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沉香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沉香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沉香附子汤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别名】沉附汤、二味沉附汤

【处方】沉香1块,附子1只(9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片子)。

【功能主治】肾阳不足,寒凝气滞,水湿停留,身面浮肿,胀满气喘,胸膈痞闷,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沉附汤(《朱氏集验方》卷四)、二味沉附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八引《全集》)。

【各家论述】《瘴疟指南》:是方用附子,乃肾经本药,加以沉香,能引上焦阳气入肾,肾中有阳气则下元暖,根本固而邪风自息矣。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六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沉香附子汤,我们知道沉香附子汤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ys630.coM延伸阅读

大香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大香附子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它是一个能够制作药膳,同时能够制作药品,而且大香附子的使用方法也比较广泛,在选择时也可以放心进行,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假香附、三棱草、伞序三棱草、砖子苗

【来源】莎草科 大香附子 Mariscus umbellatus Vahl,以 根状茎 、 全草 入药。

【生境分布】陕西、湖北、华东、华南、西南。

【性味】根状茎:辛,温。

【功能主治】根状茎:调经,止痛,行气解表。主治感冒,月经不调,慢性子宫内膜炎,产后腹痛,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用量0.3~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贵州草药》

以上就是关于大香附子的药用价值的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利用大香附子治疗疾病,可以不用担心副作用。所以大香附子治疗疾病就是一种效果好且实在的治疗方法,因此在临床中也得到了一个很广泛的利用。

生香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生香附子属于常见的中药,一般采摘的季节是夏天和秋天,在冬天和春天的时候很少会见到,而且也是不生长的分布的区域,在南方或北方有,在台湾往东,四川云南等地也会有分布,性味平和,但是会带有一点点的苦涩,对止痛止痒,治疗皮肤方面的问题,月经的问题有着很好的调节效果。

大香附子

(《贵州草药》)

【异名】三棱草。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砖子苗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砖子苗

根状茎短,秆疏丛生,高10~50厘米,锐三棱形。叶短于秆或与秆等长,宽3~6毫米;叶鞘褐色或红棕色。叶状苞片5~8枚,长于花序;伞形花序具6~12个辐射枝,辐射枝长短不等,最长达8厘米;穗状花序圆筒形或长圆形,具多数密生的小穗;小穗平展或稍俯垂,线状披针形,具1~2个小坚果;小穗轴具宽翅,白色,透明;鳞片膜质,边缘常内卷,淡黄色或绿白色,下面具多数脉,中间3条脉明显;雄蕊3枚,花药线形;花柱短,柱头3个,细长。小坚果狭长圆形、三棱形,褐色,表面具微突起的细点。花果期4~10月。

生于山坡阳处、路旁草地、溪边及林下。分布陕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味,辛微苦甘,性平。

【功用主治】祛风止痒,解郁调经。治皮肤瘙痒,月经不调,血崩。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商品属性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广东、河南、四川、浙江、山东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生用,或醋炙用。用时碾碎。

【药性】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应用】

1.肝郁气滞胁痛、腹痛。本品主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善散肝气之郁结,味苦疏泄以平肝气之横逆,故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治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多与柴胡、川芎、枳壳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用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疼痛,可配高良姜用,如良附丸(《良方集腋》);若治寒疝腹痛,多与小茴香、乌药、吴茱萸等同用;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所致胸膈痞满、脘腹胀痛、呕吐吞酸、饮食不化等,可配川芎、苍术、栀子等同用,如越鞠丸(《丹溪心法》)。

香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对于香附子的功效和作用,其实我们都可以多去认识了解,因为这样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就可以正确的利用他们帮助解决,如它能够帮助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

1、对子宫的作用:

张发初等报道,5%香附流浸膏对豚鼠、兔、猫和犬等动物的离体子宫,无论己孕或未孕,都有抑制作用,使其收缩力减弱、肌张力降低。其作用性质与当归素颇相似,但较弱。

2、抗炎作用:

Singh N 报道,香附醇提取物100mg/kg 腹腔注射,对角叉菜胶和甲醛引起的大鼠脚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强于5-10mg/kg氢化考的松。Gupta MB 研究证明其抗炎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其中成分IV-B对角叉菜胶所致脚肿的抗炎作用,比氢化考的松强8倍,安全范围大3倍。对甲醛性脚肿亦有抑制作用。灌胃和腹腔注射的效力之比为1:3,说明可能在消化道内只部分吸收。

3、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香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细菌无效。香附烯Ⅰ和Ⅱ的抑菌作用比挥发油强,且对宋内氏痢疾杆菌亦有效。氢化不影响其抗菌作用。香附酮则完全无效。香附提取物对某些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4、其它作用:

香附醇提取物对组织胺喷雾所致豚鼠支气管痉挛有保护作用。香附所含的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物质主要为a-香附酮(a-Cyperone)。

丁香附子散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上一提到丁香附子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丁香附子散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处方】丁香半两,槟榔1个(重3钱),黑附1个(重半两,炮,去皮脐),舶上硫黄(去石,研)2钱,胡椒2钱。

【制法】先将四味为末,入硫黄和匀。

【功能主治】膈气吐食。

【用法用量】方中用法内“飞??雏”,原作“附子”,据《普济方》改。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附子1两,母丁香49个,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半碗)。

【制法】用附子钻孔四十九,以丁香填孔内,将生姜汁用文武火熬尽;又用大萝卜1个,取1穴子,入附子又填内,将萝卜盖之,又用文武桑柴火烧香熟为度,取出,切附子作片子,焙干,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痞块,吐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汤1盏调下,每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通过上文介绍可知丁香附子散是由中药材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的, 适合很多疾病的治疗,而且由于 丁香附子散为纯中药制剂,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香附子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香附子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并且应用广泛的中药,还被称为莎草根和香附,主要生长在河、溪、海等水边沙地上,属于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我们经常会在野外看见香附子的身影。香附子作用药用,在我国的中药学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就来说说香附子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香附子的功效和作用:

1.脘腹胀痛

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治胃寒痛。

2.调经止痛

中医认为,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3.对子宫的作用

香附能抑制离体子宫的收缩,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而且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

4.镇痛作用

用小鼠电盘刺激法,香附子(采自贵阳)20%醇提取物0.5毫升/20克体重皮下注射,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

香附子的使用:

1.活血调经

玫瑰香附猪肝汤:

香附5克,猪肝300克,干玫瑰花7朵,葱段、姜片、橄榄油、淀粉、盐、料酒各适量。猪肝洗净切片,加少许淀粉拌匀。香附洗净,与玫瑰花一起,加3碗水,煮约5分钟出味后熄火,去渣留汤。汤汁煮滚,滴数滴橄榄油,入猪肝片、葱段、姜片,快火煮熟,加盐、料酒调味即可。

2.理气解郁

香附芡实粥:

香附1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香附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加入芡实、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加白糖调味。

疏肝理气

3.香附茶:

香附、川芎、茶叶各3克。香附、川芎润透,切薄片。把川芎、香附、茶叶放入炖杯内,加水250毫升;把炖杯置大火上烧沸,用小火煎煮10分钟即成。

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汤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附子汤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防己(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人参(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桂心(一两)、独活(去芦.一两)、川芎(一两)、天雄(炮制.去皮脐.一枚)

【功能主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甘草(炙)、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各一两半。石膏(碎)、白茯苓(去皮)、白术、川芎、柴胡(去苗)、当归(酒浸.切焙)、人参,各一两。杏仁(去皮尖.炒研)二十枚。细辛,一两。

【炮制】上挫如麻豆。

【功能主治】治风亸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水酒共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三。嬴瘦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 人参(半两) 茴香(炒.一分) 茯苓(一分) 山药(一分) 甘草(炙.三分) 干姜(炮.三分)

【功能主治】治房室忽中风,恶风多汗,汗出粘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水二钟,生姜三片,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附子15克(炮)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

【功能主治】温经助阳,祛寒除湿。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30克 黄耆120克 甘草(炙,锉)15克 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50克 防风(去叉)15克

【制法】上五味,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治历节风疼痛,日夜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大枣2枚(去核),生姜一枣大(擘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日二夜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桂心各15克 细辛(去苗)防风(去叉)人参 干姜(炮)各18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歪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取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或为末,用酒调下6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处方】龙骨1两,甘草1两,芍药1两,干姜1两,黄连1两,石榴皮1具(大者),阿胶2两,附子1枚,黄芩半两,粳米3合。

【功能主治】暴下积日不住及久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暴痢势剧,火迫之象,日久不止,热烁津枯,不独下多亡阴,而真阳亦已告匮,故于驻车丸中除去当归之行血,掺入芍药辅阿胶以滋耗竭之真阴,附子助干姜以扶伤残之虚阳,黄芩佐黄连以屏宿蕴之余火,甘草、粳米缓清脾胃之虚热,龙骨、橘皮急收二肠之滑脱也。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2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中风,四肢挛急,不得屈伸,身体沉重,行步艰难,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有汗出为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附子2枚(共称重1两半者,炮),生姜3两,干姜3两,桂心1两,石膏6两(碎,绵裹),生犀角(屑)2两,地骨白皮2两,白术2两,独活2两,芎䓖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病有因饮酒过节,不能言语,手足不随,精神昏恍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温3服,服后相去如人行10里久再服。服汤后如觉欲汗,少覆之令汗出,须臾歇汗后,以药末粉身。其汤须服5-6剂,间3-4日服1剂。其方服1剂后,量病情进退。

【注意】忌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许仁则方》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甘草(炙)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石膏(碎)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芎䓖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20枚,细辛(去苗叶)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曳,手足不随,身体不能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酒共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人羸弱者,只用水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附子3枚,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白术4两。

【功能主治】风湿寒痹,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缓纵。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南阳太阳例中,甘草附子汤本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千金》借治湿痹缓风,可谓当矣。又恐辛温太过,津随汗泄,更合少阴例中附子汤,取人参固气,芍药敛津,茯苓渗湿,并助桂、附之雄,庶无风去湿不去、虚风复入之患矣。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附子(炮)5分,白术5分,独活5分,川芎3分,肉桂3分。

【功能主治】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口噤,痰涌。

【用法用量】上作1服。加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四十四

【处方】附子(炮)2两,甘草(炙)2两,宿姜4两,半夏(洗,破)4两,大枣20枚(擘,去皮核),白术3两,仓米半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虚劳损,腹中寒鸣切痛,胸胁逆满气喘。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为3服。

【注意】忌猪羊肉、饧、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附子3分(炮),当归1两,人参1两,黄连1两,甘草(炙)1两,干姜2两,桂心2两,芍药2两,蜀椒(去汗,去目,闭口者)半分。

【功能主治】断下,补胃。主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温3服。

【摘录】《鬼遗》卷四

【处方】大附子1枚,甘草6铢,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半,分2次服。

【摘录】《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因下后,脾胃虚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重半两者),亸桂(去粗皮)半两,葛根(锉)1两半,犀角(镑)1两,地骨皮1两,白术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䓖1两,石膏(碎)3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身体不随,不能言语,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并2服,夜1服;或夜并2服,空心1服。服迄以热姜粥投,衣覆微汗出,慎外风。不欲汗即不必食粥。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3分,半夏1两(汤洗去滑,生姜2两,同捣作饼,炙),白术(锉,炒)1两半,苍术(米泔浸,去粗皮,锉,炒)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冷弱,胸满气逆,呕吐咳嗽,腹痛肠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生姜半分,煎至1盏,去滓,分为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羌活(去芦头)2两,防风(去叉)2两,桂(去粗皮)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痉,口噤不语,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加竹沥1合,更煎3沸,去滓,空心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一

【处方】附子1枚(重半两者,炮裂,去皮脐),麻黄(去根节)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40枚,细辛(去苗叶)3分,芎䓖1两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干)1两,丹参(去根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竿头)1两,五加皮(炙令黄)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脚气风多,皮肉(疒帬)痹,筋骨疼痛,足趺不仁,手脚缓弱,履地不稳。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晡时各1次,衣覆微令汗出。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生附子6-7钱者。

【功能主治】一切风疾痰眩。

【用法用量】上用半个切碎,以水2盏,加生姜10片,煎至1盏以下,滤过,盏盛,水中沉微冷服。若不去皮脐,及临服入盐少许,效尤速。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黄耆4两,甘草(炙)半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6两,防风(去叉)半两,小黑豆1两(微炒)。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历节风。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3片,大枣1枚(擘破),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别名】附子散

【处方】附子(炮,去皮脐)半两,桂心半两,细辛(去苗)6钱,防风(去叉)6钱,人参6钱,干姜(炮)6钱。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五脏中风寒,手足不仁,口面㖞斜,昏晕,失音,眼目瞤动,牙车紧急,不得转动。

【用法用量】附子散(《普济方》卷八十八引《医方大成》)。

【摘录】《三因》卷二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白槟榔(煨)2两,白茯苓(去黑皮)3两,桔梗(锉,炒)3两,陈橘皮(去白,焙,炒)3两,桂(去粗皮)3两,白术4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甘草(炙,锉)2两,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劳虚寒,腹痛胀满,气急善噫,欲卧,舌本苦直,饮食多倦,干哕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痢及赤白滞下。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白术2两,苍术2两,芍药1两,茯苓2两,甘草1两,附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泄泻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劳肌瘦,盗汗少力,时发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猪(月臣)子1两(切令细),酒半盏,水3分,加薤白3寸,同煎令猪(月臣)熟,去滓温服,每日五更初服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附子1个(生,去皮脐),绿豆1合。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上同入铫子内,煮豆熟为度,去附子,服豆。立愈。每个附子可煮5服,后为末服之。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修真秘旨》,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九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连(去须,炒)2两,阿胶(炙令燥)3分,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赤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下焦虚寒,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白术1两,白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伤寒八日,风湿相搏、身痛心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下之脉浮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7分,去滓,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锉)4两。

【功能主治】风毒攻肌肉,皮肤浮肿,或在脚,或在手。

【用法用量】用水1斗,煮至7升,去滓热洗,余滓更煮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附子(生用)1枚,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3分,独活(去芦头)3分,甘草(炙)3分,莽草(炒)1分,芎䓖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牙齿风痛,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2盏,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生附子、白姜(炮)、人参、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吐利过多,手足厥冷,六脉沉细。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冬瓜仁,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2两,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令黄)1两,芍药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荣血虚损,汗出日夕不止,形体困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附子(生,去皮脐)半两,人参半两,茴香(炒)1分,茯苓1分,山药1分,甘草(炙)3分,干姜(炮)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房室竟中风,恶风多汗,汗出沾衣,口干上渎,不能劳事,身体尽疼,名曰内风。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2盏,加生姜3片,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二

【处方】白术、附子(炮裂,去皮)、干姜(炮)、桂、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气虚寒,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附子、干姜、桂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六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干)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当归(切,焙)1两,葛根(锉)1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四逆吐下,烦呕转筋,肉冷汗出,体痹气急垂死,音声不出,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随药吐者,更服勿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心腹筑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附子(端正紧实大者)1枚(生去皮脐,切作10片)。

【功能主治】破寒堕胎。主子死腹中,产宫气寒,胎血凝涩,死子难下;中风涎盛,少气不语。

【用法用量】上不得捣碎,用水2盏,加生姜5片,同煎取1盏,去滓不用,将药汁滤清,分温2服。如经时不下,更服桂心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附子1枚(制),草果5粒。

【功能主治】瘴疟脾寒,寒振热少,面色青白,饮食少进,四肢厥,大小便清。

【用法用量】《简明医彀》本方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附子1枚(重7钱,炮,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霍乱,大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加盐半钱,煎取1盏,温服,立止。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十引《孙用和方》,名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去瓤),羌活半两,白芷半两,甘草半两(锉,生用),蜂房半两,川椒2两(去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指挛急。

【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水3大碗,加生姜1两,生桑枝1握,黑豆1合,同煎,令豆熟,去滓,着冷暖得所,避风淋蘸手指。水冷重暖用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附子半两(生,去皮脐),生姜5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毒攻手足疼痛,或攻皮肤浮肿。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腹中痛,水煮服亦可。

【摘录】《圣惠》卷二十五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1两(炮裂,锉),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大热,汗出热不去,腹内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四○

【处方】附子1两半(炮裂,去皮脐),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黄)1两,白术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漏风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至2升,去滓,分温4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别名】煮豆法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柔风,筋骨缓弱,不能行立;头风。

【用法用量】煮豆法(《普济方》卷九十五引《十便良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桂(去粗皮,不得见火)1两,乌头(大者,炮,去皮脐)1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须臾连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七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2枚,桂(去粗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干姜(炮裂)1分,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头痛眼疼,心中闷乱,身体沉重,四肢俱冷,精神恍惚,脉候沉细,欲得冷水,饮之必危。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顿服,以衣履;如人行5里,再1服;少顷,以生姜煮热稀粥投之,身体四肢自然汗出,须臾头轻目明。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附子(去皮,锉)1枚,葱半斤(拍碎),生椒(绵裹)1两,生姜(切碎)1两。

【功能主治】霍乱转筋。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2-3沸,入瓷盆中,滤去滓,以盐浆水解之,冷热得所,淋洗立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附子2枚(1枚生,去皮脐;1枚炮,去皮脐。盐水浸,各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瘴疟经久不愈,正气羸弱,身热如火,极寒极热,连日方醒,发时沉着枕簟,不能抬身,战掉不堪,便溺、饮食俱不便。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红枣7枚,煎至7分,去滓放冷,就吞灵砂丹50粒或100粒。

【摘录】《得效》卷二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柴胡(去苗)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莎草根(去须)半两,黄耆(炙,锉)半两,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膈闷,四肢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2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半夏(生姜汁制,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霍乱脐上筑悸,及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1枚(擘破),粳米1撮,煎至7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枚,芍药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防风(去叉)1两半,防己1两半,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芎䓖1两,天雄(炮裂,去脐皮)1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各1次。如人行5里,以热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五味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石膏(煅)1两,人参1两,补骨脂(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寒内着骨髓,上连于脑,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附子(大者,炮裂,去皮脐)2枚,芎䓖1两,干姜(炮)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透)1两,吴茱萸(水浸去涎,焙干,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痛如刺,或绕脐绞痛,白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别名】甘草汤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肠胃寒湿,濡泻不止,及冷痢色白,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甘草汤(《普济方》卷二○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乌头(炮裂,去皮脐)1两,柴胡(去苗土)1两,前胡(去芦头)1两,黄耆1两,芎䓖1两,白术1两,人参1两,木香1两,如今的人们生活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使得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疲劳的情况,附子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对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