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养生

2019-10-16 │ 春季气养生 气郁质人群的养生

气不摄血的偏方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气不摄血的偏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气不摄血的症状一般都很明显,会出现乏力、厌食、贫血等表现。气不摄血证的症状和贫血的症状很相似,患者很容易判断自己是不是气血不舍或者贫血,治疗气不摄血的偏方有很多,一般活血补血的方法较多,并且治疗方法很明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治疗气不摄血的偏方:

偏方一、

大枣10——15个,粳米2两。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疗效。

偏方二、

粳米2两,新鲜牛奶半磅。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牛奶再煮为粥。 本方补虚损,润五脏,益老人;适用于中老年人体虚衰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口干作渴,以及反胃噎膈,大便燥结等症。

偏方三、

取3叫斤母鸡1只,粳米2两。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取计,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养五脏、补益气血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

以上偏方对治疗气不摄血有很明显的效果,广大患者可以尝试一下,因为以上所说偏方并不会对患者身体长生负面影响。在使用以上偏方治疗气不摄血时应注意多吃补血类食物,这样能更好更快的治疗气不摄血。

yS630.Com相关推荐

摄血固冲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这一辈子很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当我们人体患病了之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是要靠药物治疗的,中药方剂由于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且无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来介绍一种:摄血固冲汤。

【处方】党参18克 黄耆12克 白术9克 龙骨15克 乌贼骨30克 阿胶珠 茜草根 龟版各9克 广三七3克 血余炭9克

【功能主治】益气摄血,固冲止崩。治产后劳倦过度,阴道突然大出血,或动手术后出血不止,色红无块,腰微胀而腹不痛,脉数无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摄血固冲汤的正确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补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方剂的选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它带来的保健功效。

人体的气与血


火交于水,化为气,水交于火,化为血。

吸收天阳,引心火下入于脐之下,蒸其水使化为气,离卦交于坎,实交于乾,火交于先天之肾气,炼化为气,肾精生焉,而藏于肾,后天假火,经锻炼变为真火,藏于坎水,为坎中之真阳,以为乾之用。气之得乾天之纯者,清而上升。带动肾水,交于上。气之未得乾天之纯者,浊而下降,从下窍排出体外。

肾水上升而交于心,坎卦交于离卦,实交于坤,假水受真阴之吸而能升,水交于心中先天之气,炼化为血,心神生焉,而藏于心。后天假水,经锻炼变成真水,藏于离火,为离中之真阴,以为坤之用。血之得坤地之纯者,浊而下降。带动心火,交于下。血之未得坤地之纯者,清而上升,从上窍排出体外。

(浅释)中医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气为阳,血为阴,两者关系密切。《景岳全书》曰: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气通常是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黄帝内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气一元论学说,并将其应用到医学中,逐渐形成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体的气,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摄取的水谷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活动作用而生成。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机有枢机、枢要之意。气机通过升、降、出、入四种形式,发挥出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及气化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红色的液态物质,富有营养,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中医认为,血主于心,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有规律地循行脉管之中,在脉内营运不息,灌溉全身。

中医有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说法。也就是说,气是血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以推动、温煦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

气为血之帅,是气对血的作用的概括,含义有三:(1)气能生血。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因为从摄入的饮食转化成水谷精微,再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血液,都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旺,化生血液的功能亦强,则血充;气虚,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弱,则血虚。所以,气虚常可导致血虚,出现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的病证。《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在临床用药时,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如气血双补的八珍汤。中医治疗大出血,常急用野山参、红参补气摄血,也是这个道理。正如《景岳全书》所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2)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曰:运血者即是气。如果气的功能障碍,气滞或气虚,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血淤。所以临床上在治疗血淤证时,常在活血化淤药中加入行气导滞之品,如临床常用的血腑逐淤汤。如果因气虚而导致血淤之证,治疗时则必须以补气为主,再配以活血化淤的药物。(3)气能摄血。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是由于脾气的统摄作用。所谓摄血,是指气(具体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如果脾气虚弱,失去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往往导致各种出血证(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医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治疗须用补脾益气的方法,恢复其统摄血液的功能,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临床常用治疗女子崩漏的人参归脾汤。

血为气之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气存于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是气的载体。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必须依附于血液而存在于体内,若气不附于血中,则将飘散无根而发生气脱;二是指气的化生以血为物质基础。气存血中,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其持续得到补充,所以气不能离开血而存在。

总之,作为构成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气和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影响的,无论养生治病,都要重视气与血的关系。

气疝的偏方


气疝 ,病名。指因气郁而发疝者;又称“小肠气”,乃小儿时期多见的疝病。是肠管通过腹股沟进入阴囊引起的。在阴囊基部上方有肿物突出,按之柔软而有弹性,有剧烈哭闹,便秘努力,长期咳嗽或站立活动时,肿物增大,阴囊坠胀,平卧安静时肿物即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

偏方一

处方:母丁香适量。

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料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极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偏方二

处方:白胡椒3克。

用法:上药分2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偏方三

处方: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

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饮食方面可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如韭菜、芹菜、卷心菜、粗粮、豆类、竹笋、各种水果等。

气瘤的偏方


气瘤是以皮肤间发生单个或多个柔软肿核,按之凹陷,放手凸起,状若有气,皮色如常或有褐色斑为主要表现的肿瘤性疾病,以下几种偏方可以加以辅助治疗。

偏方一

板兰根120g,银花9g,连翘9g,皂刺9g。每日1剂,煎2次分眼。

偏方二

蟾酥软膏:蟾酥10g,溶于30ml清洗液中,加磺胺软膏40g,配成20%蟾酥软膏外敷,一般用药3天,癌组织开始脱落,约18天基本愈合。

偏方三

樟乳散:樟丹30g,乳香10g。研末以小麻油制成糊状,涂敷患处,每日1次。

偏方四

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30g。黄芪30g,蚤休15g,穿曲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2次。

气瘤多为多发性良性肿瘤,可不施行手术。若顶大蒂小者,可用双套结结扎治疗;若气瘤发于面部,有损面容,或发生于肢体,妨碍肢体活动时,或某些气瘤有恶变趋势,可行手术治疗。

气瘿的偏方


中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成就的一种医学产业,它对人们带来的好处是不可计数的.无论生活中的疾病有多么的凶猛,中医都有办法逢凶化吉.所以即使是如今西医盛行的时候,人们治疗疾病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用中医偏方来治疗.气瘿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甲亢.有什么方法可以控制它呢?

内治法

(一)肝郁气滞颈粗瘿肿,边缘不清,皮色如常,质软不痛,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瘿肿过大时有沉重感,或伴有呼吸困难,咽下不适,声音嘶哑;舌淡红,苔薄,脉弦.

辨证分析: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肝失调达,脾失健运,水湿停留,聚而为痰,痰气互凝,结于颈靥,故颈粗瘿肿;气本无形,怒则气长,喜则气消,故肿胀呈弥漫性而边界不清;痰为阴邪,气虽结而未化火,故皮色如常;症属痰气互结,无明显血瘀之证,故质软不痛;舌淡红、苔薄、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消肿.

方药:四海舒郁丸加减.

(二)肝郁肾虚颈粗瘿肿,皮宽质软;伴神情呆滞,倦怠畏寒,肢冷,性欲下降;舌淡,脉沉细.

辨证分析: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结,循经上行,结于喉部,故颈粗瘿肿;气本无形,故皮宽;无血瘀之证,故不痛;久病耗伤正气,肾气受损,故倦怠畏寒,肢冷,性欲下降;舌淡、脉沉细为正气不足、肾气亏虚之象.

治法:疏肝补肾,调摄冲任.

方药: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加减.

、淡菜.释名 壳菜、海、车海夫人.气味 甘、温、无毒.主治:腹内冷痛、结块、崩中带下,壮阳,止痢,消宿食,治瘿气.

5、白杨.释名 独摇.气味 (木皮)苦、寒、无毒.主治:煎汤日饮,止孕痢;煎醋含漱,止牙前;煎浆水加盐含漱,治口疮,煎水酿酒,消瘿气.

甲亢在如今的人们眼里仍然是非常不好医治的一种疾病.选用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不仅仅是在治病也同时在补充人们的身体所需的一些养料,让人们能够有能力对付病魔.而这正是许多人们心目中中医强于西医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症的偏方


血症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对于它是不了解的,但是对于败血症这种,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吧。血症就是败血症的一种,它主要是引起患者的血液出现泄漏,从而导致了内环境的失调现象,所以对于这种血症的出现,患者一般是应该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治疗才好的,同时,也可以搭配一些治疗的偏方。

偏方一

配方:桃仁墨鱼汤。

材料:墨鱼1尾去内脏,与桃仁6克加水400毫升同煮至鱼熟。食鱼喝汤,1次/日。

功能:活血化瘀。

主治:血症型高泌乳素血症;症见月经失调,或月经提前,或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或闭经,不孕,溢乳,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经前乳房或下腹疼痛拒按,腰酸痛,经血色暗红、多血块。

偏方二

配方:益母草乌豆煎

材料:益母草30克、乌豆60克入水500毫升同煎取汁,调红糖、黄酒。服2次/日。

功能:行气活血。

主治:血症;症见月经失调,或月经提前,或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或闭经,不孕,溢乳,胸胁胀痛,烦躁易怒,经前乳房或下腹疼痛拒按,腰酸痛,经血色暗红、多血块。

偏方三

配方:当归黄精牛肉汤

材料:鲜嫩牛肉块250克、当归12克、黄精30克、陈皮3克同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2~3小时,调味食。

功能:补血养肝,健脾益气。

主治:血症;症见月经量少或闭经,或不孕,溢乳清稀色淡,言语无力,疲倦少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悸眩晕。

通过文章对血症这种疾病治疗偏方的介绍,相信患者应该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文章介绍的偏方去治疗血症了。为了患者能够在生活中减轻血症的影响,患者可以在生活中搭配一些偏方和医生的建议,对血症进行详细的治疗。

血痹的偏方


血痹这种疾病在我们正常人当中其实并不常见,但是现实中还是会有一些人因为劳累时出汗被风邪入侵身体所致的血痹,发病时人的关节四肢一般多都疼痛,而且脉象也不稳定。但是由于这种血痹症比较少见,所以常规的医治对于治疗血痹并没有多大的效果。所以很多患者在深受其害的同时,寻求一些治疗血痹的偏方。

偏方一.脾肾阳虚

(1)治法:益气温经,和营通络。

(2)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2g,丹参30g,细辛3g,炙甘草5g,生姜3片。

(4)备选方:右归丸,适用于偏肾阳不足者,见遇寒则四肢冷甚,指趾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肢体麻木疼痛,腰膝酸软发凉,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制附子6g,桂枝6g,淫羊藿10g,菟丝子10g,山茱萸15g,鹿角胶6g,枸杞子15g。

(5)加减:若肌肤甲错者,加红花10g、地鳖虫10g;皮肤溃疡者,加蒲公英10g;脾虚泄者加云苓15g、白术15g健脾止泻;寒邪重者,加干姜3g、小茴香6g以温经散寒;气机阻滞,加木香6g、陈皮l0g理气。

(6)临证事宜:本证虽以阳气亏虚为主,相当于疾病的早期,阳虚则鼓动无力,易致气机阻滞,血行迟缓,而使脉络闭阻,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在温经同时可酌加调理气血之剂。

偏方二.阳虚寒凝

(1)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2)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

(3)组成: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0g,细辛3g,通草5g,吴茱萸5g,甘草5g。

(4)备选方:①若女性患者手足厥寒,指尖有如白蜡,继则青紫,伴头晕目眩,形寒怕冷,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多见于新陈代谢低下或身体虚弱的女性,可予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当归9g,吴茱萸9g,白芍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丹皮10g,甘草6g。

②阳和汤加减,适用于肢端皮肤苍白,发凉,伴冷痛麻木,而无发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5)加减 若寒重拘挛疼痛者,加川乌3g、蜈蚣10g以逐寒通络;手指疼痛者,加片姜黄10g、制乳没各10g以活血止痛;畏寒甚者,加附片3g、肉桂3g以温经通阳;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6g、地龙10g。

(6)临证事宜,本型以阳虚为本,寒邪阻络为标,临证时应注意标本兼治,扶正而不忘祛邪,祛邪亦不可伤正;虽以阳虚为本,但不宜纯用辛热之品温阳祛寒,因此类证型多伴阴血之不足,故应以温经散寒为其大要,使阳气温通,去经络中寒邪;另外要中病即止,不宜过剂。

偏方三.气滞血瘀

(1)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2)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3)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柴胡3g,枳壳6g,延胡索3g,郁金6g。

(4)备选方:身痛逐瘀汤,适用于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四肢痹痛,肢末端青紫,局部发凉,疼痛明显者,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迟或涩。

(5)加减:伴有气虚乏力,可加黄芪15g、党参15g补气通络;病在下肢,以足趾为患者,加牛膝15g、益母草10g引药下行;血瘀肢痛较甚者,加乳香l0g、没药10g、血竭6g、丹参10g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力。

(6)临证事宜:本型多因情绪波动或受寒而使得脉络瘀滞加重,从而使病情加重,在治疗时要注意有无诱因,若有诱因存在,应去除诱因而缓解病情;要注重理气药与祛瘀药适当配伍,气行则血行之故也;临证时酌加引经药,以使药效达于病所,若痛在上肢,多予桔梗、桑枝等引药上行,如痛在下肢,则加川牛膝、益母草等引药下行。

上面文章所介绍的三种关于治疗血痹症的偏方,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医生的验证,所以大家在使用这些偏方治疗血痹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在使用偏方的同时最好同时接受医生的常规治疗,以保证身体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如果有什么不良反应的话最好就是立马停止使用。

功血的偏方


功血是一种功能性失调的子宫出血,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的女性都会受到这个问题困扰,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月经失调,子宫不规律的出血,其实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妇科疾病们当然需要我们重视积极的治疗,它会影响到子宫和卵巢的健康,那么下面我们就去了解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现象的偏方。

偏方验方一:乌贼炖鸡

【原料】取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见效。

【功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适用于血虚型。

偏方验方二:玉米须炖瘦肉

【原料】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同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其治疗“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适用于血热型。

验方偏方三:益母草炒荠菜

【原料】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

【做法】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每日2次,服至血止。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适用于瘀血型。

功血会影响到女性的生殖健康,而且要是这种疾病不能够及时的治疗,那么还会容易引发更多的疾病,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所以说面对功血的时候,即便是没有非常明显严重的现象,也需要积极的检查治疗,避免病情的严重。

奔豚气的偏方


奔豚气是一种内科病症,其主要病症为患者感到腹中有一股气急于向上喷出,像河豚一样向上奔出,因此称为奔豚气。导致这种病症的原因是肝脏和肾脏失常引起,看似并无大碍,实则后期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在环保后应及时治疗。治疗这种疾病中药疗效最好,而选择偏方治疗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处方1: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5克,肉桂5克(后下),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炒川连3克,淡吴萸6克,淡干姜10克,姜半夏15克,厚朴15克,炒九香虫10克,焦六曲20克,乌贼骨20克。服7剂,每日1剂,连续水煎3次,每次取汁150ml,混匀后分早、中、晚3次服完。嘱防止脘腹受凉,忌食寒凉肥腻食品。

处方2:李根白皮15克,黄芩12克,葛根20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川芎6克,法半夏12克,生姜10克,代赭石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寒水上逆型【证见】 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心慌不安,形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

处方3、主方奔豚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方药李根白皮、黄芩、葛根、白芍、当归、川芎、法半夏、生姜、代赭石、甘草。水煎服。

4主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方药茯苓、桂枝、炙甘草、大枣5枚,吴茱萸、法半夏、生姜。水煎服。

患者在使用偏方前一定要好好向医生咨询,并要按照自己的病情及体质慎重选择偏方。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请立即停用,并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以免病情发展的更加严重,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希望偏方治疗能对您有所帮助。

梅核气的偏方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出现咽喉部有梅核堵塞,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情况,这让很多人都非常的坤爱,给身体带来了很多的不适症状,咽喉部会出现梗塞、异物、或者灼热感,其实这些症状就是比较典型的梅核气症状。那么有什么方法是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情况吗?看看下面说推荐的偏方吧。


方1

【组成】绿茶、月季花、玫瑰各3 克,桔梗、山萸肉各6 克。

【用法】研为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气滞血瘀之梅核气。

方2

【组成】绿萼梅、绿茶、合欢花各3 克,枸杞子5 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治】梅核气。

方3

【组成】生蜂蜜20 克,鸡蛋1 个,香油数滴。

【用法】鸡蛋打入碗中搅匀,沸水冲熟,调入蜂蜜及香油,顿服,1 日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梅核气,肺胃虚火,口咽干燥,时轻时重,以及慢性咽炎。

梅核气主要是集聚在咽喉部位的一种不舒服感觉,一般情况下不会给身体带来其他的疾病,但是如果不能够积极的缓解和治疗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引起慢性的咽喉炎,或者其他的咽喉疾病,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积极的治疗。

吞气症的偏方


吞气症多发生于小儿身上,原因有很多,护理不当会导致宝宝外感风寒,俗话说喝了冷风而导致的吞气症状。或者在吃奶时不节制,导致消化不良而发生的打嗝现象也是吞气症的一种。由于这种现象多发生于小孩身上,所以不能盲目用药,以下是常用的治疗吞气症的偏方。

偏方一、推脚上的膈区,点按耳朵上的膈区,每天3次,每次各15下。

偏方二、再点按天突穴和翳风穴,每穴点按10下。

偏方三、按内关穴36下。

偏方四、揉腹部的胃反射区,顺100下,逆100下。

偏方五、在天突到耻骨这个区域,用两手掌从上到下梳理9次。

偏方六、点完耳中之后,您还可以去点按孩子喉咙下的天突穴和耳后的翳风穴,每个穴位点按10下,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偏方七、把手心搓热,按住腹部的胃部反射区,轻轻揉动,顺100下、逆100下。

无论多有效的偏方也不能预防吞气症的发生,因此小孩的吞气症重在预防,父母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注意,比如在啼哭的时候不要进食,吃奶时要有正确姿势等。以上偏方在使用时注意孩子的承受能力,不要是孩子有不舒服的感觉。

大便拉血严重不


大便拉血又被称之为便血,大便拉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拉血的原因。但大便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如上火、消化道出血、痔疮以及一些血液病等,发现便血后首先检测身体是否有其他不适,若没有其他不适,则服用降内火药物,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不要久坐以减少腹压。本文介绍了便血的原因及表现为便血的疾病。

一、便血病因

1、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小肠肿瘤等。

2、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

3、直肠出血,如直肠损害、痔、肛裂、直肠癌等。

4、其他疾病,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二、常见疾病

(一)肛门疾病

1、肛裂:肛裂在排便时会由于粪便的摩擦而出现便血情况,便血量不多,一般为颜色为鲜红色,不与粪便所混合,同时还会伴有剧烈的疼痛感,便后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痔疮:痔疮早期一般为无痛便血,便血颜色为鲜红色,便血量不多,与粪便相混合,一般出现在便后手纸上,呈点滴状分布,是由于粪便的反复摩擦所致。痔疮中、晚期的时候会有肿物脱出,痔核会出现水肿、发炎等情况,这时还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感。

3、肛门息肉:排便时受到粪便的摩擦,使得息肉表皮组织受到损伤,一般是无痛便血,便血量不多,颜色为鲜红色,不与粪便所混合,同时还会伴有息肉脱出的情况。

(二)直肠疾病

直肠癌早期是无任何的出血迹象,只有稍微的坠胀感,任其发展,到了中、晚期的时候,就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现象,排便时会有出血的情况发生,出血量不多,颜色为暗红色,到了晚期,便血量会增多,同时还会伴有粘液渗出,发出一股恶臭。

(三)消化道疾病

由于生活方面的问题,如饮食方面、排便方面等等,经常性地吃些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刺激消化道,使得消化道出现出血的情况。消化道疾病一般出血颜色为柏油色和黑褐色,出血量不多。

三、便血危害

1、大便便血可能预示着多种肛肠病症的出现大便便血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其出现往往预示着一些肛肠病症的出现。而在众多肛肠病症中,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现象。大便便血常常成了直肠癌等严重病症的“掩饰”,让病人放松警惕,最终遭受病症的危害。

2、长期大便便血可引发缺铁性贫血据介绍,长期大便便血,很容易使病人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病人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