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优若藜的功效与作用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优若藜的功效与作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优若藜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对人体的一些疾病进行调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具体的功效有哪些吧。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驼绒藜的花序。

【原形态】灌木,高0.3-1m。多分枝,集中于下部,有星状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线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2cm,宽2-5mm,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或楔形,全缘,两面均有星状毛,1脉。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个成簇,在枝端集成穗状花序,长达4cm,雌花腋生,无花被;苞片2,密生星状毛,合生成管,两侧压扁,呈椭圆形,其上部有2个角状裂片,裂片长为管长的1/3,叉开,果期管外两侧各有2束等长的长毛。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直立,被毛。种子和胞果同形,侧扁,直立;胚马蹄形。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干旱或荒漠地区。

【性状】性状鉴别 花序黄白色,上部为排列紧密的雄花序,数花成簇,在枝端集成穗状花序。雌花位于下部,1-2朵腋生于叶腋,由2小苞片合生成雌花管,上部有2个角状裂片,叉开。于果期时管外两侧各有2束等长的长毛。胞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种子侧扁。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多细胞非腺毛,顶面观呈双层的五角星状分枝,毛基部成爪形。②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23.5-58.8μm。③花粉粒圆形,可见到清晰的孔。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粒圆形,边缘略带波状,直径18.5-21.9μm;表面有孔28-40个,孔径1.59-2.39μm,孔间距离3.10-4.99μm,孔径与孔间距离之比为l:2-2:5。孔边缘整齐,界线清晰;孔具膜,膜上长16-23个小刺,分布集中于中心部位,在孔膜的边缘留下一圈空白区。花粉外壁上小刺密集。

【性味】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主气管炎;肺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优若藜,我们知道优若藜有非常全面的功效和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优若藜作为一种调理身体的手段 。

Ys630.COM

ys630.COm精选阅读

刺藜的功效与作用


刺藜的简介

双子叶植物纲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0-40厘米,无粉,秋后常带紫红色。

茎直立,圆柱形或有棱,具色条,无毛或稍有毛,有多数分枝。叶条形至狭披针形,长达7厘米,宽约1厘米,全缘,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短柄,中脉黄白色。

复二歧式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及叶腋,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两性,几无柄;花被裂片5,狭椭圆形,先端钝或骤尖,背面稍肥厚,边缘膜质,果时开展。

胞果顶基扁(底面稍凸),圆形;果皮透明,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顶基扁,周边截平或具棱。花期8-9月,果期10月。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四川、青海及新疆。分布于亚洲及欧洲。

刺藜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痒。主月经过多;痛经;闭经;过敏性皮炎;等麻疹。

作用:强壮,利尿,明目,有溶解尿酸作用,适用于尿酸过多的疾病,如尿路结石,疸后皮肤瘙痒症,尿酸性痛风等并可用于夜盲症。其嫩苗亦有利尿消炎,清热明目作用。嫩苗和叶做菜蔬;种子药用,称“地肤子”,能利水、通淋,除湿热;外用治皮癣及阴囊湿疹。

种子含油约15%,供食用和工业用。种子含三萜皂甙。本种有一变型,扫帚菜f.trichophila Schinz.et Thell.,分枝极多,紧密向上,植株全形为卵状圆形或倒卵形;叶狭线形,常见栽培。

植株做扫帚用;嫩叶可食;种子药用,强壮、利尿,治皮肤病。用种子繁殖。性耐碱,抗干旱,喜向阳地势和有丰富腐殖质的疏松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长良好。幼苗可做蔬菜;果实称“地肤子”,为常用中药,能清湿热、利尿,治尿痛、尿急、小便不利及荨麻疹,外用治皮肤癣及阴囊湿疹。

刺藜的市场信息

1、刺藜的价格

尚不明确。

2、刺藜的选购方法

全草灰黄至黄绿色。叶皱缩破碎,全缘。花序生于枝端及叶腋,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胞果圆形,果皮透明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圆形,黑褐色,长不及1毫米,有光泽。气微,味微苦。

3、刺藜的保存方法

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藜实的功效与作用


藜实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藜实进行更多的解读吧!

【别名】灰藜子、灰菜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藜的果实或种子。

【原形态】1.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茎直立,粗壮,具条棱,绿色或紫红色条纹,多分枝。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为叶片长的1/2;下部叶片菱状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纯,基部楔形,上面通常无粉,有时嫩叶的上面有紫红色粉,边缘有牙齿或作不规则浅裂;上部叶片披针形下面常被粉质。花小形,两性,黄绿色,每8-15朵聚生成一花簇,许多花簇集成大的或小的圆锥状花序,生于叶腋和枝顶;花被片5,背面具纵隆脊,有粉,先端微凹,边缘膜质;雄蕊5,伸出花被外;子房扁球形,花柱短,柱头2。胞果稍扁,近圆形,果皮与种子贴生,包子花被内。种子横生,双凸镜状,黑色,有光泽,表面有浅沟纹。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荒地、路旁及山坡。

【性状】性状鉴别 胞果五角状扁球形,直径1-1.5mm,花被紧包果外,黄绿色,顶端5裂。裂片三角形,稍反卷,背面有5棱线,呈放射状;无翅;内有果实1枚,果皮膜状,贴生于种子。种子半球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

【化学成份】种子含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8-α-乙酰柳杉二醇(8-α-ace-tocryptomeridiol)[1].

【性味】苦;微甘;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杀虫止痒。主小便不利;水肿;皮肤湿疮;头疮;耳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烧灰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藜实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藜实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粉藜的功效与作用


粉藜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科学健康地食用的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疾病治疗是可以带来很大功效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粉藜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别名】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野滨藜的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具条棱及绿色色条,通常自基部分枝,枝细瘦,上部常弯曲,稍有白粉。单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7cm,宽0.8-2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波状,两面灰绿色,表面无毛或稍被白粉,背面稍被鳞桃状膜片或白粉,后期渐剥落。雌雄同株,团伞花序生于叶腋,雄花4基数,早落;雌花在每团伞花序中3-10或更多;通常无花被;具2苞,苞的边缘全部合生,果时两面鼓胀,表面仅有1-3个位置不走的棘状突起,顶缘有3个短齿,包注子房或果实。胞果扁平,果皮白色,膜质,与种子贴伏。种子棕色,直立。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田边、碱性草地,盐渍化沙地、湖边、河滩。

【性味】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涩肠。主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鲜品可用至30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了解了粉藜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识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优遁草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的家里会种植优遁草,他们将他当做盆栽植物来种植,因为忧遁草是充满生机的绿色,放在室内能让人觉得视觉上比较舒服。在中医学看来,忧遁草不仅可以当做观赏植物更是一种药草,甚至在古代还被称为“救命草”。那优遁草到底有哪些中医上的功效与作用呢?

忧遁草,学名:鳄嘴花,别名千里追、柔刺草、汉帝草、沙巴蛇草Sabah snake grass,印尼民众称之为:Sambung nyawa 意即延续生命的救命草,在海南称为接骨草。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肾经。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本、直立或有时攀援状。茎圆柱状、干时呈淡绿色

分布范围:

广泛分布于华南热带至马来西亚、爪哇、加里曼丹。主产于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地区,广东、广

西、云南等地少有分布。生于低海拔热带疏林中或灌丛内。

主要价值:

性味

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肾经。

作用

全株入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消炎解酒、防癌抗癌等作用,能改进全身血流状态,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改善血压,含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极高。传统上用于治疗肾炎、肾萎缩、肾衰竭、肾结石,是肾脏病人的救星,也可以治疗喉咙肿痛、肝炎、黄疸、皮肤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胃炎、风湿痹痛,以及对多种癌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以扦插繁殖为主,全年均可进行,但春季易生根,以春季育苗移栽为主。选生长健壮的枝条,剪成长10~15厘米的枝条,每个枝条有3~4个节,直径应大于0.5厘米。用萘乙酸100厘米/升或吲哚丁酸500毫/升浸约5分钟后斜插在苗床中,枝条2/3插入苗床土中。苗床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前充分翻土晒土,并施入少量腐熟的堆肥;掺匀后起畦,平整畦面,土表层颗粒应细小,以利于生根;畦面龟背形,以防积水。苗床注意保湿,晴天每天淋水2~3次,阴天淋水1~2次,促进发根。可采用遮阳网覆盖,增强保湿促根效果。当苗高15~20厘米,根系发达时,即可移栽。

匍匐滨藜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中药材分很多种,匍匐滨藜也是其中的一种。要想匍匐滨藜能正确科学的发挥作用需要掌握它的食用方法,因为不同的药材都是拥有着自己独有的营养和功效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别名】海芙蓉、海归母、沙马藤

【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匍匐滨藜的全草。

【原形态】小灌木,高20-50cm。茎外倾或平卧,下部常生不定根;枝互生,浅绿色,有时常带紫红色,具微条棱。单叶互生;叶柄长1-3mm;叶片宽卵形至卵形,肥厚,通常长1-2cm,宽8-15mm,全缘,两面均为灰绿色,有密粉,先端圆或钝,基部宽楔形至圆形。花于枝的上部集成有叶的短穗状花序;雄花花被锥形,4-5深裂,裂片倒卵形,先端内折,雄蕊与花被片同数但通常不全发育,花丝扁平,基部连合,无退化子房;雌花的苞片果时三角形至卵状菱形,边缘具不整齐锯齿,近基部的边缘合生,靠基部的中心木栓质膨胀,黄白色,中线两侧各有1个向上的突出物。胞果扁,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扁球形,两面微凸起,红褐色至黑色。花期秋末,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滨空旷沙地。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经;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带下;月经不调;疮疡痈疽;皮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虽然匍匐滨藜有着许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随便就可以食用的。我们要针对用者的自身情况来酌情用药。希望大家不要胡乱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杜若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杜若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杜若、藿香、白术、橘皮、干姜、木香、人参、厚朴、瞿麦、桂心、薄荷、女萎、茴香、吴茱萸、鸡舌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酒送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首取杜若温中下气,以下汇取辛香正气,健脾利水之品,为丸以为远行预防之方,一切水土不安,伤中呕逆,咸宜用之,不特专主霍乱也。

【摘录】《千金》卷二十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杜若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大叶藜[图]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大叶藜[图],是很好的一味中药材,大叶藜[图]在调理身体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医药方面应用的也比较广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血见愁[东北]

【来源】为藜科藜属植物 杂配藜 Chenopodium hybridum L.,以 地上部分 入药。夏季割取地上全草,切段,晒干备用或鲜用。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0.3~1.2米。茎直立,粗壮,单一或上部分枝,具5锐棱,无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柄长2~7厘米;叶片质薄,卵形、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5厘米,宽2~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微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浅裂,裂片端尖,无毛。秋季开绿色小花,疏散的大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或雌性;花柱5裂,裂片卵形,先端圆钝,边缘膜质,背部有纵隆脊;雄蕊5个。胞果薄膜质,双凸镜形,具蜂窝状的四至六角形网脉。种子扁圆形,黑色,无光泽,有明显的凹点,直径约2毫米。

【生境分布】生于村边、菜地及林缘草丛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山东、河南、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调经,止血。用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吐血,衄血,咯血,尿血。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看完了上面关于大叶藜[图]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详细介绍,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大叶藜[图]的好处了。可见大叶藜[图]对于我们人体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试一试。

疾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中草药可以说是古人留给后代人最大的宝藏之一,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起初人们只信奉西药而忽略中药,认为西药的药效强劲,其实中药的治疗虽然见效不如西药快,但是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减少药物对身体的危害。蒺藜就是一种中药材,那么疾藜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一、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1、利尿:蒺藜含有的钾盐、生物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上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

2、平肝潜阳:刺蒺藜味苦能降泄,入肝经,果实主降,故可平抑上逆之肝阳。用治头痛、眩晕、痉挛最有效。

3、明目:蒺藜辛散祛风,苦能泻火,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能宣散肝经风热,泻肝火,而祛风明目,甚有效力。

4、止痒:蒺藜既辛且苦,能燥湿杀虫,祛风止痒。如《名医别录》曰:“即藜,主身体风痒,小儿头疮。”

5、散结祛瘀:蒺藜辛温,可散结祛瘀。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痈疽、瘰疬、乳岩等。

二、蒺藜的药用附方

1、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2、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3、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4、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刺藜的药用价值_刺藜的副作用


刺藜的药用价值

一年生草本,植物体通常呈圆锥形,高15-40cm。茎直立,多分枝,有条纹,老时带红色,通常无毛或有疏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狭披针形至线形,长2-5cm,宽4-10mm,先瑞渐尖,基部狭窄,全缘,主脉明显,黄白色。花序生于枝端和叶腋,为复二歧聚伞花序,最末端的分枝针刺状;花小形,两性,近无柄;花被片5,长圆形,先端钝圆或骤尖,背部稍肥厚,绿色,边缘膜质,果时开展。雄蕊5,不外露。胞果圆形,先端压扁,不全包于花被内,果皮膜质,与种子贴生。种子横生,圆形,边缘有棱,黑褐色,有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刺梨的功效:刺梨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果实,刺梨又名茨梨、木梨子、文先果,刺梨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刺梨有解毒、活血化淤、健胃消食的功效,刺梨有治疗食积饱胀的作用,刺梨食用禁忌是脾胃虚寒,胃脘冷痛,慢性腹泻者,勿食刺梨。刺梨的根(刺梨根)、叶(刺梨叶)、花(刺梨花)亦供药用。

用法与用量:内服:生食或煎汤。

刺藜的副作用

刺梨性凉,平素脾胃虚寒,胃脘冷痛,慢性腹泻者,勿食刺梨。

刺藜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刺藜的医学附方

1、刺梨治慢性胃炎,胃痛:茨藜根,煎成浓液,每日当茶饮,连服一周。(《贵阳民间药草》)

2、刺梨治高血脂:刺梨、萝卜各100克,水煎代茶饮。

3、刺梨治胃气胀痛:茨藜根一两,红糖一两。水煎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4、刺梨治颜面黑斑:刺梨1000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煮1小时,加蜂蜜500毫升,浓缩成膏,每次20毫升温水送服,每日3次。

5、刺梨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水煎,连服二剂。(《贵阳民间药草》)

6、刺梨酒:鲜刺梨适量,蒸熟,晒干,浸制成酒剂服。源于《滇黔纪游》。此酒“味甚佳,是古制也。”有健胃消食等功效。用于饮酒之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较好。

7、刺梨治赤白崩带: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8、刺梨蜜膏:刺梨适量,加水煎汤,浓缩成膏,或加蜂蜜等量。每次1——2匙,沸水送服。源于《本草纲目拾遗》。刺梨与蜂蜜同用有养阴生津和清热作用。用于胃阴不足或热伤津液,口干口渴等。

9、刺梨治久咳:茨藜根,加糖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10、刺梨解醉酒:醋渍刺梨2个,慢慢嚼服。

11、刺梨治暑热伤津、心烦口渴、小便短赤:刺梨100克榨汁随时饮用。

12、刺梨治脾胃虚弱:用刺梨150克,刮去芒刺,捣烂榨汁,粳米100克煨煮成粥,调入刺梨汁,拌匀早晚温服。

13、刺梨治咽喉肿痛:醋渍刺梨2个,捣烂,榨取汁慢慢咽服。

14、刺梨治饮食积滞、少食腹泻:刺梨200克,蕺菜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