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保健穴

2019-10-20 │ 春季养生保健穴 女性养生保健穴位

脚上十穴位保健功效 按内庭穴祛胃火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脚上十穴位保健功效 按内庭穴祛胃火”,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脚上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小腿上的穴位有66个,脚的穴位数目是33个,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从踝关节到膝关节,分布着六经的部分经穴、合穴、络穴和郄穴及六腑的下合穴。下面为您介绍脚上穴位按摩的方法。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7、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8、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9、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Ys630.com相关知识

胃火按什么穴位


胃火按什么穴位

1、胃火按什么穴位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内庭穴:去胃火。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2、小孩胃火旺的症状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胃部灼热疼痛、腹胀、口干口臭、大便稀烂、便秘、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胃火还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稍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美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通常是由湿热、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同时,火气也因饮食的量、质和时间三大原因而引起。稍微胃火盛者,似乎永远吃不饱,实在是胃热给大脑的错觉;到火盛至某一个阶段,胃部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成什么都吃不下,可以说是物极必反。

3、胃火旺喝什么茶好呢

金银花茶。金银花性寒味甘气芳香,清热而不伤胃,非常适合胃火旺的人饮用。取一茶匙干燥的金银花茶,用一杯滚烫的开水冲泡,焖约10分钟即可,可酌情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饮用。金银花还可以搭配薄荷、桔梗、竹叶或者甘草冲泡,滋味都很不错。不过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以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

竹叶茶。注意是竹叶茶而不是竹叶青茶,它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属于禾本科植物。取鲜竹叶50-100克,用水煎茶饮用。竹叶茶滋味清香醇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

去胃火的中药有哪些呢

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月牙片同炒,酌加盐及调料、味精少许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此菜可清胃健脾。

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枇杷15个。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以上就是去胃火的中药。中药对我们的肠胃的副作用比较小,传统的中药调理方法,可以起到根治疾病的作用。如果您也出现了口渴、头痛、呕吐等胃火的状况。也可以喝一些败火的茶水。很多的茶叶也是传统的中药制剂。

胃火重有哪些症状有哪些

症状。胃热,即是胃火。多由邪热犯胃;或因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助火生热;或因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均能导致胃热(胃火);肝胆之火,横逆犯胃,亦可引起胃热(胃火)。

其病理表现是,胃热炽盛,则腐熟功能过于亢进,可出现胃中嘈杂,消谷善饥等症,热盛火炽,多消烁津液,而致燥热内结, 胃失和降,可见口苦、口渴引饮、大便秘结等症。甚则耗伤阴液而致胃阴虚。胃火上炎,可致胃气上逆,可见恶心、呕吐酸苦黄水等症。胃火循经上炎,或为齿痛龈肿,或为衄血,火热灼伤胃之脉络,则血上溢而为呕血。

伴腹泻、发烧者可适当应用黄连素、氟哌酸等抗菌药物。病情较轻者一般不用,以免加重对胃的刺激。

呕吐腹泻严重,脱水明显,应及时送医院静脉输液治疗,一般1-2天内很快恢复。

去胃火按什么穴位


去胃火按什么穴位

1、去胃火按什么穴位

三阴交穴。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足三里穴。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大敦穴。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太冲穴。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

2、胃火大怎么调理

随时补充水分。常喝温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包括冷却体内燥热,促进表皮回圈,还能冲刷口腔中的细菌菌落,抑制生长,比较不会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气房的人,水分蒸发较少,一天也要喝1300毫升左右,流汗时更要多喝。上火时适合喝柠檬水,多吃柑橘类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欢水淡无味,也可多喝舒缓茶饮,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银花等花草茶。

饮食要清淡。建议大家还是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食物,这类食物会提供一定的火气,同时,上火时建议不要吃太多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类、坚果、饼干和烧烤类,建议改以蔬菜和清汤等低热量饮食对于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

3、吃什么食物去胃火

荸荠。荸荠是甘寒之物,能清胃热。荸荠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痢疾、小儿麻痹、便秘等疾病,尤其适合饭后食用。

石斛。石斛又名万丈须、吊兰、林兰、金钗华等。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喝什么茶能降胃火

菊花茶。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之一。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口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等疾病均有不错的疗效。

竹叶茶。泡法:取鲜竹叶50~100克,用水煎茶饮用。

功效:竹叶茶滋味清香醇和,具有清热利尿、清凉解暑的作用。另外,注意是竹叶茶而不是竹叶青茶,它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属于禾本科植物。

麦冬茶。泡法:取5~8粒麦冬置于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再加入足够的开水冲泡。也可以煎水代茶饮用,效果同样很好。麦冬除了可以单独冲泡外,还能和玉米须、桑叶、绿茶搭配。

功效:麦冬茶是一款非常好的去胃火的茶。麦冬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作用。

去胃火的中药有哪些呢

用鲜芦根、白菊花(干品)、鲜茅根、鲜荸荠、鲜桑叶、鲜竹叶、鲜薄荷叶、鲜金银花熬水喝。具有清热祛暑、生津止渴、健胃利尿等优点,对热症、伤暑、心烦、口渴、头痛、咽肿、鼻血、胃热、呕吐等病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保健作用。

枇杷15个。将枇杷入锅,加适量水,以文火煎煮即可。每日早晚分服。

苦瓜100克,开水焯后切片,素油少许烧开,将苦瓜煸熟,西红柿洗净切月牙片同炒,酌加盐及调料、味精少许化开、与蒜末同时加入,翻炒后起锅。此菜可清胃健脾。

鲜芦根100克,竹茹2Q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将鲜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同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生姜,略煮即可。

冬天脚冰,多按内庭穴


足阳明胃经之内庭穴:冬天脚冰 多按内庭

位置

位于足背部,在第2、3趾间缝纹端。

取穴技巧

正坐屈膝,把足抬起,放在另一腿上。用对侧手之四指置足底托着,手大拇指在足背,并置于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叉缝尽处的凹陷处即是。

功能

清胃肠湿热,通阳明腑气

主治

四肢冰冷、流鼻血、口歪、咽喉肿痛、胃痛吐酸

此穴对牙齿痛、急性肠胃炎有特效。同事对流鼻血、口歪、咽喉肿痛、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肿痛等,都有良好的保健调理作用。在现在中医临床中,常利用此穴治疗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牙龈炎、扁桃体炎、脚掌或脚底关节痛等。

按摩

正坐屈膝,把脚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把对侧手的四指房子啊脚掌底部,托着脚,手的大拇指放在脚背。弯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压按揉内庭穴,穴位处有胀痛的感觉。早晚各揉按1次,先左后右,每次揉按1-3分钟。

腹水按脚上什么穴位


腹水按脚上什么穴位

1、腹水按脚上什么穴位

1.1、三阴交穴:正坐,抬起一只脚,放置在另一条腿上,一只手的大拇指除外,其余四指轻轻握住内踝尖,大拇指弯曲,用指尖垂直按压胫骨后缘,会有强烈的酸痛感。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揉按1至3分钟。注意:孕妇禁按此穴位。

1.2、复溜穴:正坐垂足,将一只脚抬起,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跷起,以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推揉穴位,有酸痛感。左右两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推揉1至3分钟。

2、腹水的原因

2.1、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就会导致腹水的出现,这是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依靠蛋白质来维持,当血浆白蛋白过低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腹水,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重度的肝功能不全,营养缺乏,肾病综合症和蛋白丢失性胃肠疾病的原因所引起的。

2.2、还有可能是内分泌障碍,肝硬化或者是肝功能不全的时候,肝降解功能也会减退,一方面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等灭活功能降低,而导致水潴留或者是钠潴留,另一方面血液循环里面的一些扩血管性血管活性物质浓度增高,就会降低内脏小动脉阻力,会增加心排血量,内脏处于一种高度力循环的状态,也会造成腹水的出现。

2.3、还有可能是因为液体静水压增高,因为肝硬化及门静脉外来压迫或者是自身血栓形成,导致门静脉以及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这样就会引起腹水,还有可能是因为淋巴流量增多,回流受到阻碍,这样也是会造成腹水出现的。

3、检查腹水有什么方法

3.1、生化检查

黏蛋白定性(qualitative test of mucin)试验:漏出液为阴性;渗出液为阳性。定量,漏出液小于0.25g/L;渗出液大于0.25g/L。

胰性腹水淀粉酶升高。

细菌学及组织细胞学检查:腹水离心后涂片染色可查到细菌,抗酸染色可查到结核杆菌,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可在腹水中查瘤细胞,对腹腔肿瘤的诊断非常必要,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达90%。

3.2、超声及CT检查 不仅可显示少量的腹水、还可显示肝脏的大小、肝脏包膜的光滑度,肝内占位性病变,心脏的大小、结构、心脏流入道及流出道的情况、血流情况、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

3.3、心电图检查 可发现心律的变化、心脏供血情况。

腹水的症状

1、腹水最明显的症状之一就是肚子变大,腹水程度不同,则腹部凸起的程度不同,除此之外,检查过程中还可发现患者的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若是心脏疾病所引起的腹水,则患者会出现颈静脉曲张、肝脾肿大、心律失常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心前区震颤等心脏症状出现。

2、若是肝脏疾病所引起的腹水,则患者会出现面色晦暗或是萎黄无光泽,面部、颈部或是胸部还可出现蜘蛛痣,亦或是有肝掌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等体征出现。若是肾脏疾病所引发的腹水,那么患者则会表现出面色苍白,患者的身体还会有水肿症状,尤其是下肢以及面部浮肿可能会更加严重。

3、面色潮红、自觉身体发热、腹部有压痛感也是比较常见的腹水症状,当腹壁有柔韧感时,则可考虑患上了结核性腹膜炎,若是腹水因恶性肿瘤的发生,那么患者多会出现身体快速消瘦这一症状,同时伴随恶性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甚至会有腹部有肿块等症状发生。

腹水的护理

1、卧床休息和低盐饮食,配合利尿剂使用。后者使肾从尿中排出更多的水分,如腹水导致呼吸和进食困难,可经腹壁穿刺放腹水(治疗性腹穿)。无任何原因可继发腹水感染,特别是酒精性肝硬化病人,这种感染叫做特发性细菌腹膜炎,需用抗生素治疗。

2、不宜多次抽水,因为多次抽水大量的营养蛋白丢失,对免疫力造成严重破坏。患者抽水以后,以西医营养支持疗法,配合中医药汤健脾利湿,增强运化功能,使腹水不再增长或者抑制增长,达到患者脏腑功能恢复,免疫功能提高。

3、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的食物。因为,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能量,补充体内所需的各项物质,减少肝脏的消耗,减轻肝脏的负担,增加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动力,食用低脂肪的食物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因食用过多脂肪而导致脂肪肝。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降低肝细胞消耗的作用,提高肝细胞的恢复速度。

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养生导读:俗话说,寒从足起,可见保养双脚的重要性。脚上分布着许多穴位,正确按摩脚上穴位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下面为您介绍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按按这些脚上穴位就能预防疾病!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脚上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小腿上的穴位有66个,脚的穴位数目是33个,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从踝关节到膝关节,分布着六经的部分经穴、合穴、络穴和郄穴及六腑的下合穴。下面为您介绍脚上穴位按摩的方法。

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2、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5、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6、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7、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8、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9、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10、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脚上十穴位按摩方法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2、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3、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4、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9、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10、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足少阳胆经,此穴在四脚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距趾甲根脚一分处。主治往来寒热、口苦、肋痛、偏头痛、瘰疬(老鼠仓)、疟疾,股、膝、小腿外侧、四脚趾等处疼痛、运动性障碍等。

5、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6、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7、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8、厉兑穴:通调肠胃

专家说,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点压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渐渐增大,以有疼痛感为好,2分钟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压另一只脚上的厉兑穴。

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1、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隐白穴:在我们大脚趾的内侧有一个穴位叫隐白穴。痛风病人可能很熟悉,它就在痛风石的位置,大脚趾肿胀了,鞋穿不进去、磨了的地方、疼痛的地方就是隐白穴。它在大脚趾的趾根底部的横缘和竖缘交叉点的位置,和我们趾甲缘的位置很近。

太白穴:再往下一点是太白穴,它也是痛风石经常会伤害到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最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在我们第一跖骨小头的后面,大脚趾和脚连线的地方,脚背和脚心连线的地方,也就是赤白肉际的中间,就是太白穴。

公孙穴:对治疗痛风也非常有好处。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从这里通向胃经,奇经八脉的冲脉也与之相通,所以视为公孙。它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的地方。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用大拇指顺着脚弓弯曲的形状,向后斜上方的地方来推,刚好推到的这个位置就是公孙穴。实际上,公孙穴除了治疗痛风,对于胃溃疡病人的胃酸分泌减少也有特别大的好处。

2、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3、痛风的病因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痛风的治疗方法

1、痛风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

痛风病急性发作期应及时治疗,最有效的药物是秋水仙碱、消炎痛、布洛芬等,见效快的药物是秋水仙碱,但副作用大。痛风性关节炎一旦发展成慢性疾病则很难恢复,不及时治疗可损伤肾脏以及关节功能,痛风结石较大者可进行手术疗法。

2、痛风间歇期的治疗方法

痛风的间歇期患者症状得到控制,但是要持续治疗。痛风间歇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使尿酸维持正常值(血尿酸正常值:男性为0.21-0.44ml/dl(3.5-7.4mg/dl);女性为0.15-0.39ml/dl(2.6-6.57mg/dl)。保护肾脏功能,防止出现痛风性肾病。患者在此期应该使用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临床上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是别嘌呤醇,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是丙磺舒。

3、痛风晚期的治疗方法

痛风晚期患者多数已经形成痛风性肾病,此期应积极控制尿酸浓度,使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保护肾脏,防止痛风性肾病的发展。消除一切影响肾脏功能的因素。防止尿路感染、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

如何预防痛风

1、痛风病人应限制嘌呤的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150毫克以下。急性发作期的2天内选用嘌呤含量很少或者不含嘌呤的食物,禁用含嘌呤极高的食物。慢性期每周至少两天完全选用嘌呤含量 很少的或者不含嘌呤的食物,其余几天可选用低嘌呤膳食。

2、痛风病人应限制每日摄入的总热能,痛风病人应该控制体重,控制热量摄入。但热能应该逐渐减少,过度减重会引起酮症酸中毒,从而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病情较重时应以植物蛋白为主,碳水化合物应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3、痛风病人应以碱性食物为主,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容易溶解,所以应多食用蔬菜、水果、坚果、牛奶等碱性食物,还应增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大量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淤积的尿酸盐溶解。

4、痛风病人应该要避免喝酒。酒精会使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啤酒还含有大量的嘌呤,要绝对禁用。还要禁用能使神经兴奋的其他食物,如浓茶、咖啡及辛辣性调味品。

脚上十个穴位祛百病 按摩厉兑穴通调肠胃


足部保健的功效很多,脚上有许多的穴位都是和人身体器官有所关联的,按摩这些穴位能起到祛除百病的功效。今天中医给大家讲解脚上穴位的按摩方法,使你日常工作更加轻松。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小编一起去学习学习吧。

厉兑穴:通调肠胃

厉兑穴在第二脚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脚趾侧,按摩该穴,有清热利湿、通调肠胃的功效。用大拇指,指端点压脚趾上的厉兑穴,力度可慢慢增大,以有疼痛感觉就可以了。

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大敦穴:清醒头脑

足厥阴肝经,此穴在大拇趾外侧(小脚趾那边)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关节的外侧趾背上。主治肋胀痛、胸满、呕吐、腹泻、疝气、尿闭、腰痛、妇女小腹痛等。脚拇趾是一般所说肝经的起始处,肝经由此到生殖器、肝脏、脑、眼等依序。因此指压大敦的话,能使头脑清晰、眼睛明亮。指压时强压7-8秒钟,才慢慢吐气,每日就寝前重复10此左右。指压大敦有速效性。因此迟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压。

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地方,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摩此穴位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症状。

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窍阴穴:治疗偏头痛

此穴在四个脚趾最外侧小脚趾那边,距离趾甲根脚的一手指四分之一处。主要治寒热、嘴里发苦、偏头疼、,臀部、膝盖、小腿外侧、四个脚趾。

至阴穴:清热散风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外侧,趾甲角外约一分处。湿热过盛易引起小便黄臊臭、尿频、尿急、尿涩痛。点按去火点至阴穴,可在15点到17点,此时是膀胱经最旺盛的时候,用大拇指按压此处,并坚持1~2分钟,然后再换另一只脚,每日2次。有清热散风、通利下焦的作用,对尿黄涩痛等症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丰隆穴:祛湿化痰

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隐白穴:健脾回阳

足太阴脾经,此穴在大脚趾内侧,距指甲跟脚一分处。主治舌本强、食则呕,善意、倦怠乏力、身体困重、食不下、脘腹胀痛、大便溏泄、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黄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状物压迫此穴,或是以拇指与食指捏住脚趾两侧,加以揉捏,间接刺激穴位。

涌泉穴:滋阴降火

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就是此穴。《黄帝内经》中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这个穴位对于滋阴降火很有意义,可以缓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晕、焦躁等。方法是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十保健穴按摩方法 按关元穴补肾固元


平常经常按揉穴位,不仅可以达到舒缓压力的功效,还具有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功效!通过对人体穴位的按摩,而达到舒缓疲劳等保健功效。那么按揉哪些穴位可以达到养生功效呢?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保健穴位的按摩方法。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穴位按摩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内庭穴怎么找


导读:内庭穴怎么找?按摩内庭穴可以祛胃火,那么内庭穴怎么找?内庭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内庭穴怎么找

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内庭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内,指深处;庭,指居处;因为此处穴位对喜静卧、恶闻声等病症具有疗效,患了这样的病症之后,就好似要深居在内室之中,闭门独处,不闻人声,所以名叫内庭。

取穴方法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一般不易发现,所以称内庭。

快速取穴

正坐,在足背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一些(约半横指)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短伸肌、第二跖骨间隙。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外侧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背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的第2、3趾腱之间,深进入骨间肌。以上诸肌的神经支配为腓深神经。

功用

清胃泻火,理气止痛。

主治

1、五官科系统疾病: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肠炎。

3、其它:三叉神经痛。

操作方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刺激内庭穴可以抑制食欲、泻胃火、去除口臭。

穴位养生

一般来说,口臭、胃酸、便秘多是胃火惹的祸。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医书记载

1、《灵枢本输》:次指外间也。

2、《医学入门》: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

3、《针方六集》:两歧骨后三分。

4、《针灸集成》:脚丫纹尽处。

现代报道

1、小儿吐乳

取双侧内庭穴,徐徐捻转进针0.2-0.5寸,得气后加速左右捻转,不留针,每日1次。

2、腹股沟急慢性疼痛

用30号1寸毫针,直刺,得气后用捻转泻法,针刺左侧,拇指向前、食指向后,针刺右侧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频频捻针,当疼痛缓解时留针20-30分钟。

以上就是内庭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按十穴位防治冠心病 掐按足三里穴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给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是一种很可怕的疾病,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冠心病的威胁呢?中医认为,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滞血淤,与心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有关。此病所表现的症状有心绞痛、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预防冠心病的穴位按摩手法!

具体方法如下:

1、合按内关穴、外关穴

将一手的中指和拇指放在另一手的内关穴和外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 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9、掐按足三里穴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足三里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小腿后侧,适当用力掐按0.5~1分钟。双下肢交替进行。

功效 补脾健胃,调和气血。

3、揉按三阴交穴

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上,右(左)手拇指指腹放在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双穴交替进行。

功效 交通心肾,宁心安神。

4、预备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双脚平放与肩同宽,左手掌心与右手背重叠,轻轻放在小腹部,双目平视微闭,呼吸调匀,全身放松,静坐1~2分钟。

5、按揉大椎穴

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等附于穴位旁,适当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 振奋阳气,通络镇痛。

6、拿捏肩井穴

用一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对合用力拿捏对侧肩井0.5~1分钟。双肩交替进行。

功效 放松肌肉,活血通络。

7、捏腋前

将一手拇指放在对侧腋前,其余4指放在腋窝下,对合用力捏拿腋前肌肉0.5~1分钟。双侧交替进行。

功效 活血通络,疏经止痛。

8、摩揉膻中穴

将右手掌掌根紧贴膻中穴,适当用力顺时针、逆时针摩揉0.5~1分钟。以局部发热为佳。

功效 宽胸理气,清心除烦。

9、团摩上腹

将左手掌心叠放在右手背上,右手掌心放在上腹部,适当用力作顺时针环形摩动0.5~1分钟。以上腹部发热为佳。

功效 宽胸理气,健脾和胃。

10、分推肋下

将双手四指并拢,分别放在同侧剑突(胸部正中骨头的下端)旁,沿季肋(胸腔下缘)分推0.5~1分钟。

功效 调中和胃,理气止痛。

冠心病的饮食疗法举例,全日三餐主、副食总量如下:

例一、主食300克(6市两),牛奶250克(半斤,不加糖)、瘦猪肉50克(1市两)、带鱼(去油)125克(2两半)、豆腐100克(2市两)、绿叶蔬菜500克(1市斤)、植物油8克。

例二、主食300克(6市两),豆腐250克(半斤)、烹调油8克、瘦猪肉50克(1市两)、绿叶蔬菜500克(1市斤)。

☆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主食可多选择燕麦、荞麦、小米、粗粮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