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与养生

2019-10-17 │ 穴位与养生 夏季养生穴位

肩上的穴位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面对养生保健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肩上的穴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神经和穴位都是人体上有大量分布的两个系统,并且两个系统对人体所起到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人体出现某种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按压穴位的方式起到刺激作用,从而治疗这些问题。经常会有人出现肩周炎问题,所以肩周炎也可以通过按压穴位的方式解决。因此人体肩膀上的穴位主要有哪些?

1、胳膊与肩膀连接处有什么穴位

定位: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解剖: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臑俞。臑,动物的前肢。俞,输也。臑俞名意指手臂下部上行的阳气在此聚集。因肩贞穴无气血传至本穴,穴内气血是来自手臂下部各穴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名臑俞。

2、臑俞穴主治病证

臑俞穴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肩周炎,上肢瘫痪,臂外展无力,颈项强痛,肩背痛,臂酸无力,肩关节周围炎,肩肿,肩臂酸痛无力,不可举臂,颈项瘰疬,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等。臑俞穴主治肩臂疼痛、瘰疬。臑俞穴主要用于肩背疾患等:如肩周炎、上肢瘫痪、臂外展无力及颈项强痛、瘰疬等。

臑俞穴主治肩背痛、臂酸无力、瘰疬、肩关节周围炎等。臑俞穴主治肩肿,肩臂酸痛无力,不可举臂;颈项瘰疬。肩周炎,脑血管病后遗症,颈淋巴结结核。

3、臑俞穴的配伍

臑俞穴配肩髃、肩贞、肩髎、外关治肩周炎。臑俞配肩髃、肩贞、肩髎、外关、曲池,治上肢瘫痪。臑俞穴配肩髃、臂臑、养老治肩臂疼不举。臑俞配臂臑,有祛风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臂酸痛。臑俞配后溪、肩井,治肩部疼痛。臑俞配肺俞,有降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臑俞配肩井、膻中,有散结消肿的作用,主治乳痈。

按摩穴位注意事项

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针灸治疗的配穴方法

本经配穴法

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针灸穴位治疗须知与禁忌事项插花艺术。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左右配穴法

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相关阅读

胸前的穴位


胸前的穴位是比较多的,了解这些穴位,经常对穴位进行按摩,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比如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具有提高身体体质等作用,每个穴位在功效方面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说胸前的劳宫穴,它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具有具有开窍醒神的效果,我们来看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胸前的穴位

人体身上的4大穴位可疗疾助长寿。上肢与胸部和颈部相连,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上肢有很多穴位,其中有4大穴位是常用穴位,常按摩可疗疾、助长寿。

1、劳宫穴

取穴方法:握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是穴位。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16次,再换手叩16次。

作用:清热泻火,开窍醒神,能除心烦,治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

2、内关穴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关节,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在两条大筋之间。

动作要领:屈臂手心向上,用另一手大拇指按压穴位。稍用力,以感酸、胀为度,左右各按1~2分钟。

作用:有宁心安神、疏肝降逆、调和脾胃、活血通络之功效。

3、曲池穴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横纹头呈现凹陷处即是穴。

动作要领:以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交换按摩1~2分钟。

作用:祛风解表,调理肠胃,疏利关节,能调理脏腑功能,泻火去热,是治疗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

4、合谷穴

取穴方法: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关节前弯曲,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是穴位。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虎口拉开,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换按压1~2分钟。

作用: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之功效。主治头面五官疾病,治牙痛有特效。

专家提醒,按摩穴位时,要掌握力度,不可过轻或过重,过轻达不到理想中的疗效,过重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发生。

平喘的穴位


很多疾病都会有喘息的症状,比较典型的就是哮喘,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很容易发作,危害性非常大。哮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这种疾病不是很好治疗,除了采用药物进行控制之外,很多患者关心能够平喘的穴位,希望能采用 更多的途径对这种疾病进行医治。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这些穴位吧。

天突穴是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是任脉与阴维脉在咽喉的交会穴。对天突穴的刺激可沿任脉循行扩散,上可至鼻窍,下可达胸膈,还可通过皮部、络脉等渗灌他经,调节他经气血及阴阳的平衡。

位置:在胸骨切迹中央,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是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取穴方法:天突穴位于颈部,取穴时,可采用仰靠坐位姿势,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即是。

主治疾病: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甲状腺肿大、胸痛等病症以及咽喉肿痛等症状。

穴位保健:天突穴隶属任脉。经常按摩此穴,具有宣肺平喘、清咽开音、消塞散结及通利气机的功效,此外,颈部乃人体的“交通要道”,广泛与全身十二正经及任督二脉发生关系。除了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外,其他经脉循行过程中都分别或挟咽、或循喉、或入喉。可见,对此穴位进行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其保养方法如下:

指压法:以食指指端按揉天突穴2分钟,力量要适当,以感到有微微的上酸胀感为佳;或者指压天突穴,每次指压10-15秒,间隔数秒后再按压,如此反复指压3-5次。

推擦法:以单手大鱼际贴于胸前,另一手放置于该手之上,两手相叠,然后在天突穴上下来回推擦,大约3分钟,直至有温热感,注意用力不宜过大。

穴位贴敷法:将伤湿止痛膏剪成适宜大小,贴压在天突穴上,每日1次,可治疗慢性咽炎,减轻咽部充血,使咽喉疼痛消失。

养生小提示:

1、点按天突穴,解除咽炎反复发作。天突穴上通咽喉,中顺气管,下通肺经。按摩天突穴,可打通经络淤塞,如同解开缠绕咽喉的死结,贯通咽喉、气管、肺的经脉,促进免疫细胞增生,重组健康的免疫机能,从而解除咽炎反复发作的问题。在按摩天突穴时,还可以轻轻拍打胸骨,更有益于疏通经脉。

2、好学易做:掌擦胸胁、揉天突防治哮喘。用手掌推擦胸胁部20-30次,以微有热感为宜。然后,按揉天突穴。天突穴为治喘良穴。同时,再辅以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哮喘发作时出现的喘憋。在哮喘缓解期,此法同样可以用来强身健体,预防哮喘发作。

退热的穴位


当我们的身边有一些高烧患者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使用药物帮助患者进行退烧,其实退烧不仅使用药物,这一种方式还可以通过一些穴位的按摩来进行退烧,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婴儿来说药物的副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婴儿吃药也比较费事,按摩退烧最方便快捷,那么能够退热的穴位都有哪些呢?

退烧按摩哪些穴位

大椎穴

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

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外关穴

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曲池、合谷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

发烧之后怎么护理

1、卧床休息与心理护理

高热时,机体代谢增快,进食少消耗大,体质虚弱,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活动。病人高热时易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应体贴安慰病人,以消除其不安心理。

2、降温

当体温高达39℃以上时应采取快速而有效的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法:用冷湿毛巾或冰冷干毛巾敷于额部,同时用温水湿毛巾或酒精加一半水,揉擦颈部、四肢,自上而下,擦至腋窝、腹股沟处时,要反复揉擦直至皮肤发红为止,动作不宜过重,半小时后再测量体温。注意:高热、发抖或刚服过退热药的病人,忌用冷敷或擦浴。

(2)药物降温:疾病诊断明确,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药。若出现大汗淋漓则多饮糖盐水,更换内衣以防着凉;如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和呼吸急促等症状是虚脱表现,应及时就医。

3、密切观察体温

高热病人应每隔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及出汗等。小儿高热易出现惊厥,应及时就诊。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递减为每日测二次体温。

4、饮食护理

(1)发热期间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

(2)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粥,配以高蛋白、高热量菜肴,如豆制品、蛋黄以及各种新鲜蔬菜等。

(3)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食欲好的可适当加给鸡、鸭、牛肉、鱼、猪肉、蛋、牛奶和豆类等食物。

文中为大家介绍了5个可以快速退烧的穴位,中医认为,这5个穴位还可以配合按摩,退烧的效果会更明显,此外,发烧的病人一般都比较虚弱,所以家属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哦。

退烧的穴位


发烧是一种很多人都会出现的疾病。发烧会给人的身体带来难受的感觉,如果是小孩子发烧而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的话,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肺部健康。正因此,在发烧后一定要及时治疗。而在发烧时如果按摩合谷穴、曲池穴以及大椎穴的话,是可以很好的缓解发烧这种病情的!

一、发烧时按摩哪些穴位

1、合谷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处于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合谷穴是比较好找的一个穴位,当我们把拇指跟食指并拢起来后凸出来的肌肉对应的凹陷处就是了。当出现发烧、发热时,按压合谷穴1分钟左右能疏风散热,起到退烧的作用。

2、曲池穴

很多人对曲池穴并不了解,曲池穴位于手肘附近,按摩这个穴位能激发阳气,起到清热解毒、泻内火的作用。人们发烧的时候可以按压曲池穴2-3分钟,此外,中医还认为经常按摩曲池穴能预防肺经相关的疾病。

3、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低头时可以摸到颈后的2个椎骨,在椎骨中间凹陷处就是大椎穴了,发烧时除了可以按摩大椎穴来退烧以外,也可以用刮痧的手法刮到出痧,也有明显的退烧效果。

二、发烧时就用这些退烧小妙招

1、多喝点水

在发烧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正在努力跟病毒作斗争,此时多补充一点水分可以给它们带来更多的能量。另外,喝水也可以帮助我们排出体内的细菌跟病毒,也能缓解发烧流汗时的水分流失。

2、试试泡脚

发烧的时候如果没有出汗,那么不如用热水泡脚来逼汗。专家建议,此时也可以在热水里加一点生姜,或者直接用生姜煮水然后兑凉水来泡脚,出汗的效果会更好。很多朋友反应,发烧时出点汗有利于退烧。

3、泡温水澡

与泡脚的原理一样,泡澡也可以让身体出汗,起到缓解发热症状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在非常疲惫的时候泡澡,建议发烧后泡澡时要有家人或者朋友提醒时长,避免泡太久水凉后加重病情。

4、酒精擦身

在发高烧的时候,我们可以酒精或者白酒兑点水,然后浸湿毛巾之后擦拭四肢以及后背,这样做可以起到快速退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酒精擦身千万别擦胸口,否则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滋阴的穴位


对男性来说需要补阳,而对女性来说则需要滋阴,女性滋阴的话其实对身体内分泌有着很大的好处。因为女性身体中的阴气缺少减少女人味,并且也会影响到生殖系统一些激素的分泌。如果发现自己阴气缺少的话,就可以通过按压滋阴穴位进行调理,因此人的身体上有哪些穴位是可以滋阴的?

1.大敦穴

大敦穴,在我们的脚上,取穴方法非常简单,在取穴的时候,可以采用正坐或者是仰卧的姿势,大敦穴就在脚大拇趾甲跟边缘大约两毫米的部位,靠近第二脚趾的一侧。经常按揉大敦穴,可以有效的调理肝肾,熄风开窍,而且还能安神,养血,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除了按揉之外,我们也可以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达到清肝明目的效果,让我们头脑瞬间变的清晰,而且还会神清气爽。因为自古以来,大敦穴就是被视为镇静以及恢复理智的要穴,大敦穴是肝经的起始处,所以按揉大敦穴还有养肝明目的效果,滋阴补血,效果甚好。

2.照海穴

照海穴也在我们的脚上,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有一个凹陷处,这个凹陷处就是照海穴了。我们在按压照海穴的时候,会感觉到酸、麻、胀痛感,而且照海穴通奇经八脉的阴跷脉,所以照海穴有滋阴的作用,非常适合阴虚体质的人按揉。经常按揉照海穴,可以有效的缓解肾阴虚的症状,并且我们在按揉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闭口感觉到嘴里有津液出现,一定要咽到肚子里去。

一般来说,我们在按揉照海穴的时候,按揉三分钟到五分钟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喉咙里有津液出现了,疼痛也就会马上缓解。因为古代的修炼家们都非常讲究炼津化精,津液生发的多了,那么我们身体的肾经自然就会变得更加充盈了,客观上也就起到了滋阴固肾的作用。

3.血海穴

俗话说得好,想要补血,那就要找血海穴。血海穴是脾经所生之血的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的功能,而且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的功效。经常拍打血海穴或者是按摩这个穴位,对于女性的痛经或者是经血异常都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再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和太溪穴,那么效果更好,痛经并且还伴随着呕吐,按摩这个穴位并且同时按揉足三里穴,就可以立刻缓解这个症状。

我们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的时候拍打按揉血海穴是最有效的,每次按揉十秒钟,连续按揉五次或者是按摩三分钟的血海穴,晚上再艾灸这个穴位,对于补血养血或者是治疗血瘀,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4.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和脚跟骨肌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说太溪穴有两个。太溪穴是一个养生要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一个“大仓库”,而且肝脏属木,肾脏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说想要养肝,我们必须要滋阴,利用太溪穴来调动这种滋养的功能,就能更好的滋养涵木。而如果我们的肝脏得到了滋养,那么我们的眼睛也就会变的炯炯有神,所以说太溪穴既可以滋阴养血,又可以补肝明目。

5.天枢穴

经常按揉天枢穴,可以让胃经和大肠经始终保持活络,也能促进胃经内的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胃经的气血充盈,而且消化功能也在增强,这也就给气血系统提供了足够的精微物质,为了补血提供了最基础的一种动力。

大肠经的气血充盈了,那么就可以保证循环排泄的机能正常,止泻又可以通便,这样就能保持肠道的清洁,让我们免受毒素的困扰。所以说我们平时就可以经常按揉天枢穴这个穴位,双手的拇指下压,力度要适中,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按揉两百下,补血又排毒,效果甚好。

睡觉的穴位


不少人在上了年纪之后,我都会被睡觉问题所困扰,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在人年轻的时候睡觉时间是不够的,而在人中年之后睡觉会出现失眠的问题。其实失眠问题的产生不仅和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有关系,还和一个人每一天所思所想有密切关系。所以想要改善睡觉失眠这种情况的话,可以通过按压穴位进行改善吗?

1、按揉心包经改善睡眠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即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

2、捋捋膻中穴改善睡眠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3、轻叩百汇和风池改善睡眠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叩压这个穴位能起明目醒脑的作用。只要感觉疲劳、紧张或者焦虑时可随时轻叩。力度以感到稍微有痛感就行。

4、按摩涌泉穴改善睡眠

该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用左右手分别按摩两脚的涌泉穴各100下。

5、轻揉百会穴改善睡眠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6、按压神门穴改善睡眠

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穴位按摩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想一冬好安眠,还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改善睡眠的妙招

1、不要过饥或过饱,睡前喝点温牛奶。虽说不建议在晚上8点以后吃东西,但饿着肚子也很难入睡。因此,如果睡前感到饥饿,可以适当吃一点饼干,和点温热牛奶,有助于安心入眠。不过,睡前吃得太饱也不好,经常吃宵夜也不利入睡。

2、睡前1小时不运动,剧烈运动会影响睡眠。睡前做剧烈的运动不利于入睡,因此,不建议在傍晚后做运动,特别睡前1小时,激烈运动容易兴奋、影响睡眠。不过,轻度的运动可以一定程度地促进睡眠,如散散步、做做瑜伽等。身体条件适合做瑜伽的人群,睡前做简单的瑜伽,搭配清扬、自然的瑜伽音乐,也是一种助眠的好方式。

3、泡泡脚:老年人、手脚冰冷者最适合。热水泡脚有利于促进全身循环,帮助入眠。睡前以热水烫足脚,使得足部烫得发红,并揉搓脚心的涌泉穴(脚心有人字纹处)。每次搓100下,左右各三轮即可。适合老年人、手脚冰凉、肾气虚弱者。白天操劳过度、容易焦虑抑郁的人群,可以用田七、黄柏、鸡血藤、丹参制成药包,用来泡脚。

改善睡眠的食疗方法

1、食醋:劳累难眠时,团取食醋1汤匙,放入温开水内慢服。饮用时静心闭目,片刻即可安然入睡。

2、核桃:味甘性温,常吃核桃能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红枣:性味甘平,养胃健脾,补中益气。

3、红枣:失眠者单用红枣30-60g,加白糖少许煎汤,每晚睡前服。亦可取红枣20枚、葱白7根,加水3000ml,煮至l000ml,去渣后服。

4、莲子:莲子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心悸怔忡睡眠不实并兼有脾胃虚弱者可用去心莲子、芡实10克,加糯米适量煮粥,并加巴掌大荷叶1块,盖在水上,粥好食之。心烦梦多而失眠者,则可用莲子心30个,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

5、生百合:生百合100克,加水500毫升,文火煎煮,至输烂后,分二次服食。对轻度精神分裂证,有肺结核病史的失眠患者选服更佳。

6、五味子:将五味子破碎成粉过筛备用,一次10克,再用糯米粉100克,发酵后把药粉加入拌匀,置笼上蒸熟,睡前趁热取食,每日一次。对患者有遗精多梦,心悸失眠,可收全面双调的作用。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