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是什么

2019-10-15 │ 饮食养生是什么 儿童养生是什么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是什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静脉输液进针角度是什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静脉输液防范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种治疗技术,利用静脉的回流功能可以让药物在全身各处进行巡回,所以这种方法是我们现代医学的常用技术,而对于人们来说,静脉输液也是经常会用到的技术,但是对于医生来说,静脉输液进针角度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么,静脉输液进针角度应该怎么进行呢?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回顾其历史,始于17世纪,但巨大进步主要发生于20世纪,在此期间有那些重大的发明呢?我们可以输液、导管与敷料的历史回顾,了解到这些发明是如何改善病患的生存空间与照护品质。

首先进针的位置要选在血管的旁边,不要在血管上面,不然很容易扎穿,第二进针角度可稍大一些,大约45度左右,进入皮肤的瞬间速度要快(可减轻疼痛),然后慢慢地沿着血管壁走一点再迅速的进入血管。至于拿针柄的位置是依自己喜好,顺手就好。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确定进针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静脉输液进针角度问题对于新医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需要不断的进行实习学习才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静脉输液进针角度对于患者的治疗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角度过高过低都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异常疼痛,所以,医务人员要注意这个问题。

扩展阅读

静脉输液护理指南


人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之后,医生通常尽量会使用药物治疗控制。但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治愈,那么使用输液注射治疗。但是输液注射治疗更加直接的把药物注射到血液中,能够起到非常及时有效的作用。可是应该注意一些事项,所以静脉输液护理指南是什么呢?

(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

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

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

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

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

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优点


治疗疾病的方法比较多,常见治疗方法就是西药,这样的方法简单,吃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不过在选择西药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期选择,长期使用西药治疗疾病,对自身身体没有太多好处的,那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优点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使得有一些了解。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植入式输液港优点

1. 感染风险低:因其操作简单,且为皮下埋植,从而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2. 方便患者:无插入蝶翼针进洗浴及游泳,埋植于皮下不易被别人注意。

3. 减少穿刺血管的次数,保护血管,减少药物外渗的机会。

4. 维护简单,治疗间歇期4周维护一次即可。

5. 使用期限长:按穿刺隔膜能让19G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1000次,蝶翼针连续使用7天来计算,输液港可使用19年。

植入式输液港护理

护士戴口罩,彻底洗手,戴无菌手套。用络合碘棉球以输液港为圆心,向外用螺旋方式擦拭,其半径约 10~12厘米,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将无损伤针用 10ml以上一次性空针的生理盐水排气,夹闭延长管。

触诊定位穿刺隔:用非主力手的拇指、食指与中指做成三角形,将输液港固定,确定此三指的中点。

轻柔地从输液港中点处垂直插入穿刺隔,直达储液槽的底部。打开延长管的夹子,抽回血,以确定针头位置无误,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洗输液港后,夹注延长管并分离注射器,用无菌敷料覆盖。输液时,将输液器连接延长管,放开夹子,缓慢注入药物。

同时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渗液现象。发现异常,则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治疗结束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加闭延长管。

输液期间每7天更换一次输液港无损伤针。如果发生堵管现象,可利用负压技术将稀释的尿激酶5000u/ml、0.5ml注入pICC管腔内,停留15~20分钟后用注射器回抽,有血液抽出即表明融栓成功。如无血液抽出则可反复重复上述操作,使尿激酶在导管内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血液抽出。要注意的是尿激酶的总量不宜超过15000u。导管通畅后,回抽5ml血液以确保抽回所有药物和凝块。

在对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优点认识后,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后,如果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需要停止选择,同时对一些不了解的地方,也是要进行咨询的,避免使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时候,对自身身体造成更多损害。

静脉输液的并发症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方法是我们在发生内部器官疾病的时候常用的一种方法,静脉具有回流的作用,做静脉输液治疗能够将药物送到全身各处,所以,这种方法是我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但是静脉输液是有一定的并发症的,下面就来看看静脉输液的并发症预防措施介绍吧。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下是对静脉输液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2.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

3.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全麻术后24小时更换输液部位);

4.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5.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体的pH值(7.4);

6.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7.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加强外周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8.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任何的治疗方法都是由一定的副作用的,特别是对于身体有损伤的治疗方法,例如开刀手术等等,这种方法都是能够造成身体产生一些治疗副作用的,而静脉输液的并发症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人们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输液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经过医院的经历吧!如果医生开的药品不能很好地缓解病情,那么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输液了。其实很多朋友也清楚的知道,长期输液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样就会让我们对疾病产生抗药性。因此输液配伍禁忌是什么呢?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解决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学习一下。

1 青霉素 氧氟沙星 混浊

2 青霉素 氨茶碱 青霉素失活、降效

3 青霉素 碳酸氢纳 青霉素失活、降效

4 青霉素 葡萄糖 分解快

5 青霉素 阿拉明 起化学反应

6 青霉素 新福林 起化学反应

7 青霉素 庆大霉素 庆大失活、降效

8 青霉素 阿米卡星 阿米卡星失活、降效

9 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 有配伍禁忌

10 青霉素 维生素C 青霉素分解快 降效

11 青霉素 氢化可的松 青霉素降效

12 青霉素 黄岑注射液 沉淀

13 青霉素 黄连注射液 沉淀

14 氨苄西林-舒巴坦 10%GS或5%GNS 降效,室温1h失效

15 氨苄西林-舒巴坦 5%碳酸氢钠 降效,且外观有乳光

16 阿洛西林 维生素B6 沉淀

17 阿洛西林 氨甲苯酸 沉淀

18 阿洛西林 维生素C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19 阿洛西林 阿米卡星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0 阿洛西林 小诺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1 阿洛西林 庆大霉素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2 阿洛西林 头孢唑啉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3 阿洛西林 地塞米松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4 阿洛西林 肌苷 pH变化大于0.2,宜少配伍

25 阿洛西林 诺佳 沉淀

26 氨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变色、沉淀

27 氨苄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28 氨苄西林钠 庆大霉素 有配伍禁忌

29 氨氯西林钠 5%或10% GS液 降效

30 氨氯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31 羧苄西林钠 0.5%甲硝唑 降效

32 羧苄西林钠 小诺米星 降效

33 美洛西林钠 环丙沙星 混浊

34 美洛西林钠 甘利欣 混浊

35 阿莫西林钠 5%或10%GS 变色、降效(与温度、时间成正比)

36 阿莫西林钠 5%GNS 同上

37 阿莫西林钠 氨茶碱 沉淀分解失效

38 头孢噻肟钠 碳酸氢钠 红色配伍禁忌、相互增加毒性

39 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 4h后瓶底有少量气泡且溶液颜色变深

40 头孢噻肟钠 氟康唑 延迟混浊、变色

41 头孢噻肟钠 5%GS 白色混浊

42 头孢曲松钠 复方氯化钠 乳白色混浊

相信通过上述我们大家的学习,有关输液配伍禁忌,广大朋友们心中也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更熟练的掌握。当然我还是想再提醒大家的是,随着现代社会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所以人类的疾病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了。既然我们不能避免疾病的到来,那就只有不断的增强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出现。

静脉曲张是什么病


静脉曲张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在生活中长时间保持一些动作引起的,特别是一些白领朋友,你们每天都坐在电脑前没有多出去走走,是比较容易出生静脉曲张这种情况的。而静脉曲张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可能很多朋友在生活中并不了解,主要是因为这种疾病患者的静脉血管表面出现了褶皱的现象。

静脉曲张这种疾病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大的伤害的,主要是因为静脉曲张这种疾病主要是影响到患者的静脉,会导致体内的血液无法流通等现象,所以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现象引起重视。

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除了影响腿的美观外,发病初期,病人多有酸胀不适和疼痛;后期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以小腿大隐静脉行程为重。由于静脉出现返流,患者常呈现晨轻晚重的患肢水肿。而长期的静脉高压导致小腿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后破裂,铁红素在皮下沉积,使得皮肤变黑,从点状到片状发展。

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粘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的静脉血液及时向右心回流,有利于减轻腿部的静脉瘀血,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另外,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还有助于安神去烦,催眠入睡,使睡眠更加深沉和香甜。

如果你们在生活中出现了静脉曲张这种疾病,应该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这样对于你们的伤害才会降低。而对于静脉曲张这种疾病相信你们看完这篇文章后应该都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了,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的记住它的现象。

静脉瓣的作用是什么?


在我们的身体当中是分布有血管的,而从总体上来说,血管主要有两个类别,第一个类别就是动脉血管,第二个类别则是静脉血管。不同的血管有着不同的作用,不过都是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问题来了,医学上所谓的静脉瓣,它到底在人体当中发挥着哪一种作用呢?

静脉瓣膜非常薄、软,而且透明。在血液向心脏方向流动的情况下,瓣膜贴附在静脉壁上,静脉通畅无阻。当站立或其它原因引起静脉压力增高时,引起静脉血逆向流动。在逆向血流的冲击下,两个瓣叶张开靠拢,来阻止血液逆流。因此,静脉瓣膜的唯一功能就是使静脉血单向向心脏方向回流,也就是起单向阀门的作用。如果因某种原因,瓣膜失去了单向阀门的作用,血液就会倒流,使静脉血不能顺利向心脏方向流动,就会导致静脉倒流性性疾病。静脉瓣膜功能不良也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

与静脉瓣相关的疾病:

静脉炎:

概述:

静脉炎症,常并发血栓形成。因受伤或感染引起,或原因不明,随后导致血栓形成;也有血栓形成之后出现炎症。可通过休息和支持方法治疗表浅静脉炎。

【病因】

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诊断要点】

输液后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病情判断】

输液后,特别是输注有刺激性的化学药物后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局部坏死。

【治疗】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可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