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吐血了,应该会很紧张。的确,没有任何医学常识的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及时就医是唯一选择,治疗吐血,中医疗法也有很多,柏叶黄耆散的效果就很不错。来看柏叶黄耆散的用法!
处方
生干地黄4两,黄芩1两,柏叶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阿胶(杵,燥令碎、黄燥)2两,黄耆(锉)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吐血,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于食后用糯米粥饮调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八。
吐血的病因
多因嗜食酒热辛肥、郁怒忧思、劳欲体虚等,致胃热壅盛,肝郁化火,或心脾气虚,血失统御而成。亦有因外感引动者。吐血分为外感吐血、内伤吐血、阴虚吐血、劳心吐血、劳伤吐血、气郁吐血、畜热吐血、伤胃吐血、伤酒吐血等,详见各条。
血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也称为呕血。常见于西医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吐血的诊断要点
血随呕吐而出,血色呈紫暗或咖啡色,或鲜红色,常夹有食物残渣。常有胃痛、胁痛、黄疸、症积等宿疾,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和、劳倦过度、气候突变而诱发。大便色黑如漆,甚则呈暗红色。大便潜血试验阳性。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超等检查,常可发现原发病。
吐血治疗的辨证分析
吐血多因热伤胃络,或脾虚失摄,或胃络瘀阻等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临证需分辨虚实。实证多由于热(胃热及肝火),虚证多属于脾气虚弱。临床一般属热者居多。治以清热、泻火、降逆、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为大法。忌用升散燥热,以免血随气火上逆而加重出血。
临床表现
患者多先有恶心,然后呕血,继而排出黑便。食管或胃出血多有呕血及黑便,而十二指肠出血多无呕血而仅有黑便。呕出血液的性状主要取决于血量及其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如出血量较少而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由于血红蛋白受胃酸的作用,转化为酸化正铁血红素,呕吐物呈咖啡残渣样棕黑色,但如出血量大而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则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暗红色。
上消化道出血失血量不大(少于800~1000ml)时,患者可仅有呕血与黑便、皮肤苍白厥冷、头晕、乏力、出汗、脉快、心悸等急性失血性贫血症状。如出血量大,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出现脉搏细弱、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与休克等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症状。
结语:有关柏叶黄耆散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柏叶黄耆散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柏叶黄耆散能治疗吐血,有关与吐血的病因还有诊断要点等问题,上述了也有详细说明,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身体啊。
白术茯苓散在中医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种中药方剂的治病效果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术茯苓散的中药方剂以及白术茯苓散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术茯苓散
【处方】
白术2两,白茯苓2两,防己3两,木瓜3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妊娠7-8月后,两脚肿甚者。
【用法用量】
每服1钱,食前沸汤调下,日3次。肿消止药。
【摘录】
《广嗣纪要》卷九。
白术茯苓汤
【别名】
白术汤。
【处方】
白术4两,茯苓2两,甘草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逐支饮,通利小便。主饮积胸痞,痰停膈上,头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烦忪悸,喘咳呕逆,体重胁痛,腹痛肠鸣,倚息短气,身形如肿。及时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振振身摇;脾虚泄泻,脉缓者。
【用法用量】
白术汤(《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泻由乎湿,脾土虚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渗大肠,泄泻不止焉。白术崇土燥湿,茯苓渗湿和脾,炙草缓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气也。水煎温服,使湿去土强,则脾能健运而敷化有权,泄泻无不自止矣。此健脾渗湿之剂,为脾亏泄泻之专方。
【摘录】
《鸡峰》卷十八。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术茯苓散的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剂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想要治疗还是请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哦!
眼睛疾病其实也不少,但是相比较与其他方面的疾病,眼部生病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有些眼表疾病也是很复杂的,建议大家及早治疗。这里给大家介绍治疗风热眼的白术菊花散中药方剂。白术菊花散的功效不错的,来看白术菊花散的用法!
处方
白术(米泔浸1宿,去皮,切,焙)1斤,菊花(焙)半两,荆芥穗4两,威灵仙(去土)2两,薄荷(焙)2两,木贼(去节,焙)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耆(锉,焙)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仙灵脾1两半,羌活(去芦头)1两半,独活(去芦头)1两半。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热眼。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食后,夜卧米饮调下;熟水亦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七。
风热眼
风热眼为病名。见《幼幼集成》。即风火眼。见《青囊真秘》卷一。又名火眼、燥火眼、淫热眼,俗呼狗眵眼。由风热攻目而起。起病较急,双眼红赤疼痛,沙涩羞明,眵多泪热,可兼发热头痛等。相当于今之急性结膜炎。治宜疏风清热为主,内服驱风散热饮子加减,外用蒲公英煎水熏洗,滴10%千里光眼液。
眼表疾病
医学定义
角结膜干燥症又称干眼,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将干眼根据泪液缺乏成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水样液缺乏性、粘蛋白缺乏性、脂质缺乏性、以及泪液动力学(分布)异常性。
临床表现
干眼病最常见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如有上述症状。诊断:通常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症状,泪膜不稳定,眼表面上皮细胞的损害,泪液的渗透压增加,可以对绝大多数干眼症患者作出诊断。
治疗
许多干眼患者可能是水样液缺乏和蒸发过强两种因素并存,开始治疗干眼之前,首先应明确患者以哪一型为主,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干眼病是慢性疾病,多需长期治疗,要帮助患者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泪膜不稳定患者,应首先寻找内因并进行治疗,其次泪液涂布的异常与眼睑的解剖结构和运动以及眼表是否光滑等也有关,故应予以相应的治疗。如若是因为眼睑的暴露导致的泪液过度蒸发型干眼,应根据病情把握眼睑重建的手术时机,进行眼睑的重建。
结语:有关白术菊花散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白术菊花散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白术菊花散的功效是治疗风热眼的,对于此疾病还有一些眼表疾病,上述也有所提及。保护眼睛健康是重要的任务,希望大家要小心!
小儿惊风,应该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个病症。慢惊风也是惊风的一种类型,治疗慢惊风的方法很多,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中医疗法。就是喝中药方剂,这味方子叫做白术麻黄散。白术麻黄散的功效还不错,来看白术麻黄散的用法!
处方
白术(炮)1分,干葛1分,麻黄(去节)半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慢惊将发。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荆芥汤送下。服后忌冲风,须有汗如水出,再进1-2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九引《石壁经》。
慢惊风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症,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甚至可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云: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小儿之病,最重惟惊。临证常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本篇简述慢惊风,急惊风已分篇述之。
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高热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临证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细致体格检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病因病机
慢惊风为小儿惊风的另一种类型,来势缓慢,以反复抽痉、昏迷或瘫痪为主症,预后一般较差。多因大病久病后,气血亏虚,阴阳两伤,或由急惊风转化而成,或由于先天不足,后天调护不当,精气俱虚所致。多系脾胃受伤,土虚木旺化风;或热病阴血受伤,风邪入络;或先天不足,肾虚肝旺。病位在肝、脾、肾,多以虚为主,也可虚中夹实。
临床表现
1.虚寒可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倦,嗜睡,四肢发冷,舌淡,苔薄;虚热则虚烦疲惫,面色潮红,身热消瘦,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血虚有肢体颤振,强直不利;虚中夹实可见身热起伏不定,口渴心烦,胸闷气粗,泛吐痰涎,苔黄腻。
2.病在肝脾仅有形神疲惫,面色萎黄,抽搐,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病在肝脾肾则面色晄白,囟门低陷,四肢厥冷,手足蠕动,大便清稀,舌淡,脉细无力。
结语:有关白术麻黄散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白术麻黄散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白术麻黄散的功效是治疗小儿慢惊风的,对于此病症,上述已经介绍一些,希望大家多多学习。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家长们,要多注意!
白术丁香散这种中药方剂是非常好的,其功效是非常多的。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病症。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术丁香散的中药方剂以及白术丁香散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术丁香散
【处方】
丁香3钱,白术3钱,舶上硫黄3钱,肉豆蔻3钱,人参2钱,桂府滑石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大人、小儿吐利不止,烦渴,小便少。
【用法用量】
大人每服2钱,小儿1钱,食前温米饮调下。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九。
白术防风汤
【处方】
白术(四钱) 、防风(八钱) 、黄蓍(四钱)。
【功能主治】
若服羌活防风汤有自汗者。
【用法用量】
上分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后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几种能够治疗病症的中药方剂,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白术丁香散中药方剂应该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关的认识。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疗的话!还是请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就诊哦!
相信很多的读者朋友们对于中医方面的知识了解的都是比较少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白术沉香散的中药方剂以及白术沉香散的处方和功能主治,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白术沉香散
【处方】
沉香1两,人参(紫晕者)1两,白茯苓1两,半夏曲1两,诃子肉1两,木香1两,川姜1两,白术1两半,干山药1两半,甘草6钱,丁香半两,附子2个(炮)。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坠气,益脾胃。主。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钱,水1中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木瓜1片,煎7分,食前服。
【摘录】
《百一》卷二。
白术半夏丸
【处方】
白术5钱,半夏3钱,砂仁3钱,白芍3钱,当归3钱,桃仁2钱,黄连2钱,神曲(炒)2钱,陈皮2钱,吴茱萸1钱半,僵蚕1钱,甘草1钱。
【制法】
上为末,蒸饼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气血、痰热心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
《简明医彀》卷五。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白术沉香散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没错,这白术沉香散中药方剂虽然很不错,还是还是要在医师的建议之后在进行服用哦!
女人生完孩子之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需要多方的关心和照顾,尤其身体比较虚弱,稍微照顾不周,就容易引发一些疾病。例如产后浮肿就是其中易得的病,治疗产后浮肿,试试白术消肿散,这种中药方剂的效果不错的。来看白术消肿散的用法!
处方
白术3两(炒黑),枳实1两半(炒黑)。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产后浮肿,脉弦滞涩者。
用法用量
每服3钱,紫苏汤下。
各家论述
产后气食伤脾,脾气不化,清阳不能上奉,而风邪乘之,故遍身浮肿,心下痞闷焉。白术炭健脾气以燥湿除满;焦枳实泻滞气以散闷消痞;为散,紫苏汤下,理血气以散风邪也。使风邪外散则滞气内消,而脾胃调和,经络通畅,安有心下痞闷,遍身浮肿之患乎。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产后出现的水肿该怎么护理
有的妈妈在生产后会出现全身的水肿,同时还要照料宝宝,新妈妈就显得疲惫不堪。产后水肿需要积极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威胁母婴健康。
水肿严重时还经常出现四肢酸麻、头晕、心慌、频繁咳嗽等症状。需要注意区别产后水肿和肾虚、功能异常等导致的病态水肿。产后水肿是因皮肤内积聚水分而产生的,所以严格说不是水肿而是水气。产后的水肿无法通过排尿缓解,而是要通过出汗才能消肿,所以需要产妇保持身体温暖。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100克海带里含有100毫克的碘,对弥补分娩造成的失血有很重要的作用。海带还具有促进子宫收缩、加快新陈代谢、预防肥胖的作用。海带中的钙含量也很丰富,可以补充牙齿和骨骼中流失的钙质。它很容易被消化吸收,对胃肠功能下降的产妇来说是很好的食品。此外用海带做汤还有助增加奶量,消除水肿。
分娩后产妇消化能力下降,挑选食品时应考虑是否易消化。尽量避免进食冷饮、寒性食品以及方便面等速食品。饮食上要注意均衡摄取营养,少吃高热量食物有助消除水肿。食物不能太咸,以清淡为宜,少食多餐等习惯都有助于预防产后水肿。哺乳期适当进行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母乳量,对产后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
结语:有关白术消肿散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白术消肿散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了。白术消肿散能治疗产后浮肿,对于此病症的护理方法,上述也有详细介绍。希望产妇多多学习,对身体有好处。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