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我国民文化的精髓之一,内容丰富。有许多治疗方法相对于西医来说更有益于治理病患,所以我们要中西结合,在西医解决不好的问题下,寻求中医的方法。比如说用穴位治疗,有人就问道退烧可不可以依据穴位治疗,那么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退烧的穴位有哪些吧。

按摩五大退烧穴位:大椎穴:大椎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身体十二正经中所有阳经的交会点,总督一身之阳,是解表退热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针点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约推100—300次。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个。十宣穴急救用途较多,民间广泛应用于热病、癫痫、小儿惊风等。高热时,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出血3—5滴为宜。

曲池、合谷、外关穴: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为曲池。合谷俗称“虎口”,在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凹陷中。曲池与合谷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外关在腕背横纹中点往上取两横指。外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解表退热的要穴。用毫针刺这3个穴,能降体温。也可按摩这3个穴,同时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向上推向肘部约300次。

因而大家学会了中医的点穴治疗方法,在没有药物救治的情况下可先用此种方法抑制住病情。相信中国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也是有利于我们医学的发展,病人的救治。比起西医的简单粗暴,中医则讲究耐心持久。所以运用中医来治疗需要你的坚持,加油,希望大家能坚持。

编辑推荐

婴儿快速退烧方法有哪些?


在我们生活中孩子的身体健康可是爸爸妈妈非常关心的事情,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经常在生活中可能会有发烧的症状,那么作为家长朋友在生活中掌握和了解一些好的退烧方法,对孩子的身体保健来说也是有好处的。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婴儿快速退烧的好方法。

孩子发烧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物理降温法

1、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扩张血管,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热量,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准备75%的酒精100毫升,加温水等量,保持温度在27~37摄氏度左右,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热度又回升。酒精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以拍擦方式进行,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温水洗澡

洗澡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发烧时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摄氏度。注意不要给宝宝洗热水澡,否则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增加耗氧,容易导致缺血缺氧,加重病情。

3、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泡脚可以用足盆或小桶,倒入2/3盆水,水温要略高于平时,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以宝宝能适应为标准。泡脚时妈妈抚搓宝宝的两小脚丫,既使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

4、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购买化学冰袋,使用时放冰箱冷冻,由凝胶状态变成固体后取出,包上毛巾敷在宝宝头顶、前额、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可以反复使用。也可以家庭自制冰袋:用一次性医用硅胶手套装水打结放冷冻柜,冻成固体后取用。如果觉得冰块太冰的话,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状态就取出,包上毛巾给宝宝冷敷。

5、冰枕

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去医院买个冰袋(不是热水袋)。把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50~100毫升水,不要装满,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药物退烧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

上面为大家详细具体的介绍了帮助婴儿,快速退烧的一些好方法家长们都了解具体了吧!在这些方法在生活中孩子如果有发烧的现象,就可以好好的运用这些方法帮助他们,有效的退烧让身体很快的恢复健康。

的穴位有哪些


中医认为身体上的很多疾病症状都是跟身体的经络穴位不通或者是有障碍有非常大的关系。所以中医在治疗很多身体疾病的时候,都是会采用疏通经络和刺激穴位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按摩、拔罐等。及时的进行治疗是能有非常好效果的。那么穴位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

  一、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

  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 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本穴为全身强壮要穴,也是自古以来第一大要穴,备受古今养生家、医学家们的重视。

  “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就是对足三里的赞誉了。

  古人云: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灸“足三里”能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和抗过敏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丝毫不愧对其“保健养生的第一大要穴”的美誉。

  此外,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以及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均可灸足三里。

  二、关元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本穴为人一身元气之所在,是保健强壮要穴,具有固护元气的作用,是人体生化之源。关元乃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主生殖,主元气。故为全身强壮要穴。长期刺激可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清热利湿、调理冲任、理气除寒的功能。主治各种虚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三、气海

  气海穴又称为下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为男女精气会聚之处,是保健强壮、益肾补气要穴。本穴有功能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补虚固本、调理冲任、通经散瘀、行气化浊的功能,主治男科病、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症状。此外,若将气海、关元、足三里三个穴位配合使用,强壮作用更好,不但对全身具有整体调节作用,而且能改善功能减退。

  四、合谷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本穴可以醒脑开窍、疏风清热、祛风解表、宣肺利窍、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疏经活络,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实践证明,合谷穴不仅能治疗多种疾病,还能预防脑中风及老年痴呆。此外,合谷穴止痛效果好,为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穴位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了。在平常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身体需要来对相对应的穴位进行治疗。这样就能有非常好的效果。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件事情。只有长时间的坚持,才能保证身体上有比较好的保养效果。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养生常识频道《退烧的穴位有哪些?》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冬季养生保健穴位有哪些”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