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

2019-10-19 │ 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 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

文学家叶圣陶的长寿之道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如何避免走入有关饮食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家叶圣陶的长寿之道”,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1894年生于苏州悬桥巷一个清贫的家庭里,1988年春节前夕卒于北京,享年94岁。

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编辑家、教育家。他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撰写并于1923年出版了我国现代第一部童话作品《稻草人》;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曾被茅盾先生誉为扛鼎之作。

圣陶先生解放后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任过出版总署副署长和教育部副部长。他非常关心学生教育工作。他对长期流传的那种记诵教育深恶痛绝。圣陶先生批评有一些教师把学生看成空瓶子,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教学工作就是揭开瓶盖,把多种知识、多种道德条目装进去,今天装一点儿,明天装一点儿,直到该装的东西全装进去了,就算功德圆满。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这些话,就是有名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

圣陶先生认为,所谓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努力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生活节奏规律化

圣陶先生在人生旅途上度过了94个春秋,是位受人尊敬的一代师表。大家都希望知道他的,可他自己却谦虚地回答:我绝无摄生的好方法、锻炼的好经验。尽管如此,我们从他的自我介绍和一些日记中,还是能寻觅到不少摄生方法的。

据圣陶先生自述。他从小就不甚健壮,说是几十年留下的照片,没有一张够得上用壮字健字形容的。原因是:饭量一向很小,吃了一碗再添是少有的事。年过八旬之后,圣陶先生每餐只能吃一两主食,全家人一致嫌我吃得太少,但他自己觉得再多吃就会不舒服,何况各种菜肴同样有营养,坚持少吃为佳。从现代养生学看,只要营养够用,少食也是一种益寿之道。

令人钦羡的是,圣陶先生的生活节奏竟是那样地有规律:每天7点半早餐,12点午餐,6点过后晚餐,习以为常。每天大便2次,一次在早餐之后,一次在午后,算是余波,这是抗战以前早就养成的好习惯了。每天小便6次(包括与大便同时的2次),夜间3次。增多1次的日子也有,但是不多。一般是睡眠时间极长,夜8点半睡,下一天早上5点半光景醒。此外,他每天还有1小时的午睡。而从他解放前的一些日记看,他也总是规律地上午看书,下午沐浴,极少变化的。

我们知道,能够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对提高机体素质、增强免疫功能是有很大好处的。

圣陶先生当然也有休闲活动,他也会抽时间听广播、看戏、看电影、看展览,也会郊游或访友的。而这类可使劳逸有所结合、精神张弛有度的活动,正是促使他能精力充沛地去工作与写作的一大缘由。也正是生活规律、少食多眠、精神健康等综合的原因。才使圣陶先生的身体几十年间经常保持在较佳的状态。他自豪地这样说过:我的血压总是受到大夫的赞许,高压低压距离适当,而且与年龄适合。透视,验耳朵挤出的血,做心电图,都说没问题。按脉搏,总在六十七八到七十三四之间。每天早上试一回体温,总在36度到36度二三之间。

应该说,即使在圣陶先生的晚年,除了视力和听力有比较严重的衰退,除了在80多岁时有过一次心肌梗死和做过一次胆结石手术外,他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始终是比较满意的。

圣陶先生是位爱国的、有正义感的作家,他投身过五四运动;高呼过:九一八,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个日子:也坚定地表示过要与帝国主义反动派斗争的决心:不扫妖氛誓不还!圣陶先生不是共产党员,但上世纪20年代的共产党上海组织却常在他家开会,他自己则避开之。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热血男儿,在日常生活中却心绪安宁得很,待人谦和有礼。日记中也未见他对某人某事耿耿于怀,更未发现有何恶言恶语。朱自清先生曾称赞圣陶先生: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但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居然接连遭到了打击。可在艰难的时刻,他并没有悲观和消沉,1971年他在《蝶恋花》词中写出的明年花岂今年朵?就表明了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

乐观宜寿考这是圣陶先生在赠友诗中的话。有理由相信,圣陶先生也是如此身体力行的。

自认的两点长寿因素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圣陶先生年过九旬而又依旧思维清明,能继续写出一篇篇爱憎分明、情感真挚的诸多美文呢?他的长寿之道究竟在哪里呢?除了上述因素外,圣陶先生自己曾提及两点:

一是遗传

圣陶先生说:祖母和我父亲都活了72岁。外祖母活了86岁。母亲活了96岁。都是年逾古稀的长辈。由此他认为,他之所以能长寿,遗传或许是若干因素之一。

二是喝酒

圣陶先生承认,他从八九岁时就跟着父亲喝绍兴酒了,至老酒兴不减,他甚至开玩笑地对人说,他的长寿秘诀只有两个字:喝酒。的确,且不论别人的文章中常常提到他的善饮,若翻翻他的日记,也是常可看到酒字的。圣陶先生在晚年虽戒了烟,却无法与酒绝缘。不过,他饮酒通常能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从他自己饮后甚适、饮后作文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来。人们说,常饮无妨,少饮有益在圣陶先生身上似乎得到了验证。

1980年,圣陶先生题词曰:多活几年,多做些事。这些话,既展示了他自己壮心不已的心愿,也向人们提出了追求长寿时所应具有的正确目的。

让我们在多活几年,多做些事的思想鼓舞和指导下,从中寻求更多的启示与教益吧。

相关阅读

孟子的长寿之道


孟子是继孔子后又一名儒。他活了84岁(比孔子多活11岁),可谓古代养生的典范。细究起来,其养生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终生善养浩然之气:孟子把自己喻为大丈夫,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养浩然之气的最好方法。孟子平时做事处处以义作规范,久远恒练,渐入佳境。

2、品德高尚,善养成德:修其身而天下平,即以修养身心的道理和方法来治理国家。孟子提倡:要保养良心,减少私欲;先正己而后正人,要与人为善;要交品德端正之友;要守分安常,不忧穷困;要苫其心志,劳其筋骨;少说话,不自满;要与民同乐,与人共享音乐的快乐;要有恻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恭敬之心(礼),是非之心(智)。

3、生活平淡,喜好运动:他平时吃饭一般只是一小竹篮饭和一小壶汤。他认为只要吃饱就行,因而是什么都吃,什么饮料都喝。孟子还喜欢田猎运动,并成为教学的必修课。

养生之道 文学大师孙犁的“淡”养生


现代人对于养生保健备受关注,毕竟有个好身体要比什么都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忙绿了一辈子很想有个健康的身体来安享晚年。名人对于这些也是十分关注,今天下班就带你了解一下文学大家孙犁的,看看他是如何养生的。

饮食素淡

首先是孙犁的日常习惯素淡:饮食,一日三餐,家常便饭。一个馒头,一小盘炒菜,一碗棒子面粥。读他的那篇《吃粥有感》:我好喝棒子面粥,几乎长年不断,晚上多煮一些,第二天早晨,还可以吃一顿。冬天坐在暖炕上,两手捧碗,缩脖而啜之,确实像郑板桥说的,是人生一大享受。可以看出,这种朴素的生活,就是他的。

人生雅淡

其次,孙犁懂得宁静致远,淡泊人生,他一辈子远离官场,劳累之余,用自己独有的方法让脑子休息。比如修书: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擦拭、缝补、包装那些线装古书,他说,每逢我坐在桌子前面,包裹书籍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平静。平时,他还喜欢养花养鸟,把玩字画,闲时哼上几句京戏,听听大鼓书。

遇伤轻淡

孙犁非常懂得自我疗伤,总能找到自我疗伤的好办法。孙犁热爱书籍,书籍给了他人生起伏中最大的救助。孙犁热爱故乡和故乡的人民,那是他平复伤痛的精神家园;孙犁喜欢欢乐的东西,他常用崇拜的心情去写他笔下的女子,是她们用乐观的生命态度给了男人们继续看世界的目光和胸怀。生前,孙犁信奉大道低回,大味必淡。他的文化哲学理念中,也凸显了他的长寿之道。

养生茶

1、杞菊参茶

适用人群:眼睛干涩的现代职场女性。

材料:西洋参3片、高丽参1片、 枸杞1g、 菊花3朵,200毫升的开水冲泡十分钟。

功效:养肝明目补气。高丽参属温性,西洋参属凉性。温凉互补,恰到好处。

3、双参红枣茶

材料:人参、丹参各3克,红枣5个。冲泡稍微复杂,在保温杯中用热开水冲泡后拧紧杯盖。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喝,也可以接着泡。

功效:健脑通脉抗衰老,预防老年失智症。人参大补健气、丹参活血祛淤、红枣健脾养胃。

冬季养生 女人的

不要做什么?

1 不穿过薄或暴露的衣物

许多爱美的女同胞即使在冬天里也喜欢穿短裙或短裤,或因为怕显得身材臃肿,只是穿上薄薄的一层衣服,以保持其体态风度。但如果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天藏为主,身体肌肤要避免暴露在外界。虽然爱美是年轻女性的通病,但即使爱美,也不应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如果习惯在冬天里也穿着薄薄的衣物,年轻时可能影响不明显,但年纪大了,可能容易引起关节炎,女性的许多妇科疾病如痛经、甚至不孕也有可能是因寒而起,而内科的一些病症同样可能是受寒引起的。长期美丽冻人的女性们,以后可能带来的麻烦却很多。

2 不要在冬天减肥

爱美的女孩子们,一年四季都想减肥,而各种减肥广告总是诱惑着女人们说:冬天里赶紧减肥,春天一到,又能穿轻薄而显露身材的衣服了。但是,冬天是减肥的季节吗?

事实上,无论是节食、运动或者药物利尿的减肥方法,都是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热量而减肥,中医属于泄的范畴,不适于在冬天里进行。在自然界,小熊都懂得要在冬天时吃得胖胖的,以顺利过冬,可见,其它生物自有适应自然的生存方式,难道人类反而不能做到吗?

3 不要过量熬夜

冬天里黑夜时间长,白天时间短,人们也应顺应自然,增加睡眠时间,方可补养元阴元阳。事实上,冬天熬夜的伤害比平常更大,最好尽量不要晚睡。

人们都说女人如花,冬季讲究闭藏,讲究去寒就温,就比如冬天保护培补好元阴元阳这条根,来年春夏才会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

4 避免冷健身

冬泳、冷水浴,听起来似乎很健康。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其实并不适合女性。范宇鹏医生说,现代多数女性因为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规律,体质以偏虚为主,冬泳尤其不适合。事实上,无论是冬泳或是洗冷水澡,看似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其实身体要耗费很多的阳气去抵御寒冷,对本来就体质偏虚的女性来说尤为不宜。如果长期采取冷健身的方式,甚至还容易引起一些内科、妇科疾病,所以说去寒就温是冬季养生的不二法则。

当然,如果喜欢游泳,到温水游泳池里游泳也是健康的运动方式。另外,在冬天里,适当泡温泉有益身心。

没有秘诀的

第一 勤于做事

心态对健康特别重要,也是自己能把握和调整的。人步入老年,若心态消极,终日无所事事,定会加速衰老。我父亲是学哲学的,事物看得更透,尽管他经历过动荡的年代,很多时候身处逆境,并且生活条件和自己身体也并不好,却始终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父亲晚年在大的方面,坚持思考、研究问题,关注国计民生大事,没有受到年龄的影响;小的方面,有益的事不分大小,凡是力所能及的都去做,每天生活十分充实。要保持良好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不能只讲空话,而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调整,不断制定新的目标,让思想有依托,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是养生简单而有效的途径。

第二 摸索规律

人与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注意自己身体信息反馈,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我父亲的眼睛几乎失明,身体不能算好,他却能长期承担繁重的工作,他的身体是怎么承受住的?

上年纪的人往往晚饭后不久就感觉困乏,这是身体发出需要休息的信号。我父亲多少年来,不管工作多忙,也不会靠喝浓茶、咖啡提神去熬夜工作。而是晚上九点多就去休息,次日四五点钟起床,既保证了一定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又能在早上神清气爽之时,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专心工作,工作效率非常高。

饮食上他常年坚持简单、按时、按量,食物种类大众化,没有特殊要求,从不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他早饭热量要够,蛋白质要足,通常是一个馒头,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其他食物也要保持类似水平的营养。午饭大致二菜一汤,荤素搭配,素食为主,主食米面外搭配些杂粮;晚饭和中午类似,素菜更多,吃杂粮稀饭,干粮吃得很少或不吃。更特别的是家里实行分餐制,菜是每人一份,他自己带头用食堂那种分成几格的不锈钢餐盘放他的那一份菜,既不多吃也不剩下。有条件时,每天加一些水果,中午喝少许红酒,不服用任何营养品。他一般不参加各类宴请,尽管显得有点不太近情理;晚餐宴请更是不去。有时非去不可的宴请,他也主要是走走形式,回家还要是吃稀饭。

第三 积极休息

人到中老年,精力、体力自然不如年轻时,为了能保持良好状态,我父亲在工作之余,通过做不同的事情,运动身体各个部位,达到休息调整的目的。他每天坚持写毛笔字,既练了体力,也集中了意念,让心情更宁静,他自己认为练字可以获得他练习太极拳相同的功效。他还每天坚持定时定量散步,从不懈怠。

也许大家会想大学者都是整天忙于著书立说,其实他业余爱好很多,比如以前他喜欢照相,自己放大冲洗照片,冲洗药品都是自己配的。后来眼睛不行了,就用耳朵听,他喜欢京剧,也喜欢交响乐,收集了相当多光盘,每天都会打开音响听上一会儿。

总结:健康长寿的活着是所有人的追求,尤其是老年人他们更是渴望。他们劳碌了一生,通过小编以上的叙述相信大家对应该有所了解了吧,无论是否是老年,年轻时多注意保养身体是没什么坏处的。

巴金的长寿之道


巴金(19042005)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指一屈的百岁作家。其长寿之道在养精 他1927年23岁在巴黎开始创作,在《回忆》一文记有:我每天上午到卢森堡公园里散步。他这种运动生活,一直持续到中年和老年。即使在1967年9月18日文革时63岁,他被红卫兵非法揪到上海江湾,在《随想录。五十五。赵丹同志》记有:准备26日开批斗大会一两天,我晚饭后照例在门前散步。如此60多个春秋也坚持着泰然地散步,便是《黄帝内经》中广步于庭的养生处方。其作用有如《老老恒言》所指出的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人散步所以养精的全身性吸氧运动。

他还把散步运动与写作的体验生活结合。如在29岁的1933年写《雪》,他曾冒着浓烟和尘埃,积极到浙江长兴煤矿生活;在48岁的1952到1953年,为歌颂抗美援朝,他两度360天深入到战地。这样一身动一身强的活动,自然换得精充力足的回报。

《寿世保元》指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全。他为了写作,避免为生活奔波,40岁才结婚。晚婚而保精,正是养生者务实其精的关键。加上他终身不嗜烟酒,又从源头上堵住了一定的病根,呵护着他一副康健的体魄。

益气 他说:应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1937年日寇八一三进犯,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他便在《自由快乐地笑了》一文中,高喊:这炮声带回来我们的勇气、信心与热情,是的,侵略者一定会失败,会灭亡的。人之有生,全在于气,这种大气凛然,直接产生和拥有旺盛精力的正气。

抗美援朝中,他毅然到志愿军防空洞,成为兵团一员,及时发回几十篇优秀的战地通讯。出版有《生活在英雄中间》等6部专集。

他还说:生命的意义在付出、给予。他担任文化出版社总编时,义务编辑了大批中外名着;同时编辑出版十多位无名的优秀处女集,如卢剑波、李林等文集。对从未谋面的田涛、屈夫、郑定义等作家热情扶助。这种正气存内的滚烫热心,焉会不具有邪不可干的强大免疫力。

怡神他性格温和,不急不躁,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我和文学》中,他说:古今中外的作品能到手的就读,脑子里一大堆杂货。如《古文观止》的两百多篇,他能倒背如流。如此积极吸收人类知识精华,自然高瞻远瞩,宠辱不惊,高尚情操怡然而生。

文革浩劫时,他既然不出卖自己灵魂,当然要遭到四人帮扣上10多项重重大帽,还加上抄家、揪斗、鞭打、剥夺人身自由。年近古稀尚发配五七干校两年多。特别是1973年妻亡家破后,他仍竭力调摄情志,化悲痛为力量,努力要坚持下去,在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中,每天默默地躲在旧汽车房楼上。哪管酷暑寒冬,专心致意地翻译赫尔岑《往事与深思》几百字,悦乐安神,准备着把人类的真善献给社会。

拨乱反正后,1979年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上,他和郭沫若、茅盾等并列为一代文学巨匠。1982年4月,又喜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4年5月,国际第47届笔会,又被誉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1984年8月,上海市第三次文代会上,全体代表致巴金信中,称其为杰出的文学大师。可他在《大镜子》一文中公开说: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75岁后,他仍老而弥坚,响亮提出:把心交给读者,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在他的巨着《讲真话的书》(含《随想录》5卷),更是勇敢追求科学、民主、法制和对和谐社会的呼唤。

他将出版所获福冈亚洲文化特别奖的五百万日元和大批珍贵文献资料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及那一次次隐姓埋名为希望工程、受灾地区捐出的存款,既是神藏于内的人品显露,又可谓是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

肖伯纳的长寿之道


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讽刺剧作家肖伯纳(18561950),享年94岁,从事创作活动70多年,他的最后一部剧本《为什么她不肯》竟是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中完成的。要问他为什么在老年时期还具有这么充沛的精力,敏锐的思想和旺盛的创作热情,而且活到94岁的高龄,成为文坛寿魁。首先就是因为他终生坚持体育锻炼。

肖伯纳一生酷爱体育运动。他每天清晨起床后,必定要洗冷水浴、游泳、跑步,或到海边打拳骑马、打网球等,进行体育活动他还是一位技术高湛的业余拳击手。他说:我知道拳击时怎样进退,怎样动作,正如我知道下棋时怎样移动棋子一样。他的长篇小说《凯雪尔拜化的职业》就是描写拳击家卡彭蒂尔的运动生涯。天气好时,肖伯纳一般是不在书房里写作的,而是常常跑到海滨的沙滩上,坐着边晒太阳边写作。在写作的中间还要定时活动身体,或做操,跑步,或骑着自行车到周围去兜一圈,或者干脆下海去畅游一番。接着,又聚精会神地投人写作。

1933年春,年近八旬的肖伯纳访问我国。他为了实现在空中游览长城的宿愿,他竟然不顾狂风肆虐,高空严寒的悲劣气候条件,毅然地登上一架小飞机向长城飞去。飞过积雪的山顶,鸟瞰婉蜒的长城,他感到心旷神恬。飞机在疾风中颠簸得非常厉害,连飞行员都感到疲劳,劝肖伯纳返回机场,而他却老当益壮,毫无倦意,兴趣盎然。他游兴未尽,请求飞行员向前开去,高临园明园和明陵之上,继续饱览中华壮景。几个小时的游览结束时,肖伯纳兴高彩烈,手舞足蹈,等不得放开飞机的舷梯,就一跃而下,轻盈得像一只小燕。

当记者问肖伯纳此番空中之行有何感受之时,他轻松一笑地说:很好,在这古老的山河之中,我仿佛像一个孩子,它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肖伯纳常常对人说:我的健康得力于我的锻炼,我的锻炼发自于我对生命的热爱,我热爱生命是因为人类的进步需要我

乐观是长寿的重要心理要素。肖伯纳是一位典型的乐天派,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善于恢谐的作家,豁达的胸襟,温和的性格,高度的涵养,构成了肖伯纳乐观的性格,在家庭生活中,肖伯纳与妻子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对朋友,肖伯纳待之以诚,乐于助人。对友人的困难完全当成自己的闲难,有时达到体贴入微的程度。而对待朋友的误解和论敌的攻击,他持超脱和镇静的态度。他从不发脾气,总是以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的语言去解释或回击。

肖伯纳的乐观性格常常以幽默的形式加以表现。他极为崇拜恩格斯的幽默,他说他的笔比马克思的轻妙,有些地方好象一个幽默家。幽默是肖伯纳讽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褒贬资产阶级各色人物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他待人处世的交际方式。他思维敏锐、妙语连珠、喜笑怒骂、皆成文章。

肖伯纳之所以成为文坛寿魁,还在于朴素,生活有规律。他每天的写作、就餐,活动都有一套周密的作息时间表,绝不轻易地打乱。他不吸烟,食物以粗面包、蔬菜为主,极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成名之后的肖伯纳,财富象潮水般的涌来,荣誉堆满了他的双肩,但是,他并未为此所累,仍然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他每天忙于写作,根本没有时间去享受那种花钱的乐趣。他给朋友写信时曾说,在享受人生的乐趣方面,有钱和没钱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为此,他曾将他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8千英磅,全部转赠给瑞典的穷困作家。他一生中极少生病,他曾经幽默地说:我一生中见得最少的就是医生。他还是禁酒运动的积极支持者,非常欣赏福勒的名言: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于溺死于大海中的。为了健康长寿,他终生滴酒不沾,即使是在宴会上,他也是以矿泉水代酒去与人碰杯。

勤奋的创作和对事业的追求,使肖伯纳的生活有着明确的精神寄托。愈到了晚年,肖伯纳创作愈勤,创作的成果也愈丰硕。在他一生中所创作的52部剧中,竞有40部是在他50岁以后完成的。在他的一生,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他说:我喜悦人生,就是为人生的本身。生命在我决不是一截短短的蜡烛,它是一个辉煌的火把,是我这一瞬间抓住的;在我将交给下一代之前,我要使它燃烧得愈明亮愈好。肖伯纳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诺言的,在他逝世的前4年,每年都创作出一部剧本,那时他已经是一位年逾九旬的老翁了。

罗洪的长寿之道


罗洪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朱雯的夫人,陟岵草堂典出《诗经魏风》中的篇名,蕴含思念父母之意。原来朱雯年轻时离家外出求学,1927年他父亲不幸去世,隔了几年,母亲又仙逝,这对年轻的朱雯心灵打击很大,为纪念双亲,他把书斋命名为陟岵草堂。当年,朱雯写过不少读书札记,后结集为《陟岵草堂诗话》。他与罗洪结婚后,陟岵草堂成了他们伉俪的共同斋名。书斋十多平方米,陈设富有书卷气,一只硕大的书桌面窗而立,室内挂着几幅名家书画,幽幽地透出一股书香味。罗洪身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虽然年近百岁,但精神矍铄,行动自如,一口纯正的上海话,讲得依然糯软、清楚。

罗洪说:我的长寿,得益于心境平静,宠辱不惊。罗洪一生出版了十多部小说集,建国前,被著名作家赵景深誉为真正的小说家。

解放后,又被推崇为全国十大女作家之一。无论是在众人喝彩的得意岁月,还是在下放劳动的迷茫日子,她都抱着一颗平常心。她患有高血压,但一粒复降片,足以平稳血压,至今已有几十年。如今,她过着平静而有序的生活。每天早晨5时起床,自己漱洗完毕,然后准时收听6时的早新闻。上午读报、看书。她订有多种报刊,书大多是读现代小说。吃过中饭,小睡一会,大多是躺在床上翻翻报纸,然后眯上几十分钟,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午睡后构思写作。她晚年写的《孤岛岁月》《罗洪散文》就是这样问世的。

二是脑子要多用,手脚要多动。罗洪生来瘦弱,一副文文静静的模样。由于职业的习惯,平时坐着看书写作较多,但她注意活动,她认为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多动。对于作家来说,脑子要多用,格子要多爬,手脚要多动。她一生坚持劳逸结合,动静配合,看书写作一会,必然下楼走动走动。她平时喜欢散步,住宅周围地区她都走过,一楼一宇无不熟悉,八九十岁时,还能从地处淮海中路的家里散步到徐家汇。

三是饮食清淡,不宜过饱。她说,吃东西,宁可三分饥,不可十分饱。不能看到好东西,馋心上来,吃得饱透,这是伤身之举,不是。她平时早饭大多吃泡饭,半碗足矣,佐之酱菜,油氽花生。中饭,二荤一素一汤,或者二素一汤,米饭半碗。晚上也是如此。她吃饭不挑不拣,排骨、红烧肉、五花肉都吃,但油腻不能太重。她说:吃得清淡,活得自在。说着,乐呵呵地笑了,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逗得我们也笑了起来。

巴金老人 长寿之道


巴金(19042005)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指一屈的百岁作家。其长寿之道在养精 他1927年23岁在巴黎开始创作,在《回忆》一文记有:我每天上午到卢森堡公园里散步。他这种运动生活,一直持续到中年和老年。即使在1967年9月18日文革时63岁,他被红卫兵非法揪到上海江湾,在《随想录.五十五.赵丹同志》记有:准备26日开批斗大会一两天,我晚饭后照例在门前散步。如此60多个春秋也坚持着泰然地散步,便是《黄帝内经》中广步于庭的养生处方。其作用有如《老老恒言》所指出的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人散步所以养精的全身性吸氧运动。

他还把散步运动与写作的体验生活结合。如在29岁的1933年写《雪》,他曾冒着浓烟和尘埃,积极到浙江长兴煤矿生活;在48岁的1952到1953年,为歌颂抗美援朝,他两度360天深入到战地。这样一身动一身强的活动,自然换得精充力足的回报。

《寿世保元》指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全。他为了写作,避免为生活奔波,40岁才结婚。晚婚而保精,正是养生者务实其精的关键。加上他终身不嗜烟酒,又从源头上堵住了一定的病根,呵护着他一副康健的体魄。

益气 他说:应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1937年日寇八一三进犯,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他便在《自由快乐地笑了》一文中,高喊:这炮声带回来我们的勇气、信心与热情,是的,侵略者一定会失败,会灭亡的。人之有生,全在于气,这种大气凛然,直接产生和拥有旺盛精力的正气。

抗美援朝中,他毅然到志愿军防空洞,成为兵团一员,及时发回几十篇优秀的战地通讯。出版有《生活在英雄中间》等6部专集。

他还说:生命的意义在付出、给予。他担任文化出版社总编时,义务编辑了大批中外名着;同时编辑出版十多位无名的优秀处女集,如卢剑波、李林等文集。对从未谋面的田涛、屈夫、郑定义等作家热情扶助。这种正气存内的滚烫热心,焉会不具有邪不可干的强大免疫力。

怡神他性格温和,不急不躁,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我和文学》中,他说:古今中外的作品能到手的就读,脑子里一大堆杂货。如《古文观止》的两百多篇,他能倒背如流。如此积极吸收人类知识精华,自然高瞻远瞩,宠辱不惊,高尚情操怡然而生。

文革浩劫时,他既然不出卖自己灵魂,当然要遭到四人帮扣上10多项重重大帽,还加上抄家、揪斗、鞭打、剥夺人身自由。年近古稀尚发配五七干校两年多。特别是1973年妻亡家破后,他仍竭力调摄情志,化悲痛为力量,努力要坚持下去,在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中,每天默默地躲在旧汽车房楼上.哪管酷暑寒冬,专心致意地翻译赫尔岑《往事与深思》几百字,悦乐安神,准备着把人类的真善献给社会。

拨乱反正后,1979年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上,他和郭沫若、茅盾等并列为一代文学巨匠。1982年4月,又喜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4年5月,国际第47届笔会,又被誉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1984年8月,上海市第三次文代会上,全体代表致巴金信中,称其为杰出的文学大师。可他在《大镜子》一文中公开说: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75岁后,他仍老而弥坚,响亮提出:把心交给读者,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在他的巨着《讲真话的书》(含《随想录》5卷),更是勇敢追求科学、民主、法制和对和谐社会的呼唤。

他将出版所获福冈亚洲文化特别奖的五百万日元和大批珍贵文献资料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及那一次次隐姓埋名为希望工程、受灾地区捐出的存款,既是神藏于内的人品显露,又可谓是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

孔子的健康养生长寿之道


孔子是闻名世界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但是一个谈经论道的圣人,创立了儒家学派,而且也是一个注重修身养性的典范。他活了72岁,这在当时实属罕见。孔子之所以高寿,自有他的秘诀,现从《论语》中看,孔子传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习与借鉴。

一、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即:年轻时,血气未定,要警惕的是迷恋女色;壮年时,血气正旺,要警戒的是好斗;年老了,血气衰弱,要知足常乐,莫贪得无厌。

二、心存仁善,慈悲为怀

孔子心地善良,胸怀仁慈,并提出了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兴趣广泛,爱好多多

孔子爱好音乐,并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他在齐国听到韶乐章,竟三月不知肉味,并谓之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爱好山水,他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陶冶性情于山水之中。此外,孔子还常习武,精通射御之术。《吕氏春秋》说: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可见孔子身强体壮,力大过人,是位文武双全的英杰,也为其长寿打下了健康基础。

巴金老人的长寿养生之道


巴金(19042005)是中国文学史上首指一屈的百岁作家。其长寿之道在养精 他1927年23岁在巴黎开始创作,在《回忆》一文记有:我每天上午到卢森堡公园里散步。他这种运动生活,一直持续到中年和老年。即使在1967年9月18日文革时63岁,他被红卫兵非法揪到上海江湾,在《随想录.五十五.赵丹同志》记有:准备26日开批斗大会一两天,我晚饭后照例在门前散步。如此60多个春秋也坚持着泰然地散步,便是《黄帝内经》中广步于庭的养生处方。其作用有如《老老恒言》所指出的步主筋,步则筋舒而四肢健,人散步所以养精的全身性吸氧运动。

他还把散步运动与写作的体验生活结合。如在29岁的1933年写《雪》,他曾冒着浓烟和尘埃,积极到浙江长兴煤矿生活;在48岁的1952到1953年,为歌颂抗美援朝,他两度360天深入到战地。这样一身动一身强的活动,自然换得精充力足的回报。

《寿世保元》指出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全。他为了写作,避免为生活奔波,40岁才结婚。晚婚而保精,正是养生者务实其精的关键。加上他终身不嗜烟酒,又从源头上堵住了一定的病根,呵护着他一副康健的体魄。

益气 他说:应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1937年日寇八一三进犯,上海军民奋起抵抗,他便在《自由快乐地笑了》一文中,高喊:这炮声带回来我们的勇气、信心与热情,是的,侵略者一定会失败,会灭亡的。人之有生,全在于气,这种大气凛然,直接产生和拥有旺盛精力的正气。

抗美援朝中,他毅然到志愿军防空洞,成为兵团一员,及时发回几十篇优秀的战地通讯。出版有《生活在英雄中间》等6部专集。

他还说:生命的意义在付出、给予。他担任文化出版社总编时,义务编辑了大批中外名着;同时编辑出版十多位无名的优秀处女集,如卢剑波、李林等文集。对从未谋面的田涛、屈夫、郑定义等作家热情扶助。这种正气存内的滚烫热心,焉会不具有邪不可干的强大免疫力。

怡神他性格温和,不急不躁,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在《我和文学》中,他说:古今中外的作品能到手的就读,脑子里一大堆杂货。如《古文观止》的两百多篇,他能倒背如流。如此积极吸收人类知识精华,自然高瞻远瞩,宠辱不惊,高尚情操怡然而生。

文革浩劫时,他既然不出卖自己灵魂,当然要遭到四人帮扣上10多项重重大帽,还加上抄家、揪斗、鞭打、剥夺人身自由。年近古稀尚发配五七干校两年多。特别是1973年妻亡家破后,他仍竭力调摄情志,化悲痛为力量,努力要坚持下去,在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中,每天默默地躲在旧汽车房楼上.哪管酷暑寒冬,专心致意地翻译赫尔岑《往事与深思》几百字,悦乐安神,准备着把人类的真善献给社会。

拨乱反正后,1979年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上,他和郭沫若、茅盾等并列为一代文学巨匠。1982年4月,又喜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4年5月,国际第47届笔会,又被誉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1984年8月,上海市第三次文代会上,全体代表致巴金信中,称其为杰出的文学大师。可他在《大镜子》一文中公开说:我只是一个作家,一个到死也不愿放下笔的作家。75岁后,他仍老而弥坚,响亮提出:把心交给读者,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在他的巨着《讲真话的书》(含《随想录》5卷),更是勇敢追求科学、民主、法制和对和谐社会的呼唤。

他将出版所获福冈亚洲文化特别奖的五百万日元和大批珍贵文献资料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以及那一次次隐姓埋名为希望工程、受灾地区捐出的存款,既是神藏于内的人品显露,又可谓是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文学家叶圣陶的长寿之道》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