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到来都给这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快乐,可是如果孩子发生了疾病,做家长的是很担心的,比如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很多的父母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黄疸这种疾病在初期是比较好治疗的,所以一旦发现有这种疾病请及时治疗,那么新生儿黄疸的特点有哪些呢?
什么是黄疸?
新生儿黄疸较其他月龄更为常见,这主要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新生儿常见的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
宝宝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宝宝的脸却黄了,而且有越来越黄的趋势。这是怎么回事呢?没关系,多半是由于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特点?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不深,其特点:
①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②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③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④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⑤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如果孩子的黄疸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即不必担心。
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点:
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②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③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④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⑤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如果宝宝在结肠内积聚的时间过长,水分就会被过量地吸收,导致粪便过于干燥,造成排便困难。如果宝宝的便便比较干结、偏硬、颜色发暗,就可能是便秘了。那么新生儿便秘有什么特点呢?
新生儿便秘有哪些特别的表现?
1、排便困难
宝宝排便的时间会较长,而且过程会显得较为困难和辛苦,每次都要弄到脸红耳热后才排出少量及干硬的便便。宝宝使尽力气还是排不出来时,更需要妈妈用手指帮宝宝挖出便便。
2、哭闹不安
便秘所造成的腹胀、排便不顺、食欲不佳等问题,都要机会令宝宝感到不适,并出现哭闹不安的情况。父母此时便应注意宝宝是否有便秘的情况。
3、大便干硬
每个宝宝排便的次数并不一样,但只要便便的软硬度跟牙膏差不多的话,便属正常。不过,食物一旦在体内停留太久,就会因为失去水分而逐渐变硬。所以,若发现宝宝的便便又干又硬,就可能是便秘了。
4、腹胀
宝宝便秘时,由于未被消化的食物会滞留在肠道内,引致腹胀,严重的话更会出现腹痛。同时,便便内的细菌会在肠道进行分解,产生气体,形成胀气,令宝宝感到不适。
5、食欲不振
宝宝便秘最常见的特征就是食欲减少。因为食物残渣存留在体内,导致肠胃蠕动减慢,宝宝觉得腹内胀气,自然就什么东西也吃不下。
6、消化不良
囤积于肠道的便便若未能正常排出体外,会减慢肠胃蠕动的速度,间接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导致消化不良。
刚出生的小宝宝们最常见的就是黄疸了,黄疸常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你知道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有哪些吗?妈妈们只有搞清楚新生儿黄疸症状有哪些才能有效防治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偏高有6个原因
1、新生儿的体内红细胞过多,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了过多的胆红素,胆红素是导致黄疸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新生儿会出现黄疸偏高。
2、胆红素的代谢需要肝脏里面的肝脏酶参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是很完善,所以导致了肝脏酶分泌不足,从而使得胆红素排出不及时,导致了黄疸偏高。
3、胆红素的排出需要胆道参与,新生儿胆道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导致胆红素堆积在体内无法及时的排出,造成了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4、胆红素还可以从大便中排出,但是新生儿胎便比较粘稠,导致胆红素排出不是很顺畅,从而使得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过高,导致了黄疸偏高。
5、另外母子血型不合也会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无法排出,另外病理性的黄疸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的疾病导致,比如新生儿窒息、早产、感染等因素菌可以导致新生儿黄疸过高。
6、母乳喂养也可以导致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造成新生儿的黄疸偏高。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1、生理性黄疸
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最显,7~10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好,未成熟儿黄疸可能较重,可持续2~3周。成熟儿血清胆红质多12mg%,未成熟儿可15mg%。如每日增加5mg%,或出生不久即有黄疸及黄疸较重者,应视为异常,宜进一步查明原因。
2、溶血症
因母儿间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黄疸出现早且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查父母、患儿血型及母血特殊抗体和患儿胆红质含量即可确诊。
3、感染或败血症。大都有感染病灶,伴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
4、病毒性肝炎。多在出生后1~3周缓缓起病,伴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肝功损害。
5、先天性胆管闭锁。生后1-2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质硬,尿色深、粪便色灰,呈陶土样,血胆红质(直应胆红质)升高。
6、其它溶血性贫血。维生素K2及磺胺等药物中毒、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如半乳糖血症、呆小症及先天性遗传性高胆红质血症等。
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出生到能适应周围环境的一段时期,一般为一月左右(28天)。由于新生儿的适应能力不完善,易发生疾病,必须重视保健工作。
1、体温。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弱,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应每日测体温一次,低于30℃者,应予保温;高于38℃,应每小时测体温一次,并寻找发热原因,进行处理。夏季宜进行散热,多喂水,以防发生脱水热。
2、喂养。新生儿从皮肤、呼吸道有大小便中失去大量水分,应注意补充。可于两次哺乳之间喂5%糖水。一般可出生后6~8小时喂糖水,12小时开始哺乳,每次哺喂时间20~30分钟,间隔3~4小时,一昼夜可喂6~7次,对早产或体弱的新生儿,应每2小时哺喂一次。每次哺乳后,应将婴儿抱起,轻轻拍背,使吞入胃的空气排出,以防吐奶。
3、新生儿黄疸。出生后3~4天约50%的新生儿皮肤与巩膜出现黄染,多在7~10天后自然消失。新生儿血液中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大量胆红质,因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不能使间接胆红质变为直接胆红质从胆道排出,结果过多的胆红质集存在血液内,发生黄疸。若黄疸持续不退并加重,多为病理现象,应检查有无败血症、母婴血型不合等所致的溶血性黄疸、先天性胆道畸形或肝炎等疾病。
4、脐带。应每日检查,保持干燥。如脐部有分泌物,可用75%酒精消毒后撤上磺胺粉,再用消毒纱布包盖。干瘪的脐带多在3~7天内脱落。如分泌物有臭味或脐轮周围发红有感染现象者,应积极作抗感染处理,防止发生败血症。
5、大小便。出生后第一天排出黑绿色胎便,哺乳后渐变黄色,糊状,每天3~4次,小便每天十数次。每次哺乳前应换尿布。注意大小便次数、性质,发生异常应即时处理。每次大便后应洗净臀部,除以10%鞣酸软膏,以保护臀部皮肤。
6、皮肤。新生儿皮肤薄嫩,易擦伤感染,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尿布应经常更换。出生后应立即用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擦去胎脂,以防其分解或脂肪酸后刺激皮肤,引起皮肤糜烂,特别是颈、四肢、腋下及腹股沟等屈曲处。以后每日应洗澡或擦澡一次,于皮肤皱摺处撒滑石粉少许。
7、眼及口腔。每日应检查眼及口腔。如发现眼有分泌物,可用0.25%氯霉素或其它眼药水点眼。如发现口腔有白膜,多为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称“鹅口疮”,可用2%龙胆紫涂抹。
8、免疫。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lgG,从而在出生后6个月内对麻疹、风疹、白喉等有免疫力,其自身主动免疫力则尚未充分发育。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力差,免疫反应不及时。由于体内缺乏lgA,故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又因所产生的lgM有限及缺乏补体和备解素等,致其粒细胞对细菌,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杀伤力弱,故易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护理中,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接触,以预防感染。出生24小时后,须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究竟,新生儿打嗝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想治疗新生儿打嗝的症状,我们就要首先找到新生儿打嗝的原因,对症治疗才会快速又有效地缓解了。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新生儿打嗝是什么原因?并告诉你新生儿打嗝怎么处理的?
新生儿打嗝是什么原因?
1、太紧张
试着回忆,最近是否有什么事吓到孩子了,让他过度紧张,如果孩子持续紧张,身体就需要更多的氧气,宝宝的小嘴便会不断吸取空气,不停打嗝。
2、哭泣后进食
宝宝忽然大哭或者被惊醒,哭闹起来,妈咪通常会用喂奶来应对,而宝宝在不断地哽噎与喝奶中周旋,自然就会打嗝了。但这种打嗝一般为自发的,并不会产生过多不适,稍等片刻就会恢复,无需太过紧张。
3、喝奶过多或者奶水过凉
宝宝饮食不当也是诱因,给宝宝喝太多的奶或者宝宝喝奶太快,便会吸入大量空气,打嗝不断。此外给宝宝喝的奶太凉,喂食了过多的寒性药物,继而干扰了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转,胃气上逆,也会引发打嗝。
4、受凉
倘若没有其他疾病的干扰,孩子忽然不断地高声打嗝,此时需要格外留意,这多数是宝宝向你发出的受凉信号。
新生儿打嗝怎么处理
1、如果宝宝只是轻微的打嗝,可用指尖在他的唇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唇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可以使其神经放松,打嗝也就消失了。注意挠痒时指甲不要太长,以免划伤宝宝娇嫩的肌肤。
2、如果宝宝打嗝时闻到不消化的酸腐异味,说明宝宝消化不好,所以容易引发打嗝。可轻柔按摩其腹部或喝山楂水,消食健胃通气,宝宝消化正常了,体内通气了,打嗝就会自然停止。
3、当宝宝打嗝的时候,想要以最快的方法让宝宝恢复,则可以轻轻的拍打宝宝背部,并且喂温水,然后用手刺激一些宝宝足底就可以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了哦,也打嗝也是随之消失。
4、当宝宝打嗝的时候,为了避免宝宝出现情绪急躁的情况,则应该多拿一些玩具哄哄他,或者可以放一些轻音乐来转移其注意力。
5、如果平时宝宝没有其他疾病而突然打嗝,嗝声高亢有力而连续,很可能是宝宝受凉了,应该及时给宝宝热敷胸腹部,晚上睡觉时要盖好被子,冬季还可在衣被外放一个热水袋保温,慢慢的打嗝就会消失。
新生儿便秘很容易被家长忽略而导致病情加重,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了解新生儿便秘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那么新生儿便秘的表现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护理呢?爸爸妈妈们赶紧看过来。
新生儿便秘的表现
1、大便干硬
宝宝排便都会很困难,且排便量少,排便时间长,便便干硬,颜色发黑。
2、排便次数减少
新生儿一般是每天排便2-4次,如果是奶粉喂养的宝宝,排便次数会有所减少,故家长应该掌握自家新生儿的排便次数。
3、脱肛
如果宝宝便秘时间较长,就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等症状。
4、胎便
若宝宝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不见胎便,就必须要及时诊治,若稍大些的宝宝排便时间间隔超过36小时都没有胎便排出或排出少量不正常的话,都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疾病。
如果新生儿出现多功能性的便秘,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引发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便秘日常需要怎样护理?
出现便秘后,干硬的便便刺激肛门会使宝宝产生疼痛和不适感。有的宝宝因为害怕疼痛,不敢用力排便,会使便秘越来越严重。大便如果长时间存留在宝宝体内,会形成毒素淤积,影响宝宝正常的新陈代谢,还会使宝宝产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健康问题。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按摩法
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可以加快宝宝的肠道蠕动,促进排便,有助于消化。
2、 开塞露法
将开塞露的尖端封口剪开,挤出少许药液润滑管口,以免刺伤宝宝肛门;接着让宝宝侧卧,将开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门,轻轻挤压塑料囊,使药液注入肛门内;拔出开塞露空壳,在宝宝肛门处夹一块干净的纸巾,以免液体溢出。
3、 肥皂条法
洗净双手,将肥皂削成铅笔粗细、长约3厘米的圆锥形肥皂条。先用少量水将肥皂条润湿,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内。尽量让肥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刺激肠道的效果。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新生儿便秘家长该如何护理的详细讲解,新生儿便秘是很常见的,希望妈妈们不要过度紧张,同时也一定要掌握上面的三大护理方法哦!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2养生常识频道《新生儿的脐带血有什么用 脐带血是否需要储存》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老人洗血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