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经养生知识

2019-10-17 │ 肾经养生知识 穴位与养生

肾经的穴位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如何避开有关养生保健的认识误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肾经的穴位”,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肾经的穴位主要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是不知道,这就是因为我们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这对于我们预防肾病疾病造成了影响,所以我们可以来了解一些肾经针对的穴位。肾经的穴位有涌泉穴、然谷穴、太溪穴等穴位,总共有27个穴位,每一个穴位都有独特的治疗价值,大家大家了解一下。

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左右各27穴。

涌泉(井穴)位置:足底(不包括足趾),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

当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卷足时足前部呈凹陷处。

主治:头顶痛、小儿抽搐、昏厥、脑溢血、癔病、癫痫。

然谷(荥穴)位置: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前下凹陷处。

主治:膀胱炎、月经不调,糖尿病、咽喉肿痛。

太溪(原穴)位置:内踝尖与跟腱之中点。

主治:肾炎、膀胱炎、遗尿、月经不调、下肢瘫痪。

大钟(络穴)位置: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太溪穴下5分稍后处。

主治:咯血、哮喘、小便不利、神经衰弱、癔病、便秘、足跟痛。

水泉(郄穴)位置: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内侧前上部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小便不利、近视。

照海(八脉交会穴)位置:足内侧,内踝尖直下1寸处。

主治: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扁桃体炎、癫痫。

复溜(经穴)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

主治:肾炎、睾丸炎、盗汗、腹泻、便秘、腰痛。

交信(经穴)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胫骨内侧缘内方。

主治:月经不调、崩漏、泄泻、便秘、睾丸肿痛。

筑宾 位置: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5寸,胫骨内侧缘后约2寸。

主治:腓肠肌痉挛、癫痫、精神病。

阴谷(合穴)位置:正坐屈膝,腘窝横纹内侧端,两筋间取之。

主治:下腹胀痛、膝痛、生殖系疾病。

横骨 位置:下腹部,脐下曲骨穴旁开5分。

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利、疝气。

大赫 位置:横骨穴上1寸,中极穴旁开5分。

主治:阴部痛、遗精、白带过多。

气穴 位置:下腹部,横骨穴上2寸、中极穴旁开5分。

主治:月经不调,腹泻。

四满 位置:下腹部,横骨穴上3寸、石门穴旁开5分。

主治:崩漏、产后腹痛、腹泻。

中注 位置:脐下1寸、阴交穴旁开5分。

主治:月经不调、小腹痛、便秘。

肓俞 位置:脐上旁开5分

主治:黄疸、胃痛、疝痛、便秘、痛经。

商曲 位置:肓俞穴上2寸、下脘穴旁开5分。

主治:胃痛、疝痛、腹膜炎、食欲不振。

石关 位置:肓俞穴上3寸、建里穴旁开5分。

主治:胃痛、呃逆、便秘、产后腹痛。

阴都 位置:肓俞穴上4寸、中脘穴旁开5分。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

通谷 位置:肓俞穴上5分、上脘穴旁开5分。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

幽门 位置:肓俞穴上6寸、巨骨穴旁开5分。

主治:腹痛、喛气、呕吐、腹泻。

步廊 位置:中庭穴旁开2寸、第五肋间处

主治: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

神封 位置:膻中穴旁开2寸、第四肋间处。

主治: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支气管炎、乳腺炎。

灵墟 位置:玉堂穴旁开2寸、第三肋间处。

主治:气喘、咳嗽、呕吐、乳腺炎。

神藏 位置:紫宫穴旁开2寸、第二肋间处。

主治:咳嗽、呕吐、肋间神经痛。

彧中 位置:华盖穴旁开2寸、第一肋间处。

主治:咳喘、呕吐、胸痛。

俞府 位置:璇肌穴旁开2寸、横骨内端下缘凹陷处。

主治:咳喘、胸痛、呕吐。

ys630.COm精选阅读

怎样敲打肾经


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强壮筋骨,我们就需要适当的调理肾经,肾经是从脚小趾到脚底的涌泉足,这个地方感谢到全身的血液循环,是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连接点,这个的穴位是比较多的,我们按摩肾经是可以提高体质的,对于我们缓解遗尿以及肾虚等症状是很好的,还可以调理肾病的症状。

要强壮肾经,首先要了解肾经的循行路线。肾经全称是足少阴肾经,它起于脚小趾之下,斜行走向脚心附近的涌泉穴,在脚内踝的舟骨粗隆处分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进入脚跟之中,另一个分支沿着小腿内侧向上循行,经过窝内侧、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进入人体内部,内属于肾,并联络膀胱。

直行的主干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连络心,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那么如何利用肾经养肾护肾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或者按摩锤之类的工具沿着肾经循行的大致路线拍拍、敲敲,对肾经起到刺激作用就可以了。

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肾经上的穴位,选取肾经上的重要穴位进行按摩、艾灸等,比如涌泉穴、太溪穴等。一般每个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或者艾灸15分钟左右便可,不用太在意按摩方法。

敲打肾经的最佳 时间!

下午5-7点,肾经当令,此时敲打肾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敲打肾经也很简单,只要是坐着,随时可以敲打肾经。

敲肾经可调理的病

循经病咽喉肿痛,下肢内侧后缘肾经循行线肿痛、麻痹,足心热痛等。

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相交


现在我们都比较的提倡用最为养生的办法来治疗各种疾病,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药物对身体的伤害,还可以有效的保证身体的康复。对于我们的泌尿系统,平时大家就应该格外的注意其健康,平时大家可以通过足部按摩的方法,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来有效地帮助身体疾病的解除。

十二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在足末端交接。

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穴位

本经脉腧穴有: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本经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本经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癫痫、头痛、目疾、鼻病、遗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

主干与分支

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yixi)、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足少阴肾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本经脉直行于腹腔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本经脉一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共27穴,左右合54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腘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上经大腿内侧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还出于前(中极,属任脉),

沿腹中线旁开0.5寸、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俞府)。

肾脏直行之脉: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两侧。

肺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要治疗妇科、前阴、肾、肺、咽喉病证。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本经一侧27穴(左右两侧共54穴),其中10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后缘,其余17穴位于胸腹部任脉两侧。首穴涌泉,末穴俞府,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钟 水泉 照海 复溜 交信 筑宾 阴谷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腹通谷 幽门 步廊 神封 灵墟 神藏 彧中 俞府

打通肾经的最好办法


肾脏主管着人体的精气神,如果肾脏不好的话,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疾病,所以当自己肾脏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去医生那里寻找正确的治疗方法。在中医那里有些时候中医会让病人打通肾经,来治疗肾脏疾病。因为在肾脏上也有许多不同的经络,连接着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打通肾经的最好方式有哪些呢?

肾经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可藏真阴,可生元阳,为水火之脏。肾经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东西呢?说到底,肾经就是肾中和其他的内脏相连接的一条条经络,要是不通的话:则骨痿无力,齿摇脱落。精血不足,则发枯脱落。耳鸣耳聋,大小便异常,生殖功能低下。

肾经为人体最重要的经络,没有之一,就像一颗大树,树根断了或者出问题了,整个大树都会营养不去,树叶会枯萎,树干将腐烂,所以保持肾经通畅才能保证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元阳的滋润,也才能健康。

我们一定要及早培补它,时时加以呵护,千万别让我们的根基动摇倾倒。

如何打通肾经?

打通肾经还可以帮助改善一些症状,比如月经不调、阴挺、遗精、小便不利、水肿、便秘、泄泻,前列腺疾病等,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出现了这些情况都可以试试打通肾经。

肾经上总共有27个穴位,起于我们脚底的涌泉穴,终止在胸膛上的俞府穴。今天只讲几个关键的大穴,因为说多了等于不说:) 能搞定这几个,就已经很牛逼了!

1、涌泉穴

多少人还不知道此穴位置?无论在朋友圈(xuzhen2018)还是公众号都重复多少次了呀,这是肾经的源头,难怪肾不好哦,原来是只用眼看的咯。

位于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或足底第2趾与第3趾趾缝纹头与足跟连线前1/3与后2/3交点上。补肾固元,经常按摩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此穴能引气血下行,所以可以治疗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等气血上逆的症状。

比如泡完脚后就可以按摩下,但是不要太过了,适度即可,太过了就会暗耗肾经(按摩足底,整个人都很松懈)。

一点提示: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显者适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显或此穴处皮肤无弹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会使肾气更为虚弱) ,可选用敷药法(将中药末敷于穴位)。

如果经常口腔溃疡,心烦失眠,每天用手掌根搓左右脚底的涌泉各15分钟,有助于缓解症状。

如果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咽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痫,霍乱,转筋,昏厥,鼻衄,二便不利,也可常揉此穴。

2、太溪

古代又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是个大补穴,重在补肾,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如果你觉得肾虚,如感觉腰酸膝软,头晕眼花,按按太溪,当时就会见效,比吃补肾药快得多。古人比喻肾经一过此穴,必聚流而成大溪水,就像道闸门,通畅灵活,还可滋阴补肾,调理冲任二脉。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

对姑娘们而言好处很多,能保持卵巢和子宫的活力,推迟更年期的到来,所以各位美女请一定要记住此穴,知道你们爱美。

如果失眠、耳聋、耳鸣、支气管哮喘、小儿抽动症、经期牙疼、肾虚脱发、内耳眩晕症、高血压、遗精、遗尿、假性近视,也可常揉此穴。

3、照海穴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为光明所及。此穴是治疗眼疾的要穴。照海,是说刺激此穴,能够让您的目光明亮,照见大海的广阔。还是是治疗咽喉痛的要穴,不论是急慢性扁桃体炎,还是咽炎、鼻咽管炎,都有很好的疗效。此穴有很好的安神镇定之功,配合膀胱经的申脉穴,治疗失眠和神经衰弱效果极佳。还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的足内翻。此外,此穴还是利尿消肿的要穴,经常点按,可以增强肾的泌尿功能。

4、复溜穴

在太溪穴直上2寸。溜,水迂回缓流的样子;复溜,就是让死水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此穴专能通经活络,利水消肿,去腐生肌。所以可以治疗气血瘀阻的慢性腰痛、膝关节肿痛、水肿少尿、月经不下、泌尿系统感染、溃疡伤口不愈诸症。复溜穴属金,肾经属水,复溜穴为本经的母穴,既能生肾水(金生水),又能平抑肝火(金克木),所以还可以治疗夜间烦热失眠、咳喘盗汗、口干尿频,与肺经的尺泽穴同用,疗效更佳。

5、关元穴-肾虚男性请特别留意此穴

位于脐下四横指处。封藏一身真元之处。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该穴是任脉上全身性强壮要穴。经常用手指点压、按摩刺激,具有培补元气、调气和血、益肾健腹,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腹痛、腹泻、便秘、阳痿、遗尿、头晕、失眠、痛经等症。

关元顾名思义,把元气关住,使其不外泻。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交汇穴,小肠募穴,足阳明胃经下合穴,人体十大保健大补要穴之一。能让人恢复青春活力,可治疗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尤其擅长治疗不孕不育、阳痿、遗精早泄、性欲减退、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6.肾经每天下午5点到7点时,气血最充盈,在这个时候做肾保养,或搓八髎,补肾效果最佳。(八髎位置在后脊椎骨那边,自己可能够不到,想办法找人帮忙吧:))

先说这几个对肾最重要的穴位,希望能记住,并常按摩,刺激,方式很多,用手或者中频治疗仪都可。

如何护肾 冬季护肾的三大穴位


小寒的到来加速冬季严冷的脚步,冬季养生工作也进行了高潮阶段。冬季是个养生保健的好时节,严冷的冬季很容易导致肾虚所以护肾将是冬季养生的首要工作,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一下冬季护肾的三大养生穴位。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

《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经常按摩涌泉穴,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调和肾脏的气血,调整和改善肾脏的功能和机能活动,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

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按摩时不必拘泥于方法,每次5分钟左右便可。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

关元是男科保健的重要穴位,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等作用。要找到关元也很简单,在人体正中线上,从肚脐向下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就是关元穴。按摩时,首先以关元为圆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时针及顺时针方向摩动3-5分钟。然后,随呼吸按压关元穴3分钟。

护肾的食物

红辣椒

红辣椒中关键成分辣椒素有助于分解体内(特别是血液)垃圾。因此,红辣椒是让肾脏健康的完美食物。

鸡蛋白

保护肾脏需要低蛋白低磷饮食,但是也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鸡蛋白中含有多种健康蛋白质,而且比其他来源蛋白质含磷量更低。

西兰花

除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多种基本营养素外,西兰花中还富含吲哚和硫氰酸盐等有益成分,这些都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从而减小肾脏负担。西兰花最简单的吃法是水煮后加上胡椒和食盐。

卷心菜

随着进入这个冬季最冷的时候,好多人身体因为不注意保暖都出现了问题,尤其是比较脆弱胃,我们知道受凉就会引起胃痛,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医养胃的方法。

如何养胃

按摩可健胃

张文茹介绍,每天进行腹部的自我按摩,是防治胃肠病最简单、最有效的选择。张文茹建议老胃病患者通过自我按摩胃腹部,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她介绍了几种预防秋季胃病发作的方法: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文茹提醒大家,如果觉得自己的胃里泛酸水、恶心、上腹饱胀了,需当心胃病发作了。张文茹告诉记者,受温度等因素影响,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常在秋冬季节复发。

当心吃出的胃病

人在受到冷刺激后,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胃酸分泌大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食物吃到胃后,使胃及十二脂肠的负担加重,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此外,工作压力较大导致精神紧张,加上食无定时,饮食不规律,非常容易诱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张文茹提醒,在秋冬季节要特别注意合理饮食。睡前进食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不仅增加肠胃消化负担,还容易导致夜间胃酸分泌增加,引发胃痛。有胃病史者,或者胃部已经发生不适的人应尽量少饮咖啡,少饮茶,不进食过酸的食物,以免增加胃酸的分泌,让疼痛加剧。此外,她提醒,有些药物也会增加胃病发作的机会,有胃病史者要合理用药,特别要避免长时间服一些解热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及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氟美松等),这些药物会诱发糜烂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以及胃溃疡发生。

对于患者来说,改善生活状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胜于服药,张文茹告诉记者,年轻人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秋冬季节要随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着凉而导致胃病发作。

方法

1.两手相叠于上腹部,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作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

2.然后同法在肚脐(即神厥穴)周围揉摩各30~50次。

3.此外,追加揉摩两腿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3寸,胫骨外侧上凹陷处)50~100次。上述按摩每天早晚进行两次。

上文中给大家介绍了按摩的方法养胃,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胃的其他方法吧。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5.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6.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护肾最好方法

1、控制体重

肥胖患者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患者的3~4倍。对于肥胖病人要控制热量过多摄入,坚持体育锻炼,保持体重平稳下降,切勿盲目节食,以避免过度减肥引起营养不良、神经性厌食等疾病,尤其不要盲目滥用减肥药物,避免肾脏受损。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饮食宜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6克,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如芹菜、冬瓜、木耳等;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多饮水、不憋尿;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戒烟限酒,避免酗酒和酒后喝浓茶;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避免感冒,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要及时彻底治疗;不要滥用保健品。

3、控制血压水平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压在预防高血压肾病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则应遵医生指示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且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防止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等病变。

4、纠正尿酸代谢紊乱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易引起肾脏病变,因此要积极纠正。对于已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则需限制高嘌呤饮食,避免进食动物内脏、火锅、海产品、啤酒,限量选用嘌呤含量低的食物。适当运动预防痛风发作,但剧烈运动则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总结:通过以上小编的叙述相信大家对于冬季护肾的三大穴位有所了解了吧,那么这个严冷的冬季我们一定要做好养生保健的工作,小编希望本文的知识能够有效的帮助你健康快乐度过这个冬季。

卷心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总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多出3倍。卷心菜中的多种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清除体内自由基。接受透析的肾病患者最好多吃点凉拌卷心菜。

鱼肉

鱼肉(特别是深海鱼)富含可抗击炎症的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保护肾脏。鱼肉还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果汁

果汁或蔬菜汁都具有分解和清除体内垃圾的功效。果蔬汁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有助于防止透析患者发生肾衰危险。尤其是蓝莓等浆果果汁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改善肾脏健康。

如何护肾

1.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

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2.大便要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

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3.饮水养肾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4.吞津养肾

肾保健按摩 试试这3大健肾穴位


编者按:秋季,天气越冷越冷,人们也开始注重起了养生。那么,如何通过保健按摩来加强肾部的保养呢?有哪些穴位按摩法呢?具体按摩手法又是什么呢?

揉丹田

丹田位于肚脐下一寸至二寸处,相当于石门穴位置。方法是将手搓热后,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该处旋转按摩五十至六十次。能健肾固精,并改善胃肠功能。

按肾俞

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手掌上下来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摩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 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按摩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按摩右足心,左右交替进行,各按摩六十至八十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有防治作用。

以上三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常年不断,必然见效。

编者按:有些女人在经期有疼痛的现象,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痛经有哪些症状?如何通过按摩来缓解疼痛?有哪些显而易见的按摩手法?文中会一一的介绍。

(1)操作:

①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其旁,用拇指点按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劳宫穴、调经穴(足底涌泉穴外一寸)各1分钟。

②用手掌在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按揉3~5分钟。然后提拿小腹部数次。

③用手掌由脐部向耻骨联合推摩20次。肾保健按摩 试试这3大健肾穴位

④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立其旁,用小鱼际在腰背部做滚法约5分钟。重点在腰骶部。

⑤点按肾俞、关元俞、次髎穴3~5分钟。

⑥用空拳叩击腰骶部30次。

(2)随症加减:

①经期小腹胀痛,血色紫暗有瘀块,胸胁乳房胀痛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膈俞穴各半分钟,拿揉血海、三阴交穴以酸胀为度。

②经期小腹冷痛,甚则牵扯腰骶疼痛,畏寒便溏,术者用手掌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穴以透热为度。

③经期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术者用手掌擦背部督脉,横擦左侧背部以透热为度。摩腹加揉中脘穴2~3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穴各1分钟。

5摩肾腧

并腿坐于床沿,两手掌对搓至手心发热,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肾腧穴,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可补肾纳气。

6三元式站桩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合抱于腹前,位置与脐同高,两臂抱圆;同时两膝微屈,重心下沉,两膝关节微微向两旁打开。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腰背部略向后拱,命门穴打开。

这样前后、左右、上下都是圆,整个人显得十分圆融。这是一个补益元气的基本站桩法。常做能使肾元充沛、筋骨劲强。

7深呼吸

做深呼吸时要选择空气清新的环境,尽量用鼻子吸气。呼吸保持柔和、缓慢、均匀、深长。以6次深呼吸为一组。然后平息调整,可以再做。

8撞背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身放松,身体后仰,用整个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恢复直立,如此反复进行,每次撞击30下左右,每天可以做2~3次。

这样可强壮腰肾、疏通经络、循行气血、平调阴阳。

总结:综上所述,肾保健按摩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并不会妨碍工作。所以,之前有所顾虑的朋友,现在可以放心的来做按摩了。

随处可以进行的养肾锻炼

1握固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气神在体内,平时走路、坐车、闲聊、看电视时都可以握固。

2提脚后跟颠足

提脚后跟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身体放松,轻轻咬牙,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提脚后跟可以牵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经肾经,轻震地面还可以按摩五脏六腑。

3用脚后跟健步走

迈开大步,脚后跟先着地,不要弯曲膝盖。腿往前迈时,脚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脚落地时,后脚脚尖踮起。脚后跟先着地,实际上就是刺激了肾经穴位。经常用这种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4热水泡脚

泡脚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晚7~9时,这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辰,此时泡脚、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和肝的目的。泡脚用的容器以木盆为好。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小肠膀胱和肾经的24小时养生法


13:00——15:00,小肠经当令:小肠经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简称。手太阳小肠经在13:00一15:00即未时最旺。小肠主吸收,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此时按揉小肠经治病效果最佳。


另外,心俞小肠互为表里,睡个午觉,能使人心气充足,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功能,还能使人的皮肤红润。表就是阳,里就是阴。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

15:00——17:00,膀胱经当令:膀胱经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简称。15:00一17:00即申时,此时人的膀胱经最旺。

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膀胱经大部分分布在后背,申时让他人帮忙疏通此经,效果最显著。

申时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除用脑学习外,还要注意多喝水。


17:00——19:00,肾经当令:肾经是足少阴肾经的简称。17:00一19:00即酉时。此时人的肾经最旺。

肾主藏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人体气血津液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原始力量。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


“肾通脑,肾丰骨”。酉时是人体的体力发挥或身体的适应与协调能力发挥的黄金时段,人的味觉、视觉、听觉等感觉也最敏感,尤其是人的心率与血压也比较平稳,适宜进行健身锻炼,或静下心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宜把精力耗费在玩牌、打麻将、玩电脑游戏等方面。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