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积食的按摩手法
1、孩子积食的按摩手法
1.1、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1.2、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1.3、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1.4、退六俯:沿患儿左上肢下方,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推,每分钟推150-200次。
1.5、清天河水:沿患儿左上肢正中线(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间部位),从腕关节向肘关节推,每分钟150-200次。
2、孩子积食的食疗偏方
2.1、取3克白蔻,用保温杯泡水饮服,可治吃生冷果品引起的伤食。
2.2、吃生冷果品引起伤食时,还可取2克丁香、15克神曲,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服。
2.3、用1把干稻草煎浓汤饮服,可治吃牛肉过多而引起的伤食。
3、如何防治孩子积食
3.1、调整饮食结构: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让宝宝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3.2、七分饱,益健康:无论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宝宝的身体。
3.3、三餐定量:给宝宝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肠胃和人一样,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否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3.4、晚上不要吃得太饱:宝宝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慢了,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别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点。
3.5、睡醒1小时不进食:早上或中午宝宝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正常需要一点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孩子积食的症状
1、口气臭秽
如果感觉孩子口中味道最近变得非常大,则比较有可能是积食。情况严重的孩子还有呕吐的情况,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这种情况,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2、大便比较臭
古人说“臭如败卵”,也就是说,大便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也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3、大便的频次、质量改变
有积食的孩子,大便的频次会改变,会次数更多,但是每次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而大便的臭味,在开始几天会比较严重,然后会慢慢变得清稀,味道变成淡淡的腥臭。这种孩子还会肚子胀满,不断咕咕作响,如同有气在串,同时会不断排气放屁,味道也会比较大。
4、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
有的孩子积食,食物积滞化热,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像涂了口红,此时要怀疑积食化热了。而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唇色的变化,最有意义,这种变化也只有家长才能观察到。
宝宝消化不良积食的原因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没有忧愁也没有疾病,而宝宝出现大的小的健康疾病,正是爸爸妈妈最担心的事情之一。现在,越来越多孩子因为饮食不均衡等多种情况导致消化不良,需要去医院就诊的情形越来越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产生消化不良、积食呢?
1、宝宝的体内若缺乏或者锌元素含量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宝宝的食欲不佳、胃口不佳,也是导致宝宝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2、宝宝的年龄还小,身体上很多机能都还没有发育成熟,脾胃功能相对来说还是十分虚弱,如果食入较为难消化的食物,就会为肠胃形成负担,就有可能引起胃胀、消化不良的情形出现。
3、如果宝宝体内肠道菌群失调,会使肠道对营养物质吸收变慢,对宝宝而言也是很不利的。
宝宝咳嗽的按摩手法
1、宝宝咳嗽的按摩手法
头面颈项:开天门、分阴阳各100~200次;按揉风池、风府、百会各30~50次;从眉头向太阳穴方向揉按眉毛5~10次;泻肺经:从无名指的第一节推到末节。
补脾经:在手掌的大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推。
咳喘穴:点按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中间。
点按合谷穴:这是一个治疗咳嗽常用的穴位。
上肢:清天河水300次。泻心经、肝经、肺经、补脾经、肾经各100~200次;点按曲池、内关、列缺、尺泽、咳喘穴各50~100次;点按膻中穴。
胸部:点按天突、膻中、乳旁、乳根各50~100次;下肢:点按丰隆、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各50~100次;点按膀胱经。
背部:向下搓背,开膀胱经,重点点按大椎、肺俞、脾俞、肝俞、心俞、哮喘穴;自上向下捏脊;向下推天柱骨至皮肤微红发热。
若风热或者痰热者加按揉内劳宫、心俞50~100次;退六腑300次。
若风寒者加按揉外劳宫;点按背部脾俞、肺俞各50~100次。
若痰湿者加退六腑300次;揉板门、运内八卦各100~200次。
若阴虚内热者加补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按揉内劳宫各50~100次。
若久咳者加补三关300次;加按揉背部脾俞、肺俞、肾俞、命门。
2、宝宝咳嗽吃什么药好
2.1、轻微感冒(喷嚏、流涕):保婴丹(风寒感冒)、牛磺酸颗粒(风热感冒)、珠珀猴枣散、小儿宝泰康(风热)、小儿感冒颗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儿金丹。
2.2、感冒、咳嗽:猴枣牛黄散、保婴丹、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儿止咳糖浆(露)、清宣止咳露。
2.3、咳嗽、多痰:小儿止咳糖浆(露)、清肺化痰颗粒、沐舒坦、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婴丹、猴枣牛黄散、健儿清解液。
2.4、常用抗病毒药:板蓝根(中)、新博林(西)。
2.5、常用消炎药(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
3、宝宝咳嗽的食疗偏方
3.1、蒸大蒜水
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一粒冰糖,半碗水,加盖隔水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晾温热后让宝宝喝水,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2、麻油姜末炒鸡蛋
将一小勺麻油放入锅内,油热后入姜末,再打一个鸡蛋炒匀。晚上睡前趁热吃,坚持吃上几天,效果明显。
3.3、川贝冰糖蒸梨
把梨横断切开,去核放入2~3粒冰糖 ,5~6粒碾碎的川贝,把梨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分两次食用。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3.4、白萝卜水
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锅内,加大半碗水,烧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稍凉后饮用。此方治疗风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两岁以内宝宝效果更好。
宝宝咳嗽如何护理
1、轻拍后背法
宝宝咳嗽时,妈妈可以把宝宝抱起来,轻拍宝宝后背,或者让宝宝直身坐起,以缓解不适症状。
2、水蒸汽止咳法
宝宝咳嗽严重时,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浴室里坐5分钟,因为蒸汽湿润,能滋润干燥的咽喉,平息咳嗽。
3、定期喝温水
宝宝喉咙有痰,不停咳嗽,妈妈可以让宝宝多喝温水,使喉咙痰液变稀,以缓解咽喉不适感。
4、热水袋外敷
宝宝感冒咳嗽,妈妈可以用布包裹热水袋,外敷宝宝背部靠近肺的地方,以加速驱寒。
宝宝咳嗽要注意什么
1、看咳嗽时呼吸是否平稳
如果宝宝咳嗽时呼吸平稳规律,表明宝宝肺部感染情况不严重。反之,呼吸急促表明宝宝肺部感染严重,应尽早带宝宝看医生。
2、看咳嗽时是否伴有口唇发绀
如果宝宝嘴唇颜色不如平时红润,有时发紫,表明宝宝肺部换气功能下降,血液氧气含量减少,应尽早带宝宝就医,排查病因。
3、看咳嗽时是否出现三凹征
宝宝咳嗽时呼吸不畅,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剑突明显凹陷的症状,妈妈要马上带宝宝就医。
4、看咳嗽时鼻翼是否扇动
宝宝平静呼吸时鼻孔不会随呼吸而扩张,如果咳嗽时出现呼吸困难,鼻翼则会扇动,那也该去看医生哦。
宝宝发烧的按摩手法
1、宝宝发烧的按摩手法
1.1、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功用:醒脑、镇惊、安神。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1.2、推坎宫100次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1.3、运太阳100次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功用:开窍、醒神。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1.4、清肺经200次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2、宝宝发烧如何退烧
2.1、8个月宝宝发烧38.5℃以下时,家长为宝宝退热主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温水洗澡、温水泡脚、冷敷等。
2.2、8个月宝宝发烧38.5℃以上时,家长用物理降温的方式为宝宝退热的同时,还可以借助药物为宝宝退热,退热药可选择宝宝较容易接受的退热栓。
2.3、8个月宝宝发烧39℃以上时,建议家长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送宝宝立即就医。
3、宝宝发烧吃什么药
能给孩子吃的退烧药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药的原理,是把大脑里的体温感控点下移,增加散热。而散热需要通过皮肤水分蒸发、排尿等生理过程完成。所以必须喝够水。若体内水分不足,体温下降幅度则小。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退热药吃了没效果的原因之一。
一次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下一次使用布洛芬,一般对乙酰氨基酚效果能持续3-4小时,而布洛芬能持续6-8小时。两种交替使用,不仅能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使用次数,还能减少副作用。退热药除了口服的,还有栓剂。现在常给婴幼儿使用的退热栓剂为“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剂量是150毫克。每公斤体重每次用量为10-15毫克。你可根据婴儿体重选用半粒、1粒、1.5粒或2粒。可4小时重复一次。使用前可在栓剂外表涂少许润滑剂,比如橄榄油等。
怎样辨别宝宝发烧
1摸: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烧,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如果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烧了。
2看:如果宝宝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或者没有食欲时,宝宝很可能是发热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如果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尿量少,且小便发黄、颜色较深,宝宝也可能体温增高了。
3测: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最确切的。通常用肛表测量小宝宝的直肠温度较确切(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宝宝的腋下或颈部(正常体温为36℃-37℃),测出的直肠温度需减去0.5℃,腋下和颈部温度应加0.5℃,得出的度数便是宝宝的现时体温数,如此可知宝宝的准确体温和是否发烧。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宝宝发烧吃什么好
1、鲜苹果汁
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不仅好喝而且营养丰富,爹地妈咪可以给宝宝喂一点。
2、鸡蛋羹
给宝宝补充蛋白质和热量,身体恢复得更快哦。鸡蛋羹制作也方便,打1-2个鸡蛋,放入水,搅拌后蒸6-7分钟就OK了。
3、西瓜汁
感冒发烧期间,不妨给宝宝喝一些西瓜汁。西瓜汁具有清热、利尿的功效,同时还能促进毒素排泄。
4、绿豆汤
中医指出,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祛暑的作用,宝宝发烧期间吃点绿豆汤,能促进毒素排泄,退热更快。
给宝宝便秘按摩手法
1、宝宝便秘按摩手法
1.1、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缘,从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操作:从虎口推向指尖300次。
1.2、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作用:揉二人上马
能滋阴补肾,顺气散结。
操作:用拇指食指相对用力按揉穴位,300次。
1.3、阳池
位置: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中间凹陷处。
作用:可治头痛,通大便,利小便。
操作:一手握宝宝手腕,使掌背向上,用另一手拇指或中指揉300次。
2、小儿便秘的食疗办法
2.1、蔗汁蜂蜜粥。甘蔗汁100毫升,蜂蜜50毫升,大米50克。做法:将大米煮粥,待熟调入蜂蜜、甘蔗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营养:可清热生津,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病后津液不足、肺燥咳嗽、大便干结等。
2.2、芝麻核桃粉。制作方法: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细末,装于瓶内。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适量,温水调服。营养分析:芝麻核桃粉主要是补脑益智的作用,如果你容易口腔唇上长疮,大便干燥,小便较黄,晚上烦躁不安,甚至盗汗,也合适吃。
3、小儿便秘的家庭调理措施
3.1、4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喝些果汁或菜汁。如萝卜、胡萝卜、芹菜等煮水喝,橙子、苹果、西瓜榨汁喝。宝宝太小,应先喝1-2勺,如没有异常,再逐渐加量。
3.2、宝宝满5个月,就应增加辅食,最好将菠菜、卷心菜、青菜、荠菜等切碎,放入米粥或麦片内同煮,做成各种美味的菜粥给宝宝吃。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还可喂点香蕉、苹果等水果泥,有利于促进肠蠕动。
宝宝便秘如何缓解
1、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宝宝的排便习惯是家长逐步培养起来的,可以让宝宝定时坐便盆,这样就能够逐步培养起宝宝定时排便的好习惯。较大的宝宝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定时排便。
2、采用食疗方法解决便秘
对于便秘的宝宝,可以采取用红枣熬汤取汁液喂宝宝,效果好并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小儿的便秘。也可以采取在喂养小儿的牛奶中加入一些自己榨的果汁来缓解小儿便秘,因为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对于治疗小儿便秘有很好的效果。
3、可以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
因为宝宝的肠胃比较娇嫩,所以使用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当心,可以用一些性质温和的中成药,还可以采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开塞露等药物最好不要用,以免造成习惯性便秘,同时要积极治疗造成小儿便秘的疾病,比如肛周炎、先天性巨结肠等,还可以给宝宝按摩一下,让宝宝的肠胃蠕动的快一点,可以缓解便秘。
宝宝便秘的原因
1、母乳不足。如果妈妈乳汁不足,宝宝总是处在吃不饱的半饥饿状态,就可能二三天才大便一次,而且大便会干燥。
2、母乳蛋白质含量过高。妈妈的饮食情况,直接影响着母乳的质量,如果妈妈顿顿喝猪蹄汤、鸡汤等富含蛋白质的汤类,乳汁中的蛋白质就会过多,宝宝吃后,大便偏碱性,表现为硬而干,不易排出。
3、婴儿奶粉不易消化。奶粉的原料是牛奶,牛奶中含酪蛋白多,钙盐含量也较高,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结成块,不易消化。
4、宝宝肠胃不适应。配方奶粉是由牛奶为原料制作而成,其中添加了各种营养素,有些宝宝的肠胃不适应某种婴儿奶粉,以至于喝了特定品牌的奶粉后就便不出来。
5、宝宝进食少。有的宝宝进食量过少,食物经过胃肠消化吸收后,剩下的食物残渣少,在结肠内产生不了多大压力,所以不会有便意。
宝宝积食艾灸哪里
1、宝宝积食艾灸四缝穴
位置: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艾灸四缝穴位可促进消化、健脾胃、消除积食。
2、宝宝积食艾灸足三里穴
位置: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艾灸足三里穴位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3、宝宝积食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堪称身体的健胃消食穴。虽然市面上有很多健胃消食的药片,但对于脾胃功能尚弱的宝宝,吃药这东西咱还是省着点,避免副作用,影响宝宝身心。
在穴位处及其周围一圈的位置艾灸1-2遍,循环灸至痊愈。10岁以内的小孩艾灸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即可。
4、宝宝积食艾灸天枢穴
积食容易给肠胃造成过重的负担,肠胃功能不堪重负就容易出现便秘情况。若放置不理,宝宝长期处于便秘状态会影响智力发育,常艾灸天枢穴对于缓解宝宝的便秘情况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穴位处及其周围一圈的位置艾灸1-2遍,循环灸至痊愈。10岁以内的小孩艾灸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即可。
5、宝宝积食艾灸身柱穴
身柱穴是小儿的健康穴,给宝宝常按揉或艾灸身柱穴,有助宝宝健康和智力发育。对于宝宝出现的积食、食欲不振、睡不着等问题,身柱穴都有其预防和缓解作用。
在穴位处及其周围一圈的位置艾灸1-2遍,循环灸至痊愈。10岁以内的小孩艾灸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即可。
宝宝积食食疗方法
熬山楂水
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用小火炖煮3~4个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过滤掉,在汤中加冰糖喂宝宝喝。
薏米山药粥
将薏米、山药、小米适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湿健脾、滋阴养液,尤其适用于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孩子。
麦芽栀子水
用麦芽、栀子煲水给孩子喝。用量方面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而定,例如1岁以下的宝宝,麦芽、栀子各6克,一到三岁的孩子可以各用9克。
炒鸡内金
鸡内金就是鸡胗里头那层黄膜,自己在家吃鸡的时候,可以把鸡内金取下来,晾干,焙干,然后擀成粉,也可以直接到药店买成品的鸡内金。炒鸡内金让孩子吃,有化淤消积的作用,对于促进脾胃功能很有好处。
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提示:白萝卜解毒生津、清肺化痰,平时加于肉汤或骨汤中也是很合适的。
如何有效防治宝宝积食
如果宝宝出现食欲下降、腹胀等食积症状,家长可以采取饮食调节和小儿推拿消食健脾胃的方法来防治。
饮食方面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或者熬点白萝卜大米粥、山药米粥等帮助孩子消食化积。
小儿推拿法在防治小儿食积方面具有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积滞,扶正祛邪提高小儿免疫机能等功效。
方法如下:
捏脊法:家长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从尾骶骨开始,慢慢地向前捏按,一直到颈部,由下而上连续捏3~5遍,坚持早晚各一次。
揉摩腹部法:家长可用手掌在宝宝整个腹部顺时针摩3-5分钟。摩腹后找到胸中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用食中无名指按揉该穴2分钟。
妈妈们一直用心呵护,但宝宝们偶尔也会遇上积食腹泻的小毛病。不用慌张,小妙方来化解宝宝积食,治愈宝宝腹泻。
1.干萝卜叶治伤积食
材料:干萝卜叶30~60克。
制作:将萝卜叶切碎,放入保温瓶中,加入开水,浸泡15分钟后,倒入茶杯,代茶饮用。
用法:每日1剂,连服4~8日。
适用范围:伤食积滞而腹泻的宝宝。
2.烤香蕉远离腹泻
材料:香蕉1根。
制作:香蕉不用去皮,直接放于火上烤,直到外皮发黑、有汁液滴出、里面熟透即可。
用法:去皮,不烫口时,趁热让宝宝吃下。
适用范围:腹泻症状。
3.大蒜茶叶治腹泻
材料:大蒜1头,茶叶1汤匙。
制作:大蒜头洗净,切为薄片,与茶叶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烧开后再煮1~2分钟。
用法:凉温后服下,2 ~ 3次即可使腹泻痊愈
适用范围:一般性宝宝腹泻
宝宝的脾胃还是很柔弱的,防止宝宝积食腹泻,关键在于喂养宝宝时要懂得适量合理。
宝宝积食怎么推拿
1、宝宝积食怎么推拿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是从第四腰椎到尾骨末端的一条直线,操作者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地直推即可。
补脾经:将孩子的拇指微屈,操作者用自己的右手拇指从孩子指尖沿拇指外侧(桡侧)缘推向指根,或用拇指反复旋推孩子拇指指肚的螺纹面。
清大肠:从孩子虎口开始,沿食指外缘(桡侧)推到指端。
清胃经:操作者左手握住孩子拇指,右手拇指从孩子拇指手掌面的第2节推向指根。
以上各动作每次重复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即可,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症状轻重适当增减次数。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涂抹双手,以免损伤孩子皮肤。按摩力度适中,不要太大、太猛。饭后半小时内不可进行推拿按摩。
2、宝宝积食有什么表现
厌食,饭入口后久含不呑,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
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大便硬结或腹泻。
免疫力低,经常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
烦躁易哭,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
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生长不良,面黄瘦弱,小便短黄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
3、宝宝积食会怎么样
胃积热攻到肝,舌苔黄厚燥,引起情绪急噪,好动,晚上12点到4点轻者不睡觉,重者哭闹,恶心不想吃饭,只吃生冷零食;
胃积热攻到脾,舌苔白厚,引起脾虚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胃积热攻到肠,舌首黑燥,引起腹涨,形成肠痉孪、痢疾、下垂;
胃积热攻到肺引起易感冒,咳嗽、气喘造成过敏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抵抗力差:
胃积热攻到心,引起舌尖边红燥、花舌苔、口腔溃疡;
食积攻到肾,舌答光滑,头发焦黄,打溜,面口无光泽,体制消瘦,多汗乏离,身体娇小。
宝宝积食吃什么
山药米粥
功效: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制作方法:取山药切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温馨提醒:除了熬粥,山药还可以炒着吃,味道粘滑,效果也很不错。
白萝卜粥
功效:开胸顺气,健胃,对小二消化不良,腹泻有疗效。
制作方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在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在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温馨提醒:白萝卜清凉败火,但是有的宝宝不喜欢白萝卜的味道,宝妈可以适当加些红糖调味。
宝宝积食怎么办
1、山楂有助于消化
当出现了积食时,我们可以给孩子吃糖炒山楂,山楂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消食的功效,它能够起到助消化的作用,能够去清理肠胃,特别是食用过多的肉类就会造成消化不良。白糖放到砂锅当中进行小炒,等到炒出糖色之后,可以放入山楂。山楂本身就会酸酸甜甜,具有开胃的效果。
2、多带宝宝去运动
最好是让孩子能够到户外进行活动,如果天气寒冷,可以去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风比较轻的时候,带孩子每天出外进行活动。吃完饭的时候也可以直接带孩子到外面去散散步,能够去活动一个小时,让宝宝能够去多锻炼,有助于消化。带宝宝到户外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受凉,那么就会造成堵腹胀满的表现也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去选择化石丸来进行调理。
催奶的按摩手法
1、催奶的按摩手法
乳头催乳按摩法:妈妈用一只手从乳房下面撑住,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挤压乳晕部分,让其变得柔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手指垂直胸部夹起乳头,轻轻向外拉。用三根手指垂直夹起乳头,一边压迫着尽量让手指收紧,一边变化位置,可以转360°。
乳房催乳按摩法:首先妈妈可以用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促进血液循环,疏通乳腺管。如果乳房上有硬块,就应该从柔软的部位推向硬块部位,直到整个乳房变得柔软。最后用大拇指和食指在乳晕四周挤压一番,以更有效地达到催乳效果。
2、催奶按摩什么穴位
正确的催乳按摩手法是疏理肝气,巧用膻中、少泽和太冲这三个穴位。
膻中:是任脉的穴位,气会,在两乳中间。任妊养的意思,是女人的生养之本;它是气会,能疏通全身的气;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自然能调整乳汁少的问题。
少泽:是手少阳小肠经的井穴,能生乳、催乳、通乳。五输穴也是跟五行相配的,木火土金水里它是金穴,金克木,能泄肝木之郁,好比铁斧子能砍倒大树。肝郁解除,乳汁就通了。它在小拇指指甲根外下方0.1寸,用牙签尖刺激。
太冲:肝经的原穴,是疏解肝气必选。在脚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脚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
3、催奶按摩注意事项
最初三天多按膻中穴,直到按起来不怎么疼了,说明气通畅了;产后每天下午1—3点用牙签尖刺激两侧少泽穴2分钟,这时小肠经最旺,催乳的同时还能促进营养的吸收;还要记得睡前按揉两侧太冲穴3分钟。还要配合局部按摩催乳。先用热的毛巾敷一下,然后用木头梳子的背,从乳房边缘向乳晕梳理,这样能帮助化解硬块。
另外,不要觉得乳少就让宝宝少吃,吸吮是一种良好的刺激,可以引起反射性乳汁分泌,因此,尽量让婴儿吸空乳房,以利于下次乳汁的分泌。用吸奶器也可以。
催奶吃什么食物
1、豆腐
豆腐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之功效,也是一种催乳食物。以豆腐、红糖、酒酿加水煮服,可以生乳。
2、花生
花生可用于脾虚反胃、水肿、妇女白带、贫血及各种出血症及肺燥咳嗽、干咳久咳、产后催乳等病症。
3、丝瓜
丝瓜络是一种中药材,如果出现乳腺炎症,发奶时有包块,乳汁分泌不畅时,建议将丝瓜络放在高汤内炖煮,可以起到通调乳房气血和催乳的功效。
4、奇异果
又称弥猴桃,味甘性冷,维生素C含量极高,有解热、止渴、利尿、通乳的功效,常食可强化免疫系统。对于剖腹产术后恢复有利。因其性冷,食用前用热水烫温。每日一个为宜。
5、红枣
红枣是水果中最好的补药,具有补脾活胃、益气生津、调整血脉、和解百毒的作用,可以通乳,使产妇大量的下奶。
催奶食疗方
食疗方一
取当归10克、黄芪5克、通草5克,每天用这三味中药煮成一碗药汁,在给产妇做的各种食物中都加上一勺,这样中药的气味不重,又能起到补气血和通乳的作用,同时,这三味中药的用量不大,适合身体虚弱的产妇调补,而且不易上火。
食疗方二
猪蹄两个,花生、黄豆、红枣各一两,放入砂锅内,加水,再加入生姜、盐、料酒,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炖至熟烂。经常食用可起到补血、开胃、通乳的功效。
食疗方三
鸡一只、黄芪半两、生姜3~5片,将鸡洗干净切块放入锅内,加入黄芪、生姜,大火煮沸后改成小火煮一个小时,熟时加盐。常吃能增强体质、止虚汗,并治疗产后缺乳。
食疗方四
黑芝麻适量,炒后研碎,小猪蹄煎汤冲服,每日3次,每次30克。增强体质,治疗产后缺乳。
食疗方五
羊肉250克、猪蹄1000克,加入葱、姜、盐一起炖熟。食肉饮汤,每日一次,连食3~5天。能够加速新妈妈出乳。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