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饮食养生

2019-11-02 │ 雨水节气饮食养生 雨水节气养生保健

雨水节气 春捂防病有讲究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关于四季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水节气 春捂防病有讲究,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大,早晚较冷,这是人们就要注意穿衣脱衣,而且雨水节气雨量大增,导致湿气较重,因此更要主要防寒保暖,那么,雨水养生方法有哪些呢?春季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到文章中看看吧!

雨水节气2月19日即将迎来,虽然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但是,天气变化不定,雨水节气期间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气候容易使人患病,所以雨水节气期间不要因为气温攀升就减少衣物。那么雨水节气养生怎么预防疾病呢?天气网在此为您介绍雨水节气养生:春捂防病吧!

雨水节气养生:天气乍寒还暖,寒温气流交汇,气压很不稳定。上午春意暖暖,下午却寒气袭来。如果过早地减去棉毛衣服,寒气就会乘虚而入。

一、雨水节气养生:不忙减衣

雨水节气初春到来,气温回升,但这个回升是一个渐变过程,气温会忽高忽低,天气会忽冷忽热,人们常常不能预测到这种变化,遇到气温回升就减去衣服,而突然气温下降了,衣服还没有加上,这样就会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患,也会使原来的疾病加重,特别是老人、小儿,以及产妇和慢性病患者,不要过早地脱掉棉毛衣服,以防风寒侵入而致病。

二、雨水节气养生:饮食防护

雨水节气养生饮食防护也是预防春季多发病的重要措施。阳气虚的人,可用黄芪、党参、大枣适量,煮成茶水饮用,以补气护卫,提高机体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枣糖茶,即取生姜10克,大枣10枚,加水煎煮成茶,少加红糖,日日饮用;患有关节疼痛的人,生姜是不可缺少的食品,可以生吃,亦可以到超市买糖姜片食用。此类病人,不可食用寒冷食物,亦不可过量食用辛辣温热之品,以防出汗过多,腠理开泄,诱发感冒等疾患。

三、雨水节气养生:积极保护

雨水节气春季是常见病多发季节,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日子。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的人,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花絮拂面,或粉尘飞扬,旧疾就会复发,甚至加重,此类病人要积极保护自己的身体。患呼吸道疾病的人,雨水节气养生出门要戴口罩,少到公共场合去;患关节疼痛的人,要保护好自己的关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不可忽视倒春寒的影响,避风如避箭这句话,要时刻记在心上。

四、雨水节气养生:上薄下厚

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

相关阅读

雨水节气有什么讲究 雨水节气的饮食有哪些


雨水节气的气温变化大,人们需要注意日常的。特别是现在的天气,还是伴随着那忽冷忽热的温度,冬天还没有消散。那么雨水节气有什么讲究?雨水节气的饮食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雨水节气有什么讲究

1、雨水节气的日常保健有讲究

1.1、勿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

1.2、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1.3、洗头及时吹干。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2、雨水节气的饮食调理有讲究

吃食物以平性为宜。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3、雨水节气的调养脾胃有讲究

雨水时节,养生应该着重强调“调养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

雨水节气的饮食原则

1、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春捂有讲究 回暖后得再捂7天


“春捂秋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这“春捂”可不是简单地叫您少脱衣服,其中还是有不少讲究的。

现在正是倒春寒的时候,我们得添加衣物御寒,但同时还要注意,即使以后天气回暖了(气温升高到10-15℃),也得再捂上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还要视情况再多捂几天,这样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会冻出病来。

春捂的时候,要注意护好两头(头颈和双脚),帽子不要摘得过早,衣裤鞋袜也不能马上换成太单薄的。因为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比上半身差,本来就很容易受风寒侵袭,如果下面穿少了,寒气和湿气就会悄悄地趁虚而入。孩子和中老年人春捂穿衣更要讲究“下厚上薄”。

此外,我们脱衣服还要学会递减,羽绒服、棉服别急着脱,可以从里面的夹衣慢慢脱起。初春昼夜温差比较大,如果早晨出门前看到天气预报说温差在8℃或者更多,那就要加件衣服。中午暖和了,可以再脱掉。

那么,什么时间不用再捂了?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昼夜温差开始小于8℃,而且白天的气温能达到15℃以上,一般来说,15℃就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了。此时,气温已经相对稳定,我们就可以脱掉沉重的冬衣,迎接温暖的春天了。

春捂秋冻:春捂也要捂对时间


[导语]俗话说“春捂秋冻”,春捂怎么“捂”,一直是个笼统的概念。“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算是最明确的时间概念。而这之于养生保健,却远远不够。

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许多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

一、把握时机:

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二、把握气温:

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三、注意温差:

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四、持续时间:

7~14天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出现“一向单衫耐得冻,乍脱棉衣冻成病”。因为你没捂到位。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雨水节气 雨水节气的含义


不知不觉我们即将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雨水节气代表着温度开始逐渐升温,但是时不时的依然会有寒流活跃。那么这个雨水节气究竟代表着什么呢?在这个雨水节气中又有什么有意思的习俗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吧!

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月18日20时02分迎来雨水节气。此时节,气温虽然开始回升,但冷空气依然活跃,昼夜温差较大,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

据介绍,雨水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气候学上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季节,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多的时节之一。此时,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逐渐向北挺进,而冷空气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较量。

 雨水节气由来是什么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雨水节气 防病养生为你支几招


雨水节气,气温开始慢慢回暖了,但是雨量却开始增多了,这时人们就显得很有必要了,那么,雨水节气怎么养生呢?雨水节气健康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跟着小编到文中看看,雨水节气如何养生吧!

雨水节气天气特点主要表现为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会逐渐增加。这一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注意预防。疾控部门同时提醒,戊肝、腹泻也是重点关注对象,稍有疏忽,就会诱发疾病或加重病情。

短裙别忙上身防感冒和流感

雨水时节,气温忽冷忽热,有时候还会出现特别蹿高的状况,但实质上还是寒气未消。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轻装上阵,前两天马路上随处可以看到很多穿短裙的时尚女性。专家建议,为了40岁以后的健康着想,还是应风度温度兼顾,不要过早把身体暴露在乍暖还寒的风中。

此时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保护呼吸道即肺脏的良好功能,十分重要。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天气里,需要注意做到三步走:远离传染源、切断呼吸疾病传播渠道、提高自身免疫力。普通感冒和流感共同的病因均源于病毒,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同时伴有脚软无力、发热、鼻塞流涕等,个别体质较弱者还可因感冒引发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病,因此不可小视感冒。

大家应适量增减衣着,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易感冒者可每日早晚两次用盐水漱口;用姜末加红糖,开水冲泡晚间服用。

忌熬夜要护肝预防精神疾病

说是雨水节气,约有一半日子是阴雨天。此时关节痛和风湿病变的症状就会加剧。当天气突然转晴,气温猛地上升,人体的颅外血管扩张、颅内毛细血管收缩,从而易诱发偏头痛,精神分裂患者也容易发病。据报道,当暖流入侵(天转晴)时,精神病人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行为异常的概率也比正常时多6%左右。

古人形容春天是万木生发的季节,而肝性喜柔和舒畅条达,忌郁忌耗,所以,春天里选个好天气踏青郊游,对身心健康还是很有好处的。另外,熬夜上网是一种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对肝造成损伤,应该节制。此时应注意起居的规律性,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歌舞、欣赏音乐、踏青、多与人交流等等,都可以转移注意力,避免心情不愉快。

多吃清淡食物适量运动锻炼

中医认为,万木吐绿,正是运动锻炼好时机。人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或漫步于芳草小径,或疾行于河畔林间,踏青问柳,游山戏水,登高望远,身心合入大自然之中,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春天应选择既利阳气升发又清淡可口的食物,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等,还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和野菜,如春笋、菠菜、韭菜、香椿、荠菜、柳芽等,以利体内积热的散发。好不要食用生冷、油腻、黏硬的食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