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5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饮食养生的功效有哪些

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都有听说过土大黄,土大黄的主要作用包括了很多,比如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救命草,而且还有个名字叫金不换,能够对烫伤止痛止痒有着良好的功效,如果局部出现的淤青还有红肿,可以用到这种药材。

【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红筋大黄、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止血草、牛大黄、土三七、血当归、萝卜奇、血三七、癣药、化血莲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obtusifolius L.[R.madaio auct.non Makino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其根,除去泥土及杂质,洗净切片,晾干或鲜用。M.Ys630.cOm

【性味】辛;苦;性凉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祛瘀消肿;通便;杀虫。主肺痨咳血;肺痛;吐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大便秘结;痄腮;痈疮肿毒;烫伤;疥癣;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磨汁涂。

【各家论述】1.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置之。2.《纲目抬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3.《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4.《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5.《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ys630.coM延伸阅读

土大黄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很早的时候中药就已经出现,而且中药对疾病治疗也有很令人满意的效果,中药的种类很多,那么你知道土大黄叶这种药材吗?

【别名】金不换叶(《纲目拾遗》)。

【来源】蓼科植物 土大黄 的 叶 。

【原形态】详"土大黄"条。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酸微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去风,散瘀,消肿。治肺痈,咽喉肿痛,丹毒,大头瘟,流行性乙型脑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l~2两;或捣冲冲服。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肺痈:金不换叶七片。捣汁,酒煎服三次,不论口臭吐秽物者皆效。(《百草镜》)

【临床应用】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鲜土大黄叶1~2两,水煎,每日分2~3次口服或鼻饲。共治疗120例,凡轻型与普通型病人单独使用,对重型与极重型病人则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02例,好转5例,无效7例,死亡6例。根据临床观察,土大黄叶有退热效果,应用于其他病毒感染疾患也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原理尚待进一步研究。服药后除个别有腹泻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土大黄叶,了解了土大黄叶的效果和作用,土大黄叶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土大黄叶在养生学上还有食疗的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土大黄[图]的功效与作用


土大黄[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中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对于土大黄[图]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下。

【别名】红筋大黄、金不换[江西、湖北]、血三七、化雪莲、鲜大青[江苏苏州]

【来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 土大黄 Rumex madaio Makino[R. daiwoo Makino],以 根 和 叶 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肥厚而大,黄色。茎直立,紫绿色。基生叶具长柄;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5~25厘米,宽6~16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或心形,全缘,背面有明显的疣状凸起,茎生叶卵状披针形,互生,茎上部叶渐小,变为苞叶,叶脉红色;托叶膜质。夏季开淡绿色小花,由叶腋抽出花轴,轮生多数小花,排列成大形圆锥花序。花被6片,雄蕊6,雌蕊子房1室,顶端有3花柱,柱头毛状。瘦果卵形,有3棱,茶褐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脚、路边、田野;亦有栽培。分布于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及广东等省。

【栽培】喜凉爽、湿润环境,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不宜粘土或低洼积水的地区栽培。种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条播,行距1.5尺,覆土1寸左右,保持土壤湿润,约1周左右出苗,每亩播种量1.5~2斤。苗高1寸左右间苗,株距1尺。生长期间,培土1~2次,可促进根部生长。有蚜虫为害时,可用乐果乳剂1斤加水2000斤喷杀。

【化学成份】根含蒽醌类。

【药理作用】本品有止血作用。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祛瘀,通便,杀虫。用于肺脓疡,肺结核咯血,衄血,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便秘;外用治跌打损伤,烧烫伤,痈疖肿毒,流行性腮腺炎,疥疮,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根、叶3~5钱(鲜品0.5~1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附方】1、流行性乙型脑炎:土大黄鲜叶1~2两,水煎。口服或鼻饲灌服,每天2~3次。高热者可加安乃近;重型或极重型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备注】以土大黄为名的草药甚多,如同属植物 羊蹄 Rumex japonicus Houtt.、 皱叶酸模 Rumex crispus L.、 巴天酸模 Rumex patientia L.、和 牛耳大黄 Rumex nepalensis Spreng. 及大黄属植物 华北大黄 (山大黄)Rheum franzenbachii Munt 等,在不同地区也有称土大黄者。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土大黄[图]作为一种中药材,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大黄的药用价值_土大黄的副作用


土大黄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

2、用于什么病症

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

3、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土大黄的副作用

1、副作用

土大黄一般没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土大黄一般没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饮食禁忌

3.1、土大黄一般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

3.2、性寒,味辛苦。

土大黄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出自:《江西草药》。

1.1、别名:吐血草、箭头草、救命王、金不换、红筋大黄、野蒿荬、广角、铁蒲扇、大晕药、包金莲、止血草、牛大黄、土三七、血当归、萝卜奇、血三七、癣药、化血莲。

1.2、药材来源:为蓼科植物土大黄的根。

1.3、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田园。

1.4、性味归经:苦、辛,凉。

1.5、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叶随用随采。

1.6、化学成分:土大黄根及根茎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衍生物其总量为1.14%,其中结合型0.87%,游离型0.27%,还含有酸模素(musizin)及大量鞣质[1]。根中还含6-O-丙二酰基-β-甲基-D-吡喃葡萄糖甙(6-O-maloynyl-β-methyl-D-glucopyranoside)及阿斯考巴拉酸(ascorbalamic acid)。

1.7、功能主治: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队打损伤,烫伤。

1.8、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2、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罨之。

3、《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醋捣擦治肺痈。

4、《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

5、《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

6、《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土大黄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首先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同时具有解毒,治疗咳嗽,预防大便秘结的效果,也可以缓解湿疹,对很多人出现的局部瘀肿,因为摔倒或磕碰造成的淤血,都可以使用土大黄进行调理,其中具有祛除风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的功效,使用方法比较简单,捣碎后取汁液敷在身体的外侧,也可以煎水服用,虽然这一方面看起来较为简单,可是也要咨询医生才会更对症。

药理作用

煎剂可使小鼠凝血时间显着缩短(毛细管法),应用肝素使凝血时间延长后,再用煎剂仍可使其缩短。小鼠静脉注射依文氏蓝,再于局部皮下注射组织胺,则于注射组织胺之局部不久出现蓝晕,如预先腹腔注射煎剂则可阻断或推迟蓝晕的发生,说明它能使毛细血管收缩,通透性降低。蟾蜍全身血管灌流试验,表明它可使血营收缩。

主要药理

主治

土大黄有清热,行瘀,杀虫,解毒。治咳血,肺痈,腮腺炎,大便秘结,痈疡肿毒,湿疹,疥癣,跌打损伤,烫伤。

① 汪连仕《采药书》:治吐血。军中箭伤,罨之;

②《纲目拾遗》: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痈肿,止血;愈疥癣,和糖

醋捣擦。治肺痈;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无名肿毒,消血热;④《贵州民间方药集》:开胃健脾,补体虚力弱;

⑤《湖南药物志》:疏风祛湿,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用法

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捣敷或磨汁涂。

【成分】

其他药用价值

1治痨伤吐血:金不换鲜根连叶35~50克,百合15克,冰糖50克。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2治咳嗽吐血,跌打受伤吐血:金不换25~35克,和精猪肉切细,做成肉饼,隔水蒸熟食之。(《中医药实验研究》)

3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百草镜》)

4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5治皮炎,湿疹:土大黄适量,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癣癞:土大黄根以石灰水浸二小时,用醋磨搽。(《湖南药物志》);

7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25克。捣碎,陈酒煎服。(《百草镜》)

8治脚肿烂及小儿清水疮:土大黄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9治大便秘结:土大黄根5~25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10治汤火伤:土大黄根适量,研末。麻油调敷伤处。(《江西草药》)

11仙人掌和土大黄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治疗方法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g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疗程3天,并发睾丸炎者加服抗生素

【摘录】:《*辞典》功效

土大黄为蓼科植物钝叶酸模的根。钝叶酸模为多年生草本,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土大黄根及根茎呈圆锥形,全体棕红色至棕灰色,顶端有茎基残余及鳞片状、须毛状纤维;根部有分枝,表面具维纹及横长疤痕;质硬,断面黄色,有棕色形成层环及放入纹。气微,味稍苦。以质硬,断面色黄者为佳。

【土大黄补充信息】: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

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土大黄食疗作用】:

土大黄味苦、辛、性凉;归肺、大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瘀消肿,通便杀虫。;

主治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痈疮肿毒,咯血,吐血,衄血,瘀滞腹痛,跌打损伤,便秘,湿疹疥癣。

【土大黄做法指导】:

1. 治腮腺炎。鲜土大黄根、鲜天葵根各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2. 治肺痈。金不换草根50克捣汁酒煎服,三次愈。

3. 治肿毒初起。金不换草、根、叶不拘,捣碎25克。陈酒煎服。

杀虫止痒的复方土大黄酊


要说银屑病,很多人只是听过没有概念。但是要说牛皮癣,大家就明白了。其实银屑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牛皮癣,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皮肤病。治疗银屑病,小编建议大家使用复方土大黄酊。复方土大黄酊的配方很简单的,来看复方土大黄酊的用法!

配方

土大黄30g,蛇床子30g,土槿皮30g。

制法

上药用75%乙醇1000ml浸泡2周,过滤去渣取液,再加水杨酸5g、苯甲酸12g,混匀即成。

用法

外用。用棉签蘸药液轻轻涂擦患处,每日2次。涂擦时不要用力太大,黏膜和外阴部禁用。

功效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

银屑病。

附记

银屑病是一种皮损以红斑、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点为病损处红斑上堆集很厚的银白色鳞屑,抓去脱屑,可见呈筛状如露水珠样出血点。中医称松皮癣、白庀。部分地区民间误称为牛皮癣。其实民间所称牛皮癣应该是神经性皮炎,或慢性湿疹更恰当。浸出药酒中不加苯甲酸和水杨酸,可以改用食醋50ml加入混匀也可以。

银屑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病因

有关本病的病因虽然进行过许多研究,但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

1.相当一部分患者有家族性发病史,有的家族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一般认为有家族史者约占30%。发病率在不同人种差异很大。银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本病患者的某些HLA抗原出现率显著增高。银屑病与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遗传位点可能存在重叠。

2.许多学者从体液免疫(抗链球菌组),细胞免疫(外周血及皮损T细胞)、细菌培养和治疗等方面均证实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发病和病程迁延有关。在银屑病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使皮损加重,这与金葡菌外毒素的超抗原有关。本病的发生与病毒(如HIV病毒)和真菌(如马拉色菌)感染虽然有一定关系,但其确切机制尚未能最后证实。

3.大量研究证明银屑病是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有关。

4.内分泌因素,部分女性患者妊娠后皮损减轻甚至消失,分娩后加重。

结语:有关复方土大黄酊的功效和用法,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复方土大黄酊已经熟悉些了。复方土大黄酊能治疗银屑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牛皮癣,有此症状的朋友可以向中医师咨询下,使用其来治疗。复方土大黄酊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大家都很想要很好的保护自己,对于大黄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对于大家来说大黄也是很有用处的,在任何时候人们都要很认真的了解的,大家要很好的了解这些药物,不要让这些可怕的疾病给大家带来伤害,那么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黄对于人们来说是很有用处的,大家也要很认真的了解,不要让这些可怕的疾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大家都该了解的,大黄对于人们的身体是非常的好的。大黄会给人们很大的帮助的。

大黄的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

1、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行瘀通经功效,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大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人们也要很认真的了解,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的,任何时候大家都要很了解这些疾病,还有治疗疾病的药物,大家一定要很认真的了解,大黄的功效与作用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帮助的,大家要很了解的。

大黄芹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虽然好,但不能保证对身体百分之百的没有害处,中药不是保健品,对身体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用错中药危害是很大的,甚至可能还会出现许多不良的并发症,大黄芹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清热解毒,又能止血,安胎,但是药物方面要了解到药性,还有药理性作用不可以盲目的使用,也不能因为药物简单明了就擅自做主。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功能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

湿温,暑温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成分

主要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新素;尚含β-谷甾醇、黄芩酶等。

药理

1、抗菌、抗病毒作用 本品抗菌谱较广。

2、降压作用。

3、保肝、利胆作用。

4、抗过敏作用。

5、镇静作用。

此外还有明显的利尿、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凝集。

用法用量

3-10g。煎服或入丸散。清热多用生黄芩,安胎多用炒制品;清上焦热可用酒芩;止血则多炒炭用。

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伐生气,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忌用。

大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草作为一种中药材,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大黄草同时还能够解决身体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黄草都有哪些营养和功效。

【别名】大红草、白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圆叶艾纳香的全草。

【原形态】长圆叶艾纳香 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纺锤状。茎分枝,具条棱,上部被较密长的毛,节间长2-4cm。基部叶常小于中部叶;中部叶长圆形或狭椭圆状长圆形,长9-14cm,宽3.5-5.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状渐狭,的无柄,边缘狭反卷并有硬重锯具有,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稀疏长柔毛;中脉两面凸起,侧脉5-7对;上部叶渐小,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5.5cm,宽1-1.5cm,边缘具尖齿或角状疏齿,稀全缘。头状花序多数,排成顶生开展的疏圆锥花序;花序柄长达2cm,被密长柔毛;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约4层,绿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线状披针形,背面被密长柔毛,中、内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背面被柔毛;花托蜂窝状,被白色粗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檐状3-4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管状,檐部5裂,被白色疏毛和密腺体。瘦果圆柱形,被疏白色粗毛,具条棱;冠毛白色,糙毛状。花期8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草地或山谷溪流边。

【性状】性状鉴别 茎具条棱,下部被疏毛或脱毛,上部被较必密且长的毛。叶多皱缩,完整叶长圆形或苌圆状披针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短尖或钝,边缘狭及卷并有不规则的硬重锯齿,两面被柔毛,中脉凸起,网脉在下面明显。总苞于状钟状;总苞片绿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尾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柔毛;花托被白色粗毛。花黄棕色,多数脱落。味苦,微辣。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急性支气管炎;肠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多发性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大黄草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帮助。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类似大黄草的药材。我们在食用大黄草等中药的时候需要遵从医生的嘱咐,不可盲目的食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