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食疗

2019-10-20 │ 养生食疗 体质养生

中暑痉挛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暑痉挛”,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正值炎热的夏季,除了防晒,还应预防中暑。当体内有过多的液体,但钠元素不足,就会诱发横纹肌痉挛。该病往往是突然发作的,应立即给患者含氯化钠的食物,能有效缓解病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中暑痉挛的相关知识。

病理和病因

在高温(38℃)环境下,当出汗过多液体丢失而仅仅补充水时,体力活动后可发生中暑痉挛。该结果是钠,偶尔钾和镁的相对丢失之故。中暑痉挛常见于体力劳动者(如机房人员,炼钢工人,矿工),穿防寒衣过度的登山或滑雪者,网球运动员和其他周末运动员,以及不适应热和干燥气候的人,后者蒸发快而使过多的出汗几乎不被发觉。

症状和体征

起病常突然,首先四肢肌肉受累,剧烈疼痛和腕足痉挛而使手足无法活动。常常是发作性的,痉挛性肌肉感觉呈硬结状。若痉挛仅累及腹肌,疼痛可类似急腹症。生命体征通常正常。皮肤可干热或凉而粘腻,主要取决于湿度。

中暑痉挛会引起哪些疾病

1、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丧失为主要表现,持续性昏迷,则预后不良,昏迷在24小时 内恢复者可不留下精神和神经损害的后遗症。

2、心血管系统

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一过性改变(T波低平或倒置) ,心排血量下降,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3、呼吸系统

常见过度通气征象,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和肌肉抽搐,严重时可出 现急性肺水肿,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死亡,个别中暑者可并发肺吸入症,出现肺梗塞 。

4、泌尿系统

常见为急性肾衰,约占中暑的25%,直接热衰竭可引起肾脏广泛性 损害,可出现肌红蛋白尿症,少尿或无尿,尿中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

5、肝胆系统

中暑12~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等可升高,18~36小时可达顶峰。

6、胃肠道症状

中暑者可出现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出现血性腹泻,黑便等。

7、其他并发症

体内电解质紊乱一开始为低钾血症,后转为高钾血症;还可出 现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

预防和治疗

要知道中暑痉挛通常是可以预防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饮含氯化钠的液体或吃含氯化钠的食物,能预防和很快缓解中暑痉挛。氯化钠片剂常可用于预防,但可能引起对胃的刺激,过量时可导致水肿,所以不鼓励服用这类片剂。若病人不能吃或饮,需用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结语:夏天到了,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中暑,气温过高,而人们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就会导致中暑的发生。而中暑痉挛,是因为体内水分多,而钠元素少引起的。只要在急救时让患含食氯化钠食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扩展阅读

膀胱痉挛症状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是膀胱痉挛,膀胱痉挛是指患者得了膀胱类的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表现,比较常见的就是急性细菌性膀胱炎,这时候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表现,比较严重的会引起尿失禁,炎症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导致血尿,甚至脓尿的情况,常常会引发腰痛,身体发热等症状表现。

膀胱痉挛症状

患急性细菌性膀胱炎的病人临床常出现膀胱痉挛等症状。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能降低尿液酸度,缓解膀胱痉挛,黄酮哌酯盐(泌尿灵)可解除痉挛,减轻尿路刺激症状。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

急性细菌性膀胱炎最典型的症状是即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少数病人可有腰痛、发热(通常不超过38℃)。查血象,白细胞数通常无明显增加。膀胱炎易发生于性交后、月经期后及尿道、妇科器械检查后。男性很少罹患该病。但也不可以忽视男性膀胱炎。男性若有尿路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膀胱结石、异物等也易患膀胱炎。

原因

引起膀胱痉挛的原因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疝痛性疾病,反射性地引起膀胱痉挛。也见于尿液长时间滞留、尿中异物(结石、肿瘤、毒物)直接刺激膀胱,引起膀胱痉挛。

手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

首先,可能是气囊压迫及和长时间放置导尿管,这样就会导致膀胱颈和尿道水肿,从而发生膀胱痉挛的现象。其次,可能是因为患者长时间保留导尿管,而使得膀胱三角区发生了炎症。

面肌痉挛


面部痉挛是大家较为熟知的一种病症,以女性居多。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眼皮跳动有自己的说法: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当然,这都是迷信的说辞,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这种面部肌肉跳动的症状到底是怎么回事。

疾病病因

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报道了一例HFS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有 樱桃大小的基底动脉瘤。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前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较少见。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较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HFS。以往认为:HFS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HFS,且上述血管可两者同时对面神经形成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HFS手术的预后。

非血管因素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报道了一例CpA表皮样囊肿使AICA移位压迫到面神经导致HFS;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导致HFS。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HFS。Hirano报道一例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HFS。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HFS。

其他因素

面神经的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HFS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HFS。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 HFS的改变。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例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HFS。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HFS,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遗传因素

此外,HFS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家族性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临床表现

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预防旧病复发的方法

1、面肌痉挛患者切不可吃油炸物、硬果类令人咀嚼困难费力的食物。

2、不可吃闻刺激性调味品,如姜粉、芥末等,一方因打喷嚏而诱发疼疼。

3、忌酒、酸、辣、浓茶、咖啡、人参补品与过凉、过热、油炸和各种刺激性食物。

4、面肌痉挛患者最好以流食为主,每日五至六餐,应配置高蛋白高糖液体食品,如牛奶冲藕粉,牛奶冲蛋花,等厚流质,使患者有包足感。

5、面肌痉挛患者不宜食用洋葱,大蒜,韭菜等刺激性食物。一般市售的食物可分为下列数种:蔬菜、水果、海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以及牛肉、猪肉、鱼类等动物性食物,而且各有其多样的烹调法,但除肉类食物外,以能保持其天然味道者最为理想。

结语:面肌痉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症状,要说它是疾病吧,并没有太大的不适感,且很快也就好了。引起面肌痉挛的原因不是单一的,甚至跟遗传有关。对于已经患有面部痉挛的人来说,要注意避免旧病复发。本文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望大家多多留意。

胃痉挛的症状


导读:胃痉挛的症状,胃痉挛是胃病的一种,与体质、饮食及精神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那么胃痉挛有哪些症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胃痉挛的症状吧。

胃痉挛的症状

胃痉挛就是胃部肌肉抽搐,主要症状为上腹痛、呕吐等。胃痉挛大多为神经性的,其本身是一种状态,而不是具体的疾病。相对来说,慢性的比较少,急性的比较多。不过,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胃痉挛,较常见的有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通常,患者是受到了一些急性刺激。常见的诱因有感染风寒、饮酒、吸烟、进食生冷、饥饱失时、暴饮暴食、服食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品、过度疲劳等。

此外,胃痉挛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如剧烈运动后,胃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也可能引起胃痉挛。

胃痉挛饮食禁忌

不管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胃痉挛情况,患者在患病期间都应该特别的注意各种饮食方面的禁忌,这对痉挛的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1、刺激性食物

胃痉挛患者应该尽量的少吃些刺激性食物,以免这类食物刺激胃黏膜,从而导致疼痛的情况更加明显。刺激性食物有很多,最常见的有过辣、过冷、过酸、辛辣等食物,如火锅、啤酒、酸奶等,这些食物不管健康与否都应该尽量少吃。

还有就是一些冰凉的饮料,这类饮料会造成温度相差大,从而强烈刺激胃肠道以至于导致突发性痉挛出现。对于一些突然性胃痉挛的患者,这个时候应该马上喝一杯热水、热汤。

2、忌空腹吃香蕉

胃痉挛患者在空腹的状态下应该避免食用香蕉,这是由于在香蕉中含有大量的镁元素,而镁是影响心脏功能的敏感元素之一。如果在空腹的状态下吃香蕉的话,势必会导致血液中的含镁量骤然升高,从而影响心脏健康。

除了香蕉之外,在空腹的状态下也不能吃菠萝,这是因为在菠萝里含有强酵素,如果空腹吃的话非常的伤胃。而且菠萝中的营养成分必须在吃完饭后才能更好地被吸收,因此空腹时绝对不能吃菠萝。

3、忌烟酒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有抽烟以及喝酒的习惯,甚至有的人是三餐都要喝点小酒,并且饭后还必须要抽根烟。这些都是非常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胃痉挛的患者而言,烟酒等必须要禁止。

除了烟酒之外,还有就是大部分人都非常喜欢的咖啡。不管是烟、酒、咖,还是茶叶,在胃痉挛期间都不能饮用,这些都是导致胃痉挛加重的原因。

4、油炸食物

患有胃痉挛的患者在患病期间还要特别的注意,对于一些油炸以及油煎的食物都应该尽量避免食用。

除此之外还要少吃些含粗纤维较多、多渣食物,比如像芹菜、韭菜、豆芽、鱼干及各种粗粮等,这些食物不仅粗糙不易消化,同时还有可能会引起胃液大量分泌从而加重胃的负担。少吃些含淀粉内的食物,比如像土豆、芋头、粉条、红薯等,这些食物都非常不容易消化,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胀气。

如果出现上胃痉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如果患了胃痉挛,就要注意饮食养生了。

肠痉挛症状


二、肠痉挛怎么办三、怎样预防肠痉挛

肠痉挛症状

1、肠痉挛有哪些症状

婴幼儿不能自己述说腹痛,只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闹,有时从睡眠中哭醒。每次发作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痛时止。腹痛程度不等,重者可伴有四肢乱动,翻滚,面色苍白,手足发凉。

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一般可以自己表诉腹痛,腹痛部位以中腹部或脐周最多,因便秘诱发的肠痉挛往往表现为左下腹痛,但也有时腹痛难以定位。腹痛一般也为阵发性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

如果患者年龄大的话,则腹痛的程度有重有轻,不过全身症状的话,则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并且,如果是单纯肠痉挛的话,则十几分钟至几小时就可以自愈了哦。

腹部检查缺乏特异性体征,一般无腹胀,无肠型,但有时可有腹部轻到中度压痛。因小儿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腹痛,故肠痉挛的诊断应建立在排除一系列内、外科疾病的基础上,内科如急性胃肠炎或肠道感染等,尤其是要与外科急腹症,如肠扭转、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疾病鉴别,否则将会贻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危及生命。

2、肠痉挛是什么

肠痉挛又称痉挛性肠绞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为常见的机能性腹痛。临床表现为平时健康的小儿,如果突然发生阵发性、间歇性的腹痛,而在间歇期间,又找不到异常的体征,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患儿的腹痛,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时作时止。经反复发作数十分钟或数小时后,腹痛可不再出现。

个别患儿,其反复发作的腹痛,可迁延数日,腹痛的程度轻重也各不相同,严重者可以出现就地翻滚。典型病例其腹痛部位往往以脐周为主,也就是说,出现痉挛的部位是在小肠。近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其疼痛处为右下腹;当远端的大肠出现痉挛时,左下腹发生疼痛;如果患儿在大便之前出现腹痛,那么可能是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发生痉挛。

3、肠痉挛是什么原因

对某些食物过敏,特别是一些大分子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由于过敏介质的作用而致肠痉挛发生。

吃生冷食物过多,进食过快或者暴饮暴食均可刺激肠蠕动增强而诱发肠痉挛。

食用不洁食物、过分油腻食物,引起消化不良或肠蠕动调节功能紊乱,可成为肠痉挛的诱因之一。

食入纤维素食物不足和排便习惯不良,引起便秘。便秘时硬结的粪块可刺激肠壁,反射性引起肠痉挛。

摄入不洁食物引起寄生虫感染,而寄生虫生成的毒素形成的机械性刺激也可诱发肠痉挛。

腹部受凉可使肠蠕动增强,加之消化不良也易发生肠痉挛。

肠痉挛怎么办

如果孩子在暴饮暴食、腹部受凉或感冒后,突然发生以脐周为主的腹痛,并伴有呕吐,但疼痛间歇期腹部柔软,无固定部位压痛和紧张,此时孩子有可能患上肠痉挛,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可自己尝试当一回临时“医生”。

具体的方法是,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取一支木牙签(不要过于锋利),在孩子腹部的中线(以肚脐为中轴线)两边一撇一捺地划“人”字,划上3~4次后,孩子的腹痛很快就能缓解。

孩子的腹痛停止后,最好带去看中医,服用一些清热祛湿,行气止痛的药物。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大便情况,如果有便秘可适当加些润肠通便的药物,如蜂蜜、火麻仁,通则不痛;如果大便稀溏,则可能是湿热下注,可以加点扭肚藤、藿香、大腹皮行气祛湿。此外,家长还要找出诱因,注意预防避免,平时不让患儿过食生冷食物,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绝大部分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不再发作而自愈。

怎样预防肠痉挛

1、由于部分孩子的腹痛可能与对牛奶过敏有关,因此,反复发生肠痉挛的孩子可以试着暂时停止喝牛奶并改用豆浆或其他代乳品进行观察。

2、严防孩子暴饮暴食,而且不得进食大量冷食。

3、注意婴儿的喂奶量不可过多,奶中加糖量也不宜过多。

4、必须注意腹部局部的保暖,防止腹部受凉。

隔膜肌痉挛


膈膜肌痉挛造成的最浅显的症状就是打嗝,这个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影响,治疗起来也比较容易,正常人可能是由于吞东西过快、突然吞咽空气,或者腹内压增高引起的,大多数的膈膜肌痉挛都会随时间自行消退,少数会形成顽固性呃逆,对生活造成影响,下面由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情况。

病因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按病变部位其病因分为:

中枢性

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外周性

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

其他

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治疗

深呼吸

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

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痉挛的偏方


痉挛我们一般说的都是肌肉的痉挛,痉挛就是肌肉的紧张导致了不自主的抽搐。痉挛我们经常叫做是抽筋。痉挛可以根据部位的不同进行分类,一般可分为手部痉挛,小腿痉挛和大腿痉挛以及足部痉挛。痉挛我们有很多急救的措施,在急救后我们应该采用一些偏方进行治疗。

痉挛预防

①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吃钙片,也可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豆制品等。

②要加强体育锻炼,锻炼时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都活动开,这时下肢的血液循环顺畅,再参加各种激烈运动或比赛,就能避免腿抽筋。

③要注意保暖,不让局部肌肉受寒。

急救措施

〔1〕在游泳时发生小腿抽筋时,一定不要慌张,先深吸一口气,把头潜入水中,使背部浮在水面,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一次不行,可反复几次,肌肉就会慢慢松弛而恢复原状。如果带强硬想上岸,往往会适得其反而溺毙。

〔2〕在日常生活中,小腿抽筋时,可迅速地掐压手上合谷穴和上嘴唇的人中穴。掐压20~30秒钟之后,其有效缓解率可达90%。

〔3〕当腿抽筋时,脚背要用力往上翘至最大幅度,并固定在此位置上,一般在30秒钟内即可解除痉挛。然后保持脚背上翘位置约3分钟,以巩固疗效。

〔4〕用手掌根部按于小腿内外两侧,掌根相对用力并按揉腓肠肌部,时间2分钟可解除小腿胀痛。

〔5〕用热水袋局部敷上,也可帮助消除抽筋现象。对身体缺钙而引起的腿抽筋,需请医生处方补充钙质,才能彻底治愈。

痉挛的偏方

天麻炖鸽肉:天麻10g,健康鸽子1只。共炖熟食用,每日1只。功效益气补血,熄风解痉。方中鸽肉补肝肾,益气血,天麻熄风解痉,合用治疗血虚生风引起的面瞤。

苡米陈皮粥:薏苡仁50g,白芷9g,云茯苓20g,陈皮6g,,先煮薏苡仁为粥,后三味水煎去渣人薏米粥中三五沸即成。每日1剂,连服数日。功效健脾化湿,除痰通络。适用于脾失健运,痰湿阻遏之面瞤、脘腹胀满、食少纳呆等症。

苡米扁豆粥:薏苡仁50g,炒扁豆15g,山楂lOg,红糖、粳米适量。共加水煮粥。食前加红糖,供早晚餐。功效健脾化湿,活血通络。薏苡仁、扁豆治脾虚有湿,山楂活血化积;红糖补血活络。全方使脾得健运,痰化湿除,面部络脉贯通。适于脾虚湿困,经络受阻之证。

龙眼肉粥: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100g。煮粥热食。功效养心补脾,安神除烦。龙眼肉是良好的养心补脾品,内含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蛋白质,与红枣、粳米同煮粥,起协同作用。此膳是我国民间用于养心益智、健脾补血的美味佳餐。适合于面瞤不止、心烦失眠、食少体倦等症患者。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痉挛以及痉挛的分类,我们也掌握了痉挛的急救措施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好对于痉挛的预防,痉挛一旦发生我们除了急救处理了后一般都以为没事了,其实我们还要对痉挛进行一些治疗,例如采用偏方治疗。

肠痉挛是怎么引起的?肠痉挛的诱因


肠痉挛这种肠胃疾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不罕见,引起这种疾病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胃肠道因素,食物的刺激,缺钙等三种,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病因进行相关的治疗。

肠痉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肠抽筋。医学上叫做肠痉挛,所以如果医生说你患了肠痉挛,千万不要大惊小怪,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或间隙性腹痛。引起肠痉挛的主要病症有:肠炎,便秘,腹泻等等,在功能性原因中有受寒、饥饿、大便干燥、某些药物的副反应等。这些疾病在发病时都有可能引起肠痉挛。如果肠痉挛疼痛过剧,过长,也可考虑用一点解痉药就是我们常说的止疼片。

01

引发肠痉挛的因素很多,胃肠道因素主要是肠道气体产生过多引起的。肠道气体有四大来源:吞下的气体;中和胃酸产生;从血中弥散而来以及细菌发酵产生。肠道动力增高,胃肠道激素。饮食因素。等都会引起。

02

另外食物的刺激也易引起,在吃了冷热,辛辣刺激的食物后引发肠痉挛,有的人一生气就会肠痉挛,肠痉挛还与食物不卫生,细菌感染有关.肠痉挛还与腹部受凉后有关,建议饮食要健康,注意保暖。

03

引起肠痉挛也会因为缺钙引起的,所以平时的时候要注意多补钙,也要多注意锻炼,营养跟的上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了。此病发作期间,越运动越疼,所以发病时要注意安静,可减轻疼痛。

注意事项:

在功能性原因中有受寒,饥饿,大便干燥,某些药物的副反应等,应用中医的芍药甘草汤加味就可以缓解.需要去医院做个胃镜和大便常规,血常规的检查,才能正确区别引起的病因。

中暑


我们对中暑不是很重视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我们是不是应该高度注意呢。

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病因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

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②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

中暑症状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

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现场急救

首先将病人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平卧(头部不要垫高),解开衣领,同时用浸湿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并快速扇风。轻者一般经过上述处理会逐渐好转,再服一些人丹或十滴水。重者,除上述降温方法外,还可用冰块或冰棒敷其头部、腋下和大腿腹股沟处,同时用井水或凉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

严重者应即送医院救治。

中暑的对策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

中暑野外防患措施及事后的紧急处理要点

户外运动者到山野,往往奔放追逐,而长时间曝晒在猛烈的阳光下,体内的热温未能充分散发,使体温升高,脑内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连受破坏而停止活动,这就是中暑。

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中医

中暑,病名。一名中暍、中热。

①感受暑邪而发生的急性病证。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证见突然闷倒,昏不知人,或身热烦躁,气喘不语,牙关微紧,或口开齿燥,大汗或无汗,脉虚数,甚者昏迷不醒,四肢抽搐。速将患者移至凉爽通风处,治以清暑、解热、开窍,灌服辟瘟丹、消暑丸,再用益元散、清暑益气汤、白虎汤、清营汤等。并可配用针刺、刮痧、冰水擦浴等法。元气不足者,当调补元气为主,少佐解暑。

②或名暑风,以其证状与中风相似。

③指阴暑。

结语:如果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肠痉挛的症状


肠痉挛的症状

1、肠痉挛的症状

在小婴儿,肠痉挛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持续、难以安抚的哭吵。主要表现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呕吐、面颊潮红、翻滚、双下肢蜷曲等症状。哭时面部潮红,腹部胀而紧张,双腿向上蜷起,发作可因患儿排气或排便而终止。在小婴儿则可反复发作并呈自限过程。婴幼儿不能自己述说腹痛,只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哭闹,有时从睡眠中哭醒。每次发作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痛时止。腹痛程度不等,重者可伴有四肢乱动,翻滚,面色苍白,手足发凉。表现二: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一般可以自己表诉腹痛,腹痛部位以中腹部或脐周最多,因便秘诱发的肠痉挛往往表现为左下腹痛,但也有时腹痛难以定位。腹痛一般也为阵发性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表现三:大龄儿的腹痛程度虽有轻有重,但全身情况均较好。单纯肠痉挛在发作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内常可自愈。

2、肠痉挛的诊断

肠套叠:是婴幼儿应首先鉴别的疾病,好发于4~10个月的肥胖男婴,全年可发病,春季为高峰期。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腊肠样包块及果酱样(血)便。阵发性哭闹为套叠的肠管痉挛所致,其程度往往比单纯的肠痉挛重而且规律性更强。呕吐几乎发生于每一例肠套叠,单纯肠痉挛则较少见。

3、肠痉挛的治疗

给孩子以抚慰,摇动孩子,减低环境噪音,用热水袋捂婴儿腹部;对家长给予支持和关心;可服用中药或二甲基硅油。一些中药具有解痉作用,服用中药(洋甘菊、马鞭草、甘草、茴香、香峰草及薄荷组成的粉末)7天后,肠痉挛改善,但夜醒次数未见减少。二甲基硅油是一种非吸收性药物,通过改变气泡表面张力,使气泡融合或弥散,促进气体排出,对人体无副作用。试图用它来减少肠道气体。

肠痉挛的饮食禁忌

炸鸡块

当你将食物浸到面糊中然后进行深炸,就是把食物变成了一种对于消化道来说有点硬的是食物。油炸的食物难免是油腻并且高脂肪的,两者都对腹部有害。假如肠道有炎症的话,油腻的食物就会引起恶心或者腹泻的症状。如果你想吃鸡块吃得健康,可以自己用面包糠或者采取焙烤的方法。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一些传统的油腻食物,如薯条。

辛辣食物

辣椒如红辣椒或者贾拉普辣椒,都能够给食物增添精彩的辣,但同时也会扰乱食道。结果是会有一阵烧心的感觉,就如你吃进去的感觉一样。即使你用乳酸来降低它的辣,但你仍然摄取了辣椒的辣性。不要在辣味食物中添加高脂肪的奶油,可以采取较为温和的青椒。巧克力单纯吃巧克力并不是引起问题的源头,而是在于持过量的巧克力。一小块的巧克力是可以的。但如果患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人即使吃一小块也会引起问题。这是因为巧克力使下食道括约肌放松从而引起胃酸倒流。

肠痉挛的起因

肠痉挛是儿童常见疾病,尤其在婴儿期更为常见,往往发生在节假日期间,病儿常常是那些吃饭不规律,或食用过量冷饮的儿童。儿童神经系统对肠蠕动调节功能不稳定,副交感神经易兴奋,导致肠蠕动过强,发生肠痉挛。通常认为诱发因素有多种,如机体对食物的过敏,寒冷、饥饿或消化不良,肠内气体过多,喂奶不当,吞咽大量气体等,都可引发肠痉挛。另外,肠寄生虫毒素也是诱因之一。

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痛的位置不固定,间隔数分钟到数十分钟发作一次,每次持续时间3~5分钟不等。腹痛时孩子大声哭闹,四肢乱动,口唇发白。腹部检查多见腹隆起,无固定压痛点,无腹肌紧张,有时能触及条索状痉挛肠管。往往在排便和排气后腹痛缓解或消失。

眼睑痉挛的偏方



眼脸痉挛是一种眼睛的神经不受到大脑的控制,不自主发生颤动的情况,它主要是一种老年人疾病,它的症状是导致眼跳不停的跳动和眼睛发红,影响到患者的美观性和眼睛的正常使用,所以患者可以在生活中根据本身的体质去选择一些治疗眼脸痉挛的现象,避免这种疾病对眼睛的伤害。


偏方一

用法:鳝鱼血,把鳝鱼放水里养4至5h后,用镊子将鳝鱼颈部钳住,剪断尾巴,取其滴出的黏稠血30滴,加入麝香0.15g调匀涂患侧,每隔30分涂—层,至口眼恢复正常即洗去。

偏方二

材料:巴豆酒,巴豆3—5粒,巴豆研细,放铝壶或玻璃瓶中,加入75%乙醇(酒精)或好烧酒500ml,炖热外用。

用法:外熏面瘫之手掌心劳宫穴,每次1-2小时,重者可治疗4小时,每日一次,。

偏方三

材料:大豆200克,独活50克,白附子10克,米酒1000毫升.先将大豆炒熟,与后两味共捣碎,加入酒内煎数沸,去渣备用。

用法:每日早晚饮酒个1次,每次10毫升.本方祛风通络,适用于面神经瘫痪。

偏方四

材料:鲜生姜1块,将生姜剖开,取剖面反复向左向右交替涂搽患侧上下齿龈(指口角,歪向侧的对侧)直到齿龈部有灼热感或发热感时为止,每天2--3次。

患者可以在生活中采用鲜生姜的方法,因为生姜对于眼睛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它可以调整眼睛的神经错乱,也可以采用巴豆酒这种治疗偏方,它同样也是利用到就对眼睛的刺激能力,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适当的使用这些治疗偏方。


喉头痉挛的偏方


喉头痉挛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是有很多种,它可能是因为喉炎引起的喉头痉挛,所以患者在生活中遇到喉头痉挛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的喉咙是否正常,以免出现一些咽喉疾病没有去治疗它。同时,患者可以通过食用薄荷、桔梗、甘草以及麻黄等药材有治疗喉头痉挛。

偏方一

主治:起病迅速,卒感声音不扬或嘶哑,喉部微痛不适,咳嗽,喉门声带淡红微肿,伴发热恶寒,鼻塞涕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宣肺开音。

方用六味汤加减:荆芥15g,防风10g,白僵蚕9g,薄荷12g,桔梗9g,甘草6g.声嘶重加麻黄6g(重煎),杏仁9g;咳嗽重加白前9g,炙紫菀9g;恶寒发热重可合用荆防败毒散。

偏方二

主治:声音嘶哑或失音,喉部灼热干痛,发热或咳嗽时声嘶加重,喉门肿胀,声带色红伴发热恶寒,咳嗽痰黄稠;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开音。

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减:荆芥15g,防风15g,牛蒡子10g,金银花30g,桑白皮15g,黄芩15g,玄参15g,天花粉15g,赤芍9g,玉蝴蝶15g,胖大海15g,浙贝母6g,桔梗9g。

偏方三:

材料?:地龙10克白芍10克甘草10克麻黄6克桂枝10克远志10克款冬花10克。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服。

在生活中,患者应该要根据喉头痉挛的发病原因去寻找治疗它的偏放,这样才能够治疗好喉头痉挛。如果喉头出现长时间痉挛的情况,建议患者应该要及时的去医院接受检查,可能喉咙里面存在一些先关的咽喉疾病,造成喉头的痉挛现象。

脑痉挛的偏方


脑痉挛是人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脑痉挛患者在发病的时候是极其痛苦的,一般常见的病症有头痛欲裂、头晕目眩、耳鸣等等。这种脑痉挛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很多患者朋友都比较注重脑痉挛的治疗,而现在医学对于脑痉挛的治疗并没有什么特效药,这就导致了很多患者私底下会寻求一些治疗脑痉挛的偏方。


脑痉挛的偏方一:

杞菊龟香蒸猪脑

配料:猪脑150g,红枸杞15g,杭菊花9g,女贞子12g,桑寄生12g,金钗斛15g,生龟板15g,旱莲草12g,黑豆30g,明天麻12g,生牡蛎15g,杭白芍12g,川抚芎4.5g,全蝎尾4.5g,蜈蚣干2~3条,真麝香0.6~1g,川红花9g,葱白5根,水发黑木耳30g,酱油、食盐、味精、白糖、陈年老酒、芝麻油各少量。

制法:先将菊花、女贞子、桑寄生、旱莲草、白芍、川芎、全蝎、蜈蚣、红花装入净纱布药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陶瓷罐内,加入龟板、牡蛎、金钗斛、枸杞、黑豆、天麻、葱白、猪脑、黑木耳、盐、酱油、味精、白糖、清水适量;再放进屉笼内用旺火蒸至2小时熟透入味,揭盖取出,淋上老酒2汤匙,芝麻油,加入麝香调和均匀,随药汤徐徐饮之。患者服饮此膳以意识转为清醒正常,头痛大减,即原方减去麝香,勿久用以免耗气伤正亏损阴津之弊,服10剂后减去全蝎,蜈蚣,勿久服。

主治:肝失条达,肝阳偏亢,水不滋木,肝肾虚损,久病入络,虚风内动,上犯巅脑,血瘀脑络。久则脑窍闭塞,不通则痛所致头痛经久,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头痛朝轻暮重,遇劳加剧,头晕眼花,耳鸣,目眩,心烦不寐,易怒急躁,胸闷口苦,咽干口燥,反应迟钝,言语蹇涩。或舌强语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手足麻木,面色黯晦,唇爪不华,口角流涎,舌质紫青,少苔缺津,舌下静脉怒张青紫或瘀斑,脉象弦细涩。多见慢性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栓塞,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痉挛,脑萎缩,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肿瘤或出血经手术后头痛头晕。

功能:平肝潜阳,滋肾养肝,通脑开窍,息风止痉,活血化瘀。

脑痉挛的偏方二:

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脑痉挛的偏方三:

乙酰水杨酸片,两毛一片一次两片,祛热通风,头痛就吃,非常管用,我的独门秘方,饮食要吃清淡的蔬菜,烟酒少吃,禁止醉酒,禁止凉水洗头,禁止洗头后吹空调,注意保暖,慢慢调养一年半载即可痊愈。

上文提及的几种方法,也就是用于治疗脑痉挛的偏方,而且这几个偏方对于脑痉挛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所以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但是有一点广大患者们必须明白的,就是这些脑痉挛的偏方对于脑痉挛的医治只能够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放弃医院的常规治疗。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