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侔天地。综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自强则刚
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提倡的是自强有为。众所周知,孔子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孔子最见不得懒 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懒散使人四肢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难尽天年。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合。静止便意味着停滞,停滞便意味着消蚀,西方哲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运作,孔子认为,人生一世,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力求进取。唯有心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保证事业有成。
孔子一生艰苦奋斗,精进不息,青少年时代勤干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在人牛的征途上,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进取精神。他之长寿,正在于将养其身与有作为密 切结合在一起,精神作用于身体,健康的体质保证和激励苦地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正因为孔子具备了 这种真积力久(荀子语)的精神,有着积极进取的心 理和健康的体魄,故而能谱写出辉煌的生命乐章。
二、大德必寿
孔子提出: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 益于健康长寿。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纤巧势利,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
孔子一生,十分注意养德立德,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 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于酒色有害。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 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乐之中,不问政事。孔子屡屡动谏无效,一气之下,便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 游列国之行。
孔子周游列国时,见到齐景公,齐景公仰慕他的学识与品德,要将凛丘那个地方送给他,作为他的养生之资,几千婉言推辞,没有接受。他回来对学生说,无功受禄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受,并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是怎样在逆境中得享古稀之龄的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孔子非常注重心理上的健康,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里非常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青少年时,由于机体发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频;壮年时,身体强健达到顶点,力量充沛,脾气也大,要少与人争斗,以免伤及自身;到了老年,体质已经虚弱,就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不要再苦心追求什么了。
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特别欣赏那种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如他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赞叹:贤哉,回也!孔子最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他认为有三种事最有害于健康:骄傲自大、游荡忘返、饮食荒淫。并提出三种有益于健康之事:调节行动,导人以善,交好朋友。
孔子善于用音乐来调节情绪,抒发心情。他本人对音乐有很深的研究,亲自编订了《乐经》,惜已失传。他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在齐国听到《韶》的音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借助音乐陶冶精神。在绝粮于陈地之际,他还是弦歌不绝,饥寒之中,也不愁楚。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他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如其弟子们所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孔子正是这样通过音乐达到放松精神、养生延年的目的。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孔子该是文弱迂腐的老书生模样。而事实上孔子酷爱体育,身体强健,据考证他身高有1.83米呢。孔子喜欢钓鱼和射箭,并且还是位优秀的骑手。但他最喜欢的运动是登山和游泳。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暮春时节,他常与十多个学生结伴去沂水游泳,必至尽兴方罢,然后去舞雩台吹吹风,一路唱着山歌回家去。正因为孔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所以尽管一生多次陷入困境,却都挺了过来。
在饮食方面,孔子力倡节俭,同时非常注意卫生。他曾提出八不食,即:①霉粮馊饭、烂鱼坏肉,不食;②颜色不好的,不食;③发臭的,不食;④夹生饭和烹调不当的,不食;⑤调料不当的,不食;⑥不合时令的,不食;⑦肉切得不方正的,不食;⑧市上买的酒和熟肉,不食。
孔子不但自己依此而行,还通过弟子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大家,从而避免了饮食不当所致的疾病。正是平时多方面的修养,塑造了孔子强健的体魄,使他能在那战乱年代,有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去拼搏,并且最终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代伟人。
我们常说,想养生的话,还得看名人是如何养生的,他们的长寿之道是什么。孔子,相信我们都清楚吧,他是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他的很多观点都被人们借鉴。同时,孔子它也有自己的一套养生方法,具体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养生之孔子的
对于孔子,我们都不陌生,都听说过,他是一位世界文明的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些独特的教育方式对后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他还有自己独特的养生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孔子的吧。
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乐观开朗,豁达大度
一天,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乃尔。意思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如此罢了。孔子还经常启发弟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疾,夫何忧何惧?意思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君子不忧愁,不畏惧,自己问心无愧,有什么值得忧愁和畏惧的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不能产生怨气,要开朗乐观。就是生活困难,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起居有节,遵循规律
孔子是非常讨厌白天睡懒觉的,学生如果是白天睡觉的话,孔子会骂他朽木不可雕也。他认为我们应该是晚上睡觉这样才能够做到寝不言。
孔子在饮食方面有七不吃,即粮食发霉变质不吃,鱼肉腐烂不吃;气味不正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切割得不好的肉不吃;没有调味的酱醋不吃。这就避免了因饮食不当引起的多种疾病。
心存仁善,慈悲为怀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兴趣广泛,爱好多多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爱好山水,他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健康基础。
看孔子为何长寿
孔子很重视心理健康,他教育弟子们要胸襟开阔,不要患得患失。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也是他的座右铭。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是一个养生学家。他虽出身贫贱,一生坎坷,却活了72岁,这在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是少有的老寿星了。
过去,在人们的心目中,孔子的形象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弱书生,是个斯文的老夫子。壁画上也把他画成一个文绉绉的干巴老头儿。其实,他是个地地道道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折合现在的尺码计算,孔子身高当在1.80米以上。孔子不仅身材高大,而且力气过人。《吕氏春秋》上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淮南子》一书曾这样描写孔子,说他勇猛超过着名勇士孟贲,跑起来能追兔子,用力可以推开城门。这虽然有点夸张,但并非无稽之谈。所以,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他是个千斤大力士。
据史书记载,孔子之所以能健康长寿,是和他注重养生分不开的。
爱好运动,注重锻炼
孔子爱好体育,喜欢驾车、射箭、打猎、钓鱼、登山、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礼记》上记载了孔子射箭时的盛况: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孔子在曲阜县城内射箭时,围观者形成人墙。《论语述而》中说孔子手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他不用网捉鱼而用渔竿钓鱼;爱射天上飞着的鸟而不射落下休息的鸟。要达到如此高超的本领,需经过长期的苦练。
孔子喜爱大自然。他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课余常带学生们去郊游,或爬山,或游泳。
《孟子》一书中记载孔子登东山百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论语先进》上记载了一段有趣的对话:孔子问弟子们将来的志向,有的想做官,有的想当司仪,只有曾皙想当个学者或隐士,以便和朋友们及儿童在大自然中嬉戏,在沂水中游泳,在田野上唱歌跳舞,过悠闲的生活。孔子独对他表示赞同。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孔子时常带弟子们在沂水中游泳。他喜欢迎着困难逆流而上,以锻炼毅力。有时子路落在后面,就拼命追赶。孔子见子路超过自己,便鼓励他:超过了我,好样的!游累了,便躺在水面上闭目养神,直到黄昏才上岸。
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孔子很重视心理健康,他教育弟子们要胸襟开阔,不要患得患失。他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也是他的座右铭。他一生不被人理解到处碰壁,但他始终不怨天,不忧人。他要求学生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家里,都不要有怨气。
有一次叶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孔子说,你何不告诉他,说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呢!
孔子对待挫折和失败,总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他博学多才,胸怀安邦定国之策,但他周游列国时,未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对此,他总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之。他主张为人处世应当无可争。
与世无争,其乐无穷
对待悲痛的事,他主张要控制感情,要节哀,要求哀而不伤,以不伤身体为宜。这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孔子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在饮食起居方面,孔子也有一套养生的办法。他主张食无过饱,就是饭不可吃得过饱。即使有山珍海味,也不能暴食,有美酒也不能暴饮,要适可而止,以免伤身。这同中医限食长寿的主张是一致的。
孔子很注意饮食卫生。《论语乡觉》篇中记载了他的诸多不吃:食谒而噎,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发霉的粮食和变质的鱼、肉不吃;食物色不正不吃;味臭不吃;煮不熟不吃;市上买来的酒和熟食不吃。他十分重视营养和烹调技术,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居住条件上,孔子提倡居无求安,即不可过于安逸舒适,以免懒惰和意志消退,否则对身心是不利的。他看到一个叫宰予的学生白天爱睡懒觉,便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
兴趣广泛,生活充实
孔子除了爱好各项体育活动外,他对唱歌和弹琴也情有独衷,并且样样精通。当他欣赏《关睢》、《韶》等乐曲时,常被那优雅的曲调所陶醉。他不仅会欣赏音乐,而且是一位出色的歌手。他喜欢和别人一道唱,唱到情浓时,还要再唱一遍,直到尽兴。
他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耆寿。意思是说:有知识有修养的人,喜欢山水,动静自若,陶冶情操,从而获得乐趣和长寿。
孔子主张劳逸结合,有张有弛。他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在操劳之余,经常带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正是他重视劳逸结合的表现,更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
孔子养生的主张及其长寿经验,不是很值得今人重视和借鉴吗?
向孔子学习饮食习惯
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 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 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 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建议: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按照营养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视食物纤维,膳食上不偏食,荤素结合,粗细搭配。这样就可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它将极大地促进健康。
《皇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类多了容易产生毒素,损害肝胆,对于有炎症、肝胆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应减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不撤姜食,不多食
意思是说,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季吃姜的好处,那么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孔子也大为推崇呢?又该怎么吃才正确呢?
专家建议: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此外,生姜还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中医认为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但吃多则易伤阴助火。
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酒量不大,电影《孔子》中他向鲁君请命救下漆思弓后,就有孔子与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畅饮的镜头。不过他都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
专家建议:交际应酬中,喝酒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但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如果避免不了要喝酒,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空腹喝酒,古语有云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喝酒前可适当吃些水飞蓟类制剂或辅肝药,减少肝脏的负担;喝酒有度,切忌喝得大醉,以免急性酒精中毒,如在一段时间内喝得特别多的,应注意要定期到医院保健体检。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各位介绍的孔子的,如果我们也想要身体好的话,不妨学学孔子的养生方法吧。孔子对于饮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大家以后也需要注意哦,话说,病从口入。
有关康熙的医药保健轶事也很多,下面略述几则。
注重养生,不滥用补药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而康熙对补药则有所戒。对补药,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这段话,虽不无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十分中肯,而且从人生哲理加以发挥,确实难能可贵。他57岁时,颏下有几根白须,曾有大臣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而康熙认为乃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书法以宽怀,运动强体质
一个人的健康标志,体现在心理和体质上。对于心理的调节,康熙多通过练书法以求得宽怀(舒心)。他曾亲自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宽怀只有数行字,数行字就能得到宽怀之效。按现代医学解释,练习书法可对脑神经起到调节、放松、消除疲劳的作用,还可锻炼人的耐心,培养人的意志,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康熙在《仿二王墨迹》诗中说案上露凝铜雀润虽然书案上和铜雀(香炉)上凝聚了欲滴的露珠,但仍然是象管(象牙笔杆)挥时在正心。这正心二字,体现了他练书之专,养志之诚,娱心之深。对于个人体质,康熙一生勤于治理朝政,深悉体质的重要,他认为恒劳而知逸,在日理万机之暇,还在宫内种植蔬菜。在秋高气爽之时,则到木兰围场,急马奔走,狩猎骑射,以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接受西方医学,推广西医西药
十七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的《泰西人身说概》和意大利人罗雅谷的《人身图说》及法国人皮理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象,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西药,康熙对治疟药金鸡钠有着特别的兴趣,原来康熙32年,他患了疟疾久治不愈,众医束手无策,恰逢法国的传教士洪若翰、刘应入京闻知,特进献金鸡纳,康熙服之而愈,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为了研究推广西药,康熙还恩准在宫中开设了实验室,供传教士制西药用。有时康熙还亲自给官员问病开方,中西药并用。他在宫内试种牛痘预防天花,效果较好。其后下诏推广,让边外四十九旗及喀尔喀蒙古人也种牛痘。初种时年老人尚以为怪,康熙坚意为之。
禁止吸烟
康熙从不饮酒,也厌恶抽烟。但是,大臣史贻直和陈元龙,却嗜烟如命,成天烟袋不离手。康熙打算让两人把烟戒掉。一年,康熙去江南出巡,史、陈两人也随行。皇帝御车在山东的德州驻跸。康熙当面赏赐两人各一枝水晶杆的烟袋,让他俩当众抽吸。俩人闹不清康熙的真正用意,还有些受宠若惊,马上装烟点火抽起来。谁想,刚一用力吸,隔着透明的烟杆清楚地看到了火星顺杆直往上冒,劈啪作响,直到唇边,还发出更响的爆裂声。史、陈二人到这时才明白康熙的真正用意。这时,俩人再也不敢吸烟,并且从此戒了烟。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修身克己寿自常 圣人孔子的养生保健之道》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夏季养生保健之道”专题。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