浮肿很快就消失咯!

3、盐水热敷:在一杯热水中放一茶匙盐,搅拌后用药棉吸盐水敷在眼袋上。待冷了再换热的,反复进行,数天后可促使眼袋逐渐缩回。

4、花草敷眼法:对待下眼袋,在国外有人常采用甘菊、上等红茶或玫瑰子等,还有用加温的蓖麻油或橄榄油,每天在眼袋处湿敷15分钟到数小时,这些物质有助于解决眼下部所出现的囊袋问题。

眼袋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化妆品使用不当:想要消除眼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霜和睡眠眼膜。注意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用双手无名指轻轻涂抹在眼部肌肤处,并且配合按摩动作,这样可以加速营养的吸收。另外,经常化妆的MM一定要注意做好卸妆工作,不要有化妆品残留。

2、晚上喝水太多:平时要注意晚会上那个不要喝太多水,以免第二天早上起床眼睛浮肿,形成眼袋,因为肾脏无法把水分代谢到体外。白天的时候要注意多喝水,一般每天2000ML水分的摄入比较合适。

3、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平时一定要注意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状况,不要让眼睛过度疲劳,工作累了可以停下来做做眼睛保健操,眺望一下远方。也可以经常按摩眼部穴位,可以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状况,防止眼袋的形成。另外,可以拿新鲜的苹果片,土豆片来敷眼,也能起到消除眼袋的效果。

按揉什么穴位止腹痛


按揉什么穴位止腹痛

1、按揉什么穴位止腹痛之关元穴

右手掌心叠放在左手背上,将右手掌心紧贴在关元穴,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益气壮阳,调理气机,缓解腹痛。

2、按揉什么穴位止腹痛之合谷穴

将一手指尖,按于对侧合谷穴,其余四指置于掌心。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掐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理气通腑,解痉止痛,缓解腹痛。

3、按揉什么穴位止腹痛之足三里穴

身体前倾,将拇指指腹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其后,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补脾健胃,调和气血,缓解腹痛。

4、按揉什么穴位止腹痛之大横穴

腹痛由很多种原因引起,但是几乎所有的腹痛,都可以用按摩大横穴的方法来止痛,且其效果十分好。只是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找准穴位,按压的时候会有一点痛,但是无伤大雅,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泄泻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带给人们的烦恼却是不小。一些患者吃了药还是不见效果,不知道能够如何解决。其实办法非常简单,只要自己经常按摩一下大横穴,这样的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

或许中医的奇妙就在这个地方,小小的一个穴位,牵动的却是全身。只要找准穴位,然后经常按摩,或者是找专业人士给予针灸治疗,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穴位有大功能,这种传统、安全、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如今也渐渐受到人们的信任。

腹痛如何预防

1、规律生活:任何病痛其实只要大家规律的去生活,调整好自己的作息,就能避免。在生活与起居、劳作方面必须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汉代医学家华佗就早已认识到体育锻炼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可防治疾病,从而创立了“五禽戏”,供世人健身运用。妇女经常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月经期腹痛也是有好处的。

3、积极做好五期卫生保健:五期卫生保健是指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在这五个时期,妇女抗御病邪的能力降低,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病。认真做好五期卫生保健,对于预防痛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继发性痛经患者,导致经期腹痛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五期卫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

腹痛吃什么好

1、黄芪饴糖粥

取黄芪10克左右,加入适量水煎煮取汁,然后再加入白米50克,煮成稠粥,服时加饴糖15克,每天早晚各一次。适于脾胃气虚腹痛。

2、扁豆山药粥

扁豆干20克,山药20克(鲜山药100克),粳米30克,文火煮稠,食时加少许红糖。适于脾胃虚弱型腹痛。

3、茴香红糖水

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红糖适量服饮,活血清淤,对于腹痛非常好。适用于气滞腹痛。

4、丁香肉桂红糖煎

取丁香10克,肉桂1克,煎水,红糖调服,每天服用3次。可温中散寒,适用于虚寒腹痛。

5、良姜粥

南粳米50克,红枣5枚,砂糖适量,葱白2根,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成米粥,然后取良姜粉5克,调入粥中,再煮片刻,早晚温热服,5天为1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胃火按什么穴位


胃火按什么穴位

1、胃火按什么穴位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内庭穴:去胃火。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2、小孩胃火旺的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稍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美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同时,火气也因饮食的量、质和时间三大原因而引起。稍微胃火盛者,似乎永远吃不饱,实在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3、胃火旺喝什么茶好呢

金银花茶。金银花性寒味甘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非常适合胃火旺的人饮用。取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的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即可,可酌情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饮用。金银花还可以搭配薄荷、桔梗、竹叶或者甘草冲泡,滋味都很不错。不过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以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竹叶茶。注意是竹叶茶而不是竹叶青茶,它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属于禾本科植物。取鲜竹叶50-100克,用水煎茶饮用。竹叶茶滋味清香醇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

去胃火的中药有哪些呢

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月牙片同炒,酌加盐及调料、味精少许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此菜可清胃健脾。

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枇杷15个。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以上就是去胃火的中药。中药对我们的肠胃的副作用比较小,传统的中药调理方法,可以起到根治疾病的作用。如果您也出现了口渴、头痛、呕吐等胃火的状况。也可以喝一些败火的茶水。很多的茶叶也是传统的中药制剂。

胃火重有哪些症状有哪些

症状。胃热,即是胃火。多由邪热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

其病理表现是,胃热炽盛,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 胃失和降,可见口苦、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症。甚则耗伤阴液而致胃阴虚。胃火上炎,可致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等症。胃火循经上炎,或为齿痛龈肿,或为衄血,火热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为呕血。

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肝寒按什么穴位


二、肝寒吃什么调理三、肝寒日常注意事项

肝寒按什么穴位

1、肝寒按什么穴位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此穴位为肝、脾、肾三者经脉交汇处,经常按揉此穴对肝、脾、肾有保健作用。大敦穴肝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人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肝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2、肝寒形成原因

寒邪凝滞于肝脉的病变。肝的经脉络于外阴部,经过小腹,分布两胁。如寒邪凝滞于肝的经脉,可使该经脉挛急,出现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并见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等。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决定其病理变化多实热或虚热证而少见虚寒证,肝虚寒证在病机上不同于其他脏腑的虚寒证,虽然其主要是肝阳虚,但常常同时兼有肝阴血虚的证候。

3、肝寒有哪些症状

郁郁不乐、善悲易恐、面色黎黑、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糜、少气懒言、舌淡胖嫩苔白滑、脉弦细或沉细无力。胁下痞块、胁下坚满、痛疼隐隐,或见头顶痛疼、吐涎沫,或见腹胀、胃脘冷痛、不欲饮水、口吐清水,或见筋腱痿软、关节不利、爪甲干枯,或见阳痿、囊缩、少腹冷痛,或见少腹如扇如吹风状、月经不调、痛经、漏下、经色淡等,可将其称为或然证。多见于睾丸、副睾某些疾病及疝气等。

肝寒吃什么调理

1、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补肝养血等作用。

2、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了,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3、豆腐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常吃豆腐可以保护肝脏,增加免疫力并且还有解毒作用。

4、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

5、大豆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6、红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中医认为,枣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7、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8、百合性平、味甘,含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具有益气补中、益肺止咳的作用,并可软坚安神。

9、胡萝卜对于提高肝病病人有较好作用。

10、枸杞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滋阴的作用。枸杞多糖对肝损伤有修复作用。

11、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养肝。

肝寒日常注意事项

1、大怒会伤肝,肝脏不好的人千万不要生气,因为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从而损伤肝脏功能。有些人一生气便常常面红耳赤、头晕、头痛、甚至出现吐血、昏倒、血压升高等现象,这都是因为肝气郁结所致。

2、绿茶清热解毒、消食解腻,菊花平肝明目,玫瑰花舒肝解郁。常喝这类茶水有益养肝护肝。另外,中药枸杞滋补肝肾、养肝明目,或泡茶、或炖汤、或熬粥皆可。常吃核桃仁、开心果之类的坚果,以疏肝理气、缓解焦虑。

3、戒烟戒酒,香烟中多种有害物可降低肝细胞的解毒功能,酒精本身就含有毒性,足以伤害肝脏,脂肪肝是最早出现的征兆,只需豪饮几天便可以形成,接着导致“纤维化”,再变成酒精性肝病,最终形成“肝硬化”。戒烟限酒以养肝护肝预防肝病的发生。

4、不要熬夜,多喝温水,多运动,饮食要规律。

宫寒按什么穴位


中医治疗宫寒也是分外治和内治,外治就是针灸、拔火罐、推拿、艾灸、盐敷等。用的比较多的是艾灸,对于虚寒症是最合适的。艾灸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在医院做也可以在家里面做。

一、宫寒按什么穴位

1、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手屈指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双手掌心相对,互相搓擦,直到手心微热止。

2、阳池穴

阳池穴位于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可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侧阳池穴,再交换,按压时力度要柔和,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3、气冲穴

气冲穴位于大腿根内侧,在腹股沟稍上方,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按揉气冲穴,两侧交替进行,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

4、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先将双手搓至发热,然后双手搓双侧肾俞穴15分钟,然后轻轻拍打双侧肾俞穴100余次。

5、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人体下肢膝关节外侧下四指宽处,即膝眼直下3寸,中医认为该穴为“强壮要穴”。先搓揉双手直至发热,然后双手掌搓揉双侧足三里15分钟左右,然后拍打100下左右,早晚各1次。

二、艾灸治疗宫寒有几个非常有效的穴位

1、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2、部位在肚脐,又叫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

3、在背部命门穴,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同时还要加上两侧距离背部中线3厘米的肾俞穴。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治疗女性虚寒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

另外,自己按揉此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操作者可取俯卧位,将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穴,并稍稍用力进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现酸胀感效果更住)。然后,将两手的掌心紧按在腰部两侧,沿着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动腰部,直到腰部皮肤发热为止。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坚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4、气海穴,该穴位于人体下腹部,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灸此穴对月经不调、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卧位,将双手的手掌叠在一起(右手在上 ,左手在下 )放在小腹上,然后沿着顺时针方向在腹部进行环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 ,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此方具有补肾益气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个30-40分钟,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时间太长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时间长,局部皮肤也会出疱,中医认为这是产生疗效的标志,但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水疱破亏后引发感染。

另外泡脚也可以改善宫寒的症状。将艾叶或红花用纱布包好,放入盆内煮开,坚持每天泡脚,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三、女人宫寒如何调理

1、艾灸暖宫-温灸气海穴、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气海2大穴位是人体根本,在这两个穴位上做温灸,等于从源头加温,身体自然就会温暖了。每日用艾条熏烤30分钟,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

气海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1.5 寸。

关元穴位置:下腹部,肚脐垂直向下3 寸。

2、泡澡暖宫-硫磺皂泡澡沐浴

中医认为硫磺是强壮身体阳气最好的矿物之一,买一块含硫磺成分的香皂泡澡,让硫磺成分来振奋身体内不足的阳气,以改善宫寒症状。

3、中药浴足

我们双足上的在编穴位有66个,约占全身穴位的1/10,将双足泡在热水中,可以促进全身的经络和血脉畅通,改善手脚冰凉、宫寒等症状。

如果能加一些八角茴香、红花、肉桂、生姜等热性药材煎出的药液,效果会更好。

4、日光浴暖宫-晒后背

肩背部是我们身体采集自然界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经常晒后背,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特别是大椎穴(低头时,后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下方就是),可以穿比较薄的衣服来晒太阳,身体会把吸收到的阳气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全身。

5、多运动暖子宫-每天半小时运动

人体总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补血更是如此。只有先拉动内需,运动消耗血液,使身体处于轻度的血不足的状态,才能使得我们身体的各部门协调起来,开始生产血液,血由此才能补足。

拉动身体内需最好的方式是轻微的运动,不必很多,每天半小时足够了。

每日坚持“快步走”。步行,尤其是在卵石路上行走,能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可以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

6、合理饮食暖子宫-饭前一杯姜茶

养成习惯,餐前可以喝一杯姜茶(一片姜,以开水冲泡,趁热喝下去),它可以主动化解寒凉食物或是凉性食物中的寒气,在饮食上替你的子宫把好关。

7、例假前多喝红糖水

例假前三天可以每天喝红糖水,以增加排量,更好的让月经排除干净,也活气血,暖宫。

平时多吃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让先天的不足由后天的高能量来补足,不用担心上火,宫寒体质属于火气不足,不容易出现火大体热的症状。

8、补肾防寒驱“宫寒”

滋阴补肾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豆,黑芝麻,还有坚果类的例如核桃等。在下午五点到七点,补充水分和黑色食品。

按揉什么穴位可以治疗咳嗽


一、按揉什么穴位可以治疗咳嗽

1、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2、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3、厥阴俞穴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4、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5、膻中穴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止咳防燥的五大穴位,秋咳的患者咳嗽的时候可以试一试按按这些穴位来止咳。

二、哪些疾病易引起咳嗽

咽炎

急性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之一,病人咽痛,常伴有流涕、鼻塞和咳嗽,但少有痰液。慢性咽炎主要是咽部发痒或异物感而引起刺激性咳嗽,言语多时更明显,饮水后症状减轻。这种疾病多见于用嗓多的人如老师、歌唱家、长期吸烟者及接触有害粉尘的人。

支气管炎

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一部分。病人常有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胸骨后疼痛,低热,可有少量黏痰。慢性支气管炎以长期反复咳嗽、咯痰,冬季或天气变化时加重为其特点。长期反复感染后可出现哮喘症状。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的咳嗽有的以咯大量脓性痰液为主,有的以大咯血为主。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病人多对某些物质如花粉、动物皮毛、鱼虾等过敏,表现为发作性的伴有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往往于发作缓解时咳嗽,咯出大量黏液性痰或无色透明的玻璃样痰液。

支气管癌

长期吸烟的中年男子,若有刺激性咳嗽或痰中带血,应怀疑早期支气管癌,须及时检查与治疗。

大叶性肺炎

发病急骤,病人高热、寒战、咳嗽、胸痛和咯铁锈色痰,血中白细胞数升高,应及时治疗。

支气管肺炎

多见于老人、小儿和体弱的人。咳嗽咯痰以黄色或白色脓性痰为主,伴发烧、呼吸困难和口唇青紫。

肺结核

早期病人常有单声、刺激性干咳,而后伴有少许白痰,肺部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痰中带血或咯血,病人同时还有低烧、全身无力、消瘦、盗汗等症状。

肺脓肿

起病急促,病人高烧畏寒,数日后咳嗽加重,痰量增加,咯大量脓性痰液,混有血液,并带有臭味。

三、咳嗽吃什么好的快

1、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做法: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适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2、燕窝梨养肺阴

做法: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食用。

适用: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3、萝卜胡椒止咳祛痰

做法: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适用: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4、豆浆润肺止嗽化痰

做法: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冰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

适用: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5、豆腐加糖止咳化痰平喘

做法: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

适用: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去胃火按什么穴位


去胃火按什么穴位

1、去胃火按什么穴位

三阴交穴。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足三里穴。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大敦穴。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2、胃火大怎么调理

随时补充水分。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回圈,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比较不会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毫升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上火时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饮食要清淡。建议大家还是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会提供一定的火气,同时,上火时建议不要吃太多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类、坚果、饼干和烧烤类,建议改以蔬菜和清汤等低热量饮食对于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

3、吃什么食物去胃火

荸荠。荸荠是甘寒之物,能清胃热。荸荠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痢疾、小儿麻痹、便秘等疾病,尤其适合饭后食用。

石斛。石斛又名万丈须、吊兰、林兰、金钗华等。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喝什么茶能降胃火

菊花茶。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等疾病均有不错的疗效。

竹叶茶。泡法:取鲜竹叶50~100克,用水煎茶饮用。

功效:竹叶茶滋味清香醇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另外,注意是竹叶茶而不是竹叶青茶,它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属于禾本科植物。

麦冬茶。泡法:取5~8粒麦冬置于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再加入足够的开水冲泡。也可以煎水代茶饮用,效果同样很好。麦冬除了可以单独冲泡外,还能和玉米须、桑叶、绿茶搭配。

功效:麦冬茶是一款非常好的去胃火的茶。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作用。

去胃火的中药有哪些呢

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枇杷15个。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月牙片同炒,酌加盐及调料、味精少许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此菜可清胃健脾。

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


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

1、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之腰眼

于腰上两旁微陷处,针灸家谓之腰眼,直身平立,用笔点定,然后上床合面而卧,每灼小艾炷七壮,劳蛊或吐出,或泻下,即时平安,断根不发,更不传染。主治虚弱羸瘦、肺结核、气管炎、睾丸炎、腰神经痛。一说主痨病、腰痛、妇科病、消渴、梅毒、劳虫、血凝气滞等。

2、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之会宗

会宗是手少阳三焦经的郄穴。会即会合,宗即集聚,此穴为本经的郄穴,是经气会聚之处,故名会宗。会宗穴主要用于耳部及精神疾患等:如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癫痫,上肢痹痛,气滞喘满,肘臂疼痛,现代多用会宗穴治疗神经性头痛,腮腺炎,前臂神经痛,臂痛,耳聋耳鸣,上肢肌肤痛等。

3、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之寒府

经穴别名·寒府:寒府为经穴别名,即膝阳关。位于膝外骨间,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是寒气喜中之处,故名寒府。

4、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之冲阳穴

冲阳有和胃化痰,通络宁神的作用。冲阳有健脾化湿、和胃宁神的作用。冲阳治口齿龋、腹坚、寒热以及跗肿足缓等症,以经络所在导引下行也。主治病症:冲阳穴主治胃痛腹胀,口眼斜,面神经麻痹,足痿无力,脚背红肿,足背肿痛,足扭伤,足缓不收,头重头痛,面肿,前额痛等。

5、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之海底

小便难,窍中热,实则腹皮痛,虚则痒瘙,会阴主之。痔,会阴主之。凡痔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皆主之。身肿,皮肤不可近衣,淫泺苛获,久则不仁,屏翳主之。男子阴端寒,上冲心佷佷,会阴主之。

6、寒凝气滞按什么穴位之冲脉

为奇经八脉之一。冲脉起于胞中,为月经之本,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夹脐上行,散入胸中,上达咽喉,环绕口唇。足太阴脾经的公孙穴与本脉脉气相通。冲者街道也,为十二经之所注,犹如四通八达之路也。

寒凝气滞的饮食

据报导,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

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山楂、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柠檬、柚子、金橘、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

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

寒凝气滞的症状和危害

寒凝气滞这种疾病在冬天比较常见,主要是因为人体内受到了冷空气的侵袭引起的不良症状,会导致人的身上出现腹部坠痛的现象,此外寒凝气滞引起的不良症状表现是局部性的,会导致人身上受到寒气侵袭的部位出现腹痛的现象。

寒凝气滞除了会导致人的身上出现腹部坠痛和受凉部位出现疼痛的现象之外,还会导致女性的身上出现经血不调的情况,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所以大家对于寒凝气滞的问题一定要加以重视,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保暖,同时还可以喝一些姜茶来帮助解决寒凝气滞的问题。

寒凝气滞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由于受凉引起的疾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危害,会导致人的身上出现很多不良的症状表现,比如说腹痛,经血淤积等等,所以我们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保暖,以免身上出现寒凝气滞的现象,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