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茶有哪些

2019-10-15 │ 养生的茶有哪些 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柳蒿芽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柳蒿芽的药用价值有哪些”,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柳蒿芽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也许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柳蒿芽原本是菊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可以食用新鲜可口,一般我们都会用来炒菜蘸酱,或是做饺子馅,柳蒿芽本身可以使用,但是也属于很好的中药,其中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带,那么柳蒿芽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呢?

蒿别名柳蒿菜、水蒿、白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食用。野外采集一般在5~6月份进行,采后用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炒食、蘸酱或做馅、做汤。

营养价值:柳蒿每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3.7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9克、粗纤维2.1克、胡萝卜素4.4毫克、维生素B20.3毫克、烟酸1.3毫克、维生素C23毫克。每100克干品中含钾1960毫克、钙950毫克、镁260毫克、磷415毫克、钠38毫克、铁13.9毫克、锰11.9毫克、锌2.6毫克、铜1.7毫克。有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

柳蒿芽:别名蒌蒿,为菊科多年生长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大西安岭林缘湿地、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

其嫩叶可供食用清爽宜人、味道鲜美。它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铁、多种氨基酸等。

药用具有健胃、解毒、消暑等功效。

营养价值 :含有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铁、多种氨基酸等

药用功效 :柳蒿芽具有健胃、解毒、消暑等功效

炒的做法:先将柳蒿芽用开水焯一下,然后凉干水分.油烧开后先下锅炒一点肉末,然后加少量葱姜末,炒出香味(注意葱姜不要炒煳了),下柳蒿芽继续翻炒,然后加盐花椒面少许酱油,再翻炒一会,加味精,出锅.出锅前淋上少许熟油.

凉拌的做法:也是先将柳蒿芽用开水焯一下,加盐辣椒油醋糖蒜(蒜打成蒜泥,用开油淋上)味精鸡精,拌匀即可.

要知道柳蒿芽的药物价值非常的广泛,用柳蒿芽做的食物清香可口,芳香宜人,本身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物质,铁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常吃有益身体健康,能够增加肾脏健康,排毒养颜,消肿利水还可以减肥。

Ys630.com相关知识

黄蒿药用价值有哪些呢


虽说现在的医疗科技不断发达,大部分人在治疗疾病时都会选择手术,高科技仪器以及吃西药,打吊针的方式,可这些方式,即便是高科技,但是都没有传统的中药来得实际来得彻底,有一些中药依然生长在常见的山坡上,比如黄蒿药,这种药物当中有着丰富的作用,并且对各种疾病起到不错的功效,黄蒿药用药价值有哪些呢!

【别名】臭蒿、草蒿(《日华子本草》),香丝草、酒饼草(《广州植物志》),马尿蒿、苦蒿(《贵州民间方药集》),黄香蒿、黄蒿、野筒蒿(《江苏植药志》),鸡虱草(《江西草药》),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菊科植物 黄花蒿 的 全草 。秋季割取,晒干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达1.5米,全体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表面具有纵浅槽,幼时绿色,老时变为枯黄色;下部木质化,上部多分枝。

茎叶互生;3回羽状细裂,裂片先端尖,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叶轴两侧有狭翅,茎上部的叶,向上渐小,分裂更细。

头状花序球形,下垂,排列成金字塔形、具有叶片的圆锥花序,几密布在全植物体上部;每一头状花序有短花柄,基部具有或不具有线形苞片;总苞平滑无毛,苞片2~3层。

背面中央部分为绿色,边缘呈淡黄色,膜质状而透明;花托矩圆形,花均为管状花,黄色,外围为雌花,仅有雌蕊1枚;中央为两性花,花冠先端5裂

雄蕊5枚,花药合生,花丝细短,着生于花冠管内面中部,雌蕊1枚,花柱丝状,柱头2裂,呈叉状。瘦果卵形,微小,淡褐色,表面具隆起的纵条纹。花期8~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野、山坡、路边及河岸边。分布几遍及全国。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性状】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粗糙,中央有白色的髓,嫩枝具多数叶片,质脆,易碎裂。

带果穗或花序的枝,叶片多已脱落,花序仅残存小球状棕黄色的苞片,如鱼子,质脆易碎。有特异香气,味苦,有清凉感。以色黄绿、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风干植物含水分9.7,乙醚可溶物5.6,水可溶物26.6,乙醇可溶物0.8,半纤维素11.6,纤维素8.5,木质素9.6,蛋白质9.3,灰分10.1,鞣质类2.4%。

【性味】 ①《纲目》:"辛苦,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疟,驱风止痒。治伤暑,疟疾。潮热,小儿惊风,热泻,恶疮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结核潮热,盗汗,消化不良:黄花蒿二至四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黄蒿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比起现在不少的西药,黄蒿药效果好呢,膏方药对治疗盗汗消化不良,胃酸,胃痛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膏方药的本身可缓解痛风,治疗疟疾,对小儿腹泻,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有很好作用。

白蒿药用价值有哪些呢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每到春季,白蒿就成了主妇们偏爱的食物。白蒿的食用方法很多,白蒿窝头、白蒿蒸菜都等是很多人桌上的美食。另外白蒿还可以泡茶喝,将白蒿洗净晒干后,当作茶叶保存即可。每天少许,加大枣两枚,泡茶服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实为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其实白蒿不仅食用价值高,药用价值也是一样。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白蒿的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白蒿

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

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

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白蒿的药用价值了。如今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虽然白蒿可以作为日常的保健品,但毕竟是一种药材。因此在吃白蒿之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体质,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吃。同时要了解吃白蒿的注意事项,以便将它保健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面蒿的药用价值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一些野菜,因为野菜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特别纯天然无污染,经常吃一些野菜,能够有效的清热解毒,对于白蒿这种野菜是一种中药成分的野菜,不仅可以用来当作野菜吃,还可以用来当成中药用,那么白蒿都有哪些功效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在野菜中,白蒿以其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令对野菜很重要。正月里的白蒿叫茵陈,尚在襁褓之中;二月里白蒿是野菜,可以食用;要是到了农历三月,白蒿成了茅草,就只能当柴禾烧了。

白蒿是春绿的先行者,在和煦的春风的吹拂下,先于众草,于早春抢先发芽。三月的时候,田间地头,在还没有朽腐掉的蒿子下面,一簇簇新苗披着一层灰褐色的软毛,稚嫩的茎叶儿绿中泛白,柔柔地生长着,如绿茵陈于地面。清明前后,正值白蒿风华正茂,人们到野外踏青之时,顺便采集一些,从而让茵茵的白蒿为人们的餐桌生活增添了一道美食。

白蒿嫩苗,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稍似艾香,味微辣。把它采摘下来,择洗干净,或蒸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一道不错的食疗两用菜肴。

可拌上一些面粉,蒸熟后,调好蒜泥蘸了吃,口感很好,绵绵的,味道清素淡雅,鲜美异常;

也可凉拌,将白蒿放在沸水中煮2-3分钟后,捞出晾凉,拌上蒜泥,加入香油、精盐等调料,则为餐桌上的佳品;

还可白蒿蒸肉。先把白蒿用面裹好,然后上笼屉铺匀;另外拿出炒锅,放底油烧热,下猪肉片煸炒,放糖、酱油、盐,加调料(十三香),煸炒片刻,立刻起锅。把起锅的猪肉片在笼屉里的白蒿上匀称覆盖一层,开始蒸。二十分钟即可。再拍一头蒜,切碎,倒醋和香油,作为蘸料。这种菜饭一体,浓香可口,肥而不腻,吃后舒服无比。

煮粥时把其直接放入锅中同煮,粥的味道也很鲜美;

把白蒿作为饮料很为方便,将白蒿洗净晒干后,当作茶叶保存即可。每天少许,加大枣枚,泡茶服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实为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

柳蒿芽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


柳蒿芽又名柳蒿菜、水蒿或是白蒿等。是属于菊科多年生类的草本植物。柳蒿芽的嫩茎叶是可以食用。主要是分布在我国的大兴安岭南北部。在野外的采集多数是在5到6月份之间进行。采后可直接用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后就可以炒食、蘸酱或是做成馅等。那么柳蒿芽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祥细了解下吧。

    采集食疗

    野外采集一般在5~6月份进行,其嫩茎叶可食用,味苦、辛、性湿,具有健脾去火,解毒消炎,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清热解毒消炎、生毛发,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癌症等症病。柳蒿有解毒作用,与河豚同煮,可消河豚之毒。

 

    营养价值

    柳蒿每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3.7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9克、粗纤维2.1克、胡萝卜素4.4毫克、维生素B20.3毫克、烟酸1.3毫克、维生素C23毫克。每100克干品中含钾1960毫克、钙950毫克、镁260毫克、磷415毫克、钠38毫克、铁13.9毫克、锰11.9毫克、锌2.6毫克、铜1.7毫克。有破血行淤,下气通络之疗效。

    药用功效

   柳蒿芽具有健胃、解毒、消暑等功效炒的做法:先将柳蒿芽用开水焯一下,然后凉干水分.油烧开后先下锅炒一点肉末,然后加少量葱姜末,炒出香味(注意葱姜不要炒煳了),下柳蒿芽继续翻炒,然后加盐花椒面少许酱油。

   通过以上对于柳蒿芽的作用与功效的祥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柳蒿芽的作用与功效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柳蒿芽在夏天可以适量的食用,可以达到解毒消炎等的作用,对于高血压也有降血压和降血脂的效果。同时对于破血行淤和下气通络也有一定的疗效。

松蒿的药用价值_松蒿的副作用


松蒿的药用价值

性味:微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主黄疸;水肿;风热感冒;口疮;鼻炎;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松蒿的副作用

尚不明确。

松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别名:小盐灶菜、糯蒿、土茵陈、细绒蒿、大叶蓬蒿、红壶瓶、草茵陈、铃茵陈、鸡冠草。

特征: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00厘米,但有时高仅5厘米即开花,植体被多细胞腺毛。茎直立或弯曲而后上升,通常多分枝。叶具长5-12毫米边缘有狭翅之柄,叶片长三角状卵形,长15-55毫米,宽8-30毫米,近基部的羽状全裂,向上则为羽状深裂;小裂片长卵形或卵圆形,多少歪斜,边缘具重锯齿或深裂,长4-10毫米,宽2-5毫米。花具长2-7毫米之梗,萼长4-10毫米,萼齿5枚,叶状,披针形,长2-6毫米,宽1-3毫米,羽状浅裂至深裂,裂齿先端锐尖;花冠紫红色至淡紫红色,长8-25毫米,外面被柔毛;上唇裂片三角状卵形,下唇裂片先端圆钝;花丝基部疏被长柔毛。

蒴果卵珠形,长6-10毫米。种子卵圆形,扁平,长约1.2毫米。花果期6-10月。

性状:全长30-6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腺毛,有粘性。叶对生,多皱缩而破碎:完整叶片三角卵形,长3-5cm,宽2-3.5cm,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圆形,顶端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叶丙面均有腺毛。穗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长约6mm,5裂;花冠淡红紫色。味微辛。

富含成分:松蒿地上部分含松蒿甙(phtheirospermo-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天人草甙(leucosceptoside)A,角胡麻甙(martynoside),桃叶珊瑚甙(aucubin),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车前醚甙(plantarenaloside),连翘脂甙(forsythoside)B[1]。

附方:

1、治黄疸病:松蒿一两,岩白菜五钱,黄柏皮、小黄草、木节草各三钱,甘草二钱。煨水服。

2、治水肿:松蒿一两,煨水于睡前服;同时煨水熏洗全身。

3、治风热感冒:松蒿五钱,生姜三片。煨水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白蒿的药用价值_白蒿的副作用


白蒿的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根系发达,在草场正常利用的条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层中,侧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根系入土深度超过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过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剧,植物地下部分则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减弱,不定根大量出现,甚至发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性耐干旱和严寒,适生于≥10℃的积温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

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质和砾质土壤上,均能繁盛地发育生长,但不能进入低湿的盐渍化生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东、江苏等地也有栽培。治风寒湿痹,黄疸,热痢,疥癞恶疮。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

2、用法用量

2.1、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2.2、取白蒿鲜草2两或干品1两,水煎。分2~3次服,每日1剂,5~7日为一疗程;或制成冲剂及片剂服用。

白蒿的副作用

一般没有特殊副作用。

白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本经》:“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2、治恶癞疾,遍体面目有疮者: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麴及米,一如酿酒法,候熟稍稍饮之。(《僧深集方》)。

牡蒿的功效与作用_牡蒿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牡蒿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牡蒿的功效与作用、牡蒿图片、牡蒿的药用价值、牡蒿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牡蒿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牡蒿简介牡蒿图片牡蒿的功效与作用牡蒿的药用价值牡蒿的用法与用量牡蒿的副作用

牡蒿简介

牡蒿,入药部分为菊科艾属植物牡蒿的全草。夏、秋间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干燥的全草,茎柱形,直径0.1--0.3cm,表面黑棕色或棕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残留的叶片黄绿色至棕黑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花序黄绿色,片内可见长椭圆形褐色种子数枚。气香,味微苦。

牡蒿图片

牡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凉血;解毒。主夏季感冒;肺结核潮热;咯血;小儿疳热;衄血;便血;崩漏;带下;黄疸型肝炎;丹毒;毒蛇咬伤。用于感冒发热,中暑,疟疾,肺结核潮热,高血压病;外用治创伤出血,疔疖肿毒。

1、《医林纂要》:治口疮,除疳,去虫匿。

2、《分类草药性》:治伤寒结胸,热症发狂,补五痨七伤,治痔疮,酒毒,下血。

3、《别录》:充肌肤,益气,令人暴肥。

4、《陆川本草》:驱风发散,解表退热。治感冒身热头痛。

5、《纲目》:擂汁服,治阴肿。

6、《江西民间草药》:小儿食积痞块发热。

7、《四川中药志》:能清血热、肝热,退潮热。治咳嗽,大小便不通。

牡蒿的药用价值

1、治喉蛾:牡蒿鲜全草一至二两。切碎,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疥疮湿疹:牡蒿煎水洗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治疟疾寒热:齐头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钟,未发前服;以滓敷寸口。(《海上名方》)

4、治妇人血崩:牡蒿一两,母鸡一只,炖熟后去渣,食鸡肉与汁。(《闽东本草》)

牡蒿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

牡蒿的副作用

体弱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牡蒿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白柳的药用价值_白柳的副作用


白柳的药用价值

【化学成份】叶含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柏木双黄桐(cupressuflavone),还含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腺腮炎;黄疸性肝炎;盆腔炎;肾炎;疮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主治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肾炎,疮疖。用白柳叶浸膏(每100公斤柳叶,可提7.5~10公斤浸膏)。制成片剂,每次服3~5片(每片0.5克),每日4~6次。

治黄疸型肝炎:鲜白柳芽3钱,开水沏,当茶饮(亦可与红糖同服)。

治风湿性关节炎初起:白柳芽5钱,水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白柳的副作用

尚不明确。

白柳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书籍记载:

《中华本草》:白柳,乔木,高达20m。老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叶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5-12(-15)cm,宽1-3(-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幼叶两面被白绢毛,后脱落;叶柄长约1cm,有白色绢毛,托叶披针形,边缘有腺点,时脱落。

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轴上密被白色绒毛;雄花序长3-5cm,药药鲜黄色,雄蕊2;苞片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淡黄色,有缘毛;腺体2,背生和腹生;雌花序长3-4.5cm,子房卵状圆锥形,有短柄或近无柄,花柱短,常2浅裂,柱头2裂;苞片全缘;腺体1,腹生,稀有1不发达的背腺。果序长3-5.5cm。花期4-5月,果期5月。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青门柳》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长安新柳》

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

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临川见新柳》

不见江头三四日,桥边杨柳老金丝。

岸南岸北往来渡,带雨带烟深浅枝。

何处故乡牵梦想,两回他国见荣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杀远人人不知。

《柳》

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

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

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马先蒿的药用价值_马先蒿的副作用


马先蒿的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苦,平。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利小便药。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杀虫。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外用治疥疮。

【用法用量】:10~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练石草,寒。

【主治】:寒热鬼疰,中风湿痹,女子带下病,无子(《本经》)。练石草:治五癃,破石淋,膀胱中结气,利水道小便(《别录》)。恶疮(弘景)。

马先蒿的副作用

无特殊禁忌。

马先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马先蒿,【异名】:马屎蒿(《本经》)、马新蒿(陆玑《诗疏》)、烂石草(《肘后方》)、练石草(《别录》)、虎麻(《唐本草》)、马尿泡(《山西中草药》)。

马先蒿 ,又名玉山蒿草,与我们在花市常见的美女樱长的实在十分相像。不过,它可是到道地地的野花家族,不仅在台湾的高山可以看到它,欧洲,东北亚,以及北美洲有都可见它的芳踪,真可以说是世界性的植物了。

【释名】:马新蒿(《唐本》)、马矢蒿(《本经》)、练石草(《别录》)、烂石草(同上)、虎麻。

时珍曰:蒿气如马矢,故名。马先,乃马矢字讹也。马新,又马先之讹也。

弘景曰:练石草,一名烂石草,即马矢蒿。今方药不复用之。

【集解】:《别录》曰:马先蒿、练石草,并生南阳川泽。

恭曰:叶大如茺蔚,花红白色。二月、八月采茎叶,阴干用。八月、九月实熟,俗谓之虎麻是也。一名马新蒿,所在有之。茺蔚苗短小,其子夏中熟。二物初生,极相似也。

禹锡曰:按《尔雅》云:蔚,牡。注云,即蒿之无子者。《诗》云:匪莪伊芳蔚。陆玑云:牡蒿也。三月始生,七月开花,似胡麻花而紫赤。八月生角,似小豆角,锐而长。一名马新蒿,是也。

颂曰:郭璞以牡为无子,而陆玑云有子,二说小异。今当用有子者为正。

时珍曰:《别录》牡蒿、马先蒿,原是二条。陆玑所谓有子者,乃马先蒿,而复引无子之牡蒿释之,误矣。

【附方】:大疯癞疾,骨肉疽败,眉须堕落,身体痒痛:以马先蒿(一名马矢蒿,一名烂石草),炒捣末。每服方寸匕,食前温酒下,一日三服,一年都瘥。

茵陈蒿的药用价值_茵陈蒿的副作用


茵陈蒿的药用价值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茵陈蒿的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

茵陈蒿的副作用

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本草经疏》:“蓄血发黄者,禁用。”

《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茵陈蒿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治一切胆囊感染:茵陈30g 蒲公英12g 忍冬藤12g 川军10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治热病发斑:茵陈二两 川大黄(锉碎微炒)、玄参各一两 栀子仁一分生甘草半两。捣筛为散。每服四钱 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不计时候服。(《圣惠方》茵陈散)

治疬疡:茵陈蒿两握 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 (先)以皂荚汤洗疬疡上令伤然后以汤洗之 汤冷更温洗可作三四度洗 隔日作佳不然恐痛难忍[2].(《外台》引《崔氏方》)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