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养生的原因

2019-10-13 │ 老人养生的原因 长斑的养生小常识

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对于天性爱美的女士来说,脸上长满了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容颜,同时也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往日的乐观和自信。尤其是脸上长满了令人讨厌和厌烦的黄褐斑,处理起来相当麻烦,而且大大影响了女士们的容貌,更加使很多女性深恶痛疾。那么到底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有很多,不仅是女士,男士也可能得黄褐斑。而形成黄褐斑的原因非常多,有可能是紫外线的问题,有可能是内分泌失调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平时使用护肤品不当等问题。下面就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脸上长黄褐斑的具体原因。

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病因: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也见于一些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结核、癌症、慢性乙醇中毒、肝病等患者。日光可促使发病。男性患者约占10%,有研究认为男性发病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色斑深浅与季节,日晒,内分泌因素有关。精神紧张,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

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

一、紫外线照射: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会因紫外线的刺激产生催化酵素,促使黑色素大量产生,造成皮肤变黑;如黑色素聚集于皮肤某一处就形成斑色或导致原有的色斑问题更加严重。经过强烈阳光的照射,皮肤白皙的女性更容易长晒斑,甚至黑斑;黄褐斑更会加重和扩散;雀斑的数目可能增多,颜色也会加深,所以雀斑又被称为“夏日斑”

二、年龄增长:许多女性在步入中年以后,发现脸上的色斑莫名其妙地增多,这是因为年龄增长引起新陈代谢速度减慢,造成黑色细胞的代谢周期延长、肌肤自我修护的“保鲜能力”减弱所致。

三、内分泌失调:色斑的形成与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有关。在女性的生理周期,雀斑的颜色容易变深。而在妊娠或更年期内,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也会刺激黑色素分泌,导致色斑越来越多,颜色越来越深。

四、持续压力过大:当人体感受到压力时,就会分泌肾上腺素,为对付压力而做好生理准备。如果长期受到压力的威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皮肤所需的营养供应趋于缓慢,色素母细胞会变得很活跃。

五、治疗方法不当:黄褐斑不同于其他色素斑,它的成因非常复杂,治疗时应该侧重于内调,不宜采用激光、冷冻、电灼等方法,否则可能破坏肤质,使色素加深,色斑的范围扩大。用一些含有角质剥脱剂的药物或化妆品频繁地使皮肤的角质层剥脱,会破坏皮肤的自身抵抗力,防晒作用也被大大削弱。同时,为了恢复防御功能,皮肤会分泌更多的黑色素,使得黄褐斑更为严重,甚至成为黑褐斑。

预防:由于日晒与发病或病情加重有一定关系,故应注意防晒,外出时可外搽含避光剂的膏霜类(如5%二氧化钛霜、5%水杨酸苯甲酸软膏)或撑遮阳伞等。注意休息,避免熬夜精神紧张。

看完了上面关于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对于怎样会形成黄褐斑已经有所认识和了解了。想要防止皮肤长黄褐斑,最好要做好日常的防晒工作,杜绝紫外线的照射,外出注意撑遮阳伞还有涂好防晒霜等,另外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

ys630.COm精选阅读

怎么去掉脸上的黄褐斑?


黄褐斑是很多年长一些的女性都会长出来的斑,黄褐斑多生在脸颊上,颜色暗沉,并且难以遮盖,难以去除,非常影响美观。很多女性都被脸上的黄褐斑所困扰,甚至开始因为黄褐斑而自卑,那么,有哪些办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脸上的黄褐斑呢?

黄褐斑,又称妊娠斑。多发于额骨、颊、口、鼻等处,对称分布,无炎症反应,无痛痒。妊娠斑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性激素发生变化,黄体酮和雌激素分泌量旺盛,导致过多的黑色素沉淀,展现在面部就形成了斑。

黄褐斑虽然是脸上的表面现象,但是它也能代表身体内部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先弄清黄褐斑出现的原因,才能知道怎样去除黄褐斑。日晒也长黄褐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晒。出去戴帽子,尽量穿长衣长裤,不要以为防晒霜能防止一切紫外线,一般防晒霜都只能防一二个小时,防晒对于黄褐斑的去除是很非常重要的。

食疗可以调节身体,纠正体内失调的内分泌,起来祛斑美白嫩肤的作用。从医学上讲,多吃含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水果蔬菜,可以起来淡化色斑,美白嫩肤的作用,主要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维生素A则具有滋润肌肤效果。

柠檬:将柠檬搅汁,加冰糖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00克柠檬汁中含维生素C可高达50毫克。此外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白嫩皮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还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胡萝卜:每天喝一杯胡萝卜汁对淡化斑点有着很显著的效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不但可以防止肌肤氧化,阻止肌肤衰老,帮助肌肤清除多余角质,胡萝卜素还能在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一种很好的淡化斑点的物质。

怎样去除黄褐斑,针灸轻松去除黄褐斑


女性们在产后通常都会出现各种黄褐斑,因此很多的女性都不太愿意生孩子。通常黄褐斑会在女性的鼻子、颈部以及脸部出现,这样就会影响到女生的美。要怎样去除黄褐斑呢?提醒各位,其实针灸是可以把黄褐斑去除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黄褐斑的针灸治疗方法。

针灸轻松治疗黄褐斑:

1、肝瘀气滞:必须取任脉经穴。

取行间、太冲、气海、三阴交,两组穴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胸胁胀满加章门,腰膝酸软加肾俞。

2、脾虚湿阻:

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

随症取穴腹胀:下脘、气海;便溏:天枢。

3、肾虚火旺(肝肾阴虚)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益精血,补肝肾)以上各穴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

怎样去除黄褐斑?现在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我们还要学习一下黄褐斑的日常护理:

1、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含维C多的食品;

2、在日常生活中药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恼怒;

3、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4、避免日光晒。

5、忌滥用化妆品。

6、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7、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怎样去除黄褐斑?用针灸的方法就是最有效的啦,不过对于针灸还是得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才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并且对健康有保证。

黄褐斑的偏方


黄褐斑这种疾病主要是发生在面部、鼻子以及颈部上,影响到患者的面部美观性,而且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患者的体内内分泌出现异常造成的,所以患者在生活中想要治疗黄褐斑这种疾病,还是需要清楚黄褐斑跟调节体内内分泌的,这样才能够彻底的治疗好黄褐斑这种疾病。

偏方一:

材料:红枣30枚,黑木耳30克

做法:将木耳洗干净和将红枣洗干净去核,再把黑木耳与红枣一起放入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半小时便可食用。

根除黄褐斑功效:此食疗可以活血化瘀,排毒润肤,起到祛除黄褐斑的作用,黑木耳有活血去瘀的功效,可使血脉通畅,能祛除面部黑斑。

偏方二:

配方:何首乌20克,米汤适量

做法:将何首乌切碎,放入锅里,再加入适量的米汤,煮30分钟便可食用,

根除黄褐斑功效:可以润肺泽肌,活雪化瘀,对黄褐斑的治疗特别有效。

偏方三

配方:绿豆百合美白汤。

材料:将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净,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滚后,改以小火煮到豆熟。依个人喜好,加盐或糖调味皆可。绿豆与百合所含的维生素能使黑色素还原,具有漂白作用。

偏方四

配方:丝瓜化瘀茶。

材料:丝瓜络15克、茯苓20克、僵蚕5克、白菊花10克、玫瑰花5朵、红枣5枚。将上述材料加水煎取汁,代茶饮服。药渣可再煎取汁温敷于脸部。该茶饮清热祛风消滞,适宜气滞血瘀之人。

可能在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出现黄褐斑的情况是因为体内的雌性激素或者月经不调等常见的女性疾病造成的,所以女性朋友在治疗黄褐斑的时候,应该要去了解一下自己的体内哪些机能出现了异常,这样才能够在生活中对症下药。

黄褐斑的治疗


常见的疾病种类比较多,在对一些疾病治疗上,方法选择是很关键的,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是不同,所以对疾病治疗的时候,都是要以自身疾病症状、病因进行选择治疗方法,这样对疾病控制,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黄褐斑是一个很容易患有的疾病,黄褐斑的治疗方法如何呢?

在对黄褐斑的治疗方法选择上,都是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首先要对这样疾病进行很好的了解,这样对疾病治疗的时候,才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黄褐斑的治疗:

1.避免日晒,积极治疗内分泌功能障碍、肝病等原发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大量补充维生素C等。局部外用脱色剂,如3%氢醌霜,20%壬二酸霜、0.025%维A酸霜、5%熊果苷霜等。

2.中医疗法

(1)肝肾阴虚型:

治法:滋阴补肾,中和气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山茱萸10g、怀山药10g、熟地15g、泽泻10g、云苓15g、丹皮15g、当归10g、白芍10g、丹参10g、陈皮10g、益母草10g、首乌藤30g。

(2)肝郁气滞型:

治法:舒肝理气,中和气血。

方选: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0g、郁金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茯苓10g、白术10g、丹参15g、益母草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单方成药肝肾阴虚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丸;气血不调和者可服用逍遥丸、舒肝丸、白凤丸。血瘀用桃红四物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

通过以上介绍,对黄褐斑的治疗方法都是有着很好的了解,这些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这样疾病上,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而且在对这样疾病治疗上,也要长时间进行,因此这个时候,患者也是要注意,要积极的配合治疗。

如何去黄褐斑 中医祛黄褐斑食疗偏方


黄褐斑是一种令很多中青年妇女烦恼的皮肤病,斑点大小不等、形状不一,颜色多为淡褐色、黄褐色,也有咖啡色或淡黑色。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对称地分布在眼周围附近、额部、颧颊部、鼻旁和口唇周围,边界清楚,表面皮肤光滑,不痛不痒,没有皮屑。那么,中医中有没有什么偏方可以有效治疗黄褐斑呢?下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吃奶糊祛除黄褐斑

原料: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浆200克,黑芝麻20克,白糖适量。

制作:先将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然后与牛乳、豆浆调匀,放入锅中煮沸,再加白糖调味即可;也可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可经常食用。

功效:润肤悦颜。适用于皮肤黄褐斑及皱纹皮肤。

吃薏苡粥祛除黄褐斑

原料:猪肾1对,山药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适量。

制作:猪肾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净,与去皮切碎的山药、粳米、薏苡仁、水一起,用小火煮成粥,加调料调味即可。分顿吃。

功效:具有补肾益肤功效。适用于色斑、黑斑皮肤。

喝山楂饮祛除黄褐斑

原料:山楂、橘皮各适量。

制作:山楂、橘皮加水共煮,待凉,用纱布滤渣取汁加蜂蜜调用。可经常饮用。

功效:清除黑斑。适用于面部黑斑、雀斑。

喝美肤汁祛除黄褐斑

原料:雪梨100克,甘蔗200克,葡萄300克,蜂蜜100克。

制作:将雪梨、甘蔗、葡萄洗净搅汁去渣,与蜂蜜混合装瓶备用。早晚各吃10毫升,用开水兑。

功效:清肺热,滋五腑六脏。适用于面部灰暗、黑斑、雀斑。

喝消斑饮祛除黄褐斑

原料:黄豆、绿豆、赤豆各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黄豆、绿豆、赤豆洗净浸泡至胀后混合捣汁,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用白糖调味饮服。1日饮3次。

功效:滋五腑润六脏。适用于面部灰暗、黄褐斑、雀斑。

吃羊奶羹祛除黄褐斑

原料:羊奶250毫升,鸡蛋2个,冰糖50克,清水适量。

制作:清水将冰糖煮溶,倒入羊奶煮沸,打入鸡蛋,搅拌均匀煮沸,即可食用。可常期食用。

功效:补中气,益六脏,滋润肌肤。适用于面部黑瘦灰暗、黄褐斑、雀斑。

吃三仁粥祛除黄褐斑

原料:(三仁美容粥)桃仁、甜杏仁、白果仁各10克,鸡蛋1个,冰糖10克,粳米50克。

制作:将桃仁等3味研成细末;粳米淘洗干净,放沙锅内,加桃仁等3味中药细末和适量水,旺火煮沸,打入鸡蛋,改用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白糖调匀。每日1剂,早餐食用。20剂为1个疗程,间隔5日后可接着用下1个疗程。

功效:有活血化瘀、润肠通便、护肤美肤功效。

老年人常服此粥能减少色素斑,延缓皮肤衰老。

中医祛黄褐斑 中医偏方帮你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是几乎每个女性朋友都会有的肌肤疾病。对于治疗黄褐斑,中医祛黄褐斑的方子比较有效。那么到底如何护理黄褐斑才能让肌肤重现光泽呢?治疗黄褐斑吃什么食物能治标又治本呢?

中医祛黄褐斑的方子

1、五白消斑膏:

组成:白芨、白附子、白芷各6克、白蔹、白丁香各4、5克、密佗僧3克。

做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用少许药末放进鸡蛋清调成稀膏,晚睡前选用温水浴面,然后将此膏涂于斑处,晨起洗净。

主治:面部色斑。

2、紫草熏洗方:

组成:紫草30克茜草10克白芷10克赤芍15克苏木15克红花15克厚朴15克、丝瓜络15克木通15克,水2000~2500毫升,

做法:煮沸15~20分钟,外洗湿敷。

主治:肝斑、中毒性黑皮病及面部继发性色素冷静。

3、退斑汤:

组成:生地、熟地、当回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朮、白芷各9克白藓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

做法:水煎服,日1剂,每次疗程3-6个月。

主治:气血不足、肝郁气滞、脸肤轻易?痒黑黯者。

4、化斑通络汤:

组成:丹皮12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柴胡6克桃红、白僵蚕、白芷各12克、白蒺藜15克、郁金12克。

做法:水煎服,日一剂,一个疗程3个月。

主治:阴虚火旺,肝肾不足,大便不通或不畅,轻易口臭,脸肤暗黑轻易潮红者。

如何护理黄褐斑

一、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女性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或打伞。

二、如果怀疑黄褐斑是某些药物及化妆品引起的,应该停用此产品,并且观察黄褐斑是否有加重。好是能够找到导致黄褐斑的具体成分。以后可避免使用含有此成分的药物及化妆品。

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芹菜、菠菜、黄花菜、黑木耳、藕、苹果、梨、西瓜等。

四、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咖啡。姜、葱蒜、桂皮、辣椒、花椒等。

五、日常的生活中,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及时调理心态对缓解更年期和降低黄褐斑出现都有很大的好处。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